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686B -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686B
TWI823686B TW111145070A TW111145070A TWI823686B TW I823686 B TWI823686 B TW I823686B TW 111145070 A TW111145070 A TW 111145070A TW 111145070 A TW111145070 A TW 111145070A TW I823686 B TWI823686 B TW I8236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docking
space
wall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5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605A (zh
Inventor
段白玉
郭榮哲
陳宏基
王曉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6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9Shield structure with plural ports for distinct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58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66Thermal aspects, temperature control o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 G02B6/4268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種屏蔽罩組件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對接端面的至少一組疊置的對接空間。同組中疊置的對接空間於屏蔽罩組件的尾部連通,形成用以收容插座連接器的連通部。屏蔽罩組件還包括位於疊置的對接空間中兩相鄰的對接空間之間的容置空間。容置空間將屏蔽罩組件的兩相對的外側壁貫通。容置空間的一側延伸貫穿對接端面,容置空間的另一側延伸至連通部。本發明的屏蔽罩組件易於組裝散熱部件,散熱性好。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其本身對插頭連接器定位精準。當前述插座連接器組件使用本發明的屏蔽罩組件時,其還具有散熱性好的優點。

Description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屬於連接器技術領域。
本發明要求了申請日為2022年08月04日,申請號為:202210929720.0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結合於本發明中。
隨著技術的發展,連接器的資料傳輸能力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連接器的散熱性能亟需相應提升。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組裝散熱部件的屏蔽罩組件。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屏蔽罩組件,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前述對接端面的至少一組疊置的對接空間;同組中前述疊置的對接空間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連通,形成連通部用以收容插座連接器;前述屏蔽罩組件還包括位於前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兩相鄰的對接空間之間的容置空間,前述容置空間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兩相對的外側壁貫通,前述容置空間一側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並將前述對接端面貫通,另一側延伸至前述連通部。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頂壁以及底壁;前述頂壁、前述底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圍成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外框;前述頂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的一端均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頂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端;前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底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至少一組間隔設置的第一中間壁以及第二中間壁;前述第一中間壁的兩側邊分別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固定連接,前述第一中間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且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第一中間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前述第二中間壁的兩側邊分別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固定連接,前述第二中間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且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第二中間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前述容置空間位於前述第一中間壁和前述第二中間壁之間。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三側壁,前述第三側壁位於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之間並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分隔。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後壁,前述後壁固定連接至前述頂壁和/或前述側壁,進而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端封閉。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底壁、前述第二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或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頂壁、前述第一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或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第一中間壁、相鄰的第二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於前述底壁和前述第一中間壁的朝向其所參與圍成的對接空間的內表面上均固定有彈片;每個前述底壁和前述第一中間壁參與圍成的對接空間中均設有至少一個前述彈片。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對於每個對接空間,位於前述彈片對側的前述頂壁或前述第二中間壁相應開設至少一個通孔。
此外,本發明還揭示了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包括屏蔽罩組件、插座連接器以及散熱部件;前述屏蔽罩組件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前述對接端面的對接空間,前述屏蔽罩組件配置為固定至電路板;前述插座連接器被收容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且與前述對接空間連通,前述插座連接器固定安裝於前述電路板上;前述散熱部件固定安裝於前述電路板上,前述散熱部件具有暴露於前述對接空間的至少一個表面,該表面配置為能夠與插入前述對接空間且與前述插座連接器匹配使用的插頭連接器於垂直前述電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緊密抵靠。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屏蔽罩組件為本發明所揭示的屏蔽罩組件;前述散熱部件包括複數個,分別設置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頂壁的上表面以及前述容置空間內。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板部以及與前述散熱板部固定連接的支撐柱;前述散熱板部包括空腔以及設置於前述散熱板部的兩端的進液孔和出液孔。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散熱板部具有複數柱狀凸起,前述複數柱狀凸起分散佈置於前述空腔內。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散熱部件靠近前述對接空間的表面上具有凸起,前述凸起凸伸入前述對接空間且具有與前述電路板平行的工作面;於前述對接空間與前述凸起的工作面相對的一側設有彈片;前述凸起與前述彈片之間的最小距離小於前述插頭連接器於相應位置的厚度。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殼體,前述屏蔽罩組件、前述插座連接器以及前述散熱部件均被包裹於前述殼體內。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殼體的蓋上開設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對接端相對應的安裝孔,前述屏蔽罩組件藉由位於 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對接端的接地彈片緊密安裝於前述安裝孔中。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有以下優點:
1.屏蔽罩組件中設置容置空間,使得屏蔽罩組件方便與散熱部件組裝。
2.使用這種屏蔽罩組件的插座連接器組件整體散熱效果好。
3.插座連接器組件中散熱部件用以固定於電路板上,且散熱部件被設置為與伸入到對接空間中的插頭連接器抵接,進而為插頭連接器於垂直電路板板面的方向上定位,這種定位方式減少了公差累積,較為精準。
1:屏蔽罩組件
10:對接端面
101:第一對接空間
102:第二對接空間
103:第三對接空間
104:第四對接空間
105:第二連通部
106:第一連通部
107:接地彈片
1071:彈片
11:頂壁
110:第一本體部
111:第一定位片
112:第一通孔
113:第二通孔
114:第一定位槽
115:第二定位槽
116:第五抵接邊
12:底壁
120:第二本體部
1201:第一擋邊
1202:避讓部
12021:第二擋邊
121:第一延邊
1211:第五定位槽
122:第二延邊
1221:第六定位槽
123:第一彈片
1231:拱形凸起
124:第三定位槽
125:第四定位槽
13:第一側壁
131:第一凹陷部
132:第一抵接彈片
133:第一抵接邊
134:第一鎖舌
135:第二定位片
136:第三定位片
137:第二抵接邊
138:第一安裝引腳
14:第二側壁
141:第二凹陷部
142:第二抵接彈片
143:第三抵接邊
144:第二鎖舌
145:第四抵接邊
146:第四定位片
147:第五定位片
148:第二安裝引腳
15:第一中間壁
151:第三延邊
152:第二彈片
1521:拱形凸起
16:第二中間壁
161:第四延邊
162:第三通孔
163:第四通孔
17:第三側壁
171:第三凹陷部
172:抵接彈片組
173:第三鎖舌
174:第四鎖舌
18:容置空間
19:後壁
190:第三本體部
191:第五延邊
1911:第六定位槽
192:第三擋邊
193:第七定位槽
2:插座連接器
21:連接器殼體
22:第一連接端口
23:第二連接端口
24:端子模組
3:散熱部件
31:散熱板部
311:第一散熱板
3111:空腔
3112:柱狀凸起
3113:凸起
3114:安裝通孔
312:第二散熱板
32:支撐柱
33:螺桿
4:印刷電路板
5:殼體
51:殼體主體
52:蓋
521:安裝孔
60:後端部
61:第一延伸部
62:第二延伸部
63:鏤空開口
a:距離
A-A:線
A,B:圖6中畫圈部分
C,D:圖5中畫圈部分
E,F:圖11中畫圈部分
x,y,z:軸線
圖1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另示出了插座連接器);圖2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的另一個角度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另示出了插座連接器);圖5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頂壁(及第一、第二側壁)的結構示意圖;圖6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頂壁(及第一、第二側壁)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7係圖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8係圖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9係圖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0係圖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1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底壁的結構示意圖;圖12係圖1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3係圖11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4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第一中間壁的結構示意圖;圖15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第二中間壁的結構示意圖;圖16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第三側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17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後壁的結構示意圖;圖18係本發明屏蔽罩組件中接地彈片的結構示意圖;圖19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0係圖19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21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中插座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2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中散熱部件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23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中散熱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4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中散熱部件的仰視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25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中部分部件的俯視示意圖;圖26係圖25中的A-A剖面示意圖;圖27係本發明插座連接器組件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圖式詳細地對本發明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果存在複數具體實施方式,於不衝突的情況下,這些實施方式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當描述涉及圖式時,除非另有說明,不同圖式中相同的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內容並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係與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與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產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於本發明中使用的術語係僅僅出於描述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於本發明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前述”或“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
應當理解,本發明的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特徵的命名。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除非另行指出,本發明中出現的“前”、“後”、“上”、“下”等類似詞語只是為了便於說明,而並非限 於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種空間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詞語係一種開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現於“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蓋出現於“包括”或者“包含”後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這並不排除出現於“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還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發明中如果出現“複數”,其含義係指兩個以及兩個以上。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屏蔽罩組件1以及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
如下將結合圖式對本發明所揭示的方案進行介紹,描述中所涉的屏蔽罩組件1的首尾延伸方向即縱向,也即圖式1中x軸所指方向;此外,以下描述中所涉方向以z軸正向所指為上、z軸負向所指為下;y軸正向為前,y軸負向為後。
結合參見圖1至圖3,前述屏蔽罩組件1包括對接端面10(例如前端面)以及貫穿前述對接端面10的至少一組上下疊置的對接空間(對應圖式標記101、102和103、104),前述上下疊置的對接空間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包括後端部60、向前凸出所述後端部60的第一延伸部61以及向前凸出所述後端部60且位於所述第一延伸部61的下方的第二延伸部62,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的一個由所述第一延伸部61圍成,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的另一個由所述第二延伸部62圍成,所述第一延伸部61、所述第二延伸部62以及所述後端部60為一體式構造,且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部連通,形成連通部(對應圖式標記106、105)另,所述屏蔽罩組件1設有鏤空開口63與所述連通部相連通。
圖示實施例中對接空間有四個,分別為第一對接空間101、第二對接空間102、第三對接空間103以及第四對接空間104。其中,第一對接空間101和第二對接空間102為疊置對接空間,兩者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部連通,形成第一連通部106;第三對接空間103和第四對接空間104為疊置對接空間,這兩者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部連通,形成第二連通部105。
插座連接器2會被安置於前述第一、第二連通部106、105內。顯然,位於第一連通部106內的插座連接器2將與第一、第二對接空 間101、102連通;位於第二連通部105內的插座連接器2將與第三、第四對接空間103、104連通。
前述屏蔽罩組件1還包括容置空間18,前述容置空間18貫穿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兩相對的外側壁且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10並將前述對接端面10貫穿,另一端延伸至前述第一、第二連通部105、106。前述鏤空開口63位於容置空間18的後端,所述容置空間18通過所述鏤空開口63與所述連通部105、106相連通。
參見圖1至圖3,前述屏蔽罩組件1包括頂壁11、底壁12、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第一中間壁15、第二中間壁16以及第三側壁17。
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由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一中間壁15以及第三側壁17圍成;前述第二對接空間102由底壁12、第三側壁17、第二中間壁16、第一側壁13圍成;前述第三對接空間103由頂壁11、第三側壁17、第一中間壁15、第二側壁14圍成;前述第四對接空間104由第二中間壁16、第三側壁17、底壁12、第二側壁14圍成。
參見圖5,前述頂壁11包括大致呈平板狀的第一本體部110,於前述第一本體部110上開有能夠連通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部和前述屏蔽罩組件1內的對接空間的通孔。於圖示實施例中,前述第一本體部110開有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前述第一通孔112能夠連通外部和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前述第二通孔113能夠連通外部和前述第三對接空間103。於前述第一本體部110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部的位置以向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部凸伸的方式設有第一定位片111,於前述第一本體部110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壁端設有第五抵接邊116,於前述第一本體部110的中部沿縱向開設複數第一定位槽114,於前述第一本體部110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首端的位置開設複數第二定位槽115,複數前述第二定位槽115沿前後方向設置。
前述第一本體部110的兩相對的側邊沿垂直前述第一本體部110的方向延伸形成前述第一側壁13以及前述第二側壁14。
參見圖6至圖8,前述第一側壁13大體呈“凹”字型,其大致呈板狀,前述第一側壁13的第一凹陷部131對應前述容置空間18,其可以認為係前述容置空間18貫穿前述第一側壁13形成。於前述第一側壁13的第一凹陷部131的上側和下側均設有第一抵接彈片132,前述第一抵接彈片132向對接空間內部凸伸。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壁端上設有第一抵接邊133、第一鎖舌134,前述第一抵接邊133用於與相鄰部件抵接定位,前述第一鎖舌134從前述第一側壁13向外凸伸並向與前述第一側壁13鎖固的零件表面彎曲貼靠以實現將前述第一側壁13和前述零件的鎖緊。類似的,於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上設有第二抵接邊137,前述第二抵接邊137同樣用於與相鄰部件抵接定位。於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壁端以及於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壁端分別設有複數第二定位片135、第三定位片136,前述第二定位片135和前述第三定位片136均係以向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部凸伸的形式形成。再者,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具有第一安裝引腳138,前述第一安裝引腳138為前述第一側壁13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朝向前述底壁12的方向延伸得到。前述第一安裝引腳138可嚙合於印刷電路板4的安裝孔內。
類似的,參見圖5、圖9以及圖10,第二側壁14大體呈“凹”字型,其大致呈板狀,前述第二側壁14的第二凹陷部141對應前述容置空間18,其可以認為係前述容置空間18貫穿前述第二側壁14形成。於前述第二側壁14的第二凹陷部141的上側和下側均設有第二抵接彈片142,前述第二抵接彈片142向對接空間凸伸。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壁端上設有第三抵接邊143、第二鎖舌144,前述第三抵接邊143用於與相鄰部件抵接定位,前述第二鎖舌144從前述第二側壁14向外凸伸並向與前述第二側壁14鎖固的零件表面彎曲貼靠以實現將前述第二側壁14和前述零件的鎖緊。類似的,於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上設有第四抵接邊145,前述第四抵接邊145同 樣用於與相鄰部件抵接定位。於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位置以及於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位置分別設有複數第四定位片146、第五定位片147,前述第四定位片146、第五定位片147均係以向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部凸伸的形式形成。再者,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具有第二安裝引腳148,前述第二安裝引腳148為前述第二側壁14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側邊朝向前述底壁12的方向延伸得到。前述第二安裝引腳148可嚙合於印刷電路板4的安裝孔內。
參見圖1和圖11至圖13,前述底壁12與前述頂壁11間隔設置,其包括大致呈平板狀的第二本體部120,於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靠近前述頂壁11的側面上,也即圖示中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上表面上固定有第一彈片123,第一彈片123於縱向上,也即圖中的左右方向上包括至少兩個拱形凸起1231,前述拱形凸起1231朝向其所位於的對接空間。於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中部沿縱向開設複數第三定位槽124,於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靠近前述對接端面10的位置開設複數第四定位槽125,複數前述第四定位槽125沿前後方向設置。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兩相對的側邊沿垂直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邊121和第二延邊122,於前述第一延邊121和前述第二延邊122上開設有第五、第六定位槽1211、1221,當前述頂壁11和前述底壁12安裝時,位於前述第一側壁13的第三定位片136將扣合於前述第五定位槽1211內,位於前述第二側壁14的第五定位片147將扣合於前述第六定位槽1221內,進而將前述頂壁11和前述底壁12相對固定。此外,於第一延邊121和第二延邊122和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連接處設有第一擋邊1201,前述第一擋邊1201的朝向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的側面為工作面,當第一、第二側壁13、14扣合於前述底壁12上時,位於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上的第二抵接邊137、第四抵接邊145將抵靠於前述第一擋邊1201的工作面上。於前述第二本體部120的和前述第一、第二延邊121、122的連接處還設置避讓部1202,於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與前述底壁12 扣合時,位於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上的第一安裝引腳138、第二安裝引腳148穿過前述避讓部1202,進一步的,前述避讓部1202內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擋邊12021,前述第二擋邊12021抵靠前述第一、第二安裝引腳138、148的側邊。
前述底壁12和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的相對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卡接、焊接、使用機械緊固件緊固。
於寬度上,前述頂壁11和前述底壁12相近,以使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能夠與前述第一、第二延邊121、122相互貼靠扣合;於長度上,前述底壁12短於前述頂壁11。前述底壁12沿縱向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10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10的一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前述第一、第二連通部106、105。
參見圖1和圖14,前述第一中間壁15和前述第二中間壁16間隔平行設置,兩者均與前述頂壁11、底壁12基本平行(這裡的“平行”指部件的主體平板部分平行)。
前述第一中間壁15和前述第二中間壁16均係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10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10的一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前述第一、第二連通部106、105。
前述第一中間壁15的相對的兩側邊朝向前述頂壁11垂直延伸,形成第三延邊151,位於前述第一中間壁15兩側的第三延邊151分別與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扣合,進而將由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包圍的空間部分的閉合。
前述第一中間壁15的寬度與前述頂壁11相近,以使前述第三延邊151與前述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形成貼邊包覆的情形,進而藉由設置的類似於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和前述底壁12之間的定位槽和定位片的結構相互扣合。
於前述第一中間壁15的朝向前述頂壁11的表面上固定有第二彈片152,前述第二彈片152於縱向上,也即圖中的左右方向上包括至少兩個拱形凸起1521,前述拱形凸起1521朝向其所位於的對接空間。
參見圖15,前述第二中間壁16的相對的兩側邊朝向前述底壁12垂直延伸,形成第四延邊161,位於前述第二中間壁16兩側的第四延邊161分別與前述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扣合,進而將由前述底壁12、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包圍的空間部分的閉合。
同樣的,前述第二中間壁16的寬度與前述底壁12相近,以使前述第四延邊161與前述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形成貼邊包覆的情形。
前述第二中間壁16和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之間的定位以及連接結構與前述底壁12和前述第一、第二側壁13、14之間的類似。
前述第二中間壁16上開有能夠連通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部和前述對接空間的通孔。於圖示實施例中,前述第二中間壁16開有第三通孔162、第四通孔163,前述第三通孔162能夠連通外部和前述第二對接空間102,前述第四通孔163能夠連通外部和前述第四對接空間104。
前述容置空間18位於前述第一中間壁15和前述第二中間壁16之間,其係連續的空間,貫穿位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最外側的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以及位於前述第一側壁13、前述第二側壁14之間的所有壁。
參見圖1和圖16,前述第三側壁17位於前述第一側壁13和前述第二側壁14之間,與前述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呈大致平行的狀態,並將前述第一側壁13和前述第二側壁14之間的空間分隔。前述第三側壁17大致呈“凹”字型,其包括第三凹陷部171,前述第三凹陷部171與前述容置空間18對應,可以認為係前述容置空間18貫穿前述第三側壁17而形成。前述第三側壁17一端向前述對接端面10延伸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10的一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部。前述第三側壁17的縱向長度與前述頂壁11的縱向長度相當,不同的插座連接器2被分置於前述第三側壁17兩側。
前述第三凹陷部171的上下側均設置有抵接彈片組172,每 一個抵接彈片組172中均包括至少兩個向不同方向凸伸的抵接彈片,前述不同方向係指前述第三側壁17的前後兩側方向,前述第三側壁17的前後兩側係不同的對接空間,抵接彈片組172中的向不同方向凸伸的抵接彈片將抵接裝配於不同對接空間中的插頭連接器上。
前述第三側壁17的靠近前述頂壁11、底壁12的壁端設有第三鎖舌173,前述第三側壁17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端的壁端設有第四鎖舌174,前述第三、第四鎖舌173、174與前文中提到的第一、第二鎖舌134、144的鎖固方式相同。第三鎖舌173藉由前述頂壁11、底壁12上的第一定位槽114、第三定位槽124伸出前述頂壁11、底壁12並向前述頂壁11的上表面、前述底壁12的下表面彎曲貼合以鎖固前述第三側壁17和前述頂壁11、底壁12。
前述第三側壁17的靠近前述底壁12的壁端還設有安裝引腳,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
前述屏蔽罩組件1還包括後壁19,其可連接到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以及第三側壁17,進而將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端封閉。前述後壁19包括大致呈平板狀的第三本體部190,前述第三本體部190的靠近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和第二側壁14的壁端分別相應的朝向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凸伸形成第五延邊191,前述第五延邊191貼合包覆於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的外側表面,前述第五延邊191上開設第六定位槽1911,分別與位於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相應位置的第一定位片111、第二定位片135、第四定位片146扣合。於前述第三本體部190和前述第五延邊191的連接處設有第三擋邊192,其分別與前述頂壁11、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相應位置的第五抵接邊116、第一抵接邊133、第三抵接邊143抵靠定位。於前述第三本體部190的靠近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側壁13、14、17的壁端的位置還相應設有第七定位槽193,位於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側壁13、14、17壁端的第一鎖舌134、第二鎖舌144、第四鎖舌174藉由前述第七定位槽193伸出前述後壁19而後向前述後壁 19的外表面彎曲貼合。
參見圖1和圖18,前述屏蔽罩組件1還包括複數接地彈片107,每個前述接地彈片107均包括兩個朝相反方向拱起的彈片1071,複數前述接地彈片107分別扣鎖於前述頂壁11、底壁12、第一側壁13、第二側壁14、第一中間壁15、第二中間壁16以及第三側壁17的靠近前述對接端面10的壁端。其兩個彈片1071分別位於前述各個壁的兩側。
接地彈片107藉由前述第二定位槽115固定於前述頂壁11,接地彈片107藉由前述第四定位槽125固定於前述底壁12,類似的,其他壁上的接地彈片107以類似的方式固定,不予贅述。
前述屏蔽罩組件1可以使用金屬材料、電鍍塑膠或填充材料等。
前文中描述的實施例中,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包含四個對接空間:第一對接空間101、第二對接空間102、第三對接空間103以及第四對接空間104,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和第二對接空間102為一組,此兩者係疊置對接空間,第三對接空間103和第四對接空間104為一組,此兩者係疊置對接空間,兩組疊置對接空間由前述第三側壁17分隔開,顯然,於其他實施例中,一個屏蔽罩組件1中也可以包含多於兩組的疊置對接空間,對應於此,只需要多設置側壁,例如,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還包含一個第四側壁,前述第三側壁17和前述第四側壁將前述第一側壁13和前述第二側壁14之間的空間分隔,其他條件不變,則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將包含3組疊置對接空間,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疊置對接空間也可以僅為一組,相應的,則不需要前述第三側壁17。
於本發明的圖示實施例中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包含一組第一中間壁15、第二中間壁16,或者說包含一個容置空間18,這一組第一中間壁15、第二中間壁16,或者說這一個容置空間18將位於前述頂壁11和前述底壁12之間的空間分隔,使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包含了兩個疊置的對接空間。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於其他的實施例中,前述第一中間壁15、第二中間壁16設置有不止一組或者說前述容置空間 18設有不止一個,那麼,疊置的對接空間的數目也將增加。
本發明所揭示的屏蔽罩組件1至少包括一個前述容置空間18,用於容置散熱部件。
同一組中的疊置對接空間於靠近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尾部連通,形成連通部,例如,第一連通部106、第二連通部105,一個插座連接器位於前述連通部中,前述插座連接器包括多組連接端口,每一組連接端口與疊置對接空間中的一個對接空間連通。
參見圖19、20、26,本發明中還揭示了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其包括複數依次排列的屏蔽罩組件1、位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尾部且安裝於印刷電路板4(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的插座連接器2以及散熱部件3。前述屏蔽罩組件1被配置為固定至前述印刷電路板4。
前述屏蔽罩組件1同前文中所揭示的屏蔽罩組件1。
參見圖21,前述插座連接器2包括連接器殼體21、位於前述連接器殼體21一側的兩個連接端口22、23以及位於前述連接器殼體21底部的端子模組24,位於前述連接端口22、23中的導電端子電性連接至前述端子模組24,前述插座連接器2以已知的安裝方式固定安裝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上,前述端子模組24電性連接至前述印刷電路板4。
第一連接端口22、第二連接端口23分別面向疊置的不同的對接空間,例如,前述第一連接端口22面向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前述第二連接端口23面向前述第二對接空間102。不同的插頭連接器插入到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前述第二對接空間102,分別與前述第一連接端口22、第二連接端口23對接。
參見圖20和圖22,圖示實施例中散熱部件3設有兩個,一個位於屏蔽罩組件1的上側,前述散熱部件3板體部分的下表面與前述屏蔽罩組件1中的頂壁11貼靠;一個位於屏蔽罩組件1的中部容置空間18內。實施例中,兩個散熱部件3於結構上係一致的,是以,如下將結合圖式,對其中一個散熱部件3的結構進行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式23和圖24,前述散熱部件3包括散熱板部31以 及將散熱板部31固定支撐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的支撐柱32。前述支撐柱32與前述散熱板部31可以係一體成型(本文中認為一體成型係固定連接的一種方式),也可以係各自成型,然後固定連接於一起。
於圖示實施例中,前述散熱板部31包括第一散熱板311和與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固定且密封連接的第二散熱板312,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向自身板內凹陷形成空腔3111,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具有複數柱狀凸起3112,前述複數柱狀凸起3112分散佈置於前述空腔3111內。前述散熱板部31還包括連通前述空腔3111和前述散熱板部31外部的進液孔和出液孔(未標號),前述進液孔位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一端,前述出液孔位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另一端,冷卻液藉由前述進液孔進入前述空腔3111中,流經整個空腔3111後從前述出液孔流出,前述柱狀凸起3112對冷卻液進行擾流的同時還增加了第一散熱板311與冷卻液的接觸面積,促進前述散熱板部31與冷卻液之間的熱量交換。
於圖示實施例中,前述支撐柱32和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為一體結構,前述第一散熱板311藉由前述支撐柱32架設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上,參見圖22和圖23,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上設有安裝通孔3114,前述安裝通孔3114將前述第一散熱板311以及前述支撐柱32貫穿,螺桿33穿過前述安裝通孔3114將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固定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上。
前述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通孔3114設置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對應前述支撐柱32的位置,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通孔3114可設置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不與前述支撐柱32對應的位置,或者部分前述安裝通孔3114設置於與前述支撐柱32對應的位置,部分前述安裝通孔3114設置於不與前述支撐柱32對應的位置。
於前述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通孔3114設置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上,前述第二散熱板312藉由結構設計避開前述安裝通孔3114。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通孔3114可同時貫穿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和前述第二散熱板312,螺桿33穿過前述安裝通孔3114將前述散熱板部31 固定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上的同時,將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和前述第二散熱板312固定。
前述實施例中前述空腔3111係由前述第一散熱板311向自身板內凹陷形成,可選的,前述空腔3111也可以係由多塊板圍成;前述實施例中前述進液孔和前述出液孔位於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兩端,可選的,其也可以位於前述第二散熱板312的兩端,或者,於不僅包括第一、第二散熱板的實施方式中,前述出液孔和前述進液孔位於其他板件上,重要的係將兩者分別設置於前述散熱板部31的兩端。
前述第一散熱板311的底面具有垂直前述第一散熱板311板面向外延伸的凸起3113,當前述散熱部件3安裝於插座連接器組件中後,前述凸起3113將穿過屏蔽罩組件1中的第一、第二通孔112、113或第三、第四通孔162、163深入到對接空間中,凸起3113的朝向前述印刷電路板4的板面的那面為工作面,前述工作面與前述印刷電路板4的板面平行,前述工作面和同一對接空間中的第一彈片123或第二彈片152之間的最小距離a小於相應位置插頭連接器的厚度,見圖25和26。是以,當插頭連接器插入對接空間中時,其上表面將與前述凸起3113的工作面緊密抵接。
以第一對接空間101為例,於插頭連接器插入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中後,前述插頭連接器於前述第二彈片152的彈力下貼緊凸伸到前述第一對接空間101中的凸起3113的工作面(也係前述凸起3113的底壁),而同時,具有前述凸起3113的前述散熱部件3直接固定於前述印刷電路板4上,也就係說,前述插頭連接器與前述印刷電路板4之間的距離由散熱部件3單獨定位。
相關技術中,前述插頭連接器的定位藉由以下方式進行,插頭連接器抵靠散熱部件3,散熱部件3固定至屏蔽罩組件1,屏蔽罩組件1固定至印刷電路板4,進而實現前述插頭連接器於垂直前述印刷電路板4板面方向上的定位。這種定位方式中,牽涉部件多,部件本身以及部件和部件之間均存在公差,公差的累積使得前述插頭連接器位置偏差 大,與前述插座連接器對準度差。
本申請中散熱部件3直接固定至前述印刷電路板4,而前述插頭連接器藉由抵接前述散熱部件3定位,這相比於相關技術中的定位方式所涉部件少,位置精準度高。隨著連接器傳送速率的加快,需求的插座連接器和插頭連接器的對接精度越來越高,顯然,兩者對接精度越高,貼合越好,越有利於傳輸。
參見圖27,前述插座連接器組件中還包括殼體5,前述殼體5包括殼體主體51和與前述殼體主體51固定連接的蓋52,前述插座連接器組件中的其他部件被收容於前述殼體主體51內,前述蓋52上開設與前述屏蔽罩組件1的首端對應的安裝孔521,前述屏蔽罩組件1藉由位於前述屏蔽罩組件1外週側的彈片1071緊密安裝於前述安裝孔521中。
前述蓋52上還設有用於安裝冷卻液管道的孔。
前述插座連接器組件的實施例中,前述屏蔽罩組件1使用的係本發明中揭示的具有容置空間18的屏蔽罩組件,容易理解,將屏蔽罩組件置換為其他的,如具有一個對接空間的屏蔽罩組件,插座連接器組件中將散熱部件3直接固定支撐於印刷電路板4上,並藉由前述散熱部件3對插頭連接器進行高精度定位的優點依然存在。
本發明中各實施例可於不產生衝突的情況下相互組合。
以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並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對本說明書的理解應該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為基礎,例如對“前”、“後”、“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儘管本說明書參照前述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惟,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均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對接端面
101:第一對接空間
102:第二對接空間
103:第三對接空間
104:第四對接空間
105:第二連通部
18:容置空間
60:後端部
61:第一延伸部
62:第二延伸部
63:鏤空開口

Claims (20)

  1. 一種屏蔽罩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前述對接端面的至少一組疊置的對接空間;所述屏蔽罩組件包括後端部、向前凸出所述後端部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向前凸出所述後端部且位於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方的第二延伸部,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的一個由所述第一延伸部圍成,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的另一個由所述第二延伸部圍成,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後端部為一體式構造;同組中前述疊置的對接空間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連通,形成用以收容插座連接器的連通部;前述屏蔽罩組件還包括位於前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兩相鄰的對接空間之間的容置空間,前述容置空間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兩相對的外側壁貫通,前述容置空間的一側延伸貫穿前述對接端面,前述容置空間的另一側延伸至前述連通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還包括頂壁以及底壁;前述頂壁、前述底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圍成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外框;前述頂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的一端均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頂壁以及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端;前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並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底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還包括至少一組間隔設置的第一中間壁以及第二中間壁; 前述第一中間壁的兩側邊分別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固定連接,前述第一中間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且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第一中間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前述第二中間壁的兩側邊分別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固定連接,前述第二中間壁的一端延伸至前述對接端面且成為前述對接端面的一部分,前述第二中間壁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述連通部;前述容置空間位於前述第一中間壁和前述第二中間壁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三側壁,前述第三側壁位於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之間並將前述兩相對的外側壁之間的空間分隔。
  5. 如請求項3-4任一項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還包括後壁,前述後壁固定連接至前述頂壁和/或前述側壁,進而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端封閉。
  6. 如請求項3-4任一項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底壁、前述第二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或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頂壁、前述第一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或前述對接空間由前述第一中間壁、相鄰的第二中間壁以及兩相鄰的側壁圍成。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於前述底壁和前述第一中間壁的朝向其所參與圍成的對接空間的內表面上均固定有彈片;每個前述底壁和前述第一中間壁參與圍成的對接空間中均設有至少一個前述彈片。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屏蔽罩組件,其中:對於每個對接空間,位於前述彈片對側的前述頂壁或前述第二中間壁相應開設至少一個通孔。
  9. 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屏蔽罩組件、插座連接器以及散熱部件;前述屏蔽罩組件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前述對接端面的對接空間,前述屏蔽罩組件配置為固定至電路板;前述插座連接器被收容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且與前述對接空間連通,前述插座連接器固定安裝於前述電路板上;前述散熱部件固定安裝於前述電路板上,前述散熱部件具有暴露於前述對接空間的至少一個表面,該表面配置為能夠與插入前述對接空間且與前述插座連接器匹配使用的插頭連接器於垂直前述電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緊密抵靠。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屏蔽罩組件為請求項1-8中任意一項前述的屏蔽罩組件;前述散熱部件包括複數,分別設置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頂壁的上表面以及容置空間內。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散熱部件包括散熱板部以及與前述散熱板部固定連接的支撐柱;前述散熱板部包括空腔以及設置於前述散熱板部的兩端的進液孔和出液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散熱板部具有複數柱狀凸起,前述複數柱狀凸起分散佈置於前述空腔內。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散熱部件還包括螺桿,前述散熱板部具有安裝通孔,前述螺桿穿過前述安裝通孔將前述散熱板部固定至前述電路板。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散熱部件靠近前述對接空間的表面上具有凸起,前述凸起凸伸入前述對接空間且具有與前述電路板平行的工作面;於前述對接空間與前述凸起的工作面相對的一側設有彈片;前述凸起與前述彈片之間的最小距離小於前述插頭連接器於相應位置的厚度。
  15. 如請求項9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還包括殼體,前述屏蔽罩組件、前述插座連接器以及前述散熱部件均被包裹於前述殼體內。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前述殼體的蓋上開設與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對接端相對應的安裝孔,前述屏蔽罩組件藉由位於前述屏蔽罩組件的對接端的接地彈片緊密安裝於前述安裝孔中。
  17. 一種插座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屏蔽罩組件、插座連接器以及散熱部件;所述屏蔽罩組件包括對接端面、貫穿所述對接端面的至少一組疊置的對接空間;以及位於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兩相鄰的對接空間之間的容置空間;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在所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連通以形成收容所述插座連接器的連通部;所述散熱部件收容於所述容置空間。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屏蔽罩組件設有位於所述容置空間的後端的鏤空開口,所述容置空間通過所述鏤空開口與所述連通部相連通。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插座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對接空間包括第一對接空間、第二對接空間、第三對接空間以及第四對接空間;其中,所述第一對接空間與所述第二對接空間為疊置的對接空間,所述第三對接空間與所述第四對接空間為另一疊置的對接空間;所述第一對接空間與所述第三對接空間並排佈置且位於上層,所述第二對接空間與所述第四對接空間並排佈置且位於下層;所述散熱部件位於上層的對接空間和下層的對接空間之間。
  20. 一種屏蔽罩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對接端面以及貫穿所述對接端面的至少一組疊置的對接空間;同組中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在所述屏蔽罩組件的尾部連通,形成用以收容插座連接器的連通部;所述屏蔽罩組件還包括位於所述疊置的對接空間中兩相鄰的對接空間之間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將所述屏蔽罩組件的兩相對的外側壁貫通,所述容置空間的一側延伸貫穿所述對接端面,所述容置空間的另一側延伸至所述連通部;所述屏蔽罩組件設有位於所述容置空間的後端的鏤空開口,所述容置空間通過所述鏤空開口與所述連通部相連通。
TW111145070A 2022-08-04 2022-11-24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TWI823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9720.0 2022-08-04
CN202210929720.0A CN115275716A (zh) 2022-08-04 2022-08-04 屏蔽罩组件和插座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605A TW202312605A (zh) 2023-03-16
TWI823686B true TWI823686B (zh) 2023-11-21

Family

ID=8374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070A TWI823686B (zh) 2022-08-04 2022-11-24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7925A1 (zh)
CN (1) CN115275716A (zh)
TW (1) TWI82368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3625B (en) * 2001-09-04 2003-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TWM468059U (zh) * 2013-04-03 2013-12-11 Nextronics Engineering Corp 連接器模組
US8926347B2 (en) * 2012-05-31 2015-01-0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an improve releasing mechanism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3625B (en) * 2001-09-04 2003-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US8926347B2 (en) * 2012-05-31 2015-01-0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an improve releasing mechanism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TWM468059U (zh) * 2013-04-03 2013-12-11 Nextronics Engineering Corp 連接器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5716A (zh) 2022-11-01
US20240047925A1 (en) 2024-02-08
TW202312605A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98035U (zh) 背板连接器
TWI587589B (zh) 插頭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TWI550965B (zh) 插座組件
CN102904120B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
TWI573328B (zh) 具有分流覆蓋區之電氣連接器
CN107196089B (zh) 具有衬垫板的连接器模块组件
CN107196144B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插座组件的衬垫板
US20160174415A1 (en) Receptacle assembly and transceiver module assembly
TW201315050A (zh) 插頭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TWI826872B (zh) 端子模組以及背板連接器
TW202133502A (zh) 電連接器組件以及電連接器組合件
TW202209765A (zh) 插頭組件之接點模組
TWI823686B (zh) 屏蔽罩組件和插座連接器組件
JP7078480B2 (ja) 改善されたインピーダンス特性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TWI792271B (zh) 背板連接器組件
US11715913B2 (en) Adapter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tw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CN110768065A (zh) 一种高速扣板电连接器
TWM249406U (en) Spacer and shielding cage assembly using the spacer
TWI458185B (zh) 具有減少雜訊的接點圖案之連接器組件
CN105703115A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202145662A (zh) 電連接器
CN218415250U (zh) 保护罩组件、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983884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7468897U (zh) 电连接器
CN211789720U (zh) 一种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