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3884U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3884U
CN217983884U CN202222067556.5U CN202222067556U CN217983884U CN 217983884 U CN217983884 U CN 217983884U CN 202222067556 U CN202222067556 U CN 202222067556U CN 217983884 U CN217983884 U CN 21798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space
connector
dock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75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白玉
郭荣哲
陈宏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75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弹性元件。壳体包括第一壁部、与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空间。对接空间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收容对接连接器,第一壁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对接空间连通。散热器设置于第一壁部上,散热器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开口。散热器包括与第一开口对应设置的抵接部,抵接部自第一开口暴露于对接空间。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二壁部,弹性元件凸伸入对接空间中。弹性元件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顶推对接连接器使对接连接器紧贴散热器的抵接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如此设置,提高了插座连接器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连接器的传输速度越来越高,导致连接器的发热量非常大。为了满足换热要求,在电连接器上设置了冷板对电连接器进行换热。但是冷板与电连接器壳体之间在组装过程中存在累计公差,容易造成冷板与壳体局部贴合不良的情况,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收容对接连接器,所述第一壁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对接空间连通;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上,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散热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设置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开口暴露于所述对接空间;以及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所述弹性元件凸伸入所述对接空间中,所述弹性元件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顶推所述对接连接器使所述对接连接器紧贴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壁部为顶壁,所述第二壁部为底壁,所述抵接部为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的凸台,所述凸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散热器为液冷散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基板和弓形弹片,所述基板位于所述底壁的外侧,所述弓形弹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底壁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弓形弹片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以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弓形弹片,至少两个所述弓形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配置成向上顶推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简支梁。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空间具有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对接口,其中一个所述弓形弹片相对于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对接口设置,其中另一个所述弓形弹片于所述底壁的投影落入所述凸台于所述底壁的投影范围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弓形弹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弓形延伸部,多个所述弓形延伸部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将所述对接空间分隔为上下两排。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基部为上排的所述对接空间的底壁,所述第二基部为下排的所述对接空间的顶壁,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散热器部分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弹性元件穿过所述第三开口延伸至上排的所述对接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部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开口,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器自所述第四开口向下暴露于下排的所述对接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所述多个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每个所述分隔板设有凹槽,所述支撑件卡设于每个所述分隔板的所述凹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通过设置在壳体的第一壁部上的第一开口,散热器的抵接部自第一开口暴露于对接空间,以及将弹性元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二壁部,使得对接连接器进入对接空间后弹性元件顶推对接连接器,以起到将对接连接器紧贴散热器,从而起到提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分隔板与支撑件装配状态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分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散热器、弹性元件、端子模块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散热器2以及弹性元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00属于热拔插式的连接器。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上壳体220、下壳体230以及形成在上壳体220与下壳体230之间的收容空间(未图示)。对接连接器200还包括舌板210,舌板210至少部分延伸入收容空间中,舌板21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D1向外延伸。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插座连接器100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极容易堆积热量,对信号传输的品质造成影响,甚至会对设备产生安全影响。因此,需要对插座连接器100进行降温,以满足信号传输以及设备安全运行的需求。以下做具体说明。
请参考图1、图3至图7,壳体1包括第一壁部、与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空间101,对接空间101配置为沿第一方向D1收容对接连接器200,对接空间101具有供对接连接器200沿第一方向D1插入的对接口(未图示)。第一壁部设有第一开口102,第一开口102与对接空间101连通。壳体1还包括连接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两侧壁。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为顶壁11,第二壁部为底壁12,两侧壁为连接顶壁11和底壁12对应端的两个侧壁15。顶壁1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0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02具有多个,并沿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三方向D3-D3。
请参考图1、图3、图5以及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为液冷散热器,其包括箱体22和管路。箱体22呈中空的长条状,箱体22内具有收容腔201,收容腔201用以流通冷却液,对壳体1进行降温。箱体22包括第一底壁221、与第一底壁221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顶壁222,以及连接第一底壁221与第一顶壁222对应端的第一侧壁223。管路设置于第一侧壁223上。管路包括进液管231和出液管232。进液管231和出液管232分别相对设置在第一侧壁223上,进液管231与出液管232与第一侧壁223相连。冷却液通过进液管231进入到箱体22的收容腔201,再通过出液管232流出箱体22。冷却液在收容腔201内流动,壳体1的热量通过箱体22传导至冷却液进行换热。散热器2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200相接触以进行热量传递的抵接部。抵接部为设置于散热器2的底部的凸台21,凸台21设置于第一底壁2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具有两个,其中一个散热器2设置于顶壁11上,散热器2覆盖第一开口102。散热器2包括与第一开口102对应设置的凸台21,凸台21自第一开口102暴露于对接空间101内。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对接空间101内,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与凸台21紧密贴合,对接连接器200产生的热量通过凸台21传导于冷却液以进行换热,从而对插入的对接连接器200进行散热,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6至图9,壳体1包括沿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13。多个分隔板13设置于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多个分隔板13设置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每个分隔板13设有凹槽131,每个凹槽131靠近对接口设置。凹槽131设置于每个分隔板13的中部靠近并且靠近对接口的一侧。凹槽131呈U型,凹槽131的开口朝向对接口。分隔板13朝向底壁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脚132,安装脚132适用于与电路板300固定,以便插座连接器100能够固定在电路板300上。
请参考图6至图8、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还包括支撑件14,支撑件14卡设于每个分隔板13的凹槽131内,支撑件14与分隔板13相互垂直设置,支撑件14将对接空间101分隔为上下两排。具体的,支撑件14将对接空间101分隔成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和下排的对接空间101。上排的对接空间101与下排的对接空间101沿第二方向D2-D2层叠间隔设置,第二方向D2-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D3。支撑件14将上排的对接空间101与下排的对接空间101沿第一方向D1分隔为对接的前部和对接的尾部,上排的接空间101的尾部与下排对接空间101的尾部相互连通,用以收容端子模块4。对接的前部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200并对其进行换热。
请参考图8、图10,支撑件14包括第一基部141、第二基部142、以及连接第一基部141与第二基部142之间的连接部143。第一基部141为上排的对接空间101的底壁,第二基部142为下排的对接空间101的顶壁。第一基部141与第二基部142之间具有间隔空间103。第一基部141、连接部143以及第二基部142首尾连接呈U型,另一个散热器2部分位于间隔空间103内,以对下排的对接空间101内的对接连接器200进行换热。第二基部142上设置有第四开口106,第四开口106沿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散热器2自第四开口106向下暴露于下排的对接空间101中。具体的,散热器2的凸台21自第四开口106向下暴露于下排的对接空间101中,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下排的对接空间101内时,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与凸台21紧密贴合,以改善下排的对接空间101的散热。
请参考图12,端子模块4包括主体部43、第一对接部41与第二对接部42。第一对接部41与第二对接部42沿第二方向D2-D2间隔设置在主体部43的一侧,第一对接部41朝向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延伸凸出,第二对接部42朝向下排的对接空间101延伸凸出。第一对接部41设有第一导电端子411,第二对接部42设有第二导电端子421,第一导电端子411与第二导电端子421与电路板300电性连接。当对接连接器200沿第一方向D1插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后,对接连接器200的舌板210与第一导电端子411对接,使其与电路板300电性连接进行信号传输;当对接连接器200沿第一方向D1插入下排的对接空间101后,对接连接器200的舌板210与第二导电端子421对接,使其与电路板300电性连接进行信号传输。
请参考图5至图6、图10至图12,弹性元件3设置于第二壁部,弹性元件3凸伸入对接空间101中,弹性元件3配置为沿第二方向D2-D2顶推对接连接器200的下壳体230,使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紧贴散热器2的抵接部,第二方向D2-D2与第一方向D1相互垂直。弹性元件3包括基板31和弓形弹片32,弓形弹片32设置在基板31上,弹性元件3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至少两个弓形弹片32,至少两个弓形弹片32沿第一方向D1间隔布置以配置成向上顶推对接连接器200的简支梁。每个弓形弹片32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弓形延伸部321,多个弓形延伸部321沿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第三方向D3-D3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D2。多个弓形延伸部321的一端与基板31一体成型并向上翘起,多个弓形延伸部321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以增加弓形弹片32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1,基板31具有多个,多个基板31沿对接空间101的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基板3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在组装过程中分隔板13能够在间隙之间穿过。两个多个基板31为一体冲压成型。多个基板31的一端连接为一体,能够增加每个基板31之间的强度,同时方便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示中,弹性元件2具有两个,其中一个弹性元件2设置于底壁12的外侧,用以对下排的对接空间101内的对接连接器200沿第二方向D2-D2顶推;其中另一个弹性元件2设置于第一基部141与散热器2的第一顶壁222之间,用以对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内的对接连接器200沿第二方向D2-D2顶推。
请参考图6、图11,具体的,其中一个弹性元件2设置于底壁12的外侧,底壁12设有第二开口104,弓形弹片32穿过第二开口104以延伸入对接空间101中。优选的,第二开口104具有两个,两个第二开口104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两个弓形弹片32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开口104以延伸入下排的对接空间101中。当弹性元件3在顶推对接连接器200时,为对接连接器200提供了至少两个顶推力,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高度,使得对接连接器200在进入下排的对接空间101时,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与自第四开口106向下暴露的散热器2的凸台21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弹性元件3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基板31上的多个通孔33。底壁12上设置有多个凹陷部121,通孔33与凹陷部121对应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凹陷部121穿过通孔33,使得弹性元件3与底壁12之间的贴合位置更为精确,以能够将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与凸台21之间贴合更紧密,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性能。
请参考图11至图12,其中另一个弹性元件2设置于第一基部141与第一顶壁222之间。第一基部141具有第三开口105,弓形弹片32穿过第三开口105以延伸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1中。优选的,第三开口105具有两个,两个第三开口105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两个弓形弹片32分别穿过两个第三开口105以延伸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5中,使得弹性元件3在顶推对接连接器200时,为对接连接器200提供了至少两个顶推力,提高了对接平稳性,使得对接连接器200在进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1时,对接连接器200的上壳体220与自第一开口102向下暴露的散热器2的凸台21能够紧密贴合,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另外,两个第三开口105沿第三方向D3-D3间隔设置,以满足上排的对接空间101中的每个对接空间101均设置了弹性元件2。此时,其中一个弓形弹片32相对于散热器2靠近对接口设置,其中另一个弓形弹片32于底壁12的投影落入凸台21于底壁12的投影范围内。当对接连接器200进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内时,靠近对接口的弓形弹片32能够先与下壳体230接触并支撑对接连接器200,使得其沿第一方向D1进入上排的对接空间101,并且使舌板210与第一导电端子411能够精准对接。
请结合图1至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未图示)中,壳体1也可以具有一排的对接空间101,壳体1包括第一壁部、与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空间101。第一壁部为壳体1的顶壁11,第二壁部为壳体1的底壁12。顶壁有第一开口102,底壁12具有第二开口104。散热器2设置在顶壁11上,散热器2的凸台21自第一开口102暴露于对接空间101。弹性元件3设置在壳体1的底壁12的外侧,弹性元件3的弓形弹片32穿过第二开口104延伸入对接空间101中。对接连接器200插入对接空间101时,弓形弹片32沿第二方向D2-D2顶推对接连接器200使上壳220体紧贴凸台21,提高散热性能。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100,通过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壁部上的第一开口102,散热器2的抵接部自第一开口102暴露于对接空间101,以及将弹性元件3设置在壳体1的第二壁部,使得对接连接器200进入对接空间101后弹性元件3顶推对接连接器200,以起到将对接连接器200紧贴散热器2,从而起到提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空间(101),所述对接空间(101)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收容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第一壁部设有第一开口(102),所述第一开口(102)与所述对接空间(101)连通;
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上,所述散热器(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02),所述散热器(2)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102)对应设置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开口(102)暴露于所述对接空间(101);以及
弹性元件(3),所述弹性元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所述弹性元件(3)凸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01)中,所述弹性元件(3)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顶推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使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紧贴所述散热器(2)的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为顶壁(11),所述第二壁部为底壁(12),所述抵接部为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的底部的凸台(21),所述凸台(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02)中,所述散热器(2)为液冷散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包括基板(31)和弓形弹片(32),所述基板(31)位于所述底壁(12)的外侧,所述弓形弹片(32)设置在所述基板(31)上,所述底壁(12)设有第二开口(104),所述弓形弹片(32)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04)以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01)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弓形弹片(32),至少两个所述弓形弹片(3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配置成向上顶推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简支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空间(101)具有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的对接口,其中一个所述弓形弹片(32)相对于所述散热器(2)靠近所述对接口设置,其中另一个所述弓形弹片(32)于所述底壁(12)的投影落入所述凸台(21)于所述底壁(12)的投影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弓形弹片(3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弓形延伸部(321),多个所述弓形延伸部(321)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将所述对接空间(101)分隔为上下两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4)包括第一基部(141)、第二基部(1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141)与所述第二基部(142)的连接部(143),所述第一基部(141)为上排的所述对接空间(101)的底壁,所述第二基部(142)为下排的所述对接空间(101)的顶壁,所述第一基部(141)与所述第二基部(142)之间具有间隔空间(103),所述散热器(2)部分位于所述间隔空间(103)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141)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105),所述弹性元件(3)穿过所述第三开口(105)延伸至上排的所述对接空间(101)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142)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开口(106),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器(2)自所述第四开口(106)向下暴露于下排的所述对接空间(101)中。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13),所述多个分隔板(13)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每个所述分隔板(13)设有凹槽(131),所述支撑件(14)卡设于每个所述分隔板(13)的所述凹槽(131)内。
CN202222067556.5U 2022-08-05 2022-08-05 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21798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7556.5U CN217983884U (zh) 2022-08-05 2022-08-05 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7556.5U CN217983884U (zh) 2022-08-05 2022-08-05 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3884U true CN217983884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7556.5U Active CN217983884U (zh) 2022-08-05 2022-08-05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54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heat pipe and additional heat sink
US11862898B2 (en) Shielding shell
CN109962353B (zh) 卡缘连接器
JP508403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848950B2 (en) Multi-interface power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same
CN107196089B (zh) 具有衬垫板的连接器模块组件
US108550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bility assurance for internal shielding plate and the attachment of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omponent
WO2015024015A1 (en) Connector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US83085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4290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high retention force
TWM505725U (zh) 電連接器
CN113471748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5663515A (zh) 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US20230318232A1 (en) Adapter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effect
CN110197962B (zh) 散热件及具有该散热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8987966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件
CN213425278U (zh) 壳组合
CN217983884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5645126U (zh) 电连接器
CN213845629U (zh) 壳体组件
CN210142761U (zh) 插座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壳体
TW202130052A (zh) 電連接器
CN21612091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612090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I812428B (zh) 電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