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66512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涉及-種自行車的折疊裂置,尤指 車前輪叉握把折疊裝置。 種自仃 【先前技術】 既有自行車龍頭的折疊構造,係於前又的頂部 拆卸翻折的構造’於前述構造結合朝上延伸的賢管:,; 朝前延伸的頂端結合用以操縱方向的把手管當: 免時’係先將翻折的構造鬆開,#著將豎管朝旁向 ,使:管與前又並列而達到縮小整體所佔體積的功效。 前述自行車龍頭的折疊構造雖可達到折疊的效果,但 由於係以翻折的構造縮小體積,目此操作過程的動作較大 ’並且為了避m翻折後會撞擊前又’翻折過程中也須 小心翼翼的放下豎管,>此無法讓使用者快速的收折,缺 乏較快速的折收效果。此外,翻折的構造亦使得龍頭 構造的強度降低,受力時在翻折的關節處容易產生損壞。 【新型内容】 由於既有自行車的龍頭係以翻折的方式折收,因此折 疊時動作較大,無法提供較快速的折疊效果。為此,本創 作主要目的在力’配合快拆式側管束將前又設為兩段的形 態’以方便使用者快速收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達到自行車前輪 叉握把折豐裝置,係包括·· 一前輪叉構造,择, 左、右兩側設有直立且並列設置 M366512 的兩前又側管,於兩前又側 ^ 勺員知各結合_体张式側管 束,又於兩前又側管的頂 、斥 上聯結板以及-下聯沾 θ 下間隔設置t 之間穿設-聯結孔,;;=聯結板與下聯結板的中間 於兩别又側管的底部 伸的一前輪又,於各前# π + 引',Ό σ朝卜夂 以及 ",又的底端凹人形成-前輪軸槽; 一握把構造’係於々 , 、工、右兩側設有兩調整 •調整插管由上插設於兩前輪叉管内““ 各快拆式側管束緊束定彳 > D t插官並分別由 +承果疋位,於兩前 总 一了I fe,0 $ TI ;fe h g 9 了員端之間結合 於及頂板的中間結合一 的端部結合一快拆式插管束,於該登該登管插管 該賢管係由該快拆式插管束緊束定位,“;設.:!管, 前延伸並結合一把手管。 ^束g的刖端係朝 進一步,本創作於所述各前輪又盘 間設有-避震構造,各 一斤迷各前叉側管之 方,各避震構造係於^ 糸位於所述下聯結板的下 形態結合-上==管的後面,以上、下間隔的 下直管各為直^/ 下I管’纟避震構造的上直管盘 )罝-各為直立設置的直管 直I、 嵌塊; 各上直官的底端嵌設一上 於各下直管的頂端嵌設一下嵌塊 嵌塊之間嵌套# a ‘ ;各上嵌塊與各下 p 合一避震彈簧,以各避震彈^ 抵-於各上嵌塊的底面以及各下嵌二;,兩端分別 叉分別為真桿體,並 a面,所述兩前輪 内,各前輪又, 各以可滑動形態穿設於各個下直管 μ又係以頂端螺鎖結合於 直吕 底端分別朝下伸出各下直其 a鬼的底部,並且 4 M366512 進-步,本創作各上嵌塊設有一上卡塊,以各上卡塊 的頂面抵靠於所述上直管的底緣,於各上卡塊頂面的中間 朝該上直管内伸設一上導桿, 合上ψ彳干插设定位於各上 直管内,又於各上卡塊的底面朝下凸設一上套桿; 所述各下嵌塊設有一下卡塊 卜龙以各下卡塊的底面抵靠 於各下直管的頂緣,於各下卡媸麻品从士 ' 罪 • 卜卞塊底面的中間朝所述下直營 内伸設一下螺桿’又於各下卡塊的頂面朝上凸設一下套桿 •,所述各避震彈簧係套接於各下套桿與各上套桿之間,並 且分別以頂端以及底端抵靠於各上卡塊的底面以及各下卡 塊的頂面’所述各前輪又於 7〗貝知形成一螺合孔,以各螺 5孔螺鎖結合於各下嵌塊的下螺桿。 更進—步’本創作的豎瞢^ g係由所述豎管插孔的周 緣朝下延伸,所述快拣或3千& 端· s束係結合於該豎管插管的底 所述豎管設有一立管, ― 其 β亥立官由上插設於該豎管插 & ,並文吞亥快拆式插管束緊 ^ 調整管,該調整管係”、 …,立管頂部形成— '、/D 後方向延伸的管體,其並於頂 部穿設一調整螺孔,於 係朝前延伸的直管體,並二插:一延伸官,該延伸管 、’對應5亥调整螺孔於頂面形成— 调王溝,該調整溝係沿前 螺孔螺鎖一調整螺栓,伸的長溝,於該調整 g由s玄凋整螺栓的内端緊迫該調整 溝的底面定位,於該延伸 ,.^ 申s的刖立而設有一把手管束,所述 把手官係以中間穿設緊束於該把手管束。 本創作運用於折疊自 軸槽之間,又將車身的、夺’係將前輪結合於兩前輪 早身的則鸲以可橫向旋轉的形態結合於上 M366512 聯結板與下聯結板之間的聯結孔。#本創作f要收折時, 係先放餐兩個快拆式侧管束,此時兩調整插管可朝下扞入 :叉戰’降低把手管的高度,接著放鬆快拆式插管束 並釋放h,接著轉動豎f以及把手管,將 端朝向前、後方向的直,仂w b專至兩 。 佼万。的直向位置,即完成本創作收折的操作
…本創作只要鬆開快拆式側管束以及快拆式插管束,即 可Μ下把手管並將其轉向’由於構造沒有折動的關節,因 上刼作直接不而要小心翼翼的進#,收折時只要將握把構 造:降後轉動把手管位置即可’過程中動作小且操作迅速 ,能方便使用者折收利用並減少收折所需的時間。 一此外’由於本創作兩前又側管以及兩調整插管係完整 的官體,因此構造強度較具有可f折關節的管體強度大, 能夠抵禦突來的受力,提升整體構造的強度。 【實施方式】 本創作係-種自行車前輪叉握把折疊裝置,請參看第 一至三圖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係包括: 一刖輪叉構造〇),係於左、右兩側設有並列設置的 财=側管(11) ’兩前又側管(1 i)各為直立設置的管體,於 兩=又侧管(1 1)的頂端各結合一快拆式側管束(彳2),又於 兩月ii叉側官(11)的頂部之間橋接上、下間隔且相對設置的 上聯結板(1 3)以及一下聯結板(彳4),上聯結板(彳3)與下聯 板(1 4)係形狀相同且中間略為後凸的板體,於上聯結板 (13)與下聯結板(14)巾間的後凸部位之間穿設—聯結孔(a) 6 M366512 對應下聯結板(14)的下方,於各前叉側管〇 1)下半段 的後側形成一避震構造(16),各避震構造(16)係於各前又 -側管(11)的後面,以上、了間隔的形態結合—上直管 .以及-下直管(162) ’各避震構造(16)的上直管(161)與下 直管(162)各為直立設置的直管,並且下直管(162)的長度 長於上直管(161)的長度; 於各個上直管(161)的底端嵌設一上嵌塊(163),各上 .嵌塊(163)設有-上卡塊(1631),各上卡塊(1631)係直徑等 #於各上直管(161)底緣直徑的圓形塊體,其並以頂面抵靠於 上直管(161)的底緣,於各個上卡塊(1631)頂面的中間朝上 直管(161)内伸設-上導桿(1632),以各上導桿(1632)插設 定位於各上直管⑽)内,又於各上卡塊(1631)的底面朝下 凸設一上套桿(1633); 於各下直管(162)的頂端嵌設一下嵌塊(164),下嵌塊 (16〜設有一下卡塊(1641),各下卡塊(1641)係直徑等於各 下直官(162)頂緣直徑的圓形塊體,其並以底面抵靠於各下 鲁直管(162)的頂緣,於各個下卡塊(1641)底面的中間朝下直 管(162)内伸設-下螺桿(1642),以各下螺桿(1642)伸入各 下直管(162)的頂端内,又於各下卡塊(1641)的頂面朝上凸 下套# (1643),於各避震構造(彳6)的下套桿(彳643)與 上套桿(1633)之間套接一避震彈簧(彳65),各避震彈簧 (165)的頂端以及底端分別抵靠於各上卡塊(1631)的底面: 及各下卡塊(1 641)的頂面; 設有兩前輪叉(17),兩前輪又(17)分別為直立設置的 桿體,並且以可滑動形態穿設於各個下直管(162)内,於各 7 M366512 前輪叉⑼的頂端形成—螺合孔(171),以螺合孔(171)螺 鎖結合於各個下嵌塊(164)的下螺桿(1642),各前輪又⑴ 的底端係朝下# ψ久I~ , 出各下直官(162),並於各前輪叉(17)的底 端凹入形成一前輪軸槽(1 72)。
—握把構造(2Q) ’係對應兩前又側管(11)設有兩調整 插& (2 1)兩。周整插官(2”係左、右並列設置的直管,兩 凋玉插官(21)由上插設於兩前輪又管(2”内,並且由各前 輪:官(21)頂端的快拆式側管束(12)緊束定位,於兩前輪 又官(21)㈣端之㈤結合—頂板(a),於頂板(⑵巾間穿設 —登管插孔(221)’對應豎管插孔(221)的周緣,於頂板 =2)結合一 S管插管(222),豎管插管(222)係直立設置的 s版,並且由戎豎官插孔(22彳)的周緣朝下延伸,於豎管插 官(222)的底端結合一快拆式插管束(23); 於豎管插管(222)插設一豎管(24),豎管(24)設有一立 官(241) ’以立管(241)由上插設於豎管插管(222),並受快 拆式插官束(23)的緊束而定位,於立管(241)頂部形成一調 整官(242),調整管(242)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管體,並 且於頂部穿設一調整螺孔(243);於調整管(242)插設一延 伸管(244),延伸管(244)係朝前延伸的直管體,並且對應 °周正螺孔(2 4 3 ),於頂面形成一調整溝(2 4 41 ),調整溝 (2441)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長溝,於調整螺孔(243)螺鎖 —調整螺栓(245) ’調整螺栓(245)以内端抵靠於調整溝 (2441),藉此將延伸管(244)定位,於延伸管(244)前端設 有一把手管束(246),於把手管束(246)穿插結合一把手管 (25),把手管(25)係沿橫向延伸的管體,並且以中間穿設 8 M366512 亚緊束結合於豎管(24)的把手管束(246)。 本創作運用於折疊自行車時,請參看第―、 將前輪(3〇)結合於兩前輪叉陳端的前輪轴槽(「二 ,又將車身(40)的前端以可橫向旋轉的形態結合於上耳” 板(13)與下聯結板(14)之間的聯結孔⑽,藉此n = =、右轉動把手管(25)時’能夠以車身(4〇)的前端為中心 二:擺動W輪(30)行進的方向,又以避震構造⑽的避 展坪黃(165)提供兩前輪又(17)以及前輪(3〇)避震的效果。 本創作的登管(24)係可調整的設計,如第二、三圖所 示,當需要調整把手管(25)前、後的位置以適應騎乘者的 身材時,係轉鬆調整螺栓(245),料延伸管(244)被釋放 可藉由調整溝(2441)沿調整螺栓(245)的底端滑移作前、 後移動的調整’藉此改變把手管(25)的前、後位置,當調 整把:管㈣的位置完成後’重新鎖上調整螺栓(245)固定 乙伸答(244)即凡成豎管(24)的調整。本創作的豎管(24)除 前述’係為可調整的設計以外,亦可將暨管設為固定式= 構造’藉此以前端結合把手管(25)使用,本創作在此不加 以限制。 當本創作需要收折時,請參看第四至六圖的本創作第 一較佳實施例,待後方的車身(4〇)朝前折收完成之後,放 鬆本創作的兩個快拆式側管束(12),此時可令兩調整插管 (21)朝下插入前叉側管(1彳)内,降低把手管(25)的高度,接 著放鬆快拆式插管束(23)並釋放豎管(24) ’接著轉動豎管 (24)以及把手管(25),將把手管(25)轉至兩端朝向前、後方 向的直向位置,以此縮減本創作左、右所佔的寬度,完成 9 M366512 本創作折疊縮減體積的操作。 本創作除了前述較佳實施例,於兩前輪又(1 7)與兩前 叉侧管(11)之間設有避震作用的避震構造(16)以外,亦可 直接將蚋輪又(1 7)結合於前叉側管(11)的底部使用,如第 七圖的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係於所述 •兩前叉側管(11)的底部後面,分別朝下彎伸形成一前輪又 (17A) ’兩前輪叉(17A)係板體的形態,並且於底端同樣形 成如第二圖中所示的前輪軸槽(彳72)。 瞻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創作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若在不脫離本創作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内,利用本^ 、,斤揭丁技術内谷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 並且未脫離本創作的技術特徵内容,均仍屬於: 特徵的範圍内。 ’ 技術 【圖式簡單說明】 _ =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豎管之侧視部 圖。 第四至六圖係本創作第— 圖。 币較佳實把例折收之實施示意 弟七圖係本創竹楚 _ 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前輪又構造 01)前叉側管 10 M366512 (1 2)快拆式侧管束 (1 4)下聯結板 (1 6)避震構造 (162)下直管 (1631)上卡塊 (1633)上套桿 ' (1641)下卡塊 * (1643)下套桿 0 (17)前輪叉 (172)前輪軸槽 (21)調整插管 (221)豎管插孔 (23)快拆式插管束 (241)立管 (243)調整螺孔 (2441)調整溝 • (246)把手管束 ' (30)前輪 (17A)前叉 (13)上聯結板 (1 5)聯結孔 (161)上直管 (163) 上嵌塊 (1632)上導桿 (164) 下嵌塊 (1642)下螺桿 (165) 避震彈簧 (171)螺合孔 (20)握把構造 (22)頂板 (222)豎管插管 (24) 豎管 (242)調整管 (244) 延伸管 (245) 調整螺栓 (25) 把手管 (40)車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