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924B - 香味散布裝置 - Google Patents

香味散布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924B
TWI830924B TW109120401A TW109120401A TWI830924B TW I830924 B TWI830924 B TW I830924B TW 109120401 A TW109120401 A TW 109120401A TW 109120401 A TW109120401 A TW 109120401A TW I830924 B TWI830924 B TW I8309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fragrance
gas mist
flow path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8025A (zh
Inventor
桐迫瑛人
中山悠衣
櫻井稔
田中尚
成田達哉
須田良輔
福島慎一
吉村誠司
福岡秀悟
毛利一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9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1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168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involving vaporis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or of an atomising-fluid-generating produ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02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gener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noise or to produce a particular sound; associated with noise monito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2Apparatus for achieving spraying before discharge from th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16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05B7/169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with means for heatin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or an atomizing fluid in a supply hos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28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integral means for shielding the discharged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to limit area of spray; with integral means for catching drips or collecting surplu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2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means, e.g. a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a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402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by h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ontainers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405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by h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ontainers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using an atomising fluid as carrying fluid for feeding, e.g. by suction or pressure, a carried liquid from the container to the nozzle
    • B05B7/2416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by h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ontainers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using an atomising fluid as carrying fluid for feeding, e.g. by suction or pressure, a carried liquid from the container to the nozzl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producing or supplying the atomising fluid, e.g. air hoses, air pumps, gas containers, compressors, fans, ventilators, their drives
    • B05B7/2418Air pumps actuated by the operator, e.g. manually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2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means, e.g. a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a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402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by h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ontainers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464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by h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ontainers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a liquid being fed by mechanical pumping from the container to the nozz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可於用餐時等將附加了香味之氣霧供應至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內。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加熱器,並藉由使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送液單元,係將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於前端側具有氣霧吐出口;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氣霧往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氣霧通氣於香味源並且從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

Description

香味散布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香味散布裝置。
就藉由將煙燻於食品等而附加香氣之技術而言,已知有燻製技術。燻製係藉由以燃燒器等的火焰烤煙燻片或煙燻木等燻材而產生燻煙,藉由以該燻煙燻烤食材而對該食材進行香味附加之技術。
再者,於餐廳等,有對顧客提供附加液態氮之料理之情形。液態氮的沸點非常低,會在常溫氣化。因此,藉由使用液態氮,能夠對顧客提供如同乾冰融化時之帶有煙霧之料理,而適於提高表演性。
再者,已知有藉由從加壓氣霧(aerosol,又稱氣溶膠)罐噴霧出之料理用輔助劑塗佈於調理器具,而抑制調理中的食材黏附於調理器具之技術(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
再者,已知有供應飲料及蒸汽之散布器(例如,參閱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3-5020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8/227275號
然而,上述燻製技術當要將食品提供給使用者時,煙已消散。
再者,使用液態氮來提供食品時,會有因液態氮而導致食品的性狀產生變化之情形,且另一方面,由於液態氮為無臭無味,故就對食品附加香味之觀點而言並無助益。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實際情形而研創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能夠在用餐時將附加了香味之氣霧供應至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內。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將前述氣霧產生液加熱之加熱器,並藉由使前述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送液單元,係將儲存於前述儲存部之前述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前述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供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流通之流路,且於前端側具有用以將氣霧往外部吐出之氣霧吐出口;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前述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流通於前述氣霧流路之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 氣霧通氣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並且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
於此,前述氣霧壓送單元係可包含: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進行空氣壓送之泵或儲氣瓶。
再者,前述氣霧產生液可為蒸氣壓為6.0kPa(20℃)以下。
再者,前述香味源可包含固體的香味材料。
再者,前述香味源可為匣體,該匣體係包含在內部收容固體香味材料並且可供氣霧通氣之香味盒,且相對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自由裝卸地裝設。
再者,前述香味盒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
再者,前述香味盒可至少一部分形成網狀構造或有孔構造。
再者,前述香味源能以可從外部視認(亦即,以眼睛確認)之狀態裝設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
再者,前述香味散布裝置可具有手持(handy)型之外殼,並更具有用以將已由前述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分注於餐具之分注嘴(nozzle),且於前述分注嘴的前端形成前述氣霧吐出口。
再者,前述香味源可為匣體,該匣體係包含在內部收容固體香味材料並且可供氣霧通氣之香味盒,且對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自由裝卸地裝設,前述外殼可設有透明窗,以從外部能夠視認裝設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
再者,前述香味散布裝置係可具有:於上部設有氣霧吐出口之擺設型的外殼,並可於前述外殼上部直立地設置有筒狀壁,該筒狀壁係用以區隔用以儲存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之氣霧之氣霧儲存部與該氣霧儲存部的側方外部空間。
另外,用以解決本發明之課題之手段係可盡可能地組合而予以採用。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能夠在用餐時將附加了香味之氣霧供應至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內。
1:香味散布裝置
1A:香味散布裝置
1B:香味散布裝置
10:外殼
10A:外殼
11:發聲零件
12:操作部
13:發光元件
14:控制基板
15:儲存部
16:送液單元
16A:送液單元
17:加熱單元
17A:加熱單元
18:香味匣體
18A:香味匣體
18B:香味匣體
18C:香味匣體
19:香味源保持部
20:電池
21:氣霧壓送單元
21A:氣霧壓送單元
22:加熱器
23:加熱用管
23A:前端開口
24:加熱器固持具
25:腔室用套管
25A:大徑部
25B:小徑部
25C:底壁
25D:腔室用套管
26:腔室
26A:第一腔室部
26B:第二腔室部
27:送液軟管
27A:第一送液軟管
27B:第二送液軟管
28:送液泵
29:隔膜泵
29A:空氣吸入口
29B:空氣吐出口
30:分注嘴
31:氣霧吐出口
32:氣霧通路
35:空氣壓送軟管
40:支架
41:供電口
50:上部單元
60:基座單元
61:基座單元側連接部
63:香味源保持部
70:氣霧吐出單元
71:上部單元側連接部
72:匣體插入孔
73:上表面
74:凹面部
75:導壁
75A:導面
75B:外緣部
76:支持片
77:開口窗
78:氣霧通路
79:氣霧吐出口
80:筒狀壁
90:氣霧儲存部
101:側面
102:底面
103:通氣孔
104:導壁
105:透明窗部
181:香味盒
181A:上表面
181B:底面
181C:側面
182:香味材料
183:通氣孔
200:餐具
201:餐盤
202:玻璃容器
203:玻璃容器
250:連接口
250A:第一筒壁部
250B:第二筒壁部
250C:連接壁部
251:側壁
252:底壁
253:開口部
300:附香味氣霧
301:料理
302:飲料
400:基座外殼
S:收容空間
S1:第一收容空間
S2:第二收容空間
T1:時間
T2:時間
T3:時間
T4:時間
T5:時間
T6:時間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外觀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顯示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外觀之立體圖。
圖3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
圖4係顯示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之分注嘴從外殼分離之狀態之圖。
圖5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匣體之圖。
圖6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儲存部、送液單元、加熱單元、氣霧壓送單元的細節之圖。
圖7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儲存部、送液單元、加熱單元、氣霧壓送單元的細節之圖。
圖8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儲存部、送液單元、加熱單元、氣霧壓送單元的細節之圖。
圖9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動作狀況的一例之時序圖。
圖10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之使用時的狀況之圖。
圖11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之應用例之圖。
圖12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之應用例之圖。
圖13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之圖。
圖14係顯示將實施型態1之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裝設於香味散布裝置之狀態之圖。
圖15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變形例2之香味匣體之圖。
圖16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外觀圖。
圖17係顯示於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中,使上述單元從基座單元脫離之狀態之圖。
圖18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的縱剖面之圖。
圖19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基座單元的內部構造之圖。
圖20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的基座單元的內部構造之圖。
圖21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所用之香味匣體之一例之圖。
圖22係說明於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中,香味匣體對於香味源保持部之裝設方法之圖。
圖23係從斜上方觀看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之圖。
圖24係說明實施型態3之儲存部、送液單元、加熱單元、氣霧壓送單元的細節之圖。
圖25係說明實施型態3之儲存部、送液單元、加熱單元、氣霧壓送單元的細節之圖。
於此,依據圖式針對本發明之香味散布裝置之實施型態進行說明。另外,本實施型態所記載之構成要件的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等係只要沒有特定的記載,即並非意指將發明的技術範圍限定於該等記載。
<實施型態1>
圖1及圖2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的外觀的立體圖。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係用以對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供應(提供)附有香味之氣霧之裝置。香味散布裝置1係具有手持型之外殼10。
圖1及圖2所示之符號40係附有電源線之直立型的支架(固持器)。如圖1及圖2所示,香味散布裝置1係可載置於支架40,且在載置於支架40之狀態中,可從電源線對香味散布裝置1的電池(電源)供電。另外,於本說明書中,為便於說明,以將香味散布裝置1載置於支架40之姿勢為基準,對於上下方向進行規定。
香味散布裝置1之外殼10係例如具有平坦的底部,而可於平坦面自立。再者,外殼10的側面101係設有香味散布裝置1的使用者用以進行操作之操作部12及發光元件13。操作部係例如由使用者操作之操作桿,惟亦可為操作按鈕或其他操作開關類。再者,發光元件13例如為LED或電燈等光源。發光元件13係使用作為用以對使用者通知香味散布 裝置1的動作狀況之指示器,且被控制成依據香味散布裝置1的動作狀況而以預定的模式發光。
如圖1及圖2所示,香味散布裝置1係於上端側具有分注嘴30。分注嘴30的前端係開口形成有氣霧吐出口31,而可從氣霧吐出口31吐出由香味源進行過香味附加之氣霧。香味散布裝置1係藉由從分注嘴30的氣霧吐出口31吐出附香味之氣霧,而可將該附香味之氣霧倒入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
接著,針對香味散布裝置1的內部構造詳細說明。圖3係說明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的內部構造之圖。圖3係顯示香味散布裝置1的縱剖面。外殼10係形成為中空構造之有底圓筒形狀之殼體,構成香味散布裝置1之各種零件係收容於內部。本實施型態1之外殼10係收容有控制基板14、儲存部15、送液單元16、加熱單元17、香味匣體(香味源)18、電池20、氣霧壓送單元21等。
於此,外殼10係具有圓筒狀之側面101及圓形的底面102,且上端形成為開放端。並且,於外殼10的開放端係可自由裝卸分注嘴30。分注嘴30對於外殼10之裝卸機構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以螺絲進行之連接、嵌合連接等習知的連接手段。再者,外殼10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另外,分注嘴30的內部係形成有供氣霧流通之氣霧通路32,氣霧吐出口31係位於氣霧通路32的前端。
圖4係概略顯示將香味散布裝置1之分注嘴30從外殼10分離之狀態。於外殼10的上部開放端側,香味源保持部19係朝外部開放而形成,該香味源保持部19係能夠接受圖5所示之香味匣體(香味源)18之 凹部。香味匣體(香味源)18係包含香味盒181及收容於該香味盒181之內部之固體的香味材料182。香味材料182係用以對後述之於加熱單元17產生之氣霧附加香味之材料,可使用各種材料。就香味材料182而言,可舉例使用胡椒、薰衣草、煙草、咖啡豆等植物原料,鰹魚乾等動物性原料等。該等香味材料182的原料係可直接利用,亦可為經過粉碎、成形而成者。再者,亦可從該等原料萃取香味成分,並使擔持體擔持萃取出之香味成分。
圖5所示之香味盒181係具有圓柱形狀之外型的盒,且於內部具有可收容香味材料182之收容空間,並具有上表面181A、底面181B、側面181C。香味盒181係例如藉由透明樹脂而形成,而能夠從外部視認收容於內部之香味材料182。再者,本實施型態之香味盒181係構成為可將氣霧通氣,當氣霧通氣香味盒181而通氣香味匣體18時,氣霧會被香味材料182附加香味。在圖5所示之型態中,形成為香味盒181的上表面181A及底面181B有無數的通氣孔183貫通形成之有孔構造,藉由氣霧通過香味盒181的底面181B及上表面181A而可通氣。另外,香味盒181係亦可將上表面181A及底面181B設成網狀構造來取代有孔構造。更詳言之,香味盒181較佳為至少一部分形成為網狀構造或有孔構造,而可藉此良好地令氣霧通氣。
於此,外殼10之香味源保持部19係由圖4所示之透明窗部105及導壁104所形成。透明窗部105係包含外殼10之開口端之側面101的一部分,由圓筒狀的套筒構件所形成。導壁104係從透明窗部105的下端附近往外殼10的內側空間延伸之壁體,朝配置於香味源保持部19的下方的加熱單元17往斜下方延伸。透明窗部105的內徑係設定成比圖5 所說明之香味盒181的側面181C的直徑稍大,令使用者能順暢地進行香味匣體18對於香味源保持部19之裝設以及香味匣體18之拆卸。
另外,在將香味匣體18收容於香味源保持部19時,藉由香味盒181的底面181B抵接於配置於外殼10的內部之導壁104,而使香味匣體18定位。再者,包覆外殼10之香味源保持部19的側方之透明窗部105係由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樹脂或玻璃等)形成。藉此使用者可從外部視認保持於香味源保持部19之香味匣體18。再者,於香味散布裝置1之外殼10裝設有分注嘴30之狀態中,香味源保持部19係成為與分注嘴30的氣霧通路32連通之狀態。另外,香味盒181可為用過即丟之物品,亦可為藉由使用者替換香味盒181內的香味材料182而可重複使用。再者,香味源保持部19與加熱單元17之間亦可設有過濾器,以防止從香味盒181的網狀構造或有孔構造掉出之香味材料182混入加熱單元17。該過濾器只要為具有通氣性的材料,則可由任意材料形成。
接著,針對電池20進行說明。電池20係收容於外殼10內之底部側。電池20係從附屬於支架40之電源線接受電力供應,並將從電源線供應之電力充電。電池20係將香味散布裝置1的動作所需之電力供應至香味散布裝置1中之各種電子零件。電池20例如可為鋰離子電池。
控制基板14係電子電路基板,具有用以控制香味散布裝置1的動作之控制電路。控制基板14係安裝有例如處理器、記憶體等,亦可以微處理器之型態設置。再者,控制基板14係安裝有如蜂鳴器等發聲零件11。發聲零件11可為例如壓電蜂鳴器等。惟,於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 置1中,亦可不具備蜂鳴器等發聲零件11。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控制從電池20往各電子零件之電力供應。
接著,針對儲存部15、送液單元16、加熱單元17、氣霧壓送單元21的細節進行說明。圖6至圖8係說明儲存部15、送液單元16、加熱單元17、氣霧壓送單元21的細節之圖。圖6至圖8係顯示外殼10的一部分之內部構造。
儲存部15係於內部儲存氣霧產生液之儲存槽。氣霧產生液為被加熱單元17的後述之加熱器加熱而霧化,以藉此產生氣霧之基材之液體。就氣霧產生液而言,可舉例如甘油、丙二醇、檸檬酸三乙酯、檸檬酸三丁酯、荷荷芭油、甜杏仁油、橄欖油等。再者,於氣霧產生液亦可含有香料及水等。再者,用於儲存部15之材料雖無特別限定,惟可使用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或PP(聚丙烯)等。另外,儲存部15(儲存槽)係以可自由裝卸之方式收容於外殼10。藉此,當用盡儲存部15內的氣霧產生液時,可容易地將已使用過之儲存部15更換成新的儲存部15。
加熱單元17係包含加熱器22、加熱用管23、加熱器固持具24、腔室用套管25等。加熱用管23係與從儲存部15延伸之送液軟管27連接之中空管狀構件(例如金屬製),形成為儲存於儲存部15之氣霧產生液經由送液軟管27送液至加熱用管23。再者,加熱用管23的前端側係安裝有加熱器22。加熱器22例如為陶瓷加熱器,設成包覆加熱用管23的外周。另外,加熱器22可包覆加熱用管23的外周的一部分,亦可包覆加熱用管23的外周整體。加熱器固持具24係保持加熱器22及加熱用管23之構件,例如由不鏽鋼或耐熱玻璃等耐熱材料形成。藉由加熱器22發熱,被 送液至加熱用管23的內部之氣霧產生液係藉由從加熱器22的內壁之直接加熱或加熱器22的熱傳導至加熱用管23而被加熱。另外,加熱器22並不限於上述態樣而可採用各種態樣。例如,加熱器22亦可為中空狀加熱器。在此情形,可舉例於加熱用管23的下游端(後端)接連連接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之態樣。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例如為與加熱用管23相同之中空管狀構件,讓氣霧產生液流通之內部流路係沿軸方向而貫通形成。以此方式構成之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係藉由通電而發熱,藉此可加熱流通於內部流路之氣霧產生液。藉此,當從加熱用管23送來之氣霧產生液通過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的內部流路時,即可由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加熱器霧產生液。
腔室用套管25係由大徑部25A及小徑部25B構成,大徑部25A係位於香味源保持部19側,小徑部25B係位於大徑部25A的下方,於大徑部25A及小徑部25B的邊界部分係設有底壁25C。腔室用套管25之大徑部25A的內側係形成有屬於供產生氣霧之空間之腔室26。再者,腔室用套管25之小徑部25B係以在其內側配置加熱器固持具24之方式保持該加熱器固持具24。於腔室用套管25之大徑部25A的內側係形成有腔室26。腔室26係藉由霧化之氣霧產生液而產生氣霧之空間。加熱單元17的加熱用管23係配置成前端開口23A面向腔室26內。藉由以加熱器22加熱加熱用管23內的氣霧產生液而形成之氣霧產生液的蒸氣,係從加熱用管23的前端開口23A導入至腔室26內,並藉由腔室26內的空氣與氣霧產生液的蒸氣混合而產生氣霧。另外,在將加熱器22作成如上述之中空狀加熱器,並將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接連設置於加熱用管23的下游端(後 端)之情形,則亦可配置成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的前端面向腔室26內,而從中空狀加熱器(加熱器22)內的內部流路將氣霧產生液的蒸氣導入腔室26內。
送液單元16係用以將儲存於儲存部15之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加熱單元17之單元。送液單元16係具有送液軟管27及送液泵28,送液軟管27係將儲存部15及加熱單元17的加熱用管23予以連接,送液泵28係經由送液軟管27將氣霧產生液從儲存部15送液至加熱用管23。送液泵28可例如為壓電泵、注射泵、管式泵等。用於送液軟管27之材料雖未特別限定,惟可使用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或矽等。送液軟管27係具有第一送液軟管27A及第二送液軟管27B。第一送液軟管27A係將儲存部15與送液泵28連接,第二送液軟管27B係將送液泵28與加熱用管23連接。
接著,針對氣霧壓送單元21進行說明。氣霧壓送單元21係包含隔膜泵29及空氣壓送軟管35。隔膜泵29係具有空氣吸入口29A及空氣吐出口29B。再者,外殼10係設有用以將外部的空氣(外氣)吸入外殼10的內部之通氣孔103,而外殼10的內外係經由通氣孔103而連通。於此,設於外殼10之通氣孔103的數量、大小、位置等並未特別限定。
隔膜泵29之空氣吐出口29B係連接有空氣壓送軟管35的一端部。再者,上述腔室用套管25之底壁25C係設有連接口250。並且,藉由空氣壓送軟管35之另一端部連接於連接口250,而經由空氣壓送軟管35將隔膜泵29之空氣吐出口29B與形成於腔室用套管25內之腔室26連通。當隔膜泵29動作時,從通氣孔103吸入至外殼10的內部之空氣係從 隔膜泵29的空氣吸入口29A吸入至隔膜泵29內,並從空氣吐出口29B吐出。從空氣吐出口29B吐出之空氣係流通於空氣壓送軟管35而被壓送至腔室26。
在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香味散布裝置1中,電池20係經由電性配線而與安裝於控制基板14之處理器及發聲元件(蜂鳴器)、發光元件13、加熱單元17的加熱器22、送液單元16的送液泵28、氣霧壓送單元21的隔膜泵29等連接。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依據經由操作部12從使用者接受之裝置操作,控制從電池20對於發光元件13、發聲零件11、加熱單元17的加熱器22、送液單元16的送液泵28、氣霧壓送單元21的隔膜泵29等之電力供應,而使該等各種電子零件動作。
接著,針對香味散布裝置1的動作狀態進行例示。香味散布裝置1之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從電源為關斷之狀態檢測到經由操作部12從使用者接受到啟動操作時,使香味散布裝置1啟動。上述啟動操作雖未特別限定,惟可為使用者按壓操作部12之操作等。例如,於外殼10內設有對操作部12之導通、關斷狀態進行檢測之操作檢測開關,操作檢測開關係以檢測到使用者按壓操作部12之啟動操作為觸發,而藉由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對電池20輸出用以使上述各種電子零件動作之控制信號,來使香味散布裝置1動作。
圖9係顯示使用香味散布裝置1時之各種電子零件的動作狀況之一例之時序圖。於時間T1,當操作檢測開關檢測到對於操作部12之使用者的啟動操作時,安裝於控制基板14之處理器可對電池20輸出控制信號,而使發光元件13以第一發光態樣發光。在本例中,從時間T1至時間T2為止使發光元件13發光。發光元件13之第一發光態樣為對使用者通知香味散布裝置啟動之態樣即可。
接著,於時間T3,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使加熱單元17的加熱器22動作,而進行加熱用管23之預加熱。具體而言,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對電池20輸出控制信號,而藉由從電池20對加熱器22供應電力來使加熱器22發熱,以加熱加熱用管23。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中之加熱器22的溫度控制雖未特別限定,惟可例如為250至300℃左右。在圖9所示之例中,於時間T3至時間T4之期間,持續進行加熱器22所進行之加熱用管23之預加熱。
再者,於加熱器22所進行之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開始之時間T3,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可使電子音從發聲零件11以第一發聲態樣輸出。發聲零件11之第一發聲態樣為對使用者通知加熱器22所進行之加熱用管23之預加熱開始之態樣即可。再者,發聲零件11的動作並無須持續至加熱器22所進行之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結束。再者,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於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期間(時間T3至T4),可使發光元件13以第二發光態樣發光。發光元件13之第二發光態樣為對使用者通知加熱用管23正在進行預加熱之態樣即可,較佳為與第一發光態樣不同之發光態樣。再者,第二發光態樣亦可使發光元件13的發光量、發光模式等隨著愈接近預加熱期間的結束期間而階段性或逐漸地變化。
於時間T4預加熱期間結束時,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對電池20輸出控制信號,以開始對送液單元16的送液泵28、氣霧壓送單元21的隔膜泵29進行電力供應。此時,使從電池20對於加熱器22之通電持續。
藉由送液單元16的送液泵28動作,儲存於儲存部15之氣霧產生液會通過送液軟管27被送液至加熱單元17的加熱用管23。此時,藉由加熱器22所進行之預加熱而使加熱用管23已成為高溫,且持續對於加熱器22之通電,因此通過送液軟管27供應至加熱用管23之氣霧產生液係依序於加熱用管23霧化。然後,於加熱用管23內霧化之氣霧產生液係依序從加熱用管23的前端開口23A流入腔室26。
再者,藉由氣霧壓送單元21的隔膜泵29動作,空氣通過空氣壓送軟管35被壓送至腔室26。於腔室26內,從加熱用管23導入之霧化狀態之氣霧產生液與從空氣壓送軟管35壓送來之空氣被混合,藉此產生氣霧。在腔室26產生之氣霧係藉由隔膜泵29的加壓力,亦即藉由通過空氣壓送軟管35壓送來之加壓空氣的流動而輸送至香味源保持部19。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匣體18係收容香味材料182之香味盒181形成為可讓氣霧通氣,因此從腔室26輸送至香味源保持部19之氣霧會在於香味匣體18通氣後,送至與香味源保持部19連通之分注嘴30。於此,藉由氣霧於香味匣體18通氣,而可藉由香味材料182容易地對氣霧附加香味。由香味材料182附加過香味之氣霧係流通於分注嘴30的氣霧通路,而在最後從形成於該氣霧通路32的前端之氣霧吐出口31噴射(吐出)至外部。於本實施型態中,由腔室26、香味源保持部19及氣霧通路32構成氣霧流路。
在圖9所示之例中,於時間T4至時間T5之期間,進行送液單元16所進行之氣霧產生液之送液控制、氣霧壓送單元21所進行之空 氣壓送控制以及加熱器22的加熱控制。以下,將進行該等各控制之從時間T4至時間T5為止之期間稱為「氣霧噴射期間」。氣霧噴射期間可設定為適當的長度,例如可為30秒左右。
於氣霧噴射期間,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可將加熱器22滯後性(hysteresis)調溫成預定的溫度。氣霧噴射期間之加熱器22的控制溫度雖未特別限定,惟例如可為250至300℃左右。另外,於氣霧噴射期間與預加熱期間,亦可將加熱器22的控制溫度設定成不同溫度。於此,香味散布裝置1可具備溫度感測器以檢測加熱器22的發熱溫度,亦可依據溫度感測器之檢測結果來控制對於加熱器22之電力供應。
再者,於氣霧噴熱期間,送液單元16的送液泵28每單位時間送液氣霧產生液之單位時間送液量係可自由設定。同樣地,於氣霧噴射期間,氣霧壓送單元21的隔膜泵29每單位時間壓送空氣之單位時間空氣壓流量及隔膜泵29的加壓強度係可自由設定。亦即,送液泵28及隔膜泵29的各種設定,只要為在氣霧噴射期間中以能夠從分注嘴30的氣霧吐出口31穩定地噴射所期望的量之氣霧之範圍自由設定即可。
再者,於氣霧的噴射動作開始之時間T4,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可使電子音以第二發聲態樣從發聲零件11輸出。發聲零件11之第二發聲態樣係對使用者通知氣霧的噴射動作開始之態樣即可,較佳為設成聲音輸出的模式、長度等與第一發聲態樣不同之態樣。再者,於氣霧噴射期間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亦可使發光元件13以第三發光態樣發光。發光元件13之第三發光態樣只要為對使用者通知香味散布裝置1目前正在進行氣霧噴射動作之態樣即可,較佳為設成與第一及第二發光態樣不同之發光 態樣。例如,第三發光態樣可為在時間T4至T5之期間使發光元件13點亮之態樣。
然後,當氣霧的噴射動作應結束之時間T5到來時,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使加熱器22及送液泵28的動作停止。結果,不會進行加熱單元17中之氣霧的產生。於此,將圖9中之時間T5至時間T6稱為「冷卻間隔期間」。在本實施型態中,較佳為在冷卻間隔期間中持續使隔膜泵29動作。冷卻間隔期間的長度雖可自由設定,惟例如可為10秒左右。於加熱器22及送液泵28的動作停止後,於冷卻間隔期間中亦持續使隔膜泵29動作,藉此可使氣霧不會殘留於腔室26、香味源保持部19(香味匣體18)、氣霧通路32,而從氣霧吐出口31噴射(吐出)至外部。
另外,於冷卻間隔期間開始之時間T5,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亦可使電子音以第三發聲態樣從發聲零件11輸出。發聲零件11之第三發聲態樣只要為對使用者通知氣霧之產生結束之態樣即可,較佳為設成聲音輸出的模式、長度等與第一發聲態樣及第二發聲態樣不同之態樣。再者,於冷卻間隔期間,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亦可使發光元件13以第四發光態樣發光。發光元件13之第四發光態樣只要為對使用者通知香味散布裝置1之氣霧的產生結束,正在進行將殘留於氣霧通路32等之氣霧噴射之動作之態樣即可。再者,第四發光態樣較佳為設成與第一至第三發光態樣不同之發光態樣,例如,第四發光態樣可為隨著接近冷卻間隔期間結束之時間T6而使發光元件13逐漸關燈之態樣。
如以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將在加熱單元17的腔室26內產生之氣霧,藉由氣霧壓送單元21而通過腔室26往 香味源保持部19輸送,而使氣霧於香味源保持部19之香味匣體18(香味源)通氣,並從氣霧通路32的氣霧吐出口31噴射(吐出)出被該香味匣體18的香味材料182附加了香味之氣霧。並且,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係具有手持型之外殼10及分注嘴30,故如圖10所示,使用者可容易地將從分注嘴30的氣霧吐出口31噴出(吐出)之附香味氣霧300倒入玻璃容器或餐盤等餐具200。
就香味散布裝置1之應用例而言,圖11及圖12係顯示將附香味氣霧300倒入餐具之狀態之圖。圖11係顯示使用香味散布裝置1於餐盤201及玻璃容器202內倒入附香味氣霧之狀態。於此所示之例係對餐盤201內的料理(食品)301及玻璃容器202內的飲料302添加附香味氣霧,而可藉由觀賞、品嘗、聞香以附香味氣霧300增添香味之料理(食品)301及飲料302來享用。例如,在餐廳等,可由工作人員使用香味散布裝置1將附香味氣霧300倒入餐盤201或玻璃容器202,而可讓來訪餐廳之顧客能夠經由視覺、味覺、嗅覺來享受提供出的料理。再者,就香味散布裝置1的使用例而言,亦可將附香味氣霧300倒入未盛裝料理或飲料之空的餐具。圖12係顯示使用香味散布裝置1對空的玻璃容器203倒入附香味氣霧300之例。如此,能夠以眼睛觀看或聞香來鑑賞留於玻璃容器203內之附香味氣霧300。
另外,就氣霧產生液而言,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係使用甘油、丙二醇等蒸氣壓較低之物質,因此能夠抑制霧化後之氣霧產生液的蒸發,而能夠使附香味氣霧300於長時間停留於餐具內。藉此,能夠使倒入餐具之附香味氣霧的視認時間變長,而能於長期享受滯留於餐具內 之附香味氣霧300。特別是,氣霧產生液較佳為蒸氣壓6.0kPa(20℃)以下。藉此,能夠更加良好的抑制霧化後之氣霧產生液的蒸發,而能使附香味氣霧300更加長期地停留於餐具內。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氣霧壓送單元21係將於加熱單元17產生之氣霧,使用隔膜泵29從腔室26往香味源保持部19進行空氣壓送,因此能夠於香味匣體18(香味源)良好地對氣霧賦予香氣,並且可良好地從氣霧吐出口31吐出附香味氣霧300。特別是,使用如隔膜泵29藉由加壓空氣而壓送氣霧之泵,而可藉此抑制氣霧的流速過度地變高,且同時充分獲得氣霧的輸送能力。藉此,能夠從分注嘴30的氣霧吐出口31迅速地將附香味氣霧300倒入餐具內,且使倒入餐具內之附香味氣霧300難以擴散至外部。然而,本實施型態之氣霧壓送單元21亦可利用加壓方式以外之手段來輸送氣霧。例如,可藉由使用送風扇等之送風來輸送氣霧。再者,本實施型態之氣霧壓送單元21亦可包含儲氣瓶及壓送軟管來取代隔膜泵29,該儲氣瓶係收容壓縮氣體,該壓送軟管係將收容於該儲氣瓶之壓縮氣體壓送至腔室26。儲氣瓶係以加壓之狀態收空氣或任意的氣體。並且,該儲氣瓶具有吐出壓縮氣體之吐出口,從該吐出口吐出之壓縮氣體(例如壓縮空氣)係通過壓送軟管而被壓送至腔室26。藉由如此從儲氣瓶壓送至腔室26之壓縮氣體,腔室26內之氣霧會朝香味源保持部19壓送。結果,在氣霧於香味匣體18(香味源)附加香味後,可使附香味氣霧300從氣霧吐出口31吐出。另外,於如上述利用儲氣瓶取代隔膜泵29之情形,就無需空氣吸入口29A及通氣孔103。
再者,香味散布裝置1較佳係設成於加熱單元17將氣霧產生液霧化而成之氣霧的粒徑為0.1μm至10μm左右。藉此,可將倒入餐具之附香味氣霧300的視認性良好地提高。另外,於加熱單元17產生之氣霧的粒徑係例如藉由控制氣霧產生液的組成及將加熱器22發熱時之控制溫度,及由隔膜泵29壓送之加壓空氣的流量或流速等各參數,而可調整成所期望之粒徑。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加熱單元17中,由於採用陶瓷加熱器作為加熱器22,故能夠抑制因通電而發熱時加熱器燒焦,或因該燒焦而導致發生不良的臭味。再者,就抑制發熱時的燒焦及伴隨於該燒焦之臭味發生之觀點而言,亦可採用中空狀或網狀的金屬製加熱器來作為加熱器22。
更且,依據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匣體18,如圖5所說明,香味匣體18係由透明材料所形成,而能夠從外部視認收容於內部之香味材料182。因此,使用者在將香味匣體18裝設於外殼10之香味源保持部19時,能夠一眼觀看即可容易獲知在香味盒181內收容何種香味材料182。因此,不容易發生對香味源保持部19放錯香味匣體18,而可良好地抑制對氣霧附加非使用者意圖之香味。另外,香味盒181可由半透明之材料形成,而可從外部容易地視認香味材料182。然而,香味盒亦可不一定要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來形成。再者,於本實施型態中,由於香味匣體18可對於香味源保持部19自由裝卸地裝設,故更換香味匣體18時無須另費功夫,有優異使用便利性。
再者,本實施型態中,將香味匣體18的香味盒181所收容之香味材料182作成固體形狀,因此使用者在使用上的簡便性非常優異。 再者,一般的芳香噴灑器係難以使用無法溶於如水或丙二醇等基材之固體形狀的香味材料,惟依據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係藉由使氣霧通氣,而能夠使香氣良好地從固體的香味材料182移香至氣霧。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係能夠將香味匣體18以能夠從外部視認之態樣裝設於香味源保持部19。具體而言,在外殼10之側面101中與香味源保持部19對應之部位設置透明窗部105。藉此,能夠從外部視認裝設於香味源保持部19之香味匣體18。藉此,能夠從外殼10的外部僅藉由觀看即可獲知裝設於外殼10之香味匣體18中之香味盒181所收容之香味材料182。
於此,圖13係顯示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18A之圖。關於與圖5所示之香味匣體18相同之構造,係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變形例之香味匣體18A中,形成於香味盒181內之香味材料182係外形為圓柱形狀,且形成於內部之收容空間S形成為圓台形狀。並且,香味匣體18A的香味盒181係隨著從底面181B往上表面181A,香味材料182的收容空間S的橫剖面(直徑)會逐漸縮小。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18A係以收容空間S的橫剖面較大之底面181B側面向腔室26之方式,裝設於外殼10的香味源保持部19。
圖14係顯示將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18A裝設於香味散布裝置1之狀態之圖。如圖14所示將香味匣體18A裝設,藉此於加熱單元17的腔室26產生之氣霧於香味匣體18A的收容空間S通氣時,氣霧的流路剖面積會逐漸變小。如此,藉由逐漸限縮香味匣體18A之香味盒181內的流路剖面積,能夠使香味更有效率地從香味盒181的收容空間S所收容的 香味材料182轉移至氣霧。亦即,更進一步促進對於通氣於香味匣體18A之氣霧之香味附加。另外,如圖15所示之變形例2之香味匣體18B,香味盒181的外形及收容空間S的形狀亦可均形成為圓台形狀,而可與變形例1之香味匣體18A同樣地對通氣之氣霧有效率地進行香味附加。
<實施型態2>
接著,說明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1A。以下,於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1A中,關於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相同之構成係附加相同元件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圖16係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1A的外觀圖。香味散布裝置1A係具有上部單元50及基座單元60。基座單元60係具有用以收容各種零件之擺設型的基座外殼400。與手持型的香味散布裝置1之不同點在於,香味散布裝置1A係擺設於桌子等之類型的裝置,惟關於氣霧的產生以及附加香味之基本的機構為相同構造。
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A係上部單元50相對於基座單元60可自由裝卸。圖17係顯示使上部單元50從基座單元60脫離之狀態。如圖16及圖17所示,上部單元50係包含氣霧吐出單元70及筒狀壁80而構成,且整體具有杯狀。上部單元50的內側係形成有氣霧儲存部90,氣霧儲存部90係用以儲存被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附香味氣霧。本說明書中為了簡化說明,將氣霧吐出單元70中面向氣霧儲存部90之部分稱為上表面,將相反側稱為下表面。
上部單元50的筒狀壁80係例如由透明樹脂或玻璃等形成之筒狀構件,且將氣霧儲存部90與側方的外部空間區隔。在圖16及圖17 所示之例中,氣霧吐出單元70係於俯視時具有圓形狀。筒狀壁80具有圓筒形狀,且從氣霧吐出單元70的外緣部往上方直立地設置。
如圖17所示,氣霧吐出單元70的下部側係設有上部單元側連接部71,以將上部單元50自由裝卸地連接於基座單元60。另一方面,基座單元60係具有基座單元側連接部61,基座單元側連接部61係與上部單元側連接部71自由裝卸。基座單元側連接部61及上部單元側連接部71係例如可做旋緊或解除旋緊,並藉此實現上部單元50對於基座單元60之自由裝卸。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是藉由上部單元50之氣霧吐出單元70及基座外殼400構成香味散布裝置1的外殼10A。再者,基座單元60係設有操作部12、發光元件13、供電口41等。操作部12係例如由使用者操作之按壓按鈕,惟並不限於此。於供電口41可連接供電線的端子。
圖18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1A的縱剖面之圖。圖19及圖20係顯示基座單元60(基座外殼400)的內部構造之圖。圖19及圖20係顯示從90°不同之方向觀看基座單元60(基座外殼400)的縱剖面之狀態。基座單元60的基座外殼400內係從底部側開始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間S1、第二收容空間S2。如圖19所示,基座單元60(基座外殼400)的第一收容空間S1係配置有控制基板14及電池20。電池20係例如可充電從與基座單元60的供電口41連接之供電線供電之電力。再者,電池20係例如可充電從無線供電系統供電之電力。
再者,基座單元60(基座外殼400)的第二收容空間S2係收容有儲存部15、送液單元16A、加熱單元17A、氣霧壓送單元21A等。加熱單元17A係包含加熱器22、加熱用管23、腔室用套管25D等。腔室用 套管25D係具有側壁251及底壁252之有底筒狀構件,且於內側形成有腔室26。腔室用套管25D的底壁252之中心部係形成有插通加熱用管23之插通孔,並以加熱用管23配置於腔室26內之方式,將加熱用管23固定於腔室用套管25D。再者,加熱用管23係以包覆其外周之方式設有加熱器22。
送液單元16A係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具有送液軟管27(第一送液軟管27A及第二送液軟管27B)及送液泵28。送液單元16之第一送液軟管27A係連接儲存部15與送液泵28,第二送液軟管27B係連接送液泵28及加熱用管23。再者,氣霧壓送單元21A係包含隔膜泵29、一對空氣壓送軟管35。隔膜泵29係具有空氣吸入口29A及一對空氣吐出口29B。再者,外殼10A係設有用以將外部的空氣(外氣)吸入外殼10A的內部之通氣孔103,經由通氣孔103使外殼10的內外連通。腔室用套管25D的底壁252係形成有插通一對空氣壓送軟管35之插通孔,並以一對空氣壓送軟管35面向腔室26之方式,將各空氣壓送軟管35的端部固定於腔室用套管25D。
再者,基座單元60之腔室用套管25D的開口部253的上部係設有支持香味匣體18C之香味源保持部63。圖21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用於香味散布裝置1A之香味匣體18C之一例之圖。香味匣體18C係於收容固體的香味材料182之香味盒181的底面181B與側面181C形成有使氣霧能夠通氣的通氣孔183。亦即,香味匣體18C之香味盒181可令氣霧從底面181B進入內部,並在由香味材料182附加香味後將氣霧從側面181C排出。另外,香味匣體18C之香味盒181亦與至上述為止之香味盒 相同,由透明或半透明之材料形成。圖18係顯示以香味盒181的底面181B被香味源保持部63支持之方式,將香味匣體18C裝設於香味源保持部63之狀態。再者,如圖22所示,香味匣體18C對於香味源保持部63之裝設係將香味匣體18C從基座單元60的上部放下而載置於香味源保持部63,藉此可容易地進行。
接著,針對香味散布裝置1A之上部單元50的細節進行說明。上部單元50之氣霧吐出單元70的中央部係形成有匣體插入孔72(參閱圖17)。氣霧吐出單元70的匣體插入孔72係在將上部單元50安裝於基座單元60時,能夠供裝設於基座單元60的香味源保持部63之香味匣體18C插入之貫通孔。當將上部單元50安裝於基座單元60時,插進匣體插入孔72之香味匣體18C係如圖18所示成為朝向上部單元50的氣霧儲存部90內之狀態。
再者,如圖17及圖18所示,氣霧吐出單元70的上表面73係設有凹陷成凹坑狀或碗狀之凹面部74。再者,氣霧吐出單元70之凹面部74的上部係沿橫方向延伸有用以覆蓋香味匣體18C的側部上方之導壁75。圖17所示之例中,導壁75具有圓盤形狀,並被從氣霧吐出單元70的凹面部74直立地設置之支持片76支持。再者,導壁75的中央部係形成有貫通導壁75之圓形的開口窗77。藉此,如圖23所示,能夠從上方視認裝設於基座單元60的香味源保持部63之狀態之香味匣體18C。
再者,導壁75的下表面係形成有與凹面部74相對向之導面75A。另外,如圖18所示,導壁75係以不會與裝設於香味源保持部63之狀態之香味匣體18C之上表面181A干涉之方式,將導面75A配置於比上 表面181A稍微高之位置。再者,被氣霧吐出單元70的凹面部74與導壁75包夾之區域,係形成用以供氣霧流通之氣霧通路78,且在導壁75的外緣部75B形成氣霧吐出口79。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香味散布裝置1A係香味匣體18C定位於氣霧通路78。再者,氣霧吐出口79係配置於外殼10A的上部。
接著,針對實施型態2之香味散布裝置1A的動作進行說明。當經由香味散布裝置1A的操作部12接受來自使用者之啟動操作時,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使香味散布裝置1A啟動。香味散布裝置1A中亦依照例如圖9所說明之時序圖,由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控制送液單元16A、加熱單元17A、氣霧壓送單元21A等。
亦即,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使加熱單元17A的加熱器22動作,而進行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加熱器22之加熱用管23的預加熱完成後,控制基板14的處理器係持續進行加熱器22之加熱控制,並同時進行送液單元16A之氣霧產生液的送液控制,以及氣霧壓送單元21A之空氣壓送控制。當送液單元16A的送液泵28動作時,儲存部15所儲存之氣霧產生液會通過送液軟管27(第一送液軟管27A及第二送液軟管27B)而送液至加熱單元17A的加熱用管23。送液至加熱用管23之氣霧產生液係被高溫的加熱用管23加熱而霧化,於加熱用管23內霧化之氣霧產生液係從加熱用管23的前端開口23A流入腔室26內。
再者,藉由氣霧壓送單元21A的隔膜泵29動作,從通氣孔103導入基座外殼400內之空氣係從隔膜泵29的空氣吸入口29A吸入至隔膜泵29內,並從一對空氣吐出口29B吐出。結果,空氣通過一對空氣 壓送軟管35而被壓送至腔室26內。結果,於腔室26內產生氣霧,並且該氣霧係從腔室26被推出至香味匣體18C。從腔室26往香味匣體18C加壓壓送之氣霧係從香味匣體18C(香味盒181)的底面181B進入內部,並從側面181C排出。如此,在氣霧於香味匣體18C通氣之過程中,氣霧會被收容於香味盒181內之香味材料182附加香味。然後,於香味匣體18C通氣後之附香味氣霧係通過氣霧通路78而從定位於氣霧通路78的前端之氣霧吐出口79往氣霧儲存部90噴射(吐出)。
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A由於在氣霧儲存部90的側方具備上部單元50的筒狀壁80,故可使從氣霧吐出口79噴射(吐出)之附香味氣霧於長時間滯留於氣霧儲存部90。例如,香味散布裝置1A亦可在家庭由個人使用。例如,藉由在用餐時將香味散布裝置1A擺設於餐桌上並使用香味散布裝置1A,而可藉由觀看、聞香來鑑賞滯留於氣霧儲存部90內之附香味氣霧。再者,亦可在預先將食品放入氣霧儲存部90內之狀態使香味散布裝置1A動作,而藉由附香味氣霧對氣霧儲存部90內的食品附加香味。
另外,依據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A,於氣霧儲存部90的底部使導壁75往側方(筒狀壁80)延伸,並由該導壁75覆蓋香味匣體18C的側部上方,故可使附香味氣霧從氣霧吐出口79往側方(筒狀壁80)噴射(吐出)。藉此,附香味氣霧不易從筒狀壁80的上部開放端流出至氣霧儲存部90的外部,能夠使附香味氣霧以更長時間滯留於氣霧儲存部90內。
<實施型態3>
接著,說明實施型態3之香味散布裝置1B。實施型態3之香味散布裝置1B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之不同點為腔室26的形狀以及對於腔室26之空氣壓送軟管35的連接態樣,除此之外,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為實質相同構造。以下,以實施型態3之香味散布裝置1B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關於與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相同之構成係附加相同元件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圖24及圖25係說明實施型態3之香味散布裝置1B的儲存部15、送液單元16、加熱單元17、氣霧壓送單元21的細節之圖。圖24及圖25係顯示沿香味散布裝置1B中互相正交之縱剖面之內部構造的一部分。
實施型態3之香味散布裝置1B之腔室用套管25係包含:第一筒壁部250A,係從小徑部25B往上方延伸設置;第二筒壁部250B,係具有比第一筒壁部250A更大之直徑,並且連接設置於第一筒壁部250A的上方;以及連接壁部250C,係將第一筒壁部250A的上端部與第二筒壁部250B的下端部連接。本實施型態之小徑部25B係與實施型態1之小徑部25B為相同構成,於其內側保持加熱器固持具24。於本實施型態中,第一筒壁部250A及第二筒壁部250B均為同軸之圓筒套筒構件,且於第一筒壁部250A及第二筒壁部250B的內側形成腔室26。圖24及圖25所示之例中,第一筒壁部250A形成為與小徑部25B相同直徑。然而,第一筒壁部250A的直徑亦可比小徑部25B的直徑更大。
在圖24及圖25所示之例中,於第一筒壁部250A與第二筒壁部250B的邊界部形成之連接壁部250C雖往與第一筒壁部250A及第二 筒壁部250B的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惟亦可相對於該軸方向傾斜。本實施型態之腔室26係構成為包含形成於第一筒壁部250A的內側之第一腔室部26A、及形成於第二筒壁部250B的內部之第二腔室部26B。由圖24及圖25可知,第二腔室部26B的橫剖面比第一腔室部26A更大。更詳言之,第一腔室部26A及第二腔室部26B係形成為具有同軸之圓柱形狀之空洞部,且相較於第一腔室部26A,第二腔室部26B的直徑更大。再者,第二腔室部26B係配置於第一腔室部26A的上方,並且配置成面向保持香味匣體18之香味源保持部19。
再者,如圖25所示,於第一筒壁部250A設有連接口250,於連接口250連接有空氣壓送軟管35。換言之,空氣壓送軟管35的一端係通過第一筒壁部250A的連接口250而連通於第一腔室部26A。再者,如圖25所示,空氣壓送軟管35係相對於連接口250從橫方向連接,此點係與將空氣壓送軟管35相對於腔室26從下方連接之實施型態1之香味散布裝置1的接觸態樣不同。
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香味散布裝置1B係成為下述構成:於使隔膜泵29動作時,流通於空氣壓送軟管35之空氣係從相對於第一腔室部26A的橫方向(側方)往第一腔室部26A的徑方向中心側流入。另一方面,如圖24及圖25所示,加熱單元17之加熱用管23係沿著第一腔室部26A的軸方向延伸設置,且配置成前端開口23A在第一腔室部26A的底面中央面向第一腔室部26A內。因此,於送液單元16及加熱單元17的動作時,氣霧產生液會通過送液軟管27被送液至加熱單元17的加熱用管23,而藉由加熱用管23內的氣霧產生液被加熱器22加熱而形成之氣霧產生液的蒸 氣係通過加熱用管23的前端開口23A,於第一腔室部26A內的下方(底部)往第一腔室部26A的軸方向上方吐出。
如以上所述,於香味散布裝置1B,從加熱單元17之加熱用管23往第一腔室部26A內吐出之氣霧產生液的蒸氣的吐出方向,係設定成與通過氣霧壓送單元21之空氣壓送軟管35而壓送至第一腔室部26A內之空氣的流入方向正交。因此,於第一腔室部26A內,能夠更加促進從加熱用管23導入之經過蒸氣化(霧化)之氣霧產生液與從空氣壓送軟管35壓送來之空氣的混合,能夠使在第一腔室部26A內產生之氣霧的濃度變高,且變得均勻。
再者,本實施型態之腔室26的構造係形成為於小徑的第一腔室部26A的上方層疊大徑的第二腔室部26B,該第二腔室部26B係面向保持香味匣體18之香味源保持部19。因此,來自加熱用管23之經過蒸氣化(霧化)之氣霧產生液與來自空氣壓送軟管35之空氣於第一腔室部26A經混合而產生之氣霧,係依序從小徑的第一腔室部26A被推出至大徑的第二腔室部26B,然後藉由於保持在香味源保持部19之香味匣體18通氣而被附加香味。另外,於此所謂氣霧的推出係意指充滿於第一腔室部26A之氣霧順其自然地被推出至與第一腔室部26A連通之第二腔室部26B之態樣。
依據本實施型態之香味散布裝置1B,並非對直徑較大之第二腔室部26B直接導入經過蒸氣化之氣霧產生液與空氣,而是先於直徑(容積)較小之第一腔室部26A將經過蒸氣化之氣霧產生液與空氣預先混合。如此,藉由於直徑(容積)較小之第一腔室部26A將經過蒸氣化之氣霧產生 液與空氣預混合,然後將藉此產生之氣霧導入直徑(容積)較大之第二腔室部26B,而能夠產生濃度均勻且高濃度之氣霧。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之香味散布裝置之實施型態,惟本發明之香味散布裝置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而可施加各種變形。再者,亦可將上述各實施型態及變形例適當組合。
1:香味散布裝置
10:外殼
11:發聲零件
12:操作部
14:控制基板
15:儲存部
17:加熱單元
18:香味匣體
19:香味源保持部
20:電池
21:氣霧壓送單元
29:隔膜泵
30:分注嘴
31:氣霧吐出口
32:氣霧通路
35:空氣壓送軟管
40:支架
101:側面
102:底面
103:通氣孔
104:導壁
105:透明窗部
250:連接口

Claims (10)

  1. 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將前述氣霧產生液加熱之加熱器,並藉由使前述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送液單元,係將儲存於前述儲存部之前述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前述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供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流通之流路,且於前端側具有用以將氣霧往外部吐出之氣霧吐出口;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前述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流通於前述氣霧流路之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氣霧通氣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並且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前述香味散布裝置具有手持型之外殼,並且更具有用以將已由前述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分注於餐具之分注嘴;且於前述分注嘴的前端形成前述氣霧吐出口。
  2. 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將前述氣霧產生液加熱之加熱器,並藉由使前述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 送液單元,係將儲存於前述儲存部之前述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前述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供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流通之流路,且於前端側具有用以將氣霧往外部吐出之氣霧吐出口;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前述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流通於前述氣霧流路之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氣霧通氣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並且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前述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於上部設有前述氣霧吐出口之擺設型的外殼,並於前述外殼上部直立地設置有筒狀壁,該筒狀壁係用以區隔用以儲存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之氣霧之氣霧儲存部與該氣霧儲存部的側方外部空間。
  3. 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將前述氣霧產生液加熱之加熱器,並藉由使前述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送液單元,係將儲存於前述儲存部之前述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前述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供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流通之流路,且於前端側具有用以將氣霧往外部吐出之氣霧吐出口; 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前述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流通於前述氣霧流路之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氣霧通氣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並且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前述氣霧產生液之蒸氣壓為6.0kPa(20℃)以下。
  4. 一種香味散布裝置,係具有:儲存部,係儲存氣霧產生液;加熱單元,係具有將前述氣霧產生液加熱之加熱器,並藉由使前述氣霧產生液霧化而產生氣霧;送液單元,係將儲存於前述儲存部之前述氣霧產生液送液至前述加熱單元;氣霧流路,係供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流通之流路,且於前端側具有用以將氣霧往外部吐出之氣霧吐出口;香味源保持部,係設於前述氣霧流路之中途,以使流通於前述氣霧流路之氣霧能夠通氣之方式保持香味源;以及氣霧壓送單元,係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輸送,使氣霧通氣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中之香味源並且從前述氣霧吐出口吐出被該香味源附加了香味之氣霧;前述香味源為匣體,該匣體係包含在內部收容固體的香味材料並且可供氣霧通氣之香味盒,且相對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自由裝卸地裝設。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氣霧壓送單元係包含:將於前述加熱單元產生之氣霧通過前述氣霧流路往前述香味源保持部進行空氣壓送之泵或儲氣瓶。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香味源係包含固體的香味材料。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香味盒係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香味盒係至少一部分形成網狀構造或有孔構造。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香味源係以可從外部視認之狀態裝設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香味散布裝置,其中,前述香味源為匣體,該匣體係包含在內部收容固體的香味材料並且可供氣霧通氣之香味盒,且對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自由裝卸地裝設,前述外殼係設有透明窗,以從外部能夠視認裝設於前述香味源保持部之前述香味源。
TW109120401A 2019-07-19 2020-06-17 香味散布裝置 TWI830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055 2019-07-19
JP2019134055 2019-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025A TW202108025A (zh) 2021-03-01
TWI830924B true TWI830924B (zh) 2024-02-01

Family

ID=7419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401A TWI830924B (zh) 2019-07-19 2020-06-17 香味散布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2933A1 (zh)
EP (1) EP4000472A4 (zh)
JP (1) JP7453235B2 (zh)
TW (1) TWI830924B (zh)
WO (1) WO2021014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7088B2 (en) * 2020-09-25 2023-07-25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Aroma delivery system for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CN115211610A (zh) * 2021-04-19 2022-10-21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口味补偿型气溶胶发生制品及其方法
CN117619584B (zh) * 2024-01-25 2024-04-12 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喷射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2989A1 (ja) * 2016-06-27 2018-01-0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香味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香味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香味吸引器
TW201813529A (zh) * 2016-09-26 2018-04-16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香味吸嚐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5211B1 (en) 1999-06-18 2002-04-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 Cooking aid with reduced foaming
US9635887B2 (en) * 2013-04-02 2017-05-02 Johnathan Ivey Vapor dispenser system
CN107205482B (zh) * 2015-01-26 2020-02-21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香味源单元以及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用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5854061B (zh) * 2016-06-07 2019-05-21 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扩香机
US11559081B2 (en) * 2016-10-11 2023-01-24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system having a base for supporting one or more receptacl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2989A1 (ja) * 2016-06-27 2018-01-0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香味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香味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香味吸引器
TW201813529A (zh) * 2016-09-26 2018-04-16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香味吸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53235B2 (ja) 2024-03-19
US20220132933A1 (en) 2022-05-05
EP4000472A1 (en) 2022-05-25
EP4000472A4 (en) 2023-08-30
WO2021014832A1 (ja) 2021-01-28
JPWO2021014832A1 (zh) 2021-01-28
TW202108025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0924B (zh) 香味散布裝置
JP6417008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US20230329332A1 (en) Water Pipe
RU277082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US9635887B2 (en) Vapor dispenser system
US9521924B2 (en) Brewable beverage making machine
US7340991B2 (en) Coffee brewer
JP6327760B2 (ja) 調合飲料供給装置
CN21259026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1997048293A1 (fr) Parfumeur d&#39;ambiance
JP2019531085A (ja) 末広形状煙排出管を有する電子タバコアトマイザー
WO2007078273A1 (en) No-tar electronic smoking utensils
JP3768646B2 (ja) 香味吸引用品
US20200107575A1 (en) Hookah
US20200163375A1 (en) Beverage and vapor dispenser
RU204017U1 (ru) Ингалятор
US11350675B2 (en) Vape coil cleaning device
JP2023015222A (ja) 拡散器
JPH10325544A (ja) 蒸気加熱装置
JP2009232938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JP2003339842A (ja) 空気調整装置
JP2001046236A (ja) 加熱調理用器具
JP2009136374A (ja) 加熱蒸散器
ES1069621U (es) Multi aromatizador instantan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