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580B - 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 Google Patents

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580B
TWI840580B TW109122492A TW109122492A TWI840580B TW I840580 B TWI840580 B TW I840580B TW 109122492 A TW109122492 A TW 109122492A TW 109122492 A TW109122492 A TW 109122492A TW I840580 B TWI840580 B TW I840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path
groove
component
direction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764A (zh
Inventor
于興家
劉月
会田智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6389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22845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580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運動引導裝置以及潤滑路徑部件。運動引導裝置具備有:支承體和移動體,移動體具有移動體主體、蓋體和循環部件,蓋體具有第一潤滑槽,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脂的情況下,利用由第一潤滑槽和循環部件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其中,運動引導裝置還具有潤滑路徑部件,潤滑路徑部件形成有截面積比第一潤滑槽小的第二潤滑槽,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的情況下,利用由第一潤滑槽和第二潤滑槽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由此,在運動引導裝置中,當利用潤滑脂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利用潤滑油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窄,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Description

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該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具備設置有潤滑油供給結構的潤滑路徑部件的運動引導裝置以及該潤滑路徑部件。
作為運動引導裝置的一種的直線導軌具備作為支承體的軌道和以能夠沿著軌道移動的方式安裝的作為移動體的移動塊。在軌道和移動塊之間設置有多個能夠進行滾動運動的作為滾動體的滾珠。多個滾珠在環狀的滾珠循環路中循環,該滾珠循環路包括:由在軌道上設置的滾珠滾動槽和在移動塊上設置且與該在軌道上設置的滾珠滾動槽對置的負荷滾珠滾動槽構成的負荷滾動路、在移動塊上設置且與該負荷滾動路平行的無負荷通路、以及在移動塊上設置且將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連接的U字狀的方向轉換路。
在上述的直線導軌中,需要設置對方向轉換路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結構。
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用於直線導軌中的對方向轉換路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結構。具體地,在該專利文獻1中,在作為移動塊的一部分的蓋體即端蓋板上形成有嵌入凹部,並且直線導軌具有嵌入該嵌入凹部且材料硬度與該端蓋板相同或者比該端蓋板低的分體構件,在該嵌入凹部和分體構件的相互對置的接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作為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槽,且在該相互對置的接合面中的至少一方設置有沿著作為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槽延伸的一條或兩條以上的凸部。
但是,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中,存在如下的技術問題。
具體來說,在作為潤滑劑而供給潤滑脂的情況下,需要增大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截面積並且縮短潤滑劑供給路徑的長度,另一方面,在作為潤滑劑而供給潤滑油的情況下,需要減小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截面積並且縮短潤滑劑供給路徑的長度。如果將潤滑劑供給路徑的長度設為相同,則在供給潤滑脂時需要增大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截面積,在供給潤滑油時需要減小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截面積。於是,在供給潤滑脂時和供給潤滑油時,需要使潤滑劑供給路徑具有相反的截面積。在專利文獻1這樣的現有技術的直線導軌中,需要將潤滑劑供給路徑設計為能夠應對潤滑脂潤滑和潤滑油潤滑這雙方的最優的截面積。但是,隨著考慮到環境的影響等而降低潤滑劑的使用量,則難以設計出能夠應對潤滑脂潤滑和潤滑油潤滑這雙方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4-353698A號公報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提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應對潤滑脂潤滑和潤滑油潤滑這雙方面而實現良好的潤滑的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該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具備沿長度方向在左右兩側面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槽的支承體和經由多個滾動體而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組裝於上述支承體上的移動體,上述移動體具有:移動體主體,其設置有與上述滾動體滾動槽對置而形成供上述滾動體滾動的負荷滾動路的負荷滾動體滾動槽和與上述負荷滾動路平行地形成且供上述滾動體滾動的無負荷通路;蓋體,其固定於上述移動體主體的前後的兩端面上;循環部件,其設置在上述移動體主體與上述蓋體之間,在上述運動引導裝置中設置有用於將上述負荷滾動路和上述無負荷通路連接而使上述滾動體進行方向轉換的方向轉換路,上述蓋體設置有上述方向轉換路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上述循環部件設置有上述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上述循環部件具有將位於上述支承體的左右兩側的上述內周側方向轉換部連結的連結部,上述蓋體具有收容上述連結部的嵌合凹部,並且在上述嵌合凹部形成有第一潤滑槽,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脂的情況下,利用由上述第一潤滑槽和上述循環部件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上述運動引導裝置的特徵在於,上述運動引導裝置還具有潤滑路徑部件,上述潤滑路徑部件形成有截面積比上述第一潤滑槽小的第二潤滑槽,上述潤滑路徑部件具備與上述第一潤滑槽嵌合的嵌合部和向上述循環部件插入的插入部,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的情況下,通過將上述插入部插入到上述循環部件且使上述嵌合部嵌合於上述第一潤滑槽,由此利用由上述第一潤滑槽和上述第二潤滑槽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在利用潤滑脂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利用潤滑油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窄,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通過將潤滑路徑部件的插入部插入循環部件,由此能夠使潤滑油容易地到達構成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和外周側方向轉換部,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進行詳細的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相同或相應的構件或結構標註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圖1所示,作為運動引導裝置的一種的直線導軌1具備作為支承體的軌道2和以能夠沿著軌道2移動自如的方式安裝的作為移動體的移動塊3,移動塊3在軌道2的長度方向上相對地進行直線運動。另外,軌道2安裝於基座等的固定側,移動塊3用於安裝工作臺等被引導對象。
接著,圖2是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的分解立體圖,以下,利用該圖2對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2所示,直線導軌1具備沿長度方向在左右兩側面形成有滾珠滾動槽2a的軌道2和經由多個作為滾動體的滾珠B而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組裝於該軌道2上的移動塊3,該移動塊3具有:作為移動體主體的滑塊3a,其設置有負荷滾珠滾動槽3a1和無負荷通路3a2;作為蓋體的端蓋板3b,其固定於滑塊3a的前後的兩端面上。需要說明的是,在此所謂的「左右」是指從長度方向觀察軌道2時相對於該軌道2的中心而成為左和右的位置,在以下的說明中也是同樣的。另外,滑塊3a的負荷滾珠滾動槽3a1與軌道2的滾珠滾動槽2a對置而形成供滾珠B滾動的負荷滾動路,並且,滑塊3a的無負荷通路3a2與該負荷滾動路平行地形成且供滾珠B滾動。
另外,如圖2所示,滾珠保持構件6是設置於軌道2和移動塊3之間而用於保持滾珠B的構件,配置於上下排列成兩列的滾珠B之間,並且具有形成為在軌道2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板狀且與該長度方向正交的滾珠保持部,該滾珠保持部同時保持上下排列成兩列的滾珠B。
並且,如圖2和後述的圖4(a)所示,端蓋板3b設置有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在滑塊3a與端蓋板3b之間設置有循環部件4,該循環部件4設置有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由此,通過端蓋板3b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和循環部件4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構成U字狀的方向轉換路,該方向轉換路用於將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3a2連接而使滾珠B進行方向轉換,由此,移動塊3能夠沿著軌道2移動自如地進行直線運動。進而,如圖2所示,螺釘8a是用於將端蓋板3b和循環部件4擰止固定於滑塊3a上的構件。
另外,如圖2所示,在設置於滑塊3a的前後的兩端面上的端蓋板3b的外側設置有防塵部件7,在該防塵部件7上設置有貫通孔7a,用於向直線導軌1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機構(未圖示)的潤滑劑供給嘴連接於該貫通孔7a,並且,該貫通孔7a與在端蓋板3b上形成的潤滑劑供給孔3b1連通,由此能夠利用潤滑劑供給機構經由在端蓋板3b上設置的潤滑劑潤滑路徑而向方向轉換路供給潤滑劑,進而對在該方向轉換路、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3a2中滾動的滾珠B進行潤滑。進而,如圖2所示,螺釘8b是用於將防塵部件7擰止固定於端蓋板3b上的構件。
另外,如圖4(a)所示,端蓋板3b的第一潤滑槽3b4分別與直線導軌1中的位於軌道2的長度方向左右兩側的方向轉換路連通。由此,在利用潤滑劑供給機構經由防塵部件7上的貫通孔7a而向潤滑劑供給孔3b1供給潤滑劑時,潤滑劑能夠經由第一潤滑槽3b4分別向軌道2的左右兩側的方向轉換路供給。
以下,參照圖3至圖5(c)詳細地說明在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中利用潤滑劑供給機構作為潤滑劑而供給潤滑脂時的潤滑脂潤滑路徑。
如圖3至圖5(c)所示,循環部件4具有將位於軌道2的左右兩側的内周側方向轉換部4a連結的連結部4b,端蓋板3b具有收容連結部4b的嵌合凹部3b3,並且在嵌合凹部3b3形成有第一潤滑槽3b4。
在循環部件4直接安裝於端蓋板3b上的情況下,具體來說,循環部件4的連結部4b嵌合於端蓋板3b的嵌合凹部3b3,並且,循環部件4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端蓋板3b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構成U字狀的方向轉換路,此時,對直線導軌1進行潤滑時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脂,向由第一潤滑槽3b4和循環部件4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供給潤滑脂,由此對在該方向轉換路、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3a2中滾動的滾珠B進行潤滑。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5(a)和圖5(b)所示,循環部件4形成有與第一潤滑槽3b4連結的第三潤滑槽4c,該第三潤滑槽4c至少形成在循環部件4中的與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對置的部位。由此,在向由第一潤滑槽3b4和循環部件4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供給潤滑脂時,潤滑脂能夠在通過第一潤滑槽3b4後向第三潤滑槽4c流動,進而從該第三潤滑槽4c被引導到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與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之間,從而可靠地到達循環部件4中的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而對滾珠B進行潤滑。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潤滑脂均勻地向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流動,可以使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的開口的寬度不同。
接下來,參照圖3以及圖6(a)至圖6(c)和圖7(a)至圖7(d)詳細地說明在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中利用潤滑劑供給機構作為潤滑劑而供給潤滑油時的潤滑油潤滑路徑。
如圖3所示,潤滑路徑部件5設置於端蓋板3b和循環部件4之間。
另外,圖6(a)是圖3中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6(b)是圖6(a)中的A-A剖面的剖視圖,圖6(c)是圖6(a)中的B-B剖面的剖視圖。
如圖6(a)所示,潤滑路徑部件5具備與第一潤滑槽3b4嵌合的嵌合部5a和向循環部件4插入的插入部5b,並且,潤滑路徑部件5形成有截面積比第一潤滑槽3b4小的第二潤滑槽5c,更具體地說,插入部5b是向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插入的部分,第二潤滑槽5c形成於嵌合部5a和插入部5b上。
在循環部件4經由潤滑路徑部件5安裝於端蓋板3b上的情況下,具體來說,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插入到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潤滑路徑部件5的嵌合部5a以該嵌合部5a上的第二潤滑槽5c與端蓋板3b的第一潤滑槽3b4對置的方式嵌合於該第一潤滑槽3b4且循環部件4的連結部4b嵌合於端蓋板3b的嵌合凹部3b3,並且,循環部件4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端蓋板3b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構成U字狀的方向轉換路,此時,對直線導軌1進行潤滑時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向由第一潤滑槽3b4和第二潤滑槽5c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供給潤滑油,由此對在該方向轉換路、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3a2中滾動的滾珠B進行潤滑。
由此,在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中,在利用潤滑脂進行潤滑時能够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利用潤滑油進行潤滑時通過設置如上述的潤滑路徑部件5而能夠使潤滑路徑較窄,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5(a)和圖5(b)所示的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也與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潤滑槽5c連結,由此,在向由第一潤滑槽3b4和第二潤滑槽5c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供給潤滑油時,潤滑油能够在通過相互對置的第一潤滑槽3b4和第二潤滑槽5c後向第三潤滑槽4c流動,進而從該第三潤滑槽4c被引導到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與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之間,從而可靠地到達循環部件4中的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而對滾珠B進行潤滑。
換言之,在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中,通過將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插入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由此能夠使潤滑油容易地到達構成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另外,如圖2和圖6(b)、圖6(c)所示,在沿軌道2的長度方向觀察時,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厚度d形成得小於潤滑路徑部件5的嵌合部5a的厚度D。
由此,能夠將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容易地插入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
進而,如圖6(a)所示,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側面形成有倒角。
需要說明的是,雖未圖示,但也可以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前表面(即,形成有第二潤滑槽5c的面)形成有倒角。
當然,雖未圖示,但也可以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側面和前表面都形成有倒角。
由此,能夠將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更容易地插入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
還有,如圖6(b)和圖6(c)所示,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潤滑槽5c的兩側形成有用於防止潤滑油洩露的肋5d。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
接著,參照圖7(a)至圖7(d)對本發明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或相應的構件或結構標註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7(a)是圖3中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其中,放大示出了潤滑路徑部件5的嵌合部5a的端部5a1以及定位突起5e,圖7(b)是圖7(a)中的A-A剖面的剖視圖,圖7(c)是圖7(a)中的B-B剖面的剖視圖,圖7(d)是從圖7(a)的背面側觀察時得到的立體圖。
如圖7(a)至圖7(d)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也具有嵌合部5a、插入部5b、第二潤滑槽5c和肋5d。
如圖7(a)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相對於第一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不同點在於嵌合部5a的端部5a1的形狀。
具體來說,如圖4(a)和圖4(b)所示,端蓋板3b的第一潤滑槽3b4的與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連結的端部3b41形成為錐形狀,相應地,如圖7(a)所示,潤滑路徑部件5的嵌合部5a的與插入部5b連結的端部5a1形成為與端部3b41的錐形狀對應的錐形狀。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將端蓋板3b的第一潤滑槽3b4的與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連結的端部3b41形成為錐形狀,在利用潤滑脂潤滑而使潤滑脂向方向轉換路流動時,能夠提高潤滑脂的壓力,從而實現更加良好的潤滑。
另外,如圖7(a)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相對於第一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不同點還在於進一步具有定位突起5e。
具體來說,如圖7(a)所示,潤滑路徑部件5形成有用於定位於端蓋板3b的定位突起5e,相應地,如圖4(a)和圖4(b)所示,端蓋板3b形成有用於嵌入定位突起5e的定位孔3b5。
在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中,通過設置如上述的定位突起5e和定位孔3b5,在將潤滑路徑部件5向端蓋板3b嵌合插入時,能夠容易地實現潤滑路徑部件5和端蓋板3b的定位。
進而,如圖7(a)所示,在定位突起5e形成有第二潤滑槽5c的一部分。
由此,在將定位突起5e向端蓋板3b的定位孔3b5插入時,能夠容易地使定位突起5e變形而將該定位突起5e插入定位孔3b5。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a)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側面也形成有倒角。
需要說明的是,雖未圖示,但也可以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前表面(即,形成有第二潤滑槽5c的面)形成有倒角。
當然,雖未圖示,但也可以在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的端部5b1的側面和前表面都形成有倒角。
由此,如第一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那樣能夠將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更容易地插入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潤滑路徑部件5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
接下來,參照圖8對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組裝於圖5(a)所示的循環部件4而成的組裝體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插入到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中,插入部5b的端部到達循環部件4的上下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之間的位置。此時,為了確保在潤滑油供給時穩定地供給潤滑油,較佳地使潤滑路徑部件5與循環部件4之間的接合部分以無間隙的方式緊貼,從而避免潤滑路徑部件5和循環部件4產生錯動和晃動等。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5組裝於圖5(a)所示的循環部件4而成的組裝體與圖8所示的組裝體大致相同,同樣是插入部5b的端部5b1到達循環部件4的上下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之間的位置且潤滑路徑部件5與循環部件4之間的接合部分以無間隙的方式緊貼的狀態。
接下來,參照圖9(a)至圖9(c)對端蓋板3b、潤滑路徑部件5和循環部件4的組裝狀態進行說明。
圖9(a)是將圖8所示的潤滑路徑部件5和循環部件4的組裝體組裝於圖4(a)所示的端蓋板3b之前的狀態的圖。在將圖8所示的潤滑路徑部件5和循環部件4的組裝體向圖4(a)所示的端蓋板3b組裝時,以潤滑路徑部件5的定位突起5e與端蓋板3b的定位孔3b5對正的方式進行組裝,由此能夠容易地得到如圖9(b)所示的端蓋板3b、潤滑路徑部件5和循環部件4的組裝體。
另外,如圖9(c)和圖4(b)所示,端蓋板3b的定位孔3b5的中心與端蓋板3b的潤滑劑供給孔3b1的中心一致。
由此,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對直線導軌1進行潤滑時,能夠從潤滑劑供給孔3b1直接向潤滑路徑部件5的與定位孔3b5嵌合的定位突起5e供給潤滑油,從而潤滑油能夠容易地向方向轉換路供給而實現良好的潤滑。
需要說明的是,在潤滑路徑部件5由軟質的材料構成的情況下,在將端蓋板3b安裝於滑塊3a上時,能夠按壓端蓋板3b使軟質的潤滑路徑部件5變形而使循環部件4和潤滑路徑部件5緊密地貼合於端蓋板3b,從而有效地防止潤滑油洩露。
以上,已通過圖1至9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的具體結構。
如以上的說明可知,為了實現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應對潤滑脂潤滑和潤滑油潤滑這雙方而實現良好的潤滑的直線導軌1的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直線導軌1,具備沿長度方向在左右兩側面形成有滾珠滾動槽2a的軌道2和經由多個滾珠B而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組裝於軌道2上的移動塊3,移動塊3具有:滑塊3a,其設置有與滾珠滾動槽2a對置而形成供滾珠B滾動的負荷滾動路的負荷滾珠滾動槽3a1和與負荷滾動路平行地形成且供滾珠B滾動的無負荷通路3a2;端蓋板3b,其固定於滑塊3a的前後的兩端面上;循環部件4,其設置在滑塊3a與端蓋板3b之間,在直線導軌1中設置有用於將負荷滾動路和無負荷通路3a2連接而使滾珠B進行方向轉換的方向轉換路,端蓋板3b設置有方向轉換路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循環部件4設置有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循環部件4具有將位於軌道2的左右兩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連結的連結部4b,端蓋板3b具有收容連結部4b的嵌合凹部3b3,並且在嵌合凹部3b3形成有第一潤滑槽3b4,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脂的情況下,利用由第一潤滑槽3b4和循環部件4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該直線導軌1的特徵在於,直線導軌1還具有潤滑路徑部件5,潤滑路徑部件5形成有截面積比第一潤滑槽3b4小的第二潤滑槽5c,潤滑路徑部件5具備與第一潤滑槽3b4嵌合的嵌合部5a和向循環部件4插入的插入部5b,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的情況下,通過將插入部5b插入到循環部件4且使嵌合部5a嵌合於第一潤滑槽3b4,由此利用由第一潤滑槽3b4和第二潤滑槽5c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
根據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在利用潤滑脂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利用潤滑油進行潤滑時能夠使潤滑路徑較窄,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直線導軌1,通過將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插入循環部件4,由此能夠使潤滑油容易地到達構成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良好的潤滑。
較佳地,循環部件4形成有與第一潤滑槽3b4或第二潤滑槽5c連結的第三潤滑槽4c,在插入部5b向循環部件4插入時,插入部5b插入到第三潤滑槽4c。
由此,在供給潤滑劑時,能夠使潤滑劑可靠地到達循環部件4中的上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和下側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4a而對滾珠B進行潤滑。
較佳地,在沿軌道2的長度方向觀察時,插入部5b的厚度形成得小於嵌合部5a的厚度。
由此,能夠將潤滑路徑部件5的插入部5b容易地插入到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
較佳地,第一潤滑槽3b4的與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連結的端部3b41形成為錐形狀,嵌合部5a的與插入部5b連結的端部5a1形成為與上述錐形狀對應的錐形狀。
通過將端蓋板3b的第一潤滑槽3b4的與外周側方向轉換部3b2連結的端部3b41形成為錐形狀,在利用潤滑脂潤滑而使潤滑脂向方向轉換路流動時,能夠提高潤滑脂的壓力,從而實現更加良好的潤滑。
較佳地,潤滑路徑部件5形成有用於定位於端蓋板3b的定位突起5e,端蓋板3b形成有用於嵌入定位突起5e的定位孔3b5。
通過設置如上述的定位突起5e和定位孔3b5,在將潤滑路徑部件5向端蓋板3b嵌合插入時,能夠容易地實現潤滑路徑部件5和端蓋板3b的定位。
較佳地,定位孔3b5的中心與設置於端蓋板3b的潤滑劑供給孔3b1的中心一致。
由此,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對直線導軌1進行潤滑時,能夠從潤滑劑供給孔3b1直接向潤滑路徑部件5的與定位孔3b5嵌合的定位突起5e供給潤滑油,從而潤滑油能夠容易地向方向轉換路供給而實現良好的潤滑。
較佳地,第二潤滑槽5c的一部分形成於定位突起5e。
由此,在將定位突起5e向端蓋板3b的定位孔3b5插入時,能夠容易地使定位突起5e變形而將該定位突起5e插入定位孔3b5。
較佳地,在第二潤滑槽5c的兩側形成有用於防止潤滑油洩露的肋5d。
由此,在利用潤滑油進行潤滑時,能夠防止潤滑油的洩露。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潤滑路徑部件,其是上述的任意一種實施方式的直線導軌1中的潤滑路徑部件5。
通過在直線導軌中使用如上述的潤滑路徑部件5,該直線導軌能夠獲得上述的各技術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防止潤滑油洩露而提高密封性能,可以在將潤滑路徑部件5安裝於循環部件4後使用黏接劑等填充於循環部件4的第三潤滑槽4c中。
如上述,本發明已參照附圖對較佳的實施方式進行了充分記載,但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瞭解各種變形或變更,這些變形或變更只要在沒有脫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限定的範圍,均應被涵蓋於其中。
1:直線導軌 2:軌道 2a:滾珠滾動槽 3:移動塊 3a:滑塊 3a1:負荷滾珠滾動槽 3a2:無負荷通路 3b:端蓋板 3b1:潤滑劑供給孔 3b2:外周側方向轉換部 3b3:嵌合凹部 3b4:第一潤滑槽 3b41:端部 3b5:定位孔 4:循環部件 4a:內周側方向轉換部 4b:連結部 4c:第三潤滑槽 5:潤滑路徑部件 5a:嵌合部 5a1:端部 5b:插入部 5b1:端部 5c:第二潤滑槽 5d:肋 5e:定位突起 6:滾珠保持構件 7:防塵部件 7a:貫通孔 8a:螺釘 8b:螺釘 B:滾珠 d:厚度 D:厚度
圖1是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運動引導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2中的蓋體、潤滑路徑部件和循環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a)是圖3中的蓋體的立體圖,圖4(b)是圖4(a)中的蓋體的前視圖。 圖5(a)是圖3中的循環部件的立體圖,圖5(b)是圖5(a)中的循環部件的後視圖,圖5(c)是圖5(a)中的循環部件的前視圖。 圖6(a)是圖3中的潤滑路徑部件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6(b)是圖6(a)中的A-A剖面的剖視圖,圖6(c)是圖6(a)中的B-B剖面的剖視圖。 圖7(a)是圖3中的潤滑路徑部件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其中,放大示出了潤滑路徑部件的嵌合部的端部以及定位突起,圖7(b)是圖7(a)中的A-A剖面的剖視圖,圖7(c)是圖7(a)中的B-B剖面的剖視圖,圖7(d)是從圖7(a)的背面側觀察時得到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將圖7(a)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潤滑路徑部件組裝於圖5(a)所示的循環部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9(a)是將圖8所示的潤滑路徑部件和循環部件的組裝體組裝於圖4(a)所示的蓋體之前的狀態的圖,圖9(b)是將圖8所示的潤滑路徑部件和循環部件的組裝體組裝於圖4(a)所示的蓋體之後的狀態的圖,圖9(c)是從圖9(b)所示的蓋體、潤滑路徑部件和循環部件的組裝體的背面側觀察時得到的圖,其表示潤滑路徑部件的定位突起插入到蓋體的定位孔中的狀態。
5:潤滑路徑部件
5a:嵌合部
5b:插入部
5b1:端部
5c:第二潤滑槽

Claims (8)

  1. 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其具備有:沿長度方向在左右兩側面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槽的支承體和經由多個滾動體而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組裝於上述支承體上的移動體;上述移動體具有:移動體主體,其設置有與上述滾動體滾動槽對置而形成供上述滾動體滾動的負荷滾動路的負荷滾動體滾動槽和與上述負荷滾動路平行地形成且供上述滾動體滾動的無負荷通路;蓋體,其固定於上述移動體主體的前後的兩端面上;循環部件,其設置在上述移動體主體與上述蓋體之間,在上述運動引導裝置中設置有用於將上述負荷滾動路和上述無負荷通路連接而使上述滾動體進行方向轉換的方向轉換路,上述蓋體設置有上述方向轉換路的外周側方向轉換部,上述循環部件設置有上述方向轉換路的內周側方向轉換部,上述循環部件具有將位於上述支承體的左右兩側的上述內周側方向轉換部連結的連結部,上述蓋體具有收容上述連結部的嵌合凹部,並且在上述嵌合凹部形成有第一潤滑槽,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脂的情況下,利用由上述第一潤滑槽和上述循環部件構成的潤滑脂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上述運動引導裝置的特徵在於,上述運動引導裝置還具有潤滑路徑部件,上述潤滑路徑部件形成有截面積比上述第一潤滑槽小的第二潤滑槽,上述潤滑路徑部件具備與上述第一潤滑槽嵌合的嵌合部和向上述循環部件插入的插入部,在作為潤滑劑而使用潤滑油的情況下,通過將上述插入部插入到上述循 環部件且使上述嵌合部嵌合於上述第一潤滑槽,由此利用由上述第一潤滑槽和上述第二潤滑槽構成的潤滑油潤滑路徑來供給潤滑劑,上述循環部件形成有與上述第一潤滑槽或上述第二潤滑槽連結的第三潤滑槽,在上述插入部向上述循環部件插入時,上述插入部經由以上述內周側方向轉換部的端面與上述第三潤滑槽的端部所形成之孔而插入到上述第三潤滑槽。
  2. 如請求項1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在沿上述長度方向觀察時,上述插入部的厚度形成為小於上述嵌合部的厚度。
  3. 如請求項2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上述第一潤滑槽的與上述外周側方向轉換部連結的端部形成為錐形狀,上述嵌合部的與上述插入部連結的端部形成為與上述錐形狀對應的錐形狀。
  4. 如請求項3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上述潤滑路徑部件形成有用於定位於上述蓋體的定位突起,上述蓋體形成有用於嵌入上述定位突起的定位孔。
  5. 如請求項4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上述定位孔的中心與設置於上述蓋體的潤滑劑供給孔的中心一致。
  6. 如請求項4或5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上述第二潤滑槽的一部分形成於上述定位突起。
  7. 如請求項1之運動引導裝置,其中,在上述第二潤滑槽的兩側形成有用於防止上述潤滑油洩露的肋。
  8. 一種潤滑路徑部件,其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運動引導裝置中的上述潤滑路徑部件。
TW109122492A 2019-07-15 2020-07-03 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TWI840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8932.1 2019-07-15
CN201910638932.1A CN112228455B (zh) 2019-07-15 2019-07-15 运动引导装置以及在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路径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764A TW202104764A (zh) 2021-02-01
TWI840580B true TWI840580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065A (zh) 2011-05-10 2014-01-15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065A (zh) 2011-05-10 2014-01-15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0360B2 (en) Motion guide device and method of lubricating the same
JP4551892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465094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8251586B2 (en) Lubricating member for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and slider for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JP2013200036A (ja) 直動案内装置
TWI840580B (zh) 運動引導裝置以及在運動引導裝置中使用的潤滑路徑部件
US20110176754A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O2021008199A1 (zh) 运动引导装置以及在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路径部件
CN101084381A (zh) 滑动器及与滑动器一起使用的直线滑动滚珠轴承
JP2004353698A (ja) 直動案内装置
WO2014178316A1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6162641B2 (ja) 運動装置
JP4304087B2 (ja) リニアガイドウェイの潤滑システム
TWI624604B (zh) 轉動裝置
JP5872398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3182134B2 (ja) 線形動作回転ガイド装置
JP5668752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0190363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002490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エンドキャップ
JP4085623B2 (ja) 一軸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777415B2 (ja) ボールねじ
JP2015117734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20133663A (ja) 保持器及び転がり軸受
JP2024048821A (ja) リニアガイド
JPH0749804B2 (ja) 直線運動機構の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