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66512U -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 Google Patents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66512U
TWM366512U TW98210649U TW98210649U TWM366512U TW M366512 U TWM366512 U TW M366512U TW 98210649 U TW98210649 U TW 98210649U TW 98210649 U TW98210649 U TW 98210649U TW M366512 U TWM366512 U TW M3665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traight
block
combined
front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210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yun Xie
Original Assignee
shi-yun Xi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un Xie filed Critical shi-yun Xie
Priority to TW98210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366512U/zh
Publication of TWM366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66512U/zh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M366512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涉及-種自行車的折疊裂置,尤指 車前輪叉握把折疊裝置。 種自仃 【先前技術】 既有自行車龍頭的折疊構造,係於前又的頂部 拆卸翻折的構造’於前述構造結合朝上延伸的賢管:,; 朝前延伸的頂端結合用以操縱方向的把手管當: 免時’係先將翻折的構造鬆開,#著將豎管朝旁向 ,使:管與前又並列而達到縮小整體所佔體積的功效。 前述自行車龍頭的折疊構造雖可達到折疊的效果,但 由於係以翻折的構造縮小體積,目此操作過程的動作較大 ’並且為了避m翻折後會撞擊前又’翻折過程中也須 小心翼翼的放下豎管,>此無法讓使用者快速的收折,缺 乏較快速的折收效果。此外,翻折的構造亦使得龍頭 構造的強度降低,受力時在翻折的關節處容易產生損壞。 【新型内容】 由於既有自行車的龍頭係以翻折的方式折收,因此折 疊時動作較大,無法提供較快速的折疊效果。為此,本創 作主要目的在力’配合快拆式側管束將前又設為兩段的形 態’以方便使用者快速收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達到自行車前輪 叉握把折豐裝置,係包括·· 一前輪叉構造,择, 左、右兩側設有直立且並列設置 M366512 的兩前又側管,於兩前又側 ^ 勺員知各結合_体张式側管 束,又於兩前又側管的頂 、斥 上聯結板以及-下聯沾 θ 下間隔設置t 之間穿設-聯結孔,;;=聯結板與下聯結板的中間 於兩别又側管的底部 伸的一前輪又,於各前# π + 引',Ό σ朝卜夂 以及 ",又的底端凹人形成-前輪軸槽; 一握把構造’係於々 , 、工、右兩側設有兩調整 •調整插管由上插設於兩前輪叉管内““ 各快拆式側管束緊束定彳 > D t插官並分別由 +承果疋位,於兩前 总 一了I fe,0 $ TI ;fe h g 9 了員端之間結合 於及頂板的中間結合一 的端部結合一快拆式插管束,於該登該登管插管 該賢管係由該快拆式插管束緊束定位,“;設.:!管, 前延伸並結合一把手管。 ^束g的刖端係朝 進一步,本創作於所述各前輪又盘 間設有-避震構造,各 一斤迷各前叉側管之 方,各避震構造係於^ 糸位於所述下聯結板的下 形態結合-上==管的後面,以上、下間隔的 下直管各為直^/ 下I管’纟避震構造的上直管盘 )罝-各為直立設置的直管 直I、 嵌塊; 各上直官的底端嵌設一上 於各下直管的頂端嵌設一下嵌塊 嵌塊之間嵌套# a ‘ ;各上嵌塊與各下 p 合一避震彈簧,以各避震彈^ 抵-於各上嵌塊的底面以及各下嵌二;,兩端分別 叉分別為真桿體,並 a面,所述兩前輪 内,各前輪又, 各以可滑動形態穿設於各個下直管 μ又係以頂端螺鎖結合於 直吕 底端分別朝下伸出各下直其 a鬼的底部,並且 4 M366512 進-步,本創作各上嵌塊設有一上卡塊,以各上卡塊 的頂面抵靠於所述上直管的底緣,於各上卡塊頂面的中間 朝該上直管内伸設一上導桿, 合上ψ彳干插设定位於各上 直管内,又於各上卡塊的底面朝下凸設一上套桿; 所述各下嵌塊設有一下卡塊 卜龙以各下卡塊的底面抵靠 於各下直管的頂緣,於各下卡媸麻品从士 ' 罪 • 卜卞塊底面的中間朝所述下直營 内伸設一下螺桿’又於各下卡塊的頂面朝上凸設一下套桿 •,所述各避震彈簧係套接於各下套桿與各上套桿之間,並 且分別以頂端以及底端抵靠於各上卡塊的底面以及各下卡 塊的頂面’所述各前輪又於 7〗貝知形成一螺合孔,以各螺 5孔螺鎖結合於各下嵌塊的下螺桿。 更進—步’本創作的豎瞢^ g係由所述豎管插孔的周 緣朝下延伸,所述快拣或3千& 端· s束係結合於該豎管插管的底 所述豎管設有一立管, ― 其 β亥立官由上插設於該豎管插 & ,並文吞亥快拆式插管束緊 ^ 調整管,該調整管係”、 …,立管頂部形成— '、/D 後方向延伸的管體,其並於頂 部穿設一調整螺孔,於 係朝前延伸的直管體,並二插:一延伸官,該延伸管 、’對應5亥调整螺孔於頂面形成— 调王溝,該調整溝係沿前 螺孔螺鎖一調整螺栓,伸的長溝,於該調整 g由s玄凋整螺栓的内端緊迫該調整 溝的底面定位,於該延伸 ,.^ 申s的刖立而設有一把手管束,所述 把手官係以中間穿設緊束於該把手管束。 本創作運用於折疊自 軸槽之間,又將車身的、夺’係將前輪結合於兩前輪 早身的則鸲以可橫向旋轉的形態結合於上 M366512 聯結板與下聯結板之間的聯結孔。#本創作f要收折時, 係先放餐兩個快拆式侧管束,此時兩調整插管可朝下扞入 :叉戰’降低把手管的高度,接著放鬆快拆式插管束 並釋放h,接著轉動豎f以及把手管,將 端朝向前、後方向的直,仂w b專至兩 。 佼万。的直向位置,即完成本創作收折的操作
…本創作只要鬆開快拆式側管束以及快拆式插管束,即 可Μ下把手管並將其轉向’由於構造沒有折動的關節,因 上刼作直接不而要小心翼翼的進#,收折時只要將握把構 造:降後轉動把手管位置即可’過程中動作小且操作迅速 ,能方便使用者折收利用並減少收折所需的時間。 一此外’由於本創作兩前又側管以及兩調整插管係完整 的官體,因此構造強度較具有可f折關節的管體強度大, 能夠抵禦突來的受力,提升整體構造的強度。 【實施方式】 本創作係-種自行車前輪叉握把折疊裝置,請參看第 一至三圖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係包括: 一刖輪叉構造〇),係於左、右兩側設有並列設置的 财=側管(11) ’兩前又側管(1 i)各為直立設置的管體,於 兩=又侧管(1 1)的頂端各結合一快拆式側管束(彳2),又於 兩月ii叉側官(11)的頂部之間橋接上、下間隔且相對設置的 上聯結板(1 3)以及一下聯結板(彳4),上聯結板(彳3)與下聯 板(1 4)係形狀相同且中間略為後凸的板體,於上聯結板 (13)與下聯結板(14)巾間的後凸部位之間穿設—聯結孔(a) 6 M366512 對應下聯結板(14)的下方,於各前叉側管〇 1)下半段 的後側形成一避震構造(16),各避震構造(16)係於各前又 -側管(11)的後面,以上、了間隔的形態結合—上直管 .以及-下直管(162) ’各避震構造(16)的上直管(161)與下 直管(162)各為直立設置的直管,並且下直管(162)的長度 長於上直管(161)的長度; 於各個上直管(161)的底端嵌設一上嵌塊(163),各上 .嵌塊(163)設有-上卡塊(1631),各上卡塊(1631)係直徑等 #於各上直管(161)底緣直徑的圓形塊體,其並以頂面抵靠於 上直管(161)的底緣,於各個上卡塊(1631)頂面的中間朝上 直管(161)内伸設-上導桿(1632),以各上導桿(1632)插設 定位於各上直管⑽)内,又於各上卡塊(1631)的底面朝下 凸設一上套桿(1633); 於各下直管(162)的頂端嵌設一下嵌塊(164),下嵌塊 (16〜設有一下卡塊(1641),各下卡塊(1641)係直徑等於各 下直官(162)頂緣直徑的圓形塊體,其並以底面抵靠於各下 鲁直管(162)的頂緣,於各個下卡塊(1641)底面的中間朝下直 管(162)内伸設-下螺桿(1642),以各下螺桿(1642)伸入各 下直管(162)的頂端内,又於各下卡塊(1641)的頂面朝上凸 下套# (1643),於各避震構造(彳6)的下套桿(彳643)與 上套桿(1633)之間套接一避震彈簧(彳65),各避震彈簧 (165)的頂端以及底端分別抵靠於各上卡塊(1631)的底面: 及各下卡塊(1 641)的頂面; 設有兩前輪叉(17),兩前輪又(17)分別為直立設置的 桿體,並且以可滑動形態穿設於各個下直管(162)内,於各 7 M366512 前輪叉⑼的頂端形成—螺合孔(171),以螺合孔(171)螺 鎖結合於各個下嵌塊(164)的下螺桿(1642),各前輪又⑴ 的底端係朝下# ψ久I~ , 出各下直官(162),並於各前輪叉(17)的底 端凹入形成一前輪軸槽(1 72)。
—握把構造(2Q) ’係對應兩前又側管(11)設有兩調整 插& (2 1)兩。周整插官(2”係左、右並列設置的直管,兩 凋玉插官(21)由上插設於兩前輪又管(2”内,並且由各前 輪:官(21)頂端的快拆式側管束(12)緊束定位,於兩前輪 又官(21)㈣端之㈤結合—頂板(a),於頂板(⑵巾間穿設 —登管插孔(221)’對應豎管插孔(221)的周緣,於頂板 =2)結合一 S管插管(222),豎管插管(222)係直立設置的 s版,並且由戎豎官插孔(22彳)的周緣朝下延伸,於豎管插 官(222)的底端結合一快拆式插管束(23); 於豎管插管(222)插設一豎管(24),豎管(24)設有一立 官(241) ’以立管(241)由上插設於豎管插管(222),並受快 拆式插官束(23)的緊束而定位,於立管(241)頂部形成一調 整官(242),調整管(242)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管體,並 且於頂部穿設一調整螺孔(243);於調整管(242)插設一延 伸管(244),延伸管(244)係朝前延伸的直管體,並且對應 °周正螺孔(2 4 3 ),於頂面形成一調整溝(2 4 41 ),調整溝 (2441)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長溝,於調整螺孔(243)螺鎖 —調整螺栓(245) ’調整螺栓(245)以内端抵靠於調整溝 (2441),藉此將延伸管(244)定位,於延伸管(244)前端設 有一把手管束(246),於把手管束(246)穿插結合一把手管 (25),把手管(25)係沿橫向延伸的管體,並且以中間穿設 8 M366512 亚緊束結合於豎管(24)的把手管束(246)。 本創作運用於折疊自行車時,請參看第―、 將前輪(3〇)結合於兩前輪叉陳端的前輪轴槽(「二 ,又將車身(40)的前端以可橫向旋轉的形態結合於上耳” 板(13)與下聯結板(14)之間的聯結孔⑽,藉此n = =、右轉動把手管(25)時’能夠以車身(4〇)的前端為中心 二:擺動W輪(30)行進的方向,又以避震構造⑽的避 展坪黃(165)提供兩前輪又(17)以及前輪(3〇)避震的效果。 本創作的登管(24)係可調整的設計,如第二、三圖所 示,當需要調整把手管(25)前、後的位置以適應騎乘者的 身材時,係轉鬆調整螺栓(245),料延伸管(244)被釋放 可藉由調整溝(2441)沿調整螺栓(245)的底端滑移作前、 後移動的調整’藉此改變把手管(25)的前、後位置,當調 整把:管㈣的位置完成後’重新鎖上調整螺栓(245)固定 乙伸答(244)即凡成豎管(24)的調整。本創作的豎管(24)除 前述’係為可調整的設計以外,亦可將暨管設為固定式= 構造’藉此以前端結合把手管(25)使用,本創作在此不加 以限制。 當本創作需要收折時,請參看第四至六圖的本創作第 一較佳實施例,待後方的車身(4〇)朝前折收完成之後,放 鬆本創作的兩個快拆式側管束(12),此時可令兩調整插管 (21)朝下插入前叉側管(1彳)内,降低把手管(25)的高度,接 著放鬆快拆式插管束(23)並釋放豎管(24) ’接著轉動豎管 (24)以及把手管(25),將把手管(25)轉至兩端朝向前、後方 向的直向位置,以此縮減本創作左、右所佔的寬度,完成 9 M366512 本創作折疊縮減體積的操作。 本創作除了前述較佳實施例,於兩前輪又(1 7)與兩前 叉侧管(11)之間設有避震作用的避震構造(16)以外,亦可 直接將蚋輪又(1 7)結合於前叉側管(11)的底部使用,如第 七圖的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係於所述 •兩前叉側管(11)的底部後面,分別朝下彎伸形成一前輪又 (17A) ’兩前輪叉(17A)係板體的形態,並且於底端同樣形 成如第二圖中所示的前輪軸槽(彳72)。 瞻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創作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若在不脫離本創作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内,利用本^ 、,斤揭丁技術内谷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 並且未脫離本創作的技術特徵内容,均仍屬於: 特徵的範圍内。 ’ 技術 【圖式簡單說明】 _ =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圖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豎管之侧視部 圖。 第四至六圖係本創作第— 圖。 币較佳實把例折收之實施示意 弟七圖係本創竹楚 _ 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〇)前輪又構造 01)前叉側管 10 M366512 (1 2)快拆式侧管束 (1 4)下聯結板 (1 6)避震構造 (162)下直管 (1631)上卡塊 (1633)上套桿 ' (1641)下卡塊 * (1643)下套桿 0 (17)前輪叉 (172)前輪軸槽 (21)調整插管 (221)豎管插孔 (23)快拆式插管束 (241)立管 (243)調整螺孔 (2441)調整溝 • (246)把手管束 ' (30)前輪 (17A)前叉 (13)上聯結板 (1 5)聯結孔 (161)上直管 (163) 上嵌塊 (1632)上導桿 (164) 下嵌塊 (1642)下螺桿 (165) 避震彈簧 (171)螺合孔 (20)握把構造 (22)頂板 (222)豎管插管 (24) 豎管 (242)調整管 (244) 延伸管 (245) 調整螺栓 (25) 把手管 (40)車身 11

Claims (1)

  1. M366512 六、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自行車前輪叉握 -前輪又構造,… 係包括: 的兩前又側管 !、二、右兩側設有直立且並列設置 束,又於兩前又=:::側管的頂端各結合—快拆式側管 又側&的頂部之間振士在l 上聯結板以及—下腾处4 1橋接上、下間隔設置的一 -之間穿設-聯結孔於上聯結板與下聯結板的中間 伸的-前輪又,於各引又側官的底部分別結合朝下延 .以及 凹入形成一前輪軸槽; 一握把構造,係於 調整插管由上插側設有兩調整插管,以兩 各快拆式側管束^,前輪又管内,兩調整插管並分別由 '、 疋位’於兩前輪3洋;αΑ π 一頂板,於該頂板的中間結合T、端之間結合 的端部結合-快拆式插其杳,官’於該豎管插管 該豎管係由該快拆式 於忒豎官插管插設一豎管, 前延伸並結合…束定位,該束管的前端係朝 2.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 疊裝f,其中於所述各前輪又與所述=車前,又握把折 避辰構造,各避震構造係位於所之間設有 避震構造係於各前叉側管的後面,以上板的下方’各 合一上直管以及— 、下間隔的形態結 各為直立設置的直管,:各上各^震構造的上直管與下直管 於各下直管的頂端…直:的底端嵌設-上嵌塊; 嵌塊之間嵌套結合_避震:菩下肷塊,於各上嵌塊與各下 抵靠於各上嵌塊的底面以及:下彈簧的兩端分別 Α 、頁面,所述兩前輪 12 M366512 又分別為直桿體,並且各 内,各前幹叉传以丁首山 動形態穿設於各個下直管 合月知又係U頂端螺鎖結合於 底端分別朝下伸出各下直管。、 队4、&部,並且 3_如巾請專利範圍第2項 疊裝置,其中所述各上嵌H 目仃^輪又握把折 頂面抵靠…… 上卡塊,以各上卡塊的 頂面抵罪於所述上直管的底緣, ‘兮μ古其★ & 、各上卡塊頂面的中間朝 忒上直官内伸設一上導 』罕月 a 干以各上導桿插設定位於各上直 官内,又於各上卡塊的底面朝下凸設一上套桿; 直 所述各下嵌塊設有一下+ 於各下直管的頂緣,於各==底面抵靠 合卜卞塊底面的中間朝所述下直管 内伸設一下螺桿,又於久-^上仏, 、 下卡塊的頂面朝上凸設一下套桿 ,所述各避震彈箐传+ , 辰择貫係#接於各下套桿與各上套桿之間,並 且分別以頂端以及底端抵靠於各上卡塊的底面以及各下卡 塊的頂面,所述各前輪又於的頂端形成一螺合孔,以各螺 合孔螺鎖結合於各下嵌塊的下螺桿。 4·如U專利㈣第]《2或3項所述之自行車前輪 又握把折_a_旋置,其中所述豎管插管係由所述豎管插孔的 周緣朝下延伸,所述快拆式插管束係結合於該豎管插管的 底端; 所述丑管设有一立管,以該立管由上插設於該豎管插 管’並受該快拆式插管束緊束定位,於該立管頂部形成一 3周整管’该§周整管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管體,其並於頂 部穿設一調整螺孔’於該調整管插設一延伸管,該延伸管 係朝前延伸的直管體’並且對應該調整螺孔於頂面形成— §周整溝’該調整溝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長溝,於該調整 13 M366512 螺孔螺鎖一調整螺栓,藉由該調整螺栓的内端緊迫該調整 溝的底面定位,於該延伸管的前端設有一把手管束,所述 把手管係以中間穿設緊束於該把手管束。
    七、圖式:(如次頁) 14
TW98210649U 2009-06-15 2009-06-15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TWM366512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210649U TWM366512U (en) 2009-06-15 2009-06-15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210649U TWM366512U (en) 2009-06-15 2009-06-15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66512U true TWM366512U (en) 2009-10-11

Family

ID=44388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210649U TWM366512U (en) 2009-06-15 2009-06-15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366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849A (zh) * 2019-04-09 2019-07-12 天津市金镁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镁铝合金自行车龙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849A (zh) * 2019-04-09 2019-07-12 天津市金镁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镁铝合金自行车龙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65072B1 (en) Foldable frame for a bicycle
CN202608994U (zh) 折叠滑板车
US9610998B1 (en) Scooter and steering system
TW201206748A (en) Ergonomic saddle structure for bicycles and pedal machines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means
WO2010099270A1 (en)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 user with an injured leg
US9033160B1 (en) Bicycle stand and method of use
CN205220954U (zh) 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滑板车
CN203410567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多功能自行车
TWM366512U (en) Handlebars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ont fork
CN103082593A (zh) 一种支撑杆
CN205952218U (zh) 一种折叠车把
US20160311496A1 (en) Stationary Bike Handlebar Riser
WO2016165008A1 (en) Two-wheeler standing vehicle
CN105836013A (zh) 一种可变形滑板车
CN105398527A (zh) 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滑板车
CN104309749B (zh) 一种装在自行车上的折叠床
CN214524160U (zh) 高稳定性自行车前置支撑装置
CN205952211U (zh) 一种滑板车转向机构
TWM423085U (en) Adjustable handle head structure for bicycle
CN101973351B (zh) 六联杆斜撑坐式滑板车
CN203921069U (zh) 代步车
KR101611693B1 (ko) 자전거 연결장치
TWM418687U (en)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walking assisting vehicle
TWM302516U (en) Seat tube of a bicycle
TWM466852U (zh) 折疊式自行車把手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