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7720U -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 Google Patents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7720U
TWM457720U TW101225568U TW101225568U TWM457720U TW M457720 U TWM457720 U TW M457720U TW 101225568 U TW101225568 U TW 101225568U TW 101225568 U TW101225568 U TW 101225568U TW M457720 U TWM457720 U TW M4577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rtion
steel
cylinder
reinforcing ba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5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muel Yin
Original Assignee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entex Eng & Const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25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7720U/zh
Priority to CN2013203113074U priority patent/CN203316650U/zh
Publication of TWM457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7720U/zh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Description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鋼筋夾持機構;具體而言,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單次夾持複數支鋼筋後可多次施放該些鋼筋的夾持機構。
鋼筋為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中一種重要且主要的建築材料,且其係可依需求以彎曲、排置、拼接、綁紮等方式使用於建築物中,具體如箍筋、彎起筋、彎勾、與網狀結構的形成,以及鋼筋的接續等。
其中鋼筋(絲)網結構係可作為例如樓板或牆面等的支撐結構。鋼筋(絲)網結構雖然為常用且必要的組件,但仍需費時製作。因此,考量到成形效率與品質,以及進一步達到加速建物施作的目的,鋼筋(絲)網結構的製作方式係有提升的空間。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筋夾持機構,可單次夾持多根鋼筋並多次施放。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筋夾持機構,可快速形成鋼絲(筋)網結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鋼筋夾持機構之鋼筋吊掛裝置,可快速形成鋼絲(筋)網結構。
本創作之鋼筋夾持機構包含座體部、第一夾持部,以及第 二夾持部。第一與第二夾持部相對設置於座體部之一側,且相隔有一空間。第一與第二夾持部之至少其一係可相對另一夾持部移動地設置於座體部,以調整該空間之寬度。本創作之鋼筋夾持機構再包含第一扣持件與第二扣持件。第一扣持件可動地設置於第一夾持部朝向第二夾持部之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第二扣持件可動地設置於第二夾持部朝向第一夾持部之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第一與第二扣持件之至少其一選擇性地相對該座體部移動。
本創作之鋼筋吊掛裝置包含軌道樑以及吊掛手臂。吊掛手臂包含固定桿與前述之鋼筋夾持機構,且可動地與該軌道樑連接。
本創作之鋼筋吊掛裝置進一步包含鋼筋整持機構。鋼筋整持機構包含座體、第一整持單元、以及第二整持單元。第一整持單元包含第一楔形塊以及第一柱體,其中第一柱體立於座體上,第一楔形塊疊設於第一柱體之頂面;第二整持單元包含第二柱體相對第一柱體立於座體上,且選擇性朝向或離開第一柱體移動。
如圖1B~1C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夾持機構的實施例;其中該鋼筋夾持機構10可用於例如圖1A所示之鋼筋吊掛裝置1。鋼筋夾持機構10包含座體部100、第一夾持部310,及第二夾持部330。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相對設置於座體部100之一側,且可相分隔有一空間P;其中座體部100通常 具有供鋼筋夾持機構10固定於其他裝置如吊掛手臂的功能,而形成有例如螺孔供螺鎖於其他裝置。再者,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之至少其一係可相對另一夾持部移動地設置於座體部100;舉例來說,鋼筋夾持機構10在座體部100與第一夾持部310及/或第二夾持部330連結的部分可包含例如活塞、彈性元件等驅動裝置,控制第一夾持部310及/或第二夾持部330在座體部100的該側的相對活動。總之,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的開合可夾持或施放鋼筋。
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較佳形成為長形結構,且自與座體部100連接的一端並列延伸。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分別以第一表面311與第二表面331和彼此相對,其中第一與第二表面311、331較佳實質上沿其延伸方向E相互平行。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的相對移動較佳使第一與第二表面311、331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並且使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之間的空間P寬度,即兩者間的距離有變化;不同尺寸的鋼筋則可由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夾持其間,且第一與第二表面311、331抵觸鋼筋。此外,在通常情況下,鋼筋夾持機構10係以長形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朝下延伸,且第一表面311與第二表面331實質垂直於水平面的態樣為其可作業的狀態,並較佳以此狀態固定於其他裝置如吊掛手臂1鋼筋吊掛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鋼筋夾持機構10更包含第一扣持件510與第二扣持件530,其與第一及第二夾持部310、330相配合以夾持或施放鋼筋。第一扣持件510係可動地設置於第一夾持部310朝向第二 夾持部330的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P;第二扣持件530則可動地設置於第二夾持部330朝向第一夾持部310的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P。具體而言,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較佳在該延伸方向E上與座體部100不等距地分別接近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連接座體部100的相異端,且分別選擇性突出第一及第二表面311、331,亦即可分別進行朝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回縮之動作而離開該空間P;換言之,第一扣持件510或第二扣持件530相對於第一表面311或第二表面331動作,而可具有容納於第一夾持部310或第二夾持部330的狀態,或突出第一表面311或第二表面331的狀態。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較接近座體部100的扣持件較佳含有楔形結構;較佳而言,較接近座體部100的扣持件為第二扣持件530。由圖1B之角度可見楔形結構的側面呈三角形,其中楔形結構係自第二表面331朝第一表面311的方向縮減,且較佳縮減至形成一端緣534。此外,楔形結構較佳於面對另一扣持件,即第一扣持件510的一側形成相對第二表面331傾斜之斜面533;相對於此,另一側,即面對座體部100之一側係較佳呈水平面而垂直於第二表面331。
另一方面,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扣持件530可沿該延伸方向E相對座體部100移動(於後詳述)。
在本創作中,前述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相對於第一表面311與第二表面331之動作或第二扣持件530相對座體部100的移動較佳藉驅動裝置如油壓缸、氣壓缸驅動。如圖 1B~1C所示,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鋼筋夾持機構10進一步包含驅動裝置710~730如油壓缸。驅動裝置可設置於第一或第二夾持部310、330與該空間P相反之外側,但同時與第一或第二扣持件510、530連結。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710與730如油壓缸分別驅動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如前述之突伸與回縮,驅動裝置720如油壓缸則控制第二扣持件530在該延伸方向E上的移動;如圖所示,在與驅動裝置720之活塞桿725直接或間接連接下,活塞桿725的伸縮會驅動驅動裝置730與第二扣持件530之整體,因此無論第二扣持件530在該延伸方向E上移動至何處,仍可藉由驅動裝置730驅動其伸縮。
如上所述,第一夾持部310與第二夾持部330可相分隔有空間P,並且至少其一可相對另一夾持部移動,並使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之間的距離得以變化。具體而言,鋼筋係垂直於該延伸方向E並大致沿其縱長方向通過該空間P,即穿過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之間,並透過至少一扣持件的支持而由鋼筋挾持機構10夾持於座體部100、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以及扣持件之間;其中該扣持件較佳為第二扣持件530,以便後續之鋼筋施放作業(於後說明),且鋼筋較佳與第一及第二表面311、331平行而貼齊於該些表面。因此,如圖2A所示,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的距離D為可穿過之鋼筋可具有的最小徑長/尺寸,其中當該距離D等於所穿過鋼筋81的徑長d/尺寸時,第一與第二表面311、331在鋼筋81的同一徑向上抵觸其相對兩側表面;另一方面,依據所夾 鋼筋的徑長/尺寸,座體部100與第二扣持件530間的距離通常可供排列複數支沿延伸方向E排列之鋼筋。
座體部100、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以及距離D可視欲挾持的鋼筋徑長/尺寸來設計。詳細來說,當鋼筋夾持機構10尚未夾持有鋼筋時,距離D可在例如零至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可相距之最大距離間任意改變;當鋼筋夾持機構10準備夾持鋼筋時,距離D較佳大於等於欲挾持之鋼筋的徑長;在夾持鋼筋時,距離D較佳與所夾鋼筋的徑長實質相等,使得鋼筋能如圖2A所示大致對齊排列,有益在預選之位置上完成鋼筋的施放。另一方面,當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相互間隔並夾持有鋼筋時,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較佳在延伸方向E上部分重疊;當沒有重疊,則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之間的垂直距離係不超過可挾持之鋼筋的最小徑長。具體而言,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係可調地使距離D於包含6~14公厘的範圍內,並挾持徑長/尺寸為6~14公厘的鋼筋,其中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突伸於該空間的最大長度則不超過6公厘。
本創作鋼筋挾持機構10實施例的作動如圖2A~2E之示意。如圖2A所示,舉例來說,鋼筋挾持機構10首先可一次挾持五支鋼筋,其中第一與第二挾持部310、330經驅動裝置710與720如油壓缸驅動朝彼此相對移動使距離D實質等於鋼筋的徑長d,第一或第二扣持件510、530則自下方支持鋼筋;可夾持的鋼筋支數一般係視鋼筋徑長/尺寸而定。再如圖2B所示,當第二扣持件530經驅動裝置驅動而回縮時,鋼筋下降並 由第一扣持件510支持;回縮的第二扣持件530較佳可在油壓鋼720的驅動下沿延伸方向E移動,例如移動至端緣534對齊鋼筋81與一相鄰鋼筋82接觸的水平位置。接著,如圖2C所示,第二扣持件530伸出且第一扣持件510縮入,則第二扣持件530藉由端緣534及其朝向座體部100之面支持鋼筋82以上的鋼筋,並藉由斜面533朝下推抵鋼筋81,其中第一扣持件510之回縮允許鋼筋81下落;鋼筋挾持機構10較佳於預選之位置,例如鋼筋81於一鋼絲(筋)網中之預設位置上方施放鋼筋81。接著,第一扣持件510再伸出,下一循環開始。如圖2D所示,此時回縮的第二扣持件530移動至端緣534對齊鋼筋82與另一相鄰鋼筋83接觸的水平位置;接著,如圖2E所示,輪到鋼筋82受推下落。鋼筋83~85亦依序於預選之位置落下,完成多支鋼筋經一次夾持後的多次施放。鋼筋挾持機構10其後可再繼續單次夾持與多次施放。
前述之鋼筋挾持機構10實施例較佳多個一起進行鋼筋挾持與施放;其中多個鋼筋挾持機構10較佳以其多個第一夾持部310對齊、多個第二挾持部330對齊,即該些空間P相通的方式排列,供同時挾持鋼筋的不同部分。舉例而言,多個鋼筋挾持機構10可用於鋼筋吊掛手臂。另一方面,本創作之鋼筋吊掛裝置1實施例包含至少一前述的鋼筋挾持機構10。
如圖3所示,鋼筋吊掛裝置1包含軌道樑930與吊掛手臂90可動地與軌道樑930連接。吊掛手臂90包含固定桿910及至少一鋼筋挾持機構10設置於固定桿910,其中較佳為複數個鋼筋挾持機構10依前述排列方式且藉由座體部100相間隔 地設置於固定桿910;舉例而言,固定桿910上可形成有複數個固定孔91,固定孔91可以是螺鎖孔,供座體部100之鎖固。
再者,鋼筋吊掛裝置1進一步包含第二滑動卡塊940滑設於軌道935上,而選擇性沿軌道樑930之延伸方向X移動;其中該滑動/移動可由例如電氣設備及/或機械裝置驅控。此外,吊掛手臂90設置於第二滑動卡塊940,並藉由第二滑動卡塊940與軌道樑930連接以及選擇性沿軌道樑930之延伸方向X移動。總而言之,第二滑動卡塊940及/或軌道樑930驅動吊掛手臂90於方向X上移動。
另一方面,吊掛手臂90較佳進一步包含第一滑動卡塊920;其中前述第二滑動卡塊940並且相應設計有軌道945,供吊掛手臂90藉由第一滑動卡塊920滑設其上。在本實施例中,軌道945之方向Z係垂直於軌道樑930,供吊掛手臂90選擇性在垂直於軌道樑930的延伸方向X上,亦即在方向Z上移動。總而言之,第一滑動卡塊920及/或第二滑動卡塊940驅動吊掛手臂90於方向Z及/或X上移動。
再者,吊掛手臂90可包含旋轉驅動軸915。較佳來說,旋轉驅動軸915設置於第一滑動卡塊920與固定桿910之間,且軸向上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滑動卡塊920以及固定桿910連接,驅動任一者相對另一者轉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滑動卡塊920係可在方向Z上線性移動地連接/設置於第二滑動卡塊940;相對於此,固定桿910通常以其實質上的重心位置與旋轉驅動軸915連接,且在旋轉驅動軸915的驅動下相對第一滑動卡塊920轉動。總而言之,旋轉驅動軸915驅動固定桿910 實質平行於與方向Z垂直的平面(相當於XY平面)轉動不同角度。以實際用於鋼絲(筋)網成形為例,吊掛手臂90可使固定桿910於一方向上施放縱向鋼筋,並轉動90度施放橫向鋼筋。
如圖4所示之實施例,吊掛手臂90的複數個鋼筋挾持機構10以同時挾持鋼筋不同部分之方式單次夾持多根鋼筋8;其中複數個鋼筋挾持機構10之使用以及挾持鋼筋的不同部分有助於穩定地夾取及移動鋼筋。在此之前,吊掛手臂90可藉著在方向X與Z上移動以及在前述平面上轉動調整固定桿910的位置與方向,使鋼筋挾持機構10得夾取鋼筋8;在此之後,吊掛手臂90亦可經移動與轉動,以將鋼筋挾持機構10移動至預選之位置,藉此將鋼筋8分次施放於預選之位置,例如各鋼筋於一鋼絲(筋)網中的預設位置。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軌道樑930亦可經由其他驅動裝置或軌道裝置在方向Y上移動,因此吊掛手臂90除了可在方向X上移動至不同位置以外,亦可在方向Y上移動至不同位置。
本創作之鋼筋吊掛裝置1實施例進一步可包含鋼筋整持機構,一方面用於鋼筋的整理與維持,並且提供來配合鋼筋夾持機構10的動作方式,以便鋼筋夾持機構10夾取鋼筋。
如圖5A~5B所示之實施例,鋼筋整持機構20包含座體200以及相對設置於座體200上的第一整持單元420與第二整持單元440,其中座體200供定位鋼筋整持機構20於例如穩固之水平面,第一與第二整持單元420、440至少其一選擇性 地相對另一移動。
第一整持單元420包含第一柱體620立於座體200上,以及第一楔形塊610疊設於第一柱體620之頂面,其中第一柱體620較佳為圓柱體;或者,第一楔形塊610可配合第一柱體620的高度及徑長d1自與第二整持單元440相向的一側形成凹入部A1,供部分容置該第一柱體620,且第一柱體620朝向第二整持單元440的側面626係露出而可頂抵鋼筋以整持之。較佳而言,係採用質量較大的材料如金屬塊作為柱體及楔形塊的材料。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柱體610亦可為其他形狀形柱體。
另一方面,第一柱體620與第一楔形塊610較佳相互連結而可同時動作;其中第一柱體620與第一楔形塊610可分別以例如卡固或螺鎖等方式定位於座體200上;或者,第一楔形塊610與第一柱體620相互固定,且兩者至少其一再定位於座體200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整持單元亦可為包含第一柱體部與第一楔形部之一體成型的結構。
第二整持單元440包含第二柱體640相對第一柱體620立於座體200上,且選擇性朝向或離開第一柱體620移動。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柱體620為圓柱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柱體620亦可為其他形狀柱體。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楔形塊610具有的斜面,即第一斜面616係自第一整持單元420遠離第二整持單元440的一側朝向第二柱體640斜向下延伸。再者,第一楔形塊610較 佳自第一斜面616的下端形成端緣611,其中第一柱體620較佳以側面626與端緣611大致齊平的狀態與第一楔形塊610相對設置;或者,可將前述之凹入部A1設計為具有與該徑長d1相等的深度,以供在部分設置第一柱體620時柱體側面626與端緣616大致切齊。
綜上所述,第一整持單元420在第一斜面616下、且朝向第二整持單元440的一側由於凹入部A1具有與該徑長d1相等的深度而大致平整,便於頂抵鋼筋以整持之。
另一方面,第二整持單元440可進一步包含第二楔形塊630疊設於第二柱體640之頂面;第二楔形塊630具有第二斜面636自第二整持單元440遠離第一整持單元420的一側朝向第一柱體620斜向下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楔形塊630亦可以一般塊狀結構取代。
再者,前述第二柱體640與第二楔形塊630較佳相互連結而可同時動作;其中第二柱體640與第二楔形塊630可分別以例如卡固或螺鎖等方式定位於座體200上;或者,第二楔形塊630與第二柱體640相互固定,且兩者至少其一再定位於座體200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整持單元亦可為包含第二柱體部與第二楔形部之一體成型的結構。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係第二整持單元440選擇性地相對固定的第一整持單元420移動。另一方面,第二楔形塊630亦較佳配合第二柱體640的高度及徑長d2自與第一整持單元420相向的一側形成凹入部,供設置第二柱體640,如圖5A~5B 所示,其中第二柱體640較佳進一步以其頂面及/或底面固定於第二楔形塊630,其朝向第一整持單元420的側面646則露出而可頂抵鋼筋以整持之。
上述第二整持單元440相對第一整持單元420的移動較佳藉驅動裝置如油壓缸驅動。如圖5A~5B所示,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整持單元440進一步包含保持部400及驅動裝置740如油壓缸。保持部400通常固設於座體200上,並可如圖5B所示包含分隔的兩部分,將第二楔形塊630與第二柱體640挾持其間;驅動裝置740如油壓缸可設置於例如保持部400上,並與第二楔形塊630或第二柱體640連結。較佳而言,驅動裝置740與第二楔形塊630連結,並驅動第二楔形塊630與固定其上的第二柱體640朝向或離開第一柱體620移動。
本創作鋼筋整持機構20實施例的作動如圖6A~6E之示意。如圖6A所示,依據所欲整持的鋼筋的徑長/尺寸,第二柱體640經驅動裝置740驅動而與第一柱體620分離一適當距離供鋼筋通過。鋼筋81、82係先後自例如鋼筋料槽、或者自鋼筋輸出器經平整、裁切後直接自第一整持單元420一側落至座體200上及第一與第二柱體620、640之間;料槽與輸出器可設於鄰近第一斜面616之上端,供鋼筋由第一斜面616導引至座體200上及第一與第二柱體620、640之間。再如圖6B所示,第二柱體640較佳經驅動裝置740驅動而朝向第一柱體620移動,以推抵該至少兩支鋼筋81與82對齊排列。接著,如圖6C所示,在第三支鋼筋83入料前,較佳驅動第二柱體640移離開第一柱體620;換言之,端緣611附近的入口寬度 將大於鋼筋的徑長,而便於鋼筋通過;其中入口上方兩側之第一與第二斜面616、636具有導引鋼筋使其朝入口移動的功能。三支鋼筋81~83入料後亦可經第二柱體610推抵後對齊排列,如圖6D所示;更多支鋼筋可依前述步驟先後入料,並在第一與第二柱體620、640的推抵下對齊排列,以便筋夾持機構10夾取鋼筋。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較佳係至少二個鋼筋整持機構20一起進行鋼筋整理與維持。如圖7所示,該些鋼筋整持機構20彼此間隔並列,且經座體200定位於相同水平面。由於第一整持單元420較佳是固定的,因此當該些鋼筋整持機構20並列時,第一柱體620亦會對齊同一延伸線L排列。
如圖1A所示之實施例,二鋼筋整持機構20間相間隔的距離較佳大於固定桿910上所有的鋼筋夾持機構10在方向X上佔有的長度,以供吊掛手臂90自二鋼筋整持機構20間夾取鋼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使吊掛手臂90上的不同鋼筋夾持機構10自一或多個鋼筋整持機構20的兩旁夾取鋼筋。
當吊掛手臂90欲夾持維持於鋼筋整持機構20的鋼筋8時,舉例來說,該些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會經調整至距離D不小於鋼筋8徑長,且吊掛手臂90通常在鋼筋8上方移動至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間的空間與鋼筋8對齊;此外,該些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亦受驅動而回縮。接著,較佳係吊掛手臂90於方向Z朝下接近鋼筋8直到鋼筋8進入該空間。最後,第一與第二扣持件510、530伸出以撐持 鋼筋8,第一與第二夾持部310、330則較佳經調整至距離D大致等於鋼筋8徑長。夾取完後即可進行多次施放。
本創作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創作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創作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
1‧‧‧鋼筋吊掛裝置
10‧‧‧鋼筋夾持機構
100‧‧‧座體部
310‧‧‧第一夾持部
311‧‧‧第一表面
330‧‧‧第二夾持部
331‧‧‧第二表面
510‧‧‧第一扣持件
530‧‧‧第二扣持件
533‧‧‧斜面
534‧‧‧端緣
710~740‧‧‧驅動裝置
725‧‧‧活塞桿
90‧‧‧吊掛手臂
910‧‧‧固定桿
91‧‧‧固定孔
915‧‧‧旋轉驅動軸
920‧‧‧第一滑動卡塊
930‧‧‧軌道樑
935‧‧‧軌道
940‧‧‧第二滑動卡塊
945‧‧‧軌道
20‧‧‧鋼筋整持機構
200‧‧‧座體
400‧‧‧保持部
420‧‧‧第一整持單元
440‧‧‧第二整持單元
610‧‧‧第一楔形塊
611‧‧‧端緣
616‧‧‧第一斜面
620‧‧‧第一柱體
626‧‧‧側面
630‧‧‧第二楔形塊
636‧‧‧第二斜面
640‧‧‧第二柱體
646‧‧‧側面
8、81~85‧‧‧鋼筋
P‧‧‧空間
D‧‧‧距離
d、d1、d2‧‧‧徑長
E‧‧‧延伸方向
X、Y、Z‧‧‧方向
A1、A2‧‧‧凹入部
L‧‧‧延伸線
圖1A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吊掛裝置與鋼筋整持機構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圖1B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夾持機構實施例之示意圖;圖1C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夾持機構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A~2E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夾持機構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吊掛裝置實施例之示意圖;圖4所示為本創作鋼筋吊掛裝置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圖5A所示為本創作鋼筋整持機構實施例之示意圖;圖5B所示為本創作鋼筋整持機構實施例之立體圖;圖6A~6E所示為本創作鋼筋整持機構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以及圖7所示為本創作鋼筋整持機構實施例之另一作動示意圖。
10‧‧‧鋼筋夾持機構
100‧‧‧座體部
310‧‧‧第一夾持部
330‧‧‧第二夾持部
510‧‧‧第一扣持件
530‧‧‧第二扣持件
710~730‧‧‧驅動裝置
P‧‧‧空間

Claims (18)

  1. 一種鋼筋夾持機構,包含:一座體部;一第一夾持部,設置於該座體部之一側;一第二夾持部,相對該第一夾持部設置於該座體部之該側;其中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相隔有一空間,且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之至少其一係可相對移動地設置於該座體部,以調整該空間之寬度;一第一扣持件,可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夾持部朝向該第二夾持部之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一第二扣持件,可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夾持部朝向該第一夾持部之一側,且選擇性突伸於該空間;其中該第一扣持件與該第二扣持件分別與該座體部相距不等之距離,且該第一扣持件與該第二扣持件之至少其一選擇性地相對該座體部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具有一延伸方向,且分別具有實質上與該延伸方向平行並朝向該空間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扣持件與該第二扣持件係在該延伸方向上,且分別接近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連接該座體部之相異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扣持件與該第二扣持件選擇性地分別離開該空間,且朝該第一夾持部或第二夾持部回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二扣 持件含有一楔形結構,且該第二扣持件與該座體部間之距離小於該第一扣持件與該座體部間之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楔形結構具有一斜面位於該楔形結構朝向該座體部之相反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二扣持件選擇性地相對該座體部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之間相隔有6~14公厘的垂直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扣持件與該第二扣持件突伸於該空間之最大長度係不超過鋼筋之最小徑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驅動裝置,調控該第一扣持件、該第二扣持件,或兩者的移動。
  10. 一種鋼筋吊掛裝置,包含:一軌道樑;以及一吊掛手臂,包含:一固定桿;以及至少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鋼筋夾持機構,設置於該固定桿;其中該吊掛手臂可動地與該軌道樑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其中該吊掛手臂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滑動卡塊以及一旋轉驅動軸;該旋轉驅動軸之在軸向上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滑動卡塊以及該個定桿連 接,且可相對於該第一滑動卡塊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滑動卡塊設置於該軌道樑上,且選擇性地沿該軌道樑之延伸方向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其中該吊掛手臂與該第二滑動卡塊連接,且相對該第二滑動卡塊選擇性地垂直於該軌道樑之延伸方向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鋼筋整持機構,包含:一座體;一第一整持單元,包含一第一楔形塊以及一第一柱體,其中該第一柱體立於該座體上,該第一楔形塊疊設於該第一柱體之頂面;以及一第二整持單元,包含一第二柱體相對該第一柱體立於該座體上,且選擇性朝向或離開該第一柱體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其中該第一楔形塊具有一第一斜面自該第一整持單元遠離該第二整持單元的一側朝向該第二柱體斜向下延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其中該第一楔形塊具有一端緣與該第一斜面近該第二柱體之一端連接,且該第一柱體朝向該第二柱體的一側面與該端緣切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其中該第二整持單元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楔形塊疊設於該第二柱體之頂面;該第二楔形塊具有一第二斜面自該第二整持單元遠離該第一整 持單元的一側朝向該第一柱體斜向下延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鋼筋吊掛裝置,包含至少二該鋼筋整持機構,其中該些鋼筋整持機構彼此間隔並列,且該些第一柱體對齊同一延伸線排列。
TW101225568U 2012-12-28 2012-12-28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TWM457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5568U TWM457720U (zh) 2012-12-28 2012-12-28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CN2013203113074U CN203316650U (zh) 2012-12-28 2013-05-31 钢筋夹持机构及使用其的钢筋吊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5568U TWM457720U (zh) 2012-12-28 2012-12-28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7720U true TWM457720U (zh) 2013-07-21

Family

ID=4922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5568U TWM457720U (zh) 2012-12-28 2012-12-28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16650U (zh)
TW (1) TWM4577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0860A (zh) * 2014-11-11 2015-04-01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批量提吊钢筋的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4318B (zh) * 2017-02-17 2022-08-23 东莞市建远机电有限公司 自动穿筋设备
JP7388089B2 (ja) * 2019-09-25 2023-11-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線状部材把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0860A (zh) * 2014-11-11 2015-04-01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批量提吊钢筋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6650U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5479B1 (ko) 철근트러스조립체 연결용접장치
KR100992195B1 (ko) 환봉 절단 장치
KR101745242B1 (ko) 가변형 보 거푸집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260966B1 (ko) 각도조절용 앵커브라켓을 구비한 강연선 인장장치
JP2021195757A (ja) 鉄筋間配り装置および鉄筋間配り方法
TWM457720U (zh) 鋼筋夾持機構及使用其之鋼筋吊掛裝置
CN111774508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钢筋加固设备
RU2620316C2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гибки электросварных сеток
CN111453398A (zh) 管道搬运装置
US6550833B2 (en) Multi-unit concrete block tongs
CN102392540B (zh) 高精度预制梁定位方法及定位结构
CN111963207A (zh) 一种调节隧道二衬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支撑限位装置
CN112047251A (zh) 一种用于道路桥梁预埋件的辅助式安装设备
KR101197713B1 (ko) 운반 장치
FI126477B (en) wire Control System
EP2241528B1 (de) Heb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wegen von Betonfertigbauteilen
CN104291118A (zh) 码坯机的抓头装置
CN210500795U (zh) 一种用于安装活动芯肋的装置
CN211257549U (zh) 一种支撑钢梁结构
CN211760108U (zh) 一种棒料夹紧装置
CN210563472U (zh) 基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钢筋定位结构
CN113753287A (zh) 一种浇筑式建筑板材用钢筋捆扎装置及其捆扎方法
CN112408182B (zh) 用于吊装施工中固定并吊装的卡钳及使用方法
CN216893584U (zh) 一种便携可调式墙体钢筋定位装置
CN114953166B (zh) 一种可单根张拉放张的轨枕预应力筋自动张拉放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