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559B - 轉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轉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559B
TWI834559B TW112118826A TW112118826A TWI834559B TW I834559 B TWI834559 B TW I834559B TW 112118826 A TW112118826 A TW 112118826A TW 112118826 A TW112118826 A TW 112118826A TW I834559 B TWI834559 B TW I8345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at
adapter
ring
opening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子軒
葉俊良
江銨畯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55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轉接器包括基座、複數連動桿、複數擋片、環狀支架以及彈簧。基座具有第一環座及第二環座,第一環座形成開口。複數連動桿環設於第二環座及第一環座之間。複數擋片適以彼此接觸以關閉開口或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環狀支架設於第二環座,且環狀支架的複數凸出部分別對應抵接於複數擋片。彈簧抵接於底座及複數連動桿。複數連動桿受作用力推頂向遠離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複數擋片受環狀支架的複數凸出部抵頂而樞轉,露出該開口。在作用力移除時,環狀支架基於彈簧之回復力推頂複數連動桿向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複數擋片樞轉以關閉開口。

Description

轉接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轉接器,特別是具防塵結構之轉接器。
醫美使用之雷射機器通常可分為雷射機台、導光臂及手持件。因應不同的需求要搭配具有不同光學設計的手持件來使用。也因為手持件屬於精密的光學產品,操作者在未使用對應光學設計的手持件,或在操作使用完畢時,需要將手持件收納歸位,以達到保護作用,以利下次使用。
手持件多為中空結構以利傳輸雷射能量,再搭配不同的光學透鏡設計以達成對應的效果。也因為中空結構的需求,若有異物或灰塵等髒汙由開孔落入內部,恐會對透鏡造成光學準確度的失真和遮擋,進而影響其雷射能量或聚焦等療效。目前的傳統作法為在手持件和導光臂連接處的開孔處加上防塵套或防塵蓋後進行收納,但在使用或收納而欲拆裝防塵套或防塵蓋時,仍有可能產生異物或灰塵等落入,而影響療效。
鑒於上述,本揭示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轉接器包括基座、複數連動桿、複數擋片、環狀支架以及彈簧。基座具有同軸連接之第一環座及第二環座,第一環座之一端形成連通第二環座之開口,且第一環座之內徑小於第二環座之內徑。複數連動桿環設於第二環座的內側壁及第一環座的外側壁之間,且連動桿可移動地凸出於第二環座或容設於第二環座。複數擋片分別樞接於複數連動桿,並適以彼此接觸以關閉開口或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環狀支架同軸組設於第二環座,環狀支架具有底座及複數個凸出部,凸出部環設於底座且分別對應抵接於複數擋片。彈簧設於環狀支架,且二端分別抵接於底座及複數連動桿。複數連動桿適以受作用力推頂向遠離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複數擋片受環狀支架的複數凸出部抵頂而樞轉,露出開口。在作用力移除時,環狀支架適以基於彈簧之回復力推頂複數連動桿向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複數擋片樞轉,以關閉開口。
藉此,設置具防塵功能的轉接器,在未組裝手持件至導光臂時,連動桿因未受作用力將凸出於第二環座而未頂抵於複數擋片,此時複數擋片維持關閉開口的狀態。因此,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易於移動或收納手持件的過程中由轉接器的開口進入手持件。一旦手持件欲組裝至導光臂上使用時,將具有轉接器的手持件以轉接器的一端組設至導光臂。此時,導光臂的按壓提供作用力推頂於複數連動桿,使其向遠離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至容設於第二環座內。複數擋片被連動桿帶動後,受環狀支架的凸出部頂抵而樞轉,使得擋片間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自導光臂來的雷射光即可通過轉接器的開口進入手持件內,而正常使用。
一旦使用完畢,當自導光臂旋轉轉接器使其脫離導光臂時,由於導光臂停止按壓複數連動桿使作用力移除,環狀支架將在彈簧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推頂複數連動桿向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至凸出於第二環座,複數擋片也被帶動遠離環狀支架的凸出部。複數擋片在未受凸出部頂抵後,在重力的作用下亦將樞轉回復至彼此接觸而關閉開口。接著再持續轉動直至轉接器完全脫離導光臂,即可取下手持件及轉接器。同時,由於在轉接器與導光臂之間完全脫離前,轉接器之開口已被複數擋片關閉,將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會由轉接器的開口進入手持件內,而達到防塵的效果。
以下提出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揭示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揭示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請先參閱圖1,圖1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示意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於導光臂之立體圖。由圖1可見,手持件80透過轉接器10組裝於導光臂90。手持件80可以是因應不同的需求要搭配具有不同光學設計的手持件,例如可打出不同尺寸光點之手持件。導光臂90的一端連接轉接器10,另一端則是連接到雷射機台(圖未示),以將雷射機台所發出的雷射光經由導光臂90、轉接器10及手持件80後,以所需的光形態射出。於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手持件80和導光臂90可以是各種不同用途的元件,只要是可以透過轉接器10連接的元件皆在本揭示所保護的範圍內。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3,圖2為本揭示一實施例轉接器之分解圖,圖3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示意轉接器組設於手持件之部分剖視示意圖。轉接器10包括基座11、複數連動桿12、複數擋片13、環狀支架14以及彈簧15。基座11具有同軸連接之第一環座111及第二環座112,第一環座111之一端形成連通第二環座112之開口1111。
複數連動桿12環設於第二環座112的內側壁1121及第一環座的外側壁1112之間,且複數連動桿12可移動地凸出於第二環座112或容設於第二環座112(詳於後述)。此外,複數擋片13分別樞接於一連動桿12,並於適以彼此接觸以關閉開口1111,或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1111(詳於後述)。
環狀支架14同軸組設於第二環座112,環狀支架14具有底座141及複數個凸出部142。複數凸出部142環設於底座141且分別對應抵接於一擋片13。由圖3可見,於連動桿12下端側具有用於樞接之樞接部121,其設於擋片13的外側圓弧之約略中心位置,使擋片13可以與樞接部121相連接處為樞轉軸心進行樞轉。凸出部142抵接於擋片13的位置,可對應於樞接部121所在位置,且約略位於較樞接部121更靠近第二環座112的中心位置。彈簧15設於環狀支架14,且二端分別抵接於底座141及複數連動桿12,並提供複數連動桿12遠離底座141之彈性作用力。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2至圖7,將說明手持件80、轉接器10及導光臂90之組裝流程及作動方式。圖4至圖6分別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至導光臂之作動示意圖(一)至(三),圖7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於導光臂之部分立體剖視圖。圖4至圖6中省略手持件80,僅繪出轉接器10及部分導光臂90。實際使用時,轉接器10可以維持組設於手持件80上不拆下,當手持件80要組設於導光臂90時,只需要透過轉接器10進行與導光臂90之組裝即可。由圖3可見,於初始狀態下,轉接器10係設置於手持件80的一端,複數擋片13係彼此接觸以關閉開口1111。如此,將使得第一環座111及第二環座112之間的連通道被關閉,異物或灰塵等將無法由轉接器10的基座11之側第一環座111進入至手持件80中。因此,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易於移動或收納手持件80的過程中由轉接器10的開口1111進入手持件80。
接著,由圖3及圖4可見,轉接器10的基座11之第一環座111的外側壁1112具有外螺紋,導光臂90對應組設處的內側壁具有內螺紋,透過外螺紋與內螺紋相嚙合,使得導光臂90與轉接器10對應組設。當轉接器10之第一環座111旋入導光臂90至連動桿12的上方且尚未推頂連動桿12時,即呈現如圖4所示的狀態。此時,複數擋片13尚維持彼此接觸且關閉開口1111。接著,如圖5所示,持續將轉接器10旋入導光臂90,導光臂90的端部施予連動桿12作用力,推頂連動桿12向遠離第一環座111的方向移動(即圖5下方),與連動桿12相樞接的複數擋片13亦會被帶動向下移動。由於各擋片13下方被環狀支架14之凸出部142所抵接,而環狀支架14維持不動,將致擋片13受環狀支架14之凸出部142頂抵而以連動桿12之樞接部121為軸心進行樞轉。
隨後,如圖6及圖7所示,繼續將轉接器10旋入導光臂90至導光臂90的端部抵接於第二環座112即完成組裝。此時,複數擋片13將被環狀支架14之凸出部142推頂至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1111。如此,將使得第一環座111及第二環座112之間的連通道被打開,由導光臂90側進入的雷射光,將可通過第一環座111及第二環座112之間的開口1111進入至手持件80中,再通過手持件80射出。
一旦使用完畢,當自導光臂90旋轉轉接器10使其脫離導光臂90時,由於導光臂90停止按壓複數連動桿12,施予複數連動桿12的作用力移除,環狀支架14在彈簧15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將推頂複數連動桿12向第一環座111的方向移動至凸出於第二環座112。複數擋片13也被帶動遠離環狀支架14的凸出部142。複數擋片13在未受凸出部142頂抵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將樞轉回復至彼此接觸而關閉開口1111。接著,再持續轉動直至轉接器10完全脫離導光臂90,即可取下手持件80及轉接器10。同時,由於在轉接器10與導光臂90之間完全脫離前,轉接器10之開口1111已被複數擋片13關閉,將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會由轉接器10的開口1111進入手持件80內,而達到防塵的效果。
詳細來說,請參閱圖5至圖7,各擋片13包括被動件131及二樞轉部132。二樞轉部132平行設於被動件131之一端,且各凸出部142對應抵接於二樞轉部132之間。如此,當凸出部142頂抵於被動件131時,由於係從靠近樞轉軸的位置進行推頂,故無需移動太大的行程,即可將擋片13樞轉至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1111。此外,二樞轉部132間之間距略大於凸出部142之寬度。此時,二樞轉部132亦可作為限制凸出部142,使其於上、下位移的過程中不會左右偏移。
再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7,各擋片13呈扇形,且部分交疊於左右相鄰之擋片13。藉此,可以避免擋片13間產生縫隙,亦避免灰塵由擋片13間可能產生的縫隙進入。此外,為使擋片13交疊後呈現完整平面,各擋片13具有第一直線段133及第二直線段134。第一直線段133於上表面具有第一凹部1331,第二直線段134於下表面具有第二凹部1341,且第一凹部1331的輪廓與第二凹部1341的輪廓彼此適配。藉由一上、一下彼此適配的凹部,在相鄰的擋片13相交疊時,第一凹部1331與相鄰片的第二凹部1341可完全相交疊,而使該處的厚度維持與其餘位置的厚度相同,即使擋片13彼此相交疊也不會於交疊處增加厚度,或使擋片13凸出。
由圖2可見,第二環座112連通於第一環座111的一端具有連接部1122,連接部1122垂直第二環座112之軸心延伸並連接至第一環座111。搭配圖3可知,連接部1122具有複數穿孔11221。連動桿12穿設於穿孔11221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環座112外徑大於第一環座111外徑,且第一環座111之外側壁1112與第二環座112之內側壁1121間,經由第二環座112之連接部1122相連接。連動桿12會穿過穿孔11221,使連動桿12位於第二環座112的內側壁1121及第一環座的外側壁1112之間的位置上下移動。
此外,由圖2可見,各穿孔11221之形狀對應於各連動桿12之形狀。如此,亦可提供連動桿12於上下位移時的限位效果,而不會左右偏移。
又,由圖2及圖4可見,各連動桿12具有二側凸件122,分別設置於連動桿12相對的二側邊,以限制連動桿12凸出於第二環座112之高度。當導光臂90停止推抵連動桿12後,彈簧15的彈性恢復力將推動連動桿12上移至凸出於第二環座112。藉由二側凸件122的設置,可使連動桿12於凸件122頂抵於第二環座112的連接部1122時即停止,而不會被彈簧15的彈性恢復力過度推頂至過度凸出第二環座112。
由圖2可見,在本實施例中,轉接器10更包括外蓋16連接第二環座112且抵接環狀支架14。第二環座112外側具有外螺紋1123,外蓋16內側具有內螺紋161,外蓋16套設螺鎖至第二環座112,使內螺紋161對應嚙合於外螺紋1123。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亦可以不使用內外螺紋的方式,而是利用緊配、卡固或黏合等方式,使外蓋16連接第二環座112。
綜上所述,設置具防塵功能的轉接器10,在未組裝手持件80至導光臂90時,連動桿12因未受作用力推頂而移動,複數擋片13維持關閉開口1111的狀態。因此,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易於移動或收納手持件80的過程中由轉接器10的開口1111進入手持件80。當手持件80欲組裝至導光臂90上使用時,將具有轉接器10的手持件80以轉接器10的一端組設至導光臂90。此時,導光臂90施予作用力推頂複數連動桿12,致擋片13受環狀支架14的凸出部142抵頂樞轉至彼此遠離而露出開口1111,來自導光臂90的雷射光即可通過轉接器10的開口1111進入手持件80內,而正常使用。一旦使用完畢,當自導光臂90旋轉轉接器10使其脫離導光臂90時,由於導光臂90施予複數連動桿12的作用力移除,環狀支架14在彈簧15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推頂複數連動桿12移動,致複數擋片13樞轉回復至彼此接觸而關閉開口1111。由於在轉接器10與導光臂90之間完全脫離前,轉接器10之開口1111已被複數擋片13關閉,將可使得灰塵或異物不會由轉接器10的開口1111進入手持件80內。如此,可達到全程防塵的效果,避免在使用或收納而移動拆裝手持件80時,可能產生異物或灰塵等落入而影響療效的問題。
10:轉接器 11:基座 111:第一環座 1111:開口 1112:外側壁 112:第二環座 1121:內側壁 1122:連接部 11221:穿孔 1123:外螺紋 12:連動桿 121:樞接部 122:凸件 13:擋片 131:被動件 132:樞轉部 133:第一直線段 1331:第一凹部 134:第二直線段 1341:第二凹部 14:環狀支架 141:底座 142:凸出部 15:彈簧 16:外蓋 161:內螺紋 80:手持件 90:導光臂
圖1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示意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於導光臂之立體圖。 圖2為本揭示一實施例轉接器之分解圖。 圖3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示意轉接器組設於手持件之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至導光臂之作動示意圖(一)。 圖5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至導光臂之作動示意圖(二)。 圖6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至導光臂之作動示意圖(三)。 圖7為本揭示一實施例手持件經由轉接器組裝於導光臂之部分立體剖視圖。
10:轉接器
11:基座
111:第一環座
1111:開口
112:第二環座
1122:連接部
11221:穿孔
1123:外螺紋
12:連動桿
121:樞接部
122:凸件
13:擋片
133:第一直線段
1331:第一凹部
134:第二直線段
14:環狀支架
141:底座
142:凸出部
15:彈簧
16:外蓋
161:內螺紋

Claims (9)

  1. 一種轉接器,包括:一基座,具有同軸連接之一第一環座及一第二環座,該第一環座之一端形成連通該第二環座之一開口,且該第一環座之內徑小於該第二環座之內徑;複數連動桿,環設於該第二環座的內側壁及該第一環座的外側壁之間,且該些連動桿可移動地凸出於該第二環座或容設於該第二環座;複數擋片,分別樞接於該些連動桿,並適以彼此接觸以關閉該開口,或彼此遠離而露出該開口;一環狀支架,同軸組設於該第二環座,該環狀支架具有一底座及複數個凸出部,該些凸出部環設於該底座且分別對應抵接於該些擋片;一彈簧,設於該環狀支架,且二端分別抵接於該底座及該些連動桿;以及一外蓋,連接該第二環座且抵接該環狀支架;該些連動桿適以受一作用力推頂向遠離該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該些擋片受該環狀支架的該些凸出部抵頂而樞轉,露出該開口;在該作用力移除時,該環狀支架基於該彈簧之回復力推頂該些連動桿向該第一環座的方向移動,致該些擋片樞轉,以關閉該開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接器,其中各該擋片包括一被動件及二樞轉部,該二樞轉部平行設於該被動件之一端,且各該凸出部對應抵接於該二樞轉部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轉接器,其中該二樞轉部間之間距略大 於該凸出部之寬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接器,其中各該擋片呈扇形,且部分交疊於左右相鄰之該擋片。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轉接器,其中各該擋片具有一第一直線段及一第二直線段,該第一直線段於上表面具有一第一凹部,該第二直線段於下表面具有一第二凹部,且該第一凹部的輪廓與該第二凹部的輪廓彼此適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接器,其中該第二環座連通於該第一環座的一端具有一連接部,該連接部垂直該第二環座之軸心延伸並連接至該第一環座,該連接部具有複數穿孔,該些連動桿穿設於該些穿孔中。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轉接器,其中各該穿孔之形狀對應於各該連動桿之形狀。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轉接器,其中各該連動桿具有二側凸件,分別設置於該連動桿相對的二側邊,以限制該連動桿凸出於該第二環座之高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接器,其中該第二環座外側具有一外螺紋,該外蓋內側具有一內螺紋,該外蓋套設螺鎖至該第二環座,使該內螺紋對應嚙合於該外螺紋。
TW112118826A 2023-05-19 轉接器 TWI834559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4559B true TWI834559B (zh) 2024-03-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8388A1 (en) 2009-10-05 2011-04-13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Internal backbone structural chassis for a surgic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8388A1 (en) 2009-10-05 2011-04-13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Internal backbone structural chassis for a surgical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31151B1 (en) Device for fitting an attachment to an endoscope ocular section
TWI834559B (zh) 轉接器
US11841602B2 (en) Soft light box and chuck assembly thereof
CN114799489A (zh) 激光输出头转接装置和激光器输出组件
JP2017111342A5 (zh)
US9885460B2 (en) Light assembly
JP200329503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7069736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5623621B2 (ja) 位置決め可能なカバー付き光ファイバ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JP3171382U (ja) 遮光機能を有するレンズカバー
CN115722796B (zh) 一种手持焊枪及其装配方法和激光焊接系统
WO2019059167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WO2019181679A1 (ja) レンズ鏡筒
CN216644113U (zh) 一种变焦透镜支架及灯具
CN211905898U (zh) 一种应用全焦轴控技术的学生眼镜
JP2997336B2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H11237558A (ja) レボルバの調心機構
JP2023184170A (ja) 人形頭の義眼保持構造及び人形頭
JPS5932972Y2 (ja) カメラ用交換レンズの距離調節装置
KR100468870B1 (ko) 렌즈 배럴 어셈블리
JPH08220595A (ja) レンズバリア機構
JP2017227798A (ja) 遮蔽構造を有する光コネクタ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KR200327177Y1 (ko) 쌍안경의 시도 조절장치
JP2010164704A (ja) 双眼鏡
JPH1082939A (ja) レンズ鏡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