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336B -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 Google Patents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336B
TWI830336B TW111131092A TW111131092A TWI830336B TW I830336 B TWI830336 B TW I830336B TW 111131092 A TW111131092 A TW 111131092A TW 111131092 A TW111131092 A TW 111131092A TW I830336 B TWI830336 B TW I8303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
floor
support beam
stai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8931A (zh
Inventor
戶村好貴
仮屋智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8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3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搭乘用梯廂,是具備:梯廂框,其具有一對立框及連結一對立框之下端部的下框、及地板支撐梁,其支撐梯廂地板,並且由下框所支撐、及梯廂下滑輪,其配置在梯廂地板的下方、及滑輪支撐構件,其固定於地板支撐梁,並且將梯廂下滑輪能夠旋轉地予以支撐、以及連結構件,其連結立框與地板支撐梁。該搭乘用梯廂,在構造上成為利用連結構件及立框來承受藉由捲繞於梯廂下滑輪的主鋼索而施加於滑輪支撐構件及地板支撐梁之向上的力。

Description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本發明,是關於搭乘用梯廂及電梯。
一般,電梯的搭乘用梯廂是具備有抑制梯廂地板傾斜的拉桿(tie rod)。梯廂地板是藉由地板支撐梁所支撐。梯廂地板的傾斜是藉由經由拉桿對地板支撐梁施加朝上的力而被抑制。作為關於具備拉桿之電梯的搭乘用梯廂的技術,例如周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246658號公報
然而,拉桿是被配置在比搭乘用梯廂的梯廂外側尺寸更突出於昇降路徑的壁側。因此,在具備拉桿的搭乘用梯廂,會產生以下的缺點。
梯廂外尺寸,是要在昇降路徑上設置搭乘用梯廂以外 的機器(以下,稱為「昇降路徑機器」。)所計畫的尺寸,只要在該計畫尺寸的範圍內設計搭乘用梯廂,搭乘用梯廂就不會與昇降路徑機器有干涉的情形。因此,作為昇降路徑機器之一的平衡錘等之機器,是以可被容納在梯廂外尺寸與昇降路徑的壁面之間的方式所設計的。但是,如上述般地拉桿從梯廂外尺寸突出之情形時,由於拉桿的突出而會在昇降路徑機器的配置或設計上產生制約。又,進行電梯之裝設作業的施工現場中,必須確認搭乘用梯廂與昇降路徑機器會不會造成干涉,產生干涉時就必須重新檢討昇降路徑機器的配置或是搭乘用梯廂的構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不設置拉桿也可以抑制梯廂地板傾斜的搭乘用梯廂及電梯。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例如,採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構成。
本案雖包含複數個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若舉其中之一者,搭乘用梯廂,是具備:梯廂框,其具有一對立框及連結一對立框之下端部的下框、及地板支撐梁,其支撐梯廂地板,並且由下框所支撐、及梯廂下滑輪,其配置在梯廂地板的下方、及滑輪支撐構件,其固定於地板支撐梁,並且將梯廂下滑輪能夠旋轉地予以支撐、以及連結構件,其連結立框與地板支撐梁;該搭乘用梯廂,在構造上成為利用連結構件及立框來承受藉由捲繞於梯廂下滑輪的主鋼 索而施加於滑輪支撐構件及地板支撐梁之向上的力。
根據本發明,即使不設置拉桿也可以抑制梯廂地板的傾斜。
上述以外的課題、構成以及效果,可藉由以下實施形態的說明而得以明瞭。
2:主鋼索
3:搭乘用梯廂
4A,4B:梯廂下滑輪
7:梯廂框
8:梯廂室
9:上框
10:下框
11A,11B:立框
12:梯廂地板
13:側板
14A,14B:地板支撐梁
15:頂板
16A,16B:滑輪支撐托架(滑輪支撐構件)
17:鋼索導引
18:梯廂門
20:防振部
21:連結構件
22:中間構件
27:防止異物混入蓋板
31:止晃部
50:昇降路徑
[第1圖]是本實施形態中之電梯的概略構成圖。
[第2圖]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之外觀的立體圖。
[第3圖]是從斜下方觀察第2圖所示之搭乘用梯廂的圖面。
[第4圖]是顯示防振部之構成的圖面。
[第5圖]是從左右方向觀察第2圖所示之搭乘用梯廂之要部的圖面。
[第6圖]是從斜方向觀察第2圖所示之搭乘用梯廂之要部的圖面。
[第7圖]是顯示中間構件之構成的圖面。
[第8圖]是顯示比較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的模式圖。
[第9圖]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的模式圖。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面詳細進行說明。於本專利說明書及圖面中,對於實質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是構成之要素,標示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圖,是本實施形態之電梯的概略構成圖。
如第1圖所示,電梯具備有:捲揚機1、主鋼索2、搭乘用梯廂3、平衡錘5、以及滑輪6。搭乘用梯廂3具備有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搭乘用梯廂3是隨著捲繞在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之主鋼索2的移動而在昇降路徑50進行昇降。
捲揚機1,是用以使搭乘用梯廂3昇降而將主鋼索2捲揚的機器。捲揚機1,是設置在昇降路徑50的上部。主鋼索2的一端及另一端是分別固定於昇降路徑50的最上部。主鋼索2,是捲繞在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捲揚機1、以及滑輪6。搭乘用梯廂3,是被導引在沒有圖示出的一對導軌來進行昇降。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是配置在搭乘用梯廂3的下側。平衡錘5,是用以與搭乘用梯廂3取得質量平衡而減輕捲揚機1之負荷的錘。平衡錘5,於藉由捲揚機1捲揚主鋼索2之情形時,是朝向與搭乘用梯廂3相反方向進行昇降。滑輪6,是配置在平衡錘5的上部,並與平衡錘5一體地進行昇降。
第2圖,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之外觀的立體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是以與搭乘用梯廂3相對之電梯利用者的視線為基準來定義前後、上下、左右的各方向。此情形時,從電梯利用者所觀察的前面側為前方向,後面側為後方,上側為上方,下側為下方,左側為左方,右側為右方。
如第2圖所示,搭乘用梯廂3,是具備有:梯廂框7和配置於梯廂框7之內側的梯廂室8。梯廂室8,是於內部具有用以乘載貨物或人的容納空間。梯廂室8,是由梯廂地板12、側板13、以及頂板15所形成。梯廂地板12與頂板15,是在上下方向上夾隔著上述容納空間配置成相向的狀態。側板13,是除了梯廂門18的部分之外,以圍住上述容納空間的四方之方式所配置。
梯廂框7,其從前後方向所觀察是形成縱長的長方形。梯廂框7,是以圍住梯廂室8之方式所配置。梯廂框7,係具有:配置在梯廂室8之上部的上框9、配置在梯廂室8之下部的下框10(請參照第3圖)、以及配置在梯廂室8之左右側部的一對立框11A、11B。上框9為朝向左右方向長長地延伸之構件。上框9,是水平地跨架在一對立框11A、11B的上端部之間。上框9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是被固定在立框11A的上端部,上框9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是被固定在立框11B的上端部。藉此,一對立框11A、11B的上端部是藉由上框9而連結著。
一對立框11A、11B,是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相向的狀態。各個立框11A、11B是朝向上下方向長長地延伸之構件。各個立框11A、11B,是藉由上述的一對導軌所支撐。導軌,是垂直地設置在昇降路徑50的牆壁之長條狀的構件。
另一方面,下框10,是配置在:夾隔著梯廂室8而與上框9相向的位置。下框10是朝向左右方向長長地延伸之構件。下框10,是水平地跨架在一對立框11A、11B的下端部之間。下框10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是被固定在立框11A的下端部,下框10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是被固定在立框11B的下端部。藉此,一對立框11A、11B的下端部是藉由下框10而連結著。
下框10,如第3圖所示,是經由一對地板支撐梁14A、14B來支撐梯廂地板12。一對地板支撐梁14A、14B,是用以支撐梯廂地板12的梁。於地板支撐梁14A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分別設有防振部20;於地板支撐梁14B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亦分別設有防振部20。防振部20是用以抑制包含梯廂地板12之梯廂室8的振動的部分。梯廂地板12,是夾介複數個(在本形態例中為4個)防振部20,由一對地板支撐梁14A、14B所支撐。
防振部20,如第4圖所示,是藉由2個線圈彈簧20A、安裝在梯廂地板12的下表面之板狀的彈簧基座20B、以及安裝在地板支撐梁14A之底面的板狀的彈簧基座(圖示省略)所構成。線圈彈簧20A是防振用的彈性構 件。於彈簧基座20B,設有接受線圈彈簧20A之端部的彈簧承受孔(圖示省略)。此點,對於安裝在地板支撐梁14A之底面的彈簧基座亦同樣。又,防振部20,並不限於使用線圈彈簧之構成,例如也可以是使用橡膠之構成。
地板支撐梁14A,是配置於下框10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右端部),地板支撐梁14B,是配置於下框10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左端部)。又,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是在載置於下框10之上的狀態下,藉由沒有圖示出的螺栓固定在下框10的上表面。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是以與下框10成直角的座向,水平地配置。具體而言,下框10是與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是與前後方向平行地配置。
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是朝向前後方向長長地延伸之構件,具有封閉斷面構造。所謂封閉斷面構造,是其斷面為封閉的構造,更具體而言,是四方形或圓筒的斷面構造。在本實施形態中,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是具有四方形的斷面構造。如此地,藉由使用具有封閉斷面構造的地板支撐梁14A、14B,可以使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高剛性化。
於梯廂室8的前部,設置有梯廂門18。梯廂門18,是設成能夠朝向左右方向開閉。於梯廂室8的下側,如第3圖所示,配置有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梯廂下滑輪4A、4B,是配置在比立框11A、11B更前側。一方的梯廂下滑輪4A是被安裝在地板支撐梁14A,另一方的梯 廂下滑輪4B是被安裝在地板支撐梁14B。以下,對梯廂下滑輪4A、4B的安裝構造詳細地說明。又,梯廂下滑輪4A對地板支撐梁14A的安裝構造與梯廂下滑輪4B對地板支撐梁14B的安裝構造為相互共通。因此,在本專利說明書中,為了避免重複說明,故只對於梯廂下滑輪4A對地板支撐梁14A的安裝構造進行說明。
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梯廂下滑輪4A,是由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所支撐。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是相當於滑輪支撐構件。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是在前後方向上以夾隔著梯廂下滑輪4A配置成相互相向的狀態。滑輪支撐托架16A的上端部,是使用沒有圖示出的螺栓而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的下表面。同樣地,滑輪支撐托架16B的上端部,是使用沒有圖示出的螺栓而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的下表面。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是將梯廂下滑輪4A的旋轉軸旋轉自如地支撐。又,梯廂下滑輪4A,是配置在梯廂地板12的下方,地板支撐梁14A,於上下方向上是配置在梯廂下滑輪4A與梯廂地板12之間。
於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的下端部,安裝有鋼索導引17。鋼索導引17,是朝向左右方向長軌道狀的構件。鋼索導引1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是藉由螺栓19(請參照第5圖)而被固定在用以支撐梯廂下滑輪4A之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的下端部。又,鋼索導引17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是藉由螺栓19(圖示省略)而被固定 在用以支撐梯廂下滑輪4B之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的下端部。鋼索導引17,是為了使異物不會被捲入至捲繞在梯廂下滑輪4A、4B的主鋼索2,來發揮保護主鋼索2的作用。
在此,本實施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3,是具備有:連結立框11A與地板支撐梁14A的連結構件21、以及連結立框11B與地板支撐梁14B的連結構件(沒有圖示)。連結構件21的安裝構造與連結構件(沒有圖示)的安裝構造為相互共通。因此,於本專利說明書中,為了避免重複說明,故只對連結構件21的安裝構造進行說明。
連結構件21,如第5圖所示,從與紙面垂直的縱深方向相當的左右方向進行觀察,是被配置在梯廂下滑輪4A的正上方。連結構件21,是對金屬製的板進行彎曲加工所取得的一體構造物。連結構件21,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是一體地具有:第1板部21A、第2板部21B、第3板部21C、以及第4板部21D。第1板部21A,是在4個板部21A~21D之中,面積最大的板部。第1板部21A,是與平行於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假想平面平行地配置。第2板部21B及第3板部21C,是從與第1板部21A相對應的2個側邊,分別以折彎成直角的狀態所形成。又,第2板部21B及第3板部21C,是在前後方向配置成相互對向的狀態。第4板部21D,是從第1板部21A的下邊,以直角地折彎成朝向與第2板部21B及第3板部21C相同方向之狀態所形成。
由上述構成所成的連結構件21,是夾介中間 構件22而被固定於地板支撐梁14A。中間構件22,如第7圖所示,是形成為禮帽形狀。在第7圖中,為了顯示中間構件22的構造,故省略掉連結構件21的標示。
中間構件22,是對金屬製的板進行彎曲加工所取得的一體構造物。中間構件22,是一體地具有:一對固定部22A、以及連接部22B。在一對固定部22A與連接部22B之間設有既定的階段差。一對固定部22A,是分別藉由螺栓23而固定於地板支撐梁14A的一側面(右側面)。連接部22B,是以從地板支撐梁14A的一側面朝向右方向突出的狀態所配置。於連接部22B設有沒有圖示出的2個螺紋孔,各個螺紋孔安裝有螺栓24。螺栓24,是用以將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與中間構件22的連接部22B予以鎖緊連結的螺栓。另一方面,在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設有與上述2個螺紋孔對應的2個螺栓插入孔(沒有圖示)。並且,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是藉由2個螺栓24而固定在中間構件22的連接部22B。藉此,連結構件21,是夾介中間構件22而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
又,如第6圖所示,連結構件21的第2板部21B,是藉由2個螺栓25而固定在立框11A之前側的面。於各個螺栓25的陽螺紋上,裝設有螺帽29(請參照第5圖)。藉此,連結構件21與立框11A,是藉由螺栓25與螺帽29的鎖緊力而相互地固定。另一方面,連結構件21的第4板部21D,是藉由2個螺栓26而固定在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的上端部。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的一部分,是 比地板支撐梁14A更朝右方向突出地配置,並在載有第4板部21D的狀態下,各別的螺栓26鎖緊於該突出部分。藉此,連結構件21的一部分,是被固定在作為滑輪支撐構件的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
於連結構件21,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安裝有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主要是為了防止異物混入至梯廂下滑輪4A所設置的蓋板。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是藉由2個螺栓28而被固定在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一體地具有:從第1板部21A的外表面朝向斜上方突出的遮蔽部27A。遮蔽部27A是被配置成:當從比連結構件21更上方的位置觀看鉛直下方時,可遮蔽梯廂下滑輪4A的外周部之狀態。又,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不僅是安裝在供立框11A及地板支撐梁14A所配置之右側的連結構件21,也安裝在供立框11B及地板支撐梁14B所配置之左側的連結構件(沒有圖示)。
又,地板支撐梁14A與連結構件21,如第5圖所示,是在相當於地板支撐梁14A之長邊方向的前後方向上由一對止晃部31所夾持著。止晃部31,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是具備有:作為彈性體的橡膠板31A、以及支撐橡膠板31A之金屬製的支撐板31B。橡膠板31A是形成為L字型,支撐板31B也是形成為L字型。並且,橡膠板31A與支撐板31B,是以背貼背的狀態所結合。橡膠板31A,是緊壓於連結構件21的第3板部21C。支撐板31B,是藉由2個螺栓32而被固定在梯廂地板12的側面。又,將立框11A夾 隔於其間並配置在連結構件21之相反側的另一止晃部31,是使橡膠板31A緊壓於立框11A之後側的面。
第8圖,是顯示比較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的模式圖。
如第8圖所示,比較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100,係具備有:梯廂地板101、立框102、地板支撐梁103、以及拉桿104。於比較形態中之搭乘用梯廂100,在對地板支撐梁103的前側施加有向下的荷重P之情形時,會在地板支撐梁103產生角度θ的傾斜。如此地當地板支撐梁103傾斜時,由地板支撐梁103所支撐的梯廂地板101也會產生傾斜。因此,在比較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100,地板支撐梁103的前端部被安裝於拉桿104的下端部,藉由以該拉桿104拉引地板支撐梁103的前側而解除(調整)地板支撐梁103及梯廂地板101的傾斜。向下的荷重P,是由構成搭乘用梯廂100之零件整體質量的平衡在前側與後側不均一而產生的偏荷重。又,於第9圖中,作為其一例,是顯示施加於地板支撐梁103前側的荷重比施加於後側的荷重還大之情形時所產生的偏荷重P。
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3中,如第9圖所示,是藉由連結構件21將立框11A與地板支撐梁14A予以連結。又,如第5圖所示,於地板支撐梁14A固定有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是被配置在比立框11A更前側。因此,如第1圖所示,在一對梯廂下滑輪4A、4B捲繞有主鋼索2並將搭 乘用梯廂3上揚之情形時,相應於搭乘用梯廂3的自重之向上的力,是藉由主鋼索2而施加於梯廂下滑輪4A、4B及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又,上述之向上的力,夾介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亦施加於地板支撐梁14A、14B。因此,在搭乘用梯廂3的右側,如第9圖所示,相對於施加在地板支撐梁14A的前側之向下的荷重(偏荷重)P,會有與之對抗之向上的力Pu施加在地板支撐梁14A。因此,可以消除地板支撐梁14A及梯廂地板12的傾斜。同樣地,在搭乘用梯廂3的左側,相對於施加在地板支撐梁14B的前側之向下的荷重(偏荷重),會有與之對抗之向上的力施加在地板支撐梁14B。因此,可以消除地板支撐梁14B及梯廂地板12的傾斜。
又,在搭乘用梯廂3的右側中,藉由連結構件21連結立框11A與地板支撐梁14A。因此,連結構件21及立框11A,是承受施加在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及地板支撐梁14A、14B之向上的力。具體而言,施加於地板支撐梁14A之向上的力,是夾介中間構件22及連結構件21而傳遞至立框11A。因此,連結構件21的第2板部21B,是緊壓於立框11A的前側的面。又,在昇降路徑50中之立框11A的位置及姿勢,是藉由沒有圖示出的導軌而保持於一定。因此,即使承受上述之向上的力致使連結構件21緊壓於立框11A,立框11A的位置及姿勢並不會改變。亦即,在結構上成為藉由立框11A來支撐:承受向上的力的連結構件21。因此,藉由立框11A及連結構件21可以將地 板支撐梁14A的姿勢保持於水平。又,搭乘用梯廂3的左側,亦與搭乘用梯廂3的右側同樣地,藉由連結構件(沒有圖示)連結立框11B與地板支撐梁14B。因此,藉由立框11B及連結構件可以將地板支撐梁14B的姿勢保持於水平。
<實施形態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3以及具備此梯廂的電梯,可以取得如下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固定於:支撐梯廂地板12的地板支撐梁14A、14B,並且分別藉由連結構件21將立框11A、11B與地板支撐梁14A、14B予以連結。因此,利用藉由捲繞於梯廂下滑輪4A、4B的主鋼索2而施加於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之向上的力,可以消除地板支撐梁14A、14B的傾斜。藉此,即使不設置上述比較形態中的搭乘用梯廂100所必須的拉桿104,也可以抑制梯廂地板12的傾斜。亦即,可以實現搭乘用梯廂的無拉桿化。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連結構件21,是配置在梯廂下滑輪4A、4B的正上方。因此,可以效率良好地將藉由捲繞於梯廂下滑輪4A、4B的主鋼索2而施加於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之向上的力傳遞至連結構件21。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連結構件21安裝有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因此,例如,從比連結構件21更上 方位置有異物掉落之情形時,該異物撞到防止異物混入蓋板27的遮蔽部27A後不是停留在該處,就是在該處反彈而偏離到梯廂下滑輪4A、4B的側邊。因此,可以防止異物混入至梯廂下滑輪4A、4B。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具有封閉斷面構造的地板支撐梁14A、14B而使各個地板支撐梁14A、14B高剛性化。因此,可以抑制地板支撐梁14A、14B的彎曲。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是將中間構件22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的一側面,並夾介該中間構件22將連結構件21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因此,藉由配合中間構件22相對於立框11A的固定位置與連結構件21相對於地板支撐梁14A的固定位置之關係來設定中間構件22的突出尺寸(固定部22A與連接部22B的階段差),即使不將連結構件21的構造複雜化,也能夠藉由連結構件21來連結立框11A與地板支撐梁14A。藉此,可以將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設為平板構造而提高連結構件21整體的剛性。如此之效果,在將中間構件22固定於地板支撐梁14B的一側面,並夾介該中間構件22而將連結構件固定於地板支撐梁14B之情形時,亦可以取得。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連結構件21之一部分的第4板部21D,是固定在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藉此,可以將施加於一對滑輪支撐托架16A、16B之向上的力,由地板支撐梁14A、14B及連結構件21的雙方 負擔。因此,可以減輕由上述向上的力而施加於地板支撐梁14A、14B的荷重。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是在地板支撐梁14A的長邊方向上藉由一對止晃部31夾持著立框11A與連結構件21。藉此,可以抑制搭乘用梯廂3在昇降時之連結構件21的搖晃。該效果,在地板支撐梁14B的長邊方向上藉由一對止晃部31夾持著立框11B與連結構件之情形時亦得可以取得。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梯廂下滑輪4A、4B配置在比立框11A、11B更前側。因此,當在立框11A、11B的前側施加有向下的荷重(偏荷重)之情形時,可以使對抗該荷重之向上的力產生在立框11A、11B的前側。
<變形例等>
又,本發明並不受上述的實施形態所限定,而是可以包含各式各樣的變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可易於理解而詳細地進行了說明,不過本發明,並不限定在必須得具備由上述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所有的構成。又,能夠將某實施形態之構成的一部分,置換成另一實施形態的構成。又,也能夠在某實施形態的構成上加上另一實施形態的構成。又,對於各實施形態之構成的一部分,是能夠將之削除、或是追加另一構成、或是置換成另一構成亦可。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梯廂下 滑輪4A、4B配置在比立框11A、11B更前側,但並不限於此。例如雖沒有圖示出,但亦可以將梯廂下滑輪4A、4B配置在比立框11A、11B更後側。將梯廂下滑輪4A、4B配置在比立框11A、11B更後側之情形時,當在立框11A、11B的後側施加有向下的荷重(偏荷重)之情形時,可以使對抗該荷重之向上的力產生在立框11A、11B的後側。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是夾介中間構件22而將連結構件21固定在地板支撐梁14A、14B,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藉由將連結構件21的第1板部21A設為帶有階段的構造,而能夠直接地將連結構件21固定於地板支撐梁14A、14B。
3:搭乘用梯廂
4A:梯廂下滑輪
7:梯廂框
8:梯廂室
9:上框
11A,11B:立框
12:梯廂地板
13:側板
14A:地板支撐梁
15:頂板
16A:滑輪支撐托架(滑輪支撐構件)
17:鋼索導引
18:梯廂門
20:防振部
21:連結構件

Claims (8)

  1. 一種搭乘用梯廂,其特徵在於具備:梯廂框,其具有一對立框及連結上述一對立框之下端部的下框、及地板支撐梁,其支撐梯廂地板,並且由上述下框所支撐、及梯廂下滑輪,其配置在上述梯廂地板的下方、及滑輪支撐構件,其固定於上述地板支撐梁,並且支撐上述梯廂下滑輪、以及連結構件,其連結上述立框與上述地板支撐梁;在構造上成為利用上述連結構件及上述立框來承受藉由捲繞於上述梯廂下滑輪的主鋼索而施加於上述滑輪支撐構件及上述地板支撐梁之向上的力,上述連結構件之中與上述地板支撐梁之間的連結部,是被配置在上述梯廂下滑輪的正上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具備:防止異物混入蓋板,其安裝於上述連結構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上述地板支撐梁,具有封閉斷面構造。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具備:中間構件,其以從上述地板支撐梁的一側面突出的狀態固定於上述一側面; 上述連結構件,是夾介上述中間構件而固定於上述地板支撐梁。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上述連結構件的一部分,是固定於上述滑輪支撐構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具備:一對止晃部,其在上述地板支撐梁的長邊方向上夾持上述立框與上述連結構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搭乘用梯廂,其中,上述梯廂下滑輪,是配置在比上述立框更前側或是後側。
  8. 一種電梯,是具備在昇降路徑進行昇降的搭乘用梯廂,其特徵在於:上述搭乘用梯廂,是具備:梯廂框,其具有一對立框及連結上述一對立框之下端部的下框、及地板支撐梁,其支撐梯廂地板,並且由上述下框所支撐、及梯廂下滑輪,其配置在上述梯廂地板的下方、及滑輪支撐構件,其固定於上述地板支撐梁,並且將上述梯廂下滑輪能夠旋轉地支撐、以及連結構件,其連結上述立框與上述地板支撐梁;上述連結構件之中與上述地板支撐梁之間的連結部, 是被配置在上述梯廂下滑輪的正上方,在構造上成為利用上述連結構件及上述立框來承受藉由捲繞於上述梯廂下滑輪的主鋼索而施加於上述滑輪支撐構件及上述地板支撐梁之向上的力。
TW111131092A 2021-08-19 2022-08-18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TWI830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0316 WO2023021644A1 (ja) 2021-08-19 2021-08-19 乗りかご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WOPCT/JP2021/030316 2021-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931A TW202308931A (zh) 2023-03-01
TWI830336B true TWI830336B (zh) 2024-01-21

Family

ID=8524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092A TWI830336B (zh) 2021-08-19 2022-08-18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21644A1 (zh)
CN (1) CN117794841A (zh)
TW (1) TWI830336B (zh)
WO (1) WO2023021644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84A (zh) * 2010-06-07 2013-0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
CN210480540U (zh) * 2019-08-09 2020-05-08 常州电梯厂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滑轮的防护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6658A (ja) 1992-03-04 1993-09-24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枠
JP4351471B2 (ja) * 2003-06-03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JP2011051736A (ja) * 2009-09-02 2011-03-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835237B1 (ko) * 2013-08-02 2018-03-0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현수식 엘리베이터
CN207275970U (zh) * 2017-08-31 2018-04-27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浅底坑的电梯轿底
CN209740465U (zh) * 2019-02-28 2019-12-06 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轿厢轿底及其带轿厢托架的一体式下梁
JP7214847B2 (ja) * 2019-04-19 2023-01-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及びこの乗りかご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3484A (zh) * 2010-06-07 2013-0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
CN210480540U (zh) * 2019-08-09 2020-05-08 常州电梯厂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滑轮的防护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931A (zh) 2023-03-01
WO2023021644A1 (ja) 2023-02-23
CN117794841A (zh) 2024-03-29
JPWO2023021644A1 (zh)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3881B (en) Traction type elevator
JP558283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籠
JP4351471B2 (ja)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JP5411931B2 (ja) つり下げ式エレベータかご構造
KR100430112B1 (ko) 안내 레일 지지의 구동 장치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JP2006264862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2012006695A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JP605814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TWI830336B (zh) 搭乘用梯箱及電梯
WO201115510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JP500101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3727933B (zh) 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JP6714905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345374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518318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マシンビーム
JP482547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シーブカバー支持構造
KR100860935B1 (ko)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740095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防振装置
JPH06135666A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取付装置
TW202220922A (zh) 車廂及電梯
CN211644260U (zh) 一种无机房客梯下梁机构及无机房客梯
WO202305318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557060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23021652A1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WO2003043921A1 (fr) Elev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