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0550U -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0550U
TWM450550U TW101217407U TW101217407U TWM450550U TW M450550 U TWM450550 U TW M450550U TW 101217407 U TW101217407 U TW 101217407U TW 101217407 U TW101217407 U TW 101217407U TW M450550 U TWM450550 U TW M4505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upper cover
cover
cap structure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7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n-jie Wang
Original Assignee
Udn Entpr Co
nan-jie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dn Entpr Co, nan-jie Wang filed Critical Udn Entpr Co
Publication of TWM450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0550U/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包裝容器用的拉拔式瓶蓋,尤其是指一種能自動開啟的拉拔式瓶蓋,本創作之瓶蓋可配合包裝瓶、包裝罐或軟管等容器來使用。
傳統的拉拔式(push and pull)瓶蓋多用於如醫療用品、食品、保養品...等類之需要高度清潔衛生的包裝容器上。如第十圖所示,為習知之拉拔式瓶蓋(6)結構,其係在容器(7)開口的中央位置設止塞柱(61),一上蓋(62)結合於容器(7)於開口處,並具有一上蓋出液孔(621),且止塞柱(61)對應插設於上蓋出液孔(621)中,使容器(7)內之液體無法自上蓋出液孔(621)處流出。
使用時,以手將上蓋(62)拉開,使止塞柱(61)不再對應插設於上蓋出液孔(621)中,此時上蓋出液孔(621)因呈無阻塞之開啟狀態,故容器(7)內之液體便能由上蓋出液孔(621)流出。
惟在以手拉開上蓋(62)時,因手與上蓋(62)接觸,而造成上蓋(62)污染與不清潔之狀況,於下次使用之前,必須對上蓋再次清潔,而不能立即放入 口中或接觸肌膚直接使用,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困擾與不便。此外,在使用的過程中,常會因為上蓋(62)受到外力的推壓而下降,使上蓋出液孔(621)回復到被止塞柱(61)插設阻塞之狀態,導致容器(7)內之液體無法繼續流出,而妨礙使用。
為了克服上述習知拉拔式瓶蓋的缺失,有相關業者開發出一種能自動開啟之瓶蓋,此自動開啟之瓶蓋不需再利用手拉拔上蓋,只要打開外蓋便能自動使蓋體開啟,供容器內之液體流出。該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可參中國申請號第200820095362.3號之[方便使用的用於塗刷塗敷的瓶子],其包括外蓋、塗抹器、內蓋、彈性裝置和瓶子,在所述瓶子的瓶口內設有瓶子出液孔和瓶密封柱,在所述內蓋上設有內塞與瓶口內壁密封配合,在內塞的頂部中央設有一個內蓋出液孔,密封柱的頂部與內蓋出液孔緊密接觸,內蓋的下部與瓶子通過扣位相扣接,所述塗抹器固定連接在內蓋出液孔的上方,所述外蓋的下部與瓶子通過扣位或螺紋連接,在外蓋的內壁上設有外蓋肋壓在內蓋的支撐位上,在內蓋的支撐位元與瓶子之間設有彈性裝置,彈性裝置呈壓縮狀態。
然而,該中國申請號第200820095362.3號新型專利案,其之出液孔和瓶密封柱係設置在瓶子上,並與瓶子一體射出成型,而無法分離,因此瓶子內之液體在用罄後,連同瓶子、外蓋、塗抹器、內蓋、彈性裝置均需丟棄,無法重複使用,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密封柱僅以頂部與內蓋出液孔接觸進行止漏,因此無法達到良好的止漏效果。
為克服習知拉拔式瓶蓋在開啟時會受手部污染,以及中國申請號第200820095362.3號新型專利案在實際使用上有關閉不確實之缺失,本創作提出一種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上蓋與下蓋體中間設置一筒形彈性件;在蓋上外蓋時,會同時連動上蓋下移,令筒形彈性件被下移的上蓋壓縮,且上蓋的下移使上蓋與下蓋體間的出液通道被確實封堵;當外蓋被開啟,原被壓縮的筒形彈性件因得到釋放而利用其彈性回復力頂推上蓋上升,開啟出液通道,使液體順利流出,以避免手接觸,確保上蓋的清潔、衛生;再者,該下蓋體與容器之間係採用活動式組接,故能做瓶蓋的更換,避免資源浪費。
本創作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包括:一下蓋體,係接設於包裝瓶之瓶口處,下蓋體的端部外緣設環肋,上端面延伸出導流管座,導流管座內底部中間設一塞頭,塞頭周圍分佈若干導流孔;一筒形彈性件,套置於下蓋體的導流管座上;一上蓋,上蓋的下口內緣設與下蓋體之環肋對應扣接之內環肋,上蓋的端面有出液口,於該出液口邊緣向下延伸短管嘴,短嘴管的外側周圍再向下延伸出長連接管,上蓋扣接在下蓋體上,該長連接管插入下蓋體的導流管座內;及一外蓋,與下蓋體連接時,能推動上蓋下移,使該塞頭插入短管嘴內,並將出液口確實封堵。
其中,所述之下蓋體之塞頭呈錐形,並與短管嘴配合。
其中,所述之上蓋端面向上延伸出一出液短管。
其中,所述之上蓋的端面設置多種塗刷具,如毛刷、舌片,橡膠塗抹液、梳子狀裝置、滾筒或圓珠。
其中,所述的筒形彈性件是彈簧、筒形橡膠件或筒形彈性塑膠件。
其中,所述外蓋的下口內緣設內螺紋,所述的下蓋體外周設有能與外蓋之內螺紋配合之外螺紋。
其中,所述外蓋的下口內緣設內環肋,所述的下蓋體外周設有能與外蓋之內環肋配合之外環槽。
其中,所述之下蓋體的若干導流孔、下蓋體的導流管座、插接在該導流管座中上蓋的長連接管以及上蓋的短管嘴、出液口組成出液通道。
其中,所述筒形彈性件套置於下蓋體之導流管座的外面。
其中,所述之下蓋體內設連接包裝容器之瓶嘴的內螺紋或環肋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之外蓋的下口內緣且位於內螺紋或內環肋的上方設有環形抵壓面,所述之上蓋外周設有環形台面,於外蓋蓋設於上蓋外側時,藉抵壓面壓抵環形台面,使上蓋下移。
其中,所述之包裝容器為包裝瓶、包裝罐或軟管其中之一。
本創作自動開啟之瓶蓋具有如下所列之優點:
1、本創作之瓶蓋在上蓋與下蓋體之間設置一個筒形彈性件,於外蓋蓋設時,上蓋被外蓋抵推下移,並使筒形彈性件被壓縮,且上蓋的下降也使上蓋與下蓋體間的出液通道被封堵,阻止了包裝容器的內容物流出;而當外蓋被打開時,上蓋不再被抵壓,故能藉筒形彈性件之回復力頂撐上蓋,使上蓋回復上升位置,並令上蓋與下蓋體間的出液通道開啟,包裝容器中的內容物便能由出液通道流出,達到使用過程中,上蓋不會與人手接觸,確保上蓋的清潔、衛生,而可供直接放入口中或接觸肌膚直接使用。
2、本創作之瓶蓋透過下蓋體內所設之內螺紋或環肋,供與包裝容器之瓶嘴連接,因此,當包裝容器中的內容物用罄之後,可拆下本創作之瓶蓋,並重新組接於另一全新之包裝容器的瓶口處,令該瓶蓋得以被重複使用,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或若包裝容器內之內容物尚未用罄,但瓶蓋卻損壞時,可直接更換瓶蓋新品,而亦能達到避免資源浪費之效果。
3、本創作之瓶蓋於上蓋之出液口邊緣向下延伸有短管嘴,當外蓋推動上蓋下移,而使該塞頭插入短管嘴內時,可確實將上蓋的出液口封堵,達到良好的止漏效果。
本創作
(1)‧‧‧下蓋體
(11)‧‧‧端部
(12)‧‧‧環肋
(13)‧‧‧導流管座
(14)‧‧‧塞頭
(15)‧‧‧導流孔
(16)‧‧‧外螺紋
(17)‧‧‧內螺紋
(18)‧‧‧外環槽
(19)‧‧‧環肋
(2)‧‧‧筒形彈性件
(3)‧‧‧上蓋
(31)‧‧‧內環肋
(32)‧‧‧端面
(33)‧‧‧出液口
(34)‧‧‧短管嘴
(35)‧‧‧長連接管
(36)‧‧‧出液短管
(37)‧‧‧塗刷具
(38)‧‧‧環形台面
(4)‧‧‧外蓋
(41)‧‧‧內螺紋
(42)‧‧‧環形抵壓面
(43)‧‧‧內環肋
(5)‧‧‧包裝容器
(51)‧‧‧外螺紋
(52)‧‧‧環槽
習知
(6)‧‧‧瓶蓋
(61)‧‧‧止塞柱
(62)‧‧‧上蓋
(621)‧‧‧出液孔
(7)‧‧‧容器
第一圖:本創作之瓶蓋的其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之其一實施例與包裝容器[包裝瓶]組合後出液通道呈封堵狀態之剖視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四圖:為第一圖之其一實施例與包裝容器[包裝瓶]組合後出液通道呈開啟狀態之剖視圖
第五圖:為第四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瓶蓋之其二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組合後之剖視圖
第七圖: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三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結合,且取去外蓋的立體圖
第八圖: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四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結合,且取去外蓋的立體圖
第九圖: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五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結合,且取去外蓋的立體圖
第十圖:為習知之瓶蓋與一包裝容器結合之立體圖
為令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創作目的及達成功效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茲於下詳細說明之,並請一併參閱揭示之圖式及元件符號。
參照第一圖,為本創作之瓶蓋的其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該瓶蓋包括有:下蓋體(1)、筒形彈性件(2)、上蓋(3)以及外蓋(4)。
下蓋體(1)係接設於包裝容器(5)之瓶口處,下蓋體(1)的端部(11)外緣設環肋(12),上端面延伸出導流管座(13),導流管座(13)內底部中間設置一錐形之塞頭(14),塞頭(14)周圍分佈若干導流孔(15),下蓋體(1)外周設有外螺紋(16),並在下蓋體(1)內設連接包裝容器(5)之內螺紋(17)。
筒形彈性件(2)係套置於下蓋體(1)的導流管座(13)上,在本實施例中該筒形彈性件(2)為彈簧。
上蓋(3)的下口內緣設與下蓋體(1)之環肋(12)對應扣接之內環肋(31),上蓋(3)的端面(32)有出液口(33),於上蓋(3)內、該出液口(33)邊緣向下延伸能與下蓋體(1)之塞頭(14)配合的短管嘴(34),短管嘴(34)的外側周圍再向下延伸出長連接管(35),上蓋(3)端面(32)對應出液口(33)處向上延伸出一出液短管(36),並在該端面(32)上設置塗刷具(37),該塗刷具(37)為毛刷,另上蓋(3)的下端外周設有環形台面(38)。上蓋(3)透過內環肋(31)與下蓋體(1)端部(11)的環肋(12)扣接,使下蓋體(1)與上蓋(3)彼此連接組設,且長連接 管(35)滑動插入下蓋體(1)之導流管座(13)內。
外蓋(4)的下口內緣設有內螺紋(41),內螺紋(41)的上方設有環形抵壓面(42),外蓋(4)以內螺紋(41)與下蓋體(1)之外螺紋(16)螺接,使外蓋(4)連接下蓋體(1),且外蓋(4)之環形抵壓面(42)抵壓上蓋(3)之環形台面(38),推動上蓋(3)下移,使該塞頭(14)插入短管嘴(34)內,並將出液口(33)確實封堵。
本創作之瓶蓋所配合組設之包裝容器(5)可為包裝瓶、包裝罐或軟管。請參照第二、三圖,為第一圖之其一實施例與包裝容器(5)[包裝瓶]組合後之剖視圖及局部放大圖。下蓋體(1)內設連接包裝容器(5)之瓶嘴的內螺紋(17),並與包裝容器(5)之瓶嘴的外螺紋(51)螺接。當外蓋(4)與下蓋體(1)螺接時,外蓋(4)的環形抵壓面(42)壓抵上蓋(3)之環形台面(38),使上蓋(3)下移並壓縮筒形彈性件(2),而上蓋(3)的下移,使下蓋體(1)的塞頭(14)插入短管嘴(34)內,並進一步將上蓋(3)端面(32)的出液口(33)確實封堵,阻止包裝容器(5)內之內容物由出液口(33)流出。
請參照第四、五圖,當外蓋(4)被開啟時,上蓋(3)因不再受力被抵壓,故能藉筒形彈性件(2)之回復力頂撐上蓋(3),使上蓋(3)復位回到上升位置,令上蓋(3)之出液口(33)脫離下蓋體(1)之塞頭(14)的封堵,呈開啟狀,此時,包裝容器(5)內的內容物便可經由下蓋體(1)之若干導流孔(15)、導流管座(13)、上蓋(3)的長連接管(35)、短管嘴(34)、出液口(33)所形成之出液通道流出,達到使用過程中,上蓋(3)不會與人手接觸,確保上蓋(3)的清潔、 衛生,而可供直接放入口中或接觸肌膚直接使用。
在其一實施例中,所述之下蓋體(1)的若干導流孔(15)、下蓋體(1)的導流管座(13)、插接在該導流管座(13)中上蓋(3)的長連接管(35)以及上蓋(3)的短管嘴(34)、出液口(33)組成出液通道。其中,所述筒形彈性件(2)係套置於下蓋體(1)之導流管座(13)的外面。筒形彈性件(2)和包裝容器(5)的內容物完全隔離,確保內容物不被污染。
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瓶蓋之其二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組合後之剖視圖。二實施例之自動開啟瓶蓋結構與其一實施例主要結構相同,而同樣包括下蓋體(1)、筒形彈性件(2)、上蓋(3)及外蓋(4)。其與其一實施例之差異係在: 安裝在上蓋(3)和下蓋體(1)之間的筒形彈性件(2)是採用筒形橡膠件或筒形彈性塑膠件;且於外蓋(4)的下口內緣設內環肋(43),於內環肋(43)的上方則為該環形抵壓面(42),下蓋體(1)外周設有能與外蓋(4)之內環肋(43)配合之外環槽(18);下蓋體(1)內設連接包裝容器(5)之瓶嘴的環肋(19),並與包裝容器(5)之瓶嘴的環槽(52)扣接。
第七圖所示者,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三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5)結合,且取去外蓋(4)的立體圖。該其三實施例之瓶蓋結構與其一實施例主要結構相同,該其三實施例之瓶蓋包括下蓋體(1)、上蓋(3)、外蓋(4)以及安裝在下蓋體(1)與上蓋(3)之間的筒形彈性件(2)[彈簧],其差異係在:其三 實施例中該上蓋(3)端面(32)所設之塗刷具(37)為圓珠。
第八圖所示者,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四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5)結合,且取去外蓋(4)的立體圖。該其四實施例之瓶蓋結構與其一實施例主要結構相同,該其四實施例之瓶蓋包括下蓋體(1)、上蓋(3)、外蓋(4)以及安裝在下蓋體(1)與上蓋(3)之間的筒形彈性件(2)[彈簧],其差異係在:其四實施例中該上蓋(3)端面(32)所設之塗刷具(37)為滾筒。
第九圖所示者,為本創作之自動開啟瓶蓋其五實施例與一包裝容器(5)結合,且取去外蓋(4)的立體圖。該其五實施例之瓶蓋結構與其一實施例主要結構相同,該其五實施例之瓶蓋包括下蓋體(1)、上蓋(3)、外蓋(4)以及安裝在下蓋體(1)與上蓋(3)之間的筒形彈性件(2)[彈簧],其差異係在:其五實施例中該上蓋(3)端面(32)所設之塗刷具(37)為梳子狀裝置。
以上所舉者僅係本創作之部份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致依本創作之創意精神及特徵,稍加變化修飾而成者,亦應包括在本專利範圍之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 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下蓋體
(11)‧‧‧端部
(12)‧‧‧環肋
(13)‧‧‧導流管座
(14)‧‧‧塞頭
(15)‧‧‧導流孔
(16)‧‧‧外螺紋
(17)‧‧‧內螺紋
(2)‧‧‧筒形彈性件
(3)‧‧‧上蓋
(31)‧‧‧內環肋
(32)‧‧‧端面
(33)‧‧‧出液口
(34)‧‧‧短管嘴
(35)‧‧‧長連接管
(36)‧‧‧出液短管
(37)‧‧‧塗刷具
(38)‧‧‧環形台面
(4)‧‧‧外蓋
(41)‧‧‧內螺紋
(42)‧‧‧環形抵壓面

Claims (12)

  1. 一種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包括:一下蓋體,係接設於包裝容器之瓶口處,下蓋體的端部外緣設環肋,上端面延伸出導流管座,導流管座內底部中間設一塞頭,塞頭周圍分佈若干導流孔;一筒形彈性件,套置於下蓋體的導流管座上;一上蓋,上蓋的下口內緣設與下蓋體之環肋對應扣接之內環肋,上蓋的端面有出液口,於該出液口邊緣向下延伸短管嘴,短嘴管的外側周圍再向下延伸出長連接管,上蓋扣接在下蓋體上,該長連接管插入下蓋體的導流管座內;及一外蓋,與下蓋體連接時,能推動上蓋下移,使該塞頭插入短管嘴內,並將出液口確實封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下蓋體之塞頭呈錐形,並與短管嘴配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上蓋端面向上延伸出一出液短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上蓋的端面設置有塗刷具,該塗刷具為毛刷、舌片,橡膠塗抹液、梳子狀裝置、滾筒或圓珠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的筒形彈性件是彈簧、筒形橡膠件或筒形彈性塑膠件其中之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外蓋的 下口內緣設內螺紋,所述的下蓋體外周設有能與外蓋之內螺紋配合之外螺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外蓋的下口內緣設內環肋,所述的下蓋體外周設有能與外蓋之內環肋配合之外環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下蓋體的若干導流孔、下蓋體的導流管座、插接在該導流管座中上蓋的長連接管以及上蓋的短管嘴、出液口組成出液通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筒形彈性件套置於下蓋體之導流管座的外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下蓋體內設連接包裝容器之瓶嘴的內螺紋或環肋其中之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外蓋的下口內緣且位於內螺紋或內環肋的上方設有環形抵壓面,所述之上蓋外周設有環形台面,於外蓋蓋設於上蓋外側時,藉抵壓面壓抵環形台面,使上蓋下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其中,所述之包裝容器為包裝瓶、包裝罐或軟管其中之一。
TW101217407U 2011-09-22 2012-09-07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TWM4505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3456XA CN102390598A (zh) 2011-09-22 2011-09-22 一种自动开启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0550U true TWM450550U (zh) 2013-04-11

Family

ID=45858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7407U TWM450550U (zh) 2011-09-22 2012-09-07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0598A (zh)
TW (1) TWM45055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8636B (zh) * 2017-01-12 2021-09-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携式净化装置
CN108725987A (zh) * 2018-07-05 2018-11-02 张楚怡 瓶盖
CN109094983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容器
CN111642127A (zh) * 2019-01-02 2020-09-08 深圳市德昌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包装软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301084T1 (de) * 1998-01-23 2005-08-1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Ausgabebehälter mit einer konstanten abgabe
CN101531263B (zh) * 2008-03-12 2011-05-04 王南杰 具备自动开关阀门的容器
CN201258113Y (zh) * 2008-07-09 2009-06-17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使用的用于涂刷涂敷的瓶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0598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8727B2 (en) Dispenser cap and dispenser
US8486029B2 (en) Pot for sinus cavity rinse
TWM450550U (zh) 自動開啟之瓶蓋結構
KR101560642B1 (ko) 이종 어플리케이터가 구비된 용기
US8371483B2 (en) Lid for containers which have an opening with a rolled inside edge
KR200473938Y1 (ko) 회전 펌핑 샴푸용기
JP6478564B2 (ja) 注出栓
KR200463263Y1 (ko) 소스용기용 토출캡
CN105644917B (zh) 一种自动供液的清洁容具
CN202777444U (zh) 一种外用液体药用擦剂头
KR200476995Y1 (ko) 구강세정기 겸용 급수밸브의 구강세정기 연결장치
CN210000855U (zh) 使用时出液多、倾倒无液体外泄的卫生瓶盖结构
CN205076222U (zh) 一种压动出水的不漏瓶嘴组件
CN213769725U (zh) 一种防儿童开启的滴管瓶
KR100840983B1 (ko) 마개홀더를 구비한 용기
CN210762077U (zh) 调味品盖
WO2018000456A1 (zh) 一种螺旋弹出容器
KR101196302B1 (ko) 리필 및 정량 토출 용기
CN111547369A (zh) 一种防儿童开启的滴管瓶
CN219742082U (zh) 一种防止儿童打开的化妆瓶
CN213939976U (zh) 一种唇釉管
WO2012150678A1 (ja) 高粘度液体用容器の逆さキャップ
TWM508524U (zh) 混合機構及混合裝置
CN218086989U (zh) 一种新型的喷雾瓶喷头盖
JP7394616B2 (ja) 計量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