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95170U - Projection-type zoom-enabling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enabl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Projection-type zoom-enabling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enabl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95170U
TWM395170U TW099211519U TW99211519U TWM395170U TW M395170 U TWM395170 U TW M395170U TW 099211519 U TW099211519 U TW 099211519U TW 99211519 U TW99211519 U TW 99211519U TW M395170 U TWM395170 U TW M3951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rojection type
wide
focal length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211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ru Amano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395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9517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Description

M395170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搭載於投影型顯示裝置等的七片 、’’α構的可蝥焦透鏡及搭載此可變焦透鏡的投影型顯示裝 置,尤其關於一種將來自透射型或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或 DMD(數位.微鏡·裝置)顯示裝置等的光閥的影像資訊的光 束放大投影到螢幕上的小型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及投影型顯 示裝置。 ' 【先前技術】 近幾年’廣泛普及使用液晶顯示裝置和Dmd顯示裝置 等的光閥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尤其,廣泛利用採用如下結 構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即,使用三片該光閥,透過調製各 照明光而形成分別對應於RGB三原色照明光,再用合色用 稜鏡合成分別經光閥所調製的光,而後通過投影透鏡在營 幕上顯示影像。 作為使用於這種投影型顯示裝置的投影透鏡,多使用 可以改變螢幕上的投影影像大小的可變焦透鏡(變焦距透 鏡)°一直以來,在這種投影用可變焦透鏡較多使用四組 透鏡形式或者五組透鏡形式的遠心變焦透鏡,若要求更高 性能或者高變焦化等時,也使用六組結構的可變焦透鏡。 這種可變焦透鏡,為了實現高像差特性,並且為了確 保遠心性’進而防止反差的降低或顏色不均勻的發生 — 般使用多片數的透鏡,但是透鏡片數的增多直接關係到成 M395170 本的增加,所以需發展出」種可相上述目的的最少透鏡 片數所構成之上述的可變焦透鏡。 從這種觀點,習知已知有如下述專利文獻所述且構成 透鏡片數為七片的透射型可變焦透鏡。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第41丨45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專利第35135丨4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丨提出的七片結構的投影用變 焦距透鏡,因變倍時的移動透鏡組為四組,所以造成包含 凸輪等的移動機構的複雜化、重量增大或製作難度的上升 等問題’且成本上也不利。 而且,在上述專利文獻2提出的七片結構的投影用變 焦距透鏡,無法回應F值為6且得到明亮的透鏡系統的要 求0 【新型内容】 本創作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成本的投影型可變焦 透鏡及投影型顯示裝置,其在變倍時的移動透鏡組為三組 以下’且在以片數為七片之構成透鏡的緊密排列下,也能 媒保遠心性’並能明確且良好地降低各種像差的。 本創作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其特徵在於, 整體由七片透鏡構成’其中配設於最靠放大側的第1 透鏡及第2透鏡此二片透鏡具有負的合成折射率,配設於從 放大側起之第3個位置的第3透鏡具有正的折射率,配設於 從放大側起之第5個位置的第5透鏡具有負的折射率,配設 M395170 於從放大側起之第6個位置的第6透鏡具有正的折射率配 設於從放大側起之第7個位置的第7透鏡具有正的折射率: 另外,透鏡系統的縮小側係以遠心構成, 將所述七片透鏡設定成三恼以上的透鏡組,同時透過 移動其中三個以下的透鏡組而改變焦距, 從廣角端到望遠端可轡隹a主,& • 而J又馬距晗,所述的第3透鏡沿著 光轴從縮小惻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較佳滿足以下條件式(1 ): -2.2<fl 2/fw<-〇.5 ··· ( 1) 其中, fw為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Π2為所述第1透鏡和所述第2透鏡的合成焦距。 並且,較佳滿足以下條件式(2 ): 1 -0<f3/fw<3.5 ··· ( 2 ) 其中, fw為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f3為所述第3透鏡的焦距。 亚且,較佳所述第丨透鏡及前述第2透鏡的各面中至少 一面成為非球面。 並且’較佳作為從放大側在第4個位置配設的透鏡的 第4配鏡是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具有正的折射率的透鏡。 並且’較佳所述第1透鏡或所述第2透鏡由塑膠材料構 成。 並且’較佳滿足以下條件式(3 ): M395170 丨 fP/fNP I 三3.0…(3 ) 其中, fP為所述第1透鏡及所述第2透鏡中由塑膠材料構成 的透鏡的焦距’ fNP為所述第1透鏡及所述第2透鏡中由非塑膠材料構 成的透鏡的焦距。 並且’所述第1透鏡可為複合型非球面透鏡,其係可 在玻璃透鏡的一面附設樹脂層’並且將該樹脂層的面中與 該玻璃透鏡側相反側的面可由非球面所構成。 並且,本創作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光源;光閥;將來自該光源的光束引導至該光閥的照明光 學部;以及上述任意一片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將來自所述 光源的光束用所述光閥進行光調製,並透過所述投影型可 變焦透鏡投影到螢幕上。 其中,「可變焦透鏡」是包含變焦點透鏡和變焦距透 鏡。在此,變焦點透鏡與變焦距透鏡不同,變焦點透鏡係 為一在變倍時變化共軛長度時,可透過聚焦調整與共軛長 度相關的焦點偏移之透鏡。 並且’上述「放大側」是指被投影側(螢幕側),縮 小投影時方便上也將螢幕側稱為放大側。另一方面,上述 的’縮小側」是指原影像顯示區域側(光閥側),縮小投 影時方便上也將光閥側稱為縮小側。 根據本創作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透過將具有負的合 成折射率之第1透鏡及第2透鏡等二片透鏡配設於最靠放大 M395170 =。,。由於最前端為具有負的折射率的透鏡組,故能夠比較 簡單地能確保廣視角和長的後焦點。 ' 另方面,在變倍時,具有正折射率的第3透鏡沿著 • 光軸從縮小側向放大側移動,藉此’不僅使第3透鏡具有作 為校正組的功能,而且亦可使其具有作為變倍組的功能, 且能抑制在變倍整個區域中的像差變動(尤其是非點像差 或像面-4曲),故可以較少片數構成高性能投影用可變焦 透鏡。 ;P,上述第1透鏡及上述第2透鏡具有負的合成折射 率所以軸上及軸外的光線都在較高處入射到第3透鏡。透 過使用具有正的折射率之第3透鏡,能使達到對軸外光線非 點像差等像差的較大的校正作用但是於可變焦透鏡時, 這種較大的像差校正作用反而成為缺點,導致變倍時的伴 隨透鏡移動的像差的變動(尤其是非點像差)變大。因此, 在本創作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中,為了抑制該變倍時的像 差的變動,故隨著從廣肖端朝向望遠端,使第3透鏡從縮小 • 側向放大側移動,且在變倍時,係將入射到第3透鏡的軸外 光線的光線南度維持在沒有太大變化的高度,所以可時常 發揮向非點像差等軸外像差的像差校正效果。同時,也可 於確保亮度的狀態下,亦能降低非點像差的大小。 並且’本創作的投影型顯示裝置,透過使用本創作的 才又衫型可變焦透鏡,可在確保亮度的狀態下,亦能良好地 維持包括非點像差的各種像差,並且能達成低成本化及輕 量化之目的。 7 M395170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創作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以實施例丨為代表表示)的投影型可 變焦透鏡由七片透鏡構成,且配設於最靠放大側起之第1 透鏡L1及第2透鏡L2等此兩片透鏡具有負的合成折射率, 而從放大側起配設在第三個位置的第3透鏡L3具有正的折 射率,從放大側起配設在第五個位置的第5透鏡L5具有負 的折射率,從放大側起配設在第6個位置的第6透鏡L6具有 正的折射率,從放大側起配設在第7個位置的第7透鏡匕7具 有正的折射率,而透鏡系統的縮小側構成遠心。 並且,上述的七片透鏡由三個以上的透鏡組(實施例 1〜1 0是二個透鏡組、實施例丨1〜1 4是四個透鏡組、實施例 15、16是五個透射组)構成,在焦距可變時(包括變倍時。 以下有時僅稱為變倍時。),藉由移動其中三個以下透鏡 組(實施例1〜8、11〜Μ是二個透鏡組、實施例9、1〇、15、 16是三個透鏡組)以改變焦距,且當改變從廣角端向望遠 端之焦距時,至少使第3透鏡L3沿著光軸2從縮小側向放大 側移動。 並且,如圖1等所示,透鏡系統的後段係配設以合色 稜鏡為主的鏡片兩個及三個以上的液晶顯示板等光閥的影 像顯示面1。但是在使用一片光閥,即所謂單板型的透鏡^ 統中,則不需要合色稜鏡。 亚且,雖然未在圖1表示,但是例如在第2透鏡組G2 中或者在其他位置可以配置遮罩3。 M395170 亚且,本申請說明書中的「遮罩」是指具有遮蔽袖外 光線的-部分上惻光·線或者下側光線的的功能的遮罩。透 過&種遮光作用,能夠保持軸外光線的上側光線與下側光 線的平衡,能預防顏色不均勻的發生。 一另外,遮罩亦可用於限制軸外光線的上側光線和下側 光線,也可用於規定亮度的孔徑光闌。 另外,♦焦時,例如,可使一個透鏡組(實施例】〜6、 9、丨〇、15、16為第1透鏡組、實施例7、8、丨丨〜14為第3 透鏡組)沿著光軸Ζ移動。 故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由於最 Λ放大側的第1透鏡u、及從放大側起在第二個位置的第2 透鏡L2具有負合成折射率,故能容易確保廣視角和長的後 焦點。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較佳將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 L2中的任思一方設為折射率小的非球面塑膠透鏡(實施例 1〜3、貫施例5及實施例7〜1 6中之第1透鏡l 1,實施例4中 為第2透鏡L2) ’並將另一方設為具有負的折射率的玻璃 透鏡(實施例1〜3、實施例5及實施例7〜1 6中為第2透鏡 L2,實施例4中為第1透鏡L1 )’由此使像差校正功能分擔 在非球面塑膠透鏡上,使光焦度分擔在玻璃透鏡中,進而 於像差校正功能充分發揮的同時亦可形成不易受熱變化影 響的透鏡系統。並且,由於一方的透鏡係由塑膠材料構成, 從而在製造性及成本方面較有利。 9 M395170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於另一態樣中(參照下 迟貝她例6 ),第丨透鏡l 1可設為在玻璃透鏡的一面附設樹 脂層,將該樹脂層面中與該玻璃透鏡側相反側的面設成非 球面,以形成複合型非球面透鏡。藉由這種結構,也能使 像差杈正功能充分發揮,並且能形成不易受熱變化影響的 透鏡系統。 、“另一方面,在變倍時,具有正折射率的第3透鏡L3係 沿著光軸從縮小側向放大側移動,由此,不僅能將第3透鏡 L3作為杈正組,而且可使其作為變倍組且在變倍整個區 域中,尤其能抑制非點像差或像面彎曲等像差的變動,能 夠以#又J/的透鏡片數構成高性能的投影用可變焦透鏡。 即,隨著從廣角端朝向望遠端,使第3透鏡L3從縮小 側向放大側移動,在變倍時,由於入射到第3透鏡L3的軸 外光線的光線高度保持在高度變化不太大的情形下,所以 $時常發揮向非點像差等軸外像差的像差校正效果。同 時,確保亮度的同時也能使非點像差本身降低。 亚且,由於第5透鏡L5為具有負的折射率的透鏡、第6 透鏡L6為具有正的折射率的透鏡、第7透鏡L7為具有正的 折射率的透鏡,從而能使透鏡系統縮小側的遠心性提高。 如上述構成的透鏡片數合計為七片’如此,雖然透鏡 片數較少仍可作為變焦距透鏡,但若透過所謂的變焦點透 鏡可則更容易地形成變焦距透鏡。並且,此時,因能排除 變倍時透鏡組聯合移動的限制,所以能大幅改善在變倍時 的像差變動。 又° 10 M395170 在此,「可變焦透鏡」是指包含所謂變焦點透鏡和變 …、距透鏡的概念,《中「變焦點透鏡」是指在變倍時需要 根據共軛長度變化時發生的焦點差距的聚焦操作的透:。 而且’即使在變倍時的移動組為二組的時候,透過相互獨 立移動這些二個移動組,可不需使用將各移動透鏡組聯合 的凸輪機構等複雜的透鏡驅動機構。 另外,比起「變焦點透鏡」,「變焦距透鏡」在變倍 ^ ’仏將共概長度調整為—定長度,故可透過聚焦透鏡調 整其共軛長度的若干偏移量’但是,在變倍時若二個以 的私動.,’且使用文焦用凸輪機構等以預定的規則相互移動 時,一般不利於小型化、輕量化及低成本化方面。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中,較佳滿足 下述條件式(1 ) 、( 2 )中的至少一方。 ~2.2<fl 2/fw<-〇.5 ··· (l) 1.0<f3/fw<3.5.·. ( 2 ) 其中, fw為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Π2為所述第1透鏡和所述第2透鏡的合成焦距, f 3為所述第3透鏡的焦距。 在此’對上述條件式(〇、(2)的技術意義進行說 明。 首先’條件式(1)是定義第i透鏡L1和第2透鏡L2的 &成•焦、距n2與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焦距fw的比值範圍的條 M395170 件式,疋用於定義良好的像差校正,並使透鏡背距離(丨ens back length)具有適當長度的範圍的條件式。 即’若低於此下限,則第1透鏡L丨和第2透鏡L2的負的 合成折射率過於變小而透鏡背距離變短,造成合色稜鏡等 合色光學系統的插入變得困難。另一方面’若超過此上限, 則第1透鏡L1與第2透鏡L2的負的合成折射率變得過大,不 僅難以良好保持彗形像差、像面彎曲等軸外像差,而且透 鏡背距離變長,造成系統的大型化。 另外,為了更有效地得到條件式(丨)的作用,更較 佳滿足下述條件式(Γ )。 -2.0<fl2/fw<-0.8”.( 1,) 並且,條件式(2 )係為定義第3透鏡L3的焦距f3和廣 角端的整個系統焦距^之比的值範圍的條件式,且定義第 3透鏡L3的光焦度範圍。 即,若低於此下限,則第3透鏡u的光焦度過於變强 而像差校正困難。另一方面,若高於此上限,則變倍時第3 透鏡L3的移動量過於變大,導致透鏡系統的總長變長。 另外,為了更有效地得到條件式(2 )的作用,更較 佳滿足下述條件式(2,)。 1.4<f2/fw<3.0··· ( 2') 並且,如上述,將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L2中任—方設 為折射率小的非球面塑膠透鏡,將另一方設為具有負的折 射率的玻璃透鏡時,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3 )。 I fpy fNP I >3.0··· ( 3 ) 12 MJ95170 其t, 汴為第I透鏡L丨及第2透鏡L2令由塑膠材料構成的透 鏡的焦距, fNP為第丨透鏡L1及第2透鏡L2中由非塑膠材料構成的 透鏡的焦距。
^上述條件式(3 )是用於定義將溫度變化的影響設為 取|限度的光焦度範圍的條件式,於其下限冑根據溫 度變化的影響變得過大。 並且,#乂佳為,第4透鏡L4是一凸面朝向縮小側且具 有正折射率的透鏡。透過將第4透鏡設為這種形狀的具 有正的折射率的透鏡,能使球面像差等軸上像差提高。 其中,下述各實施例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都是第! 透鏡L1及第2透鏡L2的各面中至少一面非球面的可變焦透 鏡,由此能把畸變校正設為有利的校正。另外,其非球面 形狀根據下述非球面式表示。 【數1】 z = _ V 2/R ^ 1 + -\A~^ κ X Y 2pR~r + ?3 A iY ‘ 其中, Z為從距光軸距離γ的非球面上的點向下延伸到非球 面頂點的切平面(垂直於光軸的平面)的垂線的長度, Υ為從光軸的距離, R為非球面的光軸附近的曲率半徑, Κ為心率, M395170
Ai為非球面係數(i = 3〜16)。 下面’根據圖33說明搭載上述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 投影型顯示裝置的一例。圖33中表示的投影型顯示裝置, 係設有作為光閥之透射型液晶板11a〜c,以及作為投影型 可變焦透鏡之使用上述實施方式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丨〇。 並且’在光源和二向色鏡丨2之間配設有複眼等的積分器(省 略圖示),來自光源的白色光透過照明光學部入射到分別 對應於二片色光光束(G光、B光、R光)的液晶板Ha〜c 而被光έ周製,並透過交叉二向棱鏡14被合色,並通過投影 型可變焦透鏡1 〇投影到未圖示的螢幕上。該裝置具備有分 色用的二向色鏡12、13;合色用的交叉二向稜鏡14;聚光 透鏡16a〜c ;全反射鏡18a〜c。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型顯示 裝置因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而可具有高 變倍的結構’且能達成小型化、輕量化及低廉化,並且能 維持高光學性能。 另外,本創作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不限於使用投影型 液晶顯示板的投影型顯示裝置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使用 形態’也可為使用反射变液晶顯示板或DMD等其他光調製 機構的裝置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等使用形態。 【實施例】 以下’利用具體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的投影型 可變焦透鏡。 〈第1實施例組〉 M395170 本第1實施例組包含下述實施例1〜6的投影型可變焦 透鏡,由如下構成:由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L2構成的第1 透鏡組G1、由第3透鏡L3及第4透鏡L4構成的第2透鏡組 G2、由第5透鏡L5〜第7透鏡L7構成第3透鏡組G3,並構成 ' 為在變倍時,第1透鏡組G1和第2透鏡組G2相互獨立移動。 【實施例1】 該實施例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係具有如圖丨所示的 結構。 ®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1由光焦度弱的負折射率雙面非球面透 鏡的第1透鏡L1、及雙凹透鏡的第2透鏡L2所構成。並且, 第2透鏡組〇2由雙凸透鏡的第3透鏡L3、及雙面非球面的雙 &透鏡(軸上)的第4透鏡L4所構成。並且,第3透鏡組G3 由如下構成:雙凹透鏡的第5透鏡L5、將凸面朝向縮小側 的正脊月透鏡的第6透鏡L6、及雙凸透鏡的第7透鏡L7。 並且’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移動,第1 • 透鏡組G1沿著光軸Z向縮小側移動的同時,第2透鏡組G2 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1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將在忒貫施例1中的各透鏡面的曲率半 個系統的廣角端中的焦距設為㈣而規格化,在以^: 才同)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〇 (與 上述曲率半徑R同樣地被規格化在以下各表中相同)、 M395170 各透鏡在d線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 d示於表!的上段。另 外,在該表1及後述的表2〜16中使與各符號r、d、Nd、^ d的數字從故大側依次增加。 並且,在表1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1DE)、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各自的可變間隔以第 1透鏡組G1與第2透鏡組G2的間隔:移動1(以下各夺中相 同))及可變間隔2(第2透鏡組G2與第3透鏡組G3的間隔: 移動2 (以下各表中相同)),在表丨下段係表示。 非球面的各常數κ、A3〜Al6的值。 %於各
[表1] 焦距:F=l.〇〇〜! 〇6〜i 1()
16 M395170 14 -1.663 0.754 15 〇〇 1.271 1.5163 64.1 16 〇〇 木非球面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Α4 α5 Αό -89.88597 -1.98440Ε-01 1.66950Ε+00 -2.03244Ε+00 7.88764Ε-01 a7 As Α9 Α|〇 A,, 8.20585E-02 1.25710Ε+00 -9.5703 IE-01 7.69363Ε-01 -5.15647Ε+00 A,2 Α,3 Α|4 Α|5 Α|6 3.24531E+00 1.45512Ε+01 -3.88462Ε+01 4.50215Ε+01 -1.99780Ε+01 2 K A3 α4 Α5 Αό -90.00000 -1.48683Ε-01 1.24236Ε+00 6.15708Ε-01 -6.08819Ε+00 α7 AS 八9 Α|〇 Α丨丨 6.43267Ε+00 4.01466Ε+00 -2.82505Ε+00 -7.44150Ε+00 5.22005Ε+00 A,2 A,3 Α|4 Α,5 Αΐ6 -3.17946Ε+01 3.49642Ε+01 -1.69255Ε+01 1.41498Ε+02 -1.50036Ε+02 7 Κ Α4 Αβ As Αι〇 1.00000 -1.10652Ε-01 -8.86733Ε-01 3.19345Ε+00 -1.43777Ε+01 8 Κ Α4 Αό As Αιο 1.00000 1.28963Ε-02 -5.92912Ε-0Ί 1.20064Ε+00 -7.41409Ε+00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930 0.819 0.752 移動2 0.103 0.174 0.22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1 7是表示實施例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另外,在圖17及以下圖18〜32中,在各球面像差 17 M395170 圖中係表示出對d線、F線、C線的光的像差,在各非點像 差圖中係表示出對弧矢像面及切線像面的像差在各倍率 色像差圖中係表示出對F線及C線的光的像差。 從圖1 7可知’根據實施例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 廣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8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 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7所示,根據實施例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均滿足條件式(1 )〜(3 )、(丨,)、(2,)。 【實施例2】 該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係具有如圖2所示的 結構。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之結構與上述實施例1大致 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1透鏡L丨由光焦度弱的正 雙面非球面透鏡構成、二個遮罩3a' 3b(能替換遮罩而作為 孔從光闌’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配設於第2透鏡組G2内、 及第7透鏡L7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平凸透鏡構成。 並且,與實施例1中的相同,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 望边端移動,當第1透鏡組G1沿著光軸2向縮小側移動的同 時第2透鏡組G 2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1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2上段表示該實施例2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 ' 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 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d。 18 M395170 並且,在表2的中段示出廣角端(WIDE)、中間位置 (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1及可變 間隔2,在表2下段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數K、A3〜 A1 6的值。 [表2] 焦距:F=1.00〜1.06〜1.10 面 R D Nd v d 1* -2.479 0.209 1.4910 57.6 2* -2.528 0.258 -> j -2.495 0.084 1.5163 64.1 4 0.919 (移動1) 5(遮罩) 〇〇 0.315 6 3.673 0.158 1.7725 49.6 7 -3.574 0.486 8 (遮罩) 〇〇 1.054 9* 8.941 0.290 1.5686 58.6 10* -1.391 (移動2) 11 -1.568 0.067 1.8052 25.4 12 8.606 0.037 13 -18.733 0.315 1.4875 70.2 14 -1.533 0.237 15 1.960 0.234 1.5891 61.1 16 〇〇 0.705 17 〇〇 1.363 1.5163 64.1 18 〇〇
求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1.081 0.945 0.862 移動2 0.092 0.176 0.232 19 M395170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Κ A3 Αα Α< Αβ 6.17900 -3.22821 Ε-01 1 2.32736Ε+00 -3.02198Ε+00 1.04087Ε+00 α7 As Α., Α|〇 Α,, 8.89654Ε-01 1.18609Ε+00 -1.68820Ε+00 2.25705Ε-01 -4.56955Ε+00 A,2 Απ Α丨4 Α丨5 Α|6 4.40029E+00 1.48691Ε+01 -3.91562Ε+01 3.94074Ε+01 -1.50538Ε+01 2 Κ α3 Α4 α5 α6 5.27549 -2.98407Ε-01 2.04736Ε+00 -1.16079Ε+00 -4.70990Ε+00 α7 As Ag Α)〇 Α,, 7.31615Ε+00 3.06011Η+00 -5.53551Ε+00 -8.57346Ε+00 1.06323Ε+01 Α|2 Α13 Au Αΐ5 Α|6 -1.78951Ε+01 3.93643Ε+01 -4.94291Ε+01 6.45666Ε+01 -4.22588Ε+01 9 Κ Α-ι Αβ As Αι〇 1.00000 -2.72295Ε-02 -9.71849Ε-02 1.77450Ε-01 -9.29171 Ε-01 10 Κ α4 Α6 As Α|〇 1.00000 4.12943 Ε-02 -4.95121 Ε-02 7.98072Ε-02 -7.11639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2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1 8是表示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1 8可知,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7.4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Γ ) 、( 2,)。 【實施例3】 20 M395170 該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係具有如圖3所示的 結構。 . 即,泫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係具有與上述實施例2大致 • 相同的結構,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6透鏡“由雙凸透 鏡構成並與第5透鏡L5相互黏合而構成黏合透鏡’以及第7 透鏡L7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正彎月形透鏡構成。 並且,與貫施例2中的相同,當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φ 端到望遠端移動時,第1透鏡組GI沿著光軸2向縮小側移動 的同時,第2透鏡组G2沿著光軸2向放大側移動。 亚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1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表3上段係表示該實施例3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 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㈣、各透鏡在d線中 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 d。 並且,在表3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中間 位置(M⑽LE)及望遠端(TELE)各自的可變間隔二 •可變間隔2,在表3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 K ' A3〜A1 6的值。 [表3] 焦距:F=l.〇〇〜1 〇6〜i
M395170 5(遮罩) 〇〇 0.315 6 4.834 0.159 1.7725 49.6 7 -3.249 1.399 8 (遮罩) 〇〇 0.157 9* 11.304 0.299 1.5686 58.6 10* -1.387 (移動2) 11 -1.651 0.066 1.7552 27.5 12 3.689 0.315 1.5638 60.7 13 -1.975 0.334 14 2.238 0.221 1.6031 60.6 15 380.754 0.666 16 〇〇 1.363 1.5163 64.1 17 〇〇 冰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1.020 0.885 0.804 移動2 0.088 0.178 0.237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Α_4 As Αό 8-89661E+00 -2.97029Ε-01 2.09319Ε+00 -2.58938Ε+00 8.69Ε-01 a7 As Α9 Αι〇 Α,, 6.17035E-01 1.14251Ε+00 -1.49546Ε+00 5.06644Ε-01 -4.39767Ε+00 A12 Α丨3 Αΐ4 Α,5 Α|6 4.32737E+00 1.45235Ε+01 -3.96647Ε+01 3.92619Ε+01 -1.42811Ε+01 2 K α3 Α4 α5 Αό 7.14787Ε+00 -2.78596Ε-01 1.84297Ε+00 -8.03066Ε-01 -4.70Ε+00 α7 As Ag Α]〇 Α,, 6.83226Ε+00 2.72510Ε+00 -5.23200Ε+00 -7.68876Ε+00 1.15277Ε+01 Αΐ2 Α,3 Α|4 Α,5 Α|6 -1.79045Ε+01 3.78223Ε+01 -5.23687Ε+01 6.28225Ε+01 -3.65180Ε+01 9 Κ α4 α6 Αδ Α|〇 1.00000 -2.72820Ε-03 -6.87469Ε-03 -1.68442Ε-02 -1.27585Ε-01 10 Κ Α4 ^6 α8 Α|〇 1.00000 5.19166Ε-02 3.06908Ε-02 -6.21477Ε-02 -8.03048Ε-02 22 M395170 並且,表丨7中表示實施例3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19是表示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19可知,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7.4度則廣角,F值為2.0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1,)、( 2,)。 【實施例4】 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之結構如圖4所示。 即’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類似的結 構’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1透鏡L1由雙凹透鏡構成, 第2透鏡L2由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鏡構成、及一個遮 罩3配設於第2透鏡組内。 並且,與實施例1中的相同,當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端到望遠端移動’當第1透鏡組G1沿著光轴Z向縮小側移動 的同時’第2透鏡組G2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1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23 M395170 在表4上'^又表示本實施例4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民 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 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 d。 並且,在表4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各自的可變間隔^及 可變間隔2,在表4下段係表示屮机由 κ、Α3〜副值。表不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數 [表4]
焦距:F=1.00〜1.06〜1.1()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 移動1 0.750 ' 望遠端 移動2 0.105 — 0.534 0.202 24 M395170 非球面係數 面號瑪 Λ Κ A3 Α4 α5 ^6 89 · 97791 -2.09806Ε-01 2.37494Ε+00 -2.53Ε+00 3.13Ε-01 A; Ag Α9 Α[〇 An 3.00233E-01 2.08020Ε+00 -2.60599Ε-01 3.92813Ε-01 -6.87878Ε+00 A,2 A,3 Αΐ4 Α,5 Α]6 1.05687E+00 1.42571Ε+01 -3.42406Ε+01 5.13254Ε+01 -2.75356Ε+01 4 Κ α3 Α4 Α? α6 -37.35042 -1.29365Ε-01 1.57405Ε+00 6.46Ε-01 -6.46Ε+00 α7 As Α9 Α|〇 Α,, 5.95628Ε+00 3.77463Ε+00 -2.36875Ε+00 -5.77412Ε+00 7.70609Ε+00 Aj2 Α丨3 Α|4 Α,5 Αΐ6 -3.05282Ε+01 2.92867Ε+01 -3.26734Ε+01 1.23894Ε+02 -1.04232Ε+02 8 Κ Α4 Αό As Αιο 1.00000 -1.55721Ε-01 -1.14746Ε+00 4.76642Ε+00 -3.74955Ε+01 9 Κ Α4 Ά-6 As Αι〇 1.00000 -4_41173Ε·02 -4.59140Ε-01 -1.65310Ε+00 -1.19278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4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0是表示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20可知,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7.2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Γ ) 、( 2')。 【實施例5】 25 M395170 該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係具有如圖5所示的 結構。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之結構與上述實施例1大致 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4透鏡L4包括由球面透鏡 構成的雙凸透鏡、及一個遮罩3配設於第2透鏡組。 並且’與實施例1中的相同,當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端到望遠端移動,當第1透鏡組G1沿著光軸Z向縮小側移動 的同時’第2透鏡組G2沿著光轴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 1向光轴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5上段表示在本實施例5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 R、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 '各透鏡在d 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v d。 並且’在表5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間隔可變 間隔1及可變間隔2,表5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 常數K、A3〜A16的值。 [表5] 焦距:F=l.〇〇〜1.06〜1.10
26 M395170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1.047 0.923 0.848 移動2 0.145 0.249 0.319 7 (遮罩) 〇〇 1.180 8 6.695 0.128 1.7130 53.9 9 -2.237 (移動2) 10 -1.301 0.094 1.8052 25.4 11 3.167 0.049 12 -19.568 0.366 1.7130 53.9 13 -1.486 0.167 14 1.728 0.277 1.7130 53.9 15 -8.690 0.599 16 〇〇 1.269 1.5163 64.1 17 〇〇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A3 Α4 α5 Α6 -12.34700 -1.37712Ε-01 1.28161Ε+00 -1.27349Ε+00 3.05350Ε-01 a7 Μ Α9 Α|〇 Α,ι 1.42085E-02 5.37595Ε-01 -2.55331Ε-01 2.84700Ε-01 -1.33861 Ε+00 A,2 Α|3 Α|4 Α,5 Α|6 6.82328E-01 2.79358Ε+00 -6.88018Ε+00 6.83997Ε+00 -2.48574Ε+00 ? K A3 Α4 α5 Αβ 0.66647 -8.49687Ε-02 1.31848Ε+00 2.82931Ε-01 -3.53510Ε+00 α7 As Ag Αι〇 Α,, 2.60009Ε+00 1.72750Ε+00 -3.49918Ε-01 -1.48867Ε+00 1.65313Ε+00 A,2 Α丨3 Α|4 Aj5 Α|6 -7.91038Ε+00 5.23875Ε+00 -5.09785Ε+00 2.09584Ε+01 -1.51156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5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 1是表示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27 M395170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 '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如從戎圖2 1可知’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 廣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4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 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 Γ ) 、( 2,)。 【貫施例6】 該實施例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结構如圖6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5大致 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1透鏡山由將凹面朝向縮 小側的負彎月形複合非球面透鏡(是玻璃透鏡的縮小側面 上附設樹脂模的透鏡’且最靠近縮小側面成為非球面)構 成、第2透鏡L2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構成、 及第6透鏡L6由雙凸透鏡構成。 並且’與實施例1中的相同,當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端到望遠端移動,當第!透鏡組G1沿著光軸Ζ向縮小側移動 的同時’第2透鏡組G2沿著光軸Ζ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丨向光軸Ζ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6上段表示該實施例6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 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 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v d。 28 M395170 並且,在表6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自的可變間隔1 及可變間隔2,在表6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 數Κ、A3〜A16的值。 [表6] 焦距:F=l.00〜1.06〜1.10 面 R D Nd v ά 1 2.921 0.090 1.4875 70.2 2 1.128 0.008 1.5277 41.9 3* 0.980 0.350 4 3.579 0.064 1.4875 70.2 5 1.205 (移動1) 6 2.139 0.245 1.8040 46.6 7 -12.525 0.886 8 (遮罩) 〇〇 0.941 9 4.933 0.118 1.7880 47.4 10 -2.301 (移動2) 11 -0.993 0.057 1.8052 25.4 12 2.471 0.216 13 7.834 0.390 1.7130 53.9 14 -1.180 0.168 15 2.143 0.218 1.7130 53.9 16 -61.078 0.554 17 〇〇 1.266 1.5163 64.1 18 〇〇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1.116 0.955 0.857 移動2 0.139 0.222 0.277 29 M395170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Κ As Α4 α5 Α6 1.00000 1.34019E-02 -1.41664Ε-01 1.77179Ε-01 -2.52041Ε-01 3 α7 As 八9 Α|〇 Α,, -1.10171Ε-01 1.57399Ε-01 2.01277Ε-01 -5.72984Ε-03 -3.18941Ε-01 八12 Α|3 Am Aj5 Α|6 -4.3Ι50ΙΕ-01 -1.11313Ε-01 '6.10592Ε-01 1.04070Ε+00 -1.19678Ε+00 並且’表1 7令表示實施例6 t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c 圖22是表示實施例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如從本圖22可知,實施例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 廣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6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 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 、( 2 ) 、( Γ ) 、( 2,)。 〈第2貫施例組> 該第2實施例組包含下述實施例7、8的投影型可變焦 透鏡,並且包括如下:由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L2構成的第 1透鏡組G1、由第3透鏡L3及第4透鏡L4構成的第2透鏡組 G2、由第5透鏡L5〜第7透鏡L7構成的第3透鏡組G3,且在 變倍時,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相互獨立移動。 【實施例7】 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7所示。 30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1由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鏡的第1透 鏡L1 '及雙凹透鏡的第2透鏡L2所構成。並且,第2透鏡組 G2包括:雙凸透鏡的第3透鏡L3、遮罩3、及雙凸透鏡的第 4透鏡L4。並且,第3透鏡組G3包括:雙凹透鏡的第5透鏡 L5、雙凸透鏡的第6透鏡L6、及雙凸透鏡的第7透鏡L7。 並且,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移動,當第2 透鏡組G2沿著光轴Z從向放大側移動的同時,第3透鏡組G3 沿著光轴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7的上段中表示出本實施例7中各透鏡面的曲率 半徑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 鏡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y d。 並且’在表7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各自的可變間隔1、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 (第3透鏡組G3與鏡片2的間隔:移 動3(在下述表8〜10中相同),在表7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 各非球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7] 焦距 * F=l.〇〇〜1,〇6〜1.10 面 R D Nd 1* 2* -1.657 -2.064 ?〇S 0.209 0.283 η — 1.4910 ^ a 57.6 v.vO J 1.4875 70.2 M395170 4 0.949 (移動1) 5 1.994 0.194 1.7725 49.6 6 -6.484 0.470 7 (遮罩) 〇〇 1.098 8 153.134 0.132 1.7130 53.9 9 -1.695 (移動2) 10 -1.067 0.057 1.7618 26.5 11 2.631 0.048 12 24.026 0.366 1.7130 53.9 13 -1.573 0.042 14 2.065 0.325 1.7130 53.9 15 -2.924 (移動3) 16 〇〇 1.269 1.5163 64.1 17 〇〇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842 0.733 0.658 移動2 0.156 0.256 0.313 移動3 0.626 0.635 0.652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Α4 α5 α6 -7.33893 -1.21401Ε-01 1.31704Ε+00 -1.28671Ε+00 1.79222Ε-01 a7 As Α9 Αιο Α丨丨 5.07884E-02 6.49625Ε-01 -1.99321 Ε-01 2.37982Ε-01 -1.43432Ε+00 A12 Α|3 Α|4 Α丨5 Α|6 6.02922E-01 2.80198Ε+00 -6.70309Ε+00 6.93096Ε+00 -2.63447Ε+00 2 K α3 Α4 α5 α6 0.73301 -8.12686Ε-02 1.14489Ε+00 2.37898Ε-01 -3.05651Ε+00 α7 As 八9 Αι〇 Α,, 2.50393Ε+00 1.19340Ε+00 -6.76701 Ε-01 -1.23450Ε+00 2.35031Ε+00 Α|2 Α|3 Α,4 Ais Α|6 -7.22918Ε+00 5.14312Ε+00 -6.13899Ε+00 1.95252Ε+01 -1.35714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7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0 32 M395170 圖2 3是表示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m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23可知,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知處的視角2ω為56.6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7所示,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1,)' ( 2,)。 【實施例8】 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8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7大致 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4透鏡乙4為一凸面朝向縮 小側的雙面非球面的正彎月透鏡(軸上)、及第6透鏡L6 為一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透鏡。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移動,當第 2透鏡組G2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的同時,第3透鏡組G3 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8上段係表示本實施例8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 R '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 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y d。 M395170 並且,在表8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瑞(WIDE )、中間 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1、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在表8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非球 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8] 焦距:F=l.00〜1.06〜1.10 面 R D Nd v d 1* -20.915 0.209 1.4910 57.6 2* 4.216 0.293 3 -3.868 0.065 1.4875 70.2 4 0.976 (移動1) 5 2.092 0.168 1.7725 49.6 6 -5.556 0.209 7 (遮罩) 〇〇 1.209 8* -7.685 0.262 1.5686 58.6 9* -1.148 (移動2) 10 -1.191 0.060 1.7552 27.5 11 2.626 0.166 12 -23.674 0.267 1.5891 61.1 13 -1.298 0.005 14 1.948 0.325 1.6204 60.3 15 -3.471 (移動3) 16 〇〇 1.270 1.5163 64.1 17 〇〇
木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935 0.829 0.755 移動2 0.114 0.212 0.264 移動3 0.806 0.814 0.837 34 M395170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Κ 八3 Αα As Αή -89.99797 -1.80629Ε-01 1.69655Ε+00 -2.20737Ε+00 1.11705Ε+00 α7 As 八9 Α]〇 All 1.36356Ε-01 9.21774Ε-01 -1.26542Ε+00 8.82081 Ε-01 -4.69278Ε+00 Α|2 Α|3 Α|4 Α|5 Α|6 3.76442Ε+00 1.45585Ε+01 -4.03441Ε+01 4.42576Ε+01 -1.84183Ε+01 2 Κ A3 Α4 A.s -89.96561 -1.22040Ε-01 1.33839Ε+00 9.62683Ε-01 -6.91450Ε+00 α7 Α8 Ag Αι〇 A,, 6.53054Ε+00 5.57412Ε+00 -1.63486Ε+00 -8.81709Ε+00 9.49415Ε-01 Α|2 Α|3 Α|4 Α,5 Α|6 -3.65107Ε+01 3.68136Ε+01 -4.06788Ε+00 1.60775Ε+02 -1.78388Ε+02 8 Κ Α4 Aa As Αι〇 1.00000 -2.67806Ε-01 -1.59101Ε+00 5.60364Ε+00 -2.67409Ε+01 9 Κ Α4 Α.6 As Αιο 1.00000 -1.61891Ε-01 -1.01552Ε+00 2.12085Ε+00 -1.08753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8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4是表示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 、t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本圖24可知,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6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3) 、(Κ) 、(2')。 <第3實施例組> 35 M395170 該第3實施例组包含下述實施例9、1 0的投影型可變焦 透鏡,並且包括如下:由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L2構成的第 1透鏡組G1、由第3透鏡L3及第4透鏡L4構成的第2透鏡組 G2、由第5透鏡L5〜第7透鏡L7構成的第3透鏡組G3,且在 變倍時,第1透鏡組G1、第2透鏡組G2及第3透鏡組G3的3 個各透鏡組相互獨立移動。 【實施例9】 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9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1包括一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鏡的 第1透鏡L1、及一雙凹透鏡構成的第2透鏡L2。並且,第2 透鏡組G2包括一雙凸透鏡的第3透鏡L3'遮罩3、及一雙面 非球面的雙凸透鏡(軸上)的第4透鏡L4。並且,第3透鏡 組G3包括一雙凹透鏡的第5透鏡l5、—將凸面朝向縮小側 的正彎月透鏡的第6透鏡L6、及一雙凸透鏡的第7透鏡L7。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轉移,當 第1透鏡組G1沿著光軸z向縮小側移動的同時,第2透鏡組 G2沿著光軸2向放大側移動,並且第3透鏡組g3沿著光軸z 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1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9的上段表示出本實施例9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 ! 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 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p d。 M395170 並且,在表9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从,丨pE )、中間 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彳變間隔1、 對應於各非球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在表9下段係表示出 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9]
焦距:F=l.00 〜1.06 〜1.1〇
37 M395170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Κ Α3 Α4 A.s α6 -89.88598 -1.78577Ε-01 1.29324Ε+00 -1.43352Ε+00 6.80819Ε-01 Α? As Α<) Α|〇 Α,, -4.00403 Ε-01 1.07004Ε+00 -6.73289Ε-01 1.41183 Ε+00 -4.73125Ε+00 A,2 Α13 Α·4 Α,5 Α|6 3.22017E+00 1.38705Ε+01 -4.15035Ε+01 4.53539Ε+01 -1.76710Ε+01 1 Κ α3 Α4 As Αβ -89.99957 -1.24648Ε-01 1.23654Ε+00 7.92092Ε-01 -6.07632Ε+00 α7 As Α9 Αι〇 Α,, 5.82185Ε+00 3.14279Ε+00 -2.45136Ε+00 -4.57060Ε+00 1.00262Ε+01 Α|2 Α,3 Α|4 Αι5 Ακ, -3.04151Ε+01 2.75160Ε+01 -4.13654Ε+01 1.21484Ε+02 -9.08613 Ε+01 8 κ α4 Λό As Α|〇 1.00000 -2.Ι8627Ε-01 -1.22597Ε+00 3.89111 Ε+00 -2.16416Ε十01 9 Κ Α4 Αβ Α« Αιο 1.00000 -1.06853Ε-01 -7.26384Ε-01 4.72293Ε-01 -6.76597Ε+00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9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5是表示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25可知,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6度則廣角,F值為2.0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Γ ) 、( 2')。 【實施例1 0】 38 M395170 實施例i 〇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丨0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9大致 相同’但是在第4透鏡L4為由球面透鏡構成的雙凸透鏡這 —點上不同。 並且,與實施例9中的相同,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端到望遠端的轉移的移動,當第丨透鏡組⑴沿著光軸ζ向縮 小側移動,且第2透鏡組G2沿著光軸乙向放大側移動的同 衧’第3透鏡組G3沿著光轴ζ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 1向光軸ζ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10上段表示本實施例丨〇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 R、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 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v d。 並且,在表ίο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 (MIDDLE)及望遠端(TELE)各自的可變間隔卜 非=隔2及可變間隔3,在表1〇的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 戶衣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 10] 焦距:F=l.〇〇〜1.08〜1.16
39 M395170 7 (遮罩) 〇〇 1.100 8 12.949 0.140 1.7292 54.7 9 -1.661 (移動2) 10 -1.125 0.104 1.8052 25.4 11 2.861 0.059 12 -9.353 0.365 1.7130 53.9 13 -1.410 0.189 14 2.220 0.303 1.7130 53.9 15 -3.186 (移動3) 16 〇〇 1.268 1.5163 64.1 17 〇〇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i 0.885 0.717 0.578 移動2 0.142 0.236 0.338 移動3 0.651 0.684 0.707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A3 α4 As Αβ -15.92814 -9.95702Ε-02 1.31006Ε+00 -1.30524Ε+00 2.22254Ε-01 a7 As Aq Α]〇 Αη 0.04535 6.20484Ε-01 -2.21460Ε-01 2.45061Ε-01 -1.41401Ε+00 A]2 An Α|4 Αΐ5 Α|6 6.44479E-01 2.84112Ε+00 -6.78317Ε+00 6.94351Ε+00 -2.64884Ε+00 2 K α3 Α4 八5 Αό 3.30292 -6.41762Ε-02 1.07416Ε+00 2.80957Ε-01 -3.18233Ε+00 α7 Α« Ag Α|〇 Α,, 2.66761 Ε+00 1.41093Ε+00 -7.34683Ε-01 -1.59740Ε+00 1.96920Ε+00 Α]2 Αΐ3 Α|4 Α,5 Α|6 -7.33039Ε+00 5.77029Ε+00 -5.07790Ε+00 2.03886Ε+01 -1.58439Ε+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 0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6是表示實施例1 0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40 M395170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26可知,實施例丨〇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2度則廣角,F值為2· 1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〇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丨)〜(3 )、(丨,)、(2,)。 <第4實施例組> 該第4實施例組包含下述實施例丨1、1 2的投影型可變 焦透鏡’並且包括如下:由第!透鏡L丨及第2透鏡L2構成的 第1透鏡組G1、由第3透鏡L3構成的第2透鏡組G2,由第4 透鏡L4構成的第3透鏡组G3、由第5透鏡L5〜第7透鏡L7構 成的第4透鏡組G4,且在變倍時’第2透鏡組G2及第3透鏡 組G3相互獨立移動。 【實施例1 1】 該實施例1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n所示。 •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 1包括一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鏡的 第1透鏡L1、及一雙凹透鏡的第2透鏡L2。並且,第2透鏡 組G2包括一雙凸透鏡的第3透鏡L3、及遮罩3。並且,第3 透鏡組G3包括一將凸面朝向縮小側且由雙面非球面的正 彎月透鏡(軸上)所構成的第4透鏡L4。並且,第4透鏡組 G4包括一雙凹透鏡的第5透鏡L5、一雙凸透鏡的第6透鏡 L6、及一雙凸透鏡的第7透鏡L7。 41 M395170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移動第 2透鏡組G2及第3透鏡組g3同時沿著光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1丨的上段表示出在本實施例η中各透鏡面的曲 率半徑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 透鏡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u d。 並且’在表11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F )、中 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i、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第3透鏡組G3和第4透鏡組G4的間 隔:移動3 (下述表12〜16中相同)),在表π的下段係表 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數κ、Α3〜Α16的值。 [表 11] 焦距,F=l 〇0〜1.06〜1·1〇 面 R D Nd v d 1* -10.598 -r--—— 0.178 1.4910 57 6 3.630 0.359 ~~—_______ -2.725 0.062 1.4875 70.2 4 1.022 (移動1) 5 2.851 0.180 1.7725 49.6 6 -2.882 0.314 7 (遮罩) 〇〇 (移動2) 8* -3.835 0.286 1.5686 r 58.6 9* -1.068 (移動3) 10 *1-333 0.059 1.7283 28.5 11 2.287 • ·--- 0.065 12 14.964 0.314 1.5891 61 ) 13 -1.459 0.094 14 2.022 0.370 1.5891 61.1 42 M395170 15 -2.614 0.840 16 〇〇 1.270 1.5163 64.1 17 〇〇 *非球面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α4 λ5 α6 -89.88598 -1.18349Ε-01 1.71296Ε+00 -2.00829Ε+00 6.98547Ε-01 a7 As α9 Α|〇 Α,, -3.73854E-02 1.18940Ε+00 -9.09984Ε-01 9.69712Ε-01 -4.88947Ε+00 A|2 Αΐ3 Aj4 Αΐ5 Αΐ6 3.39789E+00 1.43220Ε+01 -3.98717Ε+01 4.44632Ε+01 -1.88329Ε+01 2 K α3 Α·4 α5 Αό -89.99999 -6.88213Ε-02 1.57152Ε+00 5.74892Ε-01 -6.25520Ε+00 α7 As Ag Α|〇 Α,, 6.22429Ε+00 4.03135Ε+00 -2.38490Ε+00 -6.79893Ε+00 5.49542Ε+00 Α,2 Α,3 Α|4 Αΐ5 Αΐ6 -3.26548Ε+01 3.36707Ε+01 -1.77006Ε+01 1.43818Ε+02 -1.52125Ε+02 8 Κ Α., α6 As Α|〇 1.00000 -1.98764Ε-0Ί -1.12305Ε+00 3.44772Ε+00 -1.53139Ε+01 9 Κ Αό As Α|〇 1.00000 -8.53616Ε-02 -6.36565Ε-01 1.06612Ε+00 -5.55690Ε+00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711 0.629 0.581 移動2 1.176 1.122 1.082 移動3 0.124 0.260 0.348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 1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7是表示實施例1 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43 從本圖27可知,實施例丨丨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為56.4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 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3) 、(1,)' (2〇。 【實施例丨2】 實施例1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12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I丨大致 相同’但是在第5透鏡L5與第6透鏡L6相互黏合而構成黏合 透鏡的方面不同。 並且’與實施例1 1中的相同,當變倍時,隨著從廣角 *而到望边端的移動,第2透鏡組與第3透鏡組G3同時沿著 先軸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韩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12上段表示該實施例12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 R、各透鏡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在d 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u d。 並且’在表12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 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i、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在表12的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 非球面的各常數K、A3〜A 1 6的值。 [表 12] 焦距:F= 1.00〜1.06〜1.10 44 M395170
面 R D Nd v d 1* -2.128 0.208 1.4910 57.6 2* -4.022 0.318 *> J -1.922 0.063 1.4875 70.2 4 0.906 (移動υ 5 2.824 0.181 1.8040 46.6 6 -2.858 0.262 7 (遮罩) 〇〇 (移動2) 8* -4.797 0.262 1.5686 58.6 9* -1.108 (移動3) 10 -1.477 0.059 1.7552 27.5 11 1.425 0.315 1.5163 64.1 12 -1.379 0.304 13 1.731 0.280 1.7205 34.7 14 -32.455 0.659 15 CO 1.271 1.5163 64.1 16 〇〇 木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724 0.643 0.596 移動2 1.300 1.241 1.199 移動3 0.121 0.261 0.351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八3 α5 Α·6 -38.21328 -1.90445Ε-01 1.62889Ε+00 -1.88322Ε+00 6.97657Ε-01 a7 As 八9 Αι〇 Α,, -6.59503E-02 1.27940Ε+00 -8.48508Ε-01 9.25333Ε-01 -4.99688Ε+00 A12 A,3 Α|4 Α,5 Α]6 3.10456E+00 1.42847Ε+01 -3.93276Ε+01 4.43108Ε+01 -1.86021Ε+01 2 K α3 Α4 α5 Αβ -11.07670 -1.51977Ε-01 1.70461Ε+00 1.58531Ε-01 -6.26103Ε+00 α7 As Α9 Α|〇 Αιι 6.47516Ε+00 4.31983Ε+00 -2.18890Ε+00 -6.79561 Ε+00 5.0443 5 Ε+00 Αΐ2 An Α|4 Α,5 Α>6 -3.34479Ε+01 3.14790Ε+01 -1.99656Ε+01 1.42427Ε+02 -1.38460Ε+02 8 | K α4 α6 As Αιο 45 M395170
(圖28是表示實施例1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1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 '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28可知,實施例1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4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Γ ) 、( 2.)。 〈第5貫施例組> 該第5實施例組包含下述實施例丨3、丨4的投影型可變 焦透鏡,並且包含如下:由第}透鏡L1及第2透鏡L2構成的 第1透鏡組G卜由第3透鏡L3及第4透鏡L4構成的第2透鏡組 G2、由第5透鏡L5及第6透鏡L6構成的第3透鏡組G3、由第 7透鏡L7構成的第4透鏡组G4,且在變倍時,第2透鏡組G2 及第3透鏡組G 3相互獨立移動。 【實施例13】 實施例1 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1 3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1包括一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鏡的 46 M395170 第1透鏡Ll、及一雙凹透鏡的第2透鏡L2。並且,第2透鏡 組G2包括一雙凸透鏡的第3透鏡L3、遮罩3、及一雙凸透鏡 的第4透鏡L4。並且,第3透鏡组G3包括一雙凹透鏡的第5 透鏡L5、及一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透鏡所構成的 第6透鏡L6。並且,第4透鏡組G4包括一由雙凸透鏡所構成 的第7透鏡L7。 並且’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移動,第2 透鏡組G2與苐3透鏡組G3同時沿著光轴z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 t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轴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13的上段表示出該實施例13中各透鏡面的曲率 半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 鏡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d。 並且,在表13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中 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i、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 ’在表1 3的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 非球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 13] 焦距· Fsl.OO*^^ 1.06〜1.10 面 R D Nd vd 1* ------— -1.196 0.209 1.4910 57.6 2* -1.398 0.200 -» -2.629 0.065 1.4875 70.2 4 0.968 (移動1) 5 ~~ —— 2.227 0.211 1.7995 42.2 6 ----- -6.123 0.627 ’ 47 M395170 7 (遮罩) 〇〇 0.910 8 5.979 0.132 1.7130 53.9 9 -1.960 (移動2) 10 -1.295 0.094 1.8052 25.4 11 2.581 0.046 12 -68.160 0.366 1.7130 53.9 13 -1.463 (移動3) 14 2.071 0.294 1.7130 53.9 15 -4.225 0.566 16 〇〇 1.270 1.5163 64.1 17 〇〇 *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812 0.708 0.643 移動2 0.153 0.248 0.313 移動3 0.429 0.438 0.438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Α4 a5 a6 -4.11433 -1.04885Ε-01 1.35442Ε+00 -1.33015E+00 1.31848E-01 a7 As Α9 A|〇 A,, 4.60420E-02 6.82126Ε-01 -1.58695Ε-01 2.54533E-01 -1.43722E+00 A,2 A,3 Am A,5 A16 5.67722E-01 2.74771Ε+00 -6.67328E+00 6.88509E+00 -2.56945E+00 2 K A3 A4 a5 Ae 0.13550 -5.64576Ε-02 1.16151E+00 2.98240E-01 -3.14239E+00 Αν As A9 A|〇 A,, 2.36375Ε+00 1.13462Ε+00 -5.71139E-01 -9.97575E-01 2.55271 E+00 A,2 A,3 A14 A,5 A16 -7.18167Ε+00 4.75453Ε+00 -6.72567E+00 1.89731E+01 -1.23568E+01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 3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29是表示實施例1 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48 M395170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圊29可知,實施例丨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8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 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1,)、( 2,)。 【實施例1 4】 實施例1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ι4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1 3大致 相同’但是在第4透鏡L4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雙面非球 面的正彎月透鏡(軸上)所構成方面不同。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移動,第 2透鏡組G2及第3透鏡組G3同時沿著光軸乙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聚焦係透過將第3透鏡組G3向光軸ζ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點透鏡類型)。 在表14的上段示出該實施例14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 徑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各透鏡 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v d。 並且,在表14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 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i、 可變間隔2及可變間隔3,在表14的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 非球面的各常數K、A3〜A16的值。 [表 14] 49 M395170
焦距:F=1.00〜1.06〜1.10 面 R D Nd v d 1* 2.782 0.209 1.4910 57.6 2* 1.478 0.351 3 -4.504 0.065 1.4875 70.2 4 0.964 (移動1) 5 2.674 0.169 1.8040 46.6 6 -3.282 0.209 7 (遮罩) 〇〇 0.962 8* -8.571 0.261 1.5686 58.6 g* -1.016 (移動2) 10 -1.142 0.060 1.8052 25.4 11 2.845 0.312 12 -7.092 0.265 1.6031 60.6 13 -1.233 (移動3) 14 2.255 0.293 1.6516 58.5 15 -3.887 0.744 16 〇〇 1.268 1.5163 64.1 17 〇〇 木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1.004 0.902 0.839 移動2 0.104 0.170 0.215 移動3 0.019 0.055 0.072 非球面係數 面號瑪 K α3 Α4 α5 Αβ -89.99968 -1.17759Ε-01 1.68776Ε+00 -2.34381Ε+00 1.08749Ε+00 1 Ay As Α9 Α|〇 Α,, 1 2.43947E-01 1.05228Ε+00 -1.24535Ε+00 8.13133Ε-01 -4.87257Ε+00 A,2 Α|3 Α14 Α|5 Α]6 3.71974E+00 1.47645Ε+01 -4.08095Ε+01 4.50490Ε+01 -1.88998Ε+01 2 K α3 α4 α5 -18.20200 -6.16488Ε-02 1.43517Ε+00 8.74420Ε-01 -7.02837Ε+00 I α7 Ag Ag Α|〇 Α丨丨 6.37656Ε+00 5.51182Ε+00 -1.30792Ε+00 -8.04371 Ε+00 1.88898Ε+00 50 M395170 Α|2 A,3 aI4 Α|^ A|6 -3.68999Ε+01 3.54598E+01 Γ-7.97185Ε+00 1.60141E+0? -1 74774E+(P 8 Κ a4 Ai、 Ag A|〇 1 .〇〇〇〇〇 -2.48070E-01 -1.13455E+00 2.46754E+00 -2^0906E+01 9 Κ a4 *^6 As A|〇 1 .〇〇〇〇〇 -8.29337E-02 -6.22022E-01 -5.23476E-01 -6.77872E+00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4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30是表示實施例1 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30可知,實施例1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6度則廣角,F值為2.2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Γ ) 、( 2 〇 。 <第6實施例組> 5玄第6貫施例組包含下述貫施例1 5、1 6的投影型可變 焦透鏡’並且包含如下:由第1透鏡L1及第2透鏡L2構成的 第1透鏡組G1、由第3透鏡L3構成的第2透鏡組G2、由第4 透鏡L4構成的第3透鏡組G3、由第5透鏡L5及第6透鏡L6構 成的第4透鏡組G4、由第7透鏡L7構成的第5透鏡組G5,且 在變倍時,第2透鏡組G2與第3透鏡組G3及第4透鏡組G4相 互獨立移動。 【貫施例1 5】 51 M395170 實施例1 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1 5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從放大惻依次說明如下: 首先,第1透鏡組G1包括一光焦度弱的雙面非球面透鎊的 第1透鏡L1、及一雙凹透鏡構成的第2透鏡L2。並且,第2 透鏡組G2包括一雙ώ透鏡構成的第3透鏡L3、及遮罩3。並 且’第3透鏡組G3包括一將凸面朝向縮小側且由雙面非球 面的正彎月透鏡(軸上)所構成的第4透鏡L4。並且,第4 透鏡組G4包括一雙凹透鏡的第5透鏡L5、及一雙凸透鏡的 第ό透鏡L6。並且’第5透鏡組G5包括由雙凸透鏡所構成的 第7透鏡L7 ^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移動,第 2透知^組G2、第3透鏡組G3及第4透鏡組G4同時沿著光軸ζ 向放大側移動。 並且,♦焦係透過將第1透鏡組G 1向光轴Ζ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距透鏡類型)。 在表1 5的上段表示出該實施例1 5中各透鏡面的曲率 半徑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〇'各透 鏡在d線中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u d。 並且,在表1 5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IDE )、中 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間隔的 可變間隔1、可變間隔2 '可變間隔3及可變間隔4 (第4透鏡 組G4與第5透鏡組G5的間隔:移動4(在下述表16相同)), 在表丨5的下段係表示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數κ ' A3〜 A16的值。 52 M395170 [表 15] 焦距:F=1.00〜1.12〜1_20
面 R D Nd v d 1* 5.088 0.190 1.4910 57.6 2* 2.048 0.409 -> j -5.144 0.064 1.4875 70.2 4 1.016 (移動1) 5 3.378 0.182 1.8040 46.6 6 -2.886 0.209 7 (遮罩) 〇〇 (移動2) 8* -4.160 0.287 1.5686 58.6 9* -1.097 (移動3) 10 -1.204 0.060 1.8052 25.4 11 2.871 0.159 12 38.705 0.313 1.7130 53.9 13 -1.419 (移動4) 14 2.126 0.341 1.6779 55.3 15 -4.771 0.707 16 〇〇 1.268 1.5163 64.1 17 CO 木非球面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918 0.734 0.632 移動2 1.108 1.031 0.990 移動3 0.109 0.305 0.436 移動4 0.038 0.102 0.114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K α3 Aa α5 α6 10.08199 -2.37930Ε-01 1.64356Ε+00 -1.91712Ε+00 6.45029Ε-01 a7 As Α9 Α]〇 Α,, -4.35991 E-02 1.26667Ε+00 -8.20950Ε-01 1.08856Ε+00 -4.95585Ε+00 A|2 Α]3 Α|4 Α,5 Α|6 3.32481 E+00 1.42369Ε+01 -4.13979Ε+01 4.54717Ε+01 -1.81254Ε+01 2 K α3 α4 Α5 八6 -35.22532 -1.92253Ε-01 1.85820Ε+00 3.54720Ε-01 -6.63218Ε+00 53 M395170 a7 As Α9 Α|〇 A,, 5.86649E+00 4.43760Ε+00 -7.33360Ε-01 -4.70260Ε+00 6.19977E+00 A|2 A,3 Am Α丨5 Ai6 -3.67678E+01 2.60732Ε+01 -2.82464Ε+01 1.46702Ε+02 -1.24537E+02 8 K Α4 Αβ As A|〇 1.00000 -1.11805Ε-01 -6.17890Ε-01 1.40068Ε+00 -8.20641E+00 9 Κ Α4 Α6 As A10 1.00000 -3.49844Ε-02 -3.22689Ε-0Ι 2.59781 E-02 -2.77559E+00 並且,表1 7中表示實施例1 5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0
圖3 1是表示實施例1 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丁 £LE)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3 1可知,實施例1 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4度則廣角,f值為2.0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 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1,)、( 2,)。 【實施例1 6】 實施例1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如圖μ所示。 即,該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15大致 相同’但是在第4透鏡L4M-由球面透鏡所構成的雙凸 透鏡方面不同。 又
端的移動,第 時沿著光軸Z 並且,在變倍時,隨著從廣角端到望遠 2透鏡組G2、第3透鏡組G3及第4透鏡组〇4同 向放大側移動。 54 巩乃517〇 /且,聚焦係透過將第〖透鏡組⑴向光軸z方向移動來 進行(成為變焦距透鏡類型)。 卜在表1 6上段中不出該實施例1 6中各透鏡面的曲率半 k R、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間間隔D '各透鏡 在d線中的折射率N d及阿貝數"d。 並且,在表16的中段係表示出廣角端(wmE)、中 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各自的可變間隔ι、 可變間隔2、可變間隔3及可變間隔4,在表16的下段係表示 出對應於各非球面的各常數K、A3〜A 16的值。 [表 16] 焦距:F=l.〇〇〜1.12〜1.20
面 R D Nd v d 1 + -1.310 0.166 1.4910 57.6 2* -2.188 0.362 3 -2.704 0.065 1.4875 70.2 4 I.I45 (移動1 ) 5 3.035 0.252 1.8040 Γ 46.6 6 -3.395 0.835 7 (遮罩) 〇〇 (移動2) 8 -96.490 0.140 1.7130 53.9 9 '-1.753 (移動3) 10 Γ -1-385 0.058 1.7847 26.3 11 2.452 0.048 12 「20.305 0.334 1.7130 53.9 13 -1.661 (移動4) 14 2.156 0.314 1.7130 53.9 15 -3.146 0.753 16 〇〇 1.268 1.5163 64.1 17 〇〇 末非球面 55 M395170 移動間隔 廣角端 中間位置 望遠端 移動1 0.596 0.426 0.339 移動2 1.101 0.971 0.893 移動3 0.142 0.435 0.618 移動4 0.183 0.189 0.172 非球面係數 面號碼 1 Κ A3 a4 a5 Αό -10.69145 -6.71645E-02 1.35165E+00 -1.27867E+00 1.05577E-01 α7 Ag A9 A10 A,, -1.85155Ε-02 6.35804E-01 -1.56238E-01 3.28155E-01 -1.36382E+00 Α丨2 A,3 A,4 A15 A16 6.23476E-01 2.73734E+00 -6.95360E+00 6.89594E+00 -2.44708E+00 ? K a3 A4 As a6 -13.16051 -2.99078E-02 1.35724E+00 7.94719E-02 -3.21556E+00 A? As A9 A10 A,, 2.41653E+00 1.23564E+00 -4.56259E-01 -9.37813E-01 2.53372E+00 A,2 A丨3 A14 A,5 Ai6 -7.48528E+00 4.61811E+00 -6.93237E+00 1.95132E+01 -1.24593E+01
並且,表1 7表示實施例16中對應上述各條件式的數 值。 圖32是表示實施例1 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廣角端 (WIDE)、中間位置(MIDDLE )及望遠端(TELE )中 各種像差(球面像差、非點像差、畸變及倍率色像差)的 像差圖。 從該圖32可知,實施例1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若廣 角端處的視角2ω為56.2度則廣角,F值為2.10則明亮,且各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並且,如表1 7所示,實施例1 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均滿足條件式(1 )〜(3 ) 、( 1 ' ) 、( 2')。 56 M395170 [表 17] 條件式 ⑴ (3) Γ F12/fw _ F3/f; 下限 -2.2 1.0 ~~ 3 0 上限 -0.5 3.5" ~~ 實施例1 -1.140 1.91^~~~~~ 10 117 實施例2 -1.258 2.367 SOS 4fiQ 實施例3 -1.306 2.537~~~ 191 417 實施例4 -1.331 2.067 *5 779 實施例5 -1.419 2.219 6 985 實施例6 -1.589 2.290 實施例7 -1.331 1.994 〜~ Π 664 實施例8 -1.251 1.986~~~~~ 4 479 實施例9 -1.291 1.840 實施例10 -1.324 — 6.875 2.026 7 374 實施例11 -1.121 1.881 3.617 實施例12 1 r»/i c (— ______ 1.792 * i .U4D 7 616 實施例13 -1.285 2.066 17 818 實施例14 -1.276 1.856^ 4 180 實施例15 -1.341 1.961 ~ 4.110 實施例16 -1.235 ^_ 2.028 4.323 上述貫%例僅係為了方便s兒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 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清專利fe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 於上述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2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结構 圖。 57 M395170 圖3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4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圖 ® 5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6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7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8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9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10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丨0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1 1疋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1丨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丨2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丨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1 3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1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丨4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1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0 58 M395170 圖1 5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丨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1 6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丨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結構 圖。 圖17是實施例丨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1 8是實施例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19是實施例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0是實施例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 1是實施例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2是實施例ό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3是實施例7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4是實施例8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5是實施例9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6是實施例1 〇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7是實施例1 1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8是實施例1 2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29是實施例1 3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30是實施例1 4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3 1是實施例1 5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3 2是實施例1 6的投影型可變焦透鏡的各種像差圖。 圖33是表示本創作的投影型顯示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簡要結 構圖。 59 M39517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圖像顯示面 10 投射型變焦透鏡 1 la, lib, 11c 透射型液晶面板 12, 13 二向色鏡 14 交叉二向稜鏡 1 6a, 16b, 16c 聚光透鏡 18a, 18b, 18c 全反射鏡 2 鏡片(包含濾光部) 3, 3a, 3b 遮罩 D丨〜D丨7 透鏡面間隔(透鏡厚度) G, 第1透鏡組 g2 第2透鏡組 〇3 第3透鏡組 Rt〜Rn 透鏡面曲率半徑 L, 第1透鏡 l2 第2透鏡 l3 第3透鏡 U 第4透鏡 L5 第5透鏡 u 第6透鏡 l7 第7透鏡 z 光抽
60

Claims (1)

  1. M395170 第99211519號· 99年7月修正頁 六、申請專利範® : 梢充本的年Μ 1. 一種投影型可變焦透鏡,其整體係由七片透鏡構 成,其中配設於最靠放大側的第1透鏡及第2透鏡此二片透 鏡具有負的合成折射率,配設於從放大側起之第3個位置的 第3透鏡係具有正的折射率,配設於從放大側起之第5個位 置的第5透鏡具有負的折射率,配設於從放大側起之第6個 位置的第6透鏡具有正的折射率,配設於放大側起之第7個 位置的第7透鏡具有正的折射率,另外,透鏡系統的縮小側 係以遠心構成, 將該七片透鏡設定成三個以上的透鏡組,並且透過將 其中三個以下的透鏡組移動,從而改變焦距, 從廣角端到望遠端改變焦距時,該第3透鏡沿著光軸 從縮小側向放大側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鏡, 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1 ): -2.2<fl2/fw<-〇.5·.· (1), 其中, fw為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Π2為該第丨透鏡和該第2透鏡的合成焦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2 ): 1.0<f3/fw<3.5.·. ( 2) 其中, &為廣角端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M395170
    f3為該第3透鏡的焦距。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中’該第1透鏡及該第2透鏡的各面中至少一面係為 非球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中,配設於從放大側起之第4個位置的第4透鏡是將 凸面朝向縮小側且具有正的折射率的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中’該第1透鏡或該第2透鏡由塑膠材料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中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3 ): |fl/f2|>3.〇·.· (3) 其中, Π為該第1透鏡及該第2透鏡中由塑膠材料構成的透鏡 的焦距, f2為該第1透鏡及該第2透鏡中由非塑膠材料構成的透 鏡的焦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投影型可變焦透 鏡,其中, 該第1透鏡為複合型非球面透鏡,其係將玻璃透鏡的— 面設有樹脂層’且將該樹脂層的面中與該玻璃透鏡側相反 側的面由非球面所構成。 9. 一種投影型顯示裝置,其包括: 光源; 62 1M395170 光閥; 照明光學部’係將來自該光源的光束引導至該光閥; 以及 項之投影型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何 可變焦透鏡,
    將來自該光源的光束用該光閥 投影型可變焦透鏡投影到螢幕上。 進行光調 製,並透過該 63 M395170
TW099211519U 2009-07-09 2010-06-17 Projection-type zoom-enabling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enabling apparatus TWM395170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2502A JP5345008B2 (ja) 2009-07-09 2009-07-09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95170U true TWM395170U (en) 2010-12-21

Family

ID=4342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211519U TWM395170U (en) 2009-07-09 2010-06-17 Projection-type zoom-enabling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enabl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16010B2 (zh)
JP (1) JP5345008B2 (zh)
CN (1) CN201773216U (zh)
TW (1) TWM395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724B (zh) * 2020-06-20 2021-06-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8402B (zh) * 2011-11-23 2014-05-2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TWI443407B (zh) * 2011-12-27 2014-07-01 Asia Optical Co Inc Miniature projection lens
JP5959872B2 (ja) * 2012-02-15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204129321U (zh) * 2012-04-02 2015-01-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影用变焦透镜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US9044863B2 (en) 2013-02-06 2015-06-02 Steelcase Inc. Polarized enhanced confidentiality in mobile camera applications
WO2014175038A1 (ja) * 2013-04-22 2014-10-3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広角対物光学系
JP6758640B2 (ja) * 2016-09-07 2020-09-23 株式会社シグマ ズームレンズ
CN108267834B (zh) * 2016-12-30 2020-11-1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CN112612127B (zh) * 2019-09-18 2022-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578543B (zh) * 2019-09-29 2022-10-0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投影镜头及投影机
CN111443472B (zh) * 2020-05-18 2022-03-01 苏州东方克洛托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距高变倍比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3330A (en) 1992-08-31 1994-05-17 U.S. Precision Lens Incorporated Zoom projection lens systems
JP2003050352A (ja) * 2001-08-07 2003-02-21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4206708B2 (ja) 2002-08-28 2009-01-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投影光学系
JP4206769B2 (ja) 2003-02-10 2009-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映用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114515B2 (ja) * 2003-03-18 2008-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映用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5258059A (ja) * 2004-03-11 2005-09-2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4920983B2 (ja) 2006-02-01 2012-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TWI299408B (en) * 2006-08-31 2008-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Zoom lens system
JP5107640B2 (ja) * 2007-09-13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型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7738183B2 (en) * 2007-12-19 2010-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533276B1 (ko) * 2008-12-02 2015-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각 줌 렌즈
JP5287326B2 (ja) * 2009-02-16 2013-09-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射用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724B (zh) * 2020-06-20 2021-06-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17900A (ja) 2011-01-27
US20110007401A1 (en) 2011-01-13
US8116010B2 (en) 2012-02-14
JP5345008B2 (ja) 2013-11-20
CN201773216U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95170U (en) Projection-type zoom-enabling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enabling apparatus
JP4919392B2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344557B (zh)
JP5345890B2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M397529U (en)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5535542B2 (ja) 投射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015739B2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254146B2 (ja) 投写用広角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378163B2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9003259A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1232653A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1100079A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320224B2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152854B2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460490B (zh) 變焦投影鏡頭
JP2009020283A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118583B2 (ja) 投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0160478A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5300619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と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5307655B2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9258395A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8081391B1 (en) Zoom lens for projection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0032566A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118582B2 (ja) 投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1053507A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