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5054U -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5054U
TWM465054U TW102209378U TW102209378U TWM465054U TW M465054 U TWM465054 U TW M465054U TW 102209378 U TW102209378 U TW 102209378U TW 102209378 U TW102209378 U TW 102209378U TW M465054 U TWM465054 U TW M4650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ssembly
auxiliary wheel
housing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9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ai-P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Hung Yuen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g Yuen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g Yuen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9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5054U/zh
Publication of TWM465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5054U/zh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Description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行李箱輔助輪結構,尤指一種在使用者牽引行李箱呈傾斜狀時可自動展開而形成另一輔助支撐點的自動輔助輪結構。
一般行李箱主要係於一箱體下方設置複數滑輪,並在箱體一側設有可伸縮收納的拉桿,當使用者需要移動行李箱時,先將拉桿拉出伸長,然後握持拉桿施加拉力將箱體向前傾斜,使拉桿、箱體與地面呈一傾斜角度,再以滑輪為支撐點在地面上滾動將行李箱拉引前進,使行李箱的搬運較為省力方便。
此種行李箱之滑輪結構雖能讓使用者不必提起所有行李或重物,而能以較輕鬆的方式移動行李箱,但因行李箱在拖拉狀態時會與地面呈一傾斜角度,其重量的垂直分力讓使用者仍須負擔一定的重量,尤其是箱體內部裝滿物品時,行李箱的重量因箱體朝拉桿方向傾斜,而使手部握持拉桿移動期間產生沈重的負荷,導致使用者的手掌及手臂負擔加大,容易產生酸麻和疼痛感,因此在行李箱的移動方式上仍有改進空間。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累積多年相關領域的研究以及實驗,特創作出一種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該輔助輪能夠自動快速展開或收合,並且在行李箱下方形成支撐作用,讓行李箱移動期間可適度分散行李箱的重量,俾使行李箱在拖拉時更為省力,減緩手部拖拉疲勞的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拉桿拉出並牽引行李箱呈傾斜狀態期間能夠自動展開輔助輪的結構,使輔助輪在行李箱底部形成支撐作用,以適度分散行李箱的重量,讓行李箱在拖拉時更為省力,而減緩手部拖拉疲勞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包括有一可設於行李箱後側底部角端的殼體,該殼體中設有一位於殼體底部可上下位移凸伸於殼體底部的彈性滑輪組件、一受彈性滑輪組件位移連動的傳動組件、一設在拉桿下方與拉桿連動且能對傳動組件進行卡摯的卡持組件、以及一能受彈性滑輪組件、傳動組件連動向殼體後方外部展開的輔助輪架;當使用者拉起拉桿並且牽引行李箱呈傾斜狀時,可解除卡持組件對傳動組件的卡摯狀態,使彈性滑輪組件向下凸伸於殼體底部,並通過傳動組件帶動輔助輪架朝向殼體後方外部自動展開,以利用輔助輪架輔助支撐行李箱的重量,減緩行李箱在拖拉時手部疲勞的問題;行李箱直立於地面時,可壓迫彈性滑輪組件收合於殼體內,同時通過傳動組件帶動輔助輪架收合於殼體內。
以下進一步說明各元件之實施方式:實施時,行李箱後側底部角端設有一供殼體設置的凹槽。
實施時,該殼體內設有一與行李箱底部平行的固定板,該固定板將殼體內部區隔成第一容置空間、以及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前述彈性滑輪組件,並且在殼體下方位置具有一供彈性滑輪組件向下凸伸的開口,該第二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前述傳動組件、卡持組件、以及輔助輪架,並且在殼體後方位置具有一供輔助輪架向外展開的開口。
實施時,該彈性滑輪組件包含一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內可滑動的底座、一固定在底座下方的滑輪、一設置在底座與固定板之間的第一彈簧、一豎立在底座上方並穿過固定板至第二容置空間的頂桿、以及一樞設在第二容置空間中受頂桿頂持的定位鉤,該定位鉤在輔助輪架展開後能與之連結將輔助輪架定位。
實施時,該傳動組件包含一設置在固定板與底座之間可上下位移的移動板、一位在第二容置空間中且底部穿過固定板豎立在移動板上的移動柱、一設置在移動柱上可與卡持組件相互卡摯的限位塊、一組樞設在移動柱上可帶動輔助輪架展開收合的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以及一抵頂於殼體與移動板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移動板在對應第一彈簧的位置設有一穿孔供第一彈簧穿設,所述固定板在對應移動柱的位置設有一通孔供移動柱穿設。
藉由上述構造,在使用者將拉桿拉起後,即可解除卡持組件對傳動組件的卡摯狀態,讓彈性滑輪組件之第一彈簧可在行李箱呈傾斜狀態時,能將底座和滑輪彈出位移,使滑輪凸伸於殼體底部;此時傳動組件之移動柱、移動板會受第二彈簧的推力向下位移,帶動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將輔助輪架朝向殼體後方外部自動展開。
若在行李箱未使用而垂直於地面時,行李箱重量會壓迫彈性滑輪組件的滑輪和底座而壓縮第一彈簧和傳動組件之移動板,使移動柱、移動板復位壓縮第二彈簧,帶動輔助輪架收回第二容置空間中。
實施時,該輔助輪架包含一受傳動組件之第二傳動件連動的第三傳動件、一設置在第二傳動件與第三傳動件之間用以帶動第三傳動件的傳動軸,一樞設在第三傳動件外側與傳動軸同軸排列的擺動臂、一抵頂於第三傳動件與擺動臂內側之間的第三彈簧,以及一位於擺動臂底端的輔助輪。
實施時,傳動軸設置在對應於第三傳動件、傳動軸頂端的位置,所述傳動軸外緣為多邊形,第二傳動件和第三傳動件設有相同形狀的傳動孔供傳動軸穿設,使第三傳動件藉由第二傳動件的帶動將輔助輪架展開或收合。
實施時,第三彈簧設置在第三傳動件的底端,當第三傳動件被第二傳動件的帶動偏轉時,所述第三彈簧彈性頂持擺動臂,使擺動臂被推移展開,並且在輔助輪架自動展開在地面上移動時,第三彈簧能對輔助輪架產生彈性緩衝,分散地面對輔助輪架的作用力,讓使用者牽引行李箱更為舒適。
實施時,第三傳動件上設有一供定位鉤鉤持定位的定位桿,讓輔助輪架自動朝向殼體後方外部展開後,定位鉤將定位桿鉤持定位,使輔助輪架、傳動組件二者之間定位不移動。若在行李箱未使用而垂直於地面時,行李箱重量會壓迫彈性滑輪組件的滑輪和底座,使底座上的頂桿向上位移頂持定位鉤,讓定位鉤脫離定位桿,解除鉤持狀態。
實施時,該殼體頂部設有一供卡持組件穿設以和拉桿連動的通孔;該卡持組件包含二樞設在殼體上可相對偏轉的翹板、一組從二翹板頂端向上交錯延伸穿過殼體通孔與拉桿連接的拉繩、一固定在殼體上並位在二翹板上方供拉繩交錯繞設的導引柱,其中,所述二翹板中央彼此交錯相疊,並以一固定在殼體上的轉軸樞接,每一翹板包含一位於轉軸上方向外側延伸的上臂、以及一在轉軸下方向外側延伸的下臂,二上臂頂端設有前述拉繩,並在內側之間設有讓二上臂保持恆常朝外張開的第四彈簧,二下臂設有朝內側突出的卡持部,以對傳動組件之限位塊相互卡摯。
實施時,所述傳動組件之限位塊概呈箭形,前端為呈斜面漸縮的導引部,該導引部尾端為大於二卡持部之間距離的止擋部;當拉桿從行李箱內拉出時,拉桿帶動拉繩使二翹板之上臂克服第四彈簧的彈性頂持力朝內相對偏轉,令二下臂相對朝外張開,使二卡持部解除與限位塊之止擋部卡摯的狀態,讓傳動組件可以被第二彈簧推移上下移動。
若拉桿在行李箱傾斜移動時突然復位收回行李箱中,則二翹板之上臂朝會受第四彈簧的彈性頂持力朝外相對張開,二下臂相對朝內偏轉,使二卡持部復位;而限位塊前端的導引部可克服第四彈簧的彈性頂持力從二卡持部之間的間距向上移動,讓止擋部回復到與二卡持部相互卡摯的位置。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能依使用者需求在行李箱下方快速展開形成支撐作用,適度分散行李箱的重量,也可隨時將輔助輪自動收入殼體內,俾使行李箱在拖拉時更為省力,且操作簡單、便利,有效減緩手部發生疲勞的問題。
100‧‧‧行李箱
101‧‧‧凹槽
200‧‧‧拉桿
10‧‧‧殼體
11‧‧‧固定板
12‧‧‧第一容置空間
13‧‧‧第二容置空間
14‧‧‧通孔
20‧‧‧彈性滑輪組件
21‧‧‧底座
22‧‧‧滑輪
23‧‧‧第一彈簧
24‧‧‧頂桿
25‧‧‧定位鉤
30‧‧‧傳動組件
31‧‧‧移動板
32‧‧‧移動柱
33‧‧‧限位塊
331‧‧‧導引部
332‧‧‧止擋部
34‧‧‧第一傳動件
35‧‧‧第二傳動件
36‧‧‧第二彈簧
40‧‧‧卡持組件
41‧‧‧翹板
411‧‧‧轉軸
412‧‧‧上臂
413‧‧‧下臂
414‧‧‧卡持部
42‧‧‧拉繩
43‧‧‧導引柱
44‧‧‧第四彈簧
50‧‧‧輔助輪架
51‧‧‧第三傳動件
52‧‧‧傳動軸
53‧‧‧擺動臂
54‧‧‧第三彈簧
55‧‧‧輔助輪
56‧‧‧定位桿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收合狀態示意圖(一)。
第四圖:係本創作之收合狀態示意圖(二)。
第五圖:係本創作之拉起拉桿解除卡持組件對傳動組件的卡摯狀態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輪架展開後使用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輪架收合示意圖(一)。
第八圖:係本創作之輔助輪架收合示意圖(二)。
第九圖:係本創作之拉桿先收合讓限位塊與翹板相互卡摯示意圖(一)。
第十圖:係本創作之拉桿先收合讓限位塊與翹板相互卡摯示意圖(二)。
以下依據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列舉出適於本創作之實施方式,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如第一圖所示,本創作係設於行李箱100後側底部角端的殼體10內,行李箱100角端設有一供殼體10設置的凹槽101。
如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該殼體10中設有一位於殼體10底部可上下位移凸伸於殼體10底部的彈性滑輪組件20、一受彈性滑輪組件20位移連動的傳動組件30、一設在拉桿200下方與拉桿200連動且能對傳動組件30進行卡摯的卡持組件40、以及一能受彈性滑輪組件20、傳動組件30連動向殼體10後方外部展開的輔助輪架50;當使用者拉起拉桿200並且牽引行李箱100呈傾斜狀時,可解除卡持組件40對傳動組件30的卡摯狀態,使彈性滑輪組件20向下凸伸於殼體10底部,並通過傳動組件30帶動輔助輪架50朝向殼體10後方外部自動展開,以利用輔助輪架50輔助支撐行李箱100的重量,減緩行李箱在拖拉時手部疲勞的問題;行李箱100直立於地面時,可壓迫彈性滑輪組件20收合於殼體10內,同時通過傳動組件30帶動輔助輪架50收合於殼體10內。
此外,若在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元件損壞時,則可將整組結構連同殼體10從行李箱100凹槽101中拆下,另外進行檢測維修,而不會影響到行李箱的正常使用。
如第三圖、第四圖所示,分別為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收合狀態示意圖,第五圖係使用者拉起拉桿200解除卡持組件40對傳動組件30的卡摯狀態示意圖,第六圖係使用者拉起拉桿200將行李箱呈傾斜狀時,輔助輪架50自動向殼體10後方展開示意圖。
如第六圖所示,該殼體10內設有一與行李箱100底部平行的固定板11,該固定板11將殼體10內部區隔成第一容置空間12、以及第二容置空間13,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12用以容置前述彈性滑輪組件20,並且在殼體10下方位置具有一供彈性滑輪組件20向下凸伸的開口,該第二容置空間13用以容置前述傳動組件30、卡持組件40、以及輔助輪架50,並且在殼體10後方位置具有一供輔助輪架50向外部展開的開口。
實施時,該彈性滑輪組件20包含一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12內可滑動的底座21、一固定在底座21下方的滑輪22、一設置在底座21與固定板11之間的第一彈簧23、一豎立在底座21上方並穿過固定板11至第二容置空間13的頂桿24、以及一樞設在第二容置空間13中受頂桿24頂持的定位鉤25,該定位鉤25在輔助輪架50展開後能與之連結將輔助輪架50定位。
實施時,該傳動組件30包含一設置在固定板11與底座21之間可上下位移的移動板31、一位在第二容置空間13中且底部穿過固定板11豎立在移動板31上的移動柱32、一設置在移動柱32上可與卡持組件40相互卡摯的限位塊33、一組樞設在移動柱32上可帶動輔助輪架50展開收合的第一傳動件34、第二傳動件35、以及一抵頂於殼體10與移動板31之間的第二彈簧36。所述固定板11在對應移動柱32的位置設有一穿孔供移動柱32穿設。所述移動板31在對應第一彈簧23的位置設有一穿孔供第一彈簧23穿設,且移動板31與彈性滑輪組件20之底座21之間具有緩衝間隙。
實施時,該輔助輪架50包含一受傳動組件30之第二傳動件35連動的第三傳動件51、一設置在第二傳動件35與第三傳動件51之間用 以帶動第三傳動件51的傳動軸52,一樞設在第三傳動件51外側與傳動軸52同軸排列的擺動臂53、一抵頂於第三傳動件51與擺動臂53內側之間的第三彈簧54,以及一位於擺動臂53底端的輔助輪55。
再者,傳動軸52設置在對應於第三傳動件51、傳動軸52頂端的位置,所述傳動軸52外緣為多邊形,第二傳動件35和第三傳動件51設有相同形狀的傳動孔供傳動軸52穿設,使第三傳動件51藉由第二傳動件35的帶動將輔助輪架50展開或收合。
此外,第三彈簧54設置在第三傳動件51的底端,當第三傳動件51被第二傳動件35的帶動偏轉時,所述第三彈簧54彈性頂持擺動臂53,使擺動臂53被推移展開。
如第六圖所示,在使用者將拉桿200拉起後,即可解除卡持組件40對傳動組件30的卡摯狀態,讓彈性滑輪組件20之第一彈簧23可在行李箱100呈傾斜狀態時,能將底座21和滑輪22彈出位移,使滑輪22向下凸伸在殼體10底部;此時傳動組件30之移動柱32、移動板31會受第二彈簧36的推力向下位移,帶動第一傳動件34、第二傳動件35、第三傳動件51將輔助輪架50向殼體10後方自動展開,且在輔助輪架50自動展開在地面上移動時,第三彈簧54能對輔助輪架50產生彈性緩衝,分散地面對輔助輪架50的作用力,讓使用者牽引行李箱100更為舒適。
圖示中,第三傳動件51上設有一供定位鉤25鉤持定位的定位桿56,讓輔助輪架50自動向殼體10後方展開後,定位鉤25將定位桿56鉤持定位,使輔助輪架50、傳動組件30二者之間定位不移動。再者,移動板31與底座21之間具有緩衝間隙,當使用者牽引行李箱100碰撞石塊或凹洞時,底座21、滑輪22可在間隙中上下移動,避免行進時碰撞彈性滑輪組件20誤觸傳動組件30,導致輔助輪架50突然收合。
若在行李箱100未使用而垂直於地面時,如第七圖、第八圖所示,行李箱100重量會壓迫彈性滑輪組件20的滑輪22和底座21壓縮第一彈簧23並移動緩衝間隙的距離,接著繼續上移帶動傳動組件30之移動板31,使移動柱32、移動板31復位壓縮第二彈簧36;同時底座21上的頂桿24向上位移頂持定位鉤25,讓定位鉤25脫離定位桿56,解除鉤持狀態, 帶動輔助輪架50收回第二容置空間13中。
如第四圖、第五圖所示,實施時,該殼體10頂部設有一供卡持組件40穿設以和拉桿200連動的通孔14;該卡持組件40包含二樞設在殼體10上可相對偏轉的翹板41、一組從二翹板41頂端向上交錯延伸穿過殼體10通孔14與拉桿200連接的拉繩42、一固定在殼體10上並位在二翹板41上方供拉繩42交錯繞設的導引柱43。
所述二翹板41中央彼此交錯相疊,並以一固定在殼體10上的轉軸411樞接,每一翹板41包含一位於轉軸411上方向外側延伸的上臂412、以及一在轉軸411下方向外側延伸的下臂413,二上臂412頂端設有前述拉繩42,並在內側之間設有讓二上臂412保持恆常朝外張開的第四彈簧44,二下臂413設有朝內側突出的卡持部414,以對傳動組件30之限位塊33相互卡摯。
實施時,所述傳動組件30之限位塊33概呈箭形,前端為呈斜面漸縮的導引部331,該導引部331尾端為大於二卡持部414之間距離的止擋部332。
如第五圖所示,當拉桿200從行李箱100內拉出時,拉桿200帶動拉繩42使二翹板41之上臂412克服第四彈簧44的彈性頂持力朝內相對偏轉,令二下臂413相對朝外張開,使二卡持部414解除與限位塊33之止擋部332卡摯的狀態,讓傳動組件30可以被第二彈簧36推移上下移動。
第九圖、第十圖所示,若拉桿200在行李箱傾斜移動時突然復位收回行李箱中,則二翹板41之上臂412朝會受第四彈簧44的彈性頂持力朝外相對張開,二下臂413相對朝內偏轉,使二卡持部414復位;而限位塊33前端的導引部331可克服第四彈簧44的彈性頂持力從二卡持部414之間的間距向上移動,讓止擋部332回復到與二卡持部414相互卡摯的位置。
惟,以上之實施說明及圖式所示,係舉例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者,並非以此侷限本創作。是以,舉凡與本創作之構造、裝置、特徵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應屬本創作之創設目的及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10‧‧‧殼體
11‧‧‧固定板
12‧‧‧第一容置空間
13‧‧‧第二容置空間
20‧‧‧彈性滑輪組件
21‧‧‧底座
22‧‧‧滑輪
24‧‧‧頂桿
25‧‧‧定位鉤
30‧‧‧傳動組件
31‧‧‧移動板
35‧‧‧第二傳動件
36‧‧‧第二彈簧
40‧‧‧卡持組件
42‧‧‧拉繩
43‧‧‧導引柱
50‧‧‧輔助輪架
51‧‧‧第三傳動件
52‧‧‧傳動軸
53‧‧‧擺動臂
54‧‧‧第三彈簧
55‧‧‧輔助輪

Claims (11)

  1. 一種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包括有一可設於行李箱後側底部角端的殼體,該殼體中設有一位於殼體底部可上下位移凸伸於殼體底部的彈性滑輪組件、一受彈性滑輪組件位移連動的傳動組件、一設在拉桿下方與拉桿連動且能對傳動組件進行卡摯的卡持組件、以及一能受彈性滑輪組件、傳動組件連動朝向殼體後方外部展開的輔助輪架;使用者拉起拉桿並且牽引行李箱呈傾斜狀時,可解除卡持組件對傳動組件的卡摯狀態,並使彈性滑輪組件向下凸伸於殼體底部,再通過傳動組件帶動輔助輪架朝向殼體後方外部自動展開,以利用輔助輪架輔助支撐行李箱的重量;行李箱直立於地面時,可壓迫彈性滑輪組件收合於殼體內,同時通過傳動組件帶動輔助輪架收合於殼體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該殼體內設有一與行李箱底部平行的固定板,該固定板將殼體內部區隔成第一容置空間、以及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前述彈性滑輪組件,並且在殼體下方位置具有一供彈性滑輪組件向下凸伸的開口,該第二容置空間用以容置前述傳動組件、卡持組件、以及輔助輪架,並且在殼體後方位置具有一供輔助輪架向外展開的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該彈性滑輪組件包含一設置在第一容置空間內可滑動的底座、一固定在底座下方的滑輪、一設置在底座與固定板之間的第一彈簧、一豎立在底座上方並穿過固定板至第二容置空間的頂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彈性滑輪組件進一步包含一樞設在第二容置空間中受頂桿頂持的定位鉤,輔助輪架上設有一供定位鉤鉤持定位的定位桿,所述定位鉤在輔助輪架展開後能將定位桿鉤持定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該傳動組件包含一設置在固定板與底座之間可上下位移的移動板、一位在第二容置空間中且底部穿過固定板豎立在移動板上的移動柱、一設置在移動柱上可與卡持組件相互卡摯的限位塊、一組樞設在移動柱上可帶動輔助輪架展開收 合的第一傳動件、第二傳動件、以及一抵頂於殼體與移動板之間的第二彈簧;該移動板與底座間具有緩衝間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該輔助輪架包含一受第二傳動件連動的第三傳動件、一設置在第二傳動件與第三傳動件之間用以帶動第三傳動件的傳動軸,一樞設在第三傳動件外側與傳動軸同軸排列的擺動臂、一抵頂於第三傳動件與擺動臂內側之間以彈性頂持擺動臂的第三彈簧,以及一位於擺動臂底端的輔助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傳動軸設置在對應於第三傳動件、傳動軸頂端的位置,所述傳動軸外緣為多邊形,傳動組件和第三傳動件設有相同形狀的傳動孔供傳動軸穿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該殼體頂部設有一供卡持組件穿設以和拉桿連動的通孔;該卡持組件包含二樞設在殼體上可相對偏轉的翹板、一組從二翹板頂端向上交錯延伸穿過殼體通孔與拉桿連接的拉繩、一固定在殼體上並位在二翹板上方供拉繩交錯繞設的導引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所述二翹板中央彼此交錯相疊,並以一固定在殼體上的轉軸樞接,每一翹板包含一位於轉軸上方向外側延伸的上臂、以及一在轉軸下方向外側延伸的下臂,二上臂頂端設有前述拉繩,並在內側之間設有讓二上臂保持恆常朝外張開的第四彈簧,二下臂設有朝內側突出的卡持部,以對傳動組件之限位塊相互卡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所述限位塊概呈箭形,前端為呈斜面漸縮的導引部,該導引部尾端為大於二卡持部之間距離的止擋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其中,行李箱角端設有一供殼體設置的凹槽,該殼體在內部元件損壞時,可將整組結構連同殼體從凹槽中拆下,另外進行檢測維修,而不會影響到行李箱的正常使用。
TW102209378U 2013-05-20 2013-05-20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TWM465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378U TWM465054U (zh) 2013-05-20 2013-05-20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9378U TWM465054U (zh) 2013-05-20 2013-05-20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5054U true TWM465054U (zh) 2013-11-11

Family

ID=4999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9378U TWM465054U (zh) 2013-05-20 2013-05-20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5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6388A (zh) * 2020-07-06 2020-09-29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工业机器人移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6388A (zh) * 2020-07-06 2020-09-29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工业机器人移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02511A1 (en) Mechanism for Folding and Unfolding a Tent or Awning
KR101897175B1 (ko) 캐리어 접이식 바퀴구조
CN106005197A (zh) 电动滑板车快速折叠机构
CN103818855B (zh) 一种便携式提升机
JP2008272362A (ja) 4車輪付きのバッグ
CN104494678B (zh) 儿童推车
TWM465054U (zh) 行李箱自動輔助輪結構
US20140027226A1 (en) Luggage
TWM488431U (zh) 置物車
CN104958879B (zh) 一种高尔夫球袋
CN106428152A (zh) 一种可收放的手推车
JP6625041B2 (ja) 壁面収納舞台
KR200484935Y1 (ko) 조절레버가 구비된 킥보드용 폴딩 장치
CN105857481B (zh) 拉把折叠稳固的折叠车
US20120181121A1 (en) Scotch Block for Stationing a Winching Vehicle
CN207208135U (zh)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CN203864766U (zh) 一种推车的踏脚锁定机构
JP2008272316A (ja) 4車輪付きのバッグ
CN205661470U (zh) 便于卸料的建筑工地独轮推车
CN207045428U (zh) 一种易收合折叠手推车
CN205854388U (zh) 拉把稳固定位的折叠车
CN108099978B (zh) 一种可调倾角展开式手推车
CN105365875A (zh) 儿童推车
KR101580745B1 (ko) 푸시 기둥식 텐트틀
CN105752112B (zh) 一种适于斜坡停靠的安全省力独轮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