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1307U -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1307U
TWM451307U TW101224173U TW101224173U TWM451307U TW M451307 U TWM451307 U TW M451307U TW 101224173 U TW101224173 U TW 101224173U TW 101224173 U TW101224173 U TW 101224173U TW M451307 U TWM451307 U TW M45130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hole
handle
protrusion
bolt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4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ong-Lie Li
Original Assignee
Dong-Lie 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Lie Li filed Critical Dong-Lie Li
Priority to TW101224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1307U/zh
Publication of TWM451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1307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本創作係一種涉及於交通車輛的技術領域,尤指針對自行車安裝有副把手的握把,讓副把手供手部抓持有其適妥性。
按由自行車於立管會供一握把橫向穿裝,在握把的兩末端套裝有握套,以供兩手握住握把來控制自行車的騎行方向。後來為提高騎乘舒適性,握把會在末端加裝一副把手(業界俗稱:牛角)。比如登山車採用直把式車把,當騎乘登山車而植遇陡坡或準備抽車加速時,就容易出現前輪抬起的狀況,不僅降低踩踏效率,也容易發生危險,此外,其餘不同於登山車的自行車車種在長時間的騎乘之下,為提高騎乘舒適性,讓手部握持姿勢與位置有所變化,以免手部、肩部因為姿勢固定而感覺酸痛,所以現今有多個單車族在握把兩末端各加裝一副把手。
比如第1圖所示結構即為一呈橫向的握把(60)在一端供一副把手(65)垂直套裝固定,形成副把手(65)與握把(60)呈近L形的配置,也在握把(60)近副把手(65)之底側形成山形隆起的凸握緣(61)。儘管握把(60)加裝副把手(65),可以供使用者的手部任意交換握持於握把(60)與副把手(65),在握把(60)形成凸握緣(61)固然可供手部支持,但是凸握緣(61)的分佈軸向長度僅及於握把(60)本身,因此使用者在變化姿勢於副把手(65)時,手掌握持副把手(65)時,由於副把 手(65)底側的軸向長度顯得很短,因此抓握副把手(65)時,手掌在靠近腕部的的掌肉便欠缺支持而呈懸空,長時間騎乘頗為酸累。因此在安裝副把手(65)風氣漸普遍之時,如何使抓握副把手(65)也能具有舒適性,乃是值得研究之課題。
本創作者鑑於前述的問題,進而用心研究開發,因此本創作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自行車副把手結構,其主要係副把手形一支持凸部,供手部抓握副把手,得以適度支持手掌,減少手部的酸累不適感。
為了可達到前述的目的,本創作所運用的技術手段係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副把手結構,其係一握把於一端垂直連結一副把手,其中:該握把一端設為一第一連結部;該副把手包含有兩端,一端為供手部握持之柄部,另一端為一第二連結部,用以可拆卸地套裝於該第一連結部外側,該第二連結部於一側順著該柄部長度方向延伸一支持凸部,並且該支持凸部與該柄部末端呈遠離狀,該支持凸部之末端為一較凸出處之隆起部,該隆起部與該握把之中心處的距離,是大於該握把之外徑,供手部任意握持該握把、該副把手兩者之一,可供手部接觸該支持凸部以受其支持。
因此依據本創作的技術手段,本創作可以獲得的功效簡要說明如下所列:本創作係針對具有副把手的自行車握把,於副把手形成有凸出的支持凸部,透過支持凸部位在副把手鄰靠握把的下 端,而讓手部靠觸於支持凸部上,無論手部抓住握把或是副把手的各種手勢,都可以透過支持凸部供手掌掌肉支持;由於手掌受到倚靠支撐,讓手掌近腕部的掌肉不懸空,而因手部藉支持凸部,增加擴大手部與握把或是副把手的接觸面積,手部握住副把手的力量受到支持凸部的分擔,因此減少手部握緊的肌肉緊繃感,當然也相對減少手部在長時間騎乘自行車造成酸累感,讓騎乘自行車更為舒適,本創作提供了更周全、實用的使用功能。
本創作係一種自行車副把手結構,如第2圖所示,一握把(10)包含一本體(11)以及一套設於該本體(11)外側面的護套(13),於握把(10)一端連結一副把手(20),該副把手(20)包含一柄部(21)以及一支持凸部(30),本創作之特點乃在副把手(20)的結構。
請再參看第2、3、4圖所示,其中該握把(10)之本體(11)外側套設有護套(13),本體(11)未受護套(13)包覆之一端為環狀,並且設為一第一連結部(14),第一連結部(14)形成方栓軸狀形式,而沿著外環範圍間隔形成數栓爪(15),栓爪(15)末端朝外側突起鈎狀抵緣(151);以及該副把手(20)係包含有兩端,分別是一柄部(21)與一第二連結部(22),並且該第二連結部(22)往外延伸一支持凸部(30)。請再配合第3、5、6圖所示,其中該第二連結部(22)包含有栓孔(23)、內環側(231)、端孔(232)、側突(25)。其中第二連結部(22)對應第一連結部(14)形成中空 狀的栓孔(23),栓孔(23)斷面形狀對應栓爪(15)而為凹凸對應,讓栓孔(23)供栓爪(15)插裝配合以設為固定不能轉動,栓孔(23)相反於握把(10)的一端,在相鄰栓孔(23)處,沿軸向往外端依序形成內徑較栓孔(23)為大的內環側(231)、較內環側(231)內徑為大的端孔(232),以供栓爪(15)進入栓孔(23)後,抵緣(151)抵靠於內環側(231)呈階級的徑向面上來定位,而端孔(232)則供端蓋(24)卡嵌蓋合,避免灰塵進入副把手(20)、握把(10)內;而側突(25)係第二連結部(22)朝柄部(21)延伸的壁厚,如第6圖所示,側突(25)與柄部(21)之間是一道與栓孔(23)空間橫向相通的開隙(251),側突(25)設有沈頭孔(252),柄部(21)對應開隙(251)、沈頭孔(252)係設有鎖孔(253),藉以螺栓(26)由沈頭孔(252)進入鎖孔(253),在緊固螺鎖之中,逼迫柄部(21)與側突(25)兩者對應接近,縮小開隙(251)的間隙,以使栓爪(15)進入栓孔(23)後,栓孔(23)的孔徑因側突(25)之迫近而縮小,而更緊實地束緊栓爪(15),確保第一、二連結部(14)(22)連結穩固,進而使副把手(20)連結握把(10)的結構穩定確實;同理,如果要調整副把手(20)相對握把(10)的角度者,則鬆開螺栓(26),讓第二連結部(22)的栓孔(23)孔徑鬆開於栓爪(15)外側,再旋動調整副把手(20)至相對握把(10)是水平(如第2圖)或垂立(如第8圖)的狀態者,再重新緊固螺栓(26),將栓孔(23)束緊栓爪(15),固定住握把(10)與副把手(20)的相對關係。
本創作在副把手(20)還形成支持凸部(30),該支持凸部(30)如第3、4圖所示,其係順著柄部(21)長度方向,於第二連結部(22)外側往外延該支持凸部(30),支持凸部(30)上設有一孔(341),可配合一墊蓋體(34)來蓋設,該墊蓋體(34)可為軟質材,以提供手部(50)支撐時之舒適度,該支持凸部(30)在最凸隆處是為隆起部(31),而柄部(21)與支持凸部(30)之間,其係第二連結部(22)的栓孔(23)孔端面形成凹弧部(32),由於副把手(20)是套裝於握把(10),所以該套裝於本體(11)外側的護套(13)一端是對應於副把手(20),故護套(13)該端緣的徑向弧度是完全對應凹弧部(32)的弧線曲度,而其中凹弧部(32)對應於握把(10)端面的上、下兩端緣,分別定義為第一末端(311)、第二末端(312),第一、二末端(311)(312)是握把(10)由一端至末端,在兩相對側的軸向長度,握把(10)至第一末端(311)軸向長度大於握把(10)至第二末端(312)軸向長度,故握把(10)的中心點至支持凸部(30)的隆起部(31)的距離為d1,該距離d1是大於握把(10)的最大外徑,此乃隆起部(31)X軸位置,而隆起部(31)的Y軸位置大約是第一末端(311),意即隆起部(31)的位置大約是握把(10)軸向長度約三分之一的末段處,以能使手指握住握把(10)或是副把手(20)之同時,都能讓手掌一部份接觸以接受支持凸部(30)的支持。
因此如第7圖所示,手部(50)握持住握把(10)同時,手部(50)的掌肉仍然有部份是接觸於支持凸部(30),讓支持凸部(30)來支持手部(50),此由手部(50)假想線輪廓範 圍包含了支持凸部(30)而可得知;同理,第8圖所示,當手部(50)握住副把手(20)的姿勢時,手部(50)可以接觸支持凸部(30)而受到支持;另外,如第9圖所示,即使副把手(20)相應握把(10)並未垂立而呈水平的角度時,手部(50)握住握把(10),手部(50)的小指下方的掌肉區域仍然接觸到支持凸部(30)及墊蓋體(34)的區域。
故而無論副把手(20)與握把(10)的相對角度如何,使用者的手部(50)掌肉都能接觸支持凸部(30),即使只握住副把手(20)或是握把(10),都可以藉由支持凸部(30)支持手部(50),增加了手部(50)與副把手(20)或握把(10)的接觸面積,由於手部(50)受支持凸部(30)之支撐而不會讓靠手腕的掌肉懸空,顯著降低手部(50)因騎乘自行車的酸累感與肌肉緊繃感,讓騎乘自行車是更為舒適。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於此項技術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握把
(11)‧‧‧本體
(13)‧‧‧護套
(14)‧‧‧第一連結部
(15)‧‧‧栓爪
(151)‧‧‧抵緣
(20)‧‧‧副把手
(21)‧‧‧柄部
(22)‧‧‧第二連結部
(23)‧‧‧栓孔
(231)‧‧‧內環側
(232)‧‧‧端孔
(24)‧‧‧端蓋
(25)‧‧‧側突
(251)‧‧‧開隙
(252)‧‧‧沈頭孔
(253)‧‧‧鎖孔
(26)‧‧‧螺栓
(30)‧‧‧支持凸部
(31)‧‧‧隆起部
(311)‧‧‧第一末端
(312)‧‧‧第二末端
(32)‧‧‧凹弧部
(341)‧‧‧面孔
(34)‧‧‧墊蓋體
(50)‧‧‧手部
(60)‧‧‧握把
(61)‧‧‧凸握緣
(65)‧‧‧副把手
第1圖係先前技術的自行車握把平面圖。
第2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3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平面圖。
第5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端視剖面圖。
第6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7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手部抓握握把平面圖。
第8圖係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手部抓握副把手的平面圖。
第9圖係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手部抓握握把立體圖。
(10)‧‧‧握把
(11)‧‧‧本體
(13)‧‧‧護套
(20)‧‧‧副把手
(21)‧‧‧柄部
(24)‧‧‧端蓋
(25)‧‧‧側突
(30)‧‧‧支持凸部
(31)‧‧‧隆起部
(34)‧‧‧墊蓋體

Claims (5)

  1. 一種自行車副把手結構,其係一握把於一端垂直連結一副把手,其中:該握把一端設為一第一連結部;該副把手包含有兩端,一端為供手部握持之柄部,另一端為一第二連結部,用以可拆卸地套裝於該第一連結部外側,該第二連結部於一側順著該柄部長度方向延伸一支持凸部,並且該支持凸部與該柄部末端呈遠離狀,該支持凸部之末端為一較凸出處之隆起部,該隆起部與該握把之中心處的距離,是大於該握把之外徑,供手部任意握持該握把、該副把手兩者之一,可供手部接觸該支持凸部以受其支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副把手結構,所述握把包含一本體、一護套,本體外側套設有護套,而副把手之柄部與支持凸部之間,其係第二連結部的端面形成凹弧部,護套一端端面是對應於副把手的凹弧部而為對應弧度,凹弧部對應於握把端面的上、下兩端緣,分別定義為第一末端、第二末端,握把一端至第一末端的軸向長度,較握把該端至第二末端軸向長度為長,隆起部位置大約係對應第一末端位置,形成隆起部位置約是握把軸向長度約三分之一的末段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副把手結構,所述握把之本體未受護套包覆之一端為環狀,並且設為一第一連結部,第一連結部為方栓軸形式,沿著外環範圍間 隔形成數栓爪;而副把手之第二連結部包含有栓孔、端孔、側突,其中該中空狀的栓孔斷面形狀對應栓爪而凹凸對應,由栓孔供栓爪插裝配合而為固定不轉動,栓孔相反於握把的外端口,形成較栓孔為大的端孔,以供栓爪進入栓孔後,端孔供端蓋卡嵌蓋合,而側突係第二連結部朝柄部延伸的壁厚,側突與柄部之間係一道與栓孔空間橫向相通的開隙,側突設有沈頭孔,柄部對應開隙、沈頭孔係設有鎖孔,藉以螺栓由沈頭孔進入鎖孔,在緊固螺鎖之中,使栓孔的孔徑縮小而束緊栓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副把手結構,所述支持凸部上設有一孔,配合一墊蓋體來蓋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副把手結構,所述握把之第一連結部,其於栓爪末端朝外側突起鈎狀抵緣,而第二連結部對應設置內環側,其中栓孔相反於握把的一端,在相鄰栓孔處,沿軸向往外端依序形成內徑較栓孔為大的內環側,供栓爪進入栓孔,抵緣抵靠於內環側呈階級的徑向面上來定位。
TW101224173U 2012-12-13 2012-12-13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TWM451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4173U TWM451307U (zh) 2012-12-13 2012-12-13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4173U TWM451307U (zh) 2012-12-13 2012-12-13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1307U true TWM451307U (zh) 2013-04-21

Family

ID=4880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4173U TWM451307U (zh) 2012-12-13 2012-12-13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13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8375A (zh) * 2015-12-21 2016-03-30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换握姿的自行车手柄
TWI652195B (zh) 2016-08-25 2019-03-01 優何 克里博 具有附加手柄之自行車車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8375A (zh) * 2015-12-21 2016-03-30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换握姿的自行车手柄
TWI652195B (zh) 2016-08-25 2019-03-01 優何 克里博 具有附加手柄之自行車車把
US10683055B2 (en) 2016-08-25 2020-06-16 Jochen Klieber Bicycle handlebar comprising additional handlebar grip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12942B1 (ko) 자전거용 핸들
TWD166726S (zh) 連接器螺帽
TWM451307U (zh)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TWM364049U (en) Bike handlebar with auxiliary grip
US20140373670A1 (en) Bike handle fixing device
CN206012855U (zh) 车用吸震体改良
US20150128756A1 (en) Bicycle handlebar
KR101217470B1 (ko) 휠체어와 결합 가능한 자전거
CN204235448U (zh) 一种活动扳手
WO2009111980A1 (zh) 自行车连接管结构
CN204383696U (zh) 一种儿童滑板车
KR20120043395A (ko) 자전거 보조용구
TWI332919B (zh)
TWM428127U (en) Handlebar grip
CN207617911U (zh) 自行车车把手
CN203123063U (zh) 一种奶瓶手柄
TWM518198U (zh) 機車轉向座
CN206012853U (zh) 车手改良
CN206243713U (zh) 带有套接式把手的容器
TWM427335U (en) Detachable handlebar structure
CN202982674U (zh) 奶瓶把手及具有该奶瓶把手的奶瓶
TWM453635U (zh) 可連結一延伸件之握把束套
JP5330615B1 (ja)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
CN204341347U (zh) 脚踏车副手把
CN107776809A (zh) 具有车把附加把手的自行车车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