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593U -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 Google Patents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593U
TWM472593U TW102213358U TW102213358U TWM472593U TW M472593 U TWM472593 U TW M472593U TW 102213358 U TW102213358 U TW 102213358U TW 102213358 U TW102213358 U TW 102213358U TW M472593 U TWM472593 U TW M4725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d body
limiting portion
wrench
qui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Mi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Zhi-Ming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Ming Zhang filed Critical Zhi-Ming Zhang
Priority to TW10221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593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593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本創作係與扳手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請先參閱第1圖,習用之一種可快速轉動之扳手10包含有一用以供使用者握持之長桿體11、一設於該長桿體11一端之短桿體12,以及一設於該短桿體12一端之棘輪,在此例中,該棘輪係藏設於該短桿體12內而不顯露於外,並接設一轉接件13,以於該轉接件13套接一套筒14,使得該套筒14可與該棘輪同步轉動,藉以利用該套筒14轉動螺帽。
該長桿體11與該短桿體12之間設有切換機構(圖中未示),該切換機構係受一切換件16控制,可使該長桿體11與該短桿體12相互固定或可相對轉動。當該長桿體11與該短桿體12相互固定時,該扳手10可用以將螺帽鎖緊或旋鬆;當該長桿體11與該短桿體12可相對轉動時,使用者不需將整支扳手10轉動360度,只要藉由該長桿體11帶動該短桿體12轉動360度,即可使螺帽轉動360度,在此狀況下,雖然扳手10產生的扭力較小,但短桿體12單獨轉動之轉速可較快,因此適合用來將螺帽快速地轉到即將鎖緊的位置,或將已被旋鬆的螺帽快速拆卸下來。
然而,習用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10的切換機構較為複雜, 因而難以製造及組裝;而且,使用者在作業時經常會將該扳手10在前述二狀態(意即,該長桿體11與該短桿體12相互固定之狀態及可相對轉動之狀態)之間反覆切換,但該切換件16與使用者握持該扳手10之處有一大段距離,因此該切換件16在使用上較不順手而會讓使用者無法快速地進行前述之切換動作。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結構簡單,且可讓使用者相當順手且快速地切換其快速轉動功能。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包含有一第一桿體、一第二桿體及一限位件。該第一桿體具有一第一表面、一設於該第一表面之第一限位部,以及一自該第一限位部凸伸而出之旋轉連接部。該第二桿體具有一第二表面、一設於該第二表面且與該第一限位部形狀互補之第二限位部,以及一自該第二限位部凹陷之容置槽。該第一桿體係能相對該第二桿體而於一嵌卡位置與一鬆開位置之間移動地以其旋轉連接部設置於該容置槽,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嵌卡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部係與該第二限位部相嵌,使得該第一桿體與該第二桿體相互固定,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鬆開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係相互分離,且該旋轉連接部能在該容置槽內轉動,此時該第一桿體與該第二桿體能相對轉動。該限位件係設於該第二桿體,並將該第一桿體之旋轉連接部限制於該第二桿體之容置槽內。
該第一桿體可為使用者使用該扳手時所握持者,且 該第二桿體為用以轉動螺帽者,或者相反亦可。使用者可直接在其握持之處施力,以使該第一桿體相對該第二桿體移動至該嵌卡位置,藉以利用該扳手鎖緊或旋鬆螺帽,或使該第一桿體相對該第二桿體移動至該鬆開位置,藉以利用該扳手將螺帽快速地轉到即將鎖緊的位置或將已被旋鬆的螺帽快速拆卸下來。藉此,該扳手可讓使用者相當順手且快速地切換其快速轉動功能,且該扳手之結構簡單而容易製造及組裝。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先前技術]
10‧‧‧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11‧‧‧長桿體
12‧‧‧短桿體
13‧‧‧轉接件
14‧‧‧套筒
16‧‧‧切換件
[實施例]
20‧‧‧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22‧‧‧棘輪
24‧‧‧掣動組件
30‧‧‧第一桿體
32‧‧‧連接端部
34‧‧‧第一表面
36‧‧‧第一限位部
38‧‧‧旋轉連接部
382‧‧‧球狀接頭
382a‧‧‧凹槽
384‧‧‧連接柱
40‧‧‧第二桿體
41‧‧‧作用端部
42‧‧‧連接端部
44‧‧‧第二表面
46‧‧‧第二限位部
48‧‧‧容置槽
482‧‧‧內壁面
484‧‧‧安裝槽
486‧‧‧卡槽
50‧‧‧限位件
60‧‧‧彈性件
70‧‧‧滾珠
P1‧‧‧嵌卡位置
P2‧‧‧鬆開位置
以下將藉由所列舉之實施例配合隨附之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特徵,其中:第1圖為習用可快速轉動之扳手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的立體組合圖;第3圖為本創作該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的立體分解圖;第4圖為本創作該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的剖視圖,係顯示該扳手之一第一桿體位於一嵌卡位置之態樣;第5圖係類同於第4圖,惟顯示該扳手之第一桿體位於一鬆開位置之態樣;以及 第6圖為本創作該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的頂視圖,係顯示其快速轉動時之作動態樣。
請先參閱第2圖及第3圖,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20包含有一棘輪22、一掣動組件24、一第一桿體30、一第二桿體40、一限位件50、一彈性件60,以及一滾珠70。
該棘輪22及該掣動組件24係設置於該第二桿體40之一作用端部41,該作用端部41、該棘輪22及該掣動組件24之形狀及構造係與習用者相同,容申請人在此不再詳加敘述;而且,該作用端部41及其設置之棘輪及掣動組件之形式並不以本實施例所提供者為限,例如亦可為前文之先前技術中所述之設有套筒之形式,或者僅為單純梅花板手之型態。
本創作之重點在於該第一桿體30之一連接端部32、該第二桿體40之一連接端部42,以及該二連接端部32、42相互連接之方式,以下將對前述項目詳加說明。
該第一桿體30具有位於該連接端部32之一第一表面34、一設於該第一表面34之第一限位部36,以及一自該第一限位部36凸伸而出之旋轉連接部38。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部36為一自該第一表面34凸伸而出之凸塊,且其外輪廓係呈正六邊形;該旋轉連接部38具有一球狀接頭382,以及一連接於該球狀接頭382與該第一限位部36之間的連接柱384,且該球狀接頭382具有一凹槽382a。
該第二桿體40具有位於該連接端部42之一第二表面44、一設於該第二表面44且與該第一限位部36形狀互補之第二限位部46,以及一自該第二限位部46凹陷之容置槽48。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限位部46為一自該第二表面44凹陷之凹槽,且其內輪廓係呈正六邊形;該容置槽48係自該凹槽底面凹陷並呈圓形盲孔狀,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該容置槽48之一內壁面482設有一與該第二限位部46距離較近之安裝槽484,以及一與該第二限位部46距離較遠之卡槽486,該安裝槽484及該卡槽486皆呈環形。
該限位件50為一C形扣環,係設於該第二桿體40之安裝槽484,並將該第一桿體30之球狀接頭382限制於該第二桿體40之容置槽48內。如此一來,該容置槽48之內壁面482及卡槽486係環繞該球狀接頭382。
該彈性件60及該滾珠70係設置於該第一桿體30之球狀接頭382的凹槽382a內,該彈性件60係抵接於該球狀接頭382,該滾珠70則抵接於該彈性件60及該第二桿體40之容置槽48的內壁面482(如第5圖所示)或卡槽486(如第4圖所示)。
詳而言之,該第一桿體30能相對該第二桿體40而於一嵌卡位置P1(如第4圖所示)與一鬆開位置P2(如第5圖所示)之間移動。當該第一桿體30位於該嵌卡位置P1時,該二限位部36、46係相嵌,使得該二桿體30、40相互固定,此時,該扳手20可用以藉由該棘輪22鎖緊或旋鬆螺帽,而且,此時該滾珠70係抵接於該卡槽486,使得該第一桿體30不會過於輕易地就離開該嵌卡位置P1。當該第一桿體30位於該鬆開位置P2 時,該二限位部36、46係相互分離,且該球狀接頭382能在該容置槽48內轉動,此時,使用者能藉由操作該第一桿體30而使該球狀接頭382推抵該容置槽48之內壁面482而使該第二桿體40相對該第一桿體30轉動(如第6圖所示),藉以將螺帽快速地轉到即將鎖緊的位置,或將已被旋鬆的螺帽快速拆卸下來,而且,此時該滾珠70係抵接於該容置槽48的內壁面482,可確保該球狀接頭382與該內壁面482相抵接。然而,該扳手20亦可不設有該彈性件60及該滾珠70。
在將該第一桿體30於該嵌卡位置P1及該鬆開位置P2之間切換時,使用者可直接在其當下握持該第一桿體30之處施力,並以簡單之下壓及上提之動作,即可切換該二桿體30、40之相對關係;藉此,該扳手20可讓使用者相當順手且快速地切換其快速轉動功能。此外,該扳手20之結構簡單,因而容易製造及組裝。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具有該旋轉連接部38之該第一桿體30為使用者操作該扳手20時所握持者,而具有該容置槽48之該第二桿體40則為用以轉動螺帽者,但實際上相反亦可。
另外,該第一限位部36亦可為一凹槽,且該第二限位部46為一凸塊,而且,該二限位部36、46之形狀並無限制,只要二者可相嵌而使該二桿體30、40相互固定即可;然而,該二限位部36、46之形狀呈正多邊形時可更具有分度功能,使得該二桿體30、40能以多種不同的相對角度相互固定,例如前述實施例所提供之扳手20,係可供使用者依其使用需求而以60之 倍數的角度改變該二桿體30、40相互固定時之相對角度。
再者,該第一桿體30之旋轉連接部38不一定要有該球狀接頭382,且該第二桿體40之容置槽48不限為圓孔狀,只要該旋轉連接部38可在該容置槽48內轉動,並可藉由推抵該容置槽48之內壁面482而使該第二桿體40轉動即可。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創作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20‧‧‧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22‧‧‧棘輪
24‧‧‧掣動組件
30‧‧‧第一桿體
32‧‧‧連接端部
34‧‧‧第一表面
36‧‧‧第一限位部
38‧‧‧旋轉連接部
382‧‧‧球狀接頭
382a‧‧‧凹槽
384‧‧‧連接柱
40‧‧‧第二桿體
41‧‧‧作用端部
42‧‧‧連接端部
44‧‧‧第二表面
46‧‧‧第二限位部
48‧‧‧容置槽
484‧‧‧安裝槽
50‧‧‧限位件
60‧‧‧彈性件
70‧‧‧滾珠

Claims (9)

  1. 一種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包含有:一第一桿體,具有一第一表面、一設於該第一表面之第一限位部,以及一自該第一限位部凸伸而出之旋轉連接部;一第二桿體,具有一第二表面、一設於該第二表面且與該第一限位部形狀互補之第二限位部,以及一自該第二限位部凹陷之容置槽,該第一桿體係能相對該第二桿體而於一嵌卡位置與一鬆開位置之間移動地以其旋轉連接部設置於該容置槽,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嵌卡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部係與該第二限位部相嵌,使得該第一桿體與該第二桿體相互固定,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鬆開位置時,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係相互分離,且該旋轉連接部能在該容置槽內轉動,此時該第一桿體與該第二桿體能相對轉動;以及一限位件,係設於該第二桿體,並將該第一桿體之旋轉連接部限制於該第二桿體之容置槽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鬆開位置時,該旋轉連接部能與該容置槽之一內壁面相互推抵而使該第一桿體與該第二桿體相對轉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一桿體之旋轉連接部具有一受該限位件限制於該容置槽內的球狀接頭。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二桿體之容置槽係呈圓形盲孔狀,因而該內壁面係環繞該球狀接頭。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一桿體之球狀接頭具有一凹槽,且該凹槽內設有一與該球狀接頭抵 接之彈性件,以及一與該彈性件及該第二桿體之內壁面抵接之滾珠。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二桿體更具有一自該內壁面凹陷之卡槽,當該第一桿體位於該嵌卡位置時,該滾珠係位於該卡槽。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卡槽係環繞該球狀接頭。
  8. 如請求項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一桿體之第一限位部為一自該第一表面凸伸而出之凸塊,該第二桿體之第二限位部為一自該第二表面凹陷之凹槽。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可快速轉動之扳手,其中該第一桿體之第一限位部的外輪廓及該第二桿體之第二限位部的內輪廓係呈正多邊形。
TW102213358U 2013-07-15 2013-07-15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TWM472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3358U TWM47259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3358U TWM47259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593U true TWM472593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3358U TWM472593U (zh) 2013-07-15 2013-07-15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345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间坐标测量机的快速装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345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间坐标测量机的快速装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0813B2 (en) Ratchet tool
TWM449882U (zh) 萬向接頭結構
US9364943B2 (en) Quick rotatable wrench
TWM472593U (zh) 可快速轉動之扳手
TW201417964A (zh) 萬向接頭結構
TWM464273U (zh) 多尺寸套筒結構
TWM483149U (zh) 可單手操作及切換方向之棘輪扳手
US20170361434A1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positioning mechanism
TWM449665U (zh) 萬向接頭結構
TWI627027B (zh) 具有一棘輪機構之扳手
US8720309B2 (en) Ratchet wrench having easily assembling structure
TWM528834U (zh) 具定位裝置的棘輪扳手
JP2013238251A (ja) 組立式家具用の連結手段
TWM483150U (zh) 用於手工具的棘輪驅動機構
JP2011125970A (ja) ソケットレンチ
TWI595216B (zh) With the angle adjustment force institutions and locking universal magnetic seat
TWI623389B (zh) Slider structure
TWM487177U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M502545U (zh) 棘輪接頭結構
US20170361433A1 (en) Ratchet wrench with positioning structure
TWM531883U (zh) 具定位結構的棘輪扳手
WO2014117306A1 (zh) 改进的套筒结构
JP3168212U (ja) ソケットレンチ用ラチェットハンドル
TWM528833U (zh) 具快速釋放結構的棘輪扳手
TWM532342U (zh) 兼具快速和施力旋轉的棘輪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