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4800U - 薄型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薄型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4800U
TWM464800U TW102203092U TW102203092U TWM464800U TW M464800 U TWM464800 U TW M464800U TW 102203092 U TW102203092 U TW 102203092U TW 102203092 U TW102203092 U TW 102203092U TW M464800 U TWM464800 U TW M4648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disposed
abutting portion
key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3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ng-li Liu
You-Zh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Ichia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a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Ichia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2203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4800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129313 priority patent/CN203277166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129203 priority patent/CN203242541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129134 priority patent/CN203242540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129291 priority patent/CN203242542U/zh
Priority to US13/894,967 priority patent/US9105422B2/en
Publication of TWM464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480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01H13/707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springs, e.g. Eul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01H2205/024Means to facilitate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4Collapsible dome or bubble
    • H01H2215/006Only mechanical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6Lever; Roc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36Minimise height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薄型按鍵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按鍵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薄型按鍵結構。
按鍵結構是一種常見的輸入設備,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電子裝置中,例如手機、個人掌上電腦、及遙控器等。目前,隨著各種電子裝置的薄型化,按鍵結構之厚度也朝向薄型化發展。然而,現有的按鍵結構尚存在待克服的技術問題。
舉例來說,一種習用的按鍵結構主要是由按鍵、彈性層、及電路板所組成。其中,彈性層佈設於按鍵下方,並支撐於電路板上,且彈性層於對應按鍵處形成具有彈性之彈片。因此,於操作時向下按動按鍵而下壓彈片,令彈片的中間部分產生下凹而彈性變形,從而觸碰到電路板上的接點,藉此而使彈性層與電路板之接點導通,從而達成每次按動按鍵所對應產生之按鍵觸發信號的傳送。
然而,上述的設計,於按鍵每次下壓彈片時,按鍵的移動路徑將隨著使用者的按壓位置而有所不同,使得按鍵所接觸到的彈片位置不一定皆相同。進一步地說,若按鍵所接觸到的彈片位置偏離彈片的中心處,則彈片變形時易產生偏移,進而使得彈片與電路板可能無法導通。
於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薄型按鍵結構,其能避免金屬彈片變形時產生偏移,以確保金屬彈片與電路模組間的導通。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薄型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模組,其具有一支撐板及設於該支撐板的一凸起,該支撐板所在的平面定義有一中軸線,該中軸線大致垂直於該支撐板所在的平面,且該凸起位在該中軸線上;一電路模組,其設置於該支撐板上且抵接於該凸起,且該電路模組抵接於該凸起的部位形成有一隆起區塊;一框架,其設置於該電路模組上且包圍界定有一容置空間;一金屬彈片,其設置於該電路模組上且容置於該框架的容置空間內,該金屬彈片內緣位於該中軸線上的部位定義有一抵接部;一按壓模組,其設置於該框架且至少部分位在該金屬彈片上方;以及一準直部,其形成於該金屬彈片或該按壓模組,且該準直部位於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與該按壓模組之間並位在該中軸線上;其中,該按壓模組適於被按壓而透過該準直部壓迫該金屬彈片變形,以使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能沿該中軸線於一初始位置與一導通位置間往復地移動;其中,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抵接部與該電路模組呈間隔設置;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導通位置時,該抵接部頂抵於該電路模組。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薄型按鍵結構,其能透過準直部的設置,使金屬彈片受到按壓模組壓迫的位置保持不變,進而令金屬彈片的抵接部保持在中軸線上位移。並且,凸起之設置不但能使抵接部與電路模組的抵接更為穩定,還能縮短金屬彈片所需的作動行程。
100‧‧‧薄型按鍵結構
1‧‧‧支撐模組
11‧‧‧支撐板
12‧‧‧凸起
13‧‧‧支撐片體
14‧‧‧支撐塊
2‧‧‧電路模組
21‧‧‧電路薄膜(Membrane)
211‧‧‧第一導電層
2111‧‧‧隆起區塊
212‧‧‧第二導電層
2121‧‧‧容置口
2122‧‧‧隆起區塊
213‧‧‧間隔層
2131‧‧‧容置孔
3‧‧‧框架
31‧‧‧容置空間
32‧‧‧樞接部
33‧‧‧容置槽
34‧‧‧軌道單元
341‧‧‧軌道
3411‧‧‧止擋部
4‧‧‧金屬彈片
41‧‧‧抵接部
42‧‧‧準直部
5‧‧‧按壓模組
51‧‧‧作動鍵
511‧‧‧擋止塊
52‧‧‧安裝部
521‧‧‧穿孔
53‧‧‧連接部
54‧‧‧定位片體
55‧‧‧按鍵襯墊
C‧‧‧中軸線
R‧‧‧轉軸線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且電路薄膜為雙層構造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且電路薄膜為雙層構造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另一態樣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另一態樣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另一態樣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另一態樣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定位片體另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定位片體又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7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8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19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20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位於初始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21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位於導通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須先說明的是,下述的剖視圖主要以單顆按鍵的構造作一舉例說明之用,但於實際應用時,並不侷限於此。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 種薄型按鍵結構100,包括一支撐模組1、一電路模組2、一框架3、一金屬彈片(Metal Dome)4、及一按壓模組5。其中,本實施例特別是指整體厚度小於3.4公厘的薄型按鍵結構100,以下將先分別介紹上述各元件的構造,而後再適時說明各個元件間的連接關係。
所述支撐模組1具有一呈平板狀的支撐板11及設於支撐板11的一凸起12,而上述支撐板11所在的平面定義有一中軸線C,且中軸線C大致垂直於支撐板11所在的平面,而所述凸起12位在中軸線C上。
需額外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起12為裝設於支撐板11的獨立元件(如:塊體),但不排除支撐板11直接以例如是沖設的方式形成有凸起12。換言之,支撐板11與凸起12可以是一體成形的構造。
所述電路模組2設置於支撐板11上且抵接於凸起12,上述電路模組2抵接於凸起12的部位形成有一隆起區塊2111。具體而言,所述電路模組2包含一電路薄膜(Membrane)21,上述電路薄膜21為三層構造並具有一第一導電層211、一第二導電層212、及一設置於上述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的間隔層213,且所述間隔層213包圍界定有一容置孔2131。其中,上述第一導電層211設置於支撐板11上,而第一導電層211抵接於凸起12的部位形成上述隆起區塊2111,且所述隆起區塊2111位於容置孔2131。藉此,透過凸起12的設置,使得第一導電層211形成有隆起區塊2111,而能有效縮短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的最短距離,進而提升電路薄膜21的靈敏度。
更詳細地說,所述間隔層213隔離並支撐上述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且第二導電層212對應於容置孔2131的部位能彈性地變形。其中,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與其對應的第二導電層212部位呈間隔設置並分別設有相反電性的電極, 當第二導電層212對應於容置孔2131的部位變形而抵接於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時,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兩者的電極相互抵接而達成電性導通。
再者,上述電路薄膜21亦可以是雙層構造,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電路薄膜21具有一第一導電層211與一設置於第一導電層211上的第二導電層212,且上述第二導電層212包圍界定有一容置口2121。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211設置於支撐板11上,第一導電層211抵接於凸起12的部位形成所述隆起區塊2111,且上述隆起區塊2111位於容置口2121並經由容置口2121而顯露於外。
更詳細地說,所述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未形成電性導通。其中,第一導電層211顯露於容置口2121的隆起區塊2111以及第二導電層212的外表面分別設有相反電性的電極,當一導通件(如:金屬彈片4)設置於第二導電層212的電極上,且該導通件變形而抵接於第一導電層211的電極時,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將達成電性導通。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電路模組2雖以電路薄膜21為例,但於實際應用時,電路薄膜21亦能以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軟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物件取代。
復參閱圖1至圖3,所述框架3設置於電路模組2上且包圍界定有一容置空間31,而框架3包圍形成上述容置空間31的其中一內側壁形成有一樞接部32。於本實施例中,上述樞接部32為具有一定彈性的數個卡勾,但不受限於此。
所述金屬彈片4設置於電路模組2的第二導電層212上且容置於框架3的容置空間31內。其中,金屬彈片4內緣位於中軸線C上的部位定義為一抵接部41,並且金屬彈片4於抵接部41的相反側設有一準直部42,亦即,所述準直部42位於中軸線C上。再者,金屬彈片4於本實施例中為大致對稱於中軸線C的一體成 型構造,更詳細地說,金屬彈片4內緣朝外沖設形成厚度大致均勻且相等的凸出部位,其外緣相當於準直部42,而內緣相當於抵接部41。
所述按壓模組5包含一作動鍵51、一安裝部52、及一連接安裝部52與作動鍵51的連接部53。進一步地說,連接部53與安裝部52是自作動鍵51的一側緣依序地一體延伸所形成,上述安裝部52呈長條狀且其長軸方向被定義為一轉軸線R。所述安裝部52可自體旋轉地裝設於框架3的樞接部32(亦即,安裝部52扣持於樞接部32),使安裝部52的長軸方向大致垂直於中軸線C。作動鍵51位於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上方並抵接於準直部42,亦即,準直部42位於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與按壓模組5的作動鍵51之間。因此,當作動鍵51被按壓時,所述作動鍵51能以轉軸線R為軸而樞轉。
以上為本實施例薄型按鍵結構100的構造說明,下述接著介紹薄型按鍵結構100的運作方式。
所述按壓模組5的作動鍵51適於被按壓,以使作動鍵51以轉軸線R為軸而能樞轉,進而透過準直部42壓迫金屬彈片4變形,以令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能沿中軸線C於一初始位置(如圖2)與一導通位置(如圖3)間往復地移動。其中,當抵接部41位於初始位置時,所述抵接部41與電路模組2呈間隔設置;當抵接部41位於導通位置時,所述抵接部41的邊緣頂抵於電路模組2。
更詳細地說,若電路薄膜21為三層構造,如圖2和圖3所示,當抵接部41位於初始位置時,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與其對應的第二導電層212部位呈間隔設置。當抵接部41位於導通位置時,第二導電層212受抵接部41的邊緣壓迫而能變形抵接於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藉以使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形成電性導通。
若電路薄膜21為雙層構造,如圖4和圖5所示,當抵接部41 位於初始位置時,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通過容置口2121而與抵接部41呈間隔設置;當抵接部41位於導通位置時,抵接部41的邊緣抵接於第一導電層211的隆起區塊2111,藉以使第一導電層211經由金屬彈片4而電性連接於第二導電層212。
此外,本創作實施例的準直部42除了設於金屬彈片4外,準直部42亦能如圖6所示設於按壓模組5的作動鍵51,且準直部42位於作動鍵51鄰近金屬彈片4的一端。藉此,作動鍵51適於被按壓而能透過準直部42壓迫金屬彈片4變形。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7至圖9所示,其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復述,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框架3與按壓模組5。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框架3並未形成有樞接部32,而本實施例的按壓模組5大致如下所述。
所述按壓模組5具有一作動鍵51及一定位片體54,上述定位片體54形成有一安裝部52及一連接部53。於本實施例中,定位片體54開設有U形孔,上述U形孔所包圍的部位即為連接部53,而定位片體54除了連接部53以外的其餘部位即為安裝部52。再者,相連且鄰近於連接部53的該安裝部52區塊定義有一轉軸線R,而所述連接部53的其中一表面結合(如:黏貼)於上述作動鍵51。
所述定位片體54的安裝部52固定於框架3遠離電路模組2的一端(如圖8中的框架3頂端),且安裝部52與連接部53相連的線狀部位大致垂直於中軸線C。作動鍵51位於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上方且接觸於準直部42,以使作動鍵51被按壓時,作動鍵51能以轉軸線R為軸而樞轉。更詳細地說,所述作動鍵51適於被按壓,以使作動鍵51以轉軸線R為軸而能轉動壓迫金屬彈片4變形,令抵接部41能於初始位置(如圖8)與導通位置(如圖9)間往復地移動。其中,當抵接部41位於初始位置時,定位片體54的 安裝部52及連接部53大致呈共平面設置。
再者,上述安裝部52設置於框架3的方式,亦可如圖10至圖12所示,定位片體54的安裝部52固定於框架3鄰近電路模組2的一端(如圖11的框架3底端)。而框架3包圍形成上述容置空間31的內側壁,其在遠離轉軸線R的部位凹設形成有一容置槽33,而作動鍵51於遠離轉軸線R的側緣延伸形成有一擋止塊511,且擋止塊511位於框架3的容置槽33內。藉此,當作動鍵51以轉軸線R為軸而樞轉時,透過擋止塊511限位於框架3的容置槽33,而能避免作動鍵51產生過度傾斜。其中,當所述抵接部41位於導通位置時,定位片體54的安裝部52及連接部53大致呈共平面設置。
所述定位片體54於本實施例中是以圖7所示之態樣為例,也就是說,定位片體54具有硬與挺的特性,其較佳是由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elate,PET)、或其他特性類似的硬材質所製成,但定位片體54的外型設計與材質並不受限於此。
舉例來說,圖7之定位片體54的外型可變化設計為如圖13所示之態樣。具體來說,圖13所示之定位片體54的安裝部52,其相連且鄰近連接部53的區塊被延長,藉以使定位片體54於使用時能具有較長的力臂。再者,上述安裝部52鄰近連接部53的區塊開設有一穿孔521,藉以透過形成穿孔521來達到縮小該區塊截面的效果。
此外,如圖14所示,定位片體54亦能以較為軟性的材質所製成,如:聚胺脂膠粒(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橡膠(Rubber)、或其他特性相近的軟材質,但不受限於此。因此,定位片體54的連接部53較不適合僅由一側連接於安裝部52。換言之,若以開孔方式形成連接部53,則連接部53與安裝部52之間至少需有三個連接點,如圖14以連接部53與安裝部52之間形成有四 個連接點為例,但不侷限於此。另,連接部53與安裝部52之間亦能完全相連而無須刻意形成開孔(圖略)。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圖15至圖17所示,其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復述,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框架3與按壓模組5。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框架3未形成有樞接部32,但框架3內緣形成有一軌道單元34,而本實施例的按壓模組5與軌道單元34大致如下所述。
所述軌道單元34包含有數個軌道341,亦即,框架3包圍形成上述容置空間31的其中兩相對之內側壁凹設形成有數個軌道341,且每一軌道341所界定的路徑大致平行於中軸線C。再者,每一軌道341於其遠離電路模組2的部位形成有一止擋部3411,以使每一軌道341所界定的路徑位於電路模組2與止擋部3411之間。
所述按壓模組5具有一作動鍵51與數個連接於作動鍵51的安裝部52。其中,上述安裝部52分別自作動鍵51的相反兩側緣突出延伸所形成,且安裝部52的數量等同於軌道341的數量,而安裝部52的截面形狀大致對應於軌道341的截面形狀。
所述作動鍵51位在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上方且接觸於金屬彈片4的準直部42,而所述安裝部52分別可移動地裝設並限位於框架3的軌道單元34之軌道341。也就是說,所述安裝部52能於電路模組2與其所對應的止擋部3411之間往復地移動。藉此,按壓模組5適於被按壓,以使所述安裝部52沿軌道單元34之軌道341移動而能令作動鍵51位移並壓迫金屬彈片4變形,使抵接部41於初始位置(如圖16)與導通位置(如圖17)間往復地移動。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安裝部52與軌道341的數量分別以數個為例,但於實際應用時,只要安裝部52與軌道341能相互配合, 安裝部52與軌道341的數量亦能依使用者需求而加以變化,而兩者數量並不一定要相同或為多數個。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圖18和圖19所示,其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復述,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框架3與按壓模組5。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框架3未形成有樞接部32,而本實施例的按壓模組5大致如下所述。
所述按壓模組5具有一按鍵襯墊55及一連接(如:黏貼)於按鍵襯墊55底緣的作動鍵51。上述按鍵襯墊55設置於框架3上(如圖18中的框架3頂緣),而作動鍵51位在金屬彈片4的抵接部41上方且接觸於金屬彈片4的準直部42。藉此,按鍵襯墊55適於被按壓,以使作動鍵51能位移並壓迫金屬彈片4變形,令抵接部41能於初始位置(如圖18)與導通位置(如圖19)間往復地移動。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圖20和圖21所示,其為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例類似,相同處則不再復述,而按壓模組5於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實施例的態樣做一舉例說明,但不排除能替換為第二至第四實施例的按壓模組5態樣。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凸起12的設置位置,並且本實施例的支撐模組1進一步具有一支撐片體13與數個支撐塊14,有關本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大致如下所述。
所述支撐片體13設置於第二導電層212上方,金屬彈片4設置於支撐片體13上。所述凸起12位於中軸線C上並設置於支撐片體13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上述支撐塊14亦設置於支撐片體13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且對應於間隔層213。由於凸起12的厚度大於所述支撐塊14的厚度,並且凸起12的寬度小於容置孔2131的孔徑,以使第二導電層212抵接於凸起12的部位向下形成隆起區塊2122,且隆起區塊2122位於容置孔2131。再者, 支撐片體13抵接於凸起12的部位向上隆起。藉此,透過形成隆起區塊2122,以有效縮短第一導電層211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的最短距離,進而提升電路薄膜21的靈敏度。並且,上述隆起區塊2122與支撐片體13所形成的隆起亦能縮短金屬彈片4所需的作動行程。
因此,當抵接部41位於初始位置時,第二導電層212的隆起區塊2122與其對應的第一導電層211部位呈間隔設置;當抵接部41位於導通位置時,第二導電層212受抵接部41的邊緣壓迫而能變形以其隆起區塊2122抵接於第一導電層211。
此外,所述支撐塊14亦能以其他構造取代,舉例來說,上述支撐片體13對應於框架3的部位(如圖20中的左右兩側部位),其與第二導電層212之間能以黏合的方式相互固定,藉以達到取代支撐塊14的效果。再者,支撐片體13能設計為開設數個U形孔之構造,其大致如同圖13所示之定位片體54構造,且每一U形孔所包圍的部位用以承載金屬彈片4,藉以達到降低按壓荷重的效果。因此,當金屬彈片4變形而壓迫於支撐片體13時,支撐片體13受壓迫的部位能更為靈敏地產生形變,並使薄型按鍵結構100具有較佳的按壓觸感。
附帶說明一點,本創作薄型按鍵結構100於各實施例中所揭露的各個元件能依設計者需求而交互搭配組裝,以提供使用者不同的薄型按鍵結構100態樣。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薄型按鍵結構100能以上述黏合方式取代支撐塊14、支撐片體13為上述開設U形孔之構造、及按壓模組5採用第二實施例之態樣,藉以取得具有極佳按壓觸感的薄型按鍵結構100。
[本創作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合來說,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薄型按鍵結構能透過準直部的設置,使金屬彈片受到按壓模組之作動鍵的壓迫位置保持不變,進而令金屬彈片的抵接部保持在中軸線上位移。並且,凸起 之設置不但能使抵接部與電路模組的抵接更為穩定,凸起還能有效縮短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最短距離,進而提升電路薄膜的靈敏度,或縮短金屬彈片所需的作動行程,以利於縮小金屬彈片的高度。
再者,所述薄型按鍵結構能適用各類型的按壓模組,藉以提供設計者更多樣化的選擇,以利於在不同的設計要求下,使用不同的類型的按壓模組。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00‧‧‧薄型按鍵結構
1‧‧‧支撐模組
11‧‧‧支撐板
12‧‧‧凸起
2‧‧‧電路模組
21‧‧‧電路薄膜(Membrane)
211‧‧‧第一導電層
2111‧‧‧隆起區塊
212‧‧‧第二導電層
213‧‧‧間隔層
2131‧‧‧容置孔
3‧‧‧框架
31‧‧‧容置空間
32‧‧‧樞接部
4‧‧‧金屬彈片
41‧‧‧抵接部
42‧‧‧準直部
5‧‧‧按壓模組
51‧‧‧作動鍵
52‧‧‧安裝部
53‧‧‧連接部
C‧‧‧中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薄型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模組,其具有一支撐板及一凸起,該支撐板所在的平面定義有一中軸線,該中軸線大致垂直於該支撐板所在的平面,且該凸起位在該中軸線上;一電路模組,其設置於該支撐板上且抵接於該凸起,且該電路模組抵接於該凸起的部位形成有一隆起區塊;一框架,其設置於該電路模組上且包圍界定有一容置空間;一金屬彈片,其設置於該電路模組上且容置於該框架的容置空間內,該金屬彈片內緣位於該中軸線上的部位定義有一抵接部;一按壓模組,其設置於該框架且至少部分位在該金屬彈片上方;以及一準直部,其形成於該金屬彈片或該按壓模組,且該準直部位於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與該按壓模組之間並位在該中軸線上;其中,該按壓模組適於被按壓而透過該準直部壓迫該金屬彈片變形,以使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能沿該中軸線於一初始位置與一導通位置間往復地移動;其中,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抵接部與該電路模組呈間隔設置;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導通位置時,該抵接部頂抵於該電路模組。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按壓模組具有一安裝部、一作動鍵、及一連接該安裝部與該作動鍵的連接部,該安裝部設置於該框架且定義有一轉軸線,該作動鍵位在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上方;該作動鍵適於被按壓,以使該作動鍵以該轉軸線為軸而能轉動壓迫 該金屬彈片變形,令該抵接部能於該初始位置與該導通位置間往復地移動。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框架形成有一樞接部,該連接部與該安裝部自該作動鍵依序地一體延伸所形成,該安裝部呈長條狀並可自體旋轉地裝設於該框架的樞接部,且該安裝部的長軸方向被定義為該轉軸線,當該作動鍵被按壓時,該作動鍵能以該轉軸線為軸而樞轉。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按壓模組具有一定位片體,該定位片體形成有該安裝部及該連接部,相連且鄰近於該連接部的該安裝部區塊定義有該轉軸線,且當該作動鍵被按壓時,該作動鍵能以該轉軸線為軸而樞轉。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定位片體的安裝部固定於該框架遠離該電路模組的一端,且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定位片體的安裝部及連接部大致呈共平面設置。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框架內緣凹設形成有一軌道單元,該按壓模組具有一作動鍵與一連接於該作動鍵的安裝部,該作動鍵位在該金屬彈片的抵接部上方且接觸於該金屬彈片,該安裝部可移動地裝設並限位於該框架的軌道單元;該按壓模組適於被按壓,以使該安裝部沿該軌道單元移動而能令該作動鍵位移並壓迫該金屬彈片變形,使該抵接部於該初始位置與該導通位置間往復地移動。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按壓模組具有一按鍵襯墊及一連接於該按鍵襯墊底緣的作動鍵,該按鍵襯墊設置於該框架上,該作動鍵位在該金屬 彈片的抵接部上方;該按鍵襯墊適於被按壓,以使該作動鍵能位移並壓迫該金屬彈片變形,令該抵接部能於該初始位置與該導通位置間往復地移動。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凸起設於該支撐板上,該電路模組包含一電路薄膜(Membrane),該電路薄膜具有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導電層、及一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的間隔層,該間隔層包圍界定有一容置孔;該第一導電層設置於該支撐板上,而該第一導電層抵接於該凸起的部位形成該隆起區塊,且該隆起區塊位於該容置孔,該金屬彈片設置於該第二導電層上;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第一導電層的隆起區塊與其對應的該第二導電層部位呈間隔設置;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導通位置時,該第二導電層受該抵接部壓迫而能變形抵接於該第一導電層的隆起區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電路模組包含一電路薄膜(Membrane),該電路薄膜具有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導電層、及一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的間隔層,該間隔層包圍界定有一容置孔;該第一導電層設置於該支撐板上,該支撐模組進一步具有一支撐片體,該支撐片體設置於該第二導電層上方,且該凸起設置於該支撐片體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而該第二導電層抵接於該凸起的部位形成該隆起區塊,且該隆起區塊位於該容置孔,該金屬彈片設置於該支撐片體上;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第二導電層的隆起區塊與其對應的該第一導電層部位呈間隔設置;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導通位置時,該第二導電層受該抵接部壓迫而能變形以其隆起區塊抵接於該第一導電層。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薄型按鍵結構,其中,該凸起設於該支撐板上,該電路模組包含一電路薄膜(Membrane),該電路薄膜具有一第一導電層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上的第二導電層,該第二導電層包圍界定有一容置口;該第一導電層設置於該支撐板上,該第一導電層抵接於該凸起的部位形成該隆起區塊,且該隆起區塊位於該容置口,該金屬彈片設置於該第二導電層上;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第一導電層的隆起區塊經該容置口而與該抵接部呈間隔設置;當該抵接部位於該導通位置時,該抵接部抵接於該第一導電層的隆起區塊。
TW102203092U 2013-02-08 2013-02-08 薄型按鍵結構 TWM464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3092U TWM464800U (zh) 2013-02-08 2013-02-08 薄型按鍵結構
CN 201320129313 CN203277166U (zh) 2013-02-08 2013-03-20 薄型按键结构
CN 201320129203 CN203242541U (zh) 2013-02-08 2013-03-20 薄型按键结构
CN 201320129134 CN203242540U (zh) 2013-02-08 2013-03-20 薄型按键结构
CN 201320129291 CN203242542U (zh) 2013-02-08 2013-03-20 薄型按键结构
US13/894,967 US9105422B2 (en) 2013-02-08 2013-05-15 Thin key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3092U TWM464800U (zh) 2013-02-08 2013-02-08 薄型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4800U true TWM464800U (zh) 2013-11-01

Family

ID=4931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3092U TWM464800U (zh) 2013-02-08 2013-02-08 薄型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422B2 (zh)
CN (4) CN203277166U (zh)
TW (1) TWM46480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6030B (zh) * 2013-07-10 2015-08-11 Ichia Tech Inc 薄型按鍵結構
JP2015149150A (ja) * 2014-02-05 2015-08-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揺動型スイッチ
CN104167319B (zh) * 2014-08-12 2017-02-15 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 联排按钮模块
JP2016091928A (ja) * 2014-11-10 2016-05-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CN108666163A (zh) * 2017-03-28 2018-10-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8493025A (zh) * 2018-05-21 2018-09-04 深圳市志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28218B (zh) * 2018-08-10 2021-09-1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US11574779B2 (en) * 2019-10-17 2023-02-07 Arens Controls Company Llc Dual push button swi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2742B1 (ko) * 2005-05-13 200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광층을 갖는 키 패드 및 키 패드 어셈블리
US7288732B2 (en) * 2005-07-06 2007-10-30 Alps Electric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US7777144B2 (en) * 2007-11-16 2010-08-17 Ichia Technologies, Inc. Metal keypad panel structure with micropore array
TWM335733U (en) * 2008-01-22 2008-07-01 Ichia Tech Inc Key pressing structure with 3-dimension patter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05422B2 (en) 2015-08-11
CN203242541U (zh) 2013-10-16
CN203242540U (zh) 2013-10-16
US20140224634A1 (en) 2014-08-14
CN203242542U (zh) 2013-10-16
CN203277166U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64800U (zh) 薄型按鍵結構
US10699856B2 (en)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using butterfly hinges
JP6533558B2 (ja) バタフライヒンジを使用する移動量が少ないキー機構
JP5954607B2 (ja) バタフライヒンジを用いた移動距離が少ないキー機構
JP6293128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US9793066B1 (en) Keyboard hinge mechanism
JP4899963B2 (ja) 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212167B2 (en) Depressible key structure
US20080296141A1 (en) Key Inpu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478900U (zh) 薄型按鍵結構
US9229538B2 (en) Information input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96030B (zh) 薄型按鍵結構
US201601431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468767U (zh) 薄型按鍵結構
US8777115B2 (en) Card switch
CA2921417C (en) Double pre-loaded deflection webs for keypad
TWM468768U (zh) 薄型按鍵結構
CA2921471C (en) Double pre-loaded deflection webs for keypad
CN216980417U (zh) 键盘装置
CN208608098U (zh) 一种薄膜按键
CN102064033A (zh) 弹压式按键
JP565673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
TWM628735U (zh) 鍵盤裝置
TWM468766U (zh) 薄型按鍵結構
CN115668109A (zh) 一种支撑组件、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