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217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1217B
TWI831217B TW111119041A TW111119041A TWI831217B TW I831217 B TWI831217 B TW I831217B TW 111119041 A TW111119041 A TW 111119041A TW 111119041 A TW111119041 A TW 111119041A TW I831217 B TWI831217 B TW I8312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bstrate
layer
ligh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4057A (zh
Inventor
敏鑽 劉
李冠鋒
蔡宗翰
顏崇紋
楊秋蓮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2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78Contact-type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不透光層、發光單元以及光感測器。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不透光層設置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與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設置在第一基板上且與第二開口重疊。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光感測器的電子裝置。
為了提供身分識別(如指紋感測)功能,現有的電子裝置在其周邊區形成開孔以容置用於身分識別的感測模組。然而,此種做法導致屏占比的降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有助於改善屏占比降低的問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不透光層、發光單元以及光感測器。第二基板與第一基板相對。不透光層設置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與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設置在第一基板上且與第二開口重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電子裝置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含有」與「包含」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位於另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之上/上方,可以指二結構相鄰且直接連接,或是可以指二結構相鄰而非直接連接。非直接連接是指二結構之間具有至少一中介結構(或中介層別、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間隔),一結構的下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中介結構的上側表面,另一結構的上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中介結構的下側表面。而中介結構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實體結構或非實體結構所組成,並無限制。在本揭露中,當某結構設置在其它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直接」在其它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間接」在其它結構上,即某結構和其它結構間還夾設有至少一結構。
術語「大約」、「等於」、「相等」或「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20%以內,或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10%、5%、3%、2%、1%或0.5%以內。
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據此,說明書中的第一構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電性連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於直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直接連接或以一導體線段互相連接,而於間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之間具有開關、二極體、電容、電感、電阻、其他適合的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本揭露中,厚度、長度與寬度的量測方式可以是採用光學顯微鏡量測而得,厚度或寬度則可以由電子顯微鏡中的剖面影像量測而得,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任兩個用來比較的數值或方向,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另外,本揭露中所提到的術語“等於”、“相等”、“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通常代表落在給定數值或範圍的10%範圍內。此外,用語“給定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給定範圍落在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的範圍內”表示所述給定範圍包括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它數值。若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若第一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0度至10度之間。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在本揭露中,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或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感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熱能或超聲波的感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在本揭露中,電子元件可包括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二極體、電晶體等。二極體可包括發光二極體或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下文將以顯示裝置做為電子裝置或拼接裝置以說明本揭露內容,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須說明的是,下文中不同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相互替換、組合或混合使用,以在未違反本揭露精神的情況下構成另一實施例。
圖1至圖3、圖5至圖15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不透光層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電子裝置1可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11、不透光層12、發光單元13以及光感測器14。第二基板11與第一基板10相對。不透光層12設置在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11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A1以及第二開口A2。發光單元13設置在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11之間且與第一開口A1重疊。光感測器14設置在第一基板10上且與第二開口A2重疊。
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可為硬質基板或軟質基板。舉例來說,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的材料可包括塑膠、玻璃、陶瓷、石英、藍寶石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不透光層12可包括對於可見光波段(波長400nm至700nm的光)的光的穿透率小於50%的層別。舉例來說,不透光層12的材料可包括添加有吸光粒子(例如碳黑)的光阻材料,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不透光層12可為遮光層,例如黑色矩陣(black matrix),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不透光層12設置在第二基板11面向第一基板10的表面S11上,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不透光層12可設置在第一基板10以及第二基板11之間的一個或多個膜層上。換句話說,電子裝置1可包括一層或多層不透光層12。
發光單元13可包括自發光元件,如有機發光二極體、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微發光二極體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發光單元13設置在第一基板10與不透光層12之間,其中發光單元13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第一開口A1重疊,使得發光單元13發出的光束L1可經由不透光層12的第一開口A1穿過並自電子裝置1輸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單元13發出的光束L1可用於身分識別,例如生物感測,如指紋感測。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單元13發出的光束L1還可用於畫面顯示。舉例來說,電子裝置1可包括多個發光單元13,多個發光單元13包括發出可見光波段的光的多個發光元件且多個發光元件可呈陣列排列,以提供顯示畫面。對應地,不透光層12可包括分別與多個發光單元13重疊的多個第一開口A1,以讓多個發光單元13發出的光束L1通過。
光感測器14可用以接收被待測物F反射的光束L2,以進行身分識別。具體地,光感測器14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第二開口A2重疊,使得被待測物F反射的光束L2可經由不透光層12的第二開口A2而傳遞至光感測器14。舉例來說,光感測器14可包括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光電晶體管(photo-transistor)、金屬-半導體-金屬感光元件(metal-semiconductor-metal photodetector,MSM photo-detector)等,但不以此為限。光電二極體可以包括無機光電二極體或有機光電二極體(organic photodiode,OPD)。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待測物F例如可為手指,使得光感測器14可感測指紋,進行指紋辨識。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側S1以及與第一側S1相對的第二側S2,其中第一側S1比第二側S2更靠近第二基板11,且光感測器14設置在第一側S1上,例如光感測器14設置在第一基板10與不透光層12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可設置在第二側S2上(如圖12所示),換句話說,發光單元13與光感測器14可分別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相對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可用以感測指紋,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可包括多個光感測器14,且多個光感測器14可呈陣列排列。對應地,不透光層12可包括分別與多個光感測器14重疊的多個第二開口A2,以讓多個光感測器14分別接收被待測物F反射的多道光束L2。
透過將光感測器14鄰近發光單元13設置,例如將光感測器14設置在電子裝置1的顯示區內,可以不用在電子裝置1的周邊區形成開孔來容置用於身分識別的感測模組,因此可改善屏占比降低的問題或有助於實現窄邊框或無邊框的設計。依據不同的規格或設計,電子裝置1的顯示區可局部或全面用於身分識別。對應地,可在局部或全部的顯示區中佈置光感測器14。
依據不同的需求,電子裝置1還可包括其他元件或膜層。舉例來說,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1還可包括第一濾色片15。第一濾色片15可設置在第一開口A1中,以提升自電子裝置1輸出的光束L11的色純度和/或提升電子裝置1的對比度。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濾色片15也可置換成波長轉換層,以提升自電子裝置1輸出的光束L11的色飽和度。波長轉換層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波長轉換層例如可被短波長的光(light)/光束(light beam)所激發,並將短波長的光/光束轉換成長波長的光/光束。舉例來說,波長轉換層的材料可包括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量子點(Quantum Dot,QD)、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至少兩個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第一開口A1中同時設置第一濾色片15以及波長轉換層,其中波長轉換層可設置在第一濾色片15與發光單元13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1還可包括緩衝層16、緩衝層17、半導體層18、閘絕緣層19、導電層20、介電層21、介電層22、導電層23、平坦層24、平坦層25、絕緣層26、平坦層27以及接合層28,但不以此為限。依據不同的需求,電子裝置1可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或膜層。
緩衝層16以及緩衝層17依序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側S1上。舉例來說,緩衝層16以及緩衝層17的材料可包括無機材料,如氧化矽(SiOx)或氮化矽(SiNx),但不以此為限。
半導體層18設置在緩衝層17上。舉例來說,半導體層18的材料包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如,銦鎵鋅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半導體層18的材料可包括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多晶矽(polysilicon)、金屬氧化物、或上述的組合(例如電路裡有多個主動元件時)。半導體層18例如為圖案化半導體層且可包括多個半導體圖案18P。半導體圖案18P可包括通道區18-1、源極區18-2以及汲極區18-3,其中通道區18-1位於源極區18-2與汲極區18-3之間。依據一些實施例,金屬氧化物可為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
閘絕緣層19設置在半導體層18上且覆蓋被半導體層18曝露出來的緩衝層17。舉例來說,閘絕緣層19的材料可包括無機材料,如氧化矽或氮化矽,但不以此為限。
導電層20設置在閘絕緣層19上。舉例來說,導電層20的材料包括金屬或金屬疊層,如鋁、鉬或鈦/鋁/鈦。導電層20例如為圖案化導電層且可包括多個閘極20G、多條訊號線(未繪示)等,但不以此為限。多個閘極20G分別設置在多個通道區18-1上方。
介電層21以及介電層22依序設置在導電層20上且覆蓋被導電層20曝露出來的閘絕緣層19。舉例來說,介電層21以及介電層22的材料可包括無機材料,如氧化矽或氮化矽,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省略介電層21以及介電層22的其中一層。
導電層23設置在介電層22上。舉例來說,導電層23的材料包括金屬或金屬疊層,如鋁、鉬或鈦/鋁/鈦。導電層23例如為圖案化導電層且可包括多個源極23S、多個汲極23D、多條訊號線(未繪示)等,但不以此為限。源極23S貫穿介電層22、介電層21以及閘絕緣層19並與源極區18-2連接。汲極23D貫穿介電層22、介電層21以及閘絕緣層19並與汲極區18-3連接。
在電子裝置1中,如圖1所示,各閘極20G與對應的一個半導體圖案18P、對應的一個源極23S以及對應的一個汲極23D構成一個主動元件AD。依據一些實施例主動元件AD例如可為薄膜電晶體。光感測器14可與對應的一個主動元件AD(例如稱作主動元件AD1)的汲極23D電性連接,光感測器14可將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而由主動元件AD1進行辨識和分析。發光單元13可透過內連線層RDL而與對應的一個主動元件AD(例如稱作主動元件AD2)的汲極23D電性連接。主動元件AD2可驅動發光單元13使其發光。主動元件AD1和主動元件AD2可為不同的主動元件。電子裝置1可包括多個主動元件AD。多個主動元件AD中所包括的半導體層18的材料可為相同或不同。依據一些實施例,多個主動元件AD可包括具有非晶矽的主動元件AD、具有多晶矽的主動元件AD、具有金屬氧化物的主動元件AD、或上述的組合。
平坦層24以及平坦層25依序設置在介電層22上。舉例來說,平坦層24以及平坦層25的材料包括有機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氧樹脂(epoxy)、丙烯酸類樹脂(acylic-based resin)、矽膠(silicone)、聚醯亞胺聚合物(polyimide polymer)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絕緣層26可設置在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11之間,例如,可設置在平坦層25上。絕緣層26例如為圖元定義層,且絕緣層26的材料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如樹脂,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層26由透光高分子材料形成,且絕緣層26包括第三開口A3,其中發光單元13設置在第三開口A3中。
平坦層27設置在不透光層12上且覆蓋第一濾色片15以及被第二開口A2曝露出來的第一基板10的表面S11。舉例來說,平坦層27的材料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環氧樹脂、丙烯酸類樹脂、矽膠、聚醯亞胺聚合物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接合層28將平坦層27與絕緣層26接合。舉例來說,接合層28的材料可包括光學透明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或光學透明樹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第一基板10以及第一基板10上所形成的元件和膜層可構成第一基板構造100。例如,詳細而言,第一基板構造100可包括第一基板10、主動元件AD、發光單元13和光感測器14。第二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11上所形成的元件和膜層可構成第二基板構造200。例如,詳細而言,第二基板構造200可包括第二基板11、不透光層12、第一濾色片15和平坦層27。第一基板構造100和第二基板構造200可經由接合層28而接合在一起。
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中,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11之間的不透光層12具有第一開口A1和第二開口A2,發光單元13和第一開口A1重疊,光感測器14和第二開口A2重疊。發光單元13發出的光(如光束L11)可經由第一開口A1而傳送出去,光感測器14可經由第二開口A2而進行感測。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可具有較佳的顯示效果和/或較佳的感測效果。
請參照圖2,電子裝置1A與圖1的電子裝置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在電子裝置1A中,絕緣層26A由不透光高分子材料形成,且絕緣層26A對於可見光波段的光的穿透率小於50%。舉例來說,絕緣層26A的材料包括黑色樹脂、白色樹脂(如添加有二氧化鈦顆粒的樹脂)或灰色樹脂,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絕緣層26A可包括第三開口A3和第四開口A4。發光單元13可設置在第三開口A3中。第四開口A4可與光感測器14重疊,即第四開口A4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第二開口A2重疊,使得被待測物F反射的光束L2(參見圖1)可經由第四開口A4穿過絕緣層26A並傳遞至光感測器14。
第四開口A4與第二開口A2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以提升朝光感測器14入射的光束(如圖1所示的光束L2)的準直性或降低雜散光對於成像的干擾。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此外,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小於第三開口A3的寬度WA3。在本揭露中,開口的寬度是以一固定方向的剖面圖中的洞底的寬度作為量測基準。
請參照圖3,電子裝置1B與圖2的電子裝置1A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在電子裝置1B中,第一開口A1具有傾斜(taper)輪廓,以使自第一開口A1輸出的光(如光束L11)具有發散的光型。舉例來說,可透過不同種類的圖案化製程來控制不同開口的側壁面的傾斜角度,以滿足不同需求。例如可利用半透光罩(half tone mask)來形成具有傾斜輪廓的第一開口A1,但不以此為限。下述實施例的任一開口可採用上述傾斜輪廓設計,於下便不再重述。
在本揭露的任一實施例中,第一開口A1與第二開口A2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狀。如圖4所示,第一開口A1的形狀的可為四邊形,而第二開口A2的形狀可為圓形,但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一開口A1與第二開口A2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下述實施例的第一開口A1與第二開口A2可採用上述形狀/尺寸設計,於下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5,電子裝置1C與圖1的電子裝置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除了不透光層12(也可稱作第一不透光層)之外,電子裝置1C還包括不透光層29(也可稱作第二不透光層)。第二基板構造200可包括第二不透光層(不透光層29)。不透光層29設置在平坦層27上且設置在不透光層12與光感測器14之間。不透光層29的材料可參照不透光層1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29包括第五開口A5。第五開口A5與光感測器14重疊,即第五開口A5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光感測器14重疊。此外,第五開口A5與第二開口A2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其中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或者,儘管未繪示,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
電子裝置1C還包括平坦層30。平坦層30設置在不透光層29上且覆蓋被不透光層29曝露出來的平坦層27。平坦層30的材料可參照平坦層27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另外,接合層28將平坦層30與絕緣層26接合。
請參照圖6,電子裝置1D與圖1的電子裝置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除了不透光層12之外,電子裝置1D還包括不透光層31(也可稱作第三不透光層)。第一基板構造100可包括第三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1)。不透光層31設置在絕緣層26上且設置在不透光層12與光感測器14之間。不透光層31的材料可參照不透光層1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31包括第六開口A6。第六開口A6與光感測器14重疊,即第六開口A6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光感測器14重疊。此外,第六開口A6與第二開口A2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其中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或者,儘管未繪示,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
電子裝置1D還包括平坦層32。平坦層32設置在不透光層31上且覆蓋發光單元13以及被不透光層31曝露出來的絕緣層26。平坦層32的材料可參照平坦層27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另外,接合層28將平坦層27與平坦層32接合。
請參照圖7,電子裝置1E與圖6的電子裝置1D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E還包括不透光層29(也可稱作第二不透光層)以及平坦層30。具體而言,例如,電子裝置1E包括第一不透光層(不透光層12)、第二不透光層(不透光層29)和第三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1)。第一基板構造100可包括第三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1)和平坦層32,第二基板構造200可包括第一不透光層(不透光層12)和第二不透光層(不透光層29)和平坦層30。接合層28可將第一基板構造100和第二基板構造200接合,例如,藉由接合層28,將第一基板構造100中的平坦層32和第二基板構造200中的平坦層30接合。在電子裝置1E中,第六開口A6比第五開口A5更靠近光感測器14,且第五開口A5比第二開口A2更靠近光感測器1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小於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且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以提升朝光感測器14入射的光束(如圖1所示的光束L2)的準直性或降低雜散光對於成像的干擾。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小於或等於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且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小於或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舉例來說,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等於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以及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或者,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等於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且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或者,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且大於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
在本揭露的任一實施例中,可透過多層(如兩層或更多層)不透光層及其開口的設計來提升朝光感測器入射的光束的準直性或降低雜散光對於成像的干擾,於下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8,電子裝置1F與圖1的電子裝置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F還包括第二濾色片33。第二濾色片33設置在第二開口A2中。如此,第二濾色片33可與光感測器14重疊,可以降低環境光對於成像的干擾。舉例來說,在光感測器14對紅光及綠光較敏感的情況下,基於環境光存在很多紅光或紅外光(例如IR波段的光),第二濾色片33可選用綠色濾色片來過濾環境中的紅光或紅外光,藉此降低環境光的干擾,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9,電子裝置1G與圖3的電子裝置1B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G還包括平坦層32、不透光層34、波長轉換層35以及平坦層36。依據一些實施例,波長轉換層35可設置在第一濾色片15與發光單元13之間。平坦層32設置在絕緣層26A上且覆蓋發光單元13。不透光層34設置在平坦層32上且設置在不透光層12與絕緣層26A之間。不透光層34的材料可參照不透光層1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34包括第七開口A7以及第八開口A8,其中第七開口A7與發光單元13重疊,且第八開口A8與光感測器14重疊。第八開口A8的寬度WA8、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以及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可相同;或者,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小於第八開口A8的寬度WA8,且第八開口A8的寬度WA8可小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
波長轉換層35設置在第七開口A7中,以提升自電子裝置1G輸出的光束的色飽和度。波長轉換層35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以第一濾色片15為紅色濾色片為例,波長轉換層35例如可為將短波長的光/光束轉換成紅光的波長轉換層,但不以此為限。
平坦層36設置在不透光層34上且覆蓋波長轉換層35。平坦層36的材料可參照平坦層27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另外,接合層28將平坦層27與平坦層36接合。
請參照圖10,電子裝置1H與圖9的電子裝置1G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H還包括第二濾色片33。第二濾色片33的詳細內容請參照前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11,電子裝置1I與圖10的電子裝置1H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I還包括波長轉換層37。波長轉換層37設置在第八開口A8中。波長轉換層37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波長轉換層37例如可用以將通過第二濾色片33的光束轉換成對應光感測器14的敏感波段的光。舉例來說,若光感測器14的敏感波段為紅外光波段,且第二濾色片33為綠色濾色片,則波長轉換層37可選用將通過第二濾色片33的綠光轉換成紅外光的波長轉換材料製作,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2,電子裝置1J與圖7的電子裝置1E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J還包括不透光層38(也可稱作第四不透光層)。具體而言,第一基板構造100可包括第三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1)和第四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8)。不透光層38設置在介電層21上且設置在不透光層31與光感測器14之間。不透光層38的材料可參照不透光層1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38包括第九開口A9。第九開口A9與光感測器14重疊,即第九開口A9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如方向Z)上與光感測器14重疊。此外,第九開口A9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二開口A2、第五開口A5以及第六開口A6,其中第九開口A9的寬度WA9可小於或等於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第六開口A6的寬度WA6可小於或等於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且第五開口A5的寬度WA5可小於或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省略不透光層38。
電子裝置1J還包括第三基板構造300。第三基板構造300包括光感測器14。亦即,光感測器14是包括在第三基板構造300中,而不是包括在第一基板構造100中。具體而言,在電子裝置1J中,光感測器14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側S2上。舉例來說,光感測器14可形成在第三基板39上,而構成第三基板構造300。第一基板構造100和第三基板構造300再透過接合層50而接合。進一步來說,電子裝置1J中的第三基板構造300還可包括緩衝層40、緩衝層41、半導體層42、閘絕緣層43、導電層44、介電層45、介電層46、導電層47、平坦層48以及平坦層49,但不以此為限。依據不同的需求,電子裝置1J可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或膜層。
在某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板的第二側S2可以是透過接合層50跟第三基板的39的第二側(無標示)接合。在這些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及主動元件AD的形成順序是顛倒的,即是於第三基板39先形成光感測器14,再形成主動元件AD。
第三基板39的詳細內容可參照第一基板10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緩衝層40以及緩衝層41的詳細內容可參照緩衝層16以及緩衝層17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半導體層42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半導體層18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閘絕緣層43的詳細內容可參照閘絕緣層19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導電層44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導電層20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介電層45以及介電層46的詳細內容可參照介電層21以及介電層22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導電層47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導電層23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平坦層48以及平坦層49的詳細內容可參照平坦層24以及平坦層25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接合層50的詳細內容可參照接合層28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的解析度可等於發光單元13的解析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的解析度可小於發光單元13的解析度。在又一些實施例中,光感測器14的解析度可大於發光單元13的解析度。光感測器14的解析度定義為單位面積下的光感測器14的數目。發光單元13的解析度定義為單位面積下的發光單元13的數目。
請參照圖13,電子裝置1K與圖2的電子裝置1A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K還包括不透光層38(也可稱作第四不透光層)。第四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8)的詳細內容可參照上述,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38的第九開口A9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二開口A2以及第四開口A4,其中第九開口A9的寬度WA9可小於或等於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且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小於或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省略不透光層38。
在電子裝置1K中,光感測器14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側S2上。具體設置方式可參照圖12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14,電子裝置1L與圖13的電子裝置1K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在電子裝置1L中,第四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8)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一側S1上且被緩衝層16覆蓋。
請參照圖15,電子裝置1M與圖14的電子裝置1L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M還包括介電層51以及不透光層52(也可稱作第五不透光層)。具體而言,例如,電子裝置1M包括第一不透光層(不透光層12)、第四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8)和第五不透光層(不透光層52)。第一基板構造100可包括第四不透光層(不透光層38)和第五不透光層(不透光層52),第二基板構造200可包括第一不透光層(不透光層12)。介電層51設置在第一基板10的第二側S2上且設置在接合層50與第一基板10之間。介電層51的材料可參照介電層21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52設置在介電層51上且設置在接合層50與介電層51之間。不透光層52的材料可參照不透光層1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不透光層52包括第十開口A10。第十開口A10與光感測器14重疊。此外,第十開口A10在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二開口A2、第四開口A4以及第九開口A9,其中第十開口A10的寬度WA10可小於或等於第九開口A9的寬度WA9,第九開口A9的寬度WA9可小於或等於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且第四開口A4的寬度WA4可小於或等於第二開口A2的寬度WA2。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省略不透光層38以及不透光層52的其中至少一個。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不透光層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發光單元和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和第二開口重疊。發光單元發出的光可經由第一開口而傳送出去,光感測器可經由第二開口而進行感測。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可具有較佳的顯示效果和/或較佳的感測效果。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且各實施例間的特徵可任意互相混合替換而成其他新實施例。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請求項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請求項及實施例的組合。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電子裝置 10:第一基板 11:第二基板 12、29、31、34、38、52:不透光層 13:發光單元 14:光感測器 15:第一濾色片 16、17、40、41:緩衝層 18、42:半導體層 18P:半導體圖案 18-1:通道區 18-2:源極區 18-3:汲極區 19、43:閘絕緣層 20、23、44、47:導電層 20G:閘極 21、22、45、46、51:介電層 23S:源極 23D:汲極 24、25、27、30、32、36、48、49:平坦層 26、26A:絕緣層 28、50:接合層 33:第二濾色片 35、37:波長轉換層 39:第三基板 100:第一基板構造 200:第二基板構造 300:第三基板構造 A1:第一開口 A2:第二開口 A3:第三開口 A4:第四開口 A5:第五開口 A6:第六開口 A7:第七開口 A8:第八開口 A9:第九開口 A10:第十開口 AD、AD1、AD2:主動元件 F:待測物 L1、L2、L11:光束 RDL:內連線層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11:表面 WA2、WA3、WA4、WA5、WA6、WA8、WA9、WA10:寬度 Z:方向
圖1至圖3、圖5至圖15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不透光層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1:電子裝置
10:第一基板
11:第二基板
12:不透光層
13:發光單元
14:光感測器
15:第一濾色片
16、17:緩衝層
18:半導體層
18P:半導體圖案
18-1:通道區
18-2:源極區
18-3:汲極區
19:閘絕緣層
20、23:導電層
20G:閘極
21、22:介電層
23S:源極
23D:汲極
24、25、27:平坦層
26:絕緣層
28:接合層
100:第一基板構造
200:第二基板構造
A1:第一開口
A2:第二開口
A3:第三開口
AD:主動元件
F:待測物
L1、L2、L11:光束
RDL:內連線層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11:表面
Z: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感測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不透光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與所述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與所述第二開口重疊;第一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中;以及波長轉換層,設置在所述第一濾色片與所述發光單元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絕緣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其中所述絕緣層包括第三開口以及第四開口,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三開口中,且所述第四開口與所述光感測器重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第四開口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開口的寬度。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第四開口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三開口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其中所述第一側比所述 第二側更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側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其中所述第一側比所述第二側更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二側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第二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中。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濾色片是綠色濾色片。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測裝置,其中所述光感測器用以感測指紋。
  10. 一種感測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不透光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與所述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與所述第二開口重疊;以及 絕緣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其中所述絕緣層包括第三開口以及第四開口,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三開口中,且所述第四開口與所述光感測器重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第一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中。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波長轉換層,設置在所述第一濾色片與所述發光單元之間。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第二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中。
  14. 一種感測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不透光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與所述第一開口重疊;以及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與所述第二開口重疊,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其中所述第一側比所述第二側更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二側上。
  15. 一種感測裝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 不透光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與所述第一開口重疊;光感測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與所述第二開口重疊;以及第一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口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第二濾色片,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中。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波長轉換層,設置在所述第二濾色片與所述發光單元之間。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感測裝置,還包括:絕緣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其中所述絕緣層包括第三開口以及第四開口,所述發光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三開口中,且所述第四開口與所述光感測器重疊。
TW111119041A 2021-12-09 2022-05-23 電子裝置 TWI831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0415.1 2021-12-09
CN202111500415.1A CN116259079A (zh) 2021-12-09 2021-12-09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057A TW202324057A (zh) 2023-06-16
TWI831217B true TWI831217B (zh) 2024-02-01

Family

ID=8668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041A TWI831217B (zh) 2021-12-09 2022-05-23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6673A1 (zh)
CN (1) CN116259079A (zh)
TW (1) TWI83121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19380A (zh) * 2019-11-08 2021-05-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8650B2 (en) * 2015-12-11 2019-02-05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N105717695A (zh) * 2016-04-26 2016-06-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0165686A1 (ja) * 2019-02-15 2020-08-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TW202117694A (zh) * 2019-09-27 2021-05-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識別方法及程式
KR20220027357A (ko) * 2020-08-26 2022-03-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30004A (ko) * 2020-09-02 2022-03-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20220085929A (ko) * 2020-12-15 2022-06-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KR20220087668A (ko) * 2020-12-17 2022-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2861763A (zh) * 2021-02-25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132729A (ko) * 2021-03-23 2022-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30046331A (ko) * 2021-09-29 2023-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19380A (zh) * 2019-11-08 2021-05-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057A (zh) 2023-06-16
CN116259079A (zh) 2023-06-13
US20230186673A1 (en)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9211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569290B2 (en) Sens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753775B (zh) 感測裝置
KR20220027357A (ko) 표시 장치
JP2000077640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装置
KR20210126840A (ko) 감지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TWI831217B (zh) 電子裝置
CN113076854A (zh) 显示面板
TWI830395B (zh) 顯示裝置
TWI819542B (zh) 感測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812095B (zh) 感測裝置、感測裝置的製作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TWI798848B (zh) 指紋感測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21258941A1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TWI768808B (zh) 遮光元件基板以及顯示裝置
CN112307951B (zh) 显示装置
TWI840961B (zh) 電子裝置
WO2020103090A1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3096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834302B (zh) 顯示裝置
WO2022181292A1 (ja) 検出装置及び光フィルタ
TWI840960B (zh) 電子裝置以及製造電子裝置的方法
US2023032018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375979A1 (en) Photosensitive device
WO2023119939A1 (ja) 検出装置及び積層構造体
TWI798974B (zh) 感光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