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956B -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956B
TWI835956B TW108146947A TW108146947A TWI835956B TW I835956 B TWI835956 B TW I835956B TW 108146947 A TW108146947 A TW 108146947A TW 108146947 A TW108146947 A TW 108146947A TW I835956 B TWI835956 B TW I8359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spatial direction
supporting
distance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8998A (zh
Inventor
湯瑪士 弗烈德利希
克里斯托夫 赫默思
漢斯 阿特曼
赫利貝爾特 維伯
彼得 史莫倫格魯伯
伏爾克馬爾 森斯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82227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8222719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956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一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其包含:一膜(18),該膜借助於一框架結構(12)張緊,使得該膜(18)之一自撐式區(20)跨越一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及一加強結構(22),其形成於該自撐式區(20)處,其中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一第一空間方向(x),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一空間方向上具有一最小範圍(l1),且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且垂直於該第一空間方向(x)定向的一第二空間方向(y),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二空間方向上具有一較大範圍(l2),其中該加強結構(22)在該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一距離(a1),且在該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二距離(a2),且其中該第二距離(a2)大於該第一距離(a1)。

Description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及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本發明同樣涉及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的製造方法,及用於製造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的方法。
DE 10 2009 000 403 A1描述一種電容性壓力感測器,其包含基板、施加至基板之一側的中間層、將中間層之部分表面框住之框架結構,及借助於框架結構張緊之膜。膜之自撐式區跨越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加強結構形成於朝向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定向的自撐式區之內側處,相對電極緊固至加強結構,使得相對電極與位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上的量測電極之間的距離在自撐式區之壓力誘發式變形的情況下發生變化。加強結構相對於框架結構中心地形成於自撐式區之內表面處。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請求項1之特徵的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 置之微機電構件、一種具有請求項5之特徵的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一種具有請求項6之特徵的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的製造方法,及一種具有請求項10之特徵的用於製造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的方法。
發明優勢
本發明提供在每一情況下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或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其中借助於框架結構張緊之膜的自撐式區由於加強結構與框架結構之間在第二空間方向上的第二距離而具有經改良之變形性,該第二距離與加強結構與框架結構之間在第一空間方向上的第一距離相比較大。在此情況下,本發明考慮到如下實情:雖然自撐式區之中心區的變形通常係不合需要的,且因此應借助於加強結構來防止此變形,但環繞中心區的自撐式區之邊緣區的良好變形性仍係有利的。根據本發明,借助於加強結構與框架結構之間的不同距離,有可能防止中心區之不合需要變形並確保邊緣區之良好變形性。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因此有助於提供具有高壓力靈敏度之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
在微機電構件之一個有利具體實例中,可定義自撐式區之邊緣區,該邊緣區在第一空間方向上相對於框架結構在第一距離內延伸,且在第二空間方向上相對於框架結構在第二距離內延伸。較佳地,自撐式區之邊緣區不含加強結構。自撐式區之邊緣區的變形性因此未/幾乎未由加強結構減弱。
較佳地,加強結構包含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加強件。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加強結構之此多部分具體實例有利地有助於防止自撐式區之中心區發生變形,並改良自撐式區之邊緣區的變形性。然而,此處應指出,加強結構亦可形成為一體。
在微機電構件之又一有利具體實例中,以氣密方式密封由框架結構及膜圍封之內部容積,其中在內部容積中存在參考壓力,其中膜之自撐式區 可借助於自撐式區之外側上不等於參考壓力之物理壓力而變形,使得配置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上的量測電極與形成於內側處之加強結構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且其中量測電極及加強結構或緊固至加強結構之相對電極可電接觸,使得能夠分接存在於量測電極與加強結構或相對電極之間的量測電壓。此處所描述之微機電構件的具體實例有利地適用作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的部分。
有利的為,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包含之前段落中描述之微機電構件及評估電子裝置,該評估電子裝置設計成在至少考慮經分接之量測電壓的情況下,定義並輸出關於在每一情況下存在於自撐式區之外側上的物理壓力之量測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良好地適合於以相對高之量測準確度及相對低之誤差率定義量測值。
實施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的對應製造方法亦提供上文所描述的優勢。應指出,可根據微機電構件之上文所解釋具體實例開發製造方法。
此外,實施用於製造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對應方法亦提供上文所描述的優勢。亦可開發用於製造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方法。
10:基板
12:框架結構
14:中間層/絕緣層
16:被框住之部分表面
18:膜/膜層
20:自撐式區
20a:外側
20b:內側
20-1:邊緣區
20-2:中心區
22:加強結構
22a:加強件
22b:加強件
22c:加強件
24:相對電極
24a:條形部分電極
24b:各別連接區
24c:立方形部分電極
26:側向表面
28:內部容積
30:量測電極
a1:第一距離
a2:第二距離
d:最小層厚度
l1:第一範圍
l2:第二範圍
p:物理壓力
p0:參考壓力
S1:方法步驟
S2:方法步驟
S3:方法步驟
S4:方法步驟
S5:方法步驟
x:第一空間方向
y:第二空間方向
下文中參考圖式來解釋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勢,其中:[圖1a]及[圖1b]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一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圖2]至[圖7]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二至第七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圖8a]及[圖8b]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八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圖9]至[圖11]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九至第十一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及[圖12]示出用於闡明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的製造方法之一個具體實例的流程圖。
圖1a及圖1b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一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
圖1a中以橫截面表示之微機電構件具有基板10,其較佳包含至少一種半導體材料。基板10可例如為矽基板。然而,此處應指出,基板10亦可包含至少一種其他材料來代替矽或作為矽的補充。
微機電構件亦包含框架結構12,其形成於基板10之基板側10a或存在於基板10上之至少一個中間層14上,使得框架結構12框住基板10及/或至少一個中間層14之部分表面16。作為實例,框架結構12可形成於作為中間層14的覆蓋基板側10a之絕緣層14上。中間層14亦可包含複數個部分層,諸如氧化矽層及(富矽)氮化矽層。
借助於框架結構12張緊膜/膜層18,使得膜18之自撐式區20跨越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膜18可包含至少一種半導體材料,諸如矽。然而,應指出,膜18亦可包含至少一種其他材料來代替矽或作為矽的補充。
自撐式區20具有一體式或多部分之加強結構22,其形成於遠離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導向的自撐式區20之外側20a處,或朝向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自撐式區20之內側20b處。特定而言,相對於自撐式區20的垂直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最小層厚度d,加強結構22可被理解為自撐式區20在垂直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定向之方向上的「局部變厚」。在圖1a及圖1b中之實例中,加強結構22形成於自撐式區20之內側20b處。視情況,在此情況下,相對電極24(下文描述其功能)可緊固至加強結構22。視情況,除了形成於內側20b處之加強結構22之外,其他表面結構亦可形成於外側20a處。
圖1b以平面圖示出自撐式區20之內側20b,其中加強結構22形成於內側處。圖1b揭露可針對自撐式區20定義平行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 第一空間方向x,自撐式區20在該第一空間方向上具有最小範圍l1,其在下文中稱為自撐式區20之第一範圍l1。此外,可定義平行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且垂直於第一空間方向x定向的第二空間方向y,自撐式區20在該第二空間方向上具有相比於第一範圍l1較大之第二範圍l2。(在圖1b中,第一空間方向x及第二空間方向y在每一情況下均中心地沿行穿過自撐式區20。)在不同空間方向x及y上具有不同範圍l1及l2之自撐式區20可具有例如矩形外側20a及內側20b或橢圓形外側20a及內側20b。然而,應指出,具有不同範圍l1及l2之自撐式區20的外側20a及內側20b可(幾乎)具有任意形狀。
圖1b亦揭露加強結構22在第一空間方向x上與框架結構12相距第一距離a1,且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與框架結構12相距第二距離a2,其中加強結構22與框架結構12之間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的第二距離a2大於加強結構22與框架結構12之間在第一空間方向x上的第一距離a1。
加強結構22與框架結構12之間在不同空間方向x及y上的不同距離a1及a2可能實現自撐式區20之良好變形性。特定而言,以此方式,加強結構22適於自撐式區20在不同空間方向x及y上之不同範圍l1及l2。儘管自撐式區20之形狀自圓形形狀發生偏差,但維持加強結構22與框架結構12之間的不同距離a1及a2仍可能實現自撐式區20「(幾乎)如在圓形自撐式區之情況下」的變形性。如在下文更詳細地解釋,特定而言,膜18之自撐式區20可因此有利地用於進行量測,諸如壓力量測。
對於自撐式區20,可定義自撐式區20之邊緣區20-1,其在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對於框架結構12在第一距離a1內延伸,且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對於框架結構12在第二距離a2內延伸。如在圖1a及圖1b中顯而易見,自撐式區20之邊緣區20-1不含加強結構22。加強結構22因此僅僅形成於自撐式區20之中心區20-2處,該中心區由自撐式區20之邊緣區20-1環繞。僅僅自撐式區20之邊緣區 20-1較佳地具有自撐式區20的垂直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最小層厚度d。
加強結構22僅僅形成於自撐式區20之中心區20-2處帶來中心區20-2之所要加強,同時維持了邊緣區20-1之良好變形性/彎曲性。此為有利的,此係由於特定而言,當使用自撐式區20進行諸如壓力量測之量測時,常常需要自撐式區20之邊緣區20-1反應於待量測之至少一個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良好變形性,同時自撐式區20之中心區20-2的加強有助於進行各別量測。借助於維持加強結構22與框架結構12之間在不同空間方向x及y上的不同距離a1及a2,能可靠地確保此優勢。
如圖1b中顯而易見,可針對加強結構22定義側向表面26,該側向表面在空間方向x及y上環繞加強結構22,其中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處於側向表面26內。特定而言,側向表面26可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橢圓形橫截面(參見圖1b)。借助於加強結構22之此具體實例,有可能實現自撐式區20之最大變形性,且以此方式,實現裝備有此處描述之微機電構件的電容性感測器,諸如電容性壓力感測器之最大靈敏度。
加強結構22可被理解為一體式加強結構22。同樣,加強結構亦可以多部分方式體現,亦即由個別加強件22a至22c製成。加強結構22可例如包含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加強件22a至22c。然而,加強結構22之加強件22a至22c亦可具有其他形狀。
在圖1a及圖1b中之實例中,加強結構22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自所說明之第一外端延伸至第二外端(未示出)。在兩外端處,加強結構22分別包含立方形加強件22a,而條形加強件22b位於加強結構22之由立方形加強件22a形成的外端之間。條形加強件22b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如此處所描述的由加強件22a及22b製成的加強結構22之組成另外改良自撐式區20之變形性。
圖1a及圖1b中之具體實例亦具有例如緊固至加強結構22之相對 電極24。然而,亦應指出,加強結構22可已滿足相對電極24之功能,下文更詳細地描述此功能。此外,相對電極24之一體式具體實例應解譯為僅僅係作為實例。因此,相對電極24亦可包含借助於複數個加強件22a至22c緊固至自撐式區20的複數個部分電極。部分電極亦可實施為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
借助於圖1a及圖1b表示之微機電構件具有由框架結構12及膜18以氣密方式圍封且密封之內部容積28,在該內部容積中存在參考壓力p0。膜18之自撐式區20可借助於自撐式區20之外側20a上不等於參考壓力p0之物理壓力p而變形,使得配置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上的量測電極30與相對電極24(或用作相對電極24之加強結構22)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量測電極30及相對電極24(或加強結構22)可電接觸,使得能夠分接存在於量測電極30與相對電極24之間的量測電壓。因此,借助於分接量測電極30與相對電極24之間的量測電壓且借助於經分接量測電壓之對應評估,有可能定義自撐式區20之外側20a上的物理壓力p與已知參考壓力p0之間的差,且因此定義物理壓力p。
圖2至圖7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二至第七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
圖2至圖7在每一情況下示出各別微機電構件之自撐式區20的內側20b,其中加強結構22形成於內側處。在圖2至圖7中之所有具體實例中,加強結構22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自所說明之第一外端延伸至第二外端(未示出)。
圖2中之加強結構22僅具有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然而,條形加強件22b之長度變得在朝向第一外端及第二外端之方向上較短,使得可定義在空間方向x及y上環繞加強結構22且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橢圓形橫截面的側向表面26,其中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處於側向表面26內。
在圖3中所示之加強結構22的情況下,兩個外端在每一情況下皆係由立方形加強件22a形成。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位於加 強結構22之外端之間。圖3中之加強結構22的側向表面26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矩形橫截面,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位於該側向表面內。
對於圖4中之加強結構22,亦可定義側向表面26,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位於該側向表面內,且該側向表面同樣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矩形橫截面。圖3中之加強結構22包含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其中條形加強件22b之長度變得在朝向第一外端及第二外端之方向上較短。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矩形橫截面的側向表面26因此在兩個外端處「填充」有立方形加強件22a。
在圖5中所示之加強結構22的情況下,兩個外端在每一情況下皆由平行於第二空間方向y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形成。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位於加強結構22之外端之間。平行於第二空間方向y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變得在朝向第二空間方向y之方向上較長,使得加強結構22之側向表面26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橢圓形橫截面,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位於該側向表面內。
相反地,對於圖6中之加強結構,可定義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位於其內之側向表面26,儘管圖6中之加強結構在其外端處亦具有條形加強件22b,但該側向表面仍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之矩形橫截面,該等條形加強件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且變得在第二空間方向y之方向上較長。(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在圖6中位於加強結構22之外端之間。)側向表面26因此在兩個外端處「填充」有立方形加強件22a。
圖7中所示之加強結構22具有由扇形加強件22c形成之外端。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條形加強件22b在圖7中位於加強結構22之外端之間。扇形加強件22c定向成,使得對於圖7中之加強結構,可定義側向表面26,加強結構22之外表面位於該側向表面內且該側向表面具有平行於外側20a及/或內側20b 之橢圓形橫截面。
關於圖2至圖7中示意性地表示之微機電構件的其他特徵,參考先前具體實例。
圖8a及圖8b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八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
圖8a中以橫截面示出此處所描述之具體實例。圖8b示出微機電構件之自撐式區20的內側20b,其中加強結構22形成於內側處,該加強結構相同於來自圖2之加強結構22。參考圖8a及圖8b顯而易見,由於在不同空間方向x及y上相距框架結構12不同距離a1及a2,加強結構22可用於在自撐式區20處懸置相對較大面積的相對電極24,其中儘管存在相對較大面積之相對電極24,自撐式區20仍維持良好變形性。自撐式區20/其邊緣區20-1反應於至少一個變數之變化的良好變形性可用於進行各別變數之量測。相對較大面積之相對電極24(及可能同樣相對較大面積之量測電極30)改良各別量測之量測準確性。
關於圖8a及圖8b中示意性地表示之微機電構件的其他特徵,參考先前具體實例。
圖9至圖11示出微機電構件之第九至第十一具體實例的示意性說明。
圖9至圖11示出各別微機電構件之相對電極24的平面圖,該相對電極借助於所分派加強結構22懸置於自撐式區20之內側20b處。各別相對電極24包含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複數個條形部分電極24a。此外,在所有具體實例中,相對電極24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自所說明之第一外部電極末端延伸至第二外部電極末端(未示出)。
在圖9中之具體實例中,外部電極末端在每一情況下皆具有平行於第一空間方向x延伸之複數個(例如,三個)條形部分電極24a,該等部分電極並不彼此連接。位於外部電極末端之間的條形部分電極24a經由沿著第二空間 方向y沿行之各別連接區24b彼此連接。
相反地,圖10中之相對電極24的所有條形部分電極24a經由沿著第二空間方向y沿行之各別連接區24b彼此連接。
在圖11中之具體實例中,條形部分電極24a變得在朝向外端之方向上較短。然而,視情況,立方形部分電極24c亦可配置於「縮短之」條形部分電極24a的末端處,以便帶來相對電極24之相對較大面積具體實例,但相對電極24細分成複數個部分電極24a至24c。
關於圖9至圖11中示意性地表示之微機電構件的其他特徵,參考先前具體實例。
上文所描述的所有微機電構件在每一情況下皆可有利地用於諸如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電容性感測器裝置中。較佳地,除了各別微機電構件之外,此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亦包含評估電子裝置,其設計成在至少考慮經分接之量測電壓的情況下,定義並輸出關於在每一情況下存在於自撐式區20之外側20a上的物理壓力p之量測值。
圖12示出用於闡明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的製造方法之一個具體實例的流程圖。
下文所描述的製造方法可經實施以例如用於製造上文所描述的微機電構件中之一者。然而,製造方法之可實施性並不限於此等微機電構件之製造。
在方法步驟S1中,在基板上及/或處形成框架結構,使得框架結構框住基板及/或存在於基板上之至少一個中間層的部分表面。作為方法步驟S2,借助於框架結構張緊膜,使得膜之自撐式區跨越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其中可定義平行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定向的第一空間方向,自撐式區在該第一空間方向上具有最小範圍,且可定義平行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定向且垂直於第一空 間方向定向的第二空間方向,自撐式區在該第二空間方向上具有相比於最小範圍較大之範圍。
作為方法步驟S3,亦在遠離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導向的自撐式區之外側處,或朝向被框住之部分表面定向的自撐式區之內側處形成一體式或多部分加強結構。加強結構形成為在第一空間方向上相距框架結構第一距離,且在第二空間方向上相距框架結構第二距離,其中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因此,實施此處所描述之製造方法亦提供上文已解釋之優勢。
特定而言,可定義自撐式區之邊緣區,其在第一空間方向上相對於框架結構在第一距離內延伸且在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對於框架結構在第二距離內延伸,其中自撐式區之邊緣區不含加強結構。加強結構可同樣由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加強件形成。
作為可選方法步驟S4,另外,可以氣密方式密封由框架結構及膜圍封之內部容積,其中該內部容積中存在參考壓力,使得膜之自撐式區可借助於自撐式區之外側上不等於參考壓力的物理壓力而變形,使得配置於被框住之部分表面上的量測電極與形成於內側處之加強結構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另外,量測電極及加強結構或緊固至加強結構之相對電極可以可電接觸方式形成,使得能夠分接存在於量測電極與加強結構或相對電極之間的量測電壓。
此處所描述之製造方法亦可為用於製造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方法的部分。在此情況下,亦進行可選方法步驟S5,其包含形成評估電子裝置,使得在至少考慮經分接之量測電壓的情況下,評估電子裝置定義並輸出關於在每一情況下存在於自撐式區之外側上的物理壓力之量測值。
上文解釋之方法步驟S1至S5可以(幾乎)任意次序進行及/或至少部分同時進行。
20:自撐式區
20b:內側
22:加強結構
22a:加強件
22b:加強件
26:側向表面
a1:第一距離
a2:第二距離
l1:第一範圍
l2:第二範圍
x:第一空間方向
y:第二空間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一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其包含:一基板(10);一框架結構(12),其框住該基板(10)及/或存在於該基板(10)上之至少一個中間層(14)的一部分表面(16);一膜(18),該膜借助於該框架結構(12)張緊,使得該膜(18)之一自撐式區(20)跨越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及一一體式或多部分的加強結構(22),其形成於遠離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導向的該自撐式區(20)之一外側(20a)處,或形成於朝向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該自撐式區(20)之一內側(20b)處;其中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一第一空間方向(x),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一空間方向上具有一最小範圍(l1),且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且垂直於該第一空間方向(x)定向的一第二空間方向(y),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二空間方向上具有相比於該最小範圍(l1)較大之一範圍(l2),且其中該加強結構(22)在該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一距離(a1),且在該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二距離(a2),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距離(a2)大於該第一距離(a1)。
  2. 如請求項1之微機電構件,其中可定義該自撐式區(20)之一邊緣區(20-1),該邊緣區在該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對於該框架結構(12)在該第一距離(a1)內延伸,且在該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對於該框架結構(12)在該第二距離(a2)內延伸,且其中該自撐式區(20)之該邊緣區(20-1)不含 該加強結構(22)。
  3. 如請求項1或2之微機電構件,其中該加強結構(22)包含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加強件(22a、22b、22c)。
  4. 如請求項1或2之微機電構件,其中以一氣密方式密封由該框架結構(12)及該膜(18)圍封之一內部容積(28),其中在該內部容積中存在一參考壓力(p0),其中該膜(18)之該自撐式區(20)可借助於該自撐式區(20)之該外側(20a)上不等於該參考壓力(p0)的一物理壓力(p)而變形,使得配置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上之一量測電極(30)與形成於該內側(20b)處之該加強結構(22)之間的一距離發生變化,且其中該量測電極(30)及該加強結構(22)或緊固至該加強結構(22)之一相對電極(24)可電接觸,使得能夠分接存在於該量測電極(30)與該加強結構(22)或該相對電極(24)之間的一量測電壓。
  5. 一種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其包含:如至少請求項4之一微機電構件;及評估電子裝置,其設計成在至少考慮經分接之該量測電壓的情況下,定義並輸出關於在每一情況下存在於該自撐式區(20)之該外側(20a)上的該物理壓力(p)之一量測值。
  6. 一種用於一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一微機電構件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在一基板(10)上及/或該基板處形成一框架結構(12),該框架結構框住該基板(10)及/或存在於該基板(10)上之至少一個中間層(14)的一部分表面(16)(S1);借助於該框架結構(12)張緊一膜(18),使得該膜(18)之一自撐式區(20)跨越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S2),其中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 定向的一第一空間方向(x),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一空間方向上具有一最小範圍(l1),且可定義平行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且垂直於該第一空間方向(x)定向的一第二空間方向(y),該自撐式區(20)在該第二空間方向上具有相比於該最小範圍(l1)較大之一範圍(l2);及在遠離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導向的該自撐式區(20)之一外側(20a)處,或在朝向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定向的該自撐式區(20)之一內側(20b)處,形成一一體式或多部分的加強結構(22),其中該加強結構(22)形成為在該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一距離(a1),且在該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距該框架結構(12)一第二距離(a2);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距離(a2)大於該第一距離(a1)。
  7. 如請求項6之製造方法,其中可定義該自撐式區(20)之一邊緣區(20-1),該邊緣區在該第一空間方向(x)上相對於該框架結構(12)在該第一距離(a1)內延伸,且在該第二空間方向(y)上相對於該框架結構(12)在該第二距離(a2)內延伸,且其中該自撐式區(20)之該邊緣區(20-1)不含該加強結構(22)。
  8. 如請求項6或7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加強結構(22)由條形、立方形及/或扇形加強件(22a、22b、22c)形成。
  9. 如請求項6或7之製造方法,其中以一氣密方式密封由該框架結構(12)及該膜(18)圍封之一內部容積(28),其中在該內部容積中存在一參考壓力(p0),使得該膜(18)之該自撐式區(20)可借助於該自撐式區(20)之該外側(20a)上不等於該參考壓力(p0)的一物理壓力(p)而變形,使得配置於該被框住之部分表面(16)上之一量測電極(30)與形成於該內側(20b)處之該加強結構(22)之間的一距離發生變化(S4),且其中該量測電極(30) 及該加強結構(22)或緊固至該加強結構(22)之一相對電極(24)以一可電接觸方式形成,使得能夠分接存在於該量測電極(30)與該加強結構(22)或該相對電極(24)之間的一量測電壓。
  10. 一種用於製造一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根據如請求項9之製造方法來製造一微機電構件;形成評估電子裝置,使得在至少考慮經分接之該量測電壓的情況下,該評估電子裝置定義並輸出關於在每一情況下存在於該自撐式區(20)之該外側(20a)上的該物理壓力(p)之一量測值。
TW108146947A 2018-12-21 2019-12-20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35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22719.5A DE102018222719A1 (de) 2018-12-21 2018-12-21 Mikromechanisches Bauteil für eine kapazitive Drucksensorvorrichtung
DE102018222719.5 2018-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998A TW202108998A (zh) 2021-03-01
TWI835956B true TWI835956B (zh) 2024-03-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2445A1 (en) 2013-05-28 2014-12-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essure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2445A1 (en) 2013-05-28 2014-12-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essure sens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1757B2 (en) Micromechanical component
US9518877B2 (en) Micromechanical component for a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micromechanical component for a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EP2711677B1 (en) Mems resonator pressure sensor
JP6461566B2 (ja) 内蔵較正機能を有する圧力センサ
EP3052901B1 (en) Inertial and pressure sensors on single chip
FI125958B (en) Improved safe measuring box
JP2017509860A (ja) キャップで規定されたメンブレン(cap−defined membrane)を有する圧力センサ
US7992442B2 (en)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20170001857A1 (en) Sensor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6119417A1 (zh) 一种加速度计的z轴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JP2010223850A (ja) Mems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70089A (ja) Mems装置及びmemsシステム
TWI835956B (zh)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之微機電構件、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243276A (ja) 相対圧力センサー、相対圧力測定装置及び相対圧力測定方法
TW202108998A (zh) 用於電容性壓力感測器裝置的微機電構件
US11840445B2 (en) MEMS sensor including a diaphrag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EMS sensor
US20170291812A1 (en) Sensor device
US7398694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ure sensor
US11187528B2 (en) Rotation rate sens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ation rate sensor
CN113226976A (zh) 微机械构件和用于微机械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08309731A (ja) 加速度検知ユニット及び加速度センサ
TWI835954B (zh) 電容式壓力感測器設備的微機械組件
TW202108997A (zh) 電容式壓力感測器設備的微機械組件
KR20080031282A (ko) 초소형 기계식 운동 센서 제조 방법 및 초소형 기계식 운동센서
JP2003014777A (ja) 力学量セン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