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1347U - 脚踏车副手把 - Google Patents

脚踏车副手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1347U
CN204341347U CN201420796675.7U CN201420796675U CN204341347U CN 204341347 U CN204341347 U CN 204341347U CN 201420796675 U CN201420796675 U CN 201420796675U CN 204341347 U CN204341347 U CN 204341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art
face
bicycle
block
but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66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铭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x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x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x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x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66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1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1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13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包含有一套接部、一握杆与一抵靠部,其中,套接部在一侧面凹设一套接槽,在套接槽的内周面上进一步凹设有一定位凹槽,握杆则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一端,并在顶面形成一指靠面,抵靠部则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另一端,且短轴方向宽幅大于套接部的短轴方向宽幅,并在顶面形成一抵靠面,藉由此结构可提供骑乘者在握持时,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能够完整地抵靠在抵靠部与套接部上,以及手掌位于小指下方部位亦能抵靠在抵靠部上,以方便施力改变握姿,或撑起身体变换成站姿,有助于脚踏车爬坡或是通过颠簸路段时,能稳定握持与充分施力。

Description

脚踏车副手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脚踏车配件,尤其是一种装设在脚踏车龙头横杆上的脚踏车副手把。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脚踏车的龙头手把,为了配合骑乘者多种握持姿势的变化,通常会在手把两端分别加装上一副手把,使骑乘者可根据路况、骑乘姿势或个人习惯等因素,适当地调整握持方式,尤其是专业级的脚踏车选手,对于副手把的机能更是要求讲究,不仅要能随着骑乘姿势可任意变换握持方式,更要求需具备有方便施力、舒适握持、稳固支撑等功效,藉此才能适应各种长程比赛或越野竞赛的实际需求。
现有的脚踏车副手把,请参照图6,包含有一对分别呈L型的副手把80块体,并在上端渐缩形成握杆81,L型转折处形成宽厚的抵靠部82,侧端则形成管状的套接部83,通过套接部83组设在脚踏车龙头的横杆末端,使握杆81朝向脚踏车前进方向完成安装。使用时,骑乘者除了可握持龙头横杆之外,亦可变换握持在副手把80上,此时,可将拇指靠置在握杆81上,拇指下方肌肉(俗称的金星丘)抵靠在抵靠部82,四指则勾扣在抵靠部82的底面。
当骑乘者进行爬坡或行经颠簸路面时,由于手掌必须握紧副手把80,同时以拇指下方的肌肉用力施力在抵靠部上,以维持稳定操控龙头方向,以及方便施力变换成站姿骑乘,进而达到可轻松爬坡或者是能稳定通过颠簸路面的效果。
再者,由于现有的脚踏车副手把呈L型块体,且抵靠部是形成在L型的转折处,即与套接部呈左右相互并列的型态,此抵靠部的长度并未朝向后侧延伸,因而无法提供拇指下方肌肉抵靠施力,而经常导致手掌的拇指下方与掌根部位悬空,当骑乘者在变换骑乘姿势与改变握持方式时,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常因无法适当地施力而产生疼痛,若经长时间不当握持或施力过大,则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疼痛等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脚踏车副手把的设计不佳,因此无法提供骑乘者稳定握持与抵靠施力的功能,而经常导致手掌的拇指下方与掌根部位悬空,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疼痛等伤害,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抵靠支撑效果的脚踏车副手把,用以提供骑乘者能稳定握持副手把且方便施力,以助于根据路况变化随时调整握持姿势或骑乘姿势。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其包含有:
一套接部,其在一侧面凹设一套接槽,在该套接槽内周面上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槽;
一握杆,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一端,并在顶面形成一指靠面;以及
一抵靠部,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另一端,并且短轴方向宽幅大于套接部的短轴方向宽幅,以及在顶面形成一抵靠面;
优选的是,该套接部上横向剖设一道连通至套接槽的弹性沟,通过该弹性沟将该套接部区分成一上套接块与一下套接块,在该上套接块与该下套接块上分别贯设一螺栓,且该螺栓末端上螺锁一迫紧上套接部与下套接部的螺帽;
优选的是,该上套接块在顶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的埋头圆孔,该下套接部在底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且对应埋头圆孔的埋头方孔;
该螺帽为一方头螺帽嵌设在埋头方孔中;以及
该螺栓贯设在埋头圆孔中,并以下端通过弹性沟螺锁在埋头方孔中的方头螺帽上;
优选的是,该抵靠部在抵靠面、短轴方向两侧面、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
优选的是,该握杆的指靠面顶底面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
藉由上述的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主要是利用抵靠部与套接部,来提供骑乘者的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能完整地抵靠施力,同时手掌位于小指下方部位亦能抵靠在抵靠部上,因此,当骑乘者改变姿势或变换握持方式时,可用力向下施力,以撑起身体变换姿势,可有助于施力爬坡或是稳定通过颠簸路段。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的设计符合骑乘者的手部骑行姿态,因此不会造成手掌部的挤压,可维持手部支撑效果佳以及良好的舒适性与操控性,有效地防止手掌部挤压所造成的血液循良,或骑乘后产生麻痹、酸痛等后遗症。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在组装时,是利用套接部的套接槽定位,固定套设在脚踏车的横杆上,并通过定位凹槽对应卡合在横向手把的定位片,藉此达到防止副手把相对横杆转动的效果,而得以提升稳性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的另一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组装时的操作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组装后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在使用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脚踏车副手把在使用时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套接部       11 套接槽
12 定位凹槽     13 弹性沟
14 上套接块     140 埋头圆孔
15 下套接块     150 埋头方孔
16 方头螺帽     17 螺栓
20 握杆         21 指靠部
22 止滑构造     30 抵靠部
31 抵靠面       32 止滑构造
50 脚踏车横杆   60 横向手把
61 定位片       80 副手把
81 握杆         82 抵靠部
83 套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请参照图1与图2,其包含有沿一长轴方向Y排列的一套接部10、一握杆20与一抵靠部30,其中,该套接部10为一略呈矩形的块体,并在一侧面凹设一圆形的套接槽11,在该套接槽11内周面的相对侧分别凹设有一定位凹槽12,该套接部10在后侧面(即图1的左侧)横向地剖设一道弹性沟13,且该弹性沟13连通至套接槽11的圆心处,并将块体区分成一上套接块14与一下套接块15,该上套接块14在顶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13的埋头圆孔140,以及该下套接块15在底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13且对应埋头圆孔140的埋头方孔150。
该握杆20为一沿长轴方向Y延伸的长条状杆体,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10的一端,并在顶面形成一平坦的指靠面21,该指靠面21的顶底面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22,该握杆20在杆身上的与套接槽11同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倾斜面23,可方便骑乘者的手指抵靠、勾扣,优选的是,该握杆20的短轴方向X宽幅略小于套接部10的短轴方向X宽幅。
该抵靠部30呈宽扁状的矩形块体,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10的另一端,优选的是,由套接部10的上套接块14上沿长轴方向Y的握杆20相反侧延伸,并在顶面形成一平坦的抵靠面31,该抵靠部30在抵靠面31、短轴方向X的两侧面、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32;优选的是,该抵靠部30的短轴方向X宽幅略大于套接部10的短轴方向X宽幅。
请参照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在组装时,首先必须先结合在一脚踏车横杆50以及一套设在脚踏车横杆50上的横向手把60,其中,脚踏车横杆50的末端穿过且略突出在横向手把60的外端,并且同时插设在套接部10的套接槽11中,该横向手把60的外端面上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突出一弧状的定位片61,该定位片61分别对应嵌设在套接部10的定位凹槽12中,接着,再在埋头方孔150中嵌设有一方头螺帽16,以及在该埋头圆孔140中贯设一螺栓17,以该螺栓17的下端通过弹性沟13后,进而螺锁在埋头方孔150中的方头螺帽16上,藉此迫紧上套接块14与下套接块15相互靠近,以固定夹持在脚踏车横杆50与横向手把60上,并且该螺栓17的头部埋设在埋头圆孔140中。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在组装时,由于套接部10的定位凹槽12与横向手把60的定位片61相互卡合,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套接部10会相对于脚踏车横杆50或横向手把60转动,进一步提升副手把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在使用时,请参照图5,脚踏车骑乘者以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处,稳定地抵靠在抵靠部30的抵靠面31及套接部10的顶面上,拇指则伸直放置在握杆20顶面的指靠面21上,另外四指则分别抓扣在握杆20、套接部10与抵靠部30的底面,并且通过指靠面21的止滑构造22、抵靠部30的止滑构造32,使手掌在握持后不会任意滑动。
由于骑乘者的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是完整抵靠在抵靠部30与套接部10上,同时手掌位于小指下方部位亦能抵靠在抵靠部上,因此,当骑乘者改变姿势、变换握持方式时,可用力向下施力在抵靠部30与套接部10,而撑起身体与变换姿势,转换成较有利的站姿骑乘或抓紧副手把等姿势,以助于施力爬坡或是稳定通过颠簸路段。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副手把的设计符合骑乘者的手部骑行姿态,因此不会造成手掌部的挤压,可维持手部支撑效果佳以及良好的舒适性与操控性,有效地防止手掌部挤压所造成的血液循良,或骑乘后产生麻痹、酸痛等后遗症。
尚且,本实用新型的套接部10的短轴方向X宽幅略大于握杆20,抵靠部30的短轴方向X宽幅略大于套接部10的短轴方向X宽幅,因此沿着长轴方向Y略形成前窄后宽的长形L型态,可符合手掌弯曲成握持状态的形状,可方便握持,以及有利于拇指下方肌肉与掌根能大面积地贴靠在抵靠部30与套接部10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脚踏车副手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套接部,其在一侧面凹设一套接槽,在该套接槽内周面上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槽;
一握杆,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一端,并在顶面形成一指靠面;以及
一抵靠部,其一体连接在套接部的另一端,并且短轴方向宽幅大于套接部的短轴方向宽幅,以及在顶面形成一抵靠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副手把,其特征在于:该套接部上横向剖设一道连通至套接槽的弹性沟,通过该弹性沟将该套接部区分成一上套接块与一下套接块,在该上套接块与该下套接块上分别贯设一螺栓,且该螺栓末端上螺锁一迫紧上套接块与下套接块的螺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副手把,其特征在于:该上套接块在顶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的埋头圆孔,该下套接部在底面穿设一连通至弹性沟且对应埋头圆孔的埋头方孔;
该螺帽为一方头螺帽嵌设在埋头方孔中;以及
该螺栓贯设在埋头圆孔中,并以下端通过弹性沟螺锁在埋头方孔中的方头螺帽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副手把,其特征在于:该抵靠部在抵靠面、短轴方向两侧面、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副手把,其特征在于:该握杆的指靠面顶底面分别形成有一止滑构造。
CN201420796675.7U 2014-12-15 2014-12-15 脚踏车副手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1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675.7U CN204341347U (zh) 2014-12-15 2014-12-15 脚踏车副手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6675.7U CN204341347U (zh) 2014-12-15 2014-12-15 脚踏车副手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1347U true CN204341347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66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1347U (zh) 2014-12-15 2014-12-15 脚踏车副手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1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405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种树铲
US9333639B2 (en) Two handled shovel
TWD171091S (zh) 多功能健力器
WO2014186711A3 (en) Ergonomic handle and structures operable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CN204341347U (zh) 脚踏车副手把
USD916219S1 (en) Training bat
CN204134131U (zh) 健身运动器材
CN204210667U (zh) 自行车把手
CN202611567U (zh) A字形安全梯
CN203740058U (zh) 小轮子自平衡车
CN204120883U (zh) 一种安全刀架
JP3131201U (ja) ハンドル付ショベル
CN205256102U (zh) 新型公交车扶手
TWM451307U (zh)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KR20190001129U (ko) 열선달린 손잡이
CN201896575U (zh) 一种折叠式防滑梯子
CN203866666U (zh) 无障碍坡道
CN204161778U (zh) 一种手持式油漆桶
JP3224866U (ja) スコップの柄
CN202491227U (zh) 铁锤
CN205357662U (zh) 一种宠物牵引绳手柄
CN203094678U (zh) 一种便提式桶
CN201441044U (zh) 购物袋提手
CN207370260U (zh) 一种轻质加强型旅行箱包
CN203211446U (zh) 一种摩托车的手把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