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6408U -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6408U
TWM446408U TW101203911U TW101203911U TWM446408U TW M446408 U TWM446408 U TW M446408U TW 101203911 U TW101203911 U TW 101203911U TW 101203911 U TW101203911 U TW 101203911U TW M446408 U TWM446408 U TW M4464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improved structure
key
respectively provided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03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s-Chi Lin
Original Assignee
Diptronics Mf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ptronics Mfg Inc filed Critical Diptronics Mfg Inc
Priority to TW101203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6408U/zh
Publication of TWM446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6408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尤指利用自動化加工作業、快速組裝完成之程式開關,透過座體的底座與複數訊號端子一體成型、開關組之複數開關鍵座與複數導電端子利用自動化加工組裝,再罩覆蓋體,即可快速成型開關。
按,在各式電子、電氣產品中,除了一般使用的電子零組件之外,也會設置一些開關以切換或控制電氣訊號,開關的種類也有按壓式、推移式或滑動式等,而其中又以滑動式開關之體積小、不佔空間,可以供電子電路有更多的空間進行電路佈局,但因為滑動開關在製造時,係將推移鈕與接觸端子分開製造,再經過組裝後、並與外殼、座體組裝結合,才可供使用,且接觸端子乃是利用金屬材料經沖壓加工,分別沖製成複數接觸端子,再進行切割後即可供組裝於基座,不僅耗時、費工,也造成組裝作業的困難,請參閱第六圖所示,該程式開關之基座A為設有複數端子槽A0,可供端子組B之複數訊號端子B1、接觸端子B2,分別對位、穿設於各端子槽A0中,以供複數接觸端子B2的各抵壓面B21分別懸空於基座A上方,以供複數推移鍵C對位抵持於各底壓面B21上,再於基座A、端子組B及推移鍵C外部, 覆蓋外蓋D,並以外蓋D的各推移槽D0供複數推移鍵C之各推移塊C1穿出,但端子組B之複數訊號端子B1、複數接觸端子B2分別穿設於基座A之端子槽A0,因基座A、端子組B體積小,不易對位、組裝,導致組裝作業耗時、費工,且在實際使用、實施時,仍存在諸多問題:
(1)基座A與端子組B均是體積小的物件,則基座A的複數端子槽A0供複數訊號端子B1、接觸端子B2穿設時,易發生不易對位、複數訊號端子B1及複數接觸端子B2扭曲、彎折、變形或斷裂的情況。
(2)端子組B之複數接觸端子B2,為分別具有呈拱形隆起之抵壓面B21,以供複數推移鍵C對位推移、抵壓,並於一段時間後,則易造成各抵壓面B21產生彈性疲乏、無法復位、變形或斷裂等情況,導致端子組B的電性接觸不良。
是以,如何解決目前小型滑移型程式開關在製造、組裝時,相當耗時、費工、以致製造成本提高之問題及困擾,且程式開關體積小、零組件必須以人工一一組裝,易發生零組件遺失的情況、導致作業不順暢之缺失與不便,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 ,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方便對位、組裝提高產品良率,零組件透過一體成型製造、再以全自動作業組裝、減少遺失或損壞的情況之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的新型專利誕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程式開關之座體於底座一體成型複數訊號端子,且以複數對接面排列於底座表面、複數焊接腳分別延伸至底座另側表面外部,而底座表面之複數對接面,則可供開關組的複數開關鍵座底部之複數導電端子分別對位,複數導電端子分別設有向內相對弧彎之複數抵觸面、複數抵持面,分別延伸出開關鍵座底部,可供分別電性抵壓各訊號端子之對接面,再於開關組及座體的底座上罩設蓋體,蓋體內部設有容置空間、可供容納開關組及座體,且容置空間頂部設有複數推移槽,各開關鍵座推移桿分別穿出外部,達到自動化組裝程式開關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座體之底座,係於二相對外側邊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凸塊,並相對各卡制凸塊,為於蓋體的容置空間二相對壁面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凹槽,以供底座與蓋體相對組裝時,透過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凸塊、卡制凹槽,相對嵌扣、結合。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 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程式開關係包括:座體1、開關組2及蓋體3,其中:該座體1係包括底座11及一體成型於底座11之複數訊號端子12,而底座11係於二相對外側邊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凸塊111、另二側邊則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卡扣凸塊112,且底座11頂面則供複數訊號端子12之複數對接面121依序排列,並由各對接面121分別往垂直方向延設有焊接腳122,再以複數焊接腳122分別穿伸出底座11另側底部表面外。
該開關組2係包括複數開關鍵座21、利用自動化加工將複數導電端子22結合於各開關鍵座21底部,複數開關鍵座21為於頂部分別凸設有推移桿211,底部則分別設有嵌扣槽212,並於各嵌扣槽212內分別凸設有定位梢213,即可供複數導電端子22之各嵌扣體221,分別嵌設於各嵌扣槽212內,且各嵌扣體221分別設有定位孔222,可供緊套設於各嵌扣槽212內之定位梢213,且於複數開關鍵座21之推移桿211二側,分別設有相鄰之扣持弧緣214、嵌扣凹槽215,則將複數導電端子22組裝於複數開關鍵座21底部,而複數導電端子22為 於嵌扣體221二側,分別延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相對彎折、呈C形狀之抵觸面223、抵持面224。
該蓋體3內部為設有容置空間30,且容置空間30頂部為設有鏤空狀之複數推移槽31、相鄰各推移槽31二側之容置空間30頂面分別凸設有止擋凸緣301,而容置空間30底部呈鏤空狀,並於容置空間30內設有對應複數推移槽31之複數容置槽32,而於容置空間30的二相對壁面,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凹槽33、另二相對壁面則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扣槽孔34。
上述各構件於組裝時,利用座體1之底座11表面的複數對接面121,為供開關組2之複數開關鍵座21分別以底部之複數抵觸面223、抵持面224對位抵壓,再於座體1、開關組2上方罩覆蓋體3,以供座體1、開關組2容納於蓋體3的容置空間30內,並利用座體1的底座11封閉容置空間30底部的鏤空,則底座11二相對側邊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凸塊111,即分別嵌扣於容置空間30二壁面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凹槽33內,底座11另二側邊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扣凸塊112、即分別嵌扣於容置空間30另二側壁面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扣槽孔34,則供底座11組合於蓋體3,而開關組2之複數開關鍵座21,分別置入容置空間30內的各容置槽32中,再利用複數推移桿211分別穿出容置空間30頂部之複數推移槽31,且各 開關鍵座21之推移桿211二側之扣持弧緣214、係分別抵靠於各推移槽31內側相鄰之各止擋凸緣301,且各開關鍵座21其中一側之嵌扣凹槽215、即供相對之止擋凸緣301卡制嵌扣,即透過座體1、開關組2及蓋體3組構成本創作之程式開關。
而上述座體1之底座11、複數訊號端子12,係利用一體成型製造作業(Insert molding),將複數訊號端子12成型於底座11上,並供複數訊號端子12的相對式對接面121,依序排列於底座11的表面上,形成開關電極導通或切斷的切換接觸,快速將複數訊號端子12結合於底座11,可節省組裝的作業時間。
再者,開關組2之複數開關鍵座21利用推移桿211分別凸伸出蓋體3上之複數推移槽31,且當複數推移桿211分別推動開關鍵座21位移時,即可透過各開關鍵座21的推移桿211二側扣持弧緣214、分別與推移槽31內緣二側止擋凸緣301,形成滑動卡制、抵持,而利用各推移桿211一側嵌扣凹槽215、供相對止擋凸緣301嵌扣、定位,達到複數開鍵座21在各推移槽31中推移時,具有推移到位的限位作用,避免各推移桿211未推移至定位的缺失。
請參閱第二、三、四、五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圖、加工製程之立 體分解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程式開關之開關組2,其複數開關鍵座21可透過自動化加工程序、縮短製程工時,利用底部嵌扣槽212與複數導電端子22之嵌扣體221對位嵌接、組合,組裝作業相當簡易、便捷,不需對位、卡扣,可有效提升產品良率,並避免造成各導電端子22在組裝時發生扭曲、變形、斷裂的情況,亦可保持各導電端子22的良好品質;且複數導電端子22成型方式,係於金屬材料4上利用沖壓加工沖製複數導電端子22,各導電端子22二側分別利用料帶41連接於金屬材料4,即可利用複數導電端子22供複數開關鍵座21對位,將複數開關鍵座21抵壓於各導電端子22上方,供複數導電端子22的嵌扣體221、分別嵌入各開關鍵座21底部的嵌扣槽212,再以各定位孔222緊套合於各嵌扣槽212內之定位梢213,同時將各導電端子22與金屬材料4間的料帶41予以切斷,而能快速的將複數開關鍵座21、複數導電端子22進行組裝、結合。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之程式開關,係利用座體1之底座11、複數訊號端子12利用一體成型方式製成,而供複數訊號端子12的各對接面121,分別依序排列於底座11表面,並供開關組2之複數開關鍵座21、結合於複數開關鍵座21底部之複數導電端子22,分別以複數導電 端子22的抵觸面223、抵持面224,分別對位於底座11表面之各對接面121,再於座體1、開關組2的外部罩覆蓋體3,利用蓋體3內部容置空間30容納座體1及開關組2,並供複數開關鍵座21的各推移桿211,分別穿出蓋體3的各推移槽31外,俾可達到快速組裝座體1、開關組2及蓋體3之目的,且座體1之底座11與複數訊號端子12利用一體成型製成,減少複數訊號端子12的損壞率、降低組裝作業中的產品不良率,可供組裝作業快速進行、並提升成品的產品良率、降低製造成本之功效,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上述本創作之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於實際使用時,為可具有下列各項優點,如:
(一)座體1之底座11與複數訊號端子12,係利用一體成型(Insert molding)製造,不必插設複數訊號端子12,即不致造成複數訊號端子12扭曲、彎折、變形或斷裂,保持複數訊號端子12的良好電性傳輸功能。
(二)開關組2之複數開關鍵座21,分別於底部組裝複數導電端子22,而複數導電端子22呈C形狀彎折,二側抵觸面223、抵持面224分別具有良好的彈 性作用力,不易發生彈性疲乏的情況,與對位之複數訊號端子12保持良好的電性接觸。
故,本創作為主要針對程式開關進行設計,係藉由座體之底座與複數訊號端子利用一體成型加工製成,再供開關組對位組裝後,於外部罩覆蓋體,利用蓋體內部容置空間收納座體與開關組,而可達到快速製造、組裝、提高產品良率並降低製造成本為主要保護重點,可避免組裝過程破壞複數訊號端子或複數導電端子,乃僅使程式開關的訊號切換、傳輸穩定之優勢,且達到自動化組裝作業製程、縮短製造工時,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於實施、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研發,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研發、創設,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座體
11‧‧‧底座
111‧‧‧卡制凸塊
112‧‧‧卡扣凸塊
12‧‧‧訊號端子
121‧‧‧對接面
122‧‧‧焊接腳
2‧‧‧開關組
21‧‧‧開關鍵座
211‧‧‧推移桿
212‧‧‧嵌扣槽
213‧‧‧定位梢
214‧‧‧扣持弧緣
215‧‧‧嵌扣凹槽
22‧‧‧導電端子
221‧‧‧嵌扣體
222‧‧‧定位孔
223‧‧‧抵觸面
224‧‧‧抵持面
3‧‧‧蓋體
30‧‧‧容置空間
301‧‧‧止擋凸緣
31‧‧‧推移槽
32‧‧‧容置槽
33‧‧‧卡制凹槽
34‧‧‧卡扣槽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方向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加工製程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 係為習用程式開關之立體分解圖。
1‧‧‧座體
11‧‧‧底座
111‧‧‧卡制凸塊
112‧‧‧卡扣凸塊
12‧‧‧訊號端子
121‧‧‧對接面
122‧‧‧焊接腳
2‧‧‧開關組
21‧‧‧開關鍵座
211‧‧‧推移桿
214‧‧‧扣持弧緣
215‧‧‧嵌扣凹槽
22‧‧‧導電端子
221‧‧‧嵌扣體
222‧‧‧定位孔
223‧‧‧抵觸面
224‧‧‧抵持面
3‧‧‧蓋體
31‧‧‧推移槽
34‧‧‧卡扣槽孔

Claims (8)

  1. 一種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係包括座體、開關組及蓋體,其中:該座體係包括底座及一體成型於底座之複數訊號端子,且複數訊號端子分別設有排列於底座表面之複數對接面,再由複數對接面分別設有延伸至底座另側表面外部之複數焊接腳;該開關組係分別對位於座體之複數訊號端子的對接面,係包括複數開關鍵座及分別組裝於複數開關鍵座底部之複數導電端子,複數開關鍵座頂部係分別凸設有推移桿,並於複數導電端子分別設有延伸出開關鍵座底部供分別電性抵壓各對接面之複數抵觸面、複數抵持面;該蓋體係罩設於開關組及座體的底座上,內部設有供容納開關組及座體之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頂部設有供開關組的各開關鍵座以推移桿穿出外部之複數推移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座體之底座係於二相對外側邊,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凸塊,而相對底座二側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凸塊,於蓋體的容置空間二相對壁面,分別設有供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凸塊嵌扣、卡固的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凹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底座於另二相對外側邊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扣凸塊,並相對各卡扣凸塊於蓋體的另二相對壁面分別設有供一個或 一個以上卡扣凸塊嵌扣、卡固的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扣槽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座體之底座係於二相對外側邊,分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凹槽,而相對底座二側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凹槽,於蓋體的容置空間二相對壁面,分別設有供一個或一個以上卡制凹槽扣合、卡固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之卡制凸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座體於底座上一體成型複數訊號端子,複數訊號端子係設有分別呈二相對方式、且依序相鄰排列於底座表面之複數對接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開關組之複數開關鍵座,係分別成型為凸字形狀,且各開關鍵座於頂部分別設有推移桿、底部分別設有具定位梢之嵌接槽;相對各開關鍵座底部之嵌接槽、定位梢,為於複數導電端子設有供嵌設於嵌接槽之嵌扣體,並於各嵌扣體分別設有緊扣持於各定位梢之定位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開關組之複數導電端子係分別呈C字形狀,複數導電端子分別設有具定位孔之嵌扣體,再於各嵌扣體二側分別相對彎折成型相對式之抵觸面、抵持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其中該蓋 體內部具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內部設有複數相對複數推移槽、供開關組的複數開關鍵座置入之複數容置槽。
TW101203911U 2012-03-05 2012-03-05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TWM446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3911U TWM446408U (zh) 2012-03-05 2012-03-05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3911U TWM446408U (zh) 2012-03-05 2012-03-05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6408U true TWM446408U (zh) 2013-02-01

Family

ID=4819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03911U TWM446408U (zh) 2012-03-05 2012-03-05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6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6686B2 (en) 2014-03-13 2017-01-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ver for switch to which a frame is attachable and an operation termina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6686B2 (en) 2014-03-13 2017-01-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ver for switch to which a frame is attachable and an operation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46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684217B1 (en) Memory card adaptor
KR101402651B1 (ko) 메모리카드용 커넥터
US7798871B2 (en)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creased connection object removal force
JP5772909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US8052491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upper contact with thickened base portion
KR101486179B1 (ko) 콘택트 및 콘택트를 갖는 커넥터
US2009025331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US20110159708A1 (en) Coaxial microswitch connector
JP4891835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258028A (ja) コネクタ
JP6247520B2 (ja) 薄型コネクタ
JP666085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TWM446408U (zh) 程式開關之改良結構
JP6247517B2 (ja) 薄型コネクタ
JP2017117572A (ja) オス端子及びオス端子の製造方法
TWM508150U (zh) 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
JP5354226B2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
TWM499693U (zh) 電連接器
JP2010073674A (ja)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KR101150763B1 (ko) 푸쉬 스위치장치
US20140206216A1 (en) Subminiature coaxial micro switch connector
TW202011643A (zh) 連接器之改良結構
KR20110003909U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단자 구조
KR200464846Y1 (ko) 전기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