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984B -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6984B
TWI826984B TW111111937A TW111111937A TWI826984B TW I826984 B TWI826984 B TW I826984B TW 111111937 A TW111111937 A TW 111111937A TW 111111937 A TW111111937 A TW 111111937A TW I826984 B TWI826984 B TW I8269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conductive polymer
completely kill
minutes completely
polyme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3694A (zh
Inventor
李明朗
顏傳特
文彥鈞
洪秀惠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碳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碳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碳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2104654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0523A/zh
Priority to EP22170950.4A priority patent/EP4115890A1/en
Priority to JP2022075809A priority patent/JP2022173125A/ja
Priority to US17/736,443 priority patent/US20220354883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24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984B/zh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是用於抗菌與抗病毒,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包含導電組分,且該導電組分包括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且在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至1:25。經抗菌試驗與抗病毒試驗證實,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對細菌與病毒能夠產生抑制甚至殺滅的效果,而能夠用於抗菌與抗病毒的用途上。

Description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高分子材料的用途,特別是指一種導電高分子材料用於抗菌與抗病毒的用途。
由於日常生活中布滿了各類病原微生物,致使人們的健康受到影響進而生病,因此,具有抗菌與抗病毒功能的物質,吸引人們相繼開發與研究。常見具有抗菌與抗病毒功能的物質例如奈米金溶液、奈米銀溶液及俗稱的病毒崩的分子酵素。然而,奈米金或奈米銀存在有無法被人體排出進而累積於體內的問題,而病毒崩與細菌及病毒的作用時間較長,才得以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於是,本發明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是用於抗菌與抗病毒,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包含導電組分,且該導電組分包括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且在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至1:25。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經抗菌試驗與抗病毒試驗證實,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對細菌與病毒能夠產生抑制甚至殺滅的效果,因而能夠用於抗菌與抗病毒的用途上。
以下就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是用於抗菌與抗病毒,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包含導電組分,且該導電組分包括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簡稱PEDOT-PSS],且在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至1:25。
在本發明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中,是將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塗覆於物品的表面上或人的肌膚上,以賦予抗菌及抗病毒的效果。該物品例如金屬物品或塑膠物品等。
[導電高分子材料]
為使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具有較佳的抗菌及抗病毒效果,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還包含二甲基亞碸,且該二甲基亞碸的含量為該導電組分的0.03倍。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導電組分還包括水。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5至1:5。
[細菌與病毒]
該菌株例如但不限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菌株選自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球菌,或上述任意的組合。
該病毒例如但不限於腸病毒(Enterovirus)、副黏液病毒(Paramyxoviridae)、冠狀病毒(Coronavirus)、泡疹病毒(Herpes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病毒選自於腸病毒、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泡疹病毒、流感病毒,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腸病毒為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簡稱為EV71)。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副黏液病毒為新城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簡稱為NDV)。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冠狀病毒選自於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簡稱為TGEV)或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簡稱為FIPV)。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泡疹病毒為豬假性狂犬病病毒。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流感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或B型流感病毒。
本發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實施的限制。
〔製備例1〕
將153.25g的聚苯乙烯磺酸鹽[poly(styrenesulfonate),簡稱為PSS,廠牌:AkzoNobel;分子量:70000)與3923.026g的水混合,並在40℃的條件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0.811g的氯化鐵[FeCl 3,廠牌:Alfa Aesar],並在40℃的條件下攪拌30分鐘,接著,加入7.109g的3,4-乙烯基二氧噻吩(3,4-Ethylenedioxythiophene,簡成為EDOT,廠牌:駿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並在40℃的條件下攪拌並反應20分鐘。接著,將溫度降為20℃,然後,將12.779g的過硫酸銨[(NH 4) 2S 2O 8,廠牌:ADEKA]分為兩次加入,且先加入總量的一半,並攪拌120分鐘,接著,加入剩餘的一半,並攪拌120分鐘。最後,加入39.09g的強酸型膠型陽樹脂(廠牌:太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DIAION UBK08H;成分:苯乙烯高分子聚合物)與55.54g的弱鹼型陰樹脂(廠牌:太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RELITE JA310;成分:苯乙烯與二乙烯苯高分子共聚合物),並攪拌60分鐘,形成混合物,然後,以目數為200的濾網,對該混合物進行過濾處理,獲得導電組分,且該導電組分的固含量為1.3wt%並含有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及水,其中,在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5。將該導電組分置於一台高壓均質機(廠牌:高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N-10)中,並在壓力為1800bar的條件下進行10次的均質處理,獲得粒徑均一的導電高分子材料。
〔製備例2至3〕
製備例2至3是以與製備例1大致相同的步驟進行,差別在於:改變水、3,4-乙烯基二氧噻吩、過硫酸銨、強酸型膠型陽樹脂,及弱鹼型陰樹脂的用量,參閱表1。
〔製備例4〕
該製備例4的製備方法與製備例2大致相同,差別主要在於:將30.097克的製備例2的該導電組分置於該高壓均質機中,並在壓力為1800bar的條件下進行10次的均質處理,然後,加入0.903克的二甲基亞碸,獲得固含量為1.3wt%的導電高分子材料。
〔製備例5〕
該製備例5的製備方法與製備例3大致相同,差別主要在於:將22.373克的製備例3的該導電組分置於該高壓均質機中,並在壓力為1800bar的條件下進行10次的均質處理,然後,加入0.671克的二甲基亞碸,獲得固含量為1.3wt%的導電高分子材料。
固含量(單位:%)量測:利用烘箱(廠牌:DENGYNG;型號:DO30),在溫度與時間分別為105℃與3小時的條件下,使製備例1至5的導電高分子材料進行乾燥處理,獲得粉末,並記錄烘烤前後的重量,且依據該等重量,計算出固含量。
表1
單位:克 製備例
1 2 3 4 5
聚苯乙烯磺酸 153.250 76.625 50.879 76.625 50.879
3923.026 2231.381 1662.989 2231.381 1662.989
氯化鐵 0.811 0.811 0.811 0.811 0.811
3,4-乙烯基二氧噻吩 7.109 7.109 7.109 7.109 7.109
過硫酸銨 12.779 12.779 12.779 12.779 12.779
強酸型膠型陽樹脂 39.09 58.00 78.54 58.00 78.54
弱鹼型陰樹脂 55.54 91.70 130.13 91.70 130.13
導電組分總重 53.084 30.097 22.373 30.097 22.373
二甲基亞碸 0 0 0 0.903 0.671
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 1:5 1:2.5 1:1.66 1:2.5 1:1.66
固含量(%) 1.3 1.3 1.3 1.3 1.3
<<抗菌性測試>>
該抗菌性測試是委由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檢測,且試驗菌種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MRSA,寄存編號:ATCC 33591)、綠膿桿菌(寄存編號:ATCC 9027)、大腸桿菌(寄存編號:ATCC 8739)及白色念珠球菌(寄存編號:ATCC 10231)。在抗菌試驗方法中,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及白色念珠球菌的試驗皆是依據美國藥典26NF21微生物測試通則(51)抗微生物效力測試[U.S. pharmacopeia 26 NF 21 microbiological tests(51)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testing]來進行。在該抗菌性測試中,製備例3的導電高分子材料與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及白色念珠球菌的作用時間為24小時。
在作用時間為24小時的條件下,製備例3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的滅菌率皆能達到99.9%以上。此外,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對於白色念珠球菌的滅菌率也能達到65.4%以上。由上述可知,該導電高分子材料確實具有抗菌的效果。
<<抗病毒測試>>
細胞培養:為了清楚說明培養過程,以腎臟上皮(Madin-Darby canine kidney,簡稱MDCK)細胞株(來源:台灣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FIRDI)的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簡稱BCRC);寄存編號:BCRC 60004)作為代表進行描述,而橫紋肌瘤細(rhabdomyosarcoma,簡稱RD)細胞株(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113)、A549細胞株(non-small cell lung cacinoma;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074)、BHK21細胞株(Baby Hamster Syrian Kidney;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041)、Vero細胞株(monkey kidney cell;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013)及CRFK細胞株(crandell feline kidney cell;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151)、PK-15細胞株(Porcine kidney cell;來源:BCRC;寄存編號:BCRC 60057)依照相同方式進行。 將MDCK細胞株加入至達爾伯克氏必需基本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簡稱DMEM)中,並加入胎牛血清與三合一抗生素(來源:GIBICO 15640055,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成分:包含青黴素、鏈黴素及兩性黴素),其中,該DMEM、胎牛血清與三合一抗生素的體積比例為1:0.1:0.01。然後,置於培養箱中進行24小時的培養處理,獲得第一細胞培養物,其中,該培養處理的條件為37℃且含有5%的CO 2
病毒培養:為了清楚說明培養過程,以下以新城病毒(副黏液病毒;來源:野外分離;編號:V158)作為代表進行描述,而腸病毒71型(腸病毒;來源:臨床分離;編號:EV71)、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冠狀病毒;來源:野外分離;編號:TGE-1)、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冠狀病毒;來源:野外分離;編號:FIP-1)、豬假性狂犬病病毒(泡疹病毒;來源:活毒疫苗;編號:Bartha)及A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來源:臨床分離;編號:PR8)依照相同方式進行,其中,新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BHK21細胞株、腸病毒71型對應的細胞株為RD細胞株、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PK-15細胞株、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CRFK細胞株、豬假性狂犬病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PK-15細胞株,及A型流感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MDCK細胞株。 將1mL的上述細胞培養所形成的第一細胞培養物(包含濃度為2×10 6cells/mL的BHK21細胞株)放入培養瓶內,並加入9mL的培養液(成分:DMEM及胎牛血清,其中,該DMEM與胎牛血清的體積比例為1:0.1),且待細胞長滿單層後,移除該培養液,獲得第二細胞培養物。利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簡稱為PBS)清洗該第二細胞培養物,然後,接種新城病毒液,並以0.1的病毒感染劑量(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簡稱MOI)來感染該第二細胞培養物,接著,靜置1小時,然後,加入5mL的DMEM培養基,接著,在37℃且含有5%的CO 2的環境中進行培養處理,並每日觀察是否有細胞病變作用(Cytopathic effect,簡稱為CPE),當觀察到細胞病變和脫落達到75%時,進行冷凍解凍3次,獲得細胞培養液,然後,在4℃且離心力為2500g的條件下,對該細胞培養液進行離心處理,以去除細胞碎屑並收集病毒液,接著,將該病毒液放在-80℃冷凍庫中保存備用。
樣品配製:利用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稀釋製備例1至5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獲得數個導電高分子樣品液,且稀釋倍數為1倍、2倍、4倍、8倍、16倍、32倍或64倍。
抗病毒活性驗證:以溶斑減少分析法(Plaque Reduction Assay,簡稱為PRA)進行檢測。為了清楚說明量測過程,以下以製備例1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及新城病毒作為代表進行描述,而製備例2至5的導電高分子材料、腸病毒71型、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豬假性狂犬病及A型流感病毒依照相同方式進行,其中,新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BHK21細胞株、腸病毒71型對應的細胞株為RD細胞株、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PK-15細胞株、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CRFK細胞株、豬假性狂犬病對應的細胞株為PK-15細胞株,及A型流感病毒對應的細胞株為MDCK細胞株。 在6孔培養盤的每一孔中放入3×10 5個BHK21細胞株及2mL的培養液(成分:DMEM及胎牛血清,其中,該DMEM與胎牛血清的體積比例為1:0.1),並培養1天,且待細胞長滿後,移除該培養液。然後,在每孔中加入100μL的樣品組分(是使上述的病毒培養所獲得的病毒液及上述的樣品配製所獲得的導電高分子樣品液作用N分鐘所形成,其中,N為0.5、1、2、5、10、20、30或60),並在37℃下培養1小時,接著,於每孔中加入2mL的42℃的半固體瓊膠雙重培養基,並放入37℃且含有5%CO 2的培養箱中培養5天。然後,於每孔中加入2mL的含有結晶紫的染色液,並靜置半小時。接著,用自來水沖掉該染色液,並風乾,獲得染色檢體。當該染色檢體呈現無色時,表示病毒存活,而當該染色檢體呈現結晶紫的顏色時,表示病毒被完全殺滅。其中,對照組的製作如上所述,差異在於不加入導電高分子樣品液,且該染色檢體呈現的是無色。
表2
編號 條件 結果
病毒種類 製備例1稀釋倍數(倍) 與病毒作用的時間 抗病毒活性驗證
1 新城病毒 (副黏液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2 4 5分鐘 完全殺滅
3 8 5分鐘 完全殺滅
4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5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6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7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8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9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0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1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2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3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4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5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6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7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8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9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20 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泡疹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21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22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23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24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25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26 A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27 4 5分鐘 完全殺滅
28 8 5分鐘 完全殺滅
29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30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31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32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由表2的實驗數據可知,製備例1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泡疹病毒及流感病毒皆具有抗病毒效果。再者,在相同的稀釋倍數下,製備例1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副黏液病毒及流感病毒能夠有較快的抗病毒效果。
表3
編號 條件 結果
病毒種類 製備例2稀釋倍數(倍) 與病毒作用的時間 抗病毒活性驗證
1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2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3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4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5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6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7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8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9 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泡疹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0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1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2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3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4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由表3的實驗數據可知,製備例2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冠狀病毒及泡疹病毒皆具有抗病毒效果。
表4
編號 條件 結果
病毒種類 製備例3稀釋倍數(倍) 與病毒作用的時間 抗病毒活性驗證
1 腸病毒71型 (腸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2 新城病毒 (副黏液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3 4 5分鐘 完全殺滅
4 8 5分鐘 完全殺滅
5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6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7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8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9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0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1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2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3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4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5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6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7 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泡疹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18 4 5分鐘 完全殺滅
19 8 5分鐘 完全殺滅
20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21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22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23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24 16 5分鐘 完全殺滅
25 A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26 4 5分鐘 完全殺滅
27 8 5分鐘 完全殺滅
28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29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30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31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由表4的實驗數據可知,製備例3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腸病毒、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泡疹病毒及流感病毒皆具有抗病毒效果。再者,在相同的稀釋倍數下,製備例3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副黏液病毒、泡疹病毒及流感病毒能夠有較快的抗病毒效果。
表5
編號 條件 結果
病毒種類 製備例4稀釋倍數(倍) 與病毒作用的時間 抗病毒活性驗證
1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冠狀病毒) 1 60分鐘 完全殺滅
2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3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4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5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6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7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8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9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0 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泡疹病毒) 2 0.5分鐘 完全殺滅
11 4 0.5分鐘 完全殺滅
12 8 0.5分鐘 完全殺滅
13 8 1分鐘 完全殺滅
14 8 5分鐘 完全殺滅
15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16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17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18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9 16 0.5分鐘 完全殺滅
20 32 0.5分鐘 完全殺滅
21 64 0.5分鐘 完全殺滅
22 64 1分鐘 完全殺滅
23 64 2分鐘 完全殺滅
24 64 5分鐘 完全殺滅
25 64 10分鐘 完全殺滅
26 64 20分鐘 完全殺滅
27 64 30分鐘 完全殺滅
28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由表5的實驗數據可知,製備例4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冠狀病毒及泡疹病毒皆具有抗病毒效果。再者,在相同的稀釋倍數下,製備例4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泡疹病毒能夠有較快的抗病毒效果。
表6
編號 條件 結果
病毒種類 製備例5稀釋倍數(倍) 與病毒作用的時間 抗病毒活性驗證
1 新城病毒 (副黏液病毒) 2 30分鐘 完全殺滅
2 4 30分鐘 完全殺滅
3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4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5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6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7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8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9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0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1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冠狀病毒) 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2 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3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14 16 60分鐘 完全殺滅
15 32 60分鐘 完全殺滅
16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17 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泡疹病毒) 2 5分鐘 完全殺滅
18 4 5分鐘 完全殺滅
19 8 5分鐘 完全殺滅
20 8 10分鐘 完全殺滅
21 8 20分鐘 完全殺滅
22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23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24 16 5分鐘 完全殺滅
25 32 5分鐘 完全殺滅
26 64 5分鐘 完全殺滅
27 64 10分鐘 完全殺滅
28 64 20分鐘 完全殺滅
29 64 30分鐘 完全殺滅
30 64 60分鐘 完全殺滅
31 A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2 30分鐘 完全殺滅
32 4 30分鐘 完全殺滅
33 8 30分鐘 完全殺滅
34 8 60分鐘 完全殺滅
由表6的實驗數據可知,製備例5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泡疹病毒及流感病毒皆具有抗病毒效果。再者,在相同的稀釋倍數下,製備例5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對泡疹病毒能夠有較快的抗病毒效果。
綜上所述,經抗菌試驗與抗病毒試驗證實,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對細菌與病毒能夠產生抑制甚至殺滅的效果,因而能夠用於抗菌與抗病毒的用途上,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無。

Claims (10)

  1. 一種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是用於抗菌與抗病毒,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包含導電組分,且該導電組分包括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且在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的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的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至1:25;該抗菌的菌株選自於綠膿桿菌或白色念珠球菌。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聚3,4-二氧乙基噻吩與該聚苯乙烯磺酸的莫耳比例為1:1.5至1:5。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導電組分還包括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導電高分子材料還包含二甲基亞碸,且該二甲基亞碸的含量為該導電組分的0.03倍。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病毒選自於腸病毒、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泡疹病毒或流感病毒。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腸病毒為腸病毒71型。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副黏液病毒為新城病毒。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冠狀 病毒選自於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或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泡疹病毒為豬假性狂犬病病毒。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其中,該流感病毒選自於A型流感病毒或B型流感病毒。
TW111111937A 2021-05-07 2022-03-29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TWI826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469.7A CN115300523A (zh) 2021-05-07 2022-04-29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EP22170950.4A EP4115890A1 (en) 2021-05-07 2022-04-29 Methods for inhibiting pathogenic infection and inhibiting growth of pathogens
JP2022075809A JP2022173125A (ja) 2021-05-07 2022-05-02 導電性ポリマー材料及びその使用
US17/736,443 US20220354883A1 (en) 2021-05-07 2022-05-04 Methods for inhibiting pathogenic infection and inhibiting growth of pathog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6583 2021-05-07
TW110116583 2021-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694A TW202243694A (zh) 2022-11-16
TWI826984B true TWI826984B (zh) 2023-12-21

Family

ID=8579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937A TWI826984B (zh) 2021-05-07 2022-03-29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698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861B (zh) * 2006-12-08 2014-05-01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芳基胺化合物及電子元件
TW201542675A (zh) * 2014-05-07 2015-11-16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製造高分子透明導電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861B (zh) * 2006-12-08 2014-05-01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芳基胺化合物及電子元件
TW201542675A (zh) * 2014-05-07 2015-11-16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製造高分子透明導電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專書 劉哲君, 劉定宇 電化學聚合PEDOT/奈米衍生複合薄膜之表面特性與抗菌能力之研究 明志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系碩士班學術論文 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上架日 2018/6/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694A (zh)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akos et al. Controlled antiseptic release by alginate polymer films and beads
Wang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inhibits the infectivity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to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N104719671B (zh) 一种预防仔猪腹泻的复方精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ong et al. Silver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green graphene quantum dots for accelerating the healing of MRSA-infected wounds
EP2849763B1 (en) The use of chitosan polymer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coronaviruses
CN107057351B (zh) 复合聚乙烯亚胺修饰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azaktabar et al. In vivo 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polyrhodanine nanoparticles by using the chicken embryo model
CN106038327A (zh) 一种酪蛋白‑肉桂精油脂质体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Boggione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containing bacteriophage and its evaluation for potential use in the healing of skin wounds
Li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fabricate polyimidazolium salt (PIMS) coatings with efficient antifouling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Kim et al.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van–PVA Hydrogel for Effective Influenza Virus Capture
TWI826984B (zh) 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Gan et al. An injectable self-healing CS/PDA–AgNPs hybrid hydrogel for mild and highly-efficient photothermal sterilization
CN102327228A (zh) 壳聚糖新城疫疫苗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Zhou et al. Preparation of chitin-amphipathic anion/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ecofriendly dressing and its effect on wound healing in mice
CN110151752A (zh) 一种茶多酚类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猪链球菌药物中的应用
Woitschach et al. The use of zwitterionic methylmethacrylat coated silicone inhibits bacterial adhes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CN115299443B (zh) 用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组合物
CN104195210A (zh) 基于肠上皮细胞对76nm的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Huang et al. A degradable, broad-spectrum and resistance-resistant antimicrobial oligoguanidine as a disinfecting and therapeutic agent in aquaculture
CN115300523A (zh)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CN103911423A (zh) 一种抗菌肽活性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4225679B (zh) 一种具有抗菌性及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钛金属改性方法
CN107041881B (zh) 毛蕊异黄酮在制备抗轮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11686243A (zh) 一种抑制口腔致病菌的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