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7465B -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7465B
TWI847465B TW111150648A TW111150648A TWI847465B TW I847465 B TWI847465 B TW I847465B TW 111150648 A TW111150648 A TW 111150648A TW 111150648 A TW111150648 A TW 111150648A TW I847465 B TWI847465 B TW I847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oxide
preparation
lithium oxide
powde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8004A (zh
Inventor
瑪麗 梅
烏瑞奇 維特爾曼
亞歷山大 休伯納
約翰尼斯 克洛森納
卡特倫 威塞爾
安雅 魏蘭
百利達 佛朗模
湯瑪士 傑森
亨利克 倫培爾
羅夫 桑德斯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亞比馬利德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亞比馬利德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亞比馬利德國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7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7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15/00Lithium compounds
    • C01D15/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12Manganates manganites or permanganates
    • C01G45/1221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 C01G45/1235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of the type [Mn2O4]2-, e.g. Li2Mn2O4, Li2[MxMn2-x]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12Manganates manganites or permanganates
    • C01G45/1221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 C01G45/1242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of the type [Mn2O4]-, e.g. LiMn2O4, Li[MxMn2-x]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018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 C01G49/0027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one alkali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40Cobaltates
    • C01G51/42Cobalt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Co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C01G53/44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 C01G53/5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of the type [Mn2O4]2-, e.g. Li2(NixMn2-x)O4, Li2(MyNixMn2-x-y)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C01G53/44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 C01G53/54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of the type [Mn2O4]-, e.g. Li(NixMn2-x)O4, Li(MyNixMn2-x-y)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30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 C01P2002/32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spinel-type (AB2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0Solid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關於一種粉末狀氧化鋰 Li 2O,其具有之比表面積依據 BET至少 5 m 2/g ,堆積密度最多 0.3 g/ml,本案亦關於其製備方法及其用以製備過鋰化金屬氧化物的用途。

Description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本案係關於一種呈粉末狀且具高表面積的氧化鋰,氧化鋰採用過氧化鋰產製的經濟製程,且氧化鋰可用於製備過度鋰化金屬氧化物。其中過鋰化金屬氧化物用作陰極添加劑,以達成鋰離子電池的預鋰化的目的。
氧化鋰目前係用作生產玻璃、玻璃陶瓷、陶瓷以及鋰電池正極的原料。 此外,氧化鋰還可用於生產氫氧化鋰。 更重要的是,氧化鋰 Li 2O可用以製備過鋰化金屬氧化物,或可稱為富鋰金屬氧化物(lithium-rich metal oxides)。 相較於標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這些含鋰氧化化合物更增加鋰含量,並且可以在第一次充電/放電循環期間提供這些多餘的含量,以補償陽極側不可逆的鋰損失。 過度鋰化的金屬化合物可例如是:Li 5FeO 4、Li 2NiO 2、Li 6CoO 4,或過度鋰化的含錳尖晶石化合物,尤指 Li 1+xMn 2O 4或 Li 1+xNi 0.5Mn 1.5O 4,其中
鋰氧化物可以通過在含氧氣氛中燃燒鋰金屬來製備。但這個過程並不經濟。因為其係由金屬鋰開始製備,而金屬鋰更係通過耗能的熔鹽電解所製得。
此外,鋰氧化物亦可由鋰基化學式碳酸鋰開始製備而獲得。其製程方程式如下: Li 2CO 3à   Li 2O  +  CO 2(1) 其需於約 900°C至1000°C 非常高的溫度下,且尤以減壓下進行較佳。 由於碳酸鋰會在製程中熔化,故氧化物通常會以塊狀形式生成,在進一步使用前必須先進行研磨(參考文獻D.S. Appleton、R.B. Poeppel: Advances in Ceramics,第 25 卷,“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ithium ceramics”,編輯。 I.J. Hastings 和 G.W. Hollenberg, 1989, 111-116)。 熔融鋰鹽在如此高溫的強烈腐蝕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熱解產物中引入不需要的雜質,並導致所用坩堝材料的腐蝕破壞。
在 < 10 -5Torr 的極低壓力下,熱分解亦可能在 Li 2CO 3熔點 720°C 以下發生(參考文獻T. Takahashi、H. Watanabe,Fusion Eng. Design 8 (1989)  399-405)。 然而,如此低壓在工程設備上並無法有經濟效益地實現。
另外,外加混合元素碳,例如炭黑,用以加速分解碳酸鋰的方式(參考文獻J.-W. Kim, H.-G. Lee, Metallurgical Mater. Trans. B, 32B (2001) 17-24)。 這種碳熱分解不需要真空,而是在氬氣(Ar) 氣流下進行,並且在高於約 720°C(即碳酸鋰的熔點溫度)的溫度下,於氧化鋁坩堝中,依下列反應迅速進行: Li 2CO 3+  C   à   Li 2O  +  2 CO                   (2)
唯其缺點是碳酸鹽熔體對所使用容器材料氧化鋁的腐蝕作用強烈。 煅燒產物將因而遭受鋁污染。
氧化鋰(Li 2O)更可以藉由過過氧化鋰 (Li 2O 2) 的熱分解而生成: Li 2O 2à        Li 2O   +   ½ O 2(3)
此一製程的優點是不需經過熔化或燒結階段,並且可以直接獲得粉末形式的氧化鋰( Li 2O)。 以過氧化鋰為原料進行的煅燒製程更具有較低的能源成本特性,且溫和的煅燒溫度溫並避免了熔化現象,不會腐蝕容器材料。
參考文獻P. Pierron, Bull. France Chim. 1939, 235-238,指出純白色的氧化鋰可以通過在耐熱玻璃管中將過氧化鋰加熱到 300°C而來獲得。 但其中並沒有記錄熱解時間等細節。然而在我們自身進行的實驗中發現,至少需要 20 小時的時間才能在 300°C 下實現 > 90% 的氧化鋰轉化率。
參考文獻US-A-3 321 277 教示在 225 °C和 450°C 之間的溫度下分解粒狀多孔過氧化鋰(Li 2O 2) 以獲得適用於 CO 2吸收的粒狀 氧化鋰(Li 2O)。 於其示範例中,煅燒在 386°C 的溫度以及氬氣氣流下進行,需費時 22 小時 47 分鐘。
參考文獻US-A-4 732 751揭露一種生產高純度氧化鋰(Li 2O) 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在初始溫度為 350 °C至 450°C 的惰性氣氛中分解過氧化鋰(Li 2O 2)進行,然後在 900°C 的溫和真空下進行煅燒。
參考文獻KR 20200051931 教示了使用初級顆粒粒徑 D50 ≤ 5 µm 以次級顆粒粒徑 D50 介於 10 µm 和 100 µm 範圍之間的氧化鋰(Li 2O)來生產高富锂金属氧化物(Li 2NiO 2)。其中氧化鋰是通過 Li 2O 2在 400°C 至600° 溫度範圍內的熱分解產生的。 在其示範例中,Li 2O是通過在420℃下熱處理3小時所獲得的。
參考文獻KR 20210079844 教示細碎級過氧化鋰(粒度範圍 1 µm 至130 µm,優選為5 µm至50 µm)的製備方法,及其用於製備氧化鋰的用途。 其煅燒溫度最低在300℃下進行,優選範圍介於350°C 至650°C下進行。 而在其例示實驗中則揭示了 425°C的溫度值。
參考文獻CN 109336139涉及一種高純度納米氧化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過氧化鋰在350°C至 500°C的初始溫度下分解成氧化鋰,進一步再在600°C至800°C的溫度範圍下煅燒,然後通過球磨機研磨成所需的細度。
在 J. Kim 等人的出版物(Molecules 2019, 24, 624)中描述了從氧化鎳和氧化鋰(Li 2O) 製備過鋰化氧化鎳(Li 2NiO 2),其中後者通過 過氧化鋰(Li 2O 2)的熱分解獲得。其在 350 °C至 600°C 的溫度範圍內研究了過氧化鋰(Li 2O 2) 的煅燒過程。 在 450°C 下煅燒的氧化鋰(Li 2O)反應產物用於製備過鋰化氧化鎳(Li 2NiO 2)。 又,根據引用文獻 (K. Kang et al., Chem. Mater. 2009, 16, 2685-2690),將氧化鎳(NiO) 和氧化鋰(Li 2O) 的混合物在氬氣下在球磨機中研磨一天,然後將均質混合物在 650°C氬氣(Ar)氣氛下熱解處理 24 小時 (Kang) 或 12 小時 (Kim) 即可得到最終產品過鋰化氧化鎳(Li 2NiO 2)。
由過氧化鋰(Li 2O 2)製備氧化鋰(Li 2O)的已知製程具有一個缺點,即就商業因素考量它們均需要經過不具吸引力的冗長反應時間(在 300°C 下保持至少 20 小時)或產出粒狀氧化鋰(Li 2O) 或/及需要至少 350 的相對高溫處理。傳統燃油加熱反應爐並無法實現≥350°C 的溫度,而需要熔爐技術進行。 此外,350°C 及以上的熱解溫度將致使氧化鋰(Li 2O)形成低表面積,而這並不利於以固體/固體的轉化進行過鋰化金屬氧化物的製備。例如由過渡金屬氧化物和氧化鋰(Li 2O)進行過鋰化氧化鎳(Li 2NiO 2)的製備。 為了在可接受的反應時間(< 12-24 小時)內實現過渡金屬氧化物與 氧化鋰(Li 2O)的完全轉化,必須對材料進行密集地預塗漆(pre-painted)。 當使用習知通過≥350°C熱解過氧化鋰(Li 2O 2)所製備的氧化鋰(Li 2O)時,該過程需要很長時間(24小時)。 這將導致高成本。再者,經磨損現象導致的雜質輸入與研磨時間亦成正比。
本案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生產具有高比表面積和低密度的粉末狀鋰氧化物的方法。其中粉末狀鋰氧化物可以通過極低的能量輸入進行研磨,且當粉末狀鋰氧化物與例如氧化鎳之過渡金屬氧化物混合時可以有利地轉化為相應的鋰金屬氧化物。
本案驚奇地發現,煅燒溫度對由過氧化鋰形成的氧化鋰的形態具有顯著影響。 其對應關係顯示於以下表格概述中:
煅燒溫度 (°C) 煅燒時間 (hours) 比表面積 (m 2/g) 堆積密度 (g/mL) 備註
285 30 14.7 0.1 自由流動
325 5 13.5 0.12 自由流動
350 2 8 0.15 自由流動
380 2 0.3 0.5 自由流動
425 2 0.4 0.7 自由流動
450 2 0.23 0.7 自由流動
用於實驗的過氧化鋰,其比表面積在 15 m 2/g 至 20 m 2/g 之間,且過氧化物含量至少為 97%(其餘由LiOH 和 Li 2CO 3構成至 100%)。 所有實驗均在由氮氣組成的惰性氣體氣氛下進行,即分別排除空氣、氧氣(O 2)、二氧化碳(CO 2)和水氣( H 2O)。
由表1中可看出,當煅燒溫度範圍在 325°C 內,均可獲得具有高比表面積 (≥ 10 m 2/g) 的產品質量。 但當煅燒溫度達到或超過約350°C時,比表面積急劇下降。 同時,體積密度也變大。
具有更高表面積的氧化鋰(Li 2O) 變形體更易於研磨。因此可以更快地以較少的能量輸入達到與細碎金屬氧化物轉化所需的粒度範圍,即粒度 <20 µm,尤以粒度 <10 µm更佳。
本案中所使用之過氧化鋰通過錳滴定測量,Li 2O 2含量至少95%、優選至少97%,尤以至少98%的Li 2O 2含量(按重量計)最佳。其餘基本由LiOH 和 Li 2CO 3平衡至 100%。對於不純的過氧化鋰等級,若施加溫和的煅燒溫度時,也會形成高表面的氧化鋰,但其中通常包含不需要的顆粒成分。在氧化鋰(Li 2O)中殘留的碳酸鹽和氫氧化物的含量將於其用以製備過鋰化鋰過渡金屬氧化物時產生干擾。
根據BET測定,本案所使用的過氧化鋰的比表面積範圍為5 m 2/g 至30 m 2/g,優選為10 m 2/g 至30m 2/g,尤以15 m 2/g 至20 m 2/g更佳。
本案的煅燒是在排除環境空氣的情況下進行。尤其是在排除對氧化鋰和/或過氧化鋰具有反應性的化合物的情況下進行。 這些排除物如水(水氣)、二氧化碳(CO 2) 和其他空氣微量成分。 因此,煅燒優選在惰性氣體(氬氣、氦氣、氮氣)或真空(< 10 毫巴)下進行。 此外,本案亦可使用合成的、乾燥的和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氣。 由於反應溫度溫和,本案對容器材料沒有特殊要求,即大多數耐熱材料、金屬以及玻璃(如硼矽玻璃、石英玻璃)和陶瓷(氧化鋁、瓷器等)均可以用於本案中。
本案的煅燒可於靜態中進行。即將過氧化鋰(Li 2O 2)起始材料置於坩堝中並於高溫爐中煅燒。本案的煅燒亦可在混合條件下進行,即在攪拌釜反應器(stirred tank reactors)、旋轉管(rotary tubes)或可加熱混合裝置(heatable mixing units)(例如立式或臥式乾燥機、滾筒式乾燥機和其相似者)。 流體化床反應器亦可用於本案中。
本案煅燒溫度的範圍介於280°C至370°C之,優選為300°C至350°C之間,尤以310°C至350°C更佳,最佳優選溫度範圍為310°C至340°C之間。 實現完全轉化的煅燒時間取決於使用的溫度。煅燒持續進行直至過氧化鋰的殘餘物含量最大值至5 wt. %,優選為最大值至2 wt.%,最佳優選最大值為1 wt. %。 這些殘餘物最大值可通過1小時至30小時的煅燒持續時間實現、優選煅燒時間為1小時至20小時、尤以1小時至10小時的煅燒間更佳。
本案粉末狀氧化鋰的比表面積至少5 m 2/g,優選至少8 m 2/g,尤以至少10 m 2/g更佳。 其係依據標準規範 ASTM D6556 通過氣體吸附法測量所得,這種方法被稱為“BET 測量”,以開發人員 Stephen Brunauer、Paul Hugh Emmett 和 Edward Teller 的名字命名。 於本案中,吸附氣體為氮氣。
本案粉末狀氧化鋰的堆積密度(bulk density)最大值為 0.3 g/mL,優選以最大值為 0.2 g/mL較佳, 尤以優選最大值0.15 g/mL最佳。其中堆積密度是根據 EN ISO 60 標準測定。
本案高表面積氧化鋰優選用於製備過鋰化金屬化合物。其中過鋰化金屬化合物優選由以下組成:Li 5FeO 4、Li 2NiO 2、Li 6CoO 4或過鋰化含錳尖晶石化合物,特別是Li 1+xMn 2O 4或 Li 1+xNi 0.5Mn 1.5O 4,其中 x > 0 至 1。為達此目的,高表面積鋰氧化物可與相應的過渡金屬氫氧化物、過渡金屬氧化物或不同過渡金屬氫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混合物進行反應。
通常,首先將高表面積的氧化鋰與過渡金屬鹽充分混合和/或研磨。 優選地,混合物在研磨介質研磨機中研磨時,使用硬研磨介質例如由金屬(鋼或鎳基合金)或硬陶瓷(金屬氧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氮化物等)組成的球、棒等進行。 研磨容器和研磨介質的維氏硬度至少為400,優選至少為600。特別優選由不銹鋼或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鋁或氧化鋯等材料所製成。球磨機(ball mill)、棒磨機(rod mill)或錘式粉碎機(hammer mill)均可用於本案中。
高表面積的氧化鋰和過渡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的混合物在生成過鋰化金屬氧化物的後續反應通常是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進行,即在還原氣氛中,或在 真空壓力0.01亳巴 至 50 毫巴之間進行。反應溫度在 400 °C到 900°C 之間。 還原氣氛中包含氮氣或氮化合物。 還原氣氛由氮氣或惰性氣體組成,優選氬氣或氦氣。 然而就大氣而言,則存有例外情況。即當起始氧化物或氫氧化物中的過渡金屬的氧化態低於待生產的最終產物中的氧化態時。 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暫時需要氧化氣氛。 這將參考一些特徵轉換來說明解釋。
例如,根據現有技術生產過鋰化氧化鎳(Li 2NiO 2)(參考文獻G. Cedar, Chem. Mater. 2004, 2685),通過使氧化鋰與氧化鎳在惰性(即還原、無氧 ) 氣氛中反應: 1. 球磨 NiO + Li 2O ―――――――――→  Li 2NiO 22. 650°C/24h-Ar
為達此目的,氧化鎳與高表面積的氧化鋰先一併在球磨機中研磨,然後在惰性氬氣氣氛下以約 650°C的溫度煅燒 1 - 24 小時。 過鋰鈷氧化物 Li 6CoO 4則可通過 CoO 和 Li 2O 在 溫度900°C和氮氣氣氛下的固/固反應進行製備(周瑩瑩,論文 2021,https://doi.org/10.14989/doctor.k22548)。 Li 5FeO 4則可由 Li 2O 和 Fe 3O 4在空氣氣氛下於 溫度500°C 或 800°C 進行製備(M.V. Blanco 等人,Chem. Eng. J. 354, 2018, 370-7): Fe 3O 4+  7.5 Li 2O   +  0.5 O 2à   3 Li 5FeO 4
其中Fe 3O 4含有兩種氧化態的鐵,一種為+2 氧化態,另一種為+3 氧化態。 為將+2態轉化為+3態,反應至少暫時在氧化條件下進行。 相比之下,相同的過鋰化金屬化合物亦可是由 Fe 2O 3(鐵的氧化態 +3)和 Li 2O 的研磨混合物通過先加熱到溫度 450°C,然後在惰性條件下加熱到溫度750°C而合成的(參考文獻W.M. Dose 等人,J. Electrochem. Soc. 2020, 167 160543): Fe 2O 3+ 5 Li 2O   à   2 Li 5FeO 4
另外,過鋰尖晶石如 Li 1+xNi 0.5Mn 1.5O 4則是通過在溫度 600°C 還原條件下使相應的正極材料 LiNi 0.5Mn 1.5O 4與氧化鋰反應製備的(參考文獻G. Gabrielli 等人,J. Power Sources,351, 2017, 35)。 [實施例]
[實施例1]依據本案以Li 2O 2製備高表面積的Li 2O。 在充滿 氬氣(Ar) 的手套箱中,將 15.0 g 過氧化鋰(過氧化物含量 97.9%)裝填到由氧化鋁陶瓷組成的陶瓷容器中,並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放置在帶有硼矽酸鹽反應管的鉸鍊式管式爐中。 在輕微的氮氣溢流下,將爐溫設定為溫度325°C 並在該溫度下保持 5 小時。 產量:9.5 g 白色精細粉末(理論值的 97%)。 比表面積:13.5 m 2/g 容積密度:0.12 g/mL Li 2O 含量:98.6 wt.%(酸度滴定法) 過氧化物含量:檢測不到(< 0.5 wt.%)
[實施例2]依據本案以高表面積的Li 2O和NiO製備Li 2NiO 2。 在充滿 氬氣(Ar) 的手套箱中,加入 1.49 g(50 mmol)氧化鋰(來自實施例 1)和 3.73 g(50 mmol)氧化鎳(來自 Sigma-Aldrich 的納米粉末,純度為 99.8%,其餘微量金屬雜質)在瑪瑙研缽中混合併使用研磨杵研磨。 然後將研磨的混合物裝填到由氧化鋁組成的坩堝中,並放置在極度排除空氣的鉸鍊式管型爐(hinged tube furnace)中。 加熱的氮氣滲透爐管(nitrogen-permeated furnace tube)則是由 Inconell 601 合金製成。 將研磨的混合物在溫度650℃的爐溫下煅燒10小時。 冷卻至室溫後,將坩堝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放入充有氬氣(Ar) 的手套箱中。 產量:5.1 g(理論值的 98%)。 XRD:近純相的Li 2NiO 2(Immm結構); 微量 (< 1 %) 的 NiO。

Claims (21)

  1. 一種粉末狀氧化鋰Li2O的製備方法,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BET的比表面積至少為5m2/g,且堆積密度不大於0.3g/ml,其特徵在於,過氧化鋰Li2O2含量不小95wt.%的一粉末狀過氧化鋰Li2O2於溫度範圍介於280℃至370℃之間,在一惰性氣體條件下或在真空壓力<10mbar中進行煅燒,直到反應:Li2O2→Li2O+½ O2基於經煅燒的反應產物的重量,已轉化至少95%以上的氧化鋰Li2O。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基於經煅燒的反應產物的重量,煅燒後的Li2O2殘留量不大於2wt.%。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惰性氣體是選自氮氣、氬氣、氦氣或乾燥且無CO2的空氣。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煅燒時間範圍介於1小時至30小時。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粉末狀過氧化鋰Li2O2的過氧化鋰Li2O2含量不小97wt.%。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煅燒溫度為300℃至350℃之間。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所述製備方法,其中使用的該過氧化鋰具有BET的比表面積為5m2/g至30m2/g之間。
  8. 一種粉末狀氧化鋰Li2O,其特徵在於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BET的比表面積至少為5m2/g,且堆積密度不大於0.3g/ml。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粉末狀氧化鋰,其中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BET的比表面積為至少8m2/g。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粉末狀氧化鋰,其中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BET的比表面積為至少10m2/g。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粉末狀氧化鋰,其中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堆積密度小於0.2g/mL。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粉末狀氧化鋰,其中該粉末狀氧化鋰具有堆積密度小於0.12g/mL。
  13. 一種用於過鋰化金屬氧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一種或多種氧化過渡金屬鹽與一粉末狀氧化鋰Li2O充分混合和/或研磨,該粉末狀氧化鋰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者所述或如請求項1至3中的任一項所製備者,然後於一溫度範圍400℃至900℃之間,在一惰性氣體條件下或在真空壓力<10mbar中進行一煅燒程序,以得到該過鋰化金屬氧化物。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過渡金屬鹽是選自由一過渡金屬氧化物或一過渡金屬氫氧化物所組成的群組之中。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過渡金屬鹽是選自由鎳、錳、鈷或鐵的氧化物、NiO、CoO、Fe2O3、Fe3O4、FeO和相應的氫氧化物之中。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氧化過渡金屬鹽是選自NiO、CoO和Fe2O3之中。
  17.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煅燒程序是在一還原條件下進行,在無氧氣氛下或在真空壓力介於0.01毫巴 至50毫巴範圍之間,且於原料中的過渡金屬氧化階段與最終產品者相同的情況下。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還原條件的一氣氛選自氮氣、氬氣和氦氣之中。
  19.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過鋰化金屬氧化物選自Li5FeO4、Li2NiO2、Li6CoO4或過鋰含錳尖晶石化合物。
  20.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過鋰化金屬氧化物選自Li1+xMn2O4或Li1+xNi0.5Mn1.5O4,其中0
    Figure 111150648-A0305-02-0015-1
    X<1。
  2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氧化鋰或請求項1至3任一項製備的氧化鋰,用於製備一過鋰化金屬氧化物,其中該過鋰化金屬氧化物選自Li5FeO4、Li2NiO2、Li6CoO4或過鋰含錳尖晶石化合物,特別是Li1+xMn2O4或Li1+xNi0.5Mn1.5O4,其中0
    Figure 111150648-A0305-02-0015-2
    X<1,其特徵在於一種或多種氧化過渡金屬鹽與該氧化鋰充分混合和/或研磨,然後在一還原氣氛或在真空壓力介於0.01毫巴至50毫巴範圍之間進行一煅燒程序,反應成該過鋰化金屬氧化物。
TW111150648A 2022-01-10 2022-12-29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TWI847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100361.2 2022-01-10
DE102022100361.2A DE102022100361A1 (de) 2022-01-10 2022-01-10 Pulverförmiges Lithiumoxi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004A TW202328004A (zh) 2023-07-16
TWI847465B true TWI847465B (zh) 2024-07-01

Family

ID=8498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648A TWI847465B (zh) 2022-01-10 2022-12-29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134321A (zh)
CN (1) CN118765262A (zh)
AU (1) AU2022430223A1 (zh)
CA (1) CA3241759A1 (zh)
DE (1) DE102022100361A1 (zh)
MX (1) MX2024008326A (zh)
TW (1) TWI847465B (zh)
WO (1) WO202313156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346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180074071A (ko) * 2016-12-23 2018-07-0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산화리튬의 제조방법 및 리튬니켈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CN108682843A (zh) * 2018-04-27 2018-10-19 中南大学 一种岩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应用
WO2021125655A2 (ko) * 2019-12-20 2021-06-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과산화리튬의 입도 조절 방법 및 입도가 조절된 리튬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1277A (en) 1964-01-15 1967-05-23 Lithium Corp Lithium oxide having active absorption capacity for carbon dioxid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US4732751A (en) 1986-04-11 1988-03-22 Lithium Corporation Of America High purity lithium oxide process
CN109336139A (zh) 2018-10-23 2019-02-15 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纳米级氧化锂的制备方法
KR20200051931A (ko) * 2018-11-06 2020-05-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리튬 화합물, 니켈계 양극 활물질, 산화 리튬의 제조 방법, 니켈계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346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180074071A (ko) * 2016-12-23 2018-07-0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산화리튬의 제조방법 및 리튬니켈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CN108682843A (zh) * 2018-04-27 2018-10-19 中南大学 一种岩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应用
WO2021125655A2 (ko) * 2019-12-20 2021-06-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과산화리튬의 입도 조절 방법 및 입도가 조절된 리튬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134321A (ko) 2024-09-09
DE102022100361A1 (de) 2023-07-13
TW202328004A (zh) 2023-07-16
CN118765262A (zh) 2024-10-11
CA3241759A1 (en) 2023-07-13
AU2022430223A1 (en) 2024-07-04
WO2023131569A1 (en) 2023-07-13
MX2024008326A (es) 2024-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2094B2 (ja) ガーネット型イオン伝導性酸化物、及び、酸化物電解質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528151A (ja) 高タップ密度のリチウム正極活物質、中間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6277042B (zh) 一种制备Ti4O7的方法
JPH11510467A (ja) リチウム化酸化遷移金属の製法
JP2019023148A (ja) 遷移金属水酸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遷移金属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遷移金属水酸化物粒子
JP5365488B2 (ja)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アルミニウム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CN114759159B (zh) 一种高活性铁酸锂的制备方法及高活性铁酸锂,其正极和电池
US20150064094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titanium carbide powder
WO2020168582A1 (zh) 直接还原金属化合物制备金属或合金粉末的装置和方法
WO2018025127A1 (en) A method of producing titanium from titanium oxides through magnesium vapour reduction
CN108529666B (zh) 由无机钛源制备钛酸锂的方法、产品及应用
JPH1179746A (ja) ペロブスカイト型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47465B (zh) 粉末狀氧化鋰、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KR101352371B1 (ko) 자전연소합성법을 이용한 저산소 티타늄 분말 제조방법
JP2004010375A (ja) 四酸化三コバ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JP6660776B2 (ja) 窒化タンタル(Ta3N5)の製造方法
CN108557896A (zh) 一种过渡金属锑硫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14314648A (zh) 充放电阶段具有电化学振荡现象的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831838A (zh) 一种单晶型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3114629A (en) Production of columbium and tantalum
WO2024160429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verlithiated lithium metal oxides
KR102638196B1 (ko) Ⅳ족 전이금속 산화물로부터 저산소 전이금속 분말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열환원 반응 혼합물과 이를 이용한 저산소 전이금속 분말 제조방법
TW202432468A (zh) 過鋰化鋰金屬氧化物的製備方法
JP7491659B2 (ja) 水酸化リチウム水和物、水酸化リチウム水和物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ニッケル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TWI586606B (zh) 矽酸鐵粉末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