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1134U - 水耕栽培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水耕栽培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71134U TWM471134U TW102213861U TW102213861U TWM471134U TW M471134 U TWM471134 U TW M471134U TW 102213861 U TW102213861 U TW 102213861U TW 102213861 U TW102213861 U TW 102213861U TW M471134 U TWM471134 U TW M47113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ventilation system
- cultivation apparatus
- air
- main body
- cultiv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5 discol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6 plant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35 plant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關於一種水耕栽培裝置,尤其是一種用於在室內進行蔬菜栽培的水耕栽培裝置。
作為植物育成用之植物育成裝置,已存在諸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技術。所公開之植物育成裝置在其容器內具有育成用空氣的通氣循環系統。具體而言,在容器內植物育成室與機械室之間被分隔壁隔離,植物育成室的上側設有光源,機械室中設有空氣調節裝置。此外,還設有檢測容器內溫度、濕度之檢測儀。並且,在分隔壁的底壁上形成有通氣孔,在分隔壁的上部形成有用於使植物育成室與機械室連通之開口部,在容器的側壁上形成有用於將育成用空氣導入至容器內之導入孔、及用於保持育成用空氣清潔之排氣孔。
具有上述結構之植物育成裝置為,當空氣調節裝置運轉時,從導入孔流入容器內之育成用空氣被空氣調節裝置基於來自檢測儀的信號進行調節之後,經由分隔壁的底壁上的通氣孔而被供給至植物育成室。然後,育成用空氣上升並從光源經過而被加熱,被加熱後的育成用空氣
從開口部返回至機械室,經空氣調節裝置處理之後,又被供給至植物育成室。此外,育成用空氣還從排氣孔適宜地被排出。
近年來,出現了種種用於在家庭等室內進行蔬菜栽培之水耕栽培裝置,這些裝置中也使用了光源。然而,在這些小型水耕栽培裝置中使用光源的情況下,光源只能被設在狹窄的空間,從而光源與水耕室內的蔬菜之間位置過於接近。如此,不但光源發出的熱會對蔬菜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還需採取措施來防止光源本身發生過熱。再者,還需採取措施來防止水耕室內的濕氣對光源裝置及各種控制裝置產生不良影響。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授權第2599881號公報
針對上述問題,本創作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能用於在家庭等室內進行蔬菜栽培、且能使所栽培的蔬菜在最佳環境中得到育成之水耕栽培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被構成為:在栽培裝置主體中形成有相互隔離的栽培室和光源室,前述栽培室中能放置苗床,前述光源室中設有從上方朝前述苗床照射光的光源,具有從前述栽培室內通過、供來自前述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一通氣系統;以及從前述光源室內通過、供來自前述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二通氣系統,設有強制性地使空氣在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中流通的單個通氣扇。
依據上述結構,當通氣扇運轉時,空氣從栽培裝置主體外移動到第一通氣系統中,使種植在栽培室中的苗床上之蔬菜得到空氣供給,同時,當通氣扇運轉時,空氣從栽培裝置主體外移動到第二通氣系統中,使設有光源的光源室中有空氣流通。如此,只使用一台通氣扇,便能實現用單個通氣扇既能向栽培室中的蔬菜輸送新鮮空氣,又能排散光源室中的光源所發出的熱之裝置環境。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一側,設有用於將該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導入的、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導入口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另一側,設有用於將流過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空氣排出到前述栽培裝置主體之外的排氣口部。
依據上述結構,從設在栽培裝置主體的一側的導入口部導入的空氣流過了第一通氣系統(栽培室)和第二通氣系統(光源室)之後,便能到達設在栽培裝置主體的另一側的排出口部。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為長方體形狀,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一個側面,設有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前述導入口部的縱箱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另一個側面,設有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前述排氣口部的縱箱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頂面上,設有連接在兩側的前述縱箱部的上部之間的連通用橫箱部。
依據上述結構,能夠從在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導入口部的縱箱部的側部,導入要在第一通氣系統中流通的空氣,被導入的空氣在栽培室中流動,使得植物與新鮮空氣接觸,當該空氣到達在另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排氣口部的縱箱部,便從排氣口排出;此外,能夠從在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導入口部的縱箱部的側部,導入要在第二通氣系統流通的空氣,被導入的空氣流過連通用橫箱部而將光源冷卻,當該空氣到達在另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排氣口部的縱箱部,便從排氣口部排出。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前述設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前述設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及前述連通用橫箱部之中,至少前述設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和前述設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左、右側壁的前後方向上的寬度。
依據上述結構,能夠實現具備供空氣在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中流通的通道;且緊湊地形成有在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導入口部的縱箱部、及在另一個側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排氣口部的縱箱部之水耕栽培裝置。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在前述設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上,也形成有導入口部;在前述設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
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上,也形成有排氣口部。
依據上述結構,不僅能從縱箱部的側部導入空氣,還能從縱箱部的前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導入空氣;不僅能從縱箱部的側部將空氣排出,還能從縱箱部的前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將空氣排出。因此,無論是將水耕栽培裝置沿前、後、左、右方向並排放置,縱箱部的前壁或後壁的導入口部和排氣口部都不會被堵塞,所以能夠確保通氣道通氣順暢。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前述連通用橫箱部構成前述光源室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通氣道。
依據上述結構,能夠用連通用橫箱部來實現從光源室通過、供來自主體栽培裝置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二通氣系統。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前述通氣扇被設在具有前述排氣口部的前述縱箱部內,前述排氣口部被用作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和前述第二通氣系統共同的排氣口部。
依據上述結構,不需要分別設置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各自的排氣道和排氣口,因而,能夠使排氣系統的結構緊湊且簡單。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前述導入口部被用作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和前述第二通氣系統共同的導入口部。
依據上述結構,通過使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共用導入口部,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導入口的形成個數。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經由前述第一通氣系統而被前述通氣扇吸入的空氣量被設定得大於經由前述第二通氣系統而被前述通氣扇吸入的空氣量。
依據上述結構,能使流過為第一通氣系統之栽培室的空氣的量較多,從而實現良好的栽培環境。
此外,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可被構成為,與前述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相對應的前述第一通氣系統的通氣道的開口面積被設定得大於與前述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相對應的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通氣道的開口面積。
依據上述結構,通過設定對應於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的各通氣系統的通氣道的開口面積的大小,能夠設定從各通氣系統通過的空氣的量。
本創作之水耕栽培裝置的優點在於:由於在栽培裝置主體中形成有相互隔離的能配置苗床的栽培室和設有從上方朝苗床照射光的光源的光源室,並具備從栽培室內通過、供來自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一通氣系統;及從光源室通過、供來自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二通氣系統,而且還設有強制性地使空氣在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中流通的單個通氣扇,所以,通過使栽培用空氣在第一通氣系統中移動,能向栽培蔬菜提供新
鮮的栽培用空氣;通過使冷卻用空氣在第二通氣系統中移動,能向光源室提供冷卻用空氣,因而,作為能用於在室內進行蔬菜栽培的水耕栽培裝置,是能夠使所栽培的蔬菜在最佳的環境中得到育成的水耕栽培裝置。
1‧‧‧水耕栽培裝置
2‧‧‧栽培裝置主體
4‧‧‧苗床
5‧‧‧光源裝置
6‧‧‧通氣系統形成箱
7‧‧‧底壁
8‧‧‧右側壁
9‧‧‧左側壁
10‧‧‧後壁
11‧‧‧頂壁
13‧‧‧前壁
14‧‧‧栽培室
18‧‧‧光源室
20‧‧‧LED保持體
21‧‧‧分隔壁
23‧‧‧電源開關
62‧‧‧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
63‧‧‧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
64‧‧‧連通用橫箱部
76‧‧‧導入口部
77‧‧‧導入口用膨出部
78‧‧‧輔助導入口部
80‧‧‧供氣用通氣孔
81‧‧‧供氣用過濾器
82‧‧‧排氣用通氣孔
83‧‧‧排氣用過濾器
84‧‧‧通氣扇
85‧‧‧旋轉中心軸
86‧‧‧排氣口部
87‧‧‧排氣口用膨出部
88‧‧‧輔助排氣口部
91‧‧‧第一通氣道
92‧‧‧第二通氣道
95‧‧‧連通開口部
96‧‧‧前側橫壁
97‧‧‧後側橫壁
98‧‧‧上部橫壁
99‧‧‧傾斜壁
100‧‧‧水平壁
AR1‧‧‧空氣
AR2‧‧‧空氣
圖1為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的水耕栽培裝置之右側斜視圖。
圖2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左側斜視圖。
圖3為該水耕栽培裝置的後壁的一部分(下部)被省略的狀態下之下側斜視圖。
圖4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右視圖。
圖5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左視圖。
圖6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頂視圖。
圖7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部分分解斜視圖。
圖8為該水耕栽培裝置之底壁側斜視圖。
圖9為該水耕栽培裝置的頂壁和通氣箱被省略的狀態下之上側斜視圖。
圖10為將該水耕栽培裝置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位沿上下方向剖開後之剖視圖、及主要部位放大圖。
圖11為將該水耕栽培裝置的供氣路徑部分沿左右方向剖開後之剖視圖、及主要部位放大圖。
圖12為將該水耕栽培裝置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位沿上下方向剖開後之剖視圖。
圖13為圖12中的A區域之放大圖。
圖14為圖12中的B區域之放大圖。
圖15為圖13中的C-C線上之箭頭方向剖視圖。
圖16為從圖14中的D-D線上之箭頭方向剖視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創作的一具體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水耕栽培裝置進行說明。該水耕栽培裝置用於供用戶在室內進行蔬菜栽培。如圖1至圖8所示,水耕栽培裝置1具備箱型的栽培裝置主體2。如圖7所示,水耕栽培裝置1包括:能自由拆卸地裝在栽培裝置主體2內的盒體3;以及能自由拆卸地裝在盒體3內的苗床4。此外,水耕栽培裝置1具備光源裝置5(參見圖10),及用於形成通氣道的通氣系統形成箱6(參見圖1至圖7)。
栽培裝置主體2包括:俯視時左右方向為長邊方向的長方形底壁7(參見圖7)、豎立狀地設在底壁7右側的右側壁(一側壁)8、豎立狀地設在底壁7左側的左側壁(另一側壁)9、豎立狀地設在底壁7後側的後壁10、設在右側壁8和左側壁9的上端部並將它們連接的頂壁11(參見圖6)。因此,栽培裝置主體2被構成為長方體形狀。
後壁10、右側壁8、及左側壁9為透明壁。栽培裝置主體2由底壁7、右側壁8、左側壁9、頂壁11圍成,並具有能使前側的開口12自由開閉的前壁(蓋
板)13。該前壁13也為透明壁。
如圖7所示,由底壁7、右側壁8、左側壁9、頂壁11、前壁13圍成一空間,該空間便為栽培室14。此外,如圖8所示,在底壁7的背面側設有收納部15,該收納部15用於在前部的開口12被打開後收納前壁13。收納部15具有沿著底壁7的壁面向前後方向引導前壁13的引導部16。引導部16上一體地形成有,用於保持被收納部15收納的前壁13的保持部17。
如圖10所示,光源裝置5包括: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內部配置在栽培室14的上方的光源室18、及配置在光源室18中的LED19。光源室18與栽培室14之間被透明的分隔壁21上下隔離。光源室18中配置有LED保持體20,該LED保持體20上安裝有多個在左右方向排列的、作為光源的LED19。LED保持體20以左右方向為長邊方向,本實施方式中,在光源室18內,三個LED保持體20靠近分隔壁21,在前後方向上隔開間距而並排配置(參見圖9)。
在光源室18的前部,配置有電源裝置和計時器等電器元件22(參見圖10)。此外,在光源室18的前部,電源開關(電源操作片)23和時刻設定開關(用於設定現在時刻的操作片)24在左右方向並排配置(參見圖7)。無論前壁13是開還是閉,電源開關23均一直露出,而時刻設定開關24則只在前壁13被打開的狀態
下露出。
水耕栽培裝置1具備用於向盒體3中蓄積的栽培用營養液(栽培用蓄水)W提供空氣的供氣路徑部分。如圖10和圖11所示,該供氣路徑部分包括,設在栽培裝置主體2側的主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5、及設在盒體3側的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此外,圖10中的實線X表示栽培用營養液W滿水的位置,虛線Y表示栽培用營養液W不足的位置。
如圖7所示,盒體3可被裝卸自由地裝入栽培裝置主體2的栽培室14中。盒體3被放置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底壁7即栽培室14的底壁7上時,成為被栽培裝置主體2收納的狀態。此外,可沿底壁7拉出或收納盒體3。盒體3包括,與底壁7的平面形狀對應的俯視為長方形的底板(底壁)37、及一體地豎立狀地設置在底板37的四個邊上的圍板(盒體壁)。圍板包括後板38、前板39、右板40、及左板41。
此外,後板38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分被形成為向前方凸出。即,後板38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分為俯視時向前方彎曲的後彎曲板部42。在盒體3被裝入栽培裝置主體2內的狀態下,後彎曲板部42與後壁10之間形成能使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的一部分伸入的空間。此外,前板39中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分被形成為向後方
凸出。即,前板39的左右方向的中間部分為俯視時向後方彎曲的前彎曲板部43。
如圖7、圖11所示,在盒體3的前側的一個角落上,形成有向底板37的對角線中心方向彎曲的角落彎曲板部44。由盒體3的前側的一個角落和角落彎曲板部44圍成的空間內可裝入漂浮體45。
如圖10和圖11所示,盒體3包括供氣路徑部分中的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被設在盒體3的後板38的左右方向的略靠中間部位。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包括插入部(一端入口部)46、排出部(另一端出口部)47、及倒流防止部48。
排出部47位於後板38的正面側的靠下方的位置,並與盒體3的底板37上放置的未圖示的排出噴嘴(浸泡在栽培用蓄水中)連接。
如圖7所示,苗床4具有規定的厚度,俯視時呈與盒體3的底板37的形狀相對應的長方形。但與底板37相比,苗床4的面積稍小一些。
此外,如圖7、圖10-14所示,在苗床4的板面上形成有多個栽培用孔。這些栽培用孔包括:密集地分佈(孔與孔之間的間距較窄)在板面的對角線的中心付近的內側孔55;及比內側孔55稀疏地分佈在中心附近以外的區域的外側孔56。
苗床4的內部(內側孔55和外側孔56的周圍)形成有浮力用空間61。依據該結構,當盒體3中積蓄有栽培用蓄水時,盒體3苗床4受到來自栽培用營養液W的浮力而飄浮起來。即,苗床4為飄浮式苗床。
水耕栽培裝置1具備使空氣AR1從栽培室14的外部(栽培裝置主體2外部)流通到栽培室14內部的第一通氣系統;及使空氣AR2從光源室18的外部流通到光源室18內部的第二通氣系統。
通氣系統形成箱6具備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及連通用橫箱部64(參見圖2)。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右側壁8上沿上下方向配置(參見圖4)。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左側壁9上沿上下方向配置(參見圖5)。連通用橫箱部64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頂壁11(上部)上沿左右方向配置,將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上部與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上部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頂壁11上連通(參見圖6)。由此,通氣系統形成箱6被構成為,正面視呈下側敞開的“”形(參見圖2)。
此外,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被形成為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栽培裝置主體2的右側壁8的寬度的帯狀,且被配置在右側壁8的前後方向上的中間部位。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被形成為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栽培
裝置主體2的左側壁9的寬度的帯狀,且被配置在左側壁9的前後方向上的中間部位。連通用橫箱部64被形成為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頂壁11的寬度的帯狀,且被配置在頂壁11的前後方向上的中間部位。
在通氣系統形成箱6中,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和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被用作第一通氣系統的組成構件。如圖8和圖11所示,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前側立壁70、後側立壁72及側部立壁74被一體形成,靠栽培裝置主體2的右側壁8的一側敞開,從而截面大致呈“”形。此外,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側部立壁74上形成有導入口部76(參見圖4)。
此外,側部立壁74具有只下部向外側(右側)膨出的導入口用膨出部77(參見圖1)。導入口用膨出部77係利用前側立壁70、後側立壁72及側部立壁74的一部分而形成。導入口用膨出部77被形成為,上部係越靠外側越向下方傾斜;下部係越靠外側越向上方傾斜;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分平行於上下方向。
導入口部76為沿側部立壁74的上下方向形成的多條狹縫。即,導入口部76由多條狹縫構成。前側立壁70和後側立壁72具有輔助導入口部78。輔助導入口部78主要在導入口部76被堵塞的情況下發揮作用。輔助導入口部78由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多條狹縫組成(參見圖4)。
如圖13和圖15所示,第一通氣系統包括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右側壁8上形成的供氣用通氣孔80。供氣用通氣孔80例如是在右側壁8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分形成的多個方形孔。在供氣用通氣孔80的外側有可拆卸地安裝在右側壁8上的供氣用過濾器81。此外,供氣用通氣孔80與導入口部76連通。
如圖14和圖16所示,第一通氣系統包括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左側壁9上形成的排氣用通氣孔82。排氣用通氣孔82係在左側壁9的上部開口的開口部。如圖10所示,從側面看,排氣用通氣孔82被形成為圓形的上方部分被切掉的形狀,並為分隔成網格狀的小孔集合。在排氣用通氣孔82的內側有可拆卸地安裝在左側壁9上的排氣用過濾器83。
此外,第一通氣系統還包括通氣扇84。作為通氣扇84,採用了其旋轉中心軸85為橫軸的軸流風扇。通氣扇84的旋轉中心軸85的位置大致與排氣用通氣孔82的中心(為圓形情況下的中心)一致。
如圖3和圖11所示,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前側立壁71、後側立壁73及側部立壁75被一體地形成,靠栽培裝置主體2的左側壁9的一側敞開,從而截面大致呈“”形。在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側部立壁75上,形成有排氣口部86。
側部立壁75具有只下部向外側(左側)膨出的排氣口用膨出部87。排氣口用膨出部87係利用前側
立壁71、後側立壁73及側部立壁75的一部分而形成。排氣口用膨出部87被形成為,上部係越靠外側越向下方傾斜;下部係越靠外側越向上方傾斜;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分平行於上下方向。
如圖5所示,排氣口部86為沿側部立壁75的上下方向形成的多條狹縫。即,排氣口部86由多條狹縫組成。前側立壁71和後側立壁73具有輔助排氣口部88。輔助排氣口部88主要在排氣口部86被堵塞的情況下發揮作用。輔助排氣口部88由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多條狹縫組成。
依據該結構,當通氣扇84圍繞旋轉中心軸85旋轉時,空氣AR1從水耕栽培裝置1的外部被導入至成為負壓狀態的導入口部76內,然後經由供氣用通氣孔80而被導入至栽培室14內,其後,經由排氣用通氣孔82、通氣扇84而從排氣口部86排出。即,空氣AR1流過由導入口部76、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栽培室14、排氣用通氣孔82、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內部空間及排氣口部86所形成的第一通氣系統的第一通氣道91(參見圖12)。
第二通氣系統包括通氣系統形成箱6。通氣系統形成箱6包括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及連通用橫箱部64。即,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和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兼用於第二通氣系統
中。通氣扇84也兼用於第二通氣系統中。此外,第二通氣系統還包括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和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內部空間。
如圖10所示,在栽培裝置主體2的頂壁11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位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延伸連通開口部95,連通用橫箱部64以覆蓋連通開口部95的狀態被安裝在頂壁11上。即,連通用橫箱部64的前側橫壁96、後側橫壁97、及上部橫壁98被一體地形成,並將連通開口部95關閉,其截面大致呈“”形。
分隔壁21的靠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側的端部的規定區域與分隔壁21的靠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側的區域相比,位置更偏下方。具體而言,如圖12和圖14所示,在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側的端部的規定區域,有越在下部越靠外側地傾斜的傾斜壁99、和從傾斜壁99的外側端部向橫向延長的水平壁100,故而光源室18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被擴展。
依據該結構,如圖12和圖14所示,水平壁100大致位於通氣扇84的上半部分的中線上,通氣扇84的上部對著第二通氣系統中的光源室18(通氣道),通氣扇84的下部對著第一通氣系統中的排氣用通氣孔82(通氣道)。當通氣扇84圍繞旋轉中心軸85旋轉時,空氣AR2從水耕栽培裝置1的外部被導入至成為負壓狀態的導入口部76內,並經由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而被導入至光源室18內,其後,通過通氣扇8
4,從排氣口部86被排出。即,空氣AR2流過由導入口部76、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光源室18、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內部空間及排氣口部86形成的第二通氣系統的第二通氣道92(參見圖12)。
下面,對具有前述結構的水耕栽培裝置1之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說明。首先,水耕栽培裝置1的使用者相應於所要栽培的植物(蔬菜)來選擇苗床4的內側孔55、外側孔56中的任一種,然後,在所選擇的孔中填入海綿等吸水性材料、即苗床構件(未圖示),其後,在該苗床構件中植入蔬菜的種子。此外,要在盒體3中蓄積栽培用營養液W。如此,苗床構件便會吸取栽培用營養液W,並將該栽培用營養液W供給種子。
當驅動設在栽培裝置主體2後部下方的氣泵(供風泵)AP時,空氣AR1從與氣泵AP的供氣口連接的供氣管33移動到主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5和盒體側供氣路徑部分26,並從排出路47a通過噴嘴以氣泡的狀態被供給至栽培用營養液W內(參見圖10、圖11)。如此,能始終防止出現栽培用營養液W內氧氣不足的狀況,起到向栽培對象的根提供氧氣的作用。
此外,使用者要操作時刻設定開關24來設定現在的時刻,並將前壁13從栽培裝置主體2的下部拉出,將前部開口12關閉。即使前部開口12被關閉,電源開關23也會露出,所以使用者可以按下該電源開關23。當使用者按下電源開關23,配置在光源室18內的
LED19便點亮。因光源室18與栽培室14之間在上下方被透明的分隔壁21隔離,故而作為人造光源的LED19的光會照射在種子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水耕栽培裝置1中,例如設定為,若使用者操作時刻設定開關24而設定好現在的時刻,並將電源開關23按下,則LED19按點燈18小時後熄燈6小時這樣的順序反複點燈和熄燈。並且,也可以與LED19的點燈/熄燈同步地驅動/停止通氣扇84。
當驅動通氣扇84時,空氣AR1從水耕栽培裝置1的外部被導入至成為負壓狀態的導入口部76內,並經由供氣用通氣孔80而被導入至栽培室14內,其後,通過排氣用通氣孔82、通氣扇84而從排氣口部86被排出。即,空氣AR1流過由導入口部76、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栽培室14、排氣用通氣孔82、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內部空間、及排氣口部86所形成的第一通氣系統的第一通氣道91。通過這樣的空氣AR1的流動,新鮮空氣能被供給至栽培室14內,從而形成適於植物栽培的環境。此外,通氣扇84付近設有溫度傳感器(未圖示),能檢測出栽培室14的溫度。若栽培室14的溫度超過規定溫度,則通氣扇84的風量增加這樣自動進行調節。
此外,前側立壁70和後側立壁72具有輔助導入口部78。因而,即使在水耕栽培裝置1因沿著室內
的牆壁設置而使導入口部76被堵塞的情況下,也能從輔助導入口部78導入空氣AR1和空氣AR2。
此外,當通氣扇84圍繞旋轉中心軸85旋轉時,空氣AR2從水耕栽培裝置1的外部被導入至成為負壓狀態的導入口部76內,並經由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而被導入至光源室18內,其後,通過通氣扇84而從排氣口部86被排出。即,空氣AR2流過由導入口部76、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62的內部空間、光源室18、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的內部空間、及排氣口部86所形成的第二通氣系統的第二通氣道92。通過這樣的空氣AR2的流動,光源室18中的LED19所發出的熱能被排散出去(即,光源室18能被冷卻),從而能防止因LED19發熱而引起的溫度上升導致光源的亮度降低並發生變色的情況,另外也能夠防止栽培室14內的溫度過度上升的情況,其結果,能夠形成適於植物栽培的環境。並且,由於栽培室1與光源室18之間被隔離,所以,栽培室的濕氣不會進入上方的光源室18,能夠防止光源裝置等受到不良影響。
此外,前側立壁71和後側立壁73具有輔助排氣口部88。因而,即使在水耕栽培裝置1沿室內的牆壁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從輔助排氣口部88將空氣AR2、空氣AR1排出。
在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側的端部的規定區域中,由於設有越在下部越靠外側地傾斜的傾斜壁99、
和從傾斜壁99的外側端部向橫向延長的水平壁100,所以光源室18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被擴展。依據該結構,被導入至光源室18內的空氣AR2能夠直接通過通氣扇84而從排氣口部86被順暢地排出。如此,通過將光源室18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擴展,能夠使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共用通氣扇84,從而降低水耕栽培裝置1的製造費用。
換言之,利用被擴展的光源室18,在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的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63中,通氣扇84能夠被配置成既對著第一通氣系統的第一通氣道91又對著第二通氣系統的第二通氣道92。因而,雖然水耕栽培裝置1具備第一通氣系統和第二通氣系統這樣的多個通氣系統,但能將所需的通氣扇84的數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本創作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通過設定與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相對的第一通氣道91的開口面積和第二通氣道92的開口面積的大小,來設定通過各通氣道的空氣量的大小的例子。但不限於此,例如,只要採用通過調節第一通氣道91的導入口部的開口率和第二通氣道92的開口率來設定通過各通氣道的空氣量的大小等的適宜的設定方法即可。此外,有關開口面積的設定方法,也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可以採用在通氣道內設置阻擋板等的適宜方式。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通氣扇84被設在
具有排氣口部86的縱箱部內的例子,但不局限於此。例如,只要使吸入側對著導入口部76那樣將通氣扇84設在具有導入口部76的縱箱部內等適宜的場所即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軸流風扇作為通氣扇84,但不局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採用多葉片風扇(多翼式風扇)、橫流風扇。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LED19作為光源裝置,但也可以採用熒光燈作為光源裝置。
1‧‧‧水耕栽培裝置
2‧‧‧栽培裝置主體
3‧‧‧盒體
4‧‧‧苗床
5‧‧‧光源裝置
6‧‧‧通氣系統形成箱
7‧‧‧底壁
8‧‧‧右側壁
9‧‧‧左側壁
10‧‧‧後壁
11‧‧‧頂壁
14‧‧‧栽培室
15‧‧‧收納部
16‧‧‧引導部
17‧‧‧保持部
18‧‧‧光源室
19‧‧‧LED
20‧‧‧LED保持體
21‧‧‧分隔壁
37‧‧‧底板
38‧‧‧後板
40‧‧‧右板
41‧‧‧左板
56‧‧‧外側孔
61‧‧‧浮力用空間
62‧‧‧導入口形成用縱箱部
63‧‧‧排氣口形成用縱箱部
64‧‧‧連通用橫箱部
74‧‧‧側部立壁
75‧‧‧側部立壁
77‧‧‧導入口用膨出部
80‧‧‧供氣用通氣孔
81‧‧‧供氣用過濾器
82‧‧‧排氣用通氣孔
83‧‧‧排氣用過濾器
84‧‧‧通氣扇
87‧‧‧排氣口用膨出部
91‧‧‧第一通氣道
92‧‧‧第二通氣道
95‧‧‧連通開口部
98‧‧‧上部橫壁
99‧‧‧傾斜壁
100‧‧‧水平壁
AR1‧‧‧空氣
AR2‧‧‧空氣
Claims (10)
- 一種水耕栽培裝置,其特徵為:在栽培裝置主體中形成有相互隔離的栽培室和光源室,前述栽培室中能放置苗床,前述光源室中設置有從上方朝前述苗床照射光的光源,具有從前述栽培室內通過、供來自前述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一通氣系統;以及從前述光源室內通過的、供來自前述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流通的第二通氣系統,設置有強制性地使空氣在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中流通的單個通氣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一側,設置有用於將該栽培裝置主體外的空氣導入的、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導入口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用於將流過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空氣排出到前述栽培裝置主體之外的排氣口部。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為長方體形狀,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一個側面,設有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前述導入口部的縱箱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另一個側面,設有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前述排氣口部的縱箱部;在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頂面上, 設有連接在兩側的前述縱箱部的上部之間的連通用橫箱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前述設置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前述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及前述連通用橫箱部之中,至少前述設置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和前述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前述栽培裝置主體的左、右側壁的前後方向上的寬度。
- 如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在前述設置在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上,也形成有導入口部;在前述設置在另一個側面的縱箱部的前壁和後壁中至少一方上,也形成有排氣口部。
- 如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前述連通用橫箱部構成前述光源室的一部分及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通氣道。
- 如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前述通氣扇被設置在具有前述排氣口部的前述縱箱部內,前述排氣口部被用作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和前述第二通氣系統共同的排氣口部。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前述導入口部 被用作前述第一通氣系統和前述第二通氣系統共同的導入口部。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的任一項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經由所述第一通氣系統而被前述通氣扇吸入的空氣量被設定得大於經由前述第二通氣系統而被前述通氣扇吸入的空氣量。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水耕栽培裝置,其中,與前述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相對應的前述第一通氣系統的通氣道的開口面積被設定得大於與前述通氣扇的吸入區域相對應的前述第二通氣系統的通氣道的開口面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9889A JP6063667B2 (ja) | 2012-07-31 | 2012-07-31 | 水耕栽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1134U true TWM471134U (zh) | 2014-02-01 |
Family
ID=5001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3861U TWM471134U (zh) | 2012-07-31 | 2013-07-23 | 水耕栽培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63667B2 (zh) |
KR (1) | KR20140000924U (zh) |
CN (1) | CN203416690U (zh) |
TW (1) | TWM4711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087120A1 (en) * | 2018-09-20 | 2022-03-24 | Waveseer,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lant Growing Environment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74666B2 (ja) * | 2014-03-14 | 2017-02-0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植物栽培装置 |
CN104247637A (zh) * | 2014-06-17 | 2014-12-31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植物箱 |
JP6582235B2 (ja) * | 2015-03-24 | 2019-10-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植物栽培装置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
CN109496817B (zh) * | 2018-11-21 | 2020-10-27 | 广东海洋大学 | 一种方便补充营养液的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装置 |
US20220095552A1 (en) * | 2020-09-30 | 2022-03-31 | Cambridge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c. | Methods for cultivation using protected growing well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55170A (ja) * | 2010-09-06 | 2012-03-22 | Mrt:Kk | 植物生育装置 |
-
2012
- 2012-07-31 JP JP2012169889A patent/JP60636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7-19 CN CN201320441101.3U patent/CN20341669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7-23 TW TW102213861U patent/TWM47113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7-29 KR KR2020130006309U patent/KR20140000924U/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087120A1 (en) * | 2018-09-20 | 2022-03-24 | Waveseer,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lant Growing Environmen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00924U (ko) | 2014-02-10 |
JP2014027896A (ja) | 2014-02-13 |
JP6063667B2 (ja) | 2017-01-18 |
CN203416690U (zh) | 2014-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9932B (zh) | 植物育成裝置 | |
TWM471134U (zh) | 水耕栽培裝置 | |
JP5807212B2 (ja) | 植物育成装置、ボックス、端部ユニット | |
CN110012750B (zh) | 多层隔板式植物培育装置以及植物培育系统 | |
JP4893502B2 (ja) | 多段式植物育成装置の育成棚各段への加湿空気流供給システム | |
EP4165985A1 (en) | Plant cultivation apparatus | |
US20230033427A1 (en) | Plant cultivation apparatus | |
JP2013034402A (ja) | 水耕栽培装置 | |
US20220361419A1 (en) | Plant cultivation apparatus | |
KR200207824Y1 (ko) | 무균 자동화 버섯재배장치 | |
KR20210047705A (ko) | 식물 재배장치 | |
KR101150303B1 (ko) | 버섯 농작물 재배 장치 | |
KR20190132786A (ko) | 식물 재배 장치 | |
JP2014230508A (ja) | 植物栽培装置の送風装置 | |
JP2016163596A (ja) | 水耕栽培装置 | |
KR20220084457A (ko) | 무균 자동화 버섯 재배장치 | |
JP7160342B2 (ja) | 植物栽培装置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 |
KR20170121879A (ko) | 자동급수 및 햇빛조절 가능한 자동재배장치 | |
JP2016178941A (ja) | 水耕栽培装置 | |
KR102042922B1 (ko) | 광융합 저장창고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
KR102589627B1 (ko) | 식물 재배 장치 | |
KR20240097506A (ko) | 식물 재배 장치 | |
KR20160132613A (ko) | 무균 자동화 참송이버섯 재배장치 | |
KR20210047706A (ko) | 식물 재배장치 | |
JP2023071546A (ja) | 育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