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777B -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777B
TWI824777B TW111139269A TW111139269A TWI824777B TW I824777 B TWI824777 B TW I824777B TW 111139269 A TW111139269 A TW 111139269A TW 111139269 A TW111139269 A TW 111139269A TW I824777 B TWI824777 B TW I8247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tal substrate
layer
emitting dio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8512A (zh
Inventor
曾暐祐
吳俊毅
林承德
洪立維
許明森
Original Assignee
光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9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477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7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851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Die 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金屬永久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包含金屬基板,此金屬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發光結構,設置於金屬基板第二表面;至少一個凹槽,鄰接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並且位於金屬基板的周邊上;以及至少一生成物,形成於凹槽中,並且不凸出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晶片,特別是指一種以金屬材料為永久基板的發光二極體晶片。
典型的晶圓鍵合式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採用矽基板作為永久基板,此矽基板的厚度必須大於400 微米(μm),以避免在機台抓取的過程中,因矽晶圓翹曲程度過大而導致抓取失敗。然而,為因應現今產品輕薄化的需求,多數永久基板的厚度須達到200μm以下,故尚須在後段製程中對矽基板進行研磨。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一道工序,亦提升了因厚度不足而導致翹曲及破片的風險。
另一方面,使用金屬基板作為發光二極體的永久基板雖然可以同時符合薄度需求並克服翹曲。但金屬基板在雷射切割製程中,容易因高溫而形成生成物,造成基板表面突起。這些突起或不平整的情況會減少發光二極體晶片與次基座(submount)兩者表面的接觸面積,易導致虛焊(Non-wetting),遂不利於後續焊接及封裝。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晶片,降低金屬基板經雷射切割所產生的生成物對焊接的影響,以提升焊接可靠度。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晶片包含金屬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位於金屬基板的相對兩側;發光結構,設置於金屬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至少一凹槽,鄰接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並位於金屬基板的周邊;以及至少一生成物,位於凹槽中,其中至少一生成物形成於凹槽之中,並且不凸出於第一表面。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更包含焊接層,位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焊接層的一部分位於凹槽中,並且覆蓋生成物。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發光結構更包含發光層,其中金屬基板完全遮蓋發光層;第一金屬層,位於金屬基板以及發光層之間;以及一第二金屬層,位於發光層上,其中發光層位於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之間。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金屬基板的厚度小於170μm。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凹槽的寬度大於20μm。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凹槽的深度大於5μm。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凹槽圍繞於第一表面,而凹槽的形狀為封閉的環形。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其中生成物選自於Mo、Au、Pt與Ti所組成族群的金屬化合物。
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元件,包含金屬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位於金屬基板的相對兩側;發光結構,設置於金屬基板的第二表面上;至少一凹槽,鄰接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並位於金屬基板的一周邊;至少一生成物,位於凹槽中,其中至少一生成物形成於凹槽之中,並且不凸出於第一表面;焊接層,位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以及線路基板,設置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焊接層位於金屬基板以及線路基板之間,並且直接接觸線路基板。
基於上述,金屬基板上的凹槽結構可以容納由雷射切割的高溫而產生的生成物,使生成物不凸出於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故當金屬基板的第一表面焊接於線路基板上時,可排除兩者的接觸面不平整而對焊接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虛焊,從而提升焊接的可靠度。
本發明將以下列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須注意的是, 以下本發明實施例的敘述在此僅用於舉例說明, 並非旨在詳盡無遺地揭示所有實施態樣或是限制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態樣。舉例而言,敘述中之「第一特徵形成於第二特徵上」包含多種實施方式,其中涵蓋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亦涵蓋額外的特徵形成於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而使兩者不直接接觸。此外,圖式及說明書中所採用的相同元件符號會盡可能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空間相對的詞彙,例如「下層的」、「低於」、「下方」、「高於」、「上方」等相關詞彙,於此用以簡單描述如圖所示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這些空間相對的詞彙除了圖中所描繪的轉向之外,也涵蓋在使用或操作裝置時的不同的轉向。此外,當元件可旋轉(旋轉90度或其他角度)時,在此使用之空間相對的描述語也可作對應的解讀。
在以下的內文中,為了清楚呈現本案的技術特徵,圖式中的元件(例如層、膜、基板以及區域等)的尺寸(例如長度、寬度、厚度與深度)會以不等比例的方式放大。因此,下文實施例的說明與解釋不受限於圖式中的元件所呈現的尺寸與形狀,而應涵蓋如實際製程及/或公差所導致的尺寸、形狀以及兩者的偏差。例如,圖式所示的平坦表面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的特徵,而圖式所示的銳角可以用鈍角替換。所以,本案圖式所呈示的元件主要是用於示意,並非旨在精準地描繪出元件的實際形狀,也非用於限制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
更甚者,本案內容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不僅涵蓋明確記載的數值與數值範圍,而且也涵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可允許偏差範圍,其中此偏差範圍可由測量時所產生的誤差來決定,而此誤差例如是起因於測量系統或製程條件兩者的限制。此外,「約」可表示在上述數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例如±30%、±20%、±10%或±5%內。本案文中所出現的「約」、「近似」或「實質上」等這類用字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或其他性質來選擇可以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並非單以一個標準偏差來套用以上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機械性質以及其他性質等所有性質。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側視示意圖,發光二極體晶片10包含金屬基板100、發光結構120、凹槽140、生成物160以及焊接層180。金屬基板100具有第一表面102f以及第二表面102s,且第一表面102f與第二表面102s分別位於金屬基板100的相對兩側。其中金屬基板100可以作為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永久基板,進一步而言,金屬基板100還可以是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電極(正極或負極),其材料可以包含Mo、Cu、CuW或上述金屬的合金組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基板100的厚度小於170µm。然而,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金屬基板100的厚度不限於此,可以大於或等於170µm。
發光結構120位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二表面102s上,並且包含發光層122、第一金屬層124以及第二金屬層126。從金屬基板100往遠離金屬基板100的方向,這三者的排列依序為第一金屬層124、發光層122與第二金屬層126。換言之,第一金屬層124位於金屬基板100以及發光層122之間,而第二金屬層126位於發光層122上,即發光層122位於第一金屬層124與第二金屬層126之間。
除此之外,請一併參考圖1的側視圖與圖2的立體圖,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基板100可以完全遮蓋發光層122。換句話說,如圖2所示,發光層122覆蓋於金屬基板100,且其覆蓋範圍小於金屬基板100的面積。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層122的覆蓋範圍可以大於或等於金屬基板100的面積。
在圖1的實施例中,發光層122可以是包含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的結構,並且在 p-n接面(p-n junction)發光。因此,本發明的發光層122可以是包含p型及n型的半導體材料,例如GaAs、AlGaAs、AlGaInP、GaN、InGaN及其組合或相似物。另一方面,發光層122兩側的第一金屬層124與第二金屬層126可以是用於均勻電流的導電材料。具體而言,第一金屬層124可以包含BeAu、AuZn或其相似物,而第二金屬層126可以包含ITO、Cr、Ni/Au、AuGeNi或其相似物。
圖1中的發光二極體晶片10還包含了反射層110以及鍵合層130,其中反射層110位於金屬基板100上,且反射層110與金屬基板100之間以鍵合層130連接。一般而言,可以利用物理氣相沉積(例如蒸鍍)的方式形成反射層110,而反射層110的材料可以包含例如Ag或Au等金屬材料。同樣地,也可以利用物理氣相沉積(例如蒸鍍)的方式,在反射層110上形成鍵合層130,而鍵合層130的材料可以包含例如Au/In、Au/Au或Ni/Sn等金屬材料。然而,本發明的反射層110以及鍵合層130的形成方式不限於物理氣象沉積,也可以包含其他沉積製程。
請繼續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的發光二極體晶片10包含至少一個鄰接第一表面102f的凹槽140。圖3為本實施例從第一表面102f沿著方向D1(如圖1所示),並且往第二表面102s看的仰視圖。應特別注意,為了清楚表示出金屬基板100與凹槽140的結構,此仰視圖省略繪示焊接層180。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3,金屬基板100具有一周邊102p,且凹槽140位於此周邊102p上。在本實施例中,凹槽140呈封閉的環形,並且沿著周邊102p而圍繞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凹槽140的數量及形狀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請參考圖4中另一實施例的仰視圖,此仰視圖與圖3為同一視角,並且也同樣省略繪示焊接層180。在此實施例中,多個凹槽140分別位於金屬基板100的周邊102p上,並沿著此周邊102p排列。其中每一個凹槽140呈長方形,且至少兩個凹槽140的長度L可以互不相同。
請回到圖1與圖3,凹槽140具有深度D以及寬度W。在本實施例中,凹槽140的深度D大於5µm,且凹槽140的寬度W大於20µm。然而,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凹槽140的深度D與寬度W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晶片10包含至少一個生成物160,這些生成物160形成於凹槽140之中,並且不凸出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生成物160的成分可來自於發光二極體晶片10。詳細而言,生成物160可以是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一部分結構(例如金屬基板100、反射層110、鍵合層130或三者之間的組合)受熱而生成的化合物。據此,生成物160可以包含上述一部分結構的成分的化合物,例如包含Mo、Au、Pt、Ti以及上述金屬的各種組合的碳化物。
除上述結構之外,發光二極體晶片10還包含焊接層180。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此焊接層180位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上。在本實施例中,焊接層180完全覆蓋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焊接層180的一部分位於凹槽140中,並且覆蓋生成物160。應特別注意,在其他實施例中,焊接層180可以部分覆蓋於第一表面102f,並且不覆蓋於凹槽140中的生成物160。此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焊接層180的面積大於發光層122的面積。然而本發明中焊接層180的面積並不限於此,可以是小於或等於發光層122的面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藉由圖案化金屬基板100來形成凹槽140,例如使用微影蝕刻的方式形成凹槽140。然而,本發明中形成凹槽140的方式不限於此,也可以利用其他機械式(例如切割)的方法在金屬基板100上形成凹槽140。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元件的結構側視示意圖,此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元件50相似於前述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10。例如,發光二極體元件50也包含金屬基板100、發光結構120、凹槽140、生成物160以及焊接層180。以下主要敘述發光二極體晶片10與發光二極體元件50之間的差異,發光二極體晶片10與發光二極體元件50兩者相同之處基本上不再重複敘述。
請參考圖5,發光二極體元件50還包含線路基板550。本發明的線路基板550可以是裝載一個或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本發明中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載板,舉例而言,線路基板550可以是環氧樹脂或者陶瓷製成的次基座或電路板。其中線路基板550設置於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上,並且以焊接層180作為線路基板550與金屬基板100之間的連接。換句話而言,焊接層180位於金屬基板100以及線路基板550之間。
另一方面,焊接層180可以直接接觸線路基板550,亦能直接接觸金屬基板100,並電性連接線路基板550與金屬基板100。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線路基板550與覆蓋於生成物160上的焊接層180不接觸,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覆蓋於生成物160上的焊接層180可以部分接觸於線路基板550。
圖6A至圖6C繪示了圖1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製造步驟的示意圖。請參閱圖6A,提供包含金屬基板100’、反射層110’、發光結構120’與鍵合層130’的初始發光二極體晶片60,其中發光結構120’還包含發光層122’、第一金屬層124’以及第二金屬層126。應特別注意,此步驟中的第二金屬層126不完全覆蓋發光層122’,並且暴露出一部分的發光層122’。
在圖6A所示的步驟以前,發光結構120’與鍵合層130’可透過磊晶方法先形成於成長基板(未繪示)上,其中前述磊晶方法可以是分子束磊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而前述成長基板可以是砷化鎵(GaAs)基板或氮化鎵(GaN)基板。之後,將金屬基板100’與鍵合層130’結合。在將金屬基板100’與鍵合層130’結合之後,利用蝕刻或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LLO)移除上述成長基板。接著,形成第二金屬層126’,從而形成如圖6A所示的初始發光二極體晶片60,其中第二金屬層126可以利用微影蝕刻製程而形成。
之後,如圖6B所示,對發光層122’以及第一金屬層124’進行微影蝕刻製程,以將整片的發光層122’與整片的第一金屬層124’分割為一個個彼此獨立分隔的發光層122與第一金屬層124。在本實施例中,對發光層122’以及第一金屬層124’所進行的微影蝕刻製程可以包含黃光製程以及藉由感應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進行的乾式蝕刻製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參考圖6C,在形成多個獨立的發光層122與第一金屬層124之後,在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形成凹槽140’。在本實施例的此一步驟中,可以在第一表面102f上進行黃光製程,並且藉由包含磷酸、硝酸及醋酸的混和酸性溶液蝕刻而形成凹槽140’。凹槽140’在金屬基板100’上所形成的圖案則如圖7中的仰視圖所示,可以呈網格狀。在凹槽140’形成之後,藉由蒸鍍的方式在金屬基板100’的第一表面102f以及凹槽140’上形成焊接層180’,雖然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焊接層180’的方式為蒸鍍,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以是例如電鍍等其他沉積製程。
在形成焊接層180’之後,如圖6D所示,由反射層110’往金屬基板100’的方向D2,對反射層110’、鍵合層130’、金屬基板100’以及焊接層180’進行雷射切割。應特別注意,其中雷射切割的路徑s必須沿著如圖7所示的這些凹槽140’的圖案,從而分割出多個彼此獨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10。除此之外,在雷射切割的過程中,生成物160(未示出)也會因為雷射的高溫而形成於凹槽140中。至此,完成多個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發光二極體晶片10)的製造。
綜上所述,金屬基板上因雷射切割的高溫而產生的生成物形成於本發明的凹槽結構中,當凹槽結構的深度大於生成物的高度時,生成物不凸出於金屬基板接觸於線路基板的表面。因此,可以避免後續因表面不平整而導致例如虛焊等不良問題,從而提升焊接的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已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實施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發光二極體晶片 100、100’:金屬基板 102f:第一表面 102s:第二表面 102p:周邊 110、110’:反射層 120、120’:發光結構 122、122’:發光層 124、124’:第一金屬層 126:第二金屬層 130、130’:鍵合層 140、140’:凹槽 160:生成物 180、180’:焊接層 50:發光二極體元件 550:線路基板 60:初始發光二極體晶片 D1、D2:方向 D:深度 L:長度 s:路徑 W:寬度
從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圖式檢閱,可理解本發明的態樣。應注意,多種特徵並未以產業上實務標準的比例繪製。事實上,為了討論上的清楚易懂,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以任意地增加或減少。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2繪示圖1的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立體圖。 圖3繪示圖1的實施例沿著方向D1看的局部仰視圖。 圖4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與圖2相同視角的局部仰視圖。 圖5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元件的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6A至圖6D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晶片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7繪示圖6C的發光二極體晶片製造方法的局部仰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發光二極體晶片
100:金屬基板
102f:第一表面
102s:第二表面
110:反射層
120:發光結構
122:發光層
124:第一金屬層
126:第二金屬層
130:鍵合層
140:凹槽
160:生成物
180:焊接層
D1:方向
D:深度

Claims (10)

  1. 一種發光二極體晶片,包含: 一金屬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位於該金屬基板的相對兩側; 一發光結構,設置於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 至少一凹槽,鄰接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並位於該金屬基板的一周邊上;以及 至少一生成物,形成於該凹槽之中,並且不凸出於該第一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更包含: 一焊接層,位於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焊接層的一部分位於該凹槽中,並且覆蓋該生成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發光結構更包含: 一發光層,其中該金屬基板完全遮蓋該發光層; 一第一金屬層,位於該金屬基板以及該發光層之間;以及 一第二金屬層,位於該發光層上,其中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金屬基板的厚度小於170µm。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凹槽的寬度大於20µm。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凹槽的深度大於5µm。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凹槽圍繞於該第一表面,而該凹槽的形狀為封閉的環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晶片,其中該生成物選自於Mo、Au、Pt與Ti所組成族群的金屬化合物。
  10. 一種發光二極體元件,包含: 一金屬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位於該金屬基板的相對兩側; 一發光結構,設置於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 至少一凹槽,鄰接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並位於該金屬基板的一周邊; 至少一生成物,位於該凹槽中,其中該至少一生成物形成於該凹槽之中,並且不凸出於該第一表面; 一焊接層,位於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線路基板,設置於該金屬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焊接層位於該金屬基板以及該線路基板之間,並且直接接觸該線路基板。
TW111139269A 2022-10-17 2022-10-17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TWI824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269A TWI824777B (zh) 2022-10-17 2022-10-17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9269A TWI824777B (zh) 2022-10-17 2022-10-17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4777B true TWI824777B (zh) 2023-12-01
TW202418512A TW202418512A (zh) 2024-05-01

Family

ID=90053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269A TWI824777B (zh) 2022-10-17 2022-10-17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47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3467A1 (en) * 2008-08-22 2011-06-16 Lattice Power (Jiangxi)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ngaain light emitting device on a combined substrate
TW201133924A (en) * 2010-01-25 2011-10-01 Showa Denko Kk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emitting-lamp and lighting device
CN206098441U (zh) * 2016-08-30 2017-04-12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发光设备
WO2018113328A1 (zh) * 2016-12-22 2018-06-28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3467A1 (en) * 2008-08-22 2011-06-16 Lattice Power (Jiangxi)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ngaain light emitting device on a combined substrate
TW201133924A (en) * 2010-01-25 2011-10-01 Showa Denko Kk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emitting-lamp and lighting device
CN206098441U (zh) * 2016-08-30 2017-04-12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发光设备
WO2018113328A1 (zh) * 2016-12-22 2018-06-28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9797B2 (en) High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EP2206165B1 (en) Robust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with removed substrate and added optical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09961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EP2063469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rtical light emitting diode
EP2156478B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500562A (ja) マイクロ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06005369A (ja) 裏側ビアを持った透明サブマウント付き発光デバイス
KR2012010787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818056B (zh) 發光元件
JP6470677B2 (ja) 封止された半導体発光デバイス
TWI755245B (zh) 發光元件
JP2013251493A (ja) 素子モジュール
TWI766821B (zh) 發光元件
WO2023093446A1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装置
KR100691186B1 (ko) 수직구조 발광 다이오드의 제조 방법
TWI824777B (zh)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TW202418512A (zh)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元件
TW201324843A (zh) 發光二極體之製作方法
TWI818070B (zh)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161198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半導体発光素子用ウェハ、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用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TWI818265B (zh) 發光元件
TWI756602B (zh) 發光二極體
TW202401849A (zh) 發光元件
TW202349746A (zh) 發光元件
TW201409738A (zh) 發光二極體之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