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255U -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 Google Patents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2255U
TWM452255U TW101210108U TW101210108U TWM452255U TW M452255 U TWM452255 U TW M452255U TW 101210108 U TW101210108 U TW 101210108U TW 101210108 U TW101210108 U TW 101210108U TW M452255 U TWM452255 U TW M4522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inings
stator
blad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0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ene-Huang Yang
Shun-J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Gene-Huang Yang
Shun-Ji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Huang Yang, Shun-Ji Yang filed Critical Gene-Huang Yang
Priority to TW101210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2255U/zh
Publication of TWM452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2255U/zh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Description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本創作與流體傳輸設備有關,進一步而言,尤指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葉片式泵浦主要由一定子、一轉子及一至數個不等的葉片所構成,其中,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定子並開設二流道,房室的空間藉由各流道與外界連通,據使流體通過各流道分別進入、離開房室,轉子係設於房室內部的旋轉組件,轉子的旋轉中心與房室的中心形成偏心狀態,且轉子的外周面與房室的內壁接觸,轉子配合葉片的數目開設一至數個不等的滑槽,各滑槽的長軸指向轉子的旋轉中心,各葉片分別樞嵌於各滑槽,各葉片的一端分別指向轉子的旋轉中心,各葉片的另一端分別與房室的內壁接觸,據此,房室於轉子外周與房室內壁之間的空間,藉由轉子及各葉片與房室內壁的接觸,區隔形成數個流體空間用於容納流體。
轉子旋轉時,各葉片受到轉子的引動而迴旋作動,並由於旋轉的離心力作用及房室周壁限制,各葉片在迴轉作動的同時亦分別沿著各滑槽的軸向往復作動,由於各葉片在房室內的迴旋作動,各流體空間的容積產生變化,即可通過一流道將流體吸入房室,並將流體通過另一流道向外排出,藉此遂行流體泵送。
習知葉片式泵浦藉由轉子帶動葉片旋轉的離心力,促使葉片在轉子旋轉過程中向外滑移,使葉片末端與房室周 壁保持接觸,而能遂行泵送流體;但是,習知葉片式泵浦應用於泵送氣體等低黏度的流體時,葉片末端與房室周壁尚能在運轉過程中保持接觸,當習知葉片式泵浦應用於泵送黏度較高的流體時,容易發生葉片末端與房室周壁無法保持接觸形成間隙的現象,無法有效阻隔相鄰的流體空間,影響流體泵送效率。
US4212603、US5087183、US5160252、US5181843及US5558511等專利文獻分別揭示關於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的先前技術,主要係於定子形成環狀的溝槽,且溝槽與房室形成同心,葉片凸設軸桿樞嵌於溝槽,藉由溝槽導引葉片的運動;由於轉子與房室彼此偏心,且樞嵌於轉子之葉片的長軸指向著轉子中心,故而,配合葉片受轉子牽引運動時的運動軌跡,房室內壁的形狀呈現近似於橢圓形或卵形等複雜形狀,但是,複雜形狀的房室內壁,導致對定子加工形成房室的困難度大幅提高;再者,由於葉片是具有厚度的板狀體,為了避免葉片末端於鄰近兩側處與房室內壁發生干涉問題,葉片的末端呈厚度急劇減縮的尖銳狀,葉片末端呈尖銳狀容易導致葉片末端承受流體的相對作用力時發生振顫現象進而產生運轉噪音,且葉片末端的振顫現象易使得葉片末端發生局部熱應力並加速葉片末端處的材料疲勞,影響葉片的使用壽命。
有鑑於此,本案創作人遂積極進行研究創作,經多次反覆試驗,遂有創新且進步的本創作產生。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圓柱狀的轉子偏心活設於圓形的房室內,葉片的軸桿軸樞於襯片,襯片依據房室圓心為中心旋轉運動,且葉片與襯片形成相對旋轉,並配合葉片末端的形狀,使葉片與房室內壁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定子加工形成房室的困難度。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圓柱狀的轉子偏心活設於圓形的房室內,葉片的軸桿軸樞於襯片,襯片依據房室圓心為中心旋轉運動,且葉片與襯片形成相對旋轉,並配合葉片末端的形狀,使葉片與房室內壁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定子加工形成房室的困難度。
本創作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配合使用變頻式馬達驅動轉子旋轉,用於控制流體的流量。
為滿足前述主要目的,本創作係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二葉片、二第一襯片及二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各該滑槽分別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 置,俾供該轉子旋轉;各該葉片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各該葉片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的軸心,各該葉片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各該第一襯片及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各該第一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各該第二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葉片分別藉一軸桿與各該第一襯片及各該第二襯片樞接,據使各該葉片分別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分別沿著各該滑槽往復運動;各該葉片與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各該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各該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為R3,R3=R1-R2,且各該圓弧面的圓心分別為各該葉片與各該第一襯片相對旋轉的旋轉中心,據使各該葉片的末端與房室的內壁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形成一圓環狀的第一嵌槽及一圓環狀的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及該第二嵌槽分別與該房室形成同心,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樞嵌於該第一嵌槽,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第二嵌槽,據使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 作動。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於該第一嵌槽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一短柱,該第一短柱與該房室形成同心,該定子於該第二嵌槽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二短柱,該第二短柱與該房室形成同心。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由一圓環部及一翼部相接構成,各該第一襯片分別藉由該圓環部樞套於該第一短柱,各該第二襯片分別藉由該圓環部樞套於該第二短柱。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為圓弧狀,且各該第一、二襯片的圓弧展幅大於180°,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樞扣該第一短柱,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扣該第二短柱。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由一圓環部及一翼部相接構成,各該翼部分別與各該圓環部的環內緣相接,且各該翼部分別為圓弧狀,各該第一襯片的翼部分別與該第一短柱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一襯片的圓環部外周分別與該第一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各該第二襯片的翼部分別與該第二短柱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二襯片的圓環部外周分別與定子的第二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葉片分別藉各該軸桿與各該第一、二襯片之翼部樞接。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胴體於端面凹陷至少一溝槽,該溝槽兩端分別與各該滑槽連通,且 該溝槽兩端分別與該主軸鄰近,據此提高各該葉片滑動的順暢度。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主要由一基座及一封蓋組接而成。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主軸與變頻式馬達銜接,據此控制流體的流量。
本創作係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一葉片、一第一襯片及一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一滑槽,該滑槽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置,俾供該轉子旋轉;該葉片樞嵌於該滑槽,該葉片的一端指向該胴體的軸心,該葉片的另一端與該房室的內壁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該第一襯片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該第二襯片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該第一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第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 該葉片藉一軸桿與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樞接,據使該葉片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該葉片沿著該滑槽往復運動;該葉片與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該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該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為R3,R3=R1-R2,且該圓弧面的圓心分別為該葉片與該第一襯片相對旋轉的旋轉中心,據使該葉片的末端與房室的內壁保持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如前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分別接設一單向閥,用於控制流體進/出該定子的方向。
本創作係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一第一葉片、一第二葉片、一第一襯片及一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各該滑槽分別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置,俾供該轉子旋轉; 該第一、二葉片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該第一、二葉片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的軸心,該第一、二葉片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為圓環狀片體,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該第一襯片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該第二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第一、二襯片分別貫穿一樞孔及一圓弧形的導槽;該第一葉片軸樞一軸桿,該軸桿兩端分別軸樞於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的樞孔,該第二葉片軸樞一第一軸桿及一第二軸桿,該第一軸桿軸接一弧形的第一滑塊,該第二軸桿軸接一弧形的第二滑塊,該第一滑塊樞設於該第一襯片之導槽內,該第二滑塊樞設於該第二襯片之導槽內,據使該第一、二葉片分別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該第一、二葉片分別沿著各該滑槽往復運動;該第一、二葉片與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該軸桿及該第一、二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該第一、二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分別為R3,R3=R1-R2,且該第一葉片之圓弧面據該軸桿的軸心為圓心,該第二葉片之圓弧面據該第一、二軸桿的軸心為圓心,該第一、二葉片的末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俾供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為使本創作的構成及其創新特異處,得以進一步完整揭示,茲列舉具體可行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於后。
第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基座的俯視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的4-4剖面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封蓋的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剖視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移除封蓋狀態的俯視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作動狀態(一)的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作動狀態(二)的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二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二移除封蓋狀態的俯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三的第一、二襯片及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四的第一、二襯片及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五的立體分解圖。
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本創作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的實施例一,包含一定子(10)、一轉子(20)、二葉片(32)(34)、二第一襯片(40)及二第二襯片(50),其中,該定子(10)主要由一基座(11)及一封蓋(12)組接而成,該基座(11)與該封蓋(12)之間可進一步夾設密封墊(圖中未示),並利用數個螺栓(圖中未示)串接該基座(11)及該封蓋(12),該密封墊及該螺栓均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士熟習的習 知元件,恕不具體詳述之;請配合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該定子(10)內部形成一房室(13),該房室(13)的內壁(132)為圓形,該定子(10)形成一入流道(14)及一出流道(15),該入流道(14)及該出流道(15)的一端分別與該房室(13)連通,另一端與該定子(10)外部連通,俾供流體通過該房室(13),該基座(11)於該房室(13)的底面凹陷一圓環狀的第一嵌槽(16),該第一嵌槽(16)形成於該房室(13)的頂緣,且該基座(11)於該第一嵌槽(16)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一短柱(17),該第一嵌槽(16)及該第一短柱(17)與該房室(13)形成同心,如第五圖所示,該封蓋(12)於鄰向該房室(13)的表面凹陷一圓環狀的第二嵌槽(18),且該封蓋(12)於該第二嵌槽(18)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二短柱(19),該第二嵌槽(18)及該第二短柱(19)與該房室(13)形成同心。
請配合第二圖至第七圖所示,該轉子(20)包含一圓柱狀胴體(21)及一主軸(22),該主軸(22)與該胴體(21)軸接,該胴體(21)設於該房室(13)內,該胴體(21)的中心與該房室(13)形成偏心,且該胴體(21)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13)的內壁(132)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14)及該出流道(15)與該房室(13)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21)外周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相切處的兩側,該主軸(22)一端樞嵌於該基座(11),該主軸(22)另一端樞穿該封蓋(12)延伸於該定子(10)外部,用於銜接馬達等動力裝置(圖中未示),據使該轉子(20)旋轉,該主軸(22)可進一步軸樞二軸承(圖中未示),各該軸承分別與該基座(11)、該封蓋(12)樞接, 據此提高該主軸(22)旋轉的順暢,該胴體(21)配合各該葉片(32)(34)的數量,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23),各該滑槽(23)一端指向該胴體(21)軸心,另一端延伸於該胴體(21)外周並與該房室(13)連通,該胴體(21)於鄰向該封蓋(12)的端面凹陷至少一溝槽(24),該溝槽(24)兩端分別與各該滑槽(23)連通,且該溝槽(24)兩端分別與該主軸(22)鄰近。
各該葉片(32)(34)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23),各該葉片(32)(34)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21)的軸心,各該葉片(32)(34)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13)的內壁(132)相切接觸,據此,藉由該轉子(20)及各該葉片(32)(34)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的接觸,使該房室(13)於該轉子(20)外周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
各該第一襯片(40)及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樞嵌於該定子(10),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與該胴體(21)的底緣相鄰,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與該胴體(21)的頂緣相鄰,且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據該房室(13)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由一圓環部(42)(52)及一翼部(44)(54)相接構成,各該翼部(44)(54)分別與各該圓環部(42)(52)的外緣相接,且各該翼部(44)(54)分別為弧形,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樞嵌於該第一嵌槽(16),據使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與該胴體(21)的底緣相鄰,且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藉由該圓環部(42)樞套於該第一短柱(17),使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據該房室(13)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樞嵌於該第二嵌槽 (18),據使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與該胴體(21)的頂緣相鄰,且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藉由該圓環部(52)樞套於該第二短柱(19),使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據該房室(13)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一葉片(32)軸樞一軸桿(322),該軸桿(322)兩端分別與一第一襯片(40)及一第二襯片(50)的翼部(44)(54)樞接,另一葉片(34)軸樞一軸桿(342),該軸桿(342)兩端分別與另一第一襯片(40)及另一第二襯片(50)的翼部(44)(54)樞接,據使該轉子(20)旋轉時,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藉由各該軸桿(322)(342)牽引著各該葉片(32)(34)循著該房室(13)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32)(34)分別沿著各該滑槽(23)往復運動。再者,由於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藉由該圓環部(42)環套於該第一短柱(17),使得各該第一襯片(40)迴旋作動時,避免各該第一襯片(40)與該第一短柱(17)形成干涉,據此,提高各該第一襯片(40)迴旋作動的可靠度,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藉由該圓環部(52)環套於該第二短柱(19),使得各該第二襯片(50)迴旋作動時,避免各該第二襯片(50)與該第二短柱(19)形成干涉,據此,提高各該第二襯片(50)迴旋作動的可靠度。
各該葉片(32)(34)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324)(344),令該房室(13)之內壁(132)的內半徑為R1,各該軸桿(322)(342)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各該葉片(32)(34)之圓弧面(324)(344)的弧形半徑為R3,R3=R1-R2,且各該圓弧面(324)(344)的圓心分別為各該葉片(32)(34)與各該第一襯片(40)相對旋轉的旋 轉中心,於此,各該葉片(32)(34)與各該第一襯片(40)相對旋轉的旋轉中心分別為各該軸桿(322)(342)的軸心,據使各該葉片(32)(34)的末端與房室(13)的內壁(132)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10)加工形成該房室(13)的困難度。
一動力裝置(圖中未示)銜接該主軸(22)驅動該轉子(20)旋轉時,該胴體(21)引動各該葉片(32)(34),各該葉片(32)(34)與各該第一、二襯片(40)形成相對掣動,使各該葉片(32)(34)分別循著該房室(13)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32)(34)分別與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形成相對旋轉,使得各該葉片(32)(34)相對於該胴體(21)分別形成沿著該胴體(21)直徑方向的往復運動;以該動力裝置驅動該轉子(20)循著順時針方向旋轉為例,請配合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該房室(13)由於該轉子(20)及各該葉片(32)(34)接觸所形成的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隨著各該葉片(32)(34)的迴旋運動而產生空間容積的變化,據此,吸引流體經由該入流道(14)流入該房室(13),並受到各該葉片(32)(34)的擠壓,自該房室(13)通過該出流道(15)流出該定子(10),俾供遂行流體泵送傳輸。再者,以該動力裝置驅動該轉子(20)循著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例,則可吸引流體經由該出流道(15)流入該房室(13),並通過該入流道(14)流出該定子(10),即可反向泵送傳輸流體。緣此,本創作藉由控制該轉子(20)的旋轉方向,即可依據需要變換流體泵送傳輸的方向。
由於各該第一襯片(40)及各該第二襯片(50)與各該葉 片(32)(34)及該房室(13)的相對構成,使得該轉子(20)旋轉引動各該葉片(32)(34)迴旋運動的同時,各該葉片(32)(34)分別依據各該軸桿(322)(342)為中心形成旋擺運動,作為各葉片(32)(34)旋擺中心的各該軸桿(322)(342)係循著該房室(13)為中心的圓心軌跡運動,配合各該圓弧面(324)(344)的弧形半徑R3,使得該房室(13)的內壁(132)為圓形即可使各該葉片(32)(34)末端的各該圓弧面(324)(342)與該房室(13)的圓形內壁(132)保持有效接觸,且各該葉片(32)(34)末端與該房室(13)的內壁(132)不會形成干涉或分離現象,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而該房室(13)的內壁(132)為圓形,定子(10)加工形成該房室(13)的加工困難度低。
再者,當各該葉片(32)(34)分別沿著各該滑槽(23)的軸向往復滑移作動時,各該滑槽(23)內部與各該葉片(32)(34)指向該主軸(22)一端相鄰的空間,隨著各該葉片(32)(34)的作動產生容積的變化,由於各該滑槽(23)彼此間藉由該溝槽(24)形成連通,各該滑槽(23)內部位於各該葉片(32)(34)指向該主軸(22)一端的流體,得以通過該溝槽(24)於各該滑槽(23)之間流動,避免所述各該滑槽(23)的空間形成影響各該葉片(32)(34)作動的正/負壓狀態,提高各該葉片(32)(34)滑動的順暢度。
另外,前述實施例一可視需要變化為具有三個或更多數量葉片之變換實施例,且所述變換實施例配合葉片的數量,具有相對應數量的第一襯片及第二襯片,轉子的胴體亦配合葉片的數量變化滑槽的數量,提供各滑槽分別樞嵌 於該胴體;所述葉片、第一、二襯片及胴體所形成滑槽於數量上變化所構成的變換實施例,乃相關技術人士基於本創作揭示技術所能輕易想見。
本創作的實施例二係依據實施例一變化而得,相同處不再重覆說明;如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所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二包含一定子(10)、一轉子(20)、一葉片(32),一第一襯片(40)及一第二襯片(50),其中,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主要不同處在於,該轉子(20)之胴體(21)沿直徑方向開設一滑槽(23),該葉片(32)樞嵌於該滑槽(23)。
再者,實施例二可視需要進一步於該定子(10)所形成之入流道(14)及出流道(15)分別接設一單向閥(圖中未示),用於控制流體進/出該定子(10)的方向,該單向閥係一種控制流體僅能單向通過的閥件,且為熟習相關技術人士所能想見的習知管路配件,恕不具體詳述該單向閥之構成。
本創作的實施例三係依據實施例一變化而得,相同處不再重覆說明;如第十二圖所示,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主要不同處在於,實施例三之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為圓弧狀,且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的圓弧展幅大於180°,各該第一襯片(40)分別樞扣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一短柱(圖中未示),各該第二襯片(50)分別樞扣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二短柱(圖中未示),據使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據定子的房室(圖中未示)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一葉片(32)軸樞一軸桿(322),該軸桿(322)兩端分別與一第一襯片(40)及一第二襯片(50)樞接,另一葉片(34)軸樞一 軸桿(342),該軸桿(342)兩端分別與另一第一襯片(40)及另一第二襯片(50)樞接,據使轉子(20)旋轉時,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藉由各該軸桿(322)(342)牽引著各該葉片(32)(34)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32)(34)分別沿著該轉子(20)的二滑槽(23)往復運動。由於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的圓弧展幅大於180°,而可提高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迴旋作動的可靠度。
本創作的實施例四係依據實施例一變化而得,相同處不再重覆說明;如第十三圖所示,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主要不同處在於,實施例四之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由一圓環部(42)(52)及一翼部(44)(54)相接構成,各該翼部(44)(54)分別與各該圓環部(42)(52)的環內緣相接,且各該翼部(44)(54)分別為圓弧狀,各該第一襯片(40)的翼部(44)分別與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一短柱(圖中未示)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一襯片(40)的圓環部(44)外周分別與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一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各該第二襯片(50)的翼部(44)分別與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二短柱(圖中未示)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二襯片(50)的圓環部(54)外周分別與定子(圖中未示)的第二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據使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據定子的房室(圖中未示)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並藉由各該圓環部(44)(54)外周分別與該第一嵌槽、該第二嵌槽的內壁鄰靠,提高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迴旋作動的可靠度;一葉片(32)軸樞一軸桿(322),該軸桿(322)兩端分別與一第一襯片(40)及一第二襯片(50)的翼部(44)(54)樞接,另一葉片(34)軸樞一軸 桿(342),該軸桿(342)兩端分別與另一第一襯片(40)及另一第二襯片(50)的翼部(44)(54)樞接,據使轉子(20)旋轉時,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藉由各該軸桿(322)(342)牽引著各該葉片(32)(34)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32)(34)分別沿著轉子(20)的二滑槽(23)往復運動。
本創作的實施例五係依據實施例一變化而得,相同處不再重覆說明;如第十四圖所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五包含一定子(10)、一轉子(20)、一第一葉片(36)、一第二葉片(38)、一第一襯片(40)及一第二襯片(50),其中,實施例五與實施例一主要不同處在於,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為圓環狀片體,該第一襯片(40)樞套該定子(10)的第一短柱(17),該第二襯片(50)樞套該定子(10)的第二短柱(圖中未示),據使各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據該定子(10)的房室(13)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貫穿一樞孔(46)(56)及一圓弧形的導槽(48)(58),該第一葉片(36)軸樞一軸桿(362),該軸桿(362)兩端分別軸樞於該第一襯片(40)及該第二襯片(50)的樞孔(46)(56),該第一、二襯片(40)(50)藉由該軸桿(362)牽引著該第一葉片(36)循著該房室(13)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該第二葉片(38)軸樞一第一軸桿(382)及一第二軸桿(384),該第一軸桿(382)一端軸接一弧形的第一滑塊(386),該第二軸桿(384)一端軸接一弧形的第二滑塊(388),該第一滑塊(386)樞設於該第一襯片(40)之導槽(48)內,該第二滑塊(388)樞設於該第二襯片(50)之導槽(58) 內,該第一、二襯片(40)(50)分別藉由該第一、二軸桿(382)(384)牽引著該第二葉片(38)循著該房室(13)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該第一、二滑塊(386)(388)分別於各該導槽(48)(58)內,沿著各該導槽(48)(58)的弧形方向往復滑移。
該轉子(20)的圓柱狀胴體(21)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23),各該滑槽(23)一端指向該胴體(21)軸心,另一端延伸於該胴體(21)外周並與該房室(13)連通,該第一、二葉片(36)(38)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23),該第一、二葉片(36)(38)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21)的軸心,該第一、二葉片(32)(34)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13)的內壁(132)相切接觸,據此,藉由該轉子(20)及該第一、二葉片(36)(38)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的接觸,使該房室(13)於該轉子(20)外周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該第一、二葉片(36)(38)與該房室(13)之內壁(132)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361)(381),令該房室(13)之內壁(132)的內半徑為R1,該軸桿(362)及該第一、二軸桿(382)(384)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該第一、二葉片(36)(38)之圓弧面(361)(381)的弧形半徑分別為R3,R3=R1-R2,且該第一葉片(36)之圓弧面(361)據該軸桿(362)的軸心為圓心,該第二葉片(38)之圓弧面(381)據該第一、二軸桿(382)(384)的軸心為圓心,使該第一、二葉片(36)(38)的末端分別與該房室(13)的內壁(132)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10)加工形成該房室(13)的困難度。
本創作前述各實施例可藉由變頻式馬達與轉子之主軸銜接,藉由變頻式馬達驅動該轉子旋轉,且該轉子的轉速藉由變頻式馬達變化,俾供變化控制流體的流量。
綜上所述,本創作歷經多次試驗,確證能夠充份滿足預期目的,且功效卓越,於申請前並未曾見於公開刊物及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祈請詳加細審並早日准予專利,則申請人無任感荷。
(10)‧‧‧定子
(11)‧‧‧基座
(12)‧‧‧封蓋
(13)‧‧‧房室
(132)‧‧‧內壁
(14)‧‧‧入流道
(15)‧‧‧出流道
(16)‧‧‧第一嵌槽
(17)‧‧‧第一短柱
(18)‧‧‧第二嵌槽
(19)‧‧‧第二短柱
(20)‧‧‧轉子
(21)‧‧‧胴體
(22)‧‧‧主軸
(23)‧‧‧滑槽
(24)‧‧‧溝槽
(32)‧‧‧葉片
(322)‧‧‧軸桿
(324)‧‧‧圓弧面
(34)‧‧‧葉片
(342)‧‧‧軸桿
(344)‧‧‧圓弧面
(36)‧‧‧第一葉片
(361)‧‧‧圓弧面
(362)‧‧‧軸桿
(38)‧‧‧第二葉片
(381)‧‧‧圓弧面
(382)‧‧‧第一軸桿
(384)‧‧‧第二軸桿
(386)‧‧‧第一滑塊
(388)‧‧‧第二滑塊
(40)‧‧‧第一襯片
(42)‧‧‧圓環部
(44)‧‧‧翼部
(46)‧‧‧樞孔
(48)‧‧‧導槽
(50)‧‧‧第二襯片
(52)‧‧‧圓環部
(54)‧‧‧翼部
(56)‧‧‧樞孔
(58)‧‧‧導槽
第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基座的俯視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的4-4剖面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封蓋的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剖視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移除封蓋狀態的俯視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作動狀態(一)的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一的作動狀態(二)的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二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二移除封蓋狀態的俯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三的第一、二襯片及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實施例四的第一、二襯片及轉子的立體分解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五的立體分解圖。
(10)‧‧‧定子
(11)‧‧‧基座
(12)‧‧‧封蓋
(13)‧‧‧房室
(132)‧‧‧內壁
(14)‧‧‧入流道
(15)‧‧‧出流道
(16)‧‧‧第一嵌槽
(17)‧‧‧第一短柱
(20)‧‧‧轉子
(21)‧‧‧胴體
(22)‧‧‧主軸
(23)‧‧‧滑槽
(24)‧‧‧溝槽
(32)‧‧‧葉片
(322)‧‧‧軸桿
(324)‧‧‧圓弧面
(34)‧‧‧葉片
(342)‧‧‧軸桿
(344)‧‧‧圓弧面
(40)‧‧‧第一襯片
(42)‧‧‧圓環部
(44)‧‧‧翼部
(50)‧‧‧第二襯片
(52)‧‧‧圓環部
(54)‧‧‧翼部

Claims (13)

  1. 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二葉片、二第一襯片及二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各該滑槽分別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置,俾供該轉子旋轉;各該葉片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各該葉片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的軸心,各該葉片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各該第一襯片及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各該第一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各該第二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各該葉片分別藉一軸桿與各該第一襯片及各該第二襯片樞接,據使各該葉片分別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各該葉片分別沿著各該滑槽往復運動;各該葉片與 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各該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各該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為R3,R3=R1-R2,且各該圓弧面的圓心分別為各該葉片與各該第一襯片相對旋轉的旋轉中心,據使各該葉片的末端與房室的內壁保持相切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形成一圓環狀的第一嵌槽及一圓環狀的第二嵌槽,該第一嵌槽及該第二嵌槽分別與該房室形成同心,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樞嵌於該第一嵌槽,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第二嵌槽,據使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於該第一嵌槽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一短柱,該第一短柱與該房室形成同心,該定子於該第二嵌槽的環狀中心形成一圓形的第二短柱,該第二短柱與該房室形成同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由一圓環部及一翼部相接構成,各該第一襯片分別藉由該圓環部樞套於該第一短柱,各該第二襯片分別藉由該圓環部樞套於該第二短柱。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為圓弧狀,且各該第一、二襯片的圓弧展幅大於180°,各該第一襯片分別樞扣該第 一短柱,各該第二襯片分別樞扣該第二短柱。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由一圓環部及一翼部相接構成,各該翼部分別與各該圓環部的環內緣相接,且各該翼部分別為圓弧狀,各該第一襯片的翼部分別與該第一短柱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一襯片的圓環部外周分別與該第一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各該第二襯片的翼部分別與該第二短柱的外周緣鄰靠,各該第二襯片的圓環部外周分別與定子的第二嵌槽的環狀內壁鄰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6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各該葉片分別藉各該軸桿與各該第一、二襯片之翼部樞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胴體於端面凹陷至少一溝槽,該溝槽兩端分別與各該滑槽連通,且該溝槽兩端分別與該主軸鄰近,據此提高各該葉片滑動的順暢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定子主要由一基座及一封蓋組接而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其中,該主軸與變頻式馬達銜接,據此控制流體的流量。
  11. 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一葉片、一第一襯片及一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 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一滑槽,該滑槽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置,俾供該轉子旋轉;該葉片樞嵌於該滑槽,該葉片的一端指向該胴體的軸心,該葉片的另一端與該房室的內壁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該第一襯片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該第二襯片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該第一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第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葉片藉一軸桿與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樞接,據使該葉片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該葉片沿著該滑槽往復運動;該葉片與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該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該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為R3,R3=R1-R2,且該圓弧面的圓心分別為該葉片與該第一襯片相對旋轉的旋轉中心,據使該葉片的末端與房室的內壁保持接觸,藉此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葉片式流體傳輸構 造,其中,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分別接設一單向閥,用於控制流體進/出該定子的方向。
  13. 一種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包含一定子、一轉子、一第一葉片、一第二葉片、一第一襯片及一第二襯片,其中,該定子內部形成一房室,該房室的內壁為圓形,該房室藉由一入流道及一出流道分別與該定子的外部連通;該轉子包含一圓柱狀胴體及一主軸,該主軸與該胴體軸接,該胴體設於該房室內,該胴體的中心與該房室形成偏心,且該胴體的圓形外周與該房室的內壁形成相切接觸,該入流道及該出流道與該房室連通處分別形成於該胴體與該房室之內壁相切處的兩側,該胴體沿直徑方向開設二滑槽,各該滑槽分別延伸於該胴體外周與該房室連通,該主軸樞穿該定子延伸於該定子外部,用於銜接動力裝置,俾供該轉子旋轉;該第一、二葉片分別樞嵌於各該滑槽,該第一、二葉片的一端分別指向該胴體的軸心,該第一、二葉片的另一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據使該房室於該轉子外周與該房室之內壁間形成用於容納流體的空間;該第一、二襯片分別為圓環狀片體,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樞嵌於該定子,該第一襯片與該胴體的底緣相鄰,該第二襯片分別與該胴體的頂緣相鄰,且該第一、二襯片分別據該房室的圓心為中心迴旋作動,該第一、二襯片分別貫穿一樞孔及一圓弧形的導槽;該第一葉片軸樞一軸桿,該軸桿兩端分別軸樞於該第一襯片及該第二襯片的樞孔,該第二葉片軸樞一第一軸桿 及一第二軸桿,該第一軸桿軸接一弧形的第一滑塊,該第二軸桿軸接一弧形的第二滑塊,該第一滑塊樞設於該第一襯片之導槽內,該第二滑塊樞設於該第二襯片之導槽內,據使該第一、二葉片分別循著該房室的圓心遂行迴旋運動,且該第一、二葉片分別沿著各該滑槽往復運動;該第一、二葉片與該房室之內壁接觸的末端分別形成圓弧面,令該房室之內壁的內半徑為R1,該軸桿及該第一、二軸桿迴旋運動路徑的半徑為R2,該第一、二葉片之圓弧面的弧形半徑分別為R3,R3=R1-R2,且該第一葉片之圓弧面據該軸桿的軸心為圓心,該第二葉片之圓弧面據該第一、二軸桿的軸心為圓心,該第一、二葉片的末端分別與該房室的內壁相切接觸,俾供提高流體泵送傳輸的效率,並降低對該定子加工形成該房室的困難度。
TW101210108U 2012-04-10 2012-05-25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TWM452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0108U TWM452255U (zh) 2012-04-10 2012-05-25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6416 2012-04-10
TW101210108U TWM452255U (zh) 2012-04-10 2012-05-25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2255U true TWM452255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0108U TWM452255U (zh) 2012-04-10 2012-05-25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2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7311B (zh) Leaf fluid transport structure
WO2014000126A1 (zh) 叶片式流体传输装置
CN107551341B (zh) 转动平稳的离心血泵
JP2016102472A (ja) ベーン式エアモータ及びベーン式エアモータを備えるエア工具
CN104220754B (zh)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JP4970534B2 (ja) ベーン機械
TWM452255U (zh) 葉片式流體傳輸構造
CN103821715A (zh) 平动旋转式压缩机械
CN201363270Y (zh) 叶片式转子泵
EP3350447B1 (en) Multi-vane impeller device
CN203835721U (zh) 平动旋转式压缩机械
JPH0618681U (ja) ベーンポンプ
EP2441915B1 (en) Vane pump
US2728430A (en) Retractable vane clutch
TW201307684A (zh) 偏心迴轉式泵浦
CN103930678B (zh) 叶片型压缩机
KR100515717B1 (ko) 에어공구용 비접촉식 2단 로터어셈블리
RU2407918C2 (ru) Нагнетатель роторно-лопастной
JP2006161696A (ja) ベーンロータリ型真空ポンプ
JP2008231955A (ja) ベーンポンプ
KR20200055890A (ko) 저진동 및 고효율 성능을 겸비한 로터리 펌프
JP2008231954A (ja) ベーンポンプ
JP2008223732A (ja) ベーンポンプ
KR20170115818A (ko) 터빈
KR20170073769A (ko) 니들롤러형 펌프와모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