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603B -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603B
TWI834603B TW107100713A TW107100713A TWI834603B TW I834603 B TWI834603 B TW I834603B TW 107100713 A TW107100713 A TW 107100713A TW 107100713 A TW107100713 A TW 107100713A TW I834603 B TWI834603 B TW I8346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signal line
err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0263A (zh
Inventor
高橋宏雄
橫川峰志
百代俊久
越坂直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0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603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更確實地進行通信之通信裝置、通信方法、程式及通信系統。
本發明之通信裝置具備:收發部,其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經由資料信號線及時脈信號線進行信號之收發;及錯誤避免部,其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該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本技術例如可應用於匯流排IF。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信裝置、通信方法、程式及通信系統,特別係關於一種可更確實地進行通信之通信裝置、通信方法、程式及通信系統。
先前,作為在安裝有複數個元件之板內經由匯流排之元件間之通信所使用之匯流排IF(Interface,介面),例如多使用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內部積體電路)。又,近年來,業界追求實現I2C之高速化,作為次世代之規格而制定有I3C(Improved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改良式內部積體電路)之規定,並推行其改定。
例如,I2C及I3C以下述方式構成,即:可依照具有經由匯流排IF之通信之主導權之主控器之控制,與連接於匯流排IF之從控器進行通信。又,在I3C中,提供有用於以可與I2C之從控器進行通信之方式維持相容性之功能、及從控器能夠自中途參與匯流排IF之被稱為熱加入之功能等。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藉由I2C將主處理器與副系統控制器相互連接之數位資料處理系統。又,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實現層狀地配置於標準I2C協定之上部之通信協定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9944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175269號公報
然而,於在I3C中進行熱加入時,在某特定之條件下,有可能發生新連接之從控器無法參與匯流排IF之死鎖。因此,擔憂新連接之從控器成為無法正常地進行通信之狀態。
本發明係鑒於如此之狀況而完成者,其係可更確實地進行通信者。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裝置具備:收發部,其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及錯誤避免部,其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方法或程式包含如下步驟: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通信系統係構成為藉由具有經由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及依照前述第1通信裝置進行之控制而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裝置,而能夠經由前述匯流排進行通信者,且,前述第1通信裝置及前述第2通信裝置各自具備收發部,該收發部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前述第1通信裝置及前述第2通信裝置中至少一者具備錯誤避免部,該錯誤避免部係在前述第1通信裝置至少連接於前述匯流排且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前述第2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且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更確實地進行通信。
11:匯流排IF
11A:匯流排IF
11B:匯流排IF
12:I3C主主控器/主控器
12A:I3C主主控器
12B:I3C主主控器
13-1:I3C次主控器
13-2:I3C次主控器
14:I3C從控器
14-1:I3C從控器
14-2:I3C從控器
14-3:I3C從控器
14B-1:I3C從控器
14B-2:I3C從控器
15:I2C從控器
15-1:I2C從控器
15-2:I2C從控器
16-1:資料信號線
16-2:時脈信號線
21:收發部
22: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
22B: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
31-1:收發部
31-2:收發部
31-3:收發部
32-1: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
32-2: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
32-3: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
41:收發部
51: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
52: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
53:選擇部
54:FSM(有限狀態機)
55:暫存器
56:速度判定部
57: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
101:CPU(中央處理單元)
102:ROM(唯讀記憶體)
103: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104:EEPROM(可電子抹除且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
105:匯流排
106:輸入輸出介面
S11~S16:步驟
S21~S24:步驟
S31~S37:步驟
SDA:串列資料
SDAm:串列資料
SDAs:串列資料
SCL:串列時脈
SCLm:串列時脈
SCLs:串列時脈
t1:時序
t2:時序
圖1係針對匯流排IF及熱加入而說明之圖。
圖2A、B係針對熱加入要求之流程而說明之圖。
圖3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之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4A、B係針對熱加入要求而說明之圖。
圖5係說明I3C主主控器所執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6係說明在I3C從控器進行熱加入時所執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之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A、B係針對HJ要求錯誤之檢測而說明之圖。
圖9係顯示繼熱加入要求而傳送之信號之一例之圖。
圖10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之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1係顯示I3C主主控器之安裝例之圖。
圖12係顯示I3C從控器之安裝例之圖。
圖13係說明圖11之I3C主主控器所執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14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電腦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以下,針對應用本技術之具體之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進行說明。
<關於匯流排IF及熱加入>
首先,參照圖1針對符合I3C規格而構成之匯流排IF、及I3C從控器之熱加入進行說明。
圖1所示之匯流排IF 11係將I3C主主控器12、I3C次主控器13-1及13-2、I3C從控器14-1至14-3、以及I2C從控器15-1及15-2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連接而構成。並且,在圖1中,顯示I3C從控器14-3熱加入匯流排IF 11之例。
I3C主主控器12係具有匯流排IF 11之通信之主導權之元件,可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與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其他元件進行通信。
I3C次主控器13-1及13-2係具備可取代I3C主主控器12而具有匯流排IF 11之通信之主導權之功能的元件,在依照I3C主主控器12之控制進行通信時,進行與I3C從控器14相同之動作。又,以下適當地,在無須區別I3C次主控器13-1及13-2時,簡稱為I3C次主控器13。
I3C從控器14-1至14-3係依照I3C主主控器12之控制進行通信之元件,可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與I3C主主控器12進行通信。又,以下適當地,在無須區別I3C從控器14-1至14-3時,簡稱為I3C從控器14。
I2C從控器15-1及15-2係可符合I2C規格而進行通信之元件,藉由I3C 維持與I2C之相容性,而在匯流排IF 11中可依照I3C主主控器12之控制進行通信。又,以下適當地,在無須區別I2C從控器15-1及15-2時,簡稱為I2C從控器15。
資料信號線16-1係傳送串列資料SDA之信號線,時脈信號線16-2係傳送串列時脈SCL之信號線。
如此般,匯流排IF 11不僅具有按照I3C規格之I3C次主控器13及I3C從控器14,即便混合有按照I2C規格之I2C從控器15之構成仍可正常地作動。
又,在I3C中,例如針對在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複數個元件中未被使用之元件,藉由將電源設為關斷狀態而可謀求匯流排IF 11整體之低耗電化。
例如,如圖1之上側所示般,在開始使用電源被設為關斷狀態之I3C從控器14-3時,對於藉由I3C從控器14-3以外之元件而作動之狀態之匯流排IF 11,熱加入有I3C從控器14-3。亦即,如圖1之下側所示般,藉由在I3C從控器14-3之電源被切換為導通狀態後,進行如後述之熱加入要求,而I3C從控器14-3可參與匯流排IF 11。
又,除了如此般使I3C從控器14-3之電源導通/關斷之外,對於作動之狀態之匯流排IF 11,亦可藉由將電源為導通狀態之I3C從控器14-3實體性連接而使I3C從控器14-3熱加入。又,除了對於藉由I3C主主控器12與I3C從控器14及I2C從控器15而作動之匯流排IF 11,追加性地熱加入有I3C從控器14之外,亦有例如對於僅藉由1台I3C主主控器12作動之匯流排IF 11新熱加入1台I3C從控器14之情形。
其次,參照圖2針對圖1之匯流排IF 11之熱加入要求之流程進行說 明。
在匯流排IF 11中,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可規定為藉由在辨識到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時將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而進行熱加入要求。又,I3C從控器14藉由利用匯流排空閒計數器檢測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較特定期間持續更長,而可辨識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
此處,在圖2中顯示當將聲明在匯流排IF 11中之通信之結束之停止條件(STOP)之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開始計數之計數起點之條件時之熱加入要求之一例。
如圖2A所示般,在正進行匯流排IF 11之通信之時序t1,若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則該I3C從控器14成為等待被檢測停止條件之狀態。並且,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與停止條件之檢測相應而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且開始計數。
其後,I3C從控器14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狀態較特定期間更長,例如持續長於1ms時,可辨識為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因此,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在辨識為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後之時序t2,藉由將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而可進行熱加入要求。
另一方面,I3C主主控器12若辨識有熱加入要求(或中斷之要求),則經由時脈信號線16-2開始串列時脈SCL之發送,且可進行其後之通信處理。
如此般,若在匯流排IF 11進行通信時連接有I3C從控器14,則該I3C從控器14可在檢測到停止條件後辨識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而無問題 地進行熱加入要求。
然而,若如圖2B所示般,在未進行匯流排IF 11之通信之時序t1,當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由於在I3C主主控器12與其他元件之間通信已結束,故不發出停止條件。該情形下,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成為持續等待停止條件被檢測之死鎖。因此,儘管已連接於匯流排IF 11,但I3C從控器14無法進行熱加入要求,其結果成為無法參與匯流排IF 11之狀態。
如此般,在將停止條件之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計數起點之條件時,擔憂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形成死鎖。因此,須要避免形成如此之狀態,而使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參與匯流排IF 11,且正常地進行其後之通信。
<匯流排IF之第1構成例>
圖3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 11之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所示之匯流排IF 11係將I3C主主控器12、I3C從控器14-1及14-2、以及I2C從控器15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連接而構成。
I3C主主控器12構成為具備收發部21及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
收發部21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與I3C從控器14及I2C從控器15進行信號之收發。例如,收發部21與藉由驅動時脈信號線16-2而發送之串列時脈SCL之時序相符,藉由進行對資料信號線16-1之驅動(將電位切換為H位準或L位準),而對I3C從控器14或I2C從控器15發送信號。又,收發部21與時脈信號線16-2之串列時脈SCL之時序相符,藉由 I3C從控器14或I2C從控器15進行對資料信號線16-1之驅動,而接收自I3C從控器14或I2C從控器15發送而來之信號。又,對時脈信號線16-2之驅動經常由主控器12側進行。
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在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對收發部21規定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藉此,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如後述之參照圖4而說明般,可防止發生因在I3C主主控器12及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進行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而引起之通信錯誤。例如,如上述般,在I3C從控器14熱加入時,在為了辨識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而需要1ms之情形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將I2C從控器15之通信速度之下限限制為例如1kHz(H寬度=0.5mS)。亦即,將與I2C從控器15通信所使用之串列時脈SCL之頻率相應而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時間限制為較I3C從控器14為了辨識匯流排IF 11之空閒狀態所需要之時間更短。
I3C從控器14構成為具備收發部31及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
收發部31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與I3C主主控器12進行信號之收發。例如,收發部31與時脈信號線16-2之串列時脈SCL之時序相符,藉由I3C主主控器12進行對資料信號線16-1之驅動,而接收自I3C主主控器12發送而來之信號。又,收發部31與時脈信號線16-2之串列時脈SCL之時序相符,藉由進行對資料信號線16-1之驅動而對I3C主主控器12發送信號。
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避免如參照上述之圖2而說明之死鎖之發生,進行用於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進行熱加入之連接處理。例如,在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將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 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
因此,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監視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時序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而後,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1ms時,辨識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而進行熱加入要求。
I2C從控器15構成為具備收發部41,收發部41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與I3C主主控器12進行信號之收發。例如,在I2C中規定為使用較I3C之通信更低速之串列時脈SCL進行通信,I2C從控器15較I3C從控器14以更低速進行通信。
參照圖4,針對圖3之匯流排IF 11之熱加入要求進行說明。
如參照圖3而上述般,在I3C從控器14之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中,將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又,在I3C中規定為: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1ms時,辨識為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而進行熱加入要求。
例如,在I3C主主控器12與I3C從控器14進行通信時,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不足1ms。因此,在I3C主主控器12與其他I3C從控器14進行通信時,即便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但由於匯流排IF 11不是空閒狀態,故不進行熱加入要求。因此,該情形下,在I3C主主控器12結束與其他I3C從控器14之通信之時序,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可檢測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成為H位準,而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
並且,如圖4A所示般,假定在未進行匯流排IF 11之通信之時序t1,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已連接於匯流排IF 11。該情形下,I3C從控器14之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檢測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並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而後,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若檢測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1ms,則可辨識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因此,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在辨識為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之後之時序t2,藉由將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而可進行熱加入要求。
如此般,藉由將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而可避免如參照圖2而上述之死鎖之發生。
亦即,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時序無關於匯流排IF 11中是否正在進行通信,I3C從控器14可避免成為死鎖而確實地進行熱加入。因此,在匯流排IF 11中,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參與匯流排IF 11,且正常地進行其後之通信。
然而,在I2C中,由於以較在I3C中之通信更低速之串列時脈SCL進行通信,故亦有以例如0.1kHz(=10ms)等之非常低速進行通信之情形。因此,在I3C主主控器12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會有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1ms之情形。
例如,如圖4B所示般,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會因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時序t1而持續長於1ms之情形。因此,有可能導致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在誤辨識為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之時序t2進行熱加入要求。然而,由於 在時序t2時I3C主主控器12及I2C從控器15為通信中,故設想會因如此之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而發生通信錯誤。
因此,I3C主主控器12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當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將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限制為例如1kHz(H寬度=0.5mS)。藉此,在I3C主主控器12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可避免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1ms。
因此,在I3C主主控器12及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不會進行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而避免發生如上述之通信錯誤。
又,若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不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則無須限制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因此,在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中,作為在匯流排IF 11之系統設計者進行設計時必須知悉之設定資訊(要件),而預先寫入有表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資訊。另外,在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中,作為設定資訊而寫入有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按照I3C之規格之元件之個數、該等元件之靜態位址、與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2C從控器15相關之資訊等。
如此般,將表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資訊寫入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係緣於I3C主主控器12無法事先辨識該資訊之故。例如,假設在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之內部之暫存器設定有表示該I3C從控器14對應熱加入之旗標。然而,I3C主主控器12在該I3C從控器14之電源成為導通狀態之前,並無法經由匯流排IF 11讀出暫存器之內容。亦即,I3C主主控器12在進行熱加入之前無法辨識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連接於匯流排IF 11。
因此,如上述般,須要將表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資訊預先寫入於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又,除了如此般寫入於韌體外,例如,可藉由利用設置於I3C主主控器12之外部連接端子設定引腳,而辨識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
<I3C主主控器及I3C從控器之處理>
參照圖5所示之流程圖,針對I3C主主控器12所執行之處理進行說明。
例如,若對I3C主主控器12投入電源則開始處理,在步驟S11中,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讀出寫入於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之設定資訊。
在步驟S12中,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基於在步驟S11中讀出之設定資訊,判定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
在步驟S12中,在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判定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13。另一方面,在判定為無該可能性時,跳過步驟S13之處理。
在步驟S13中,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對收發部21規定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依照於此,收發部21將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速度之下限限制為例如1kHz(H寬度=0.5mS)左右。
其後,在步驟S14中,I3C主主控器12執行通常之通信處理,收發部21與I3C從控器14或I2C從控器15進行信號之收發。
在步驟S15中,收發部21判定是否檢測到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之熱加入要求。例如,當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時,在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之情形下,收發部21判定為檢測到熱加入要 求。
在步驟S15中,在收發部21判定為未檢測到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之熱加入要求時,處理返回步驟S14,以下相同地,繼續進行通常之通信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15中,在收發部21判定為檢測到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之熱加入要求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16。
在步驟S16中,收發部21在與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之間,進行為了參加到匯流排IF 11而必須進行之各種處理。其後,處理返回步驟S14,以下相同地,繼續進行通常之通信處理。
如以上所述般,I3C主主控器12在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可限制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速度之下限。藉此,I3C主主控器12可避免在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進行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而可防止起因於如此之熱加入要求之通信錯誤之發生。因此,I3C主主控器12可更確實地進行匯流排IF 11之通信。
參照圖6所示之流程圖,針對I3C從控器14在進行熱加入時所執行之處理進行說明。
例如,若對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投入電源則開始處理,在步驟S21中,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監視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
在步驟S22中,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基於步驟S21中之電位之監視結果,判定是否檢測到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例如,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在如上述之參照圖3所說明般,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時,判定為檢測到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 計數起點之條件。
在步驟S22中,在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判定為未檢測到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時,處理返回步驟S21,而繼續進行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之監視。
另一方面,在步驟S22中,在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判定為檢測到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時,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且使其開始計數,處理前進至步驟S23。
在步驟S23中,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判定是否確認到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例如,匯流排空閒計數器僅在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維持為H位準之狀態之期間持續計數。因此,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在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超過1ms時,可確認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
在步驟S23中,在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判定為未確認到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時,處理返回步驟S21。例如,在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不足1ms時而資料信號線16-1或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成為L位準之情形下,判定為未確認到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亦即,該情形下,由於匯流排IF 11不是空閒狀態,故不進行熱加入要求,處理返回步驟S21,而繼續進行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之監視。
另一方面,在步驟S23中,在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判定為確認到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24,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對收發部31指示進行熱加入要求。相應於此,收發部31藉由將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而進行熱加入要求。
在步驟S24之處理後,結束I3C從控器14在進行熱加入時執行之處 理。其後,例如,在上述之圖5之步驟S16中,在與I3C主主控器12之間進行為了參加到匯流排IF 11而必須進行之各種處理,而I3C從控器14可參與匯流排IF 11。
如以上所述般,I3C從控器14將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檢測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起點之條件,而可確認匯流排IF 11是否為空閒狀態。藉此,可避免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無法開始匯流排IF 11是否為空閒狀態之確認,而無法參與匯流排IF 11之情形。因此,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進行熱加入要求,且可參與匯流排IF 11並進行通信。
<匯流排IF之第2構成例>
圖7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 11之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7所示之匯流排IF 11A係將I3C主主控器12A、及I3C從控器14-1至14-3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連接而構成。又,在匯流排IF 11A中,針對與圖3之匯流排IF 11共通之構成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亦即,匯流排IF 11A在禁止I2C從控器15之共存,且形成未連接有I2C從控器15之構成之點上,形成與參照圖3所說明之匯流排IF 11不同之構成。
如上述般,在圖3之匯流排IF 11中,有藉由允許I2C從控器15之共存,而在I3C主主控器12及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進行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之情形,而有由此發生通信錯誤之情形。因此,在圖3之匯流排IF 11中,須要限制I3C主主控器12在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 下限,而避免通信錯誤之發生。
相對於此,在匯流排IF 11A中,由於形成未連接有I2C從控器15之構成,故不進行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因此,I3C主主控器12A僅具備收發部21即可,成為無須具備圖3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之構成。
又,匯流排IF 11A之I3C從控器14與圖3之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相同地,構成為具備收發部31及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可在不發生死鎖下進行熱加入。亦即,I3C從控器14之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時,開始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之計數,並確認匯流排IF 11是否為空閒狀態。亦即,I3C從控器14可進行與上述之圖5所示之流程圖相同之處理。
如以上所述般,由於匯流排IF 11A設為禁止I2C從控器15之共存之構成,故不會發生因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而引起之通信錯誤,而連接於匯流排IF 11A之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進行熱加入。因此,在匯流排IF 11A中,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進行通信。
然而,儘管禁止I2C從控器15之共存,但須要針對對於匯流排IF 11A連接有I2C從控器15進行對策。
例如,I3C主主控器12A在與違反禁止事項而連接之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由於I3C從控器14進行熱加入要求而發生通信錯誤(以下適當地稱為HJ要求錯誤)。惟,亦有伴隨著傳播延遲之發生,而I3C主主控器12A無法檢測HJ要求錯誤之情形。
參照圖8,針對在I3C主主控器12A與I2C從控器15以0.1kHz(=10ms)之通信速度進行通信時,發生HJ要求錯誤時之信號進行說明。
在圖8A中,顯示I3C主主控器12A在可檢測HJ要求錯誤時之信號之波 形,在圖8B中,顯示I3C主主控器12A在無法檢測HJ要求錯誤時之信號之波形。又,在圖8A及圖8B之上側顯示有在I3C主主控器12A之輸出端之串列時脈SCLm、及在I3C主主控器12A之輸出端之串列資料SDAm。相同地,在圖8A及圖8B之下側顯示有在I3C從控器14之輸出端之串列時脈SCLs、及在I3C從控器14之輸出端之串列資料SDAs。
如圖8A所示般,在I3C主主控器12A將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朝L位準驅動時,在相應於傳播延遲而延遲之後,串列時脈SCLs自H位準被切換為L位準。其後,在串列時脈SCLs及串列資料SDAs為H位準時,若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A,則該I3C從控器14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而後,若串列時脈SCLs及串列資料SDAs在維持H位準之狀態下經過1ms,則I3C從控器14將串列時脈SCLs自H位準朝L位準驅動而進行熱加入要求。
此時,如圖8A所示般,若相應於傳播延遲而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切換至L位準之時序,早於I3C主主控器12A將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驅動為L位準之時序,則I3C主主控器12A可檢測HJ要求錯誤。因此,該情形下,I3C主主控器12A在依照在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通信速度將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驅動至L位準之前,先停止在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通信速度之串列時脈SCL之發送。而後,I3C主主控器12A切換為在與I3C從控器14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通信速度之串列時脈SCL之發送,而可與I3C從控器14進行通信。
另一方面,如圖8B所示般,若相應於傳播延遲而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切換至L位準之時序,遲於I3C主主控器12A將串列時脈SCLm自H位準驅動為L位準之時序,則I3C主主控器12A無法檢測HJ要求錯誤。亦 即,如圖8B中以中空之箭頭所示般,在進行熱加入要求後,在依照I3C主主控器12A之驅動而串列時脈SCLs自H位準切換至L位準之間隔為短時,難以檢測HJ要求錯誤。因此,該情形下,I3C主主控器12A無法與I3C從控器14進行通信。
針對如此般發生HJ要求錯誤之事態,I3C主主控器12A或I2C從控器15可進行如下所示之第1至第4對策。
在第1對策中,I3C主主控器12A在已完成檢測HJ要求錯誤時,優先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而中斷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而後,I3C主主控器12A發送在I3C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通信速度之串列時脈SCL,I3C從控器14進行為了參與匯流排IF 11A而必要之處理。其後,I3C主主控器12A以與中斷之前為相同之通信速度再次啟動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又,在第1對策中,I3C主主控器12A有可能再次檢測HJ要求錯誤。因此,I3C主主控器12A在每次檢測HJ要求錯誤時,必須進行相同之處理。
在第2對策中,I3C主主控器12A在已完成檢測HJ要求錯誤時,優先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而中斷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而後,I3C主主控器12A發送在I3C之通信中所使用之通信速度之串列時脈SCL,I3C從控器14進行為了參與匯流排IF 11A而必要之處理。其後,I3C主主控器12A以不發生HJ要求錯誤之程度較中斷通信之前提高通信速度,例如,將串列時脈SCL設為0.1kHz以上,而再次啟動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
在第3對策中,I3C主主控器12A在已完成檢測HJ要求錯誤時,優先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而中斷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而後,I3C主主控器12A一齊發送指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以後不要求熱加入之公共操作碼(DISEC CCC)。藉此,在連接於匯流排IF 11A之各I3C從控器14 中,設為熱加入要求為無效(Hot-Join Event bit is disable,熱加入事件位元停用)。其後,I3C主主控器12A再次啟動與中斷之I2C從控器15之通信。
在第4對策中,I3C主主控器12A在未完成檢測HJ要求錯誤時,將繼續進行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因此,I3C從控器14須要辨識在I3C主主控器12A中未完成檢測HJ要求錯誤,而設為可再次進行熱加入要求。
此處,參照繼圖9所示之熱加入要求而傳送之信號針對第4對策進行說明。
例如,I3C從控器14繼發送熱加入要求(S)而發送熱加入預約位址(0x02)。又,熱加入要求亦即將串列資料SDA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之驅動係與開始條件(START)之發出相同地驅動。
另一方面,在I3C中規定接收熱加入要求(S)繼而接收熱加入預約位址(0x02)之I3C主主控器12A進行選擇以下之3個動作中之1個。
作為第1動作,I3C主主控器12A發送表示無法正常地進行信號之接收之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應答)。且,接收到NACK之I3C從控器14可重試熱加入要求。
作為第2動作,I3C主主控器12A發送表示暫時完成正常地進行信號之接收之ACK(Acknowledgement,確認應答),繼而,發送指示不要求熱加入之公共操作碼(DISEC CCC)。藉此,與上述之第3對策相同地,在I3C從控器14中,將熱加入要求設定為無效(Hot-Join Event bit is disable,熱加入事件位元停用)。
作為第3動作,I3C主主控器12A在發送ACK後,如圖9所示般,發送輸入動態元件分配之ENTDAA(Enter Dynamic Device Assignment),而 指派位址。
如此般,在I3C中,對於熱加入要求,定義由I3C主主控器12A進行第1至第3動作。因此,I3C從控器14在檢測到進行該等以外之動作時,可辨識因進行與對於熱加入要求所定義之動作不同之動作而導致之錯誤(以下稱為HJ格式錯誤)。
此處,若I3C主主控器12A未能檢測到HJ要求錯誤,則I3C主主控器12A繼續進行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另一方面,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進行熱加入預約位址(0x02)等之發送,而欲繼續其後之通信。如此般,若I3C主主控器12A繼續進行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則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可基於未進行上述之第1至第3動作任一者而檢測HJ格式錯誤。
因此,在第4對策中,I3C從控器14在檢測到HJ格式錯誤後,暫時停止進行熱加入要求之處理,經過充分之時間後,再次進行熱加入要求。藉此,可避免I3C從控器14死鎖。
又,作為第4對策之又一方法,亦可採用I3C從控器14使用監測錯誤(已存在之S6錯誤)之方法。作為監測錯誤,原則上係表示I3C從控器14自己發送出之值、與已發送至匯流排IF 11A上之資料不一致之錯誤。
例如,當I3C從控器14發送熱加入要求而另一方面I3C主主控器12A朝I2C從控器15發送信號之情形時,由於信號在匯流排IF 11A上發生衝突,因而對任一信號皆檢測出監測錯誤。因此,I3C從控器14在檢測到監測錯誤後,暫時停止進行熱加入要求之處理,經過充分之時間後,再次進行熱加入要求。藉此,可避免I3C從控器14死鎖。
如以上所述般,在禁止I2C從控器15共存之匯流排IF 11A中,規定為進行如上述之第1至第4對策。藉此,即便在違反禁止事項而於匯流排IF 11A連接I2C從控器15,因而發生HJ要求錯誤時,I3C主主控器12A仍可對應連接於匯流排IF 11A之I3C從控器14之熱加入要求。因此,要求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可確實地參與匯流排IF 11A,且可正常地進行其後之通信。
<匯流排IF之第3構成例>
圖10係顯示應用本技術之匯流排IF 11之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0所示之匯流排IF 11B係將I3C主主控器12B、I3C從控器14B-1及14B-2、以及I2C從控器15經由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連接而構成。又,在匯流排IF 11B中,針對與圖3之匯流排IF 11共通之構成賦予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亦即,在匯流排IF 11B中,在I3C主主控器12B構成為具備進行與圖3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不同之處理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B,且I3C從控器14B構成為不具備圖3之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之點上形成與圖3之匯流排IF 11不同之構成。
又,在I3C從控器14B中,如參照圖2所說明之內容相同地,將檢測停止條件設為匯流排空閒計數器開始計數之計數起點之條件。
並且,I3C主主控器12B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B為了避免I3C從控器14B之死鎖,而對於收發部21進行指示定期地發出包含停止條件之任意之輪詢信號之處理。依照該指示,收發部21進行定期地(例如每10ms)發送例如對匯流排IF 11B之系統整體之控制不會帶來惡劣影響之輪詢信號之輪詢。
例如,作為輪詢信號可使用指示元件之狀態之取得之公共操作碼之 獲得狀態(GETSTATUS)。另外,亦可使用指示48位元之被稱為PID(Provisional ID,臨時ID)之資訊(例如,記述有元件之製造商名等之固定值)之取得之獲得PID(GETPID)、或指示元件之BCR(Bus Characteristics Register,匯流排特性暫存器)之取得之獲得BCR(GETBCR)等。
因此,如參照上述之圖2B所說明般,即便在不進行匯流排IF 11B之通信之時序連接有I3C從控器14,藉由定期地發送輪詢信號,而避免I3C從控器14B死鎖。亦即,連接於匯流排IF 11B之I3C從控器14B藉由檢測輪詢信號所含之停止條件,而可啟動匯流排空閒計數器,且其後可判定匯流排IF 11B是否為空閒狀態。
如以上所述般,在匯流排IF 11B中,藉由I3C主主控器12B定期地發出包含停止條件之任意之輪詢信號,而連接於匯流排IF 11B之I3C從控器14B可確實地進行熱加入要求。藉此,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B可參與匯流排IF 11且確實地進行通信。
<I3C主主控器及I3C從控器之安裝例>
圖11係顯示I3C主主控器12之安裝例之方塊圖。
如圖11所示般,I3C主主控器12構成為具備: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選擇部53、FSM(Finite State Machine,有限狀態機)54、暫存器55、速度判定部56、及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又,暫存器55及速度判定部56無須作為硬體安裝。
此處,圖11所示之I3C主主控器12與圖1之I3C次主控器13相同地,以可作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動作之方式而構成。因此,圖11所示之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及選擇部53僅在 作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動作時進行驅動。由此,針對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及選擇部53參照圖12所示之I3C從控器14而於後述。
於FSM 54連接有傳送串列資料SDA之資料信號線16-1、及傳送串列時脈SCL之時脈信號線16-2。例如,FSM 54在與後述之圖12所示之I3C從控器14之FSM 54之間進行藉由驅動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而進行之信號之發送及接收。
在暫存器55內記錄有在FSM 54進行通信時所使用之各種資訊,例如記錄有指示如與參照圖4而上述之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之速度指示值。
速度判定部56從暫存器55讀出速度指示值,且以不低於由速度指示值指示之通信速度之下限之方式進行對FSM 54之設定。而後,速度判定部56在I3C主主控器12與I2C從控器15進行通信時,判定其通信速度是否低於下限。例如,速度判定部56在判定為與I2C從控器15之通信速度低於下限時,將表示發生通信速度低於下限之錯誤之資訊記錄於暫存器55。
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在定期地發送包含如參照圖10而上述之停止條件之任意之輪詢信號時,計時該定期之間隔,且對FSM 54指示進行輪詢信號之發送之時序。例如,在以定期地發送包含停止條件之任意之輪詢信號之方式運用I3C主主控器12時,FSM 54將指示把定期之間隔之計時設為有效之信號(stp_timer_en)供給至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相應於此,若成為發送輪詢信號之時序,則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將指示輪詢信號之發送之信號(stp_send)供給至FSM 54。
可如此般安裝I3C主主控器12,I3C主主控器12可以避免發生如上述 之死鎖或通信錯誤之方式控制匯流排IF 11之通信處理。
圖12係顯示I3C從控器14之安裝例之方塊圖。
如圖12所示般,I3C從控器14構成為具備: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選擇部53、及FSM 54。
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及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分別連接於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而進行用於確認匯流排IF 11為空閒狀態之計數。
例如,在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中,如參照圖2所說明般,以在檢測停止條件時開始計數之方式設定計數起點之條件。因此,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在檢測停止條件之時序開始計數,且在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所持續之時間為例如1ms時輸出表示該意旨之信號。例如,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可檢測:在通常之通信結束時所發出之停止條件、或由圖11之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定期地發送之輪詢信號所含之停止條件。
又,在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中,如參照圖4所說明般,以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時開始計數之方式設定計數起點之條件。因此,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在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之時序下開始計數,且在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為H位準之狀態所持續之時間為例如1ms時,輸出表示該意旨之信號。
選擇部53依照經由外部端子進行之設定(例如利用引腳之設定),選擇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及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中任一者之輸出並供給至FSM 54。又,對於選擇部53之選擇之設定除了外部端子之外,還可 利用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而進行,而不可進行利用暫存器之設定。此係緣於例如在I3C主主控器12對暫存器進行存取之前,必須進行對於選擇部53之選擇之設定之故。
FSM 54在與上述之圖11之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之間進行藉由驅動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而進行之信號之發送及接收。而後,FSM 54當I3C從控器14連接於匯流排IF 11,且經由選擇部53被供給自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或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輸出之信號,將資料信號線16-1之電位自H位準切換為L位準而進行熱加入要求。
可如此般安裝I3C從控器14,在藉由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檢測到停止條件時,或藉由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檢測到資料信號線16-1及時脈信號線16-2之電位為H位準時,可對應於任一者而進行熱加入要求。又,在匯流排IF 11之構成決定為任一者時,I3C從控器14依照該決定,可構成為具備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及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之一者。
例如,在I3C從控器14構成為具備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時,作為上述之圖10之I3C從控器14B發揮功能。另一方面,在I3C從控器14構成為具備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時,作為上述之圖3或圖7之I3C從控器14發揮功能。
參照圖13針對圖11之I3C主主控器12所執行之處理進行說明。
例如,若對I3C主主控器12投入電源則開始處理,在步驟S31中,I3C主主控器12讀出寫入於韌體之設定資訊。
在步驟S32中,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基於在步驟S31中讀出之設定資訊,判定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
在步驟S32中,在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判定為對應熱加入之I3C 從控器14不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7而執行通常之通信處理。亦即,該情形下,不會發生伴隨著I3C從控器14之熱加入所致之死鎖或通信錯誤,而進行通信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32中,在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判定為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3。
在步驟S33中,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判定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是否具備圖12所示之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又,為了進行該判定而必要之設定資訊亦由系統設計者預先寫入於I3C主主控器12之韌體。
在步驟S33中,在判定為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未具備圖12所示之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4。亦即,該情形下,該I3C從控器14將第1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1進行之停止條件之檢測作為計數起點之條件。因此,由於設想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3C從控器14如上述之圖10所示之I3C從控器14B般不具備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32,故須要避免死鎖之發生。
在步驟S34中,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以定期地發送包含停止條件之任意之輪詢信號之方式進行設定。例如,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將指示把定期之間隔之計時設為有效之信號(stp_timer_en)供給至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其後,處理前進至步驟S37,該情形下,在通常之通信處理中定期地進行輪詢信號之發送。
另一方面,在步驟S33中,在判定為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對應熱加入之I3C從控器14具備圖12所示之第2匯流排空閒計數器52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5。
在步驟S35中,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基於在步驟S31讀出之設定資訊,判定I2C從控器15是否連接於匯流排IF 11上。
在步驟S35中,在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判定為I2C從控器15未連接於匯流排IF 11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7,而執行通常之通信處理。亦即,該情形下,在匯流排IF 11中,可在不進行如參照圖4而上述之非意圖之熱加入要求下進行通信處理。
另一方面,在步驟S35中,在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判定為I2C從控器15連接於匯流排IF 11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S36。亦即,該情形下,在匯流排IF 11中,須要避免如參照圖2而上述之死鎖之發生。
在步驟S36中,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限制與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I2C從控器15之通信速度之下限。例如,藉由速度判定部56自暫存器55讀出速度指示值並設定於FSM 54,而FSM 54可以成為依照速度指示值之指示之通信速度之方式限制下限。
在步驟S36之處理後,處理前進至步驟S37,I3C主主控器12之FSM 54以不低於在步驟S36中設定之通信速度之下限之方式執行通常之通信處理。
如以上所述般,I3C主主控器12基於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元件、或有可能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元件,可避免死鎖或通信錯誤等之發生,而確實地執行通信處理。亦即,I3C主主控器12可藉由FSM 54、速度判定部56、定期發送信號用計時器57執行作為圖3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或圖10之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22B之功能。
又,本技術並不限定於依照I3C之規格之匯流排IF 11,還可應用於依照其他規格之匯流排IF 11。又,連接於匯流排IF 11之元件之種類或個 數並不限定於例如如圖1所示之構成例。
<電腦之構成例>
又,參照上述之流程圖而說明之各處理並不一定必須沿著作為流程圖而記載之順序以時間序列處理,亦包含並列地或者個別地被執行之處理(例如並列處理或利用物件之處理)。又,程式既可為由單一之CPU處理者,亦可為由複數個CPU分散處理者。
又,上述之一系列處理(資訊處理方法)既可藉由硬體執行,亦可藉由軟體執行。在藉由軟體執行一系列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之程式自記錄有程式之程式記錄媒體安裝於組入於專用之硬體之電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功能之例如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14係顯示藉由程式執行上述之一系列處理之電腦之硬體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在電腦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101,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103、及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電子抹除且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104藉由匯流排105而相互連接。於匯流排105進一步連接有輸入輸出介面106,且輸入輸出介面106與外部連接。
在如以上所述般構成之電腦中,CPU 101例如藉由將記憶於ROM 102及EEPROM 104之程式經由匯流排105載入RAM 103並執行,而進行上述之一系列處理。又,電腦(CPU 101)所執行之程式除了預先寫入於ROM 102以外,還可經由輸入輸出介面105自外部安裝於EEPROM 104,或進行更新。
<構成之組合例>
又,本技術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
一種通信裝置,其具備:收發部,其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及錯誤避免部,其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2)
如上述(1)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通信裝置係依照具有經由前述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之控制進行通信,且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之第2通信裝置,前述收發部經由構成前述匯流排之資料信號線及時脈信號線而在與前述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前述錯誤避免部將檢測到前述資料信號線及前述時脈信號線之電位為H位準作為計數之開始條件,在檢測到前述資料信號線及前述時脈信號線之電位為H位準之狀態持續長於特定期間時,藉由前述收發部發送要求對前述通信系統追加連接之信號。
(3)
如上述(2)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通信裝置係具有經由前述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且前述錯誤避免部在前述第2通信裝置有可能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之情形時,限制在與以較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通信之通信速度更低速進行 通信之通信裝置即低速通信裝置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
(4)
如上述(3)之通信裝置,其中在前述第1通信裝置中,預先設定有表示前述第2通信裝置是否有可能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之資訊。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通信裝置係具有經由前述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且前述錯誤避免部將包含宣告在前述匯流排進行之通信結束之結束信號之任意之輪詢信號定期地朝前述收發部發送。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通信裝置係具有經由前述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且前述收發部經由構成前述匯流排之資料信號線及時脈信號線在與前述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前述錯誤避免部:在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之第2通信裝置不具備將檢測到前述資料信號線及前述時脈信號線之電位為H位準作為計數之開始而進行計數之計數部的情形時,將包含宣告在前述匯流排進行之通信結束之結束信號之任意之輪詢信號定期地朝前述收發部發送,在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之第2通信裝置具備將檢測到前述資料信號線及前述時脈信號線之電位為H位準作為計數之開始而進行計數之計數部,且以較前述第2通信裝置之通信之通信速度更低速進行通信之通信裝置即低速通信裝置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的情形時,限制與前述低速通信裝 置進行通信時之通信速度之下限。
(7)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驟: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及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8)
一種程式,其使電腦執行包含如下步驟之處理: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及在以可經由匯流排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之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9)
一種通信系統,其係構成為藉由具有經由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第1通信裝置、及依照前述第1通信裝置之控制而進行通信之第2通信裝置,而能夠經由前述匯流排進行通信者,且前述第1通信裝置及前述第2通信裝置各自具備在與至少1台以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間進行信號之收發之收發部,前述第1通信裝置及前述第2通信裝置中至少一者具備錯誤避免部,該錯誤避免部係在前述第1通信裝置至少連接於前述匯流排且通信系統已作動之狀態下,進行避免在前述第2通信裝置追加連接於前述通信系統時發生錯誤之處理。
此外,本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11:匯流排IF
12:I3C主主控器/主控器
14-1:I3C從控器
14-2:I3C從控器
15:I2C從控器
16-1:資料信號線
16-2:時脈信號線
21:收發部
22:錯誤避免通信處理部
31-1:收發部
31-2:收發部
32-1: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
32-2:錯誤避免連接處理部
41:收發部
SDA:串列資料
SCL:串列時脈

Claims (17)

  1. 一種通信裝置,其包括:一收發部,其經組態以經由一匯流排進行與至少1或多台其他通信裝置之信號之收發,該匯流排包含一資料信號線及一時脈信號線;及一錯誤避免部,其經組態以進行避免一偵測錯誤之發生之一處理,其中該偵測錯誤係一錯誤,其中該通信裝置額外地連接至該匯流排,但未被藉由經由該匯流排具有通信之主導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至少一者偵測,及當該錯誤避免部分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狀態繼續比一預定時間週期長之一時間週期時,該錯誤避免部致使該收發部使用該錯誤避免部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事實作為用於開始計數之一條件而發射請求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信號。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在該匯流排已經組態之後,該錯誤避免部經組態以進行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
  3.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當該通信裝置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時,在一其他通信裝置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情形時,該錯誤避免部限制當與一低速通信裝置以低於該其他通信裝置之該通信中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速度進行通信時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下限。
  4. 如請求項3之通信裝置,其中該通信裝置中預先設定有表示該其他通信裝置是否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資訊集。
  5.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當該通信裝置經組態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該錯誤避免部致使該收發部定期地發送包含宣告使用該匯流排之該通信的一結束之一結束信號之一任意之輪詢信號。
  6.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該通信裝置包含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一第1通信裝置,該收發部經由構成該匯流排之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與該等其他通信裝置進行信號之收發,及該錯誤避免部在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第2通信裝置不包含將偵測到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作為計數之一開始之該事實而進行計數之一計數部的一情形時,致使該收發部定期地發送包含宣告使用該匯流排之該通信的一結束之一結束信號之一任意之輪詢信號,及在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該第2通信裝置包含將偵測到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作為計數之一開始之該事實而進行計數之該計數部,且一低速通信裝置包含以低於該第2通信裝置之通信中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速度進行通信之一通信裝置,即該低速通信裝置連接至該匯流排的情形時,限制與該低速通信裝置進行通信時使用之該通 信速度之一下限。
  7. 一種用於一通信裝置之通信方法,該方法包含:存取一收發部,該收發部經組態以經由一匯流排進行與至少1或多台其他通信裝置進行信號之收發,該匯流排包含一資料信號線及一時脈信號線,及藉由一錯誤避免部,進行避免一偵測錯誤之發生之一處理,其中該偵測錯誤係一錯誤,其中該通信裝置額外地連接至該匯流排,但未被藉由經由該匯流排具有通信之主導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至少一者偵測,及當該錯誤避免部分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狀態繼續比一預定時間週期長之一時間週期時,該錯誤避免部致使該收發部使用該錯誤避免部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事實作為用於開始計數之一條件而發射請求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信號。
  8. 如請求項7之通信方法,其中在該匯流排已經組態之後,該錯誤避免部經組態以進行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
  9. 如請求項7之通信方法,其中當該通信裝置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時,在另一通信裝置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情形時,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限制當與一低速通信裝置以低於該其他通信裝置之 該通信中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速度進行通信時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下限。
  10. 如請求項9之通信方法,其中該通信裝置中預先設定有表示該其他通信裝置是否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資訊集。
  11. 如請求項7之通信方法,其中當該通信裝置經組態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致使該收發部定期地發送包含宣告使用該匯流排之該通信的一結束之一結束信號之一任意之輪詢信號。
  12.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用於控制一通信裝置之程式碼,該程式碼藉由一電腦執行以進行包含如下之操作:存取一收發部,該收發部經組態以經由一匯流排進行與至少1或多台其他通信裝置進行信號之收發,該匯流排包含一資料信號線及一時脈信號線,及藉由一錯誤避免部,進行避免一偵測錯誤之發生之一處理,其中該偵測錯誤係一錯誤,其中該通信裝置額外地連接至該匯流排,但未被藉由經由該匯流排具有通信之主導權之其他通信裝置之至少一者偵測,及當該錯誤避免部分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狀態繼續比一預定時間週期長之一時間週期時,該錯誤避免部致使該收發部使用該錯誤避免部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 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事實作為用於開始計數之一條件而發射請求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信號。
  13. 如請求項1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在該匯流排已經組態之後,該錯誤避免部經組態以進行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
  14. 如請求項1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當該通信裝置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時,在另一通信裝置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情形時,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限制當與一低速通信裝置以低於該其他通信裝置之該通信中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速度進行通信時使用之一通信速度之一下限。
  15. 如請求項1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通信裝置中預先設定有表示該其他通信裝置是否有可能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資訊集。
  16. 如請求項1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中當該通信裝置經組態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避免該偵測錯誤之發生之該處理致使該收發部定期地發送包含宣告使用該匯流排之該通信的一結束之一結束信號之一任意之輪詢信號。
  17. 一種通信系統,其經組態而能夠經由一匯流排使用具有經由該匯流排之通信之主導權之一第1通信裝置及依照該第1通信裝置之控制而進行通 信之一第2通信裝置進行通信,其中該第1通信裝置及該第2通信裝置各自包含使用該匯流排與至少1或多台其他通信裝置進行信號之收發之一收發部,該匯流排包含一資料信號線及一時脈信號線,及該第1通信裝置及該第2通信裝置之至少一者包含一錯誤避免部,其進行避免一偵測錯誤之發生之一處理,其中該偵測錯誤係一錯誤,其中該第2通信裝置額外地連接至該匯流排,但未被藉由該第1通信裝置偵測,及當該錯誤避免部分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狀態繼續比一預定時間週期長之一時間週期時,該錯誤避免部致使該收發部使用該錯誤避免部偵測該資料信號線及該時脈信號線之電位各自處於一H位準之一事實作為用於開始計數之一條件而發射請求額外連接至該匯流排之一信號。
TW107100713A 2017-02-14 2018-01-09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TWI834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940 2017-02-14
JP2017024940 2017-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263A TW201830263A (zh) 2018-08-16
TWI834603B true TWI834603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4135A1 (en) 2014-03-21 2016-12-2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access interface to perform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4135A1 (en) 2014-03-21 2016-12-2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access interface to perform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181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6681953B (zh) 使用i2c总线与主机连接的从机及其通信方法
KR100729692B1 (ko) 마스터 노드 및 슬레이브 노드를 갖는 전자 장치 시스템
JP714665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191338A (ja) バス内のデバイスの故障診断を行うゲートウエイ装置
CN110908841A (zh) 一种i2c通信异常恢复方法及装置
US8521932B2 (en) Arbitrator and arbitrating method applied to system management bus system
US1154413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46634A1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シリアル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10896372B (zh) 一种i2c链路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TWI834603B (zh)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JP2017208712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8348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9285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976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082110B1 (ko) 타이밍 제어기,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JP2012049884A (ja) 通信装置
CN112445744B (zh) I2c通信
JP5867350B2 (ja)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JP2018055318A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82210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1212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バス制御方法
JP4214974B2 (ja) 通信データブロックの伝送方法
JP2008204005A (ja) 周辺装置の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周辺装置
JP200522806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