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863B - 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863B
TWI825863B TW111127165A TW111127165A TWI825863B TW I825863 B TWI825863 B TW I825863B TW 111127165 A TW111127165 A TW 111127165A TW 111127165 A TW111127165 A TW 111127165A TW I825863 B TWI825863 B TW I8258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key
fitting
hous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7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0514A (zh
Inventor
下牧祐大
木村雅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8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議題: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 解決方式:連接器組件10,其包括可彼此嵌合之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第1連接器20,其包括具有第1嵌合部32與第1鍵42之第1殼體30。第1鍵42係位於第1嵌合部32之外側。第2連接器50係包括:第2殼體60,具有第2嵌合部62;以及外殼70,具有突出端742與第2鍵744。突出端742,其於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彼此遠離後之分離狀態時,朝向第1連接器20。第2鍵744係自突出端742延伸之凹槽。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彼此嵌合時,第2嵌合部62係被第1嵌合部32所接受,第1鍵42係被第2鍵744所接受。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可彼此嵌合之兩個連接器之連接器組件。
此型式之連接器組件,其例如開示於專利文獻1。
當參照圖41時,於專利文獻1中,開示有一種包括可彼此嵌合之插座(第1連接器)92與插頭(第2連接器)96之連接器組件90。第1連接器92係具有金屬護罩(第1殼體)93。於第1殼體93形成有狹縫94。又,第1殼體93係具有識別突起95。識別突起95,其連接於狹縫94的內緣,彎曲使得位於第1殼體93的內部。第2連接器96係具有殼體(第2殼體)97。於第2殼體97形成有狹縫98。當嵌合第2連接器96於第1連接器92時,第2殼體97係被第1殼體93所接受,識別突起95係被狹縫98所接受。由此構造可以理解到:設置識別突起95及狹縫98於彼此對應之位置,藉此,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96到第1連接器92。換言之,連接器組件90,其具有相對於第1連接器92而言,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96之嵌合鍵。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9490579號專利說明書
為了設置如專利文獻1之嵌合鍵,必須形成狹縫於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每一個。這些狹縫自所謂EMI(電磁干涉: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對策之觀點看來,其並不好。專利文獻1之嵌合鍵,尤其不適合於傳送高速訊號之連接器組件。
在此,本發明係將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當作目的。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1連接器組件,包括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中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其沿著嵌合方向,可彼此嵌合,該第1連接器係包括第1保持構件、複數個第1端子及第1殼體,該第1端子係被保持於該第1保持構件,該第1端子之每一個,其具有第1接觸部,該第1殼體係具有第1嵌合部及第1鍵,該第1嵌合部,其於與該嵌合方向直交之直交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該第1接觸部,該第1鍵,其為被設於該第1嵌合部之突起,位於該第1嵌合部的該直交平面中之外側,該第2連接器係包括第2保持構件、複數個第2端子、第2殼體及外殼,該第2端子係被保持於該第2保持構件,該第2端子之每一個,其具有第2接觸部,該第2殼體係具有第2嵌合部, 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直交平面中,綿延全周以包圍該第2接觸部,該外殼係具有突出部、突出端及第2鍵,該突出部,其於該直交平面中,自該第2嵌合部遠離,而且,於該直交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該第2嵌合部,該突出端,其在處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在該嵌合方向中,彼此遠離後之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朝向該第1連接器,該第2鍵,其為被形成於該外殼之凹槽,自該突出端,沿著該嵌合方向延伸,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彼此嵌合後之嵌合狀態中,該第1接觸部係與該第2接觸部分別接觸,於該嵌合狀態中,該第2嵌合部係被該第1嵌合部所接受,該第1鍵係被該第2鍵所接受。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2連接器組件,其為第1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外殼係具有深處側端,該深處側端,其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處於該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朝向該第1連接器,該突出端,其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處於該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位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深處側端之間。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3連接器組件,其為第2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1連接器係具有接受部,該接受部,其位於該第1嵌合部的該直交平面中之外側,當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該接受部與該第1鍵係彼此遠離,該嵌合狀態中之該第2連接器的該深處側端,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與該接受 部接觸或相向。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4連接器組件,其為第3連接器組件,其中當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該接受部與該第1鍵,其分別位於該第1嵌合部的兩側。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5連接器組件,其為第3或第4連接器組件,其中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之該第1鍵之寬度,其小於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2殼體時之該第2鍵之寬度,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2殼體時之該第2鍵之寬度,其小於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之該接受部之寬度。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6連接器組件,其為第2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1連接器,其被搭載於在使用時,平行於該嵌合方向地延伸,而且具有該嵌合方向中之緣之基板,當該第1連接器被搭載於該基板後,該第1鍵係於該直交平面中,自該基板遠離,該嵌合狀態中之該第2連接器的該深處側端,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與該基板的該緣接觸或相向。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7連接器組件,其為第1~第6中任一項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超過該外殼的該突出端以延伸。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作為第8連接器組件,其為第1~第7中任一項之連接器組件,其中 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直交平面中,具有180度旋轉對稱之形狀。
當依據本發明時,第1連接器的第1鍵,其於嵌合狀態中,被第2連接器的第2鍵所接受。由此構造可以理解到:設置第1鍵及第2鍵於在直交平面中,彼此對應之位置,藉此,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到第1連接器。換言之,本發明之連接器組件,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到第1連接器之嵌合鍵。本發明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的第1鍵、及第2連接器的第2鍵。
本發明之第2鍵,其不被形成於第2殼體的第2嵌合部,而被形成於自第2嵌合部遠離之外殼。因此,第2嵌合部,其可形成為無間隙之形狀,藉此,可綿延全周以包圍第2接觸部。而且,第1鍵係位於第1殼體的第1嵌合部的直交平面中之外側。因此,於嵌合狀態中,可接受第2嵌合部於第1嵌合部的內部。如此地被接受之第2嵌合部,可在第2接觸部之外,還綿延直交平面中之全周以包圍第1接觸部。換言之,第2嵌合部,其於嵌合狀態中,其可綿延直交平面中之全周,以電磁性地遮蔽第1接觸部及第2接觸部。亦即,當依據本發明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
10,10A,10B,10C,10D,10E,10F,10G:連接器組件
12:接觸領域
16:嵌合部
20,20A,20B,20C,20D,20E,20F,20G:第1連接器
22,22B,22D:第1保持構件
26,26B,26D:第1端子
262:第1接觸部
268,268B,268D:第1被固定部
30,30A,30B,30C,30D,30E,30F,30G:第1殼體
32,32A,32B,32C,32D,32E,32F,32G:第1嵌合部
322,322A,322B,322C,322D,322F:主板
323:孔部
324,324B,324D:側板
326,326B,326D,326E:對面板
328:尖端
38,38B,38D:被固定部
42,42A:第1鍵
44:第1孔
46,46E:接受部
50,50A,50E,50G:第2連接器
52:第2保持構件
56:第2端子
562:第2接觸部
58:接受部
60:第2殼體
62:第2嵌合部
622:接縫
628:尖端
70,70A,70E,70G:外殼
72:基部
722:深處側端
74,74A,74E,74G:突出部
742:突出端
744,744A:第2鍵
746:主部
748,748E:側部
76:保護構件
82,82B,82D:電路基板(基板)
822,822B,822D:導電墊
83D:缺口
84B,84D:緣
86:電線
90:連接器組件
92:插座(第1連接器)
93:金屬護罩(第1殼體)
94:狹縫
95:識別突起
96:插頭(第2連接器)
97:殼體(第2殼體)
98:狹縫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組件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遠離之分離狀態。第1連接器係被搭載於基板。第2連接器係連接於電線。
圖2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立體圖。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3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俯視圖。局部性地描繪第2連接器。以一點虛線描 繪第1連接器之隱藏之接受部之位置及第2連接器之隱藏之深處側端之位置。
圖4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側視圖。
圖5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6為表示圖5之第2連接器之正視圖。
圖7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8為表示圖7之第1連接器之另一立體圖。
圖9為表示圖7之第1連接器之又一立體圖。
圖10為表示圖7之第1連接器之側視圖。
圖11為表示圖7之第1連接器之正視圖。以虛線描繪嵌合狀態中之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及第2端子之輪廓。
圖12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立體圖。第2連接器係相對於圖1之第2連接器而言,被倒置地配置。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的尖端,其被第1連接器的第1嵌合部所接受。
圖13為表示圖12之連接器組件之側視圖。第2連接器的突出端,其與第1連接器的接受部相碰觸。以虛線描繪第1連接器的第1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第2連接器的第2殼體的尖端之位置及第2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圖14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第1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15為表示圖14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6為表示圖14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7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圖14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的尖端,其被第1連接器的第1嵌合部所接受。
圖18為表示圖17之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側視圖。第2連接器的突出端,其與第1連接器的第1鍵相碰觸。以虛線描繪第1連接器的第1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第2連接器的第2殼體的尖端之位置及第2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圖19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20為表示圖19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1為表示圖20之第1連接器之正視圖。
圖22為表示圖19之連接器組件之側視圖。第2連接器係相對於圖19之第2連接器而言,被倒置配置。第2連接器的突出端,其與搭載有第1連接器之基板的緣相碰觸。以虛線描繪第1連接器的第1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第2連接器的第2殼體的尖端之位置及第2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圖23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3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24為表示圖23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5為表示圖19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圖23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的尖端,其被第1連接器的第1嵌合部所接受。
圖26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4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27為表示圖26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8為表示圖27之第1連接器之正視圖。
圖29為表示圖26之連接器組件之側視圖。第2連接器係相對於圖26之第2連接器而言,被倒置配置。第2連接器的突出端,其與搭載有第1連接器之基板的緣相碰觸。以虛線描繪第1連接器的第1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第2連接器的第2殼體的尖端之位置及第2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圖30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的第5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31為表示圖30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32為表示圖30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33為表示圖32之第1連接器之正視圖。
圖34為表示圖30之連接器組件之側視圖。第2連接器係相對於圖30之第2連接器而言,被倒置地配置。第2連接器的突出端,其與第1連接器的接受部相碰觸。 以虛線描繪第1連接器的第1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第2連接器的第2殼體的尖端之位置及第2接觸部的尖端之位置。
圖35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第6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36為表示圖35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37為表示圖26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圖35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的尖端,其被第1連接器的第1嵌合部所接受。
圖38為表示圖1之連接器組件之第7變形例之立體圖。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處於彼此嵌合之嵌合狀態。
圖39為表示圖38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40為表示圖30之連接器組件的第1連接器與圖38之連接器組件的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第2連接器的第2嵌合部的尖端,其被第1連接器的第1嵌合部所接受。
圖41為表示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組件之立體圖。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組件10,其包括第1連接器20及第2連接器50。第1連接器20,其為插座,於使用時,被搭載於電路基板(基板)82。第2連接器50,其為插頭,於使用時,被連接於電線86。亦即, 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20,其為插座型式之板載連接器。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50,其為插頭型式之電線連接器。尤其,第1連接器20係所謂直型之插座。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其可適用於種種連接器組件。例如第1連接器20,其也可以為電線連接器。第2連接器50,其也可以為板載連接器。
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其沿著嵌合方向,可彼此嵌合。本實施形態之嵌合方向,其為前後方向,其為X方向。前方係+X方向,後方係-X方向。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嵌合方向,其也可以為上下方向。
圖1所示之第1連接器20及第2連接器50,其處於在X方向中,彼此遠離後之分離狀態。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其於X方向中,朝向第1連接器20。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50,其於分離狀態中,位於第1連接器20之前方。當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朝向第1連接器20以沿著X方向移動時,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其處於彼此嵌合後之嵌合狀態(圖2之狀態)。於嵌合狀態中,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其彼此電性連接,藉此,包含基板82之電子設備(未圖示)與被連接於電線86之其他之電子設備(未圖示),其彼此電性連接。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50。
當一併參照圖6與圖5時,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50係包括:第2保持構件52,由絕緣體所組成;複數個第2端子56,由導電體所組成;第2殼體60,由導電體所組成;外殼70,由絕緣體所組成;以及保護構件76,由絕緣體所組成。
當參照圖5時,保護構件76,其被模具成型,使得保護電線86。外殼70,其當模具成型保護構件76時,被接合於保護構件76,藉此,第2連接器50係被安裝於電線86。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保護構件76係只要因應需要以設置即可。亦即,當一併參照圖6與圖5時,第2連接器50,其也可以僅 包括第2保持構件52、第2端子56、第2殼體60及外殼70。另外,第2連接器50,其也可以在上述構件之外,還包括又一構件。
當一併參照圖6與圖2時,本實施形態之第2端子56之每一個係具有第2接觸部562、及第2被固定部(未圖示)。第2接觸部562,其於嵌合狀態中,與第1連接器20電性連接。本實施形態之第2被固定部之每一個,其當安裝第2連接器50到電線86後,藉軟焊等以連接固定於電線86的導電線(未圖示)。本實施形態之第2端子56之每一個,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第2端子56之每一個並不侷限於具有第2接觸部562,第2端子56之每一個之構造,其並未特別侷限。
第2端子56係被保持於第2保持構件52。本實施形態之第2接觸部562,其於與嵌合方向(X方向)直交之直交方向中,被分為兩列。各列的第2接觸部562,其被第2保持構件52所保持,在與X方向及直交方向兩者直交之橫向上排列。本實施形態之直交方向,其為上下方向,其為Z方向。上方係+Z方向,下方係-Z方向。本實施形態之橫向係Y方向。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直交方向,其也可以為前後方向。又,也可以全部之第2接觸部562,其於Y方向中,排列為一列。
當參照圖5時,本實施形態之第2殼體60,其由金屬所組成。詳細來說,第2殼體60,其為具有彎曲之一張金屬板。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2殼體60,其也可以接合複數構件以形成。
第2殼體60係被固定於外殼70。第2殼體60係具有第2嵌合部62。第2嵌合部62,其自第2殼體60之中,被固定於外殼70之部位(被固定部),沿著X方向遠離地延伸,具有X方向中之尖端628。尖端628,其與第2嵌合部62的其他部位相比較下,自第2殼體60的被固定部算起,於X方向中,離最遠。
當參照圖6時,第2嵌合部62,其於與X方向直交之直交平面(YZ平面)中,包圍第2保持構件52。本實施形態之第2嵌合部62,其使無孔之一張 金屬片,將平行於X方向之軸,當作中心地彎曲以鉚接而形成。形成第2嵌合部62之金屬板,其於接縫622中,被接合。
如上述地形成之第2嵌合部62,其於YZ平面中,實質上無間隙地包圍第2保持構件52。亦即,第2嵌合部62,其於YZ平面中,綿延全周以包圍被配置於第2保持構件52之第2接觸部562。本實施形態之第2嵌合部62,其於YZ平面中,完全覆蓋第2接觸部562,電磁性地遮蔽。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嵌合部62,完全未形成有孔、狹縫等。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當參照圖5時,於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之附近,也可以形成有不妨礙EMI(電磁干涉: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對策之孔、狹縫等。
當一併參照圖1與圖5時,本實施形態之外殼70係具有基部72、及突出部74。基部72,其於YZ平面中,完全包圍第2殼體60中之第2嵌合部62以外的部位。突出部74及第2嵌合部62之每一個,其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自基部72沿著X方向,往第1連接器20延伸。
當參照圖5時,本實施形態之突出部74係具有主部746、及兩個之側部748。主部746,其沿著與Z方向直交之水平面(XY平面)延伸。兩個之側部748,其分別連接於主部746之Y方向中之兩側。兩個之側部748,其自主部746沿著Z方向,往第2嵌合部62彼此平行地延伸。本實施形態之突出部74,其具有上述構造。當依據此構造時,突出部74係即使承受力量,也不太會撓曲。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突出部74也可以僅具有主部746。
突出部74,其於YZ平面中,自第2嵌合部62遠離,而且,於YZ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第2嵌合部62。詳細來說,主部746,其於Z方向中,自第2嵌合部62遠離。側部748之每一個,其於Y方向中,自第2嵌合部62遠離。突出部74,其於YZ平面中,局部性地包圍第2嵌合部62之Z方向中之兩側中之一者。但是,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附近的部位,其自突出部74露出。又,突出 部74,其未包圍第2嵌合部62之Z方向中之兩側中之另一者。更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之突出部74,其於YZ平面中,局部性地包圍第2嵌合部62之上側,未包圍第2嵌合部62之下側。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外殼70,其於YZ平面中,自第2嵌合部62遠離,而且,於YZ平面中,局部性地包圍第2嵌合部62。於被如此地配置之外殼70,形成有於Z方向中,位於突出部74之相反側之空間(接受部58)。第2嵌合部62,其局部性地位於接受部58的內部。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突出部74,其也可以於YZ平面中,包圍包含尖端628之第2嵌合部62整體之上側。換言之,第2嵌合部62整體,其也可以位於接受部58的內部。亦即,外殼70,其只要於YZ平面中,自第2嵌合部62遠離,而且,於YZ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第2嵌合部62即可。
當參照圖1、圖3及圖5時,本實施形態之外殼70係具有深處側端722、突出端742、及第2鍵744。
當參照圖3及圖4時,深處側端722,其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於X方向中,朝向第1連接器20。本實施形態之深處側端722,其為基部72的端面的一部份,其為與YZ平面平行之平面。深處側端722係位於接受部58的內部。深處側端722與突出部74,其於Z方向中,夾持第2嵌合部62於其間。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深處側端722的構造及配置,其可因應需要以變形。
突出端742,其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於X方向中,朝向第1連接器20。本實施形態之突出端742,其為突出部74的端面的一部份,其為與YZ平面平行之平面。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突出端742的構造及配置,其可因應需要以變形。
當參照圖1及圖3時,第2鍵744,其為被形成於外殼70之凹槽,自 突出端742沿著X方向延伸。第2鍵744,其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朝向第1連接器20以開口。本實施形態之第2鍵744,其為被形成於突出部74之凹槽。第2鍵744係於Z方向中,貫穿突出部74。第2鍵744係自突出端742,至基部72與突出部74間之邊界為止,沿著X方向以筆直地延伸。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2鍵744的構造及配置,其可因應需要以變形。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20。
當參照圖7~圖9時,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20係包括:第1保持構件22,由絕緣體所組成;複數個第1端子26,由導電體所組成;以及第1殼體30,由導電體所組成。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連接器20,其也可以在上述構件之外,還包括又一構件。
本實施形態之第1端子26之每一個係具有第1接觸部262、及第1被固定部268。第1接觸部262,其於嵌合狀態中,與第2連接器50(參照圖2)電性連接。當參照圖7時,本實施形態之第1被固定部268之每一個,其於搭載第1連接器20到基板82後,藉軟焊等以連接固定到基板82的導電墊822。本實施形態之第1端子26之每一個,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第1端子26之每一個係只要具有第1接觸部262,第1端子26之每一個的構造並未特別侷限。
當參照圖7~圖9時,第1端子26係被保持於第1保持構件22。本實施形態之第1接觸部262,其於Z方向中,被分為兩列。兩列之第1接觸部262,其分別被配置於第1保持構件22中之板狀部位之Z方向中之兩面。更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之兩列之第1接觸部262,其分別被配置於第1保持構件22中之板狀部位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各列之第1接觸部262,其在Y方向上排列。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全部之第1接觸部262,其於Y方向中,排列為一列。
當一併參照圖11與圖6時,第1端子26,其分別對應於第2連接器50的第2端子56以被設置。於嵌合狀態中,第1接觸部262係與第2接觸部562分別 接觸,藉此,第1連接器20係與第2連接器50電性連接。只要第1接觸部262於嵌合狀態中,被配置為與第2接觸部562分別接觸,第1端子26之數量及配置並未特別侷限。
當參照圖7~圖9時,本實施形態之第1殼體30,其由金屬所組成。詳細來說,第1殼體30,其為具有彎曲之一張金屬板。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殼體30,其也可以接合複數構件以形成。
第1殼體30係被安裝於第1保持構件22。本實施形態之第1殼體30係具有第1嵌合部32、及複數之被固定部38。當搭載第1連接器20到基板82後,被固定部38之每一個,其被插入到基板82的通孔,被連接於接地線路(未圖示)。第1嵌合部32,其於X方向中,自被固定部38遠離地延伸,具有X方向中之尖端328。尖端328,其與第1殼體30的其他部位相比較下,自被固定部38算起,於X方向中,離最遠。本實施形態之第1殼體30,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被固定部38之配置,其可因應需要以做種種變形。
本實施形態之第1嵌合部32係具有主板322、兩個之側板324、及對面板326。主板322及對面板326,其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之Z方向中之兩側。更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之主板322,其位於第1嵌合部32之上側,本實施形態之對面板326,其位於第1嵌合部32之下側。主板322及對面板326之每一個,其沿著XY平面延伸。側板324係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之Y方向中之兩側。側板324之每一個,其於Z方向中,使主板322與對面板326彼此連結。本實施形態之第1嵌合部32,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1嵌合部32之構造,其可因應需要以做種種變形。
本實施形態之第1嵌合部32,其於YZ平面中,局部性地包圍第1保持構件22中之板狀部位。亦即,第1嵌合部32,其於YZ平面中,局部性地包圍第1保持構件22中之被配置於板狀部位之第1接觸部262,電磁性地遮蔽。另外, 於本實施形態之主板322,形成有第1孔44及種種之孔部323。第1孔44及孔部323之每一個,其於Z方向上,貫穿主板322。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之對面板326,也形成有種種之孔部323。孔部323之每一個,其於Z方向上,貫穿對面板326。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第1嵌合部32,其於YZ平面中,未完全包圍第1接觸部262。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孔44及孔部323,其也可以形成於未實質妨礙EMI對策之位置。亦即,第1嵌合部32,其只要於YZ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第1接觸部262即可。
當參照圖7、圖8及圖10時,第1殼體30係於上述部位之外,還具有第1鍵42。第1鍵42,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之突起,位於第1嵌合部32的YZ平面中之外側。第1鍵42,其於X方向中,自第1嵌合部32的尖端328遠離。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為第1殼體30的一部份。詳細來說,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彎曲主板322的一部份以被形成。因此,第1鍵42之板厚,其與第1殼體30之板厚相同。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第1鍵42,其也可以被形成為與第1殼體30為不同個體,或者,被接合於第1殼體30。
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被連接於第1孔44之Y方向中之緣,自主板322往Z方向外側突出。又,第1鍵42,其具有與既定平面(XZ平面)平行之平板形狀。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1鍵42的構造,其可因應需要以做種種變形。例如第1鍵42,其也可以與XZ平面斜交。
當參照圖7~圖10時,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20,其在說明過之部位之外,還具有接受部46。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被設於第1嵌合部32,位於第1嵌合部32的YZ平面中之外側。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為第1殼體30的一部份。詳細來說,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彎曲對面板326的一部份以被形成。因此,接受部46之板厚,其與第1殼體30之板厚相同。但是,本發明並不 侷限於此。例如接受部46,其也可以被形成為與第1殼體30為不同個體,或者,被接合於第1殼體30。
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被連接於對面板326的尖端328,自對面板326往Z方向外側突出。又,接受部46,其具有與YZ平面平行之平板形狀。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具有上述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接受部46的構造,其可因應需要以做種種變形。例如接受部46,其也可以與YZ平面斜交。
以下,說明嵌合第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時之嵌合操作。
當參照圖1時,於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第1連接器20的第1嵌合部32,其沿著X方向,筆直地朝向第2連接器50的第2嵌合部62。當參照圖3及圖4時,於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第1連接器20的第1鍵42,其沿著X方向,筆直地朝向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亦即,第1鍵42,其於YZ平面中,處於與第2鍵744相對應之位置。又,於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第2連接器50的突出端742,其於X方向中,位於第1連接器20與深處側端722之間。
當一併參照圖1與圖2時,當使分離狀態(參照圖1)之第2連接器50,沿著X方向,往第1連接器20移動時,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其被插入到第1嵌合部32的內部,藉此,第2嵌合部62係相對於第1嵌合部32而言,被定位。當繼續移動第2連接器50時,第1連接器20的第1鍵42,其被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所接受。當更加繼續移動第2連接器50時,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其成為彼此電性連接之嵌合狀態(參照圖2)。於嵌合狀態中,第2嵌合部62係被第1嵌合部32所接受,第1鍵42係被第2鍵744所接受。
由以上說明可以理解到: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使彼此對應之第1鍵42及第2鍵744,於YZ平面中,設於彼此對應之位置,藉此,可嵌合適切之第 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組件10,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之嵌合鍵。本實施形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的第1鍵42、及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亦即,僅藉設置第1鍵42及第2鍵744到連接器組件10,就可以不改變第2殼體60等的構造地,防止不適切之嵌合。
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2鍵744,其未被形成於第2殼體60的第2嵌合部62,而被形成於自第2嵌合部62遠離之外殼70。因此,第2嵌合部62,其可形成為無間隙之形狀,藉此,可綿延全周以包圍第2端子56的第2接觸部562地電磁性地遮蔽。
如圖1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位於第1殼體30的第1嵌合部32的YZ平面中之外側。因此,於嵌合狀態中,可接受第2嵌合部62於第1嵌合部32的內部。如此地被接受之第2嵌合部62,其與第1嵌合部32一同地形成嵌合部16,在第2接觸部562之外,還綿延YZ平面中之全周以包圍第1接觸部262。換言之,第2嵌合部62,其於嵌合狀態中,綿延YZ平面中之全周,以覆蓋第1接觸部262與第2接觸部562間之接觸領域12,而電磁性地遮蔽。亦即,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
當參照圖3及圖4時,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於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第1殼體30的尖端328與第2殼體60的尖端628間之X方向中之距離DS,其比第1連接器20的第1鍵42與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間之X方向中之距離DK還要短。因此,於嵌合操作中,在第1鍵42被第2鍵744所接受之前,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係被插入到第1嵌合部32的內部,藉此,第1鍵42係相對於第2鍵744而言,被定位。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距離DS也可以比距離DK還要長。更具體來說,尖端628,其也可以於X方向中,位於突出端742與深處側端722之間。
當自另一觀點說明上述特徵時,本實施形態之第2嵌合部62,其於X方向中,超過外殼70的突出端742以延伸。當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處於分離狀態時,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其與第2連接器50的其他部位相比較下,於X方向中,處於最接近第1連接器20之位置。當依據此構造時,於嵌合操作中,在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所接受之時點,可目視第1鍵42是否可插入到第2鍵744。亦即,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較容易判斷第2連接器50是否可與第1連接器20相嵌合。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外殼70的突出部74,其也可以於X方向中,超過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以延伸。
當一併參照圖3與圖6及圖11時,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時之第1鍵42之寬度WF(板厚),其小於沿著X方向觀看第2殼體60時之第2鍵744之寬度WS。因此,第1鍵42,其於嵌合操作中,滑順地被第2鍵744所接受。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鍵42之寬度WF,其也可以與第2鍵744之寬度WS相同。
當一併參照圖3與圖4及圖2時,嵌合狀態中之第2連接器50的深處側端722,其於X方向中,與第1連接器20的接受部46接觸或相向。又,嵌合狀態中之第1連接器20的接受部46,其於X方向中,位於第2連接器50的突出端742與深處側端722之間。當參照圖12及圖13時,被如此地設置之突出端742及接受部46,其防止第2嵌合部62之往第1嵌合部32之反向嵌合。
詳細來說,當於使第2連接器50在Z方向中,反轉後之狀態下(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倒置),欲嵌合到第1連接器20時,在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的內部所接受後,突出端742係與接受部46相碰觸以被接受。此時,第2接觸部562係未與第1接觸部262相接觸。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突出端742及接受部46,其發揮防止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之反向嵌合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
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於X方向中,處於與第1殼體30的尖端328相同之位置。當依據此配置時,在突出端742碰觸到接受部46之前,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係被第1嵌合部32的內部所接受。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當突出端742碰觸到接受部46後,第2嵌合部62的尖端628也可以不被第1嵌合部32的內部所接受。更具體來說,接受部46,其也可以於X方向中,自尖端328往第2連接器50懸垂。
當參照圖6時,第2嵌合部62,其於YZ平面中,具有180度旋轉對稱之形狀。而且,位於第2嵌合部62的內部之第2保持構件52等之構造體,其於YZ平面中,具有180度旋轉對稱之形狀。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第2嵌合部62,其具有即使倒置,也可以插入第1嵌合部32之形狀。另外,兩列之第2接觸部562之引腳分配,其於YZ平面中,並非180度旋轉對稱。當參照圖12及圖13時,假設可倒置嵌合第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時,連接器組件10無法如設計般地發揮功能。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因為設有包含突出端742與接受部46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所以,可確實防止第1連接器20與第2連接器50之反向嵌合。
當參照圖2時,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50的接受部58,其於嵌合狀態中,局部性地接受第1連接器20。因為設有接受部58,所以,即使突出部74往第1連接器20突出,也可以使第2連接器50嵌合到第1連接器20。
如圖11所示,當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時,接受部46與第1鍵42係彼此遠離。換言之,當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時,接受部46係未與第1鍵42相重疊。當依據此配置時,可設置發揮作為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之接受部46、及發揮作為嵌合鍵之功能之第1鍵42之兩個部位,到第1連接器20。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連接器20也可以僅有第1鍵42。
如圖11所示,第1嵌合部32之Y方向中之尺寸,其大於Z方向中之尺寸。當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時,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與第1鍵42,其分 別位於第1嵌合部32之兩側。更具體來說,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其自第1嵌合部32的下表面(對面板326)往下方突出,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其自第1嵌合部32的上表面(主板322)往上方突出。當依據此配置時,即使第1嵌合部32之Y方向中之尺寸較小,也可以較容易設置接受部46及第1鍵42之兩個之部位。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第1鍵42也可以自第1嵌合部32之Y方向中之側面(側板324),往Y方向外側突出。接受部46及第1鍵42,其也可以在Y方向上排列。
當一併參照圖3、圖6及圖11時,沿著X方向觀看第2殼體60時之第2鍵744之寬度WS,其小於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時之接受部46之寬度WC。因此,當欲使第2連接器50倒置地嵌合到第1連接器20時,即使接受部46係於YZ平面中,處於與第2鍵744相對應之位置,接受部46也不被第2鍵744所接受。亦即,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可更確實地防止反向嵌合。
本實施形態的接受部46之寬度WC,其為對面板326之Y方向中之尺寸之1/2左右,而較寬。較寬之接受部46,其在接受突出端742後,較不會損傷。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第1殼體30,設置複數之接受部46。在此情形下,接受部46之每一個,其也可以與第1鍵42同樣地,具有與XZ平面平行之平板形狀。複數之接受部46,其也可以使Y方向中之兩端的接受部46間之距離,成為大於第2鍵744之寬度WS,而於Y方向上排列。在此情形下,也可以接受部46之每一個之寬度WC,其小於第2鍵744之寬度WS。
當參照圖6及圖11時,本實施形態之第1鍵42之寬度WF、第2鍵744之寬度WS及接受部46之寬度WC,其皆為Y方向中之尺寸。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例如當第1鍵42係自第1嵌合部32之Y方向中之側面(側板324),往Y方向外側突出時,第1鍵42之寬度WF係Z方向中之尺寸。
本實施形態,其在說明過之種種變形例之外,還可做種種變形。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第1變形例係與本實施形態同樣,還可做變形。
當比較圖14與圖2時,第1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A係包括:第1連接器20A,與第1連接器20不同;以及第2連接器50A,與第2連接器50不同。第1連接器20A,其為與第1連接器20同樣之插座型式之板載連接器。第2連接器50A,其為與第2連接器50同樣之插頭型式之電線連接器。第1連接器20A與第2連接器50A,其可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比較圖15與圖1時,第2連接器50A係包括與第2連接器50的外殼70不同之外殼70A。外殼70A係具有與外殼70的突出部74不同之突出部74A。於突出部74A形成有第2鍵744A。第2鍵744A,其為與第2鍵744同樣之凹槽,自突出端742沿著X方向延伸。但是,第2鍵744A之Y方向中之位置,其與第2鍵744之Y方向中之位置不同。詳細來說,第2鍵744係位於突出部74之Y方向中之一邊側(-Y側),第2鍵744係位於突出部74A之Y方向中之另一邊側(+Y側)。第2連接器50A,其除了上述之第2鍵744A之位置不同外,具有與第2連接器50同樣之構造。
當比較圖16與圖8時,第1連接器20A係包括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殼體30不同之第1殼體30A。第1殼體30A係具有:第1嵌合部32A,與第1殼體30的第1嵌合部32不同;以及第1鍵42A,與第1殼體30的第1鍵42不同。
第1嵌合部32A,其具有與第1嵌合部32的主板322不同之主板322A。第1鍵42A係被設於主板322A。第1鍵42A,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A之突起,位於第1嵌合部32A之YZ平面中之外側。第1鍵42A係具有與第1鍵42同樣之構造。但是,第1鍵42A之Y方向中之位置,其與第1鍵42之Y方向中之位置不同。詳細來說,第1鍵42係位於主板322之Y方向中之一邊側(-Y側),第1鍵42A係位於主板322A之Y方向中之另一邊側(+Y側)。除了上述之第1鍵42A之 位置不同外,第1連接器20A係具有與第1連接器20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14時,當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沿著X方向往第1連接器20A移動時,第2連接器50A係與第1連接器20A相嵌合。於嵌合狀態中,第2嵌合部62(參照圖15)係被第1嵌合部32A所接受,第1鍵42A係被第2鍵744A所接受。
當一併參照圖1與圖17及圖18時,在使連接器組件10A之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往連接器組件10的第1連接器20移動時,於第2殼體60的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所接受後,在第1接觸部262與第2接觸部562相接觸之前,突出端742係與第1鍵42相碰觸。亦即,當第2連接器50A的第2接觸部562之引腳分配,不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接觸部262之引腳分配相對應時,使與第1鍵42不對應之第2鍵744A設於第2連接器50A,藉此,可防止第2連接器50A與第1連接器20嵌合。
當參照圖14時,如上所述,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A,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A到第1連接器20A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A的第1鍵42A、及第2連接器50A的第2鍵744A。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A。
當一併參照圖13、圖15及圖16時,第2連接器50A的突出端742及第1連接器20A的接受部46,其與第2連接器50的突出端742及第1連接器20的接受部46同樣地,可防止第2嵌合部62往第1嵌合部32A之反向嵌合。亦即,本變形例之突出端742及接受部46,其發揮作為防止第1連接器20A與第2連接器50A之反向嵌合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
當參照圖8及圖16時,第1連接器20,20A,其分別包括Y方向中之位置係彼此不同之兩型式之第1鍵42,42A。當參照圖1及圖15時,第2連接器50,50A,其分別包括可分別接受第1鍵42,42A之兩型式之第2鍵744,744A。但是,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可以因應需要以形成三型式以上之第1鍵及三型式以上之第2鍵。例如另一型式之第1鍵,其也可以位於第1嵌合部之Y方向中之中間部,另一型式之第2鍵,其也可以位於第2嵌合部之Y方向中之中間部。
當參照圖16時,在沿著X方向觀看第1殼體30A時,只要接受部46與第1鍵42A彼此遠離,接受部46與第1鍵42A,也可以位於第1嵌合部32A的相同面上。例如接受部46與第1鍵42A,其也可以自第1嵌合部32A的上表面(主板322A),往上方突出。但是,自較容易設置複數型式之第1鍵之觀點看來,接受部46與第1鍵42A,其最好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A的彼此不同之面上,而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A的彼此相反側之面上,則更佳。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六個變形例。各變形例之第1連接器,其具有上述其具有之兩型式之第1鍵42,42A(參照圖2及圖14)中之一者。各變形例之第2連接器,其具有上述之兩型式之第2鍵744,744A(參照圖2及圖14)中之一者。各變形例係與本實施形態及第1變形例同樣地,還可以變形。
當比較圖19與圖2時,第2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B係包括:第1連接器20B,與第1連接器20不同;以及第2連接器50,與連接器組件10相同。第1連接器20B,其為與第1連接器20同樣之插座型式之板載連接器。但是,第1連接器20B,其與第1連接器20不同,其為所謂直角型式之連接器。第1連接器20B,其於使用時,被搭載於與XY平面平行地延伸之電路基板(基板)82B。基板82B係具有X方向中之緣84B。亦即,第1連接器20B,其於使用時,被搭載於與X方向平行地延伸,而且具有X方向中之緣84B之基板82B。第1連接器20B與第2連接器50,其可以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比較圖20及圖21與圖8時,第1連接器20B,其與第1連接器20同樣地,包括由絕緣體所組成之第1保持構件22B、由導電體所組成之複數個第1端子26B、及由導電體所組成之第1殼體30B。但是,第1連接器20B係未具有接 受部46。
當一併參照圖20及圖21與圖19時,第1端子26B係被第1保持構件22B所保持。第1端子26B之每一個係具有第1接觸部262、及第1被固定部268B。第1被固定部268B之每一個,當搭載第1連接器20B到基板82B後,藉軟焊等而被連接固定到基板82B的導電墊822B。當比較圖21與圖11時,第1連接器20B的第1接觸部262,其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接觸部262同樣地,在第1保持構件22B中之板狀部位,配置有兩列。於嵌合狀態中,第1連接器20B的第1接觸部262之每一個,其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接觸部262同樣地,於接觸領域12中,與第2接觸部562相接觸。
當參照圖20時,第1殼體30B係具有第1嵌合部32B、複數之被固定部38B、及第1鍵42。第1嵌合部32B,其於YZ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第1接觸部262。第1嵌合部32B係具有主板322B、兩個之側板324B、及對面板326B。主板322B及對面板326B,其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B之Z方向中之兩側。側板324B係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B之Y方向中之兩側。被固定部38B之每一個,其自側板324B往Z方向外側延伸。當搭載第1連接器20B到基板82B後,被固定部38B之每一個,其被插入到基板82B的通孔,被連接於接地線路(未圖示)。
當比較圖21與圖11時,第1嵌合部32B,其於嵌合狀態中,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嵌合部32同樣地,與第2嵌合部62一同地,形成嵌合部16。嵌合部16,其綿延YZ平面中之全周以包圍接觸領域12,而電磁性地遮蔽。
當比較圖20與圖8時,第1連接器20B的第1鍵42,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B之突起,其位於第1嵌合部32B之YZ平面中之外側。當第1連接器20B被搭載於基板82B後,第1嵌合部32B係於Z方向中,位於基板82B與第1鍵42之間。換言之,當第1連接器20B被搭載於基板82B後,第1連接器20B的第1鍵42,其於YZ平面中,自基板82B遠離。
除了以上說明過之不同點外,第1連接器20B係具有與第1連接器20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19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沿著X方向以往第1連接器20B移動時,第2連接器50係與第1連接器20B相嵌合。於嵌合狀態中,第2嵌合部62(參照圖22)係被第1嵌合部32B所接受,第1鍵42係被第2鍵744所接受。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B,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B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B的第1鍵42、及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B。
當參照圖19時,嵌合狀態中之第2連接器50的深處側端722,其於X方向中,與基板82B的緣84B接觸或相向。又,嵌合狀態中之基板82B的緣84B,其於X方向中,位於第2連接器50的突出端742與深處側端722之間。
當比較圖22與圖13時,被如上述般地配置之突出端742及緣84B,其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突出端742及接受部46同樣地,發揮作為防止第1連接器20B與第2連接器50之反向嵌合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更具體來說,當欲使第2連接器50倒置地嵌合到第1連接器20B時,在第2殼體60的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B所接受後,於第2接觸部562與第1接觸部262相接觸之前,突出端742係與緣84B相碰觸以被接受。
當比較圖23與圖14及圖19時,第3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C,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B不同之第1連接器20C、及與連接器組件10A相同之第2連接器50A。第1連接器20C,其為與第1連接器20B同樣之直角型式之板載連接器。第1連接器20C與第2連接器50A,其可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比較圖24與圖20時,第1連接器20C係包括與第1連接器20B的第1殼體30B不同之第1殼體30C。第1殼體30C係具有:第1嵌合部32C,與第1殼 體30B的第1嵌合部32B不同;以及第1鍵42A。第1嵌合部32C,其具有與第1嵌合部32B的主板322B不同之主板322C。第1鍵42A係被設於主板322C。第1連接器20C的第1鍵42A,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C之突起,其位於第1嵌合部32C之YZ平面中之外側。第1連接器20C,其除了取代第1鍵42而具有第1鍵42A之外,具有與第1連接器20B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23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沿著X方向而往第1連接器20C移動時,第1鍵42A係被第2鍵744A所接受,第2連接器50A係與第1連接器20C相嵌合。另外,當參照圖25時,在使連接器組件10C之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往連接器組件10B的第1連接器20B移動時,於第2殼體60的尖端628(參照圖18)被第1嵌合部32B所接受後,在第1接觸部262(參照圖20)與第2接觸部562(參照圖18)相接觸之前,突出端742係與第1鍵42相碰觸,藉此,防止第1連接器20B與第2連接器50A之嵌合。
當參照圖23時,如上所述,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C,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A到第1連接器20C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C的第1鍵42A、及第2連接器50A的第2鍵744A。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C。
當比較圖26與圖19時,第4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D係包括:第1連接器20D,與第1連接器20B不同;以及第2連接器50,與連接器組件10B相同。第1連接器20D,其為與第1連接器20B同樣之插座。但是,第1連接器20D,其與第1連接器20B不同,其為所謂嵌入式之連接器。第1連接器20D與第2連接器50,其可以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參照圖27及圖28時,第1連接器20D,其於使用時,被搭載於與XY平面平行地延伸之電路基板(基板)82D。基板82D係具有X方向中之緣84D。亦即,第1連接器20D,其於使用時,被搭載於與X方向平行地延伸,而且, 具有X方向中之緣84D之基板82D。於基板82D形成有缺口83D。第1連接器20D,當其被搭載於基板82D時,被缺口83D所局部性地接受。
當比較圖27及圖28與圖20及圖21時,第1連接器20D,其與第1連接器20B同樣地,包括由絕緣體所組成之第1保持構件22D、由導電體所組成之複數個第1端子26D、及由導電體所組成之第1殼體30D。
當一併參照圖27及圖28與圖26時,第1端子26D係被保持於第1保持構件22D。第1端子26D之每一個係具有第1接觸部262、及第1被固定部268D。第1被固定部268D之每一個,其當嵌入第1連接器20D到基板82D以搭載後,藉軟焊等以被連接固定到基板82D的導電墊822D。當比較圖28與圖11時,第1連接器20D的第1接觸部262,其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接觸部262同樣地,在第1保持構件22D中之板狀部位,被配置為兩列。於嵌合狀態中,第1連接器20D的第1接觸部262之每一個,其與第1連接器20B的第1接觸部262同樣地,於接觸領域12中,與第2接觸部562相接觸。
當參照圖27時,第1殼體30D係具有第1嵌合部32D、複數之被固定部38D、及第1鍵42。第1嵌合部32D,其於YZ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第1接觸部262。第1嵌合部32D係具有主板322D、兩個之側板324D、及對面板326D。主板322D及對面板326D,其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D之Z方向中之兩側。側板324D係分別位於第1嵌合部32D之Y方向中之兩側。被固定部38D之每一個,其自側板324D,作為整體而往對面板326D延伸。當嵌入第1連接器20D到基板82D以搭載後,被固定部38D之每一個,其被插入到基板82D的通孔,被連接於接地線路(未圖示)。
當比較圖28與圖11時,第1嵌合部32D,其於嵌合狀態中,與第1連接器20的第1嵌合部32同樣地,與第2嵌合部62一同地,形成嵌合部16。嵌合部16係綿延YZ平面中之全周,以包圍接觸領域12而電磁性地遮蔽。
當比較圖27與圖20時,第1連接器20D的第1鍵42,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D之突起,其位於第1嵌合部32D之YZ平面中之外側。當第1連接器20D被搭載於基板82D後,第1連接器20D的第1鍵42,其於YZ平面中,自基板82D遠離。
除了以上說明過之不同點之外,第1連接器20D係具有與第1連接器20B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26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沿著X方向而往第1連接器20D移動時,第2連接器50係與第1連接器20D相嵌合。於嵌合狀態中,第2嵌合部62(參照圖29)係被第1嵌合部32D所接受,第1鍵42係被第2鍵744所接受。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D,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到第1連接器20D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D的第1鍵42、及第2連接器50的第2鍵744。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D。
當參照圖26時,嵌合狀態中之第2連接器50的深處側端722,其於X方向中,與基板82D的緣84D接觸或相向。又,嵌合狀態中之基板82D的緣84D,其於X方向中,位於第2連接器50的突出端742與深處側端722之間。
當參照圖29時,如上述般地被配置之突出端742及緣84D,其發揮作為防止第1連接器20D與第2連接器50之反向嵌合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更具體來說,當欲使第2連接器50倒置地嵌合到第1連接器20D時,於第2殼體60的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D所接受後,在第2接觸部562與第1接觸部262相接觸之前,突出端742係與緣84D相碰觸以被接受。
當比較圖30與圖26時,第5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E,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D不同之第1連接器20E、及與第2連接器50不同之第2連接器50E。第1連接器20E,其為與第1連接器20D同樣之嵌入式之插座。第2連接器50E,其 為與第2連接器50同樣之插頭型式之電線連接器。第1連接器20E與第2連接器50E,其可以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比較圖31與圖5時,第2連接器50E係包括與第2連接器50的外殼70不同之外殼70E。外殼70E係具有與外殼70的突出部74不同之突出部74E。突出部74E,其具有與突出部74相同之主部746、及與突出部74的側部748不同之兩個之側部748E。於突出部74E的主部746,形成有與突出部74相同之第2鍵744。另外,側部748E之每一個之Z方向中之尺寸,其小於側部748之每一個之Z方向中之尺寸。第2連接器50A,其除了取代側部748而具有側部748E之外,具有與第2連接器50同樣之構造。
當比較圖32與圖27時,第1連接器20E,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D的第1殼體30D不同之第1殼體30E。第1殼體30E係具有:第1嵌合部32E,與第1殼體30D的第1嵌合部32D不同;第1鍵42,與第1殼體30D相同;以及接受部46E,未被設於第1殼體30D。
第1嵌合部32E,其具有與第1嵌合部32D的對面板326D不同之對面板326E。接受部46E,其被連接於對面板326E的尖端328附近的部位,於Z方向中,自主板322D遠離地延伸。亦即,接受部46E,其被設於第1嵌合部32E,位於第1嵌合部32E之YZ平面中之外側。接受部46E,其於X方向中,處於與第1殼體30E的尖端328相同之位置。第1連接器20E,其除了設有接受部46E之外,具有與第1連接器20D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30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E,沿著X方向而往第1連接器20E移動時,第2連接器50E係與第1連接器20E相嵌合。於嵌合狀態中,第2嵌合部62(參照圖31)係被第1嵌合部32E所接受,第1鍵42係被第2鍵744所接受。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E,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E到第1連接器20E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E的第1鍵42、及 第2連接器50E的第2鍵744。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E。
當一併參照圖30與圖32時,嵌合狀態中之第2連接器50E的深處側端722,其於X方向中,與第1連接器20E的接受部46E接觸或相向。又,嵌合狀態中之接受部46E,其於X方向中,位於第2連接器50E的突出端742與深處側端722之間。
當參照圖34時,如上述般地配置之突出端742及接受部46E,其發揮作為防止第1連接器20E與第2連接器50E之反向嵌合之反向嵌合防止機構之功能。更具體來說,當欲使第2連接器50E倒置地嵌合到第1連接器20E時,於第2殼體60的尖端628被第1嵌合部32E所接受後,在第2接觸部562與第1接觸部262相接觸之前,突出端742係與接受部46E相碰觸以被接受。
當參照圖32及圖33時,第1連接器20E的被固定部38D中之兩個,其自第1嵌合部32E往Y方向外側分別延伸後,被固定於基板82D。如此地形成之兩個之被固定部38D,其自Y方向兩側,支撐被基板82D的缺口83D所接受之第1嵌合部32E。
當參照圖27及圖28時,第1連接器20D也包括同樣被形成之兩個之被固定部38D。當參照圖26時,這些之兩個之被固定部38D,其使第2連接器50與第1連接器20D相嵌合時,有與突出部74的側部748的突出端742相碰觸之虞。為了防止如此般地碰觸,描繪於圖26之側部748,其與描繪於圖5之側部748相比較下,被形成為Z方向中之尺寸變得僅小少許。
另外,當參照圖31時,突出部74E的側部748E之Z方向中之尺寸,其與描繪於圖5之側部748相比較下,很明顯較小。當比較圖30與圖26時,第2連接器50E,其比第2連接器50還要可以滑順地與第1連接器20E相嵌合。
由圖29及圖34可以理解到:當使側部748E之Z方向中之尺寸較小 時,基板82D的緣84D,其未防止第2嵌合部62之往第1嵌合部32E之反向嵌合。因此,必須在第1連接器20E設置接受部46E。側部748E之Z方向中之尺寸,其並未侷限於本變形例,只要因應對於基板82D之第1連接器20E之配置,以適切設定即可。
當比較圖35與圖14及圖26時,第6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F,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D不同之第1連接器20F、及與連接器組件10A相同之第2連接器50A。第1連接器20F,其為與第1連接器20D同樣之嵌入式之插座。第1連接器20F與第2連接器50A,其可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當比較圖36與圖27時,第1連接器20F,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D的第1殼體30D不同之第1殼體30F。第1殼體30F,其具有與第1殼體30D的第1嵌合部32D不同之第1嵌合部32F、及與第1殼體30D的第1鍵42不同之第1鍵42A。第1嵌合部32F,其具有與第1嵌合部32D的主板322D不同之主板322F。第1鍵42A係被設於主板322F。第1連接器20F的第1鍵42A,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F之突起,位於第1嵌合部32F之YZ平面中之外側。第1連接器20F,其除了取代第1鍵42而具有第1鍵42A之外,具有與第1連接器20D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35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沿著X方向而往第1連接器20F移動時,第1鍵42A係被第2鍵744A所接受,第2連接器50A係與第1連接器20F相嵌合。另外,當參照圖37時,在使連接器組件10F之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A,往連接器組件10D的第1連接器20D移動時,突出端742係與第1鍵42相碰觸,藉此,防止第1連接器20D與第2連接器50A之嵌合。
當參照圖35時,如上所述,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F,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A到第1連接器20F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F的第1鍵42A、及第2連接器50A的第2鍵744A。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F。
當比較圖38與圖30時,第7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G,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E不同之第1連接器20G、及與第2連接器50E不同之第2連接器50G。第1連接器20G,其為與第1連接器20E同樣之嵌入式之插座。第2連接器50G,其為與第2連接器50E同樣之插頭型式之電線連接器。第1連接器20G與第2連接器50G,其可沿著嵌合方向(X方向),彼此嵌合。
第2連接器50G,其包括與第2連接器50E的外殼70E不同之外殼70G。外殼70G係具有與外殼70E的突出部74E不同之突出部74G。於突出部74G形成有第2鍵744A。第2連接器50G,其除了取代第2鍵744而具有第2鍵744A之外,具有與第2連接器50E同樣之構造。
當比較圖39與圖32時,第1連接器20G,其包括與第1連接器20E的第1殼體30E不同之第1殼體30G。第1殼體30G,其具有與第1殼體30E的第1嵌合部32E不同之第1嵌合部32G、及第1鍵42A。第1鍵42A,其為被設於第1嵌合部32G之突起,位於第1嵌合部32G之YZ平面中之外側。第1連接器20G,其除了取代第1鍵42而具有第1鍵42A之外,具有與第1連接器20E同樣之構造。
當參照圖38時,在使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G,沿著X方向而往第1連接器20G移動時,第1鍵42A係被第2鍵744A所接受,第2連接器50G係與第1連接器20G相嵌合。另外,當參照圖40時,在使連接器組件10G之分離狀態之第2連接器50G,往連接器組件10E的第1連接器20E移動時,突出端742係與第1鍵42相碰觸,藉此,防止第1連接器20E與第2連接器50G之嵌合。
當參照圖38時,如上所述,本變形例之連接器組件10G,其具有僅可嵌合適切之第2連接器50G到第1連接器20G之嵌合鍵。本變形例之嵌合鍵,其包含第1連接器20G的第1鍵42A、及第2連接器50G的第2鍵744A。當依據本變形例時,可提供一種包括嵌合鍵,而且,實施有EMI對策之連接器組件10G。
以上說明過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其還可做種種變形,而且,可 做種種組合。
20:第1連接器
30:第1殼體
32:第1嵌合部
38:被固定部
42:第1鍵
44:第1孔
50:第2連接器
58:接受部
60:第2殼體
62:第2嵌合部
70:外殼
72:基部
74:突出部
76:保護構件
82:電路基板(基板)
86:電線
628:尖端
722:深處側端
742:突出端
744:第2鍵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括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其特徵在於: 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其可沿著嵌合方向以彼此嵌合, 該第1連接器係包括第1保持構件、複數個第1端子及第1殼體, 該第1端子係被保持於該第1保持構件, 該第1端子之每一個,其具有第1接觸部, 該第1殼體係具有第1嵌合部及第1鍵, 該第1嵌合部,其於與該嵌合方向直交之直交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該第1接觸部, 該第1鍵,其為被設於該第1嵌合部之突起,位於該第1嵌合部的該直交平面中之外側, 該第2連接器係包括第2保持構件、複數個第2端子、第2殼體及外殼, 該第2端子係被保持於該第2保持構件, 該第2端子之每一個,其具有第2接觸部, 該第2殼體係具有第2嵌合部, 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直交平面中,綿延全周以包圍該第2接觸部, 該外殼係具有突出部、突出端及第2鍵, 該突出部係於該直交平面中,自該第2嵌合部遠離,而且,於該直交平面中,至少局部性地包圍該第2嵌合部, 該突出端,其在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於該嵌合方向中,處於彼此遠離之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朝向該第1連接器, 該第2鍵,其為被形成於該外殼之凹槽,自該突出端沿著該嵌合方向延伸, 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係彼此嵌合後之嵌合狀態中,該第1接觸部係與該第2接觸部分別接觸, 於該嵌合狀態中,該第2嵌合部係被該第1嵌合部所接受,該第1鍵係被該第2鍵所接受。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外殼係具有深處側端, 該深處側端,其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處於該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朝向該第1連接器, 該突出端,其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第2連接器處於該分離狀態時,於該嵌合方向中,位於該第1連接器與該深處側端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1連接器係具有接受部, 該接受部係位於該第1嵌合部的該直交平面中之外側, 當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該接受部與該第1鍵係彼此遠離, 該嵌合狀態中之該第2連接器的該深處側端,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與該接受部接觸或相向。
  4. 如請求項3之連接器組件,其中當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該接受部與該第1鍵,其分別位於該第1嵌合部之兩側。
  5. 如請求項3之連接器組件,其中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之該第1鍵之寬度,其小於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2殼體時之該第2鍵之寬度, 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2殼體時之該第2鍵之寬度,其小於沿著該嵌合方向,觀看該第1殼體時之該接受部之寬度。
  6.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1連接器係於使用時,被搭載在平行於該嵌合方向地延伸,而且,具有該嵌合方向中之緣之基板, 當該第1連接器被搭載於該基板後,該第1鍵,其於該直交平面中,自該基板遠離, 該嵌合狀態中之該第2連接器的該深處側端,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與該基板的該緣接觸或相向。
  7.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嵌合方向中,超過該外殼的該突出端以延伸。
  8.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2嵌合部,其於該直交平面中,具有180度旋轉對稱之形狀。
TW111127165A 2021-08-20 2022-07-20 連接器組件 TWI825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4584A JP2023028712A (ja) 2021-08-20 2021-08-20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1-134584 2021-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514A TW202310514A (zh) 2023-03-01
TWI825863B true TWI825863B (zh) 2023-12-11

Family

ID=8274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7165A TWI825863B (zh) 2021-08-20 2022-07-20 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8140A1 (zh)
EP (1) EP4138230B1 (zh)
JP (1) JP2023028712A (zh)
CN (1) CN115708274A (zh)
TW (1) TWI825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08362S (ja) * 2021-06-01 2022-02-25 コネクタ
JP1708457S (ja) * 2021-06-01 2022-02-25 コネクタ
JP1718589S (ja) * 2021-07-21 2022-06-29 コネクタ
JP1718588S (ja) * 2021-07-21 2022-06-29 コネク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0743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shell
JP2012182098A (ja) * 2011-03-03 2012-09-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9490579B2 (en) * 2013-07-19 2016-11-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7329U (zh) * 2015-08-07 2017-02-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於插接時防止端子翹曲之插座電連接器
CN109478747A (zh) * 2016-05-04 2019-03-15 定点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接地通信插座
TWM604503U (zh) * 2020-07-31 2020-11-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電連接器
CN212626356U (zh) * 2020-08-17 2021-02-26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12784017U (zh) * 2019-05-09 2021-03-23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装置及插头连接装置
TW202121771A (zh) * 2019-11-27 2021-06-0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合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0743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shell
JP2012182098A (ja) * 2011-03-03 2012-09-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9490579B2 (en) * 2013-07-19 2016-11-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7329U (zh) * 2015-08-07 2017-02-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於插接時防止端子翹曲之插座電連接器
CN109478747A (zh) * 2016-05-04 2019-03-15 定点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接地通信插座
CN212784017U (zh) * 2019-05-09 2021-03-23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装置及插头连接装置
TW202121771A (zh) * 2019-11-27 2021-06-0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合件
TWM604503U (zh) * 2020-07-31 2020-11-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電連接器
CN212626356U (zh) * 2020-08-17 2021-02-26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8230A1 (en) 2023-02-22
EP4138230B1 (en) 2023-11-29
US20230058140A1 (en) 2023-02-23
JP2023028712A (ja) 2023-03-03
TW202310514A (zh) 2023-03-01
CN115708274A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5863B (zh) 連接器組件
JP5006610B2 (ja) コネクタ
US9787009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ng tongue with a combining area for accommodating combining portions of a plurality of contacts
CN105356163B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852199B (zh) 垫高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
TWI382603B (zh) 連接器
US7320623B2 (en) Connector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accumulated on a mating connector
JP5006618B2 (ja) コネクタ
EP2184810B1 (en) Board connector
CN109565135A (zh) 连接器
US80705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spring member for abutting against a metal plate
US107419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3164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TWI740511B (zh) 全遮蔽式的排線連接器及其排線插頭
WO2008050666A1 (fr) Connecteur
TWI817403B (zh) 連接器組件
JP2019075362A (ja) コネクタ
KR20080088336A (ko)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
TWI751738B (zh) 連接器組合件
WO2011090928A1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 structure
TWM625540U (zh) 電連接器
EP3493335B1 (en) Apparatus with a circuit board and a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11984689B2 (en) Conductive housing for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mprising the same
JP518232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631360U (zh) 具有保護結構的插頭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