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3217U - 組裝架 - Google Patents

組裝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3217U
TWM463217U TW102204614U TW102204614U TWM463217U TW M463217 U TWM463217 U TW M463217U TW 102204614 U TW102204614 U TW 102204614U TW 102204614 U TW102204614 U TW 102204614U TW M463217 U TWM463217 U TW M4632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assembly
frame
flexure
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4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i-Nien Tang
Original Assignee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Priority to TW102204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3217U/zh
Publication of TWM463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3217U/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Description

組裝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組裝架,特別是用於移動裝置的組裝可靠度。
近年來,行車紀錄器與導航設備已成為必要的車用周邊配備之一。為了不讓這些車用周邊配備影響駕駛的行車安全,且又要讓行車紀錄器能夠具有較佳的攝影視角,或讓駕駛能夠清楚地觀看導航資料,行車紀錄器與導航設備一般是吸附於汽車後照鏡後方之玻璃上。如此一來,駕駛往往無法用最舒適的姿勢來操作這些車用周邊配備。因此,為了讓駕駛能夠便於操作這些車用周邊配備,這些車用周邊配備通常係搭配可拆式之組裝架。當駕駛欲操作車用周邊配備時,可將車用周邊配備自玻璃上取上;當駕駛操作完畢要開始使用車用周邊配備時,可透過組裝架將車用周邊配備固定於玻璃上。
然而,車子在行駛過程中會隨著道路狀況產生震動。當車用周邊配備與組裝架之間的組裝強度設計不夠強,且車子又遇到非預期之高強度的震動時,則車用周邊配備恐有可能脫離組裝架而影響駕駛的行車安全。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組裝架,藉以提升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組 的組裝可靠度。
本新型所揭露之組裝架,其包含一架體、一撓曲部及一延伸部。架體具有一表面。架體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部。撓曲部連接於架體。延伸部連接於撓曲部。延伸部包含一第二卡扣部。延伸部與表面保持一間距,且撓曲部之撓性變形能力大於架體與延伸部之撓性變形變力,以令第二卡扣部依據撓曲部之變形能力而可相對靠近或遠離表面。其中撓曲部至表面的垂直距離大於第二卡扣部至表面的垂直距離。
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組裝架,第二卡扣部係介於撓曲部與第一卡扣部之間。當電子裝置脫離組裝架而施力於第二卡扣部時。第二卡扣部會受第二勾扣部導引而朝遠離第一卡扣部之方向移動,以令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能夠更緊密地卡合於第一勾扣部及第二勾扣部,進而提升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間的組裝可靠度。
以上之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組裝架
20‧‧‧電子裝置
22‧‧‧第一勾扣部
24‧‧‧第二勾扣部
30‧‧‧固定部
100‧‧‧架體
110‧‧‧本體部
111‧‧‧表面
112‧‧‧裝設面
113‧‧‧組裝面
114‧‧‧第一轉向接頭
120‧‧‧支撐部
130‧‧‧第一卡扣部
200‧‧‧撓曲部
300‧‧‧延伸部
310‧‧‧第一延伸段
320‧‧‧第二延伸段
330‧‧‧第三延伸段
340‧‧‧第二卡扣部
400‧‧‧座體
410‧‧‧第二轉向接頭
420‧‧‧吸附部
500‧‧‧中空槽
610‧‧‧第一加強肋
620‧‧‧第二加強肋
700‧‧‧釋放部
第1圖為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組裝架將電子裝置組裝於固定部的側面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卡扣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組裝架將電子裝置組裝於固定部的側面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架10係用來將一電子裝置20組裝於一固定部30。電子裝置20例如為車用導航或行車紀錄器,且電子裝置20包含一第一勾扣部22及一第二勾扣部24。第一勾扣部22之卡扣方向係相反於第二勾扣部24之卡扣方向。固定部30例如為玻璃。
請繼續參閱第2圖與第3圖。第2圖為第1圖之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卡扣部分的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組裝架10包含一架體100、一撓曲部200、一延伸部300及一座體400。
架體100包含一本體部110、一支撐部120及一第一卡扣部130。本體部110具有一表面111、一裝設面112及一組裝面113。裝設面112與組裝面113分別連接於表面111之相對兩側。裝設面112面向電子裝置20。組裝面113面向座體400。支撐部120連接於本體部110之表面111。第一卡扣部130連接於本體部110,用以卡扣於電子裝置20的第一勾扣部22。此外,本體部110包含一第一轉向接頭114,第一轉向接頭114位於組裝面113。
撓曲部200連接於支撐部120,以令撓曲部200 與表面111保持一距離D1。但並不以此為限,撓曲部200也可以直接連接於本體部110,只要滿足撓曲部200與表面111保持距離D1之條件即可。
延伸部300連接於撓曲部200。延伸部300包含一第一延伸段310、一第二延伸段320、一第三延伸段330及一第二卡扣部340。第一延伸段310自撓曲部200朝裝設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320自第一延伸段310朝表面111的方向延伸。第三延伸段330自第二延伸段320朝裝設面112的方向延伸。本體部110、支撐部120及延伸部300圍出一中空槽500。第二卡扣部340設於第三延伸段330背向表面111之一側,以令第二卡扣部340與表面111保持一間距D2,以及令表面介於第一卡扣部130與第二卡扣部340之間。第二卡扣部340用以卡扣於電子裝置20一第二勾扣部24。其中,撓曲部20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距離D1)大於第二卡扣部34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間距D2),換言之,第二卡扣部340介於第一卡扣部130與撓曲部200之間。
然而,本實施例之延伸部300之形狀僅是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實際上,在滿足撓曲部20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距離D1)大於第二卡扣部34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間距D2)的條件下,延伸部300可以設計成任意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30與第二卡扣部340 同位於裝設面112之延伸面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30及第二卡扣部340也可以與裝設面112之延伸面之間保持一距離。
此外,撓曲部200之撓性變形能力大於架體100與延伸部300之撓性變形變力,以令第二卡扣部340依據撓曲部200之變形能力而可相對靠近或遠離表面111。
詳細來說,組裝架10更包含一第一加強肋610及一第二加強肋620。第一加強肋610連接於本體部110及支撐部120,以加強本體部110與支撐部120之間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肋620連接於第一延伸段310及第二延伸段320,以加強第一延伸段310與第二延伸段320之間的結構強度。如此一來,可讓撓曲部200之結構強度小於本體部110與支撐部120之間的結構強度以及第一延伸段310與第二延伸段320之間的結構強度,進而讓撓曲部200之撓性變形能力大於架體100與延伸部300之撓性變形變力。本實施例之加強肋僅為舉例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改變材料種類或厚度來使撓曲部200之撓性變形能力大於架體100與延伸部300之撓性變形變力。
座體400包含一第二轉向接頭410及一吸附部420。第二轉向接頭410樞接於第一轉向接頭11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向接頭114為一凹槽,第二轉向接頭410為一球體,以令架體100可沿多個方向相對座體400樞轉。但並不以 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二轉向接頭也可以換成樞軸結構,以令架體100可沿單一方向相對座體400樞轉。吸附部110例如為一吸盤,用以吸附於固定部30。
在本實施例及其他實施例中,組裝架10更包含一釋放部700。釋放部700連接於第二延伸段320。使用者可以壓釋放部700,以令第二卡扣部340相對靠近第一卡扣部130,進而可使第一卡扣部130及第二卡扣部340分別脫離第一勾扣部22及第二勾扣部24。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釋放部700能夠設於延伸部300之任意位置,惟設於延伸部300越靠近第二卡扣部340之位置,使用者需施加之力量越小。
接著描述組裝架10如何提升與電子裝置20之間的組裝可靠度,以避免電子裝置20非預期地脫離組裝架10。為了方便描述,將以本體部110之表面111與水平面之間保持平行時作為說明。如第3圖所示,當電子裝置20受車體震動的影響而對第二卡扣部340施加一外力F(沿電子裝置20之脫離方向a,即水平方向)時,由於撓曲部20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距離D1)大於第二卡扣部340至表面111的垂直距離(間距D2),故外力F會產生切線方向(順時針方向)之分力F1。而第二卡扣部340在分力F1的導引下會朝遠離第一卡扣部130的方向移動,使第一卡扣部130與第二卡扣部340之間距增加。換言之,第二卡扣部340會以撓曲部200為旋轉支點,以及第二卡扣部340至撓曲部200之距離為旋轉力臂而朝箭頭 b所指之方向(順時針之方向)轉動,以令第一卡扣部130及第二卡扣部340能夠更緊密地卡合於第一勾扣部22及第二勾扣部24,進而提升組裝架10與電子裝置20之間的組裝可靠度,以避免電子裝置20非預期地脫離組裝架10而影響到使用者的行車安全。
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組裝架,第二卡扣部係介於撓曲部與第一卡扣部之間。當電子裝置脫離組裝架而施力於第二卡扣部時。第二卡扣部會受第二勾扣部導引而朝遠離第一卡扣部之方向移動,以令第一卡扣部及第二卡扣部能夠更緊密地卡合於第一勾扣部及第二勾扣部,進而提升組裝架與電子裝置之間的組裝可靠度,以避免電子裝置非預期地脫離組裝架10。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2‧‧‧第一勾扣部
110‧‧‧本體部
111‧‧‧表面
112‧‧‧裝設面
113‧‧‧組裝面
114‧‧‧第一轉向接頭
120‧‧‧支撐部
130‧‧‧第一卡扣部
200‧‧‧撓曲部
300‧‧‧延伸部
310‧‧‧第一延伸段
320‧‧‧第二延伸段
330‧‧‧第三延伸段
340‧‧‧第二卡扣部
400‧‧‧座體
410‧‧‧第二轉向接頭
500‧‧‧中空槽
610‧‧‧第一加強肋
620‧‧‧第二加強肋

Claims (12)

  1. 一種組裝架,包含:一架體,具有一表面,該架體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一撓曲部,連接於該架體;以及一延伸部,連接於該撓曲部,該延伸部包含一第二卡扣部,該延伸部與該表面保持一間距,且該撓曲部之撓性變形能力大於該架體與該延伸部之撓性變形變力,以令該第二卡扣部依據該撓曲部之變形能力而可相對靠近或遠離該表面;其中該撓曲部至該表面的垂直距離大於該第二卡扣部至該表面的垂直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架體包含一本體部及一支撐部,該表面位於該本體部,該第一卡扣部與該支撐部連接於該本體部,該撓曲部連接於該支撐部,以令該撓曲部與該表面保持一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本體部更包含一裝設面及一組裝面,該裝設面及該組裝面分別位於該表面之相對兩側,該第一卡扣部及該第二卡扣部位於該裝設面及其延伸之平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延伸部包含一第一延伸段、一第二延伸段及一第三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自該撓曲部朝該裝設面的方向延伸,該第二延伸段自該第一延伸 段朝該表面的方向延伸,該第三延伸段自該第二延伸段朝該裝設面的方向延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組裝架,更包含一第一加強肋,該第一加強肋連接於該本體部及該支撐部。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組裝架,更包含一第二加強肋,該第二加強肋連接於該第一延伸段及該第二延伸段。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組裝架,更包含一釋放部,連接於該第二延伸段。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本體部、該支撐部及該延伸部圍出一中空槽,以令該第二卡扣部與該本體部保持該間距。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表面介於該第一卡扣部與該第二卡扣部之間。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組裝架,更包含一座體,該架體可活動地設於該座體。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本體部包含一第一轉向接頭,該座體包含一第二轉向接頭,該第一轉向接頭可拆拆地設於該第二轉向接頭,以令該本體部可相對該座體活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組裝架,其中該座體相對該第二轉向接頭之一側包含一吸附部。
TW102204614U 2013-03-13 2013-03-13 組裝架 TWM463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4614U TWM463217U (zh) 2013-03-13 2013-03-13 組裝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4614U TWM463217U (zh) 2013-03-13 2013-03-13 組裝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3217U true TWM463217U (zh) 2013-10-11

Family

ID=4977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4614U TWM463217U (zh) 2013-03-13 2013-03-13 組裝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3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0390B (zh) * 2013-11-05 2016-12-01 Zao-Lun Zha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0390B (zh) * 2013-11-05 2016-12-01 Zao-Lun Zha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6437B2 (ja) 超音波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947759B2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
JP6274852B2 (ja) 車載用機器の取付構造
BR102015016572B1 (pt) Estrutura de fixação para câmera em veículo
US20140069223A1 (en) Steering column for vehicle
US9802637B2 (en) Steering device
US8820781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driver seat airbag device
JP5818097B2 (ja) 車両天井構造
TWM463217U (zh) 組裝架
JP3127446U (ja) 固定装置
JP6459988B2 (ja) 車載センサ取付構造
JP201008129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580527B2 (ja) ハーネスクランプ
JP2007131146A (ja) 自動車用オーディオ機器の取付け構造
JPWO2014038085A1 (ja) 電子機器の仮固定構造
JP4791241B2 (ja) 防眩ミラー取付装置
US20170199417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002191A1 (ja) Ecuブラケット及び車両
KR101454622B1 (ko) 스냅링을 구비하는 자동차용 로워암장치
JP6407847B2 (ja) 車両用取付部品
JP6087972B2 (ja) 取付デバイス
KR101084749B1 (ko) 차량용 다방향 감시카메라
WO2021100820A1 (ja) 取付機構
CN219997775U (zh) 车载多联屏显示组件及汽车
JP2011111146A (ja) 自動車のオーディオ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