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936B - 用於形成微波可調式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微波可調式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936B
TWI835936B TW108143851A TW108143851A TWI835936B TW I835936 B TWI835936 B TW I835936B TW 108143851 A TW108143851 A TW 108143851A TW 108143851 A TW108143851 A TW 108143851A TW I835936 B TWI835936 B TW I8359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polymer layer
thin film
film polym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8306A (zh
Inventor
岳生 歐
崔玥
艾文德 桑達羅傑
陳彥竹
源輝 徐
光詠 鄧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427,72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200206775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936B/zh

Links

Abstract

本文中提供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聚合物層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a)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薄膜聚合物層,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b)將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第一溫度;以及(c)調整施加至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種材料性質。

Description

用於形成微波可調式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方法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大體關於使用微波能量使聚合物固化。
在各種生產階段期間,將各種導電及非導電聚合物材料之層塗覆至半導體晶圓。舉例而言,有機材料(例如,聚醯亞胺、PBO(聚(對苯酚苯并噁唑))、酚醛、環氧樹脂等)或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物、氧氮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頻繁地用在半導體製造中,用於形成互連件之介電層(例如,封裝之重新分佈層(Redistribution Layer;RDL)製程或後段製程(Back-end of line;BEOL))。後段製程(BEOL)為IC製造之第二部分,其中個別元件與基板上之配線互連。
通常,所形成之介電層/膜具有固定的電學、熱機械及化學性質。另外,當使用習知加熱技術時,以上聚合物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及較高溫度來固化。此可導致處理量問題,以及引起基板上之缺陷。舉例而言,當使用習知加熱技術使聚合物固化時,聚合物之外表面通常比中心 部分更快地固化。此可引起各種物理缺陷,諸如孔隙的形成,且可能導致降低之機械性質,諸如降低的模數、增強的溶脹、溶劑吸收、及熱膨脹係數。另外,由於在封裝RDL製程中存在材料之熱膨脹的差異,因此習知固化技術中所使用之較高溫度會引起大量翹曲。
因此,發明人已開發了形成具有可調式材料性質之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改良方法,且該複合薄膜介電層可在較低溫度下更快地固化。
本文中提供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聚合物層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a)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薄膜聚合物層,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b)將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第一溫度;以及(c)調整施加至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種材料性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聚合物層的方法可包括:(a)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薄膜聚合物層,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以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1)加快固 化製程並減小固化溫度之高極性添加劑材料、(2)電學、機械、熱學或化學性質中之至少一者是基於暴露於微波而改變的微波響應性添加劑,或(3)非極性材料中;b)將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第一溫度;以及(c)調整施加至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個材料性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基板上之複數個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其中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包括至少一種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以及將不同的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以使得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該每一者已被調諧成表現出與相鄰層不同的材料性質。
以下描述本揭示案之其他及另外實施例。
100:方法
102,104,106,108,110,112:步驟
200:微波處理腔室
202:八邊形主體
204:八邊形空腔
206:第一容積
208:開口
210:基板
212:埠
214:溫度感測器
216:溫度感測器
218:頂部
220:蓋
222:基板傳送裝置
224:下部腔室
226:第二容積
228:提升機構
230:基板支撐件
232:下部板
234:適配器
236:PID控制器
238:變頻微波源
藉由參考在附圖中所描繪的本揭示案之說明性實施例,可理解以上簡要概述並在以下更詳細地論述的本揭示案之實施例。附圖僅圖示本揭示案之典型實施例,且因此不應被視為對範疇的限制,因為本揭示案可承認其他同等有效之實施例。
第1圖描繪根據本揭示案之一些實施例的在半導體基板上固化聚合物層之方法的流程圖。
第2圖描繪根據本揭示案之一些實施例的用於聚合物微波固化製程之製程腔室的示意性側視圖。
第3A圖至第3D圖描繪根據本揭示案之一些實施例的三種不同聚合物之材料性質的比較。
第4圖描繪根據本揭示案之一些實施例的具有形成於其上之各自具有不同材料性質之多個薄膜層的基板。
本文中揭示形成具有可調式材料性質且可在較低溫度下更快地固化之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改良方法。本揭示案之實施例有利地允許可撓性介電質形成製程在使用變頻微波(Variable Frequency Microwave;VFM)技術進行製造期間:(1)使聚合物介電質在較低溫度下固化,從而減小熱膨脹之差異,此導致封裝RDL製程中之翹曲降低;以及(2)修改介電層以獲得更佳的電學性質(例如,較低的寄生電容、更高的擊穿電壓)及熱機械性質(例如,較高的伸長率,其表現出較強的機械應力、良好的導熱性等)。
更特別地,藉由向用於形成基板之介電材料以及設置在此基板上的相關聯層中添加在微波固化製程中以不同方式響應各種頻率(亦即,激發能)的一或更多種材料,可調諧材料性質。舉例而言,在微波固化製程中使用激發能(例如,頻率範圍為5.85GHz至6.65GHz) 可有利地降低固化溫度/時間並有利地改變以下方面中之一或更多者的材料效能:電學性質(例如,k值、介電擊穿、損耗因子、損耗角正切等)、熱機械性質(例如,伸長率(%)、模數、拉伸強度、導熱性等)以及化學性質(例如,對各種化學物質之抗性)。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案之一些實施例的在具有基底介電材料之半導體基板上固化聚合物層之方法100的流程圖。將具有基底介電材料及安置於其上之聚合物層的半導體基板放置到適當的微波處理腔室中,諸如以下關於第2圖所論述。
在真空(例如,約50托至約1e-6托,或更低)下執行方法100。發明人已觀察到,在真空下執行方法100有助於驅除在固化製程期間形成之揮發性前驅物(例如,氣體或蒸汽)殘留物。習知的非微波固化是在高壓(例如,約1個大氣壓,或約760托)下發生,且因此使用高溫來驅除殘留物。
方法100開始於102,此處在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之基板上形成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薄膜聚合物層為約1.0微米至約25微米厚。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介電材料為基於有機的。舉例而言,基底有機介電材料可由聚醯亞胺、PI、PBO、酚醛、環氧樹脂、BCB及其類似者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底介電材料為無機基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無機介電材料可由氧化物、氧氮化 物、氮化物、碳化物等等形成。包括在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中或以其他方式添加至有機或無機基底介電材料中之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可包括如下的材料:(a)高極性添加劑,用以加快固化過程並降低固化溫度;(b)具有某些所需性質(電學性質、機械及熱學性質、化學性質,等等)之微波響應性添加劑;及/或(c)具有某些所需性質之非極性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添加至有機/無機介電性基底材料中之極性添加劑可包括水、乙醇、甲醇、異丙醇(IPA)、乙酸、丙酮、正丙醇、正丁醇、甲酸、丙烯、碳酸鹽、乙酸乙酯、二甲基亞碸、乙腈(MECN)、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及/或二氯甲烷。在一些實施例中,非極性添加劑可包括戊烷、環戊烷、己烷、環己烷、苯、甲苯、二噁烷、氯仿及/或乙醚。
與非極性添加劑相反,極性添加劑具有明顯更高之介電常數及偶極矩。如同水分子一樣,在存在微波能量的情況下,此些極性分子將被設定為旋轉運動(有可能在可用空間中)。在此些溶劑之蒸氣可沉積的任何地方(甚至深入至多孔介電膜之孔中),微波能量皆具有攪動此些分子並挑起反應的能力。將較佳的是,保持在溶劑或試劑之沸點以下,以便允許在達到較高的製程溫度之前在孔內進行一些額外的旋轉移動。
在104處,將第一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基板(例如,半導體基板)以將聚合物層及基板加熱至第一溫 度。將聚合物層自約室溫(例如,約攝氏25度)加熱至約攝氏100度至約攝氏200度之第一溫度(亦即,浸泡溫度)。加熱聚合物層以移除聚合物層中之任何殘留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以每秒約攝氏0.01度至約攝氏4度(諸如,每秒約攝氏2度)的第一速率將聚合物層自室溫加熱至第一溫度。聚合物層維持在第一溫度下歷時足以移除任何殘留溶劑之第一時間週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時間週期為約10分鐘至約60分鐘。另外,聚合物層維持在第一溫度下歷時經選定以調諧或控制聚合物層之材料性質的第一時間週期。
聚合物層及半導體基板之溫度受施加至聚合物層及半導體基板之微波能量的量控制。所供應之微波能量的量越大,聚合物層及半導體基板之溫度越高。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經受來自具有範圍為自約5.85GHz至約6.65GHz之微波頻率之寬C頻帶源的微波能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C頻帶中之4096個頻率中,掃描速率為約每頻率0.25微秒。變頻及快速掃描的使用防止了駐波形成及電荷累積以及對旋轉熱負載的需要。變頻之使用亦允許均勻的跨基板溫度分佈。微波能量之施加亦導致基板(例如,矽晶圓)自身成為直接加熱器。
接下來,在106處,調整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便在聚合物層之固化期間表現出所需性質。將聚合物層及半導體基板之溫度增大至約攝氏200度至約攝氏400度之第二溫度。在一些實施例 中,以每秒約攝氏0.01度至每秒約攝氏4度(諸如,每秒約攝氏2度)的第二速率將聚合物層自第一溫度加熱至第二溫度。聚合物層維持在第二溫度下歷時約5分鐘至約60分鐘之第二時間週期。
醯亞胺化為在聚合物固化期間發生之主要化學反應。發明人已觀察到,不同於習知非微波固化方法,微波固化方法藉由將能量直接傳遞至聚醯亞胺分子上之可極化偶極子來幫助醯亞胺化,此會導致官能團在反應位點旋轉。另外,微波固化提供了低的熱預算,此低的熱預算可降低已固化聚合物層中形成之應力。微波固化亦改良了聚合物分子對準。微波功率提供了額外的分子振動,從而導致分子傾向於以較低能量狀態(亦即,有序層)佈置。改良聚合物分子對準改變了聚合物層之材料性質。發明人已發現,控制上述參數便於控制聚合物分子對準的量,因此有利地促進對聚合物層之材料性質的控制或調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08處,可藉由調整不同的調諧旋鈕進一步調諧基板及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材料性質。可經調整用於調諧目的之示例性旋鈕/控件可包括控制以下腔室處理參數的控件:頻率、功率、溫度、壓力、波導配置、腔室配置、用以調諧腔室中之微波分佈的輔助性硬體,及其類似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諧可變微波頻率或其他腔室處理參數,以選擇性地加熱基板之某一(某些)部件 (亦即,特定層,或形成在基板或聚合物層上的特定結構等)或製程腔室自身。
在110處,若要形成額外聚合物層,則方法返回至102並再次重複,直至所有層皆形成且調諧用以形成如(例如)第4圖中所示之結構的所需性質為止。在110處,若無額外聚合物層待形成,則方法在112處結束。
方法100有利地形成了有薄膜之基板結構,該等結構具有可調諧之電學材料性質(介電常數、損耗因子、損耗正切、擊穿電壓等),可調諧之機械材料性質(例如,伸長率、模數、拉伸強度等)、可調諧之熱學材料性質(CTE、導熱率、5%重量損失、熱穩定性等),以及可調諧之化學材料性質(對各種化學物質的抵抗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方法可用以使用可變微波頻率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其中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包括至少一種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且其中將不同的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以使得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被調諧成表現出與相鄰層不同的材料性質,如第4圖中所示。
第2圖描繪用於執行上述方法100之適當微波處理腔室200。微波處理腔室200包括八邊形主體202。八邊形主體202具有足以用作微波腔室之厚度。八邊形主體202包括具有第一容積206之八邊形空腔204。在固化操作期間,可將一或更多個基板210(例如,半導體晶圓 或具有待微波固化之材料的其他基板)安置在八邊形空腔204內。八邊形主體202之頂部218具有蓋220以密封第一容積206。
八邊形主體202適合於接收變頻微波能量。八邊形主體202進一步包括流體地耦接至第一容積206之複數個開口208。複數個開口208促進微波能量傳遞至第一容積206。複數個開口208耦接至適當的變頻微波源238。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口208可為矩形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口208可包括成角度之側壁,該等側壁在開口之面向第一容積206的側上擴大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208沿八邊形主體202交錯或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八邊形主體202包括四個開口208,其中,四個開口208中之兩者被安置成沿八邊形主體202彼此相對,而另外兩個開口208被安置成沿八邊形主體202彼此相對但不與前兩個開口208相對。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口208為沿八邊形主體202之單一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口208包括沿八邊形主體202之多個開口。
八邊形主體202包括流體地耦接至第一容積206之一或更多個埠212。一或更多個溫度感測器214、216安置在埠212內,以量測第一容積206內之一或更多個半導體基板的溫度。溫度感測器214、216耦接到PID控制器236,此PID控制器236耦接至變頻微波源238以控制供應至微波處理腔室200之微波功率的量。排氣埠(未圖示)可耦接至八邊形主體202並流體地耦接至第一 容積206,以在第一容積206內形成適合於執行方法100之真空。
微波處理腔室200進一步包括具有下部腔室224之基板傳送裝置222。下部腔室224安置在八邊形主體202下方且耦接至八邊形主體202。下部腔室224包括保持一或更多個基板210(諸如,半導體基板)之第二容積226。第二容積226流體地耦接至第一容積206。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更多個基板210在堆疊配置中彼此平行地對準。
提升機構228經提供以將一或更多個基板210自下部腔室224提升至八邊形空腔204之第一容積206中。提升機構228可為任何適當的提升機構,諸如,致動器、馬達或其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升機構228耦接至基板支撐件230,此基板支撐件230可安置在下部腔室224中或移動至八邊形空腔204之第一容積206中。
一旦一或更多個基板210上升至八邊形空腔204之第一容積206中,則耦接至基板支撐件230之下部板232將下部腔室224之第二容積226密封而與八邊形腔室204之第一容積206隔開,以防止微波逸出並在第一容積206中維持預定壓力。下部板232抵靠適配器234或與適配器234配對,使得下部板232與適配器234之間無縫隙或有最小縫隙,從而密封第一容積206。適配器234耦接至下部腔室224之內表面。
第3A圖至第3B圖描繪三種不同聚合物(A、B及C)之材料性質的比較,以及使用低頻、高頻及全頻帶固化的各種水平或微波進行固化對不同聚合物的影響。所使用之不同聚合物(A、B及C)可包括高孔隙率的無機(例如,碳、氟或CH3摻雜之SiO2)或低k有機聚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所使用之不同聚合物(A、B及C)可包括較緻密的無機膜(例如,SiO2或Si3N4)或高k有機膜。
在第3A圖至第3D圖中,「全頻帶」之範圍對應於如以上所述的約5.85GHz至約6.65GHz之整個頻率範圍。「低頻」及「高頻」之範圍對應於此範圍之下部區域及上部區域。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低頻可為約5.85GHz至6.05GHz,而高頻可為約6.45GHz至6.65GHz。在一些實施例中,在C頻帶中之4096個頻率中,掃描速率為約每頻率0.25微秒。變頻及快速掃描的使用防止了駐波形成及電荷累積以及對旋轉熱負載的需要。變頻之使用亦允許均勻的跨基板溫度分佈。微波能量之施加亦導致基板(例如,矽晶圓)自身成為直接加熱器。
在第3A圖至第3B圖中,藉由使用不同計量法量測聚合物之性質來計算聚合物之固化量。將彼些量測值與熔爐「基線」進行比較。若已固化聚合物匹配或超過熔爐基線之值,則將其視為「完全固化」。確切的熔爐基線條件由行業及供應商定義,且視聚合物而異。用以量測該 等值之一些例示性計量法包括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或熱機械分析儀(thermomechanical analyzer;TMA)。FTIR為用以獲得固體、液體或氣體之吸收或發射之紅外光譜的技術。FTIR光譜儀同時在寬光譜範圍內收集高光譜解析度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FTIR來量測醯亞胺化比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TMA來量測CTE。
第4圖描繪具有形成於其上之多個薄膜層的基板,每一薄膜層具有不同的材料性質,因為其包括不同的聚合物添加劑且被不同地調諧。更特別地,第4圖描繪了可如何在用於微帶(訊號-接地)或帶線(接地-訊號-接地)配置之重新分佈互連件的多個層中部署不同介電常數之膜的實例。期望在地平面及訊號平面之間部署較高k(k>3.9,以SiO2為基準)的介電膜,以便增加與地面之訊號耦合,而通常期望較低k(k<3.9)之薄膜介電膜以形成介電層之剩餘部分以便減少來自串擾之雜訊。可如何實現低k薄膜之一個實例為藉由在薄膜電介質之間插入高孔隙率之無機的(例如,碳、氟或CH3摻雜的SiO2)或低k有機的聚合物層來減少有效k值。可以可經調諧而達成總體較低介電常數之微波可調式材料的單層膜或多層膜來替代此膜堆疊。反之,對於較高k之薄膜介電質亦然,其中可使用類似概念藉由插入較緻密之無機膜(例如,SiO2或Si3N4)或較高k之有機膜以達成較高的有效 k值來實現夾心的較高k薄膜。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可經調諧而達成總體較低介電常數之微波可調式材料的單層膜或多層膜來替代此膜堆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4圖中所示,堆疊可包括低k之凸點下金屬化(under-bump metallization;UBM)層。UBM為經圖案化之薄膜材料堆疊,其提供以下各者:1)自矽晶粒至焊料凸點的電連接;2)阻障層功能,用以限制自凸點至矽晶粒的非所欲之擴散;及3)經由黏附至晶粒鈍化層並附接至焊料凸點襯墊而使焊料凸點與晶粒機械地互連。
儘管前文針對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但可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基本範疇的情況下設計出本揭示案之其他及另外實施例。
100:方法
102,104,106,108,110,112: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一基板上之一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薄膜聚合物層,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b)將一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一第一溫度;以及(c)調整施加至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該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二種材料性質,其中被調諧之該至少二種材料性質包括至少一種電學性質及至少一種熱機械性質,其中該至少一種電學性質為k值、介電擊穿、損耗因子、或損耗角正切中之至少一者,且其中該至少一種熱機械性質為伸長率(%)、模數、拉伸強度、或導熱性中之至少一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藉由調整不同調諧旋鈕來進一步調諧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種額外材料性質。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藉由不同調諧旋鈕來調整頻率、功率、溫度、壓力、波導配置、腔 室配置或腔室內微波分佈中之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上形成一第二薄膜聚合物層,且其中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一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一第二溫度;以及調整施加至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之該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二種材料性質,其中被調諧之該至少二種材料性質包括至少一種電學性質及至少一種熱機械性質,其中該至少一種電學性質為k值、介電擊穿、損耗因子、或損耗角正切中之至少一者,且其中該至少一種熱機械性質為伸長率(%)、模數、拉伸強度、或導熱性中之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藉由調整不同調諧旋鈕來進一步調諧該第二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種額外材料性質。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調諧旋鈕經配置以調整頻率、功率、溫度、壓力、波導配置、腔室配置或腔室內微波分佈中之至少一者。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變頻微波能量是以範圍為自約5.85GHz至約6.65GHz之微波頻率提供的。
  9.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溫度為約攝氏100度至約攝氏200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維持在該第一溫度下歷時約10分鐘至約60分鐘之一第一時間週期。
  11.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變頻微波能量是以每頻率約0.25微秒之一掃描速率提供的。
  12.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a)至(c)是在處於真空下之一微波處理腔室內執行的。
  13. 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一基板上之一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薄膜聚合物層,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包括:至少一種第一基底介電材料;以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1)加快固化製程並減小固化溫度之一高極性添加劑材料、(2)電學、機械、熱學或化學 性質中之至少一者是基於暴露於微波而改變的一微波響應性添加劑,或(3)非極性材料中的至少一者,(b)將一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以將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加熱至一第一溫度;以及(c)調整施加至該基板及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該變頻微波能量,以調諧該第一薄膜聚合物層之至少一個材料性質。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添加至該第一基底介電材料中之一極性添加劑材料,其中該極性添加劑材料為水、乙醇、甲醇、異丙醇(IPA)、乙酸、丙酮、正丙醇、正丁醇、甲酸、丙烯、碳酸鹽、乙酸乙酯、二甲基亞碸、乙腈(MECN)、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及/或二氯甲烷中之一者。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添加至該第一基底介電材料之一非極性添加劑材料,其中該非極性添加劑材料可包括戊烷、環戊烷、己烷、環己烷、苯、甲苯、二噁烷、氯仿及/或乙醚。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一微波響應性添加劑,該微波響應 性添加劑具有可經由微波固化調諧之電學材料性質,其中可調諧之該等電學材料性質包括介電常數、損耗因子、損耗角正切或擊穿電壓中之至少一者。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一微波響應性添加劑,該微波響應性添加劑具有可經由微波固化調諧之機械材料性質,其中可調諧之該等機械材料性質包括伸長率、模數及拉伸強度中之至少一者。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為一微波響應性添加劑,該微波響應性添加劑具有可經由微波固化調諧之熱學材料性質,其中可調諧之該等熱學材料性質包括CTE、導熱率、5%重量損失或熱穩定性中之至少一者。
  19. 如請求項13-1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底介電材料為由聚醯亞胺、PI、PBO、酚醛、環氧樹脂或BCB中之一者形成的一有機介電材料或由氧化物、氧氮化物、氮化物或碳化物中之一者形成的一無機介電材料中的一者。
  20. 一種使用可變微波頻率來固化一基板上之複數個聚合物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基板上形成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其中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包括至少一種基底介電材 料及至少一種微波可調式材料;以及將一不同的變頻微波能量施加至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每一者,以使得該複數個薄膜聚合物層中之該每一者中的每一者已被調諧成表現出與一相鄰層不同的材料性質。
TW108143851A 2018-12-26 2019-12-02 用於形成微波可調式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方法 TWI835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84977P 2018-12-26 2018-12-26
US62/784,977 2018-12-26
US16/427,723 US20200206775A1 (en) 2018-12-26 2019-05-31 Methods for forming microwave tunable composited thin-film dielectric layer
US16/427,723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306A TW202038306A (zh) 2020-10-16
TWI835936B true TWI835936B (zh) 2024-03-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4821A1 (en) 2013-03-22 2014-09-25 Robert L. Hubbard Method of curing thermoplastics with microwave energ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84821A1 (en) 2013-03-22 2014-09-25 Robert L. Hubbard Method of curing thermoplastics with microwave energ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8929B1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9390214B (zh) 半导体薄膜制造中的变频微波(vfm)工艺及应用
CN1537325A (zh) Msq-基多孔低-k薄膜材料的等离子体固化
US20040124495A1 (en) Bismaleimide (BMI) polymer as a sacrificial material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air gap dielectric
KR102232794B1 (ko) 마이크로파 경화에 의한 폴리머 열 팽창 계수(cte) 튜닝을 위한 방법들
US7830012B2 (en) Material for forming exposure light-blocking film,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35936B (zh) 用於形成微波可調式複合薄膜介電層的方法
JP3570515B2 (ja) 多孔質絶縁膜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その形成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した電子デバイス
US20050153533A1 (e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200206775A1 (en) Methods for forming microwave tunable composited thin-film dielectric layer
US2005002369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753467B2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内の固定電荷を低減する方法
US2021000152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crowave process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TW201903894A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真空處理裝置
US7303985B2 (en) Zeolite-carbon doped oxide composite low k dielectric
KR20120105373A (ko) 배리어막의 형성 방법 및 ic 칩 패키지
US6521548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pin-on-passivation layer
JP2000021872A (ja) 低誘電率樹脂組成物、低誘電率絶縁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00041387A (ko) 초저유전율의 폴리머 절연막 형성방법
Hubbard et al. Reduced wafer warpage and stress in JSR dielectric films
US20060099819A1 (en)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H05343390A (ja) 絶縁膜の形成方法
JPH05175349A (ja) 薄膜処理方法
KR20100027443A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