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659B -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659B
TWI829659B TW107139801A TW107139801A TWI829659B TW I829659 B TWI829659 B TW I829659B TW 107139801 A TW107139801 A TW 107139801A TW 107139801 A TW107139801 A TW 107139801A TW I829659 B TWI829659 B TW I8296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nozzle
nozzle
protrusions
longitudinal axis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2379A (zh
Inventor
馬利安諾 科路拉
琴路克 雷納德
法布里斯 西貝特
Original Assignee
比利時商維蘇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30187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82965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比利時商維蘇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比利時商維蘇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6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50Pouring-nozzles
    • B22D41/502Connection arrangement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50Pouring-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1/00Casting melt-holding vessels, e.g. ladles, tundishes, cups or the like
    • B22D41/50Pouring-nozzles
    • B22D41/56Means for supporting, manipulating or changing a pouring-nozz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用於將內鑄嘴(10)鎖定在冶金容器(200)出口處的操作位置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密封材料(2)凝固,該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包括:(A)一內鑄嘴(10),其設置有N

Description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本發明涉及冶金設備。特別地,它涉及一種自鎖式內鑄嘴,當安裝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中時,至少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形成剛性密封件以密封和固定內鑄嘴所需的期間內,保持其鑄嘴在操作位置,而不需要操作者或機器人將其保持在適當位置。
在金屬成形製程中,熔態金屬(1)從一個冶金容器(200L,200T)轉移到另一個,到鑄模(300)或到工具。例如,如第1圖所示,將從熔爐(未示出)來的熔態金屬注入盛鋼桶(200L),並通過盛鋼桶護罩(111)轉移到鑄造的分鋼槽(200T)中。然後,熔態金屬可以通過從分鋼槽到鑄模(300)的澆注嘴(101),以形成板坯,鋼坯,樑或鑄錠。從冶金容器流出的熔融金屬由重力驅動通過位於該容器底部的鑄嘴系統。流率可以由閘門控制。
特別地,盛鋼桶(200L)底層的內表面設置有包括內孔的內鑄嘴(10)。該內鑄嘴的出口端連接到閘門,通常是滑板閘門或旋轉板閘門,控制從盛鋼桶流出熔融金屬的流率。在這樣的閘門中,設置有內孔的固定板固定到盛鋼桶底板的外表面上,且該內孔與內鑄嘴的內孔對齊。同樣設置有內孔的移動板可以移動,以使內孔與固定板的內孔對齊或不對齊,從而控制熔態金屬從盛鋼桶流出的流率。為了保護熔態金屬在從盛鋼桶流入分鋼槽(200T)時不被氧化,將盛鋼桶護罩(111)與收集器鑄嘴的出口端作成流體連通並深入盛鋼桶,且在熔態金屬水平線以下,以形成連續的熔態金屬流動路徑,防止在盛鋼桶內的內鑄嘴的入口端,一直到盛鋼桶護罩浸入含有液態金屬的分鋼槽中的出口之任何與氧氣的接觸。盛鋼桶護罩只是一鑄嘴,包括長管狀部分,其頂端為具有中心內孔的上游連接部分。該盛鋼桶護罩套住並密封到短的收集器鑄嘴(100)上,該短的收集器鑄嘴(100)連接到盛鋼桶底板的外表面並從其突出,並且藉由閘門與內鑄嘴(10)分離。JPH09201657描述了示例,藉由使用旋轉卡口或螺釘接合手段和機器人將盛鋼桶護罩自動附接到連接到盛鋼桶的收集器鑄嘴/及自其拆卸。
類似地,分鋼槽(200T)的底部底板的出口也設置有內鑄嘴(10),其相當類似於上述關於盛鋼桶所述的內鑄嘴。該內鑄嘴的下游面可以直接連接到澆注嘴(101),或者可選擇地連接到管更換裝置。為了保護熔態金屬在從分鋼槽流到鑄模(300)時不被氧化,澆注嘴(101)深入到鑄模中,在熔態金屬水平線以下以形成連續的熔融金屬流動路徑,防止在分鋼槽內的內鑄嘴的上游面,直到浸入液態金屬的澆注嘴的出口之間任何與氧氣的接 觸,而流入鑄模中。澆注嘴只是一鑄嘴,包括長管狀部分,其頂端為具有中心內孔的上游連接部分。澆注嘴可以套住並密封到短的收集器鑄嘴(100)上,該收集器鑄嘴(100)連接到分鋼槽底板的外表面並從其突出。對於連續鑄造操作,分鋼槽的流率通常藉由止塞桿(7)或閘門和止塞桿的組合來控制。如上所述的滑動閘門或旋轉閘門也可用於鑄造個別的鑄錠。
實務上,盛鋼桶係準備用於包括如下的操作,構建耐火內襯,將閘門固定到盛鋼桶的底部,定位內鑄嘴、耐火板和收集器鑄嘴。當準備好操作時,盛鋼桶被驅動到熔爐,在此該盛鋼桶填充有新批次的熔態金屬,且閘門處於關閉配置。然後將其帶到分鋼槽(200T)上方進入鑄造位置,在此處盛鋼桶護罩連接到收集器鑄嘴成鑄造配置,使得收集器鑄嘴(100)的出口端緊密地嵌套在盛鋼桶護罩的內孔入口中以形成密封接頭(參見第1(b)圖)。盛鋼桶護罩可以藉由機器人或本領域中任何已知的手段保持處在鑄造配置,諸如WO2015124567中所述。閘門打開,熔態金屬能從盛鋼桶流出,通過內部鑄嘴、澆口、收集器鑄嘴和盛鋼桶護罩流入分鋼槽。當盛鋼桶是空的時,關閉閘門並收回盛鋼桶護罩以允許移除空的盛鋼桶並藉由填充有新批次的熔態金屬之第二盛鋼桶進行更換。首先檢查盛鋼桶和閘門耐火材料的缺陷。然後將盛鋼桶送回至熔爐以重新填充熔態金屬,或送去修復,其中當有需要時,更換一個以上的耐火組件(例如,滑板,收集器鑄嘴和內鑄嘴)。
在盛鋼桶經過多次澆注循環後,盛鋼桶和分鋼槽的各種組件可能磨損或損壞且必須更換。這包括內鑄嘴。在定期間隔或在檢測到耐火組件的磨損之後,在分鋼槽填充操作完成之後並且在將盛鋼桶驅動回熔爐之前,將盛鋼桶拆開並修復。這包括修復盛鋼桶的耐火爐襯(200r),更換內鑄嘴及/或安裝新閘門。由於在完整的鑄造過程期間分鋼槽保持填充有熔態金屬,因此分鋼槽不能像盛鋼桶一樣經常修復。
內鑄嘴(10)通常大致上水平地插入位於其冶金容器(200)的側邊出口中。內鑄嘴以相當厚的密封材料前驅體層密封至出口,密封材料前驅體通常是濕性接合劑,施加在出口和內部鑄嘴之間的間隙中,且當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形成剛性密封件時,內鑄嘴固定在其工作位置。當密封材料凝固時,內鑄嘴必須由操作者或機器人保持在適當位置,以確保內鑄嘴保持其位置。如果操作員將內鑄嘴插入但未保持在適當位置,則它可能會沒有對齊以致在鑄造期間會發生滲漏的風險。在密封材料的整個凝固時間地期間,操作者或機器人不能執行任何其他工作。
US5335896提出使用鎖環段。鑄嘴段將內鑄嘴鎖定到位。鎖環段包含用於將鎖環段可拆卸地連接在盛鋼桶安裝板的排放內孔內的緊固手段。內鑄嘴和鎖環段包含配合的錐形表面,以提供滑動平面,用於壓縮和擠出兩件式鑄嘴插件的灰泥接頭之間的粘合材料。
本發明提出一種自鎖式內鑄嘴,其允許至少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以形成剛性密封件並將內鑄嘴固定在定位所需的時間內,在沒有任何操作者或機器人的情況下鎖定內鑄嘴。本發明的這些和其他優點將在後續詳細介紹。
本發明係定義在所附的獨立請求項。較佳的實施例係定義在附屬項中。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鎖定在冶金容器出口處的操作位置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密封材料凝固,該自鎖內鑄嘴系統包括:(A)一內鑄嘴,其包括:(a)一上游面及一下游面,該上游面及該下游面藉由鑄嘴高度為h的側面彼此連接,且包括從該上游面到該下游面沿一縱軸Z延伸的一穿孔,(b)N個突部,其中N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05-10
2,圍繞分布在側面的周邊,每一個突部包括一下游面及一上游面,該下游面與該上游面藉由該突部的厚度t的彼此隔開,該等突部具有垂直於該縱軸Z測量的方位角寬度W,(B)一上框架,該上框架適於剛性地固定至冶金容器的底面,(C)一鎖定環,該鎖定環剛性地固定至該上框架且從一上游邊緣沿該縱軸Z延伸到一下游邊緣,且由連接該上游邊緣和該下游邊緣所界定的一內表面 界定一開口,其中,該鎖定環的該內表面設置有N個L形通道,每一個L形通道具有:(a)第一通道部分,其從該下游邊緣沿著該縱軸Z延伸到該第一通道部分的第一通道端部,並且具有大於突部寬度W之寬度W1,允許沿著該內鑄嘴的該縱軸Z通過該鎖定環的該開口平移,該上游面首先接合在該鎖定環的該下游邊緣側,該等突部接合在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中,直到該等突部抵靠相應的該等第一通道端部,防止該內鑄嘴沿該縱軸Z進一步平移,及(b)第二通道部分(33),其從該第一通道端部橫向於該縱軸Z延伸並且具有大於突部之厚度t的寬度W2,藉由該內鑄嘴繞該縱軸Z至鎖定位置的旋轉,允許該等突部接合至相應的第二通道部分中,藉由該等突部接合在第二通道部分中,防止該內鑄嘴被拉出鎖定環。
N=3或4係較佳的,在所有情況下,較佳地,N個突部圍繞該側面的周邊平均分布。該內鑄嘴的側面較佳地包括旋轉夾,該等旋轉夾包含鄰近該內鑄嘴的下游面定位的凸耳或凹槽,且當該內鑄嘴插入該鎖定環時,允許插入用於使該內鑄嘴繞該縱軸Z旋轉的工具,並沿著該縱軸Z將該內鑄嘴拉出該鎖定環。該旋轉夾係由金屬製成並且屬於包覆該內鑄嘴的側面的至少一 部分的金屬罐。
該等突部較佳地係由脆性材料或延性材料製成,且該等突部具有的尺寸使得該等突部在從操作位置移除該內鑄嘴時,藉由施加的力,較佳不大於400N,可以使突部變形或破裂。例如,該等突部係由金屬製成並且屬於包覆該內鑄嘴的該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屬罐,及/或較佳地突出於並且屬於圍繞側面的整個周邊的凸緣,垂直於該縱軸Z。
該等突部較佳地位於沿該縱軸Z從下游面測量的距離d處,其中d不大於鑄嘴高度h的30%,較佳地不大於20%。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通道部分包括位於該鎖定環的下游邊緣側的側邊緣,該側邊緣具有一螺旋角,使得該內鑄嘴朝向該鎖定位置的旋轉讓該內鑄嘴通過該鎖定環更深入地平移。
如本發明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可被安裝在冶金容器的底面,該冶金容器選自盛鋼桶,熔爐或分鋼槽。較佳地連接至一機構,諸如一澆口,其固定至冶金容器的底面。
本發明也關於一種用於將一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如上述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b)將密封材料前驅體施加到該冶金容器的出口及/或該內鑄嘴的側面上,(c)以該上游面使該內鑄嘴首先從該下游邊緣通 過該鎖定環開口而接合,並且驅動該內鑄嘴沿著該縱軸Z通過該鎖定環,其中N個突部接合在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中,直到該等突部抵靠該第一通道端部,(d)使該內鑄嘴圍繞該縱軸Z旋轉,從而將該等突部接合到該等第二通道部分(33)中,直到該內鑄嘴係自鎖到其操作位置中並且不能沿縱軸Z移動,(e)允許密封材料前驅體轉變成剛性密封件(2)以密封並在其操作位置固定這樣的自鎖式內鑄嘴,而不用藉由任何外部手段將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步驟(c)及/或(d)可輕易地由一機器人執行。
本發明也關於一種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如上述定義之內鑄嘴的方法,該內鑄嘴藉由如上述的方法預先固定在其操作位置,該方法包括用工具夾住該內鑄嘴的表面之步驟,及(a)沿著該縱軸Z拉動該內鑄嘴,其中如上所述,該等突部係由脆性材料或延性材料製成,以足夠大的力量一方面破壞形成在該內鑄嘴和剛性密封件之間的密封連接,並且,另一方面,破裂或變形該等突部以允許該內鑄嘴通過該鎖定環的開口通行,或者(b)以足夠大的力量使該內鑄嘴圍繞該縱軸Z旋轉以破壞形成在該內鑄嘴和剛性密封件之 間的密封連接力,直到該等突部面對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然後沿該縱軸Z拉動內部鑄嘴,其中該內鑄嘴較佳地係兩部分內鑄嘴。
該內鑄嘴較佳地包括如上述之旋轉夾。由工具夾持的該內鑄嘴的表面屬於該內鑄嘴的旋轉夾。如上述,取回內鑄嘴可由機器人來實行。
1‧‧‧熔態金屬
2‧‧‧剛性密封件
3‧‧‧剛性固定(固定手段)
10‧‧‧內鑄嘴
10b‧‧‧內鑄嘴內孔
10c‧‧‧金屬罐
10d‧‧‧內鑄嘴下游面
10L‧‧‧內鑄嘴側面
10r‧‧‧旋轉夾
10u‧‧‧內鑄嘴上游面
10y‧‧‧兩部件內鑄嘴的上游部件
10z‧‧‧兩部件內鑄嘴的下游部件
11‧‧‧突部
11d‧‧‧突部下游面
11f‧‧‧凸緣
11u‧‧‧突部上游面
20‧‧‧用於固定底板20g的托架
20g‧‧‧下閘門板
20p‧‧‧液壓活塞
25f‧‧‧用於固定中間板25g的托架
25g‧‧‧在三部件滑動閘門的中間板
30f‧‧‧上框架
30g‧‧‧上閘門板
31‧‧‧鎖定環
31d‧‧‧鎖定環的下游邊緣
31u‧‧‧鎖定環的上游邊緣
32‧‧‧第一通道部分
32e‧‧‧第一通道端部
33‧‧‧第二通道部分
100‧‧‧收集器鑄嘴
101‧‧‧澆注嘴
111‧‧‧盛鋼桶護罩
200‧‧‧冶金容器
200L‧‧‧盛鋼桶
200r‧‧‧冶金容器的耐火爐襯
200T‧‧‧分鋼槽
211‧‧‧機器人
300‧‧‧鑄模
d‧‧‧突部的下游面和下游面10d之間的距離
dc‧‧‧兩相鄰第一通道部分之間的距離
R‧‧‧鎖定環內表面的半徑
W‧‧‧突部寬度(最大)
W1‧‧‧第一通道的寬度
W2‧‧‧第二通道的寬度
X‧‧‧第一橫軸
Y‧‧‧第二橫軸
Z‧‧‧縱軸
α‧‧‧內鑄嘴的旋轉鎖定角
θ‧‧‧突部11的方位角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的本質,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其中:第1圖表示用於鑄造金屬的鑄造設備的總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的實施例。
第3圖顯示與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配對的鎖定環。
第4圖例示根據本發明將內鑄嘴鎖定到框架的原理,該框架設置有固定到冶金容器底部的鎖定環。
第5圖顯示雙板滑動閘門,其包括根據本發明(a)處於關閉位置以及(b)處於打開位置的自鎖式內鑄嘴。
第6圖顯示三板滑動閘門,其包括根據本發明(a)處於關閉位置以及(b)處於打開位置的自鎖式內鑄嘴。
第1圖顯示典型的冶金設備,其包括給分鋼槽(200T)加入熔態金屬的盛鋼桶(200L)。分鋼槽與鑄模(300)流體連通,用於形成板坯,鋼料,樑或鋼錠。盛鋼桶和分鋼槽都包括內鑄嘴(10),用於引導熔態金屬流出相對應的冶金容器。第一次安裝時,及隨後隨著耐火組件的磨損,及在規定的期間,內部鑄嘴必須以剛性密封 件(2)固定在冶金容器出口內的操作位置。剛性密封件可以是濕性接合劑,並且藉由可改變形狀的密封材料前驅體而形成,通常為粘性液體或糊狀,並且允許凝固以形成剛性密封件(2)。只要密封材料沒有充分凝固,內鑄嘴必須由操作者或機器人(211)保持在其操作位置。只有在密封材料足夠硬以將內鑄嘴固定在其工作位置之後,操作者或機器人才能放開內鑄嘴。這可能需要10分鐘或更長時間,這浪費了工作時間。術語「剛性密封」在本文中是指藉由密封材料前驅體的化學或物理反應形成的密封。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識別何時形成剛性密封,何時足夠堅固以穩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內之內鑄嘴。
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系統適於將內鑄嘴(10)鎖定在盛鋼桶或分鋼槽之出口處的操作位置,經歷至少在內鑄嘴和出口之間施加密封材料前驅體所需的時間,用以凝固和形成適於密封和固定內鑄嘴至其操作位置之剛性密封件,且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期間不需要任何外部手段,例如操作者或機器人,來保持內鑄嘴在適當位置。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包括以下組件。
(A)一內鑄嘴(10),(B)一上框架(30f),該上框架適於剛性地被固定至冶金容器的底面,(C)一鎖定環,該鎖定環剛性地被固定至該上框架。
內鑄嘴(10)具有幾何形狀,使得其可以與鎖定環(31)相互作用以在沒有任何外部手段的情況下鎖定 在適當位置。在一個實施例中,內鑄嘴的自鎖僅是暫時的需要,即密封材料凝固並形成剛性密封件(2)的時間,且僅需要支撐內鑄嘴自重,因為在密封材料的凝固期間不應有外力施加到內鑄嘴上。
(A)內鑄嘴(10)
適用於本發明系統之內鑄嘴的實施例顯示於第2圖。該內鑄嘴(10)包括一上游面(10u)及一下游面(10d),該上游面(10u)及該下游面(10d)藉由鑄嘴高度為h的側面(10L)彼此連接,且包括沿一縱軸Z從該上游面延伸到該下游面的一內孔(10b)。本發明之內鑄嘴還包括N個突部(11),其中N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1-11
2,圍繞分布在側面的周邊。每一個突部包括一面向下游面(10d)的下游面(11d)及一面向上游面(10u)的上游面(11u)。該下游面(11d)與該上游面(11u)藉由該突部的厚度t彼此隔開,該等突部具有垂直於該縱軸Z測量的方位角寬度W。
在本文件中,術語「下游」和「上游」是定義關於當內鑄嘴處於其操作位置時熔態金屬的流動。在第2(a)、2(b)和2(d)圖中的上游指示朝向例示內鑄嘴的頂部且下游指示朝向例示內鑄嘴的底部。「方位角寬度」是指包含在以內部鑄嘴的縱軸Z為中心並且跨越突部(11)的角度θ(=方位角)的角度部分內的弧的長度(參見第2(c)圖)。
內鑄嘴可包括單塊的耐火材料塊,稱為單部件內鑄嘴,如第2(a)和2(b)圖所示。或者,其可以包括兩個部分,上游部件(10y),其高度為hy,和下游部件 (10z),其高度為hz,稱為兩部件內鑄嘴,如第2(d)圖所示。在使用時,兩部件內鑄嘴的上游部件(10y)和下游部件(10z)藉由密封材料件(2)連接,以形成高度為h之完整的兩部件內鑄嘴,其中hy+hz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2-12
h。當需要改變兩部件內鑄嘴時,通常僅將內鑄嘴的下游部件從出口移除並更換,而上游部件保持在適當位置。兩種選擇:單部件和兩部件鑄嘴,具有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普通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優點和缺點,並且兩者都可以用於本發明。
如第2(c)圖所例示,內鑄嘴包括N=3或4個突部(11)係較佳的,圍繞該側面(10L)的周邊平均分布。更高數量的N個突部對於將內鑄嘴鎖定在其操作位置並不會增加任何特別的優點,如果拆卸需要變形或破裂該等突部時,反而可能使用過的內鑄嘴更難移除,這將在後面進一步詳細說明。N=3個突起是特別較佳的,因為其確保了內鑄嘴在鎖定環(31)中穩定的定位,如下所述。N=2個突起也是可能的,但是相較於N=3個突起內鑄嘴可能較不牢固地鎖定在鎖定環中。
圍繞側面(10L)的周邊分布的突部(11)的下游面(11d),較佳地在垂直於縱軸Z的共平面上對齊。共平面較佳地比內鑄嘴(10)的上游面(11u)較靠近下游面(11d)。對於如第2(a)和2(b)圖所例示的單部件內鑄嘴,共平面較佳地位於距內鑄嘴的下游表面的距離d處,d不大於內鑄嘴的高度h的30%(d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2-13
0.3h),較佳地不大於高度h的20%(d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2-14
0.2h)。這同樣適用於組裝成的兩部件內鑄 嘴,如第2(d)圖所例示。關於兩部件內鑄嘴(10)的下游部件(10z)的高度hz,共平面較佳地位於距內鑄嘴下游表面的距離d處,該距離不大於高度hz的60%(d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3-15
0.6hz),較佳地不大於高度hz的30%(d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3-16
0.3hz)。單部件和兩部件的內鑄嘴中的共平面可以位於距下游表面(10d)不大於250mm(d
Figure 107139801-A0202-12-0013-17
250mm)的距離d處,較佳地不大於150mm,更佳地不超過100mm。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等突部(11)係由脆性材料或延性材料製成,且該等突部具有的尺寸使得該等突部足夠堅固以支撐內部鑄嘴自身重量,同時,將內鑄嘴從操作位置移除時,較佳地可以藉由人力予以彎曲或破壞而變形。例如,藉由施加不大於400N的力加在內鑄嘴自重,可以使突部破裂或彎曲,較佳地施加不大於200N或不大於150N或甚至不大於100N的力加在內鑄嘴自重。突部的抗彎曲或抗破裂較佳地比內鑄嘴自重高,更佳地比內鑄嘴自重高至少50N。如果使用機器人,可以施加更大的力來彎曲或破壞突部。突部不固定內鑄嘴,突部僅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成剛性密封件(2)所需的時間,將內鑄嘴鎖定在適當位置,即該剛性密封件將內鑄嘴密封並固定在其操作位置。因此,不需要標定突部的尺寸以抵抗在使用期間流動金屬施加到內鑄嘴的應力,而是單純地在有限的持續時間內抵抗內鑄嘴的自重。如下述第(E)節詳細解釋的那樣,當內鑄嘴已不堪用並需要更換時,從出口將不堪用的的鑄嘴移出的一種常用方法是,使用特定工具,藉由人力剪切,以破壞剛性 密封件(2)層而將其沿著縱軸Z拉出。如突部(11)由延性或脆性材料製成並且相對應地標定了尺寸,突部可以同時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時將內鑄嘴自鎖定在其操作位置,並且允許在不堪用時拉出內鑄嘴,而不必先將其解鎖。藉由通常使用的相同技術,用於將不堪用的內鑄嘴拉出出口的拉力足以彎曲或破壞突部。
如本領域眾所周知的,內鑄嘴較佳地包括金屬罐,其包覆內鑄嘴的側面(10L)的至少一部分。金屬罐較佳地沿著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排列,該側面與內鑄嘴的下游面(10u)相鄰。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突部(11)由金屬製成。突部可以是金屬罐整體的部分,或者可以藉由鍛接、焊接或藉由本領域已知的任何連接方法連接到金屬罐。在第2圖所例示的又一較佳的實施例中,突部(11)屬於凸緣(11f),凸緣(11f)垂直於縱軸Z圍繞著側面的整個周邊。凸緣較佳地由金屬製成並且可以藉由鍛接、焊接或藉由本領域已知的任何連接方法連接到金屬罐。凸緣(11f)具有以下優點:萬一金屬滲漏,凸緣可留住任何通過剛性密封件(2)滲透的金屬,並因而保持內部鑄嘴的位於凸緣下游的部分(包括下游面(10d))不受任何金屬的影響。
內鑄嘴的側面較佳地包括旋轉夾(10r),該旋轉夾(10r)包含鄰近內鑄嘴的下游表面定位的凸耳或凹槽,並允許插入工具將內鑄嘴繞縱軸Z旋轉,且當內鑄嘴插入鎖定環中時,沿著縱軸Z將內鑄嘴拉出鎖定環。 這種旋轉夾對於執行包含將內鑄嘴安裝到冶金容器的出口和從冶金容器的出口移除的操作非常有用。這種旋轉夾還簡化了機器人的使用,以自動地執行所有的這些操作。這是優於先前技術的內鑄嘴,因為旋轉夾是內鑄嘴的側面的一部分,其在使用期間不會磨損或很少磨損。這樣,旋轉夾在移除不堪用的內鑄嘴時保持其充分的完整性和強度。相對地,傳統的內鑄嘴係在使用之後藉由將工具插入通過內鑄嘴的內孔來移除,內孔係在使用期間最受到磨損影響的鑄嘴之部分。在一些情況下,磨損可能非常嚴重以至於插入和拉出工具可能破壞不堪用的內鑄嘴之完整性,使得移除更加麻煩。
旋轉夾(10r)較佳地由金屬製成。旋轉夾還較佳地屬於金屬罐,金屬罐包覆內鑄嘴的側面(10L)的至少一部分,並與下游面(10d)相鄰。第2圖中所例示的旋轉夾(10r)是T形的,得以牢固的緊握內鑄嘴繞縱軸Z旋轉,並沿Z軸拉動內鑄嘴。其他幾何形狀當然是可能的,且不限制本發明。機器人可以容易地識別旋轉夾的位置,可以容易地抓住它們,並且根據需要處理內鑄嘴,包含在安裝新的內鑄嘴和移除不堪用的內鑄嘴的操作期間旋轉、推動和拉動內部鑄嘴。
(B)上框架(30F)
如第1及4-6圖所示,冶金容器(200),諸如盛鋼桶(200L)或分鋼槽(200T),包括由金屬製成的外殼和由耐火材料製成的內襯(200r),用於使外殼與冶金容器中所含的熔態金屬(1)的高溫絕緣。在容器的底層,外殼 包括開口,該開口由沿縱軸Z延伸的通道延續,穿過內襯,並且一起形成冶金容器的出口。
上框架(30f)剛性地固定到外殼的底部底板的外表面。上框架由金屬製成,並藉由本領域眾所周知的固定手段(3)剛性地固定到外殼的底部底板上,通常包括螺釘和螺栓。上框架(30f)在冶金容器和耐火組件之間形成連接介面,用於界定熔態金屬流出冶金容器的流動通道。該耐火組件包含內鑄嘴(10)、收集器鑄嘴(100)、滑板(20g、25g、30g),澆注嘴(101)、盛鋼桶護罩(111)等中的一個或多個。
內鑄嘴(10)必須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以上游面(10u)面向冶金容器的內部並且插入在內襯中的通道內的出口。通道和內鑄嘴的側面(10L)之間的間隙以剛性密封件(2)密封,該剛性密封件也將內鑄嘴固定在其操作位置。下游面(10d)背離容器,並且位於冶金容器的外部。根據本發明,內鑄嘴的下游表面相對於縱軸Z位於上框架的高度處,其中它與鎖定環(31)相互作用,將在下述的第(C)節中更詳細描述。
熔態金屬流出冶金容器的流速可以通過滑動閘門或旋轉閘門控制。第5圖中例示了雙板滑動閘門的一個示例,而第6圖中例示了三板滑動閘門。上框架(30f)包括用於接收並剛性固定雙板或三板滑動閘門的上板(30g)的連接單元。上板設置有與內鑄嘴的內孔對齊定位的內孔。內鑄嘴(10)的下游面(10d)用一層密封材料(2)密封到上板(30g)的上表面。一方面,填充出口和內鑄嘴之 間的間隙的剛性密封件(2);另一方面,剛性地固定的下游鑄嘴的上游面,其上抵靠有剛性地固定的上板(30g),兩者都確保了在熔態金屬通過內孔(10b)流動的期間,內鑄嘴安全地固定在出口中。
在如第5圖所例示的雙板閘門中,設置有內孔的底板(20g)被接收並剛性地固定到移動托架(20),移動托架(20)可以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Z的方向移動,即由液壓缸活塞(20p)致動使得底板(20g)的上游表面在上板(30g)的下游面上滑動,以便使底板(20g)的內孔與上板(30g)的內孔對齊和不對齊準。藉由將收集器鑄嘴固定到移動托架(20),收集器鑄嘴(100)剛性地連接到底板(30g)的下游面。
在如第6圖所例示的三板閘門中,設置有內孔的底板(20g)被接收並剛性地固定到上框架(30f),底板的上游表面平行於上板的下游表面並與上板的下游表面分離,使得上板和下板的兩個內孔都是對齊的。藉由將收集器鑄嘴固定到上框架(30f),收集器鑄嘴(100)剛性地連接到底板(30g)的下游表面。
設置有內孔的中間板(25g)被接收且剛性地固定到移動托架(25f),移動托架(25f)可以像抽屜一樣,在固定的上板和底板(20g,30g)之間,由液壓或氣壓缸(20p)或電驅動器致動沿著垂直於縱向Z的方向移動,使得中間板(25g)的上游面在上板(30g)的下游面上滑動,且中間板(25g)的下游面在底板(20g)的上游面上滑動,使中間板的內孔,與上板和底板(20g,30g)的內孔 對齊或不對齊。
上框架(30f)可以剛性地固定到任何冶金容器的底面,諸如盛鋼桶,熔爐或分鋼槽。
(C)鎖定環(31)
本發明的要點是鎖定環(31),其剛性地固定到上框架(30f),並且與突部(11)結合,作為至少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成剛性密封件(2)所需的時間內,將內鑄嘴鎖定在其工作位置。鎖定環(31)的示例在第3圖中例示。鎖定環沿著縱軸Z從上游邊緣(31u)延伸到下游邊緣(31d),並且定義出由連接上游邊緣和下游邊緣的內表面所界定的開口。
該鎖定環的該內表面設置有N個L形通道,每一個L形通道具有:(a)第一通道部分(32),其從該下游邊緣沿著該縱軸Z延伸到該第一通道部分的第一通道端部(32e),並且具有大於突部寬度W之寬度W1,允許沿著該內鑄嘴的該縱軸Z通過該鎖定環的該開口平移,該上游面首先接合在該鎖定環的該下游邊緣側,該等突部接合在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中,直到該等突部抵靠相應的該等第一通道端部(32e),防止該內鑄嘴沿該縱軸Z進一步平移,及(b)第二通道部分(33),其從該第一通道端部橫向於該縱軸Z延伸並且具有大於突部(11)之厚度t的寬度W2,藉由該內鑄嘴繞該縱軸Z 至鎖定位置的旋轉,允許該等突部(11)接合至相應的第二通道部分(33)中,藉由該等突部接合在第二通道部分中,防止該內鑄嘴被拉出鎖定環。
較佳地,第二通道部分包括在鎖定環的下游邊緣側上的側邊緣,該側邊緣不平行於內鑄嘴的下游表面並且以一角度延伸形成一螺紋,使得旋轉內鑄嘴以朝向鎖定位置時,內鑄嘴平移較深入地通過鎖定環。當內鑄嘴圍繞縱軸Z旋轉時,鎖定環的作用類似於卡口或螺紋與內鑄嘴的突部(11)相互作用。將內鑄嘴鎖定在其操作位置所需的旋轉的鎖定角度α不需要非常大。旋轉角度的最大量取決於圍繞半徑R內表面的周邊分佈的兩個相鄰的第一通道部分(32)之間的分離距離dc。如果N個第一通道部分具有相同的寬度W1,並且圍繞周邊均勻分佈,則鎖定角度α較佳地小於dc/R[rad]。例如,鎖定角度α的內鑄嘴相對於鎖定環旋轉不超過45°,較佳地不超過35°,足以將突部插入第二通道部分(33)的端部並且將內鑄嘴安全地自鎖定在其操作位置。為了安全因素,鎖定角度α較佳為至少10°。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通道部分(33)是逐漸變細的,遠離第一通道部分(32)變薄。突部(11)較佳地具有厚度t,其沿突部的方位角寬度W逐漸變細,使得當內鑄嘴旋轉到其自鎖位置時,突部的錐形與相對應的第二通道部分的錐形配合,使得突部的上游面和下游面接觸界定第二通道部分的兩個側邊緣。通過這種設計, 不僅防止內鑄嘴移出鎖定環,而且還防止內鑄嘴沿縱軸Z進一步移動通過鎖定環。
(D)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方法
利用根據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系統,與現有技術的系統相比,大大簡化了將內鑄嘴(10)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中的操作位置。如上所述的冶金容器(200)將被連接到上框架(30f),即該上框架剛性地固定到冶金容器的底面,位在出口的高度處。如上所述的鎖定環(31)剛性地固定到上框架,以鎖定環的開口與冶金容器的出口對齊,並且下游邊緣(31d)背離冶金容器。為了將內鑄嘴密封並固定到出口,將密封材料前驅體以可變形的形式(例如,液體或糊狀)施加到冶金容器的出口中及/或內鑄嘴的側面上。
如第4圖所例示,內鑄嘴(10)可以從下游邊緣(31d)先通過鎖定環開口與上游面接合(參見第4(a)圖)。內鑄嘴能沿著縱軸Z被驅動通過鎖定環,而N個突部與相對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接合,直到突部抵靠第一通道端部(32e)。在這個階段,內鑄嘴不可能進一步沿著縱軸Z平移通過鎖定環的開口(參見第4(b)圖)。密封材料前驅體填充冶金容器的出口和內鑄嘴的側面(10L)之間的間隙。在這個階段,密封材料前驅體仍然處於可變形的狀態,並且可以容易地變形但不會損壞。
內鑄嘴可繞縱軸Z旋轉,從而將突部接合到第二通道部分(33)中,直到內鑄嘴自鎖定到其操作位置(參見第4(c)和4(d)圖)。由於突部(11)不再面對相對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並且相對深入地接合到橫向延伸的第二通道部分(33)中,所以內鑄嘴不能沿縱軸Z移動,並且在其工作位置自鎖。「自鎖」在本文中是指內鑄嘴能夠在沒有任何外部手段,例如操作者的手,機器人的抓握等的幫助下保持其位置。
由於內鑄嘴自鎖在其操作位置處,所以能夠使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並轉變成剛性密封件(2)以將這樣的自鎖式內鑄嘴密封並固定在其操作位置,不用任何外部手段將其保持在適當位置。這代表了相對於現有技術方法的重大突破,現有技術方法總是需要操作者或機器人牢固地保持內部鑄嘴達到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所需的時間。
因此,內鑄嘴藉由突部(11)與鎖定環(31)的L形通道的相互作用而鎖定在其操作位置。然後藉由形成在出口和內鑄嘴之間的間隙中的剛性密封件(2)將其固定在其操作位置。當將包括閘門上板(30g)或下游鑄嘴的耐火組件壓靠在內鑄嘴的下游表面(10d)以與密封材料形成密封接觸時,內鑄嘴保持在其位置。在這個階段,內鑄嘴一方面藉由出口和內鑄嘴之間的剛性密封件(2),且另一方面,藉由內鑄嘴位於上閘門板或下游鑄嘴的上游表面上安全地固定在其操作位置。
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容器出口中的方法還具有另外的優點,即控制內鑄嘴在鑄造通道內沿縱軸Z的位置。事實上,突部抵靠第一通道端部(32e),從而防止內部鑄嘴進一步平移進入鑄造通道中。第一通道端部(32e)作用成積極的止動件,將內鑄嘴設定在界定位置,從而允許控制內鑄嘴底面(10d)與上耐火板(30g)的上表面之間的接頭厚度。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至少在密封材料凝固成剛性密封件(2)所需的時間內將內鑄嘴自鎖定在其操作位置。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包含確定突部(11)的尺寸,使得它們可以通過施加適度的力,諸如人力,而容易地破裂或變形。該實施例必須使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成足夠剛性的密封件以將內鑄嘴固定在其操作位置。相反地,若突部的尺寸設計得足夠堅固以抵抗相當大的應力,則突部可以用於自鎖式內鑄嘴並將其固定在其操作位置。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選擇密封材料,其不必凝固成足夠硬的密封件以將內鑄嘴固定在其操作位置。例如,可以使用膨脹型粉末或泡沫,其唯一的功能是密封出口和內鑄嘴之間的間隙,並且不將內鑄嘴固定在其操作位置,該功能由接合在鎖定環(31)的第二通道部分(33)中的強力突部(11)實現。在冶金裝置中用作密封元件的膨脹材料描述於,例如EP2790856中。
將內鑄嘴固定到冶金容器的出口所需的內鑄嘴的所有處理操作可以容易地由機器人執行。這些操作可以快速完成,然後機器人可用於更多的任務,因為在密封材料前驅體凝固時不需要將內部鑄嘴保持在其操作位置。在所有情況下,但特別是使用機器人時,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旋轉夾(10r)的內鑄嘴是特別有利的。
(E)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固定在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系統中的內鑄嘴由接合在相對應的第二通道部分(33)中的突部(11)鎖定,並通過下述方式固定在其操作位置,即一方面,藉由剛性密封件(2)填充出口和內部鑄嘴之間的間隙,且另一方面,藉由位在閘門系統的上板(30g)的上游面上(參見第5及6圖),藉由密封材料(2)將內鑄嘴密封到該上游面上。當內鑄嘴磨損且需要更換時,藉由用工具夾住內鑄嘴的表面可以將其從出口移除,並根據所使用的內鑄嘴(10)和密封材料前驅體(2)的類型應用以下任何方法。
若內鑄嘴包括由脆性材料或延性材料製成的突部(11),並且其尺寸使得突部,藉由施加適度的力,例如人力,可變形或破裂,內鑄嘴可以使用工具沿著縱軸Z拉動,以足夠大的力量的力一方面破壞形成在該內鑄嘴和剛性密封件(2)之間的密封連接,並且,另一方面,破裂或彎曲該等突部(11)以給予該內鑄嘴通過該鎖定環的開口的通行。該技術實際上是在現有技術系統中用於收回不堪用的內鑄嘴之最常用技術的改進,包括將鉤形工具引入通過內鑄嘴的內孔,將鉤形部分擱置在內鑄嘴的上游表面上並拉出。利用根據本發明的系統,只有當突部(11)容易破裂或變形時,這才是可能的,從而使內鑄嘴能夠被拉出鎖定環的開口。內鑄嘴有利地設置有旋轉夾(10r),其允許內鑄嘴比插入內孔中的工具更好地抓握。
或者,內鑄嘴可以圍繞縱軸Z旋轉,其旋轉力足以破壞在內鑄嘴和剛性密封件(2)之間形成的密封 結合,並使突部(11)沿著相對應的第二通道部分(33)被驅動,直到它們面對相對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此時,內鑄嘴可沿縱軸Z拉出。這個步驟非常簡單,因為一方面,內鑄嘴的旋轉已經破壞了剛性密封件(2),且另一方面,內鑄嘴的突部(11)面向鎖定環的第一通道部分(32),並且可以沿第一通道部分滑動而沒有任何進一步的阻力。若突部太強健而不易彎曲或折斷,則需要該技術。
使用兩種移除技術,特別是後者包括內鑄嘴的旋轉,如果內鑄嘴是兩部件內鑄嘴,則因為上游部件(10y)與下游部件(10z)之間的連接可以容易地破裂而需較小的力來收回內鑄嘴,從而顯著地減少了藉由內鑄嘴的旋轉要破壞的剛性密封件(2)的面積。
再次,與安裝一樣,用於從根據本發明的系統移除內鑄嘴的所有操作可以由機器人執行。這裡再次較佳的存在旋轉夾(10r)。
(F)結論
在所述最簡單的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的自鎖式內鑄嘴系統有助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中,且藉由將內鑄嘴自鎖定在其操作位置至少一段所需的時間,使施加在出口和內鑄嘴之間的間隙中之該密封材料前驅體固化硬密封(2),而不需要任何外部手段來將其保持在適當位置。僅這一點就是一項重大突破,因為它增加了操作人員或機器人的可用性,在密封件(2)凝固之前,不再需要將內鑄嘴保持在適當位置,如迄今為止的情況。
本發明的內鑄嘴系統還考慮到精確控制內鑄嘴沿著縱軸Z在鑄造通道內的位置以及內鑄嘴底面和上耐火板的上表面之間的接頭之厚度。
提供內鑄嘴旋轉夾(10r)大致上便於藉由拉動,推動和旋轉內鑄嘴來處理內鑄嘴,以將其移入和移出出口。當使用機器人將內鑄嘴安裝到出口中及/或從出口移除時,旋轉把手也是有利的。
突部(11)較佳地由金屬製成並且可以直接連接到金屬罐(10c)。或者,它們可以是環繞內鑄嘴側面的凸緣(11f)的一部分。凸緣的優點在於它可以保留流過密封件(2)中的滲漏之任何金屬。
突部可以是脆性的或延性的,使得在藉由沿著縱軸拉出內鑄嘴而移除內部鑄嘴時,突部可以破裂或彎曲以允許內鑄嘴通過鎖定環的開口通行。
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突部(11)足夠硬,以將內鑄嘴鎖定並固定在其操作位置。這具有的優點是,具有良好密封性能但機械性能差的密封材料可用於在出口和內鑄嘴之間形成密封。內鑄嘴的移除需要內鑄嘴的旋轉,然後沿著縱軸Z拉出內鑄嘴,且突部沿著鎖定環(31)的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滑動。
2‧‧‧剛性密封件
11‧‧‧突部
30f‧‧‧上框架
31‧‧‧鎖定環

Claims (16)

  1. 一種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包括:(A)一內鑄嘴(10),其包括:(a)一上游面(10u)及一下游面(10d),該上游面(10u)及該下游面(10d)藉由鑄嘴高度為h的側面(10L)彼此連接,且包括從該上游面到該下游面沿一縱軸(Z)延伸的一內孔(10b),(b)N個突部(11),其中N
    Figure 107139801-A0305-02-0031-2
    2,圍繞分布在側面的周邊,每一個突部包括一下游面(11d)及一上游面(11u),該下游面(11d)與該上游面(11u)藉由該突部的厚度t的彼此隔開,該等突部具有垂直於該縱軸(Z)測量的方位角寬度(W),(B)一上框架(30f),該上框架(30f)適於剛性地固定至冶金容器的底面,(C)一鎖定環(31),該鎖定環(31)剛性地固定至該上框架且從一上游邊緣(31u)沿該縱軸(Z)延伸到一下游邊緣(31d),且由連接該上游邊緣和該下游邊緣所界定的一內表面界定一開口,其特徵在於,該鎖定環的該內表面設置有N個L形通道,每一個L形通道具有:(a)第一通道部分(32),其從該下游邊緣沿著該縱軸(Z)延伸到該第一通道部分的第一通道端部(32e),並且具有大於突部寬度(W)之寬度(W1),允許沿著該內鑄嘴的該縱軸(Z)通過 該鎖定環的該開口平移,該上游面首先接合在該鎖定環的該下游邊緣側,該等突部接合在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中,直到該等突部抵靠相應的該等第一通道端部,防止該內鑄嘴沿該縱軸(Z)進一步平移,及(b)第二通道部分(33),其從該第一通道端部橫向於該縱軸(Z)延伸並且具有大於突部之厚度t的寬度W2,藉由該內鑄嘴繞該縱軸(Z)至鎖定位置的旋轉,允許該等突部接合至相應的第二通道部分中,藉由該等突部接合在第二通道部分中,防止該內鑄嘴被拉出鎖定環。
  2. 如請求項1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N=3或4,且其中該等N個突部(11)圍繞該側面(10L)的周邊平均分布。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第二通道部分包括位於該鎖定環(31)的下游邊緣側的側邊緣,該側邊緣具有一螺旋角,使得該內鑄嘴(10)朝向該鎖定位置的旋轉讓該內鑄嘴通過該鎖定環更深入地平移。
  4.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內鑄嘴(10)的側面(10L)包括旋轉夾(10r),該等旋轉夾(10r)包含鄰近該內鑄嘴的下游面(10d)定位的凸耳或凹槽,且當該內鑄嘴插入該鎖定環時,允許插入用於使該內鑄嘴繞該縱軸(Z)旋轉的工具並沿著該縱軸(Z)將該內鑄嘴拉出該鎖定環(31)。
  5.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等突部(11)係由脆性材料或延性材料製成,且該等突部具有的尺寸使得該等突部在從操作位置移除該內鑄嘴(10)時,藉由施加不大於400N的力,可以使突部變形或破裂。
  6.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等突部(11)係由金屬製成並且屬於包覆該內鑄嘴(10)的該側面(10L)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屬罐(10c),及/或突出於並且屬於圍繞側面的整個周邊的凸緣(11f),垂直於該縱軸(Z)。
  7. 如請求項4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旋轉夾(10r)係由金屬製成並且屬於包覆該內鑄嘴(10)的側面(10L)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屬罐(10c)。
  8.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中該等突部(11)位於沿該縱軸(Z)從下游面測量(10d)的距離d處,其中d不大於鑄嘴高度h的30%。
  9. 如請求項1或2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安裝在冶金容器(200)的底面,該冶金容器(200)選自盛鋼桶,熔爐或分鋼槽。
  10. 如請求項9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其係安裝在該冶金容器(200)之底部的澆口系統的一部分。
  11. 一種用於將一內鑄嘴(10)固定在冶金容器(200)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自鎖式內鑄嘴系統, (b)將密封材料前驅體施加到該冶金容器的出口及/或該內鑄嘴的側面(10L)上,(c)以該上游面(10u)使該內鑄嘴(10)首先從該下游邊緣(31d)通過該鎖定環開口而接合,並且驅動該內鑄嘴沿著該縱軸(Z)通過該鎖定環(31),其中N個突部(11)接合在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中,直到該等突部抵靠該第一通道端部(32e),(d)使該內鑄嘴圍繞該縱軸(Z)旋轉,從而將該等突部接合到該等第二通道部分(33)中,直到該內鑄嘴係自鎖到其操作位置中並且不能沿縱軸(Z)移動,(e)允許密封材料前驅體轉變成剛性密封件(2)以密封並在其操作位置固定這樣的自鎖式內鑄嘴,而不用藉由任何外部手段將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步驟(c)及/或(d)由一機器人執行。
  13. 一種用於從冶金容器(200)的出口取回內鑄嘴(10)之方法,其中該內鑄嘴(10)包括:(a)一上游面(10u)及一下游面(10d),該上游面(10u)及該下游面(10d)藉由鑄嘴高度為h的側面(10L)彼此連接,且包括從該上游面到該下游面沿一縱軸(Z)延伸的一內孔(10b);(b)N個突部(11),其中N
    Figure 107139801-A0305-02-0034-3
    2,圍繞分布在側面的周邊,每一個突部包括一下游面(11d)及一上游面(11u),該下游面 (11d)與該上游面(11u)藉由該突部的厚度t的彼此隔開,該等突部具有垂直於該縱軸(Z)測量的方位角寬度(W),該內鑄嘴(10)藉由如請求項11的方法預先固定在其操作位置,該方法包括用工具夾住該內鑄嘴的表面之步驟,及(a)沿著該縱軸(Z)拉動該內鑄嘴,其中該內鑄嘴係如請求項5之內鑄嘴,以足夠大的力量一方面破壞形成在該內鑄嘴和該剛性密封件(2)之間的密封連接,並且,另一方面,使該等突部(11)破裂或變形以允許該內鑄嘴通過該鎖定環(31)的開口的通行,或者(b)以足夠大的力量使該內鑄嘴圍繞該縱軸(Z)旋轉以破壞形成在該內鑄嘴和該剛性密封件(2)之間的密封連接力,直到該等突部(11)面對相應的第一通道部分(32),然後沿該縱軸(Z)拉動該內鑄嘴。
  14. 如請求13之方法,其中該內鑄嘴係如請求項4之內鑄嘴,及其中由工具夾持的該內鑄嘴(10)的表面屬於該內鑄嘴的旋轉夾(10r)。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方法,該方法係由機器人執行。
  16. 如請求項13或14之方法,其中該內鑄嘴係兩部件內鑄嘴。
TW107139801A 2017-11-10 2018-11-09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TWI829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200986 2017-11-10
EP17200986.2 2017-11-10
??17200986.2 2017-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379A TW201922379A (zh) 2019-06-16
TWI829659B true TWI829659B (zh) 2024-01-21

Family

ID=6030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801A TWI829659B (zh) 2017-11-10 2018-11-09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9774B2 (zh)
EP (1) EP3706936B1 (zh)
KR (1) KR102594432B1 (zh)
CN (2) CN109877307B (zh)
AR (1) AR113476A1 (zh)
PL (1) PL3706936T3 (zh)
RU (1) RU2760749C1 (zh)
TW (1) TWI829659B (zh)
WO (1) WO2019092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307B (zh) * 2017-11-10 2021-11-02 维苏威集团有限公司 自锁式内管口系统
KR102307683B1 (ko) * 2019-08-26 2021-10-0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노즐 체결장치 및 노즐 체결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896A (en) * 1993-03-03 1994-08-09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Nozzle insert for a steelmaking ladle
JPH09201657A (ja) * 1996-01-23 1997-08-0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連続鋳造機のロングノズル着脱装置
TW201043358A (en) * 2009-06-12 2010-12-16 Walsin Lihwa Corp Method for forming natural opening in steelmaking process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599915A1 (ru) * 1976-05-04 1978-04-11 Череповецки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Им.50-Летия Ссср Разливочный стакан
DE3423191C1 (de) * 1984-06-22 1985-04-11 Metacon AG, Zürich Einrichtung fuer Schieberverschluesse mit Wechselausguessen
JPH10211570A (ja) * 1997-01-28 1998-08-11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鋳造用容器における注湯ノズルの支持装置
TW553788B (en) * 2000-04-21 2003-09-21 Vesuvius Crucible Co One-piece inner nozzle and clamping device for an inner nozzle
KR20030054769A (ko) * 2001-12-26 2003-07-0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주편 내의 공기 흡입이 감소되는 연속주조방법
CN2560456Y (zh) * 2002-08-14 2003-07-16 刘悦钦 带快速更换浸入式下水口的中间包滑动水口机构
CN201105322Y (zh) * 2007-11-01 2008-08-27 张付会 钢包滑动水口控制机构
EP2319640A1 (fr) * 2009-10-21 2011-05-11 Vesuvius Group S.A Busette de coulée et assemblage d'une telle busette de coulée avec une busette interne
EP2371471A1 (fr) 2010-03-19 2011-10-05 Vesuvius Group S.A Busette interne pour le transfert de métal liquide contenu dans un récipient métallurgique et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métal liquide.
EP2386368A1 (fr) 2010-03-19 2011-11-16 Vesuvius Group S.A Busette interne pour le transfert de métal liquide contenu dans un récipient, système de clamage de cette busette et dispositif de coulée
RU2466825C2 (ru) * 2010-03-30 2012-11-20 Акети Керамикс Ко., Лтд. Разливочный стакан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литья
JP5692851B2 (ja) * 2011-01-06 2015-04-01 黒崎播磨株式会社 下部ノズルの固定装置
EP2604363A1 (en) 2011-12-16 2013-06-19 Vesuvius Crucible Company intumescent sealing for metal casting apparatus
AR099467A1 (es) 2014-02-19 2016-07-27 Vesuvius Group Sa Revestimiento de cuchara de colada para colada de metales, conjunto de partes de conjunto de acoplamiento para acoplar dicho revestimiento de cuchara de colada a una cuchara, instalación de colada de metales y proceso de acoplamiento
AT516885B1 (de) * 2015-02-23 2017-12-15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Gießeinrichtung mit Halterung eines Schattenrohres am Pfannenverschluss
CN109877307B (zh) * 2017-11-10 2021-11-02 维苏威集团有限公司 自锁式内管口系统
CN210059791U (zh) * 2017-11-10 2020-02-14 维苏威集团有限公司 包括卡口式自由集液管口的底板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896A (en) * 1993-03-03 1994-08-09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Nozzle insert for a steelmaking ladle
JPH09201657A (ja) * 1996-01-23 1997-08-0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連続鋳造機のロングノズル着脱装置
TW201043358A (en) * 2009-06-12 2010-12-16 Walsin Lihwa Corp Method for forming natural opening in steelmaking process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13476A1 (es) 2020-05-06
WO2019092212A1 (en) 2019-05-16
KR102594432B1 (ko) 2023-10-25
TW201922379A (zh) 2019-06-16
US20210170479A1 (en) 2021-06-10
CN109877307A (zh) 2019-06-14
PL3706936T3 (pl) 2022-02-21
CN210231514U (zh) 2020-04-03
EP3706936B1 (en) 2021-09-22
RU2760749C1 (ru) 2021-11-30
EP3706936A1 (en) 2020-09-16
KR20200083477A (ko) 2020-07-08
US11179774B2 (en) 2021-11-23
CN109877307B (zh) 2021-11-02
BR112020009025A2 (pt) 202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9659B (zh) 自鎖式內鑄嘴系統、用於將內鑄嘴固定在冶金容器的出口之操作位置的方法及用於從冶金容器的出口取回內鑄嘴之方法
RU2687115C2 (ru) Защитная труба для ковша установки разливки метал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указанной защитной трубы с ковшом,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ливки металла и способ разливки
TWI831754B (zh) 底板總成及用於將收集器鑄嘴安裝到澆口系統上的方法
KR100207852B1 (ko) 침지노즐 교환장치
JPH0137227B2 (zh)
JPH08271163A (ja) 金属溶融物を含む容器のための摺動蓋
JP3259962B2 (ja) 摺動ゲート弁装置および該装置用固定プレートの交換方法
JP2778947B2 (ja) 滑りゲート弁の静止板用の耐火板組立体
US3735906A (en) Replaceable molten metal nozzle structure
JP4535594B2 (ja) 連続鋳造機の浸漬ノズル交換装置
BR112020009025B1 (pt) Sistema de bocal interno de travamento automático, método para fixar um bocal interno e método para retração de uma saída de um vaso metalúrgico
CN213317656U (zh) 钢包上水口砖安装定位工具
RU2771730C2 (ru) Узел нижней плиты затвора, содержащий безбайонетное крепление стакана-коллектора
JP3289057B2 (ja) 浸漬ノズル交換装置
JP3952667B2 (ja) 羽口受け煉瓦の補修方法
GB2171186A (en) Improvements in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substances into metal melts
TW201302346A (zh) 切斷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