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054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054B
TWI828054B TW111103947A TW111103947A TWI828054B TW I828054 B TWI828054 B TW I828054B TW 111103947 A TW111103947 A TW 111103947A TW 111103947 A TW111103947 A TW 111103947A TW I828054 B TWI828054 B TW I8280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ayer
flow channel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2370A (zh
Inventor
丁景隆
韋忠光
王程麒
陳永一
林宜宏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3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80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2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05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層、電子元件以及導熱元件。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導熱元件設置在電路層與電子元件之間。其中,導熱元件用以與電子元件進行熱交換。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露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改善電子元件散熱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電子裝置中的電子元件逐漸趨向小型化與高密集化,為此發展出多樣化的電子元件封裝技術。在現有的封裝技術中,是將電子元件經由凸塊或觸點電連接於金屬層,以實現電路的電性連接,同時達到散熱的功能。然而,依上述設計所具有的散熱面積較小,造成散熱效率不佳。
本揭露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以解決現有電子裝置所遭遇的問題,進而改善電子裝置的熱傳效率或散熱效率。
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層、電子元件以及導熱元件。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導熱元件設置在電路層與電子元件之間。其中,導熱元件用以與電子元件進行熱交換。
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層、接墊 以及電子元件。接墊設置在電路層上。電子元件設置在電路層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電子元件包括多個接合塊,且多個接合塊與接墊電性連接。
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層、電子元件、第一流道結構以及流體材料。電子元件設置在電路層上且與電路層電性連接。第一流道結構包括第一流道,其中電子元件設置在第一流道結構中。流體材料設置在第一流道中。其中,流體材料用以與電子元件進行熱交換。
100,200,300,400,500,600:電子裝置
110:電路層
110I,160I:輸入孔
110T,160T:輸出孔
112,112a,112b,112c:導電層
114,114a,114b:絕緣層
116:連接孔
118:凹槽
120:電子元件
120a:上表面
120S,130S:邊緣
122,1221,1222:接合塊
124,150,1501,1502:導電元件
130:導熱元件
130T:上底
132:導熱部分
134:開口
140:接墊
160:第一流道結構
162,192:基板
164,194:支撐件
170:流體材料
180:電路板
190:第二流道結構
210:保護層
G1:第一群組
G2:第二群組
g1,g2:間隙
P1:第一流道
P2:第二流道
PU:封裝單元
W1,W2,W3,W4:寬度
X,Y:方向
圖1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圖2B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圖5為本揭露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揭露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圖7為本揭露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揭露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揭露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下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揭露的內容進行詳細描述,須注意的是,為了使讀者能容易瞭解及圖式的簡潔,本揭露中的多張圖式只繪出裝置 的一部分,且圖式中的特定元件並非依照實際比例繪圖。此外,圖中各元件的數量及尺寸僅作為示意,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的範圍。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電子設備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含有」與「包括」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包括」和/或「具有」時,其指定了所述特徵、區域、步驟、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但並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區域、步驟、操作、元件和/或其組合的存在或增加。
當元件或膜層被稱為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時,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到此另一元件或膜層,或者兩者之間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層。相反地,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時,兩者之間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層。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術語「大約」、「等於」、「相等」或「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20%以內,或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10%、5%、3%、2%、1%或0.5%以內。
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據此,說明書中的第一構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本揭露所述的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或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感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熱能或超聲波的感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須知悉的是,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
請參考圖1與圖2A。圖1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A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即沿著方向 Y俯視的透視示意圖,其中圖1為沿著圖2A的切線A-A’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如圖1與圖2A所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可包括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以及導熱元件130。電路層110可包括在方向Y上堆疊設置的多層導電層112及多層絕緣層114,例如包括導電層112a、導電層112b與導電層112c以及絕緣層114a與絕緣層114b,但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電路層110可為重分佈層(redistribution layer,RDL),以使線路重佈,例如可透過金屬佈線製程及接墊製程改變線路接點位置,但不以此為限。在本揭露中,方向Y可為電子裝置的俯視方向,方向X可實質上平行於水平方向,亦即平行於電子元件120的一表面,而方向Y可實質上垂直於方向X。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電子元件120可例如為晶粒(die)、晶片(chip)、積體電路(IC)、發光單元或其他合適的主/被動元件,但不限於此。
導熱元件130設置在電路層110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其中導熱元件130用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以改善電子裝置100的熱傳效率或散熱效率。本揭露中所指“熱交換”可表示存在能量的傳遞,例如電子元件120的熱能可透過導熱元件130傳遞到電路層110,亦可為電路層120的熱能透過導熱元件130傳遞到電子元件120,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熱元件130可包括導熱材料,本揭露所指“導熱材料”可例如為導熱係數大於0.4瓦/(公尺*克耳文)(W/(m*K))的材料,導熱材料例如包括灌封膠、矽膠膏、膠矽脂、導熱泥、矽膠片、導熱矽布、散熱油、導熱塗料、塑料、導熱膜、絕緣材料、界面材料、雙面膠、導熱散熱基板、相變材料、散熱膜、雲母片、墊片、膠帶、液態金屬導熱片、金屬材料、導電材料、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與圖2A所示,本揭露電子裝置100更可包括接墊14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接墊140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並且,電子 元件120可包括多個接合塊122,且多個接合塊122與接墊140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例如透過薄塑封四角扁平封裝技術(thin quad flat package)將電子元件120固定在電路層110上的接墊140,但不以此為限。詳細而言,電路層110可包括導電層112a、導電層112b及導電層112c,導電層112b設置在導電層112a上,導電層112c設置在導電層112b上,絕緣層114中可包括一或多個連接孔116,導電層112a、導電層112b及導電層112c可透過連接孔116而電連接。部分導電層112c的表面可選擇性的形成凹槽118,而多個接墊140分別對應設置在其中一個凹槽118中並與導電層112c電性連接,例如在方向Y上各接墊140可至少部分重疊於各凹槽118,但不以此為限。此外,電子元件120的各接合塊122可分別透過導電元件124與其中一個接墊140電性連接,其中導電元件124可例如為焊球(solder ball),導電元件124可包括銅、錫、鎳、金、鉛、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熱元件130可包括多個導熱部分132,多個導熱部分132可間隔設置在電路層110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如圖2A所示的俯視圖,導熱部分132可例如在方向X上設置在相鄰的接墊140之間或接墊140與電子元件120的邊緣120S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導熱部分132的尺寸可依據接墊140的尺寸及/或密度進行調整,圖1中是以在方向X上導熱部分132的上底130T的寬度近似於接墊140的寬度為例,圖2A中是以導熱部分132的頂部面積近似於接墊140的面積為例,但本揭露導熱部分132的尺寸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與圖2A所示,電子元件120包括多個接合塊122,且多個接合塊122中的其中一個接合塊1221的尺寸可不同於另一個接合塊1222的尺寸。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在方向X上接合塊1221的寬度W1大於接合塊1222的寬度W2,或者如圖2A的俯視圖所示,接合塊1221的面積大於接合塊1222的面積,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接合塊122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其中尺寸較大的接合塊122(例如接合塊1221)可具有較高的輸出瓦數或傳輸 速度,尺寸較小的接合塊122(例如接合塊1222)可具有較低的輸出瓦數或傳輸速度,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A所示,電子元件120的多個接合塊122中的一部分可輸出同一訊號,且多個接合塊122中的另一部分可輸出另一訊號,例如第一行(row)的接合塊122可輸出第一訊號,在圖2A中以第一群組G1表示,第二行的接合塊122可輸出第二訊號,在圖2A中以第二群組G2表示,且第一訊號不同於第二訊號,也就是說,第二群組G2中的接合塊1222輸出的第一訊號可不同於第一群組G1中的接合塊1221輸出的第二訊號,但不以此為限,各接合塊122輸出的訊號可依據電子元件120的實際設計進行調整,在其他實施例中各接合塊122輸出的訊號可為彼此獨立的不同訊號。
在一些變化實施例中,多個接墊140的尺寸可不相同,或者接墊140的尺寸可對應接合塊122的尺寸,例如對應接合塊1221設置的接墊140的尺寸可大於對應接合塊1222設置的接墊140的尺寸,以提升熱傳效率或散熱效率,但不以此為限,各接墊140的尺寸可依據電路層110的實際設計進行調整,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各接墊140的尺寸可相同。
請參考圖1、圖2A與圖2B。圖2B為本揭露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即沿著相反於方向Y的方向的仰視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圖2A與圖2B所示,本揭露電子裝置100更可包括多個導電元件150,設置在電路層110相反於電子元件120的一側,多個導電元件150可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且導電元件150中的一部分可透過電路層110電連接於電子元件120,其中導電元件150可例如為焊球,導電元件150可包括銅、錫、鎳、金、鉛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但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多個導電元件150可與電路層110中位在最下層的導電層112a電性連接,且導電元件150中的一部分可經由導電層112a、導電層112b、導電層112c及接墊140電連接於電子元件120的接合塊 122。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導電元件150中的其中一個導電元件1501的尺寸可不同於另一個導電元件1502的尺寸。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在方向X上導電元件1501的寬度W3可大於導電元件1502的寬度W4,或者如圖2B的仰視圖所示,導電元件1501的面積可大於導電元件1502的面積,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導電元件150的尺寸可不相同,或者導電元件150的尺寸可對應接合塊122的尺寸,例如對應接合塊1221設置的導電元件150的尺寸可大於對應接合塊1222設置的導電元件150的尺寸,以提升熱傳效率或散熱效率,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過金屬佈線製程及接墊製程改變線路接點位置,可使得設置在電路層110的一側上的接墊140的數量相同或不同於設置在電路層110的另一側上的導電元件150的數量。舉例而言,接墊140的數量可小於導電元件150的數量,如圖2A的俯視圖所示,接墊140的數量可為6個,而如圖2B的仰視圖所示,導電元件150的數量可為25個,但接墊140與導電元件150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可依據裝置的實際結構設計進行調整。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接墊140的數量可相同於導電元件150的數量,且在方向Y上各接墊140不重疊於各導電元件150。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接墊140的數量可大於導電元件150的數量,但不限於此。
下文將繼續詳述本揭露的其它實施例,為了簡化說明,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以下主要針對不同實施例間的差異詳加敘述,且本揭露的各實施例與實施例可以互相組合與變化。
請參考圖3與圖4。圖3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即沿著方向Y俯視的透視示意圖,其中圖3為沿著圖4的切線A-A’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如圖3與圖 4所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可包括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以及導熱元件130。電路層110可包括在方向Y上堆疊設置的多層導電層112及多層絕緣層114,且電路層110可為重分佈層(redistribution layer,RDL),以使線路重佈,例如可透過金屬佈線製程及接墊製程改變線路接點位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且電子元件120包括多個接合塊122。導熱元件130設置在電路層110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導熱元件130具有多個開口134,且電子元件120的多個接合塊122對應於導熱元件130的多個開口134,例如在方向Y上各接合塊122可至少部分重疊於各開口134,但不以此為限。其中,導熱元件130用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以改善電子裝置100的散熱效率。
導熱元件130的設置範圍可超出電子元件120的外圍邊緣120S,即導熱元件130的邊緣130S相對於電子元件120的邊緣120S可更為突出,在圖4的俯視圖中可以看出電子元件120的邊緣120S位於導熱元件130的邊緣130S所構成區域,上述設計可以增加熱傳面積。舉例而言,可例如透過塗佈、曝光及/或顯影等製程將導熱元件130形成在電路層110上且形成多個開口134,以預留空間提供後續電子元件120的多個接合塊122設置以電連接於電路層110,其中導熱元件130的表面可呈弧形或其他不規則外型,但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與圖4所示,本揭露電子裝置200更可包括多個接墊14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多個接墊140與電路層110中位在最上層的導電層112電性連接且可分別對應於導熱元件130的一個開口134。接墊140與導熱元件130之間可存在間隙g1,即導熱元件130不與接墊140直接接觸,但不以此為限。並且,電子元件120的各接合塊122可分別透過導電元件124與其中一個接墊140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電子裝置200更可包括多個導電元件150,設置在電路層110相反於電子元件120的一側,多個導電元件150可與電路 層110中位在最下層的導電層112電性連接,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5與圖6。圖5為本揭露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揭露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即沿著方向Y俯視的透視示意圖,其中圖5為沿著圖6的切線A-A’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如圖5與圖6所示,本揭露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0可包括電路層110、接墊140以及電子元件120。電路層110可包括在方向Y上堆疊設置的多層導電層112及多層絕緣層114。接墊14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電子元件120包括多個接合塊122,且多個接合塊122與接墊140電性連接,其中多個接合塊122可對應於同一個接墊140,以增加熱傳面積,進而改善熱傳效率。例如,在方向Y上多個接合塊122可重疊或部分重疊於同一個接墊140,圖6中是以四個接合塊122對應於一個接墊140為例,但對應於一個接墊140的接合塊122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可依據裝置的實際結構設計進行調整。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與圖6所示,本揭露電子裝置300更可包括導熱元件13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在方向Y上導熱元件130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可存在間隙g2,即導熱元件130不與電子元件120直接接觸,其中導熱元件130可呈弧形或其他不規則外型,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導熱元件130的設置範圍可不超出電子元件120的外圍邊緣120S,即在俯視圖中導熱元件130的邊緣130S位在電子元件120的邊緣120S的範圍之內。導熱元件130可與接墊140直接接觸,即接墊140與導熱元件130之間可不具有間隙,以改善熱傳效率,但不以此為限。在圖5所示實施例中,接墊140可位於導熱元件130的開口134中,或是說接墊140可對應於導熱元件130的開口134設置。
請參考圖7。圖7為本揭露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 圖。如圖7所示,本揭露第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0可包括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第一流道結構160以及流體材料170。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第一流道結構160包括第一流道P1,其中電子元件120設置在第一流道結構160中。流體材料170設置在第一流道P1中,且流體材料170用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以改善電子裝置400的散熱效率。第一流道P1可為由第一流道結構160所圍繞出的空間。流體材料170可包括液態或氣態的導熱材料,例如包括去離子水、導熱矽脂、冷媒、丙酮、異丙醇、氮氣、惰性氣體、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具體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結構160可包括基板162及支撐件164。基板162對應於電子元件120設置,且電子元件120設置在基板162與電路層110之間,其中基板162在方向Y上可至少部分重疊於電子元件120。支撐件164在方向X上可設置在電子元件120的相對兩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64可設置在電子元件120的外圍,例如支撐件164可位在電子元件120的外側且環狀包圍電子元件120,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流道結構160可包圍電子元件120,例如支撐件164連接於基板162與電路層110,因此基板162與支撐件164在電路層110之上可包圍電子元件120。透過上述第一流道結構160的設計,可在基板162、支撐件164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形成第一流道P1,並在第一流道P1中設置流體材料170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62及/或支撐件164可包括導熱材料,基板162可例如包括金屬、石墨烯、陶瓷、導熱矽膠、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支撐件164可例如包括密封膠(sealant),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結構160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用以包圍電子元件120並與電子元件120之間形成第一流道P1,例如基板162與支撐件164具有相同材料且可一起形成,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電路層110可包括在方向Y上堆疊設置 的多層導電層112及多層絕緣層114。電子元件120的接合塊122可透過接墊140與電路層110中位在最上層的導電層112電性連接。此外,電子裝置400更可包括多個導電元件150,設置在電路層110相反於電子元件120的一側,多個導電元件150可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8。圖8為本揭露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揭露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可包括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第一流道結構160以及流體材料170,其中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及第一流道結構160可構成封裝單元PU,且一個電子裝置500可包括多個封裝單元PU,但不限於此。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第一流道結構160包括第一流道P1,其中電子元件120設置在第一流道結構160中。並且,電路層110包括輸入孔110I及輸出孔110T,流體材料170可由輸入孔110I進入第一流道P1且由輸出孔110T離開第一流道P1,使得流體材料170可設置在第一流道P1中並透過對流方式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以改善電子裝置500的散熱效率。具體而言,電路層110的輸入孔110I及輸出孔110T可貫穿電路層110,且在方向Y上俯視時,輸入孔110I及輸出孔110T可分別鄰近電子元件120的相對兩側,使得第一流道P1中的流體材料170可形成如圖8中虛線箭頭所示的對流,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結構160可包括基板162及支撐件164,其細部結構與材料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說明,於此將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電子裝置500更可包括電路板180及第二流道結構190。電路板180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例如電路板180可透過多個導電元件150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但不限於此。電路板180例如包括印刷電路板,但不以此為限。第二流道結構190設置在電路板180上且包括第二流道P2。 流體材料170還可設置在第二流道P2中並包圍覆蓋封裝單元PU,以與封裝單元PU進行熱交換,且流體材料170還可由輸入孔110I進入第一流道P1且由輸出孔110T離開第一流道P1,進而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流道結構190可包括基板192及支撐件194。基板192可對應於多個封裝單元PU設置,且多個封裝單元PU設置在基板192與電路板180之間,其中基板192在方向Y上可至少部分重疊於多個封裝單元PU,或是說基板192在方向Y上可覆蓋多個封裝單元PU。支撐件194在方向X上可設置在多個封裝單元PU的相對兩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94可設置在所有封裝單元PU的外側,例如支撐件194可位於所有封裝單元PU的外圍且環狀包圍所有封裝單元PU,但不以此為限。由於支撐件194連接於基板192與電路板180,因此基板192與支撐件194一同包圍設在基板192與支撐件194之間的封裝單元PU。透過上述第二流道結構190的設計,可在基板192、支撐件194與封裝單元PU之間形成第二流道P2,並在第二流道P2中設置流體材料170以與封裝單元PU及封裝單元PU中的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92及/或支撐件194可包括導熱材料,基板192可例如包括金屬、石墨烯、陶瓷、導熱矽膠、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支撐件194可例如包括密封膠,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流道結構190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用以包圍多個封裝單元PU並與封裝單元PU之間形成第二流道P2,例如基板192與支撐件194具有相同材料且可一起形成,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電子裝置500可選擇性地包括保護層210,且保護層210覆蓋電子元件120的多個接合塊122,保護層210還可進一步覆蓋接墊140及/或圍繞電子元件120的外圍,其中保護層210可例如包括環氧樹脂、陶瓷、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保護層210。具體而言,電子裝置500中的各封裝單元PU可選擇性地包 括保護層210,保護層210可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保護層210可覆蓋一部分的電路層110表面、設置在電路層110上的接墊140、電子元件120的多個接合塊122以及至少一部分的電子元件120表面,例如電子元件120的側表面,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保護層210可暴露電子元件120的上表面120a,即電子元件120的上表面120a沒有被保護層210所覆蓋。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保護層210可覆蓋電子元件120的上表面120a,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9。圖9為本揭露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如圖9所示,本揭露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0可包括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第一流道結構160以及流體材料170,其中電路層110、電子元件120、及第一流道結構160可構成封裝單元PU,且電子裝置600可包括多個封裝單元PU,但不限於此。電子元件120設置在電路層110上且與電路層110電性連接。第一流道結構160包括第一流道P1,其中電子元件120設置在第一流道結構160中。並且,第一流道結構160包括輸入孔160I及輸出孔160T,流體材料170可由輸入孔160I進入第一流道P1且由輸出孔160T離開第一流道P1,使得流體材料170可設置在第一流道P1中並透過對流方式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以改善電子裝置600的散熱效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結構160可包括基板162,且基板162包括輸入孔160I及輸出孔160T。具體而言,基板162對應於電子元件120設置,且電子元件120設置在基板162與電路層110之間。基板162的輸入孔160I及輸出孔160T可貫穿基板162,且由方向Y俯視電子裝置600時,輸入孔160I及輸出孔160T可分別鄰近電子元件120的相對兩側,使得第一流道P1中的流體材料170可形成如圖9中虛線箭頭所示的對流,以與電子元件120進行熱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結構160可包括基板162及支撐件164,且基板162包括輸入孔160I及輸出孔 160T,其細部結構與材料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說明,於此將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電子裝置600更可包括電路板180及第二流道結構190,第二流道結構190可包括基板192及支撐件194,另一方面,電子裝置600可選擇性地包括保護層210,上述元件的細部結構與材料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說明,於此將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透過導熱元件、接墊、接合塊及/或導電元件的結構設計,或者透過流道結構及流體材料的結構設計,可改善電子裝置的熱傳效率及散熱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揭露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揭露,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揭露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揭露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揭露的保護範圍之內。
100:電子裝置
110:電路層
112,112a,112b,112c:導電層
114,114a,114b:絕緣層
116:連接孔
118:凹槽
120:電子元件
120S:邊緣
122,1221,1222:接合塊
124,150,1501,1502:導電元件
130:導熱元件
130T:上底
132:導熱部分
140:接墊
W1,W2,W3,W4:寬度
X,Y: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路層;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其中該電子元件包括多個接合塊;一接墊,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以及一導熱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與該電子元件之間;其中,該導熱元件用以與該電子元件進行熱交換;其中,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重疊,且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電性連接。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導熱元件具有多個開口,且該多個接合塊對應於該多個開口。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多個接合塊中的一者的尺寸不同於該多個接合塊中的另一者的尺寸。
  4.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路層;一接墊,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以及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其中,該電子元件包括多個接合塊,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重疊,且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電性連接。
  5.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電路層;一電子元件,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其中該電子元件包括多個接合塊;一接墊,設置在該電路層上且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一第一流道結構,包括一第一流道,其中該電子元件設置在該第一流道結構中;以及一流體材料,設置在該第一流道中;其中,該流體材料用以與該電子元件進行熱交換;其中,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重疊,且該多個接合塊與該接墊電性連接。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層包括一輸入孔及一輸出孔,該流體材料由該輸入孔進入該第一流道且由該輸出孔離開該第一流道。
  7.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流道結構包括一輸入孔及一輸出孔,該流體材料由該輸入孔進入該第一流道且由該輸出孔離開該第一流道。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流道結構包括一基板,且該基板包括該輸入孔及該輸出孔。
  9.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電路板,與該電路層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二流道結構,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包括一第二流道。
  10.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保護層,覆蓋該多個接合塊。
TW111103947A 2022-01-28 2022-01-28 電子裝置 TWI828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947A TWI828054B (zh) 2022-01-28 2022-01-28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947A TWI828054B (zh) 2022-01-28 2022-01-28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370A TW202332370A (zh) 2023-08-01
TWI828054B true TWI828054B (zh) 2024-01-01

Family

ID=8855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947A TWI828054B (zh) 2022-01-28 2022-01-28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80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2533A (en) * 2004-10-08 2006-04-16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Flip chip quad flat non-leade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010030A (en) * 2008-08-27 2010-03-0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Chip scale package structure, package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TWI347660B (en) * 2007-06-12 2011-08-2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Chip package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US20170213793A1 (en) * 2016-01-26 2017-07-27 Zhuhai Advanced Chip Carriers & Electronic Substrate Solutions Technologies Co. Ltd. Novel embedded packages
CN10939029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模制气腔封装和其产生方法
CN111244050A (zh) * 2020-03-27 2020-06-05 上海先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芯片级集成微流体散热模块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2533A (en) * 2004-10-08 2006-04-16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Flip chip quad flat non-leade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347660B (en) * 2007-06-12 2011-08-2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Chip package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TW201010030A (en) * 2008-08-27 2010-03-0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Chip scale package structure, package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US20170213793A1 (en) * 2016-01-26 2017-07-27 Zhuhai Advanced Chip Carriers & Electronic Substrate Solutions Technologies Co. Ltd. Novel embedded packages
CN109390295A (zh) * 2017-08-07 2019-02-26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模制气腔封装和其产生方法
CN111244050A (zh) * 2020-03-27 2020-06-05 上海先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芯片级集成微流体散热模块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370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1353B (en) Stacked chip package structure
KR101874057B1 (ko) 패키지 적층체를 구비한 집적회로 패키지 시스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26932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ssemblies
JP3762844B2 (ja) 対向マルチチップ用パッケージ
US7224062B2 (en) Chip package with embedded panel-shaped component
JP5883456B2 (ja) 超小型電子アセンブリ及びシステム
KR20050001159A (ko) 복수개의 플립 칩들을 갖는 멀티칩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127341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20058216A (ko) 스택형 반도체패키지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가요성 배선기판의제조방법
JP2001077301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11419A1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69414B (en) Package substrate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hermal dissip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114623B (zh) 封装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828054B (zh) 電子裝置
KR20020043395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JP3611957B2 (ja) 積層型実装体
TW201513296A (zh) 多晶片堆疊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EP4231344A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47771A (ja) 半導体装置
JP3418759B2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CN215451403U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
TW202203412A (zh) 半導體封裝
CN113363164A (zh) 一种方体芯片封装方法及其封装结构
TW200522284A (en) A carrier for stacked chips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a semiconductor package with the chip carrier
KR100426500B1 (ko) 반도체패키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