TWM480019U -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0019U
TWM480019U TW103202253U TW103202253U TWM480019U TW M480019 U TWM480019 U TW M480019U TW 103202253 U TW103202253 U TW 103202253U TW 103202253 U TW103202253 U TW 103202253U TW M480019 U TWM480019 U TW M4800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as
air
nozzle body
val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2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uo-R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2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0019U/zh
Publication of TWM480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0019U/zh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本創作一種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詳而言之一種應用於自行車相關領域之裝置,其特徵在於能提供自行車輪胎充氣使用,具備精簡化結構設計、體積輕巧、生產信賴度高及成本低之特點,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創作。
隨著自行車的興起,周邊相關的零組件也隨之蓬勃發展,其中又以用來充填輪胎之灌氣裝置較為多人喜愛,其優點在於體積小且攜帶方便,因此許多自行車愛好者除了隨身攜帶維修的工具外,灌氣裝置也會隨時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然而,早期市面上所常見的灌氣裝置,大部分是以施力加壓打氣的方式進行充氣,隨著時代的進步,打氣筒已朝向縮小尺寸邁進,但是由於體積縮小,使得施力加壓打氣需要較多的力氣跟時間才能完成,無法有效保留後段騎行的體力,且對於大部分愛好者需要快速完成充氣不至於脫離騎行隊伍,以及選手賽事遇到爆胎須做緊急補胎與充氣的狀況非常不便,因此逐漸轉變成使用CO2氣瓶搭配氣嘴的快速充氣方式,以解決上述遇到的情況。
市面上充氣瓶的種類非常多,有的還能與自行車的維修工具相組裝,而有的則是獨立式,首先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I391211「自行車工具組」,其係由本體、第一工具單元、第二工具單元組成;所述本體具有相對之第一端、第二端,並在該本體設有一分隔板,令第一、二工具 單元係併排的樞設於本體之第一端,該第一、二工具單元係由自行車可能使用到的手工具所組成,且令分隔板恰位於第一、二工具單元之間,用以將該第一、二工具單元之手工具分開。
再請參閱第八圖所示,即為市面上常見的充氣氣嘴裝置,其具有一氣瓶(7)與一氣嘴座(8),該氣嘴座(8)係裝設於氣瓶(7)的一端,並連通氣瓶(7)內之空間,另設有一氣閥針頭(81)夾設於氣瓶(7)與氣嘴座(8)之間,並導引氣瓶(7)內之氣體朝氣嘴座(8)排放,另設有一橡膠環(9)插設於氣嘴座(8)的氣體排放端,其用來阻絕使用者充氣的過程中,氣體由氣嘴座(8)外洩而出。其中橡膠環(9)不具備匹配閥嘴螺紋鎖固的設計,僅依靠使用者抵住氣嘴座(8)後端避免於進氣過程洩氣或是彈開,具備一定程度的不方便性。
而一般在上述的「自行車工具組」中會與第九圖之充氣裝置結構做結合,雖然提供了騎乘者隨身攜帶以及快速充氣的功能,但是此種氣嘴在使用上因與氣瓶形成一直線零度角的設計,非常不符合人體工學操作,讓使用者在鎖固氣瓶和使用操作上較為不便,容易導致氣瓶螺紋鎖固洩氣以及時間上的浪費,除此之外,此「自行車工具組」的氣瓶並無法調節氣瓶內的進氣量,導致輪胎時常因灌氣過多而發生爆胎的情況等缺失。為此,相關業者則推出了另一種充氣氣嘴給予自行車愛好者所使用,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M425970「鋼瓶充氣接頭」,其包括有一個封閉接口、一個進氣接口與一個出氣接口,所述的進氣接口與出氣接口相通連,該進氣接口與出氣接口皆未與該封閉接口相通連,該封閉接口能夠收納不同尺寸的鋼瓶,而且該封閉接口不會戳破鋼瓶,該進氣接口能夠承接鋼瓶,該出氣接口能夠銜接待充氣物,鋼瓶內的高壓氣體能夠經由該充氣接頭的出氣接口直接進入待充氣物內,以達到鋼瓶灌充氣體的效果。
雖然上述「鋼瓶充氣接頭」已經大大改善了「自行車工具組」 的缺失,讓自行車的愛好者在進行輪胎充填灌氣時,可調控氣體的進氣量,並搭配胎壓計或是手指按壓測試輪胎軟硬充至適當的胎壓,但是此種「鋼瓶充氣接頭」在整體結構上過於複雜,像是透過兩個圓柱狀零件後再透過其他零件相互固定組合才可得到的T型氣嘴本體,導致使用體積無法有效的縮小至一定程度,且製造工差以及組裝工差所產生的本體空隙需要使用更多的氣密措施阻止氣體外洩,零件過多的使用與組配造成維修上、加工製作組裝的成本過高也非常的耗時,甚至造成市面上的價格過高讓自行車的愛好者難以接受等缺失。
有鑑於上述情形,本創作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的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創作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自行車愛好者能隨身攜帶,且可做有效的氣體流量調控,避免爆胎的情況發生,更進一步在整體的結構上透過結構設計已及組裝安排減少零件的裝設,讓整體氣瓶的體積更為輕巧,成本大幅下降,並改善習知技術以及前述所列舉的兩個先前技術產生的缺失及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裝設鋼瓶上並用來提供輪胎的氣體充填,其包括:一組設於鋼瓶一端之閥嘴組件,該閥嘴組件包括有一氣嘴本體、一進氣調節閥、一螺調組、一彈簧及一氣瓶針頭,該氣嘴本體的底端係組設於鋼瓶的開口處,側端則具有一組裝口,而在氣嘴本體內設有一導流通道連通組裝口與鋼瓶之開口;該氣瓶針頭係裝設於 氣嘴本體內並封阻鋼瓶之開口,而該氣瓶針頭進一步貫設有一導引道使鋼瓶內之氣室及導流通道相互連通,另外在鋼瓶設有開口的一端之頂側係裝設有一第一墊圈,並夾設於氣瓶針頭及鋼瓶之間,該第一墊圈係阻絕鋼瓶內之氣體的外洩;該進氣調節閥係插設於氣嘴本體的組裝口,其軸向設有一噴氣通道貫穿進氣調節閥,而在該進氣調節閥的周側係開設有至少一進氣口,該至少一進氣口係於進氣調節閥相對氣嘴本體按壓調整時將連通噴氣通道及導流通道,另外在該進氣調節閥的外周側進一步套設有複數第二墊圈形成密閉氣室防止氣體外洩;該螺調組係貫穿噴氣通道的末端,並與氣嘴本體相互組設,而該彈簧係裝設於導流通道的末端,並控制進氣調節閥的往復行程機構,其一端彈抵於導流通道的底面,另一端則彈抵於進氣調節閥的底部,且該螺調組係貫穿彈簧;其中,一體成型的氣嘴本體透過螺調組設進氣調節閥和各元件之設計,讓使用者能以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進行操作,且簡化的結構設計得以使用少量的零組件大幅減輕整體的重量、成本,使其達到攜帶方便以及市場普及的目的。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係為,該氣嘴本體呈一體成型的T字狀,並透過金屬加工成型後於機械內孔加工完成,該氣嘴本體包括有一橫嘴段及一直嘴段,該直嘴段係連接於橫嘴段的中心位置並一體成型,而該組裝口係設置於橫嘴段的一端,且該導流通道則由橫嘴段設有組裝口的一端連通至直嘴段組接於鋼瓶的一端。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係為,該進氣調節閥進一步包括有一頭部及一身部,在該身部的周側對應複數第二墊圈係 設有相同數量之環凹槽,各第二墊圈分別套設於各環凹槽內,並於進氣調節閥插設於氣嘴本體時,各第二墊圈的部分係緊密貼抵於導流通道的內壁面,藉此阻絕鋼瓶內之氣體由導流通道外洩而出。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係為,位於該進氣調節閥之頭部內的噴氣通道係進一步裝設有一第三墊圈,該第三墊圈係阻絕輪胎於充氣時氣體的外洩。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係為,該螺調組進一步包括有一沉頭螺絲及一套管,該套管係固定沉頭螺絲,且該沉頭螺絲由進氣調節閥的噴氣通道插入,並貫穿套管、彈簧和進氣調節閥,使其與氣嘴本體相互組設形成進氣調節的結構。
綜合上述根據本創作所描述的各項技術特徵而言,其優點在於氣嘴本體其中氣嘴本體透過金屬壓鑄、粉末冶金或是鍛造一體成型後再進行機械內孔加工完成,相比市面上大部分使用塑膠射出製作的本體有著較大的肉厚限制,或是透過CNC車床加工兩個圓柱狀零件後再透過其他零件組合才可得到的T型氣嘴本體能夠有著較小的體積以及結構剛性,搭配氣嘴本體內部特別設計的組設特徵,使進氣調節閥、複數第二墊圈、彈簧與螺調組間的結構設計相互組合,可以大幅減少零組件的設置,進而讓整體的體積縮小、重量變輕、成本下降等;除此之外,藉由進氣調節閥與螺調組的設置,提供使用者能調整使用時鋼瓶的進氣量,以達到最理想的充氣過程,避免爆胎的情況發生。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本創作)
(10)‧‧‧輪胎
(101)‧‧‧充氣柱
(1)‧‧‧鋼瓶
(11)‧‧‧氣室
(12)‧‧‧開口
(2)‧‧‧閥嘴組件
(21)‧‧‧氣嘴本體
(211)‧‧‧組裝口
(212)‧‧‧導流通道
(213)‧‧‧橫嘴段
(214)‧‧‧直嘴段
(2141)‧‧‧抵階
(215)‧‧‧螺槽
(2151)‧‧‧內螺紋
(22)‧‧‧進氣調節閥
(221)‧‧‧噴氣通道
(222)‧‧‧進氣口
(223)‧‧‧頭部
(224)‧‧‧身部
(2241)‧‧‧環凹槽
(23)‧‧‧螺調組
(231)‧‧‧沉頭螺絲
(2311)‧‧‧驅動頭
(2312)‧‧‧鎖桿
(2313)‧‧‧外螺紋
(232)‧‧‧套管
(24)‧‧‧彈簧
(25)‧‧‧氣瓶針頭
(251)‧‧‧導引道
(252)‧‧‧塞頭段
(253)‧‧‧環止段
(254)‧‧‧尖尾段
(3)‧‧‧第一墊圈
(4)‧‧‧第二墊圈
(5)‧‧‧第三墊圈
(習知技術)
(7)‧‧‧氣瓶
(8)‧‧‧氣嘴座
(81)‧‧‧氣閥針頭
(9)‧‧‧橡膠環
第一圖係本創作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四圖、第五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充氣連續動作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第七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沉頭螺絲相對氣嘴本體調整後之充氣連續動作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習知技術分解立體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用來提供輪胎(10)的氣體充填,其包括:一呈圓柱狀之鋼瓶(1),其內部設有一氣室(11),而一端則設有一開口(12)連通氣室(11);一組設於鋼瓶(1)一端之閥嘴組件(2),該閥嘴組件(2)包括有一氣嘴本體(21)、一進氣調節閥(22)、一螺調組(23)、一彈簧(24)及一氣瓶針頭(25),該氣嘴本體(21)係呈T字狀,且其底端組設於鋼瓶(1)之開口(12)處,該氣嘴本體(21)的側端則具有一組裝口(211),而在氣嘴本體(21)內設有一導流通道(212)連通組裝口(211)與鋼瓶(1)之開口(12);該氣瓶針頭(25)係裝設於氣嘴本體(21)內並封阻鋼瓶(1)之開口(12),而該氣瓶針頭(25)進一步貫設有一導引道(251)使氣室(11)及導流通道(212)相互連通,另外在鋼瓶(1)設有開口(12)的一端之頂側係裝設有一第一墊圈(3),該第一墊圈(3)係夾設於氣瓶針頭 (25)及鋼瓶(1)之間(本創作裝設於鋼瓶(1)設有開口(12)一端之第一墊圈(3)的數量並不設限,其主要是用以阻絕氣室(11)內的氣體外洩),該第一墊圈(3)係阻絕鋼瓶(1)內之氣體的外洩;該進氣調節閥(22)係插設於氣嘴本體(21)的組裝口(211),其軸向設有一噴氣通道(221)貫穿進氣調節閥(22),而在該進氣調節閥(22)的周側係開設有至少一進氣口(222),該至少一進氣口(222)係於進氣調節閥(22)相對氣嘴本體(21)按壓調整時將連通噴氣通道(221)及導流通道(212),另外在該進氣調節閥(22)的外周側進一步套設有複數第二墊圈(4)阻絕鋼瓶(1)內之氣體由氣嘴本體(21)的組裝口(211)處外洩;該螺調組(23)係貫穿噴氣通道(221)的底部,並與氣嘴本體(21)相互組設,而該彈簧(24)係裝設於導流通道(212)的底部,其一端彈抵於導流通道(212)的底面,另一端則彈抵於進氣調節閥(22)的底部,且該螺調組(23)係貫穿彈簧(24);其中,透過鋼瓶(1)與閥嘴組件(2)間的各元件之相互組配設置,讓使用者能以最容易上手的方式進行操作,且少量的零組件大幅減輕整體的重量、成本,使其達到攜帶方便。
前述為本創作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創作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為此,根據上述之說明,當輪胎(10)沒氣需要充填灌氣時,僅需將隨身攜帶於身上之本創作拿出,並以閥嘴組件(2)之進氣調節閥(22) 對準輪胎(10)的充氣柱(101),並施力將進氣調節閥(22)相對氣嘴本體(21)按壓位移,使其壓縮裝設於氣嘴本體(21)內之彈簧(24)產生彈性壓縮,又進氣調節閥(22)的位移使位於周側的至少一進氣口(222)連通氣嘴本體(21)之導流通道(212)、氣瓶針頭(25)之導引道(251)以及鋼瓶(1)的氣室(11),如此一來氣室(11)內之氣體則會依序由氣瓶針頭(25)的導引道(251)、氣嘴本體(21)的導流通道(212),進入至進氣口(222)而由噴氣通道(221)噴出給予輪胎(10)的充填,另外透過第一墊圈(3)及複數第二墊圈(4)的設置以達到預防洩氣之問題產生,經由各零組件之間的結構設計,金屬加工製程的選定以及配合組裝,以達到本創作的主要技術特徵,包括體積輕巧、攜帶方便、成本較低及元件組裝簡易等功效與目的(輪胎(10)係為習知技術,在此則不加以贅述說明)。
透過上述之說明後,本創作在閥嘴組件(2)的各零件之細部技術特徵於下列分別一一列舉說明:在氣嘴本體(21)的設計上係呈現T字狀,而該導流通道(212)的設計型態係同於氣嘴本體(21)的T字狀設計,該氣嘴本體(21)進一步包括有一橫嘴段(213)及一直嘴段(214),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充氣及隨身攜帶,其橫嘴段(213)加上進氣調節閥(22)的長度略大於或等於鋼瓶(1)的圓直徑,藉此讓使用者方便操作與攜帶,又該直嘴段(214)的一端係連接於橫嘴段(213)的外周側中心位置並一體成型設計,另一端則與鋼瓶(1)設有開口的一端相組裝,且橫嘴段(213)與直嘴段(214)所佔有的長度小於鋼瓶(1)之長度,而該組裝口(211)係設置於橫嘴段(213)的一端,使該導流通道(212)由橫嘴段(213)設有組裝口(211)的一端連通至直嘴段(214)組接鋼瓶(1)的一端,如此一來鋼瓶(1)內之氣體則可由氣嘴本體(21)的 直嘴段(214)流經橫嘴段(213)的導流通道(212)而向外排出,請參閱第二、四至七圖所示,其中氣嘴本體(21)透過金屬壓鑄、粉末冶金或是鍛造一體成型後在進行機械內孔加工完成,相比市面上大部分使用塑膠射出製作的有著較大的肉厚限制,或是透過CNC車床加工兩個圓柱狀零件後再透過其他零件組合才可得到的T型氣嘴本體(21)能夠有著較小的體積、結構剛性以及較佳的氣密效果。
接續上述之說明,該氣嘴本體(21)的直嘴段(214)組設於鋼瓶(1)的一端之導流通道(212)內壁,且對應氣瓶針頭(25)的設置係形成有一抵階(2141)(本創作抵階(2141)的數量設置係對應氣瓶針頭(25)而為二階設計),而該氣瓶針頭(25)對應抵階(2141)與鋼瓶(1)之開口(12)的設置進一步包括有一塞頭段(252)、一環止段(253)及一尖尾段(254),而設置於氣瓶針頭(25)的導引道(251)係貫穿塞頭段(252)、環止段(253)及尖尾段(254),該環止段(253)的橫向截面積係大於塞頭段(252)及尖尾段(254)的橫向截面積,故該塞頭段(252)係嵌卡於抵階(2141)靠近導流通道(212)的階槽內,而環止段(253)則貼抵於靠近鋼瓶(1)的抵階(2141)平面上,並受到氣嘴本體(21)及鋼瓶(1)的夾抵,讓環止段(253)能緊密鋼瓶(1)之開口(12)及氣嘴本體(21)之導流通道(212)間的連通,再進一步配合第一墊圈(3)的設置以達到完全防止氣室(11)內之氣體的外洩流失,而該氣瓶針頭(25)的尖尾段(254)則插入於鋼瓶(1)的開口(12)內以確實引導氣體流入導引道(251)內,請參閱第二、四至七圖所示。
在進氣調節閥(22)的部分,其進一步包括有一頭部(223)及一身部(224),該頭部(223)與身部(224)係相互連接設置,且該身部(224)係由氣嘴本體(21)的組裝口(211)插入於導流通道(212)內, 另於身部(224)的外周側係環繞凹設有複數環凹槽(2241),並以進氣口(222)為基準其左右兩側皆設有環凹槽(2241),各環凹槽(2241)係呈間距並排設置且數量同於複數第二墊圈(4),各第二墊圈(4)係分別嵌套於各環凹槽(2241)內,並部分外露於環凹槽(2241),使該進氣調節閥(22)插組於氣嘴本體(21)時,部分外露的各第二墊圈(4)緊靠於氣嘴本體(21)的導流通道(212)之壁面,藉此確實杜絕鋼瓶(1)內氣體由氣嘴本體(21)的導流通道(212)外洩而出,故使用者必須將輪胎(10)的充氣柱(101)插入進氣調節閥(22)的噴氣通道(221)內,並進一步施力按壓推擠,使進氣調節閥(22)壓縮彈簧(24)並讓進氣口(222)對應到位於氣嘴本體(21)之直嘴段(214)的導流通道(212),如此一來透過氣嘴本體(21)、氣瓶針頭(25)及鋼瓶(1)間的連通組設,使得鋼瓶(1)內的氣體得以順利充填入輪胎(10)內予以補氣,請參閱第二、四至七圖所示,並以第三圖為參考輔助。
接續上述之說明,為了避免使用者利用本創作對輪胎(10)進行充氣的過程中,氣體由進氣調節閥(22)的噴氣通道(221)外洩而出,因此位於該進氣調節閥(22)之頭部(223)的噴氣通道(221)內進一步套設有一第三墊圈(5),該第三墊圈(5)於輪胎(10)的充氣柱(101)插入於噴氣通道(221)時,緊密貼抵於充氣柱(101)的外周側,使充氣柱與進氣調節閥(22)之間無絲毫的間隙,如此一來鋼瓶(1)內的氣體即可完全由輪胎(10)的充氣柱(101)進入至輪胎(10)內予以充填灌氣,請參閱第二、五、七圖所示。
另外,本創作的主要特點在於能夠提供使用者自行調整進氣量的多寡,搭配胎壓計和使用手指按壓輪胎(10)軟硬判定是否達到使用者所需的胎壓,當到達所需的胎壓後也可將氣嘴本體 (21)拔離與充氣柱(101)的組裝,繼續進行下一個輪胎(10)充氣,不至於浪費鋼瓶(1)內剩餘氣體,因此本創作之螺調組(23)進一步包括有一沉頭螺絲(231)及一套管(232),該沉頭螺絲(231)與套管(232)係裝設於進氣調節閥(22)內,又該套管(232)係貫穿並組固於進氣調節閥(22)的底面,使套管(232)的一部分外露於氣嘴本體(21)的導流通道(212)內,而該沉頭螺絲(231)由進氣調節閥(22)的噴氣通道(221)插入,並貫穿套管(232)而與氣嘴本體(21)相互組設,另外該沉頭螺絲(231)包括有一驅動頭(2311)及一鎖桿(2312),該驅動頭(2311)係與鎖桿(2312)相互連接並一體成型設計,又在該驅動頭(2311)的頂端凹設有一呈多邊形之螺孔(2313),而在鎖桿(2312)連接驅動頭(2311)的相反端係與氣嘴本體(21)相組接,且該端的外周側環設有一外螺紋(2313),而氣嘴本體(21)對應鎖桿(2312)的組接係凹設有一螺槽(215),且於該螺槽(215)內壁進一步環設有一內螺紋(2151)與外螺紋(2313)相螺合鎖接,使用者利用螺孔(2313)特徵搭配扳手鎖附將沉頭螺絲(231)、彈簧(24)以及進氣調節閥(22)固定於氣嘴本體(21),使其與氣嘴本體(21)之間相互組設形成簡易充氣的結構。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叫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 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鋼瓶
(2)‧‧‧閥嘴組件
(21)‧‧‧氣嘴本體
(22)‧‧‧進氣調節閥

Claims (5)

  1. 一種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裝設鋼瓶上並用來提供輪胎的氣體充填,其包括:一組設於鋼瓶一端之閥嘴組件,該閥嘴組件包括有一氣嘴本體、一進氣調節閥、一螺調組、一彈簧及一氣瓶針頭,該氣嘴本體的底端係組設於鋼瓶的開口處,側端則具有一組裝口,而在氣嘴本體內設有一導流通道連通組裝口與鋼瓶之開口;該氣瓶針頭係裝設於氣嘴本體內並封阻鋼瓶之開口,而該氣瓶針頭進一步貫設有一導引道使鋼瓶內之氣室及導流通道相互連通,另外在鋼瓶設有開口的一端之頂側係裝設有一第一墊圈,並夾設於氣瓶針頭及鋼瓶之間,該第一墊圈係阻絕鋼瓶內之氣體的外洩;該進氣調節閥係插設於氣嘴本體的組裝口,其軸向設有一噴氣通道貫穿進氣調節閥,而在該進氣調節閥的周側係開設有至少一進氣口,該至少一進氣口係於進氣調節閥相對氣嘴本體按壓調整時將連通噴氣通道及導流通道,另外在該進氣調節閥的外周側進一步套設有複數第二墊圈形成密閉氣室防止氣體外洩;該螺調組係貫穿噴氣通道的末端,並與氣嘴本體相互組設,而該彈簧係裝設於導流通道的末端,並控制進氣調節閥的往復行程機構,其一端彈抵於導流通道的底面,另一端則彈抵於進氣調節閥的底部,且該螺調組係貫穿彈簧;其中,一體成型的氣嘴本體透過螺調組設進氣調節閥和各元件之設計,讓使用者能以最符合人體工學以及進氣調節的方式進行操作,且簡化的結構設計得以使用少量的零組件大幅減輕整體 的重量、成本,使其達到攜帶方便以及市場普及的目的。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中,該氣嘴本體呈一體成型的T字狀,並透過金屬加工成型後於機械內孔加工完成,該氣嘴本體包括有一橫嘴段及一直嘴段,該直嘴段係連接於橫嘴段的中心位置並一體成型,而該組裝口係設置於橫嘴段的一端,且該導流通道則由橫嘴段設有組裝口的一端連通至直嘴段組接於鋼瓶的一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中,該進氣調節閥進一步包括有一頭部及一身部,在該身部的周側對應複數第二墊圈係設有相同數量之環凹槽,各第二墊圈分別套設於各環凹槽內,並於進氣調節閥插設於氣嘴本體時,各第二墊圈的部分係緊密貼抵於導流通道的內壁面,藉此阻絕鋼瓶內之氣體由導流通道外洩而出。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中,位於該進氣調節閥之頭部內的噴氣通道係進一步裝設有一第三墊圈,該第三墊圈係阻絕輪胎於充氣時氣體的外洩。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其中,該螺調組進一步包括有一沉頭螺絲及一套管,該套管係固定沉頭螺絲,且該沉頭螺絲由進氣調節閥的噴氣通道插入,並貫穿套管、彈簧和進氣調節閥,使其與氣嘴本體相互組設形成進氣調節的結構。
TW103202253U 2014-02-07 2014-02-07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TWM480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2253U TWM480019U (zh) 2014-02-07 2014-02-07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2253U TWM480019U (zh) 2014-02-07 2014-02-07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0019U true TWM480019U (zh) 2014-06-11

Family

ID=5139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2253U TWM480019U (zh) 2014-02-07 2014-02-07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0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276B (zh) * 2017-11-03 2018-09-01 優品企業有限公司 Bicycle high pressure inflation nozzl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WI710454B (zh) * 2019-12-04 2020-11-21 極點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補胎工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276B (zh) * 2017-11-03 2018-09-01 優品企業有限公司 Bicycle high pressure inflation nozzl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WI710454B (zh) * 2019-12-04 2020-11-21 極點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補胎工具
US11673438B2 (en) 2019-12-04 2023-06-13 Louis Chuang Bicycle tire repair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8479B (zh) 美式與法式兩用氣嘴接頭結構
TWI660871B (zh) 車載用空氣壓縮機之串接軟管的止逆接頭結構
US9033306B2 (en) Rapid opening gas valve
JP6060247B2 (ja) シール・ポンプアップ装置構造
TWI498481B (zh) 空氣壓縮機
US8210501B2 (en) Inflation valve
US9822893B2 (en) Rapid opening gas valve
TWM480019U (zh) 自行車用氣閥嘴裝置
US8356984B2 (en) Hand air pump having gauge device
US20130126771A1 (en) Attachment for different air valves
TWM572946U (zh) Check connector structure of tandem hose for vehicle air compressor
KR20100017251A (ko) 휴대용 공기 펌프
US6682317B2 (en) Miniature air compressor
US20150167656A1 (en) Air pump having pivotal pressure gauge
TWM511013U (zh) 可置放高壓氣瓶之快速充氣裝置
DE102005001269B3 (de) Mundstück einer Pumpe für ein Fahrrad
TWM583490U (zh) 雙式樣旋轉打氣頭及胎壓槍
CN109990990A (zh) 一种氮气弹簧多功能充检工具
CN203809792U (zh) 自行车用气阀嘴装置
CN110005743B (zh)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
TWI403644B (zh) Embedded in the pressure gauge of the pump
TWM601302U (zh) 車載用空氣壓縮機之串接軟管的防噴出接頭結構
TWM648276U (zh) 充氣接頭
CN101865126B (zh) 一种小流量泵头
TWI753818B (zh) 充氣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