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783B -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783B
TWI824783B TW111139702A TW111139702A TWI824783B TW I824783 B TWI824783 B TW I824783B TW 111139702 A TW111139702 A TW 111139702A TW 111139702 A TW111139702 A TW 111139702A TW I824783 B TWI824783 B TW I8247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unit
substrate
emitting uni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8152A (zh
Inventor
王金華
黃秀頎
王程功
崔永鑫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成都辰顯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成都辰顯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成都辰顯光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8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8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78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顯示面板包括:基板;發光單元,設置於基板,發光單元包括接觸電極,且發光單元朝向基板出射光線;驅動電極,位於接觸電極朝向基板的一側;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支撐面在接觸電極和所述驅動電極之間延伸;連接導線,連接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至少部分連接導線支撐於支撐面上,且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傾斜延伸。本發明能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涉及顯示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要求享有於2021年11月29日提交的名稱為“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第202111431055.4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併入本文中。
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是一種尺寸在幾微米到幾百微米之間的器件,由於其較普通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尺寸要小很多,從而使得單一的LED作為圖元(Pixel)用於顯示成為可能。Micro LED顯示器便是一種以高密度的Micro LED陣列作為顯示圖元陣列來實現圖像顯示的顯示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旨在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基板;發光單元,設置於基板,發光單元包括接觸電極,且發光單元朝向基板出射光線;驅動電極,位於接觸電極朝向基板的一側;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支撐面在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之間延伸;連接導線,連接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至少部分連接導線支撐於支撐面上,且沿接觸電極至驅動電極的方向傾斜延伸。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顯示面板。
本發明第三方面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包括:在基板表面佈置多個間隔分佈的驅動電極;將發光單元設置於基板表面,且發光單元和驅動電極位於基板的同側,發光單元包括接觸電極,發光單元朝向基板出射光線;在發光單元所在側設置支撐材料層,對支撐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在支撐單元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連接導線連接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至少部分連接導線沿接觸電極至驅動電極的方向傾斜延伸。
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包括基板和設置於基板的發光單元、支撐單元、驅動電極和連接導線。其中發光單元朝向基板出射光線,因此可以由發光單元的非出光側通過連接導線連接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不會影響顯示面板的發光,能夠有效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此外,連接導線沿傾斜路徑連接接觸電極和驅動電極,一方面能夠簡化連接導線的佈線,另一方面能夠儘量減小連接導線的長度,便於連接導線的製備成型,提高連接導線的穩定性,改善由於連接導線斷線導致的顯示面板不良。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和顯示面板的良率。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包括基板和設置於基板的驅動電極、發光單元、支撐單元和連接導線。由於發光單元朝向基板發光,發光單元背離基板的一側為非發光側,因此可以在發光單元的非發光側直接佈置走線和晶片等結構,無需在顯示面板的基板的側面走線,當採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個顯示面板拼接形成拼接顯示幕時,能夠減小相鄰兩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拼接縫,有效提高拼接顯示幕的顯示效果。
1:基板
10:驅動線
11:驅動器
12:緩衝層
121:緩衝單元
122:第三開口
2:發光單元
21:接觸電極
211:第一接觸電極
212:第二接觸電極
23:圍合部
31:支撐單元
311:第一表面
312:周側面
32:第一開口
33:第二開口
34:支撐部
4:驅動電極
41:第一驅動電極
42:第二驅動電極
5:連接導線
51:第一連接導線
52:第二連接導線
6:反射單元
61:第一反射部
62:第二反射部
63:第三反射部
64:透光開口
6a:第一部分
6b:第二部分
7:絕緣層
8:封裝層
81:有機層
811:第一有機層
812:第二有機層
82:無機層
821:第二無機層
822:第一無機層
9:限位部
91:限位空間
S01,S02,S03,S04:步驟
X:第一方向
Z,Y:方向
通過閱讀以下參照圖式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圖 式標記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徵。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3是另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4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5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6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7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8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9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0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1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圖14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圖15是另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6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7是圖2的局部示意圖;圖18是還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19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20是再一實施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21是圖20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2是圖21的俯視圖;圖23是圖20中另一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24是圖23的俯視圖。
圖25是本發明還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2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流程示意圖。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圖1至圖26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進行詳細描述。
請一併參閱圖1和圖2,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包括:基板1和設置於基板1的發光單元2、驅動電極4、支撐單元31和連接導線5。發光單元2包括接觸電極21,發光單元2朝向基板1出射光線;驅動電極4位於接觸電極21朝向基板1的一側;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31,支撐面在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之間延伸;連接導線5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且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在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傾斜延伸。
當連接導線5傾斜延伸設置時,連接導線5可以沿直線型、弧線型、台階彎折型軌跡傾斜延伸。
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顯示面板包括基板1和設置於基板1的發光單元2、支撐單元31、驅動電極4和連接導線5。其中發光單元2朝向基板1出射光線,因此可以由發光單元2的非出光側通過連接導線5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不會影響顯示面板的發光,能夠有效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此外,連接導線5沿傾斜路徑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一方面能夠簡化連接導線5的佈線,另一方面能夠盡量減小連接導線5的長度,便於連接導線5的製備成型,提高連接導線5的穩定性,改善由於連接導線5斷線導致的顯示面板不良。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和顯示面板的良率。
可選的,基板1可以包括襯底層和設置於襯底層的驅動層,襯底層可以選用透明材料製備成型,以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率。襯底層也可以選用玻璃等硬性材料,襯底層還可以選用聚酰亞胺等柔性材料。驅動層包括驅動電路,驅動電路可以包括驅動晶體管和信號線等。至少一個 驅動晶體管的源漏電極和驅動電極4相互連接,使得驅動電路可以通過驅動電極4驅動發光單元2發光。
可選的,發光單元2為Micro-LED、Mini LED、μLED等,例如發光單元2為倒裝Micro-LED。可選的,支撐單元31可以選用有機透明材料,例如支撐單元31可以選用聚酰亞胺等材料,以提高支撐單元31的透光率,提高顯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可選的,支撐單元31可以為實心或空心結構,只要支撐單元31設有支撐面即可。如圖3所示,圖3是另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支撐單元31呈空心結構狀,至少部分發光單元2的側面沒有與支撐單元31相互接觸。
連接導線5可以選用金屬材料,例如連接導線5可以選用金、銀、鎂等反射金屬材料,使得連接導線5可以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能夠進一步提高顯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
連接導線5的傾斜延伸方式有多種,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沿直線型軌跡傾斜延伸,直線型軌跡可以沿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延伸。直線型軌跡較短,能夠進一步減小連接導線5的延伸路徑,減短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的信號傳輸路徑。
請參閱圖4和圖5,圖4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5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4和圖5所示,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沿弧線型軌跡延伸,弧線型軌蹟的切線可以沿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延伸。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連接導線5沿弧形路徑延伸成型,弧形軌跡更易製備成型。
如圖4所示,當連接導線5沿弧形軌跡延伸成型時,弧形軌跡可以沿背離基板1的方向凸出成型。或者,如圖5所示,弧形軌跡可以沿靠近基板1的方向凹陷成型。
請參閱圖6,圖6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連接導線5還可以沿台階彎折型軌跡延伸成型。只要連接導線5在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上總體呈靠近驅動電極4且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即可。即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連接導線5沿靠近驅動電極4且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延伸。
可選的,驅動電極4可以設置於基板1表面,且驅動電極4和發光單元2位於基板1的同一表面。驅動電極4可以選用透光率較高的材料製備成型,例如驅動電極4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銦錫。可選的,發光單元2包括朝向基板1的底面、背離基板1的頂面和連接頂面和底面的側面。接觸電極21位置的設置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接觸電極21可以設置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或側面。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一側,即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
可選的,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可以和發光單元2的側面間隔設置,即接觸電極21和發光單元2的側面在第一方向(圖2中的X方向)上具有預設距離。以保證接觸電極21和發光單元2相對位置的穩定性。
可選的,當支撐單元31的厚度大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時,支撐面還包括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一側的第一表面311,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可以支撐於第一表面311。
請參閱圖7,圖7是還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7所示,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和發光單元2的側面間隔設置。接觸電極21和發光單元2的側面之間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預設距離時,支撐單元31和發光單元2的厚度相同,部分連接導線5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表面,且連接導線5在發光單元2的頂面和接觸電極21相互連接。
可選的,請繼續參閱圖8和圖9,圖8和圖9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可以位於頂面靠近側面的一端,即接觸電極21可以靠近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側面設置。連接導線5在支撐面上即可連接接觸電極21,能夠減小連接導線5的延伸長度。
如圖8所示,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靠近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側面設置時,支撐單元31在厚度方向(圖8中的Z方向)上的延伸尺寸小於或等於發光單元2在厚度方向Z上的延伸尺寸,使得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表面能夠由支撐單元31露出。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表面,使得支撐單元31不會遮擋接觸電極21,不會影響接觸電極21和連接導線5的相互連接。
可選的,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靠近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上的側面設置時,支撐單元31和發光單元2在厚度方向Z上的延伸尺寸相同,即支撐單元31覆蓋發光單元2的側面。
如圖9所示,當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頂面,接觸電極21靠近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側面設置時,支撐單元31在厚度方向Z上的最大延伸尺寸大於發光單元2在厚度方向Z上的最大尺寸,接觸電極21由支撐單元31背離基板1的表面露出,連接導線5在支撐面上直接連接接觸電極21。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9,支撐麵包括環繞至少部分發光單元2設置的周側面312,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上,周側面312沿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延伸,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支撐於周側面312。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傾斜延伸的周側面312,連接導線5可以直接沉積於周側面312上,便於連接導線5的製備成型。
可選的,周側面312呈環繞發光單元2的封閉環狀結構,例如周側面312呈圓錐狀、棱錐狀等,在靠近基板1的方向,支撐單元31沿 垂直於厚度方向Z的截面尺寸逐漸增大。
可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當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沿直線型軌跡延伸時,周側面312的橫截面呈直線型,使得周側面312能夠向連接導線5提供直線型軌跡。此時,周側面312可以呈圓錐狀或棱錐狀。
可選的,如圖4和圖5所示,當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沿弧線型軌跡延伸時,周側面312的橫截面呈弧線型,使得周側面312能夠向連接導線5提供弧線型軌跡。如圖4所示,當連接導線5沿背離基板1的方向凸出時,周側面312的橫截面沿背離基板1的方向凸出,周側面312可以為球形外表面的一部分。如圖5所示,當連接導線5沿朝向基板1的方向凹陷時,周側面312的橫截面沿朝向基板1的方向凹陷,周側面312可以為球形內表面的一部分。
可選的,如圖6所示,當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沿台階彎折型軌跡延伸成型時,周側面312沿台階彎折型軌跡延伸成型,使得周側面312能夠向連接導線5提供台階彎折型軌跡。
如圖7所示,當接觸電極21和發光單元2的側面間隔設置,且支撐單元31的厚度和發光單元2的厚度相等時,連接導線5可以由周側面312延伸至發光單元2的頂面。
如圖8所示,當接觸電極21靠近發光單元2的側面設置,且支撐單元31的厚度等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時,連接導線5可以由周側面312直接連接接觸電極21。
如圖9所示,當接觸電極21靠近發光單元2的側面設置,且支撐單元31的厚度大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時,連接導線5可以由周側面312直接連接接觸電極21。
支撐單元31的尺寸設置方式有多種,可選的,如圖4和圖5所示,支撐單元31的周側面312可以由發光單元2的頂面和側面的相交位置處朝向基板1延伸成型。
請參閱圖10,圖10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在另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支撐單元31的尺寸較大,周側面312在第一方向X上與發光單元2的頂面間隔分佈,連接導線5由支撐單元31背離基板1的表面延伸至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一側。
請一併參閱圖1和圖11,圖11是再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1和圖11所示,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側面,且接觸電極21由支撐單元31露出,連接導線5在周側面312上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的側面,能夠減小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之間的距離,減小連接導線5的走線長度,一方面能夠節省材料,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之間連接的穩定性。
接觸電極21由支撐單元31露出的方式有多種,例如支撐單元31上可以設置有令接觸電極21露出的開口。
如圖11所示,接觸電極21位於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側面,接觸電極21和基板1之間的距離大於或等於支撐單元31在厚度方向Z上的最大延伸尺寸,即支撐單元31由基板1延伸至接觸電極21朝向基板1的一側,支撐單元31不會高於接觸電極21,令接觸電極21能夠由支撐單元31露出。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10,支撐單元31的設置方式有多種,支撐單元31可以與發光單元2同厚度設置,如圖4至圖7;或者,支撐單元31的厚度可以小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如圖10;或者,在另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支撐單元31的厚度可以大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以圖2和圖3為例,支撐單元31還可以包括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一側的第一表面311,周側面312連接於第一表面311的周側,部分連接導線5位於第一表面311並在第一表面311與接觸電極21相互連接。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當支撐單元31具有第一表面311, 支撐單元31的最大厚度大於發光單元2的厚度時,支撐單元31上設置有與第一表面311連通的第二開口33,接觸電極21由第二開口33和連接導線5相互連接。或者,連接導線5可以延伸至第二開口33內與接觸電極21接觸連接,連接導線5由第一表面311開始延伸並經由周側面312延伸至周側面312的端部與驅動電極4相互連接。
在另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發光單元2的個數為多個,支撐單元31的個數為多個,各支撐單元31環繞各發光單元2設置,相鄰的兩個支撐單元31之間形成第一開口32,至少部分驅動電極4經由第一開口32和連接導線5連接。例如,至少部分驅動電極4由周側面312背離接觸電極21的一側露出。即驅動電極4位於周側面312背離接觸電極21的末端,且至少部分驅動電極4未被支撐單元31遮擋。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驅動電極4由第一開口32露出,即驅動電極4在基板1上形成的第一正投影與支撐單元31在基板1上形成的第二正投影至少部分錯位設置。當在支撐層3上製備連接導線5時,連接導線5可以直接沉積在由第一開口32露出的驅動電極4上,能夠簡化連接導線5和驅動電極4的連接。
在本發明中,製備連接導線5時,可以在製備完支撐單元31,形成支撐單元31、第一開口32和第二開口33後,直接在支撐單元31上形成金屬材料層,使得至少部分金屬材料落入第一開口32和第二開口33並分別與驅動電極4和接觸電極21電連接,然後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5,即形成連接驅動電極4和接觸電極21的連接導線5。
請一併參閱圖2和圖12,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為了更好的展示顯示面板的內部結構,圖12中示意出了連接導線5所在層、發光單元2、驅動電極4在俯視圖上的相對位置關係。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反射單元6,至少部分反射單元6在周側面312上並環繞發光單元2設置,反射單元6用於 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線。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反射單元6,反射單元6能夠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反射單元6設置於周側面312,周側面312傾斜設置,使得反射單元6能夠將更多的光反射至基板1,並由基板1出射,能夠提高顯示面板的出光率。
請一併參閱圖12和圖13,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
反射單元6圍合形成朝向基板1的出光口,發光單元2的出光可能不太均勻,即例如照射於周側面312上不同位置的光量不同。可選的,如圖12所示,反射單元6上還設置有透光開口64,透光開口64所在區域不會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通過合理設置透光開口64的位置,以使光量一致,使得從出光口出射的光量更加均勻,顯示面板的出光量更加均勻,改善顯示面板的顯色不均的缺陷。
如圖13所示,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包括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中的一者上設置有透光開口64,以使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的反射光量差小於或等於預設閾值。圖13中以點劃線示意出了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的分界線,點劃線並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反射單元6結構上的限定。在其他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還可以以其他方式分割為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通過在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中的一者上設置透光開口64,能夠減小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反射光量之差,進而使得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的反射光量差小於或等於預設閾值,改善顯示面板的顯色不均。預設閾值的取值有多種,客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定預設閾值的取值。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上均設置有透光開口64,通過使得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上透光開口64數量的不 同,減小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的反射光量差。
反射單元6的材料可以選用金、銀、鎂等金屬材料。例如反射單元6可以選用和連接導線5相同的材料製備成型。
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12,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同層設置。此時反射單元6可以選用和連接導線5相同的材料製備成型。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製備成型,能夠簡化顯示面板的製備,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
當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同層設置時,反射單元6可以復用為連接導線5,或者反射單元6可以與連接導線5相互絕緣設置。
請繼續參閱圖2至圖14,圖14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部分層結構的俯視圖。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2至圖14所示,驅動電極4包括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二驅動電極42,接觸電極21包括第一接觸電極211和第二接觸電極212,連接導線5包括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一接觸電極211通過第一連接導線51連接,第二驅動電極42和第二接觸電極212通過第二連接導線52連接,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同層設置,反射單元6包括相互絕緣的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2。
可選的,如圖12和圖14所示,第一反射部61、第二反射部62與第一連接導線51、第二連接導線52相互絕緣且同層設置。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可以設置的較小,以改善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可選的,在這些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和驅動電極4絕緣設置,以避免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二驅動電極42通過反射單元6短路連接。
可選的,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二驅動電極42沿第一方向X 間隔分佈,第一接觸電極211和第二接觸電極212沿第一方向X間隔分佈,第一連接導線51由第一接觸電極211經由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側的周側面312連接至第一驅動電極41,第二連接導線52由第二接觸電極212經由發光單元2在第一方向X上的另一側的周側面312連接至第二驅動電極42,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沿第一方向X間隔設置。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2可以分設於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在第二方向(圖1中的Y方向)上的兩側,且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2與第一連接導線51和第二連接導線52之間均存在間隙,以使第一反射部61、第二反射部62也可以與第一連接導線51、第二連接導線52相互絕緣且同層設置。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第一反射部61復用為第一連接導線51,第二反射部62復用為第二連接導線52。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分隔為相互絕緣的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2,第一反射部61連接於第一接觸電極211和第一驅動電極41之間以復用為第一連接導線51,第二反射部62連接於第二接觸電極212和第二驅動電極42之間以復用為第二連接導線52,能夠進一步簡化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的製備,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
請參閱圖15,圖15是另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15所示,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層疊設置,且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之間設置有絕緣層7。例如,反射單元6可以設置於連接導線5朝向發光單元2的一側,或者反射單元6可以設置於連接導線5背離發光單元2的一側。此時反射單元6可以選用和連接導線5不同的材料製備成型,例如反射單元6可以選用反射性能較好的金屬材料製備形成,連接導線5可以選用導電性能較好的金屬材料製備形成。
如圖15所示,當反射單元6設置於連接導線5背離發光單元2的一側時,反射單元6可以呈封閉環狀設置,反射單元6還可以包括對應 設置於第一表面311背離基板1一側的反射底部以及位於周側面312上的反射側部,反射底部和反射側部相互連接,使得反射單元6呈圓錐台狀或棱錐台狀,即反射單元6呈開口朝向基板1的碗狀,發光單元2位於碗狀的反射單元內,使得反射單元6能夠更好的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由於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不同層設置,且反射單元6設置於連接導線5背離發光單元2的一側,反射單元6的設置不影響連接導線5,因此反射單元6可以環繞支撐單元的周側面312設置成封閉環狀,反射單元6呈不具有通孔的“碗狀”結構體,使得反射單元6能夠反射更多的光量,有效提高發光單元2的出光效果。
可選的,請繼續參閱圖15,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之間的絕緣層7覆蓋驅動電極4,以避免反射單元6和驅動電極4電連接而導致驅動電極4短路。
請參閱圖16,圖16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16所示,反射單元6設置於連接導線5朝向發光單元2的一側,反射單元6上設置有絕緣開口,使得接觸電極21可以通過絕緣開口和連接導線5相互連接。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通過絕緣層7和反射單元6對應設置於周側面312上。可選的,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之間的絕緣層7上設置有第一連通孔,以使連接導線5能夠通過第一連通孔連接驅動電極4。可選的,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之間的絕緣層7上設置有第二連通孔,以使連接導線5能夠通過第二連通孔連接接觸電極21。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請繼續參閱圖2和圖3,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當支撐單元31包括第一表面311時反射單元6還包括第三反射部63,第三反射部63位於第一接觸電極211和第二接觸電極212之間的第一表面311,第一反射部61、第二反射部62和第三反射部63相互絕緣設置。通過設置第三反射部63能夠進一步提高反射單元6的反射光量,提高顯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請參閱圖17,圖17是圖2的局部示意圖。
如圖17所示,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周側面312和第一表面311之間的第一夾角α為91°~160°。例如第一夾角α為120°~150°。即周側面312和參考平面之間的第一銳角為20°~89°,參考平面與基板1表面平行,基板1表面是指基板1用於放置發光單元2的表面。可選的,周側面312和參考平面之間的第一銳角為30°~60°。當第一夾角α在上述範圍之內時,既能夠避免第一夾角α過大導致支撐單元31的尺寸過大,相鄰兩個發光單元2之間的間隙過大而影響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也能夠避免第一夾角α過小,例如當第一夾角α為銳角時,連接導線5難以沉積在周側面312上,第一夾角α過小也會影響反射單元6對發光單元2出光的反射。
請一併參閱圖1和圖18,圖18是還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18所示,顯示面板還包括:封裝層8,位於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一側,封裝層8包括交替設置的有機層81和無機層82。多個發光單元2在基板1表面間隔分佈,相鄰的發光單元2會形成縫隙,例如相鄰的兩個支撐單元31之間存在的第一開口32導致的縫隙,會導致顯示面板的厚度不均。有機層81的材料包括有機材料,通過對有機層81進行圖案化處理可以改善顯示面板的厚度不均。無機層82的材料包括無機材料,無機層82具有緻密性優勢,能夠提高封裝層8的封裝效果。
可選的,如圖18所示,封裝層8包括沿遠離基板1方向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有機層811、無機層82和第二有機層812。通過第一有機層811、無機層82和第二有機層812的交替分佈,能夠提高封裝層8的封裝效果。
請參閱圖19,圖19是又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如圖19所示,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無機層82包括第一無機層822和第二無機層821,第一無機層822位於第一有機層811和第二有機層812之間,第二無機層821設置於第一有機層811朝向基板1的一 側。通過增設第二無機層821能夠進一步提高封裝層8的密封效果。
第一有機層811和第二有機層812可以選用噴墨打印的方式製備成型,第一無機層822可以選用化學氣相沉積的方式製備成型。
發明人發現,當將發光單元2設置於基板1上時,發光單元2需要設置在指定位置,例如發光單元2需要位於對應的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二驅動電極42之間,才不會影響第一接觸電極211和第一驅動電極41、第二接觸電極212和第二驅動電極42的相互連接。
請參閱圖20至圖24,圖20是再一實施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21是圖20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2是圖21的俯視圖,圖23是圖20中另一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24是圖23的俯視圖。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20至圖24所示,顯示面板還包括圍繞發光單元2設置的圍合部23,基板1上設置有限位部9,限位部9圍合形成用於容納圍合部23的限位空間91,限位空間91和圍合部23的形狀相匹配。
在這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形狀相適配的圍合部23和限位部9,當將發光單元2設置於基板1上時,使得圍合部23能夠落入限位部9內,提高發光單元2和基板1之間的對位元精度,進而提升顯示面板的良率。
發光單元2例如為Micro-LED,圍合部23為環繞發光單元2的有機膠層,在將發光單元2設置在基板1上時,在發光單元2上設置了圍合部23以使發光單元2的外輪廓尺寸與限位空間91的尺寸相適配。
可選的,限位部9可以選用透明材料,以改善限位部9對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的影響。
可選的,限位部9可以位於第一驅動電極41和第二驅動電極42之間,支撐單元31圍合限位部9設置,即限位部9位於周側面312靠近發光單元2的一側。
可選的,限位部9的形狀設置方式有多種,如圖22所示, 限位部9可以呈封閉環狀。在其他實施例中限位部9還可以為多個,多個限位部9圍合形成用於容納發光單元2的限位空間91即可。限位空間9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狀設置方式有多種,如圖22所示,限位空間9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狀呈矩形,限位部9呈矩形環狀設置。在其他實施例中,限位空間9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狀還可以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規則圖形,或者限位空間9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形狀還可以為由弧線和/或直線組成的不規則圖形。圍合部23的形狀和限位空間91的形狀相適配,使得圍合部23能夠精確落入限位空間91內。
發明人發現,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採用多個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顯示面板拼接成拼接顯示幕時,顯示面板包括基板1和設置於基板1的驅動電極4、發光單元2、支撐單元31和連接導線5。由於發光單元2朝向基板1發光,發光單元2背離基板1的一側為非發光側,因此可以在發光單元2的非發光側直接佈置走線和晶片等結構,無需在顯示面板的基板1的側面走線,能夠減小相鄰兩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拼接縫,有效提高拼接顯示幕的顯示效果。
請參閱圖1和圖25,圖25是本發明還一實施例中圖1中A-A處的剖視圖。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5所示,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線10,設置於基板1的驅動電極4所在側。將驅動線10設置於基板1的驅動電極4所在側,使得驅動線10可以直接與驅動電極4相互連接,無需在基板1的側面走線,能夠減小相鄰兩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拼接縫。
可選的,顯示面板還包括支撐部34,支撐部34和支撐單元31同層同材料設置,至少部分驅動線10設置於支撐部34背離基板1的表面。支撐部34和支撐單元31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製備成型,簡化顯示面板的製備工藝,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且通過支撐部34可以向驅動線10提供柔性支撐,一方面能夠減小部分驅動線10和發光單元2的高度差,便於對驅動線10進行綁定;另一方面能夠改善綁定過程中驅動線10 的受力,提高驅動線10和基板1的使用壽命。
可選的,支撐部34和支撐單元31之間也會形成第一開口32,驅動電極4由第一開口32露出。
可選的,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器11,驅動器11在基板1的驅動電極4所在側連接驅動線10。將驅動器11直接設置於發光單元2的非顯示側和驅動線10相互連接,一方面能夠減小驅動線10和驅動器11之間的距離,減小驅動線10的走線長度;另一方面,驅動器11不會對顯示面板顯示效果產生影響。
可選的,驅動線10和連接導線5同層同材料設置,使得驅動線10和連接導線5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製備成型,簡化顯示面板的製備工藝,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緩衝層12,緩衝層12包括第三開口122和位於基板1和發光單元2之間的緩衝單元121,驅動電極4由第三開口122與連接導線5相互連接。通過設置緩衝層12,在發光單元2落在基板1上時,能夠減小發光單元2的回彈和發光單元2和基板1之間的摩擦,提高發光單元2的良率。
可選的,當顯示面板包括限位部9時,緩衝單元121可以位於限位部9圍合形成的限位空間91內。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由於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因此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包括但不限於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電子書、電視機、門禁、智能固定電話、控制台等具有顯示功能的設備。
本發明第三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請 參閱圖26,圖2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案的製備方法流程示意圖。該顯示面板可以為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
如圖1至圖26所示,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包括:
步驟S01:在基板1表面佈置多個間隔分佈的驅動電極4。
可以在基板1表面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驅動電極4。
步驟S02:將發光單元2設置於基板1表面,且發光單元2和驅動電極4位於基板1的同側,發光單元2包括接觸電極21,且發光單元2朝向基板1出射光線。
步驟S03:在發光單元2所在側設置支撐材料層,對支撐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31。
可選的,至少部分驅動電極4和接觸電極21由支撐單元31露出。
可選的,支撐單元31形成上述的第一開口32和第二開口33,驅動電極4由第一開口32露出,接觸電極21由第二開口33露出。
步驟S04:在支撐單元31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5,連接導線5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且至少部分連接導線沿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傾斜延伸。
經過本發明實施提供的方法製備成型的顯示面板中,發光單元2的接觸電極21位於其背離基板1的一側,且發光單元2朝向基板1出射光線,因此可以由發光單元2的非出光側通過連接導線5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不會影響顯示面板的發光,能夠有效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此外,連接導線5沿傾斜路徑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一方面能夠簡化連接導線5的佈線,另一方面能夠盡量減小連接導線5的長度,便於連接導線5的製備成型,提高連接導線5的穩定性,改善由於連接導線5斷線導致的顯示面板不良。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提高顯示面板的發光效果和顯示面板的良率。
可選的,在步驟S03中,支撐單元31還可以包括環繞至少部分發光單元2設置的周側面312,在接觸電極21至驅動電極4的方向上,周側面312沿遠離發光單元2的方向傾斜延伸。在步驟S04中,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支撐於所述周側面312,以使連接導線5能夠沿周側面312傾斜延伸。
可選的,在步驟S04中還形成反射單元6,反射單元6可以與連接導線5同層或異層設置。如上所述,反射單元6能夠反射發光單元2發出的光,提高顯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當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同層設置時,在步驟S04中,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以形成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至少部分反射單元6設置於周側面312並環繞發光單元2設置,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位於周側面312並連接接觸電極21和驅動電極4。在同一工藝步驟S04中同時形成連接導線5和反射單元6,能夠簡化顯示面板的製備,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
當反射單元6和連接導線5異層設置時,反射單元6可以設置於連接導線5朝向或背離發光單元2的一側。
如圖15所示,當反射單元6設置於連接導線5背離發光單元2的一側時,在步驟S04之後還包括:在連接導線5上形成絕緣材料層;在絕緣材料層上形成反射材料層,對反射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反射單元6,至少部分反射單元6設置於周側面312並環繞發光單元2設置。
如圖16所示,當反射單元6設置於連接導線5朝向發光單元2的一側時,在步驟S04之前還包括:在支撐單元31上形成反射材料層,對反射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反射單元6,至少部分反射單元6設置於周側面312並環繞發光單元2設置。可選的,反射單元6上設置有絕緣開口,接觸電極21由絕緣開口露出。在步驟S04中:在反射單元6上形成絕緣材料層;在絕緣材料層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5。可選的,還可以對絕緣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第 一連通孔,驅動電極4由第一連通孔露出,以使連接導線5能夠通過第一連通孔連接驅動電極4。可選的,還可以對絕緣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第二連通孔,接觸電極21由第二連通孔露出,以使連接導線5能夠通過第二連通孔連接接觸電極21。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導線5也可以伸入第一連通孔內與驅動電極4連接,連接導線5也可以伸入絕緣開口、第二連通孔內與接觸電極21相互連接。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在步驟S03中:在發光單元2所在側設置支撐材料層,對支撐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支撐單元31和支撐部34。那麼在步驟S04中,在支撐單元31和支撐部34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5和驅動線10,至少部分連接導線5位於周側面312,至少部分驅動線10設置於支撐部34背離基板1的表面。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在步驟S04中:在支撐單元31和支撐部34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5和驅動線10。使得驅動線10能夠位於基板1的驅動電極4所在側,驅動線10可以直接與驅動電極4相互連接,無需在基板1的側面走線,能夠減小相鄰兩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拼接縫。
支撐部34和支撐單元31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製備成型,簡化顯示面板的製備工藝,提高顯示面板的製備效率。且通過支撐部34可以向驅動線10提供柔性支撐,一方面能夠減小部分驅動線10和發光單元2的高度差,便於對驅動線10進行綁定;另一方面能夠改善綁定過程中驅動線10的受力,提高驅動線10和基板1的使用壽命。
可選的,在步驟S04之後還包括:將驅動線10連接於驅動器11。可選的,驅動器11在基板1的驅動電極4所在側連接驅動線10。將驅動器11直接設置於發光單元2的非顯示側和驅動線10相互連接,一方面能夠減小驅動線10和驅動器11之間的距離,減小驅動線10的走線長度;另一方面,驅動器11不會對顯示面板顯示效果產生影響。
雖然已經參考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並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衝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徵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請求項的範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
1:基板
12:緩衝層
121:緩衝單元
122:第三開口
2:發光單元
21:接觸電極
211:第一接觸電極
212:第二接觸電極
31:支撐單元
311:第一表面
312:周側面
32:第一開口
33:第二開口
4:驅動電極
41:第一驅動電極
42:第二驅動電極
5:連接導線
51:第一連接導線
52:第二連接導線
63:第三反射部
8:封裝層
X:第一方向
Z:方向

Claims (9)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基板;發光單元,設置於所述基板,所述發光單元包括接觸電極,且所述發光單元朝向所述基板出射光線;驅動電極,位於所述接觸電極朝向所述基板的一側;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所述支撐面在所述接觸電極和所述驅動電極之間延伸;連接導線,連接所述接觸電極和所述驅動電極,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支撐於所述支撐面上,且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傾斜延伸;其中,所述支撐單元和所述發光單元均為多個,各所述支撐單元環繞各所述發光單元設置,相鄰的兩個所述支撐單元之間形成第一開口,至少部分所述驅動電極經由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連接導線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沿直線型軌跡傾斜延伸;或者,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沿弧線型軌跡傾斜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支撐面包括環繞至少部分所述發光單元設置的周側面,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上,所述周側面沿遠離所述發光單元的方向傾斜延伸,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支撐於所述周側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還包括反射單元,至少部分所述反射單元在所述周側面上環繞所述發光單元設置,所述反射單元用於反射所述發光單元發出的光線,所述反射單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 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設置有透光開口,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反射光量差小於或等於預設閾值。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反射單元和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同層設置;或者,所述反射單元和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層疊設置,且所述反射單元和所述連接導線之間設置有絕緣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當所述反射單元和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同層設置;所述驅動電極包括第一驅動電極和第二驅動電極,所述接觸電極包括第一接觸電極和第二接觸電極,所述連接導線包括第一連接導線和第二連接導線,所述第一驅動電極和所述第一接觸電極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導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電極和所述第二接觸電極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導線連接;所述反射單元包括相互絕緣的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驅動線,設置於所述基板的所述驅動電極所在側;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和所述支撐單元同層同材料設置,至少部分所述驅動線設置於所述支撐部背離所述基板的表面;和/或,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緩衝層,所述緩衝層包括第一開口和位於所述基板和所述發光單元之間的緩衝單元,所述驅動電極由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連接導線相互連接。
  8.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請求項1-7任一項項所述的顯示面板。
  9. 一種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包括:在基板表面佈置多個間隔分佈的驅動電極;將多個發光單元設置於基板表面,且所述發光單元和所述驅動電極位於所述基板的同側,所述發光單元包括接觸電極,所述發光單元朝向所述基板出射光線;在所述發光單元所在側設置支撐材料層,對所述支撐材料層進行圖案 化處理形成設有支撐面的支撐單元,各所述支撐單元環繞各所述發光單元設置,相鄰的兩個所述支撐單元之間形成第一開口,所述驅動電極由所述第一開口露出;在所述支撐單元上形成金屬材料層,對所述金屬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連接導線,所述連接導線連接所述接觸電極和所述驅動電極,至少部分所述連接導線沿所述接觸電極至所述驅動電極的方向傾斜延伸,至少部分所述驅動電極經由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連接導線連接。
TW111139702A 2021-11-29 2022-10-19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824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1055.4A CN116190403A (zh) 2021-11-29 2021-11-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202111431055.4 2021-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152A TW202308152A (zh) 2023-02-16
TWI824783B true TWI824783B (zh) 2023-12-01

Family

ID=8644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702A TWI824783B (zh) 2021-11-29 2022-10-19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0403A (zh)
TW (1) TWI824783B (zh)
WO (1) WO20230932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5998A (ja) * 2008-08-29 2010-03-11 Toshiba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3376939A (zh) * 2012-04-11 2013-10-30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TWI662334B (zh) * 2018-02-06 2019-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與顯示裝置
CN109920814B (zh) * 2019-03-12 2022-10-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0403A (zh) 2023-05-30
TW202308152A (zh) 2023-02-16
WO2023093282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4980B (zh) 发光器件封装和包括发光器件封装的照明系统
JP6339161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TWI405356B (zh) 發光單元
JP2007096318A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7134722A (ja) 高輝度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7403820B (zh) 显示设备
CN102738367A (zh) 发光设备
CN102097563B (zh) 发光器件和发光器件封装
CN102117878A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114369A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CN110050512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2185077A (zh) 发光器件、用于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以及背光单元
JP200914137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ッケージ
KR102097092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차량용 램프
TWI824783B (zh)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813764B (zh) 顯示裝置
WO20240408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WO2022067520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133486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ing device
WO202118948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073718A (ja) 発光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
TW202147281A (zh) 顯示裝置
KR101859148B1 (ko) 리드 프레임 어셈블리 및 그의 발광 칩 어레이 모듈
KR101122722B1 (ko) 발광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광학 장치
US8143638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