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108B -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108B
TWI829108B TW111109236A TW111109236A TWI829108B TW I829108 B TWI829108 B TW I829108B TW 111109236 A TW111109236 A TW 111109236A TW 111109236 A TW111109236 A TW 111109236A TW I829108 B TWI829108 B TW I8291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hamfering wheel
rotating shaft
chamfering
dis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3258A (zh
Inventor
鈴木昌広
津田政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鑽石工具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19881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82910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鑽石工具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鑽石工具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1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5/00Means for securing grinding wheels on rotary arb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3/00Physical features of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e.g. abrasive surfaces of special nature; Abrasive bodies or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itu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5/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5/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5/02Wheels in one pie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一種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將基準面、嵌合孔部、圓環形之定心溝的第1面、及定心溝的第2面藉由同軸加工而形成同心形、及在圓盤的外周面形成砥石部,前述基準面成為圓盤的一對側面的其中一者,前述嵌合孔部在圓盤可嵌合旋轉軸零件,前述第1面設於基準面,且用於檢測倒角輪旋轉時之與倒角輪的外周面的偏位相對應的偏位,前述第2面設於基準面,鄰接於第1面,且用以檢測倒角輪旋轉時之基準面的偏位。

Description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發明背景
例如如日本特開2006-116686號公報所揭示的倒角輪是例如安裝於芯軸等地旋轉軸零件,用以利用和旋轉軸零件一起旋轉,而以外周面的砥石部來將玻璃或矽晶圓等被研磨體進行倒角來使用。例如對在倒角輪的外周面形成圓環形的砥石部的溝,放入被研磨體時,被研磨體的邊緣會被倒角成溝形的形狀。
已了解到倒角輪的砥石壽命是起因於倒角輪所具有的幾何精度。因此,被要求更加精度良好地形成成為倒角輪的基體的圓盤。
[發明的概要]
發明概要
本發明是以提供一種更加精度良好地形成的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該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為目的。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將基準面、嵌合孔部、圓環形之定心溝的第1面、及定心溝的第2面藉由同軸加工而形成同心形、及在圓盤的外周面形成砥石部,前述基準面成為圓盤的一對側面的其中一 者,前述嵌合孔部在圓盤可嵌合旋轉軸零件,前述第1面設於基準面,且用於檢測倒角輪旋轉時之與倒角輪的外周面的偏位相對應的偏位,前述第2面設於基準面,鄰接於第1面,且用以檢測倒角輪旋轉時之基準面的偏位。
10:倒角輪
12:圓盤
14:砥石部
22:圓盤體
24:嵌合孔部
26:定心溝
32:輪穀
32a:平面
32b:平面
34:圓環形部
34a:圓環形面
34b:圓環形面
36:外周面
38a:側面
38b:側面
42:凸緣部
42a:外側外周面
44:內側外周面
52:第1面
54:第2面
56:第3面
62a:端面
62b:端面
64:內周面
66:外周面
68:倒角溝
72:砥石
74:砥石
76:電極
80:旋轉軸零件
90:旋轉軸零件
100:母材
C:中心軸
C1:中心軸
C2:中心軸
C3:中心軸
D1-D4:方向
I:方向
R1-R4:方向
S1:距離檢測感測器
S2:距離檢測感測器
T1-T8:工具
II-II:斷面線
III:放大的位置
圖1是實施型態中之倒角輪從以圖2中的符號I所示的方向所見的概略圖。
圖2是沿著圖1中之II-II線的斷面圖。
圖3是以圖2中之符號III所示之位置的放大圖。
圖4是實施型態中之倒角輪之圓盤用的母材的概略立體圖。
圖5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4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6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5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7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6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8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7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9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8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0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9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1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0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2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1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3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2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4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3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5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4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6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5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7是顯示倒角輪之接續圖16的製造步驟的概略立體圖。
圖18是顯示倒角輪之使用前調整方法的概略立體圖。
就有關一實施型態的倒角輪10,使用圖1到圖18來進行說明。
如圖1到圖3所示,倒角輪10具有定出中心軸C的圓盤12、及形成於圓盤12的外周面的砥石部14。
圓盤12成為固定砥石部14的基體。圓盤12是例如使用鋁合金者為佳。圓盤12是使用鋁合金中加工性良好且具有耐磨耗性的特超杜拉鋁(依據JIS規格的A7075材料)者為佳。圓盤12具有作為倒角輪10的圓盤12的剛性,並可加工成所希望的狀態,若是具有所希望的的尺寸安定性,並不限於鋁合金,可使用各種素材。
圓盤12具有定出中心軸C的圓盤體22、供圓盤體22的中心軸C貫通的嵌合孔部24、及繞中心軸C而形成的凹狀的定心溝26。
圓盤體22具備有具有一對平面32a、32b的輪穀32、具有形成於輪穀32的外側的一對圓環形面(凹面)34a、34b的圓環形部34、及外周面36。輪穀32形成嵌合孔部24。輪穀32的平面32a、32b是例如分別相對於一對圓環形面34a、34b突出。平面32a、32b形成為相互平行的圓環形面,一對平面32a、32b的法線分別向著相反側。其中之一平面32a是使用作為成為後述之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的基準的基準面。其中之一圓環形面34a也可以是形成為與輪穀32的平面32a,即基準面,為同一平面。之後,為了說明的簡化,採取輪穀32的其中之一平面32a和圓環形面34a為同一平面,並將其作為其中之一(第1)側面38a。平面32a和圓環形面34a為同一平面時,該側面38a成為基準面。亦即,基準面也可以是側面38a中輪穀32的平面32a,也可以是將平面32a和圓環形面34a合起來後的區域。另一圓環形面34b是使用作為例如刻印製造編碼或製造廠商等表示(圖未示)的刻印面(以下,適當地賦予編號34b)。另一圓環形面34b也可以是形成和輪穀32的平面32b為同一平面。之後,採取輪穀32的另一平面32b和圓環形面34b為同一平面,並將其作為另一(第2)側面38b,且將其作為刻印面(暫時基準面)。此時,可看得到嵌 合孔部24貫通一對側面38a、38b。圖4到圖18適當地省略了輪穀32的一對平面32a、32b和一對圓環形面34a、34b的階差,並分別圖示為圓環平面形的一對側面38a、38b。外周面36具備有具有外側外周面42a的凸緣部42、及內側外周面44。在圓盤體22的內側外周面44配置有圓環形的砥石部14。砥石部14藉由凸緣部42而對圓盤體22定位。
嵌合孔部24相對於基準面38a(平面32a)垂直,且形成為各位置的法線分別向著中心軸C的圓環形的面(內周面)。在嵌合孔部24嵌合有芯軸(spindle)或心軸(arbor)等旋轉軸零件80、90。
定心溝26形成於圓盤體22的外周面36的內側的側面38a(圓環形面34a)。定心溝26具有分別與中心軸C為同心形的圓環形的第1面52、第2面54及第3面56。第1面52和第2面54連續(鄰接)。第2面54和第3面56連續(鄰接)。
第1面52對基準面38a(平面32a)直交,且與嵌合孔部24平行,並形成為圓環形。第1面52的法線向著圓盤12的中心軸C。第1面52是用於倒角輪10旋轉時與圓盤12的外側外周面42a、內側外周面44、或是倒角輪10之外周面66的偏位對應之偏位的檢測。第2面54與基準面38a(平面32a)平行,且對嵌合孔部24直交,並形成為圓環形。第2面54是用於倒角輪10旋轉時之基準面38a的偏位的檢測。第3面56雖是形成為圓環形,然而在本實施型態中,是不與基準面38a(平面32a)平行,也不垂直。再者,第3面56在本實施型態中,雖是顯示斷面為直線狀的例子,然而斷面也可以是曲面形。
砥石部14是例如形成為包含鑽石粉的圓環形的燒成體。砥石部14具有一對端面62a、62b、內周面64及外周面66。其中之一端面62a抵接於凸緣部42。另一端面62b的法線是例如向著與刻印面34b相同的法線方向。圓環形的複數個倒角溝68分別形成在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在本實施型態中,9個倒角溝68沿著中心軸C的軸方向以預定節距形成於倒角輪10的厚度方向。各倒角溝68依據被 研磨體的倒角面的形狀或粗糙而適當地設置細加工的步驟,藉以不是相同的形狀或粒度也可以。
接著,就有關倒角輪10的製造方法,使用圖4到圖17來進行說明。在圖4到圖17所示的例子中,是就有關使用安裝於適當的工作機械的工具T1-T8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工具T1-T8不是一定要使用8個工具,可適當地使用相同的工具。
如圖4所示,例如準備圓柱狀,且以與倒角輪10的圓盤12相同的素材形成的母材100。母材100的外徑是形成為與倒角輪10的圓盤12的外側外周面42a的外徑相同,或是比其大。例如將複數個倒角輪10的圓盤12以使成為預定的厚度的方式從母材100切出,(步驟1)。由圖4所示的母材100,可形成複數個倒角輪10的圓盤12。
如圖5所示,對圓盤12,將供旋轉軸零件80、90通過的嵌合孔部24藉由安裝於某個工作機械的工具T1進行粗加工,且藉由安裝於某個工作機械的工具T2將外周面36進行粗加工(步驟2)。
如圖6所示,藉由安裝於某個工作機械的工具T3,將圓盤12之一對側面38a、38b的另一側面38b作為暫時基準面,且將該另一側面38b加工成製造編號或製造廠商等的刻印面。又,進行藉由安裝於某個工作機械的工具T4,使供旋轉軸零件80、90通過的嵌合孔部24的內徑變大的加工(步驟3)。此時的嵌合孔部24的內徑是比旋轉軸零件80、90的預定內徑小。暫時基準面(刻印面)38b、嵌合孔部24的加工步驟可在進行粗加工時進行。因此,暫時基準面(刻印面)38b、嵌合孔部24的加工步驟可變得不要。
如圖7所示,例如利用某個工作機械從暫時基準面38b側,固持圓盤12的外周面36中形成為內側外周面44的位置的外側。亦即,使圓盤12反轉。而且,將與圓盤12的暫時基準面38b為相反側的面作為基準面,藉由安裝於該工作 機械的工具T5來形成側面38a。作為一例,一面維持以相同的工作機械固持了圓盤12的狀態,一面對圓盤12進行同軸加工,藉此將平面32a及圓環形面34a合起來的側面38a形成為相同平面的基準面。
又,一面維持從刻印面38b側來固持圓盤12的外周面36的狀態,一面藉由和基準面38a同軸加工,並利用安裝於該工作機械的工具T6,來形成供旋轉軸零件80、90通過的嵌合孔部24。又,一面維持從刻印面38b側來固持圓盤12的外周面36的狀態,一面在基準面38a藉由和基準面38a同軸加工,並利用安裝於該工作機械的工具T7,來形成圓環形的定心溝26。
亦即,此處,在從一對側面38a、38b的另一側,即刻印面38b側,來固持圓盤12的外周面36的狀態,且在確保了圓盤12的中心軸C為共通的狀態的狀態下,利用安裝於某個工作機械的工具T5、T6、T7藉由同軸加工來形成基準面38a、嵌合孔部24及定心溝26(步驟4)。藉由一面維持利用相同的工作機械來固持圓盤12的狀態,一面對圓盤12進行同軸加工,而形成為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對基準面38a直交的狀態。又,藉由該加工,而定出圓盤12的中心軸C。
嵌合孔部24及定心溝26以利用同時以複數個工具T6、T7加工的同時加工來形成者為佳。嵌合孔部24及定心溝26也可以是不同時進行加工,而以不同順序加工。
圖3所示的定心溝26的第1面52、第2面54及第3面56是藉由與基準面38a及嵌合孔部24同軸加工來形成。因此,第1面52形成為與基準面38a垂直,且與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平行的狀態,第2面54形成為與基準面38a平行,且與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垂直的狀態。
再者,例如,從圖5所示的步驟2到圖7所示的步驟4為止,以使用相同工作機械來加工圓盤12者為佳。
由將圓盤12的外周面36從刻印面38b側來固持的狀態,到從基準面 38a側來固持的狀態,來變更利用某個工作機械的固持狀態。亦即,以該工作機械從基準面38a側來固持成為圓盤12的外周面36中之外側外周面42a的位置的外側。然後,如圖8所示,從刻印面38b側使用安裝於該工作機械的工具T8將圓盤12的外周面36進行切削加工(步驟5)。然後,在圓盤12的外周面36,形成基準面38a側的凸緣部42和刻印面38b側的內側外周面44。
如圖9所示,例如從刻印面38b側向著凸緣部42嵌入已使鑽石粉燒結的圓環形的砥石部14。將砥石部14的內周面例如接著並固定於內側外周面44(步驟6)。此時,使砥石部14的基準面38a側的端面62a抵接於凸緣部42。因此,砥石部14藉由凸緣部42而被定位。砥石部14的刻印面38b側的端面62b也可以是相對於刻印面38b突出。又,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例如是相對於圓盤12的外側外周面42a位於徑向外側。
在圓盤12的內側外周面44固定砥石部14後,如圖10所示,例如使倒角輪10朝預定的方向R1旋轉,且使其他的砥石72朝預定的方向R2旋轉,對砥石部14的刻印面38b側的端面62b進行研削加工,使砥石部14的刻印面38b側的端面62b成平面(步驟7)。方向R1是繞中心軸C的方向。方向R2是繞砥石72的中心軸(與圓盤12的中心軸C直交)C1的方向。此時,因應必要,使砥石72朝方向D1及與方向D1為相反側的方向D2移動。方向D1、D2是與中心軸C直交,且與砥石72的中心軸平行。
如圖11所示,在該狀態的倒角輪10組入旋轉軸零件(同軸心軸)80作為加工軸。然後,進行旋轉軸零件80和圓盤12的定心作業(步驟8)。定心作業是使用距離檢測感測器S1、S2來進行。此處,是就有關使用2個距離檢測感測器S1、S2的例子來進行說明,然而也可以是作成以1個感測器來檢測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之雙方。
在定心作業中,例如如圖12所示,第1是,作為第1距離感測檢測 器S1例如使刻度計抵接於定心溝26的第1面52的狀態使旋轉軸零件80旋轉,而使倒角輪10與旋轉軸零件80一起旋轉,來檢測定心溝26的第1面52的偏位。由於第1面52是形成比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精度佳,所以以第1距離檢測感測器S1檢測第1面52的偏位可等同視為檢測與倒角輪10的外周面66的偏位(外周偏位)相對應的偏位。在定心作業中,例如如圖13所示,第2是,作為第2距離感測檢測器S2例如使刻度計抵接於定心溝26的第2面54的狀態使旋轉軸零件80旋轉,而使倒角輪10與旋轉軸零件80一起旋轉,來檢測定心溝26的第2面54的偏位。由於第2面54是藉由與基準面38a同軸加工而形成,所以以第2距離檢測感測器S2檢測第2面54的偏位可等同視為檢測與倒角輪10的基準面38a的偏位(側面偏位)相對應的偏位。在檢測倒角輪10的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後,基於檢測結果因應必要,進行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8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亦即,基於以刻度計(距離檢測感測器)S1檢測之第1面52對旋轉軸零件80的偏位,來進行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8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又,基於以刻度計(距離檢測感測器)S2檢測之第2面54對旋轉軸零件80的偏位,來進行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8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如此,藉由進行旋轉軸零件80和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的定心作業,而確保旋轉軸零件80及倒角輪10的中心軸C的同軸度、旋轉軸零件80的中心軸對倒角輪10之基準面38a的直角度、及嵌合孔部24的面對倒角輪之基準面38a的直角度。
再者,在檢測倒角輪10的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時,也可以是固定倒角輪10,並將距離檢測感測器S1、S2圓環形地移動。因此,是以在檢測倒角輪10的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時,使距離檢測感測器S1對定心溝26的第1面52朝周方向相對地移動,且基於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80的偏位(外周偏位),來調整倒角輪10的位置,並使距離檢測感測器S1或其他的距離檢測感測器S2對定心溝26的第2面54朝周方向相對地移動,且基於倒角輪10的基準面38a對旋轉軸零件80的偏位(側面偏位),來調整倒角輪10的位置者為佳。
如圖14所示,進行使用其他的砥石74,使將旋轉軸零件80組入且已進行定心作業的倒角輪10的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外徑成一定的加工(步驟9)。例如,使倒角輪10繞預定的方向R3旋轉,且一面使砥石74繞預定的方向R4旋轉,一面使砥石74朝方向D3及方向D3的相反側的方向D4往復移動。此時,倒角輪10的中心軸C與砥石74的中心軸C2為平行,且方向D3、D4平行於中心軸C。
如圖15所示,之後,進行圖12所示之倒角輪10的外周偏位、及圖13所示之倒角輪10的側面偏位的確認,並再次進行確保旋轉軸零件80和倒角輪10的同軸度、及直角度的定心作業(步驟10)。
如圖16所示,對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使用放電加工用電極76,來加工各種板狀構件(圖未示)的邊緣的倒角用的倒角溝(製品溝)68(步驟11)。此時,倒角輪10的中心軸C和放電加工用電極76的中心軸C3為平行。
如圖17所示,對倒角輪10的倒角溝(製品溝)68進行修整(銳化)作業(步驟12)。因此,倒角輪10的倒角溝(製品溝)68在做各種板狀構件(圖未示)的邊緣的倒角時,會發揮所希望的性能。
最後,相對旋轉軸零件80卸除倒角輪10,進行出貨檢查。此處,進行倒角溝(製品溝)68的加工形狀檢查、尺寸檢查、及倒角輪10全體的尺寸檢查。
如上述進行,製造倒角輪10,並出貨給使用者。
以下,就有關例如使用者所進行之從製造廠商出貨之倒角輪10的使用前調整方法,使用圖18來進行說明。
例如,想要將板狀體的邊緣進行倒角的倒角輪10的使用者使倒角輪10的嵌合孔部24嵌合於預定之旋轉軸零件90。然後,使用者進行旋轉軸零件90和倒角輪10的定心作業。定心作業是使用距離檢測感測器S1、S2來進行。作為距離檢測感測器,在上述的例子中,是就有關使用刻度計S1、S2的例子來進行說明,然而也可以是對定心溝26的第1面52及第2面54使用可以非接觸來檢測距離 的光學感測器。
如圖12及圖13所示,使倒角輪10和旋轉軸零件90一起旋轉,來檢測定心溝26的第1面52的偏位(外周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側面偏位)。在確認倒角輪10的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之後,基於外周偏位及側面偏位的檢測結果因應必要,進行旋轉軸零件90和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安裝狀態的調整是例如利用手作業來進行。使用者把握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藉由所謂職人技術來將倒角輪10相對旋轉軸零件90微小地移動,以控制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然後,使用者確保旋轉軸零件90及倒角輪10的中心軸C的同軸度、旋轉軸零件90的中心軸對倒角輪10的基準面38a的直角度、及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對旋轉軸零件90的外周面的直角度。
即使於此場合,在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9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後,且在倒角輪10使用前,再次檢測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使用者確認安裝狀態是否沒有問題。或是,使用者不相對於旋轉軸零件90微小地移動倒角輪10,而相對旋轉軸零件90將倒角輪10卸除,且再次安裝,並再次檢測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使用者再次確認安裝狀態是否沒有問題。若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的檢測結果是例如在上述之閾值的範圍內時,便原樣地使用倒角輪10,若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的檢測結果是例如在上述之閾值的範圍外時,便對旋轉軸零件90及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進行再調整。
再者,因應必要所進行的調整是倒角輪10的使用者等所謂熟知該項技藝者可適當地進行。例如,在做各種板狀構件的邊緣的倒角時,倒角輪10必須發揮所希望的性能。使用者可將例如要被倒角的玻璃或矽晶圓等被研磨體的倒角所必需的尺寸精度為怎樣的程度,在現在的安裝狀態是否確保該尺寸精度做成用以調整倒角輪10對旋轉軸零件90的安裝狀態的判斷基準的一個。因此,例如倒角輪10的使用者對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分別設定某個閾值,偏 位若在某個閾值的範圍內時,便不一定必須對旋轉軸零件90調整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另一方面,第1面52的偏位及第2面54的偏位若在某個閾值的範圍外時,便需要對旋轉軸零件90調整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
如此之安裝狀態的調整不只是將倒角輪10安裝於旋轉軸零件90的情況,在安裝於旋轉軸零件80的情況也是同樣地進行。
如此,藉由進行旋轉軸零件90和倒角輪10的安裝狀態的調整的定心作業,而確保旋轉軸零件90及倒角輪10的中心軸C的同軸度、旋轉軸零件90的中心軸對倒角輪10的基準面38a的直角度、及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對旋轉軸零件90的外周面的直角度。
使用者使用如此調整後的倒角輪10,對各板狀體的邊緣分別進行倒角。倒角在板狀體例如是晶圓時,可使倒角輪10和晶圓相對地移動,對定向平面的邊緣進行。又,可對具有凹口的晶圓的邊緣進行倒角。
砥石部14例如在適當的次數使用後,或是例如預定的期間經過後,進行維修。維修時,倒角輪10從出貨目的地被送回例如倒角輪10的廠商。
作為一個例子,從圓盤12卸下砥石部14,且將新的砥石部14接著並固定於圓盤12的內側外周面44。以下,依序進行步驟7-步驟12,再次將倒角輪10出貨給例如相同的使用者。如此,倒角輪10的圓盤12便可再利用。再者,倒角溝68的形狀也可以是在維修時基於顧客的指示,使其相對於維修前變化。
藉由本實施型態所製造的倒角輪10的圓盤體22的基準面38a(平面32a)、嵌合孔部24及定心溝26是在利用某個工作機械已將固持圓盤體22的狀態維持之狀態下,藉由同軸加工而被實施。在基準面38a(平面32a)、嵌合孔部24及定心溝26形成時,一次也不變更圓盤體22的外周面36的固持狀態。因此,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及定心溝26的第1面52以及第2面54可獲得依賴於工作機械之所希望的同軸度及真圓度。
使倒角輪10旋轉時,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因砥粒的突出而不會成為真圓。因此,即使利用刻度計等來測量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也易於受到測量的不均的影響。在本實施型態中,使用定心溝26的第1面52,來測量外周偏位。此時,由於第1面52是以確保和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的同軸度的方式來形成,所以相較於測量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情況,可更高精度地獲得外周偏位的測量精度。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由於有著具有與基準面38a(平面32a)直交的第1面52及平行的第2面54的定心溝26,所以相較於沒有定心溝26的情況,可以更高精度地進行定心作業。
在使倒角輪10旋轉時,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端面62b因砥粒的突出而無法成為平面。因此,即使是以刻度計等來測量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端面62b的側面偏位(平面度),也易於受到測量的不均的影響。在本實施型態中,使用定心溝26的第2面54,來測量側面偏位。此時,由於定心溝26的第2面54是以確保和嵌合孔部24的內周面的直角度的方式來形成,所以相較於測量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端面62b的情況,可更高精度地獲得側面偏位的測量精度。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由於有著具有與基準面38a(平面32a)直交的第1面52及平行的第2面54的定心溝26,所以相較於沒有定心溝26的情況,可以更高精度地來進行定心作業。
在本實施型態中,如圖11到圖14所示,在加工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前,進行定心作業。因此,在使已將旋轉軸零件80組入的倒角輪10旋轉,且利用其他的砥石74來研削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時,會形成真圓度高的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
在本實施型態的倒角輪10中,如圖15及圖16所示,在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加工倒角溝68前,進行定心作業。因此,在使已將旋轉軸零件80組入的倒角輪10旋轉,且利用放電加工用電極76在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形成倒角溝68 時,易於使對砥石部14之外周面66的深度保持一定。
而且,在形成倒角輪10的倒角溝68之前,進行定心作業,藉此在旋轉軸零件80和倒角輪10的圓盤12之間、及在旋轉軸零件80和倒角輪10的倒角溝68之間,可獲得所希望的同軸度及真圓度。因此,旋轉軸零件80對倒角輪10之倒角溝68的抵接狀況成為良好的結果,可使倒角輪10長壽命化,且可抑制在倒角溝68發生剝裂(chipping)。
在本實施型態之倒角輪10中,如圖18所示,利用砥石部14的外周面66的倒角溝68來加工板狀體的邊緣前,進行定心作業。因此,在使已將旋轉軸零件90組入的倒角輪10旋轉時,可抑制倒角輪10的尺寸誤差。
使用本實施型態中之倒角輪10的製造方法,來形成定心溝26時,不需要導入可更高精度地加工的工作機械。因此,一面可抑制製造成本,一面可提供可長壽命化的倒角輪10。
在本實施型態中,雖是從自圓盤12的中心軸C起位於遠側的位置向著位於近側的位置,依第1面52、第2面54及第3面56的順序來配置,然而也可以是依相反順序來配置。在本實施型態中,是就有關第1面52的法線向著中心軸C的例子,亦即,對中心軸C向著徑向外側的例子來做說明。例如,第3面56的法線也可以是形成為對中心軸C向著徑向外側。於此情況,也可以是將第3面56作為外周偏位計測面。在將第3面56作為外周計測面的情況,第1面52也可以是形成為與成為基準面的平面32a不平行,亦不垂直的面。
依據本實施型態,可提供一種精度更佳形成的倒角輪10的製造方法、倒角輪10及該倒角輪10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實施階段中在不脫離該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種種變形。又,各實施型態也可以是適當組合來實施,來獲得該組合後的效果。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包含種種發明,藉由從所揭示的 複數個構成要件中所選擇出的組合,可抽出種種發明。例如,即使從實施型態所示之全部構成要件刪除幾個構成要件,在可解決課題,獲得效果的情況,也可抽出已刪除該構成要件的構成作為發明。
12:圓盤
24:嵌合孔部
36:外周面
38a:側面
38b:側面
C:中心軸
T5:工具
T6:工具
T7:工具

Claims (3)

  1. 一種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將基準面、嵌合孔部、圓環形之定心溝的第1面、及前述定心溝的第2面藉由同軸加工而形成同心形、及在圓盤的外周面形成砥石部,前述基準面成為前述圓盤的一對側面的其中一者,前述嵌合孔部在前述圓盤可嵌合旋轉軸零件,前述第1面設於前述基準面,前述第2面設於前述基準面,將前述第1面形成為與形成為平面之前述基準面直交,且使前述第1面對前述基準面直交,用於前述倒角輪隨著前述旋轉軸零件的旋轉而旋轉時,檢測對應於前述圓盤的前述外周面或前述砥石部的外周面的偏位,將前述第2面形成為與前述基準面平行,且使前述第2面鄰接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基準面平行,用於前述倒角輪隨著前述旋轉軸零件的旋轉而旋轉時,檢測前述基準面的偏位。
  2. 一種倒角輪,具有:圓盤,將一對側面之其中一者作為基準面;嵌合孔部,具有對前述基準面直交的內周面,且在前述圓盤可嵌合旋轉軸零件;凹狀的定心溝,設於前述基準面,形成為與前述嵌合孔部的中心軸成同心形且為圓環形;及圓環形的砥石部,設於前述圓盤的外周面,前述定心溝具有:第1面,對前述基準面直交,用於前述倒角輪隨著前述旋轉軸零件的旋轉而旋轉時,檢測對應於前述圓盤的前述外周面或前述砥石部的外周面的偏位;及第2面,鄰接於前述第1面,與前述基準面平行,用於前述倒角輪隨著前述旋轉軸零件的旋轉而旋轉時,檢測前述基準面的偏位。
  3. 一種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將預定的旋轉軸零件嵌入請求項2之倒角輪的前述嵌合孔部;藉由使前述旋轉軸零件旋轉,而使前述倒角輪與前述旋轉軸零件一起旋轉,且使距離檢測感測器對前述定心溝的前述第1面朝周方向相對地移動,而檢測利用前述距離檢測感測器所檢測之前述第1面對前述旋轉軸零件的偏位;藉由使前述旋轉軸零件旋轉,而使前述倒角輪與前述旋轉軸零件一起旋轉,且使前述距離檢測感測器或其他的距離檢測感測器對前述定心溝的前述第2面朝周方向相對地移動,而檢測利用前述距離檢測感測器或前述其他的距離檢測感測器所檢測之前述第2面對前述旋轉軸零件的偏位;及基於前述距離檢測感測器所檢測的前述第1面的偏位的檢測結果、及前述距離檢測感測器或前述其他的距離檢測感測器所檢測的前述第2面的偏位的檢測結果,進行前述旋轉軸零件與前述倒角輪的安裝狀態的調整。
TW111109236A 2021-09-21 2022-03-14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TWI829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3110 2021-09-21
JP2021153110A JP7083547B1 (ja) 2021-09-21 2021-09-21 面取り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面取りホイール、及び、面取りホイールの使用前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258A TW202313258A (zh) 2023-04-01
TWI829108B true TWI829108B (zh) 2024-01-11

Family

ID=8198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236A TWI829108B (zh) 2021-09-21 2022-03-14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83547B1 (zh)
TW (1) TWI829108B (zh)
WO (1) WO202304764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6686A (ja) * 2004-10-25 2006-05-11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超砥粒ホイール
JP2010052084A (ja) * 2008-08-27 2010-03-11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ハブ付きブレード
CN111496699A (zh) * 2020-06-10 2020-08-07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曲线磨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6686A (ja) * 2004-10-25 2006-05-11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超砥粒ホイール
JP2010052084A (ja) * 2008-08-27 2010-03-11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ハブ付きブレード
CN111496699A (zh) * 2020-06-10 2020-08-07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曲线磨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4962A (ja) 2023-04-03
JP7083547B1 (ja) 2022-06-13
WO2023047640A1 (ja) 2023-03-30
TW202313258A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000325A (ja) ツルーイング方法及び面取り装置
KR101356997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양두연삭장치용 정압패드,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양두연삭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양두연삭방법
KR20170132665A (ko) 커터 휠
TWI829108B (zh) 倒角輪的製造方法、倒角輪及倒角輪的使用前調整方法
JP2007030119A (ja) ウェーハ面取り装置及びウェーハ面取り方法
JP4918822B2 (ja) 電着内歯車型砥石
JP2010105134A (ja) 刃先交換式チップとそのチップの加工方法
CN118139728A (zh) 倒角轮的制造方法、倒角轮及倒角轮的使用前调整方法
JP6571261B2 (ja) ウエハ面取り装置
US6641473B2 (en) Grinding wheel with abrasive segment chips including at least two abrasive segment chips whose circumferential length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JPH08206953A (ja) 研削・研磨方法及び研削・研磨用工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42886A (ja) ウエーハ面取り用砥石の検査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該検査方法を用いたウエーハ面取り加工方法
JP5592294B2 (ja) ワーク内面の研削方法
JP2015000436A (ja) ウエハ面取り装置
JP4168985B2 (ja) 電着内歯車型砥石
JP2000237942A (ja) 研削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7046670B2 (ja) 面取り加工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ツルーイング装置
JP2003311610A (ja) 研削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研削方法
JP2022088476A (ja) 面取り加工システム
JP2632498B2 (ja) 砥石保持構造
CN107309717B (zh) 转动机构及其应用
CN116275304A (zh) 一种压气叶轮端齿的加工方法
JP4348193B2 (ja) ボールペン先端を製造するための工具
JP2022160361A (ja) 工作物ホルダ及び回転対称な工具の製造方法
JP4001290B2 (ja) 精密機械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