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12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45126U CN215645126U CN202121489202.9U CN202121489202U CN215645126U CN 215645126 U CN215645126 U CN 215645126U CN 202121489202 U CN202121489202 U CN 202121489202U CN 215645126 U CN215645126 U CN 215645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ignal terminal
- ground
- signal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沿横向方向堆叠设置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向前凸伸并且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可供不同的所述对接板插入的上对接插槽和下对接插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多个信号端子模组和多个接地端子模组,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以接地、信号、信号的模式布置,每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均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多个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均包括固持部,接触部及安装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将所述固持部暴露在空气中的空气开口,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长度的至少一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过程中端子间阻抗匹配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传输信号的导电端子及将各所述导电端子分离与固定的绝缘塑胶,随着传输速度越来越高,对端子间阻抗匹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塑胶的介电常数通常较大,会影响高速信号的有效传输。
因此,实有必要对前述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阻抗匹配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可供对接插头模组的对接板沿前后方向插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沿横向方向堆叠设置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向前凸伸并且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可供不同的所述对接板插入的上对接插槽和下对接插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多个信号端子模组和多个接地端子模组,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以接地、信号、信号的模式布置,每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均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多个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均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与所述对接板配合的接触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将所述固持部暴露在空气中的空气开口,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长度的至少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多个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的长度的至少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以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端子间的阻抗的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的后壁分开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去除顶部散热装置和导光管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模组中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中间屏壳体及中间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中间屏壳体及中间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中间屏壳体及中间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中间屏壳体及中间散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2所示的中间屏壳体及中间散热器分解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框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并可供对接的插头模组(未图示)插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金属壳体1、收容在所述金属壳体1内的插座连接器3、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1外侧的散热装置5及安装在所述金属壳体1外侧的导光管组件7。
参考图1至图6所示,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顶壁11、从所述顶壁11向下延伸的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12、位于所述侧壁12与所述顶壁11后部的后壁13及位于侧壁12底部的与所述顶壁11平行设置的底壁14。所述顶壁11、一对侧壁12围设形成具有前端开口的收容空间10。所述底壁14面向所述外部电路板。所述后壁13组装固定在所述侧壁12及所属顶壁11的后端。所述后壁13与所述侧壁12及所述顶壁11是分离式的结构。
所述插座连接器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的后部。所述插头模组可通过前端开口插入和收容到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与插座连接器3相对接。所述底壁14不向后延伸至所述后壁13,以使所述插座连接器3向下安装至所述外部电路板上。所述插座连接器3包括绝缘壳体30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30内的多个端子模组40。所述绝缘壳体3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并且大于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绝缘壳体30包括前壳体301和与所述前壳体301相互配合的后壳体303。所述前壳体301包括向前凸伸的上对接插槽310和下对接插槽320。所述上对接插槽310和所述下对接插槽320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可供不同的插头模组的对接板插入配合。所述前壳体301包括前顶壁31及与所述前顶壁31相连的一对前侧壁32。每个所述前侧壁32均包括前主侧壁部321、从所述前主侧壁部321的上部向后延伸的前上侧壁部322及从所述前主侧壁部321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前下侧壁部323。所述前上侧壁部322和所述前下侧壁部323之间形成镂空部324,以方便所述端子模组40的安装或拆卸。
所述前壳体301的前顶壁31的后部设有导引所述端子模组40安装进所述绝缘壳体30中的导引凹槽315。所述后壳体303包括后顶壁33及从所述后顶壁33向下延伸的一对后侧壁34。所述后侧壁34包括后主侧壁部341、从所述后主侧壁部341的上部向前延伸的后上侧壁部342及从所述后主侧壁部341的下部向前延伸的后下侧壁部34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303未设有后壁。所述后壳体303在三个方向上包围所述端子模组40。所述后顶壁33和所述后侧壁34的后端面向后延伸不超出所述端子模组40的后端面。
所述前上侧壁部322和所述前下侧壁部323中一个设有前导引槽350,另一个设有前导引轨360。所述后上侧壁部342和所述后下侧壁部343对应的设有与所述前导引槽350相匹配的后导引轨351和与所述前导引轨360相匹配的后导引槽36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导引槽350设置在所述前上侧壁部322,所述前导引轨360设置于所述前下侧壁部323。所述前导引槽350从所述前侧壁32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后导引槽361从所述后侧壁34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前导引槽350中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卡位凸块355,所述后导引轨351上设有与所述卡位凸块355相卡扣的凹部356。
所述端子模组40呈薄片状,并在横向方向上相互堆叠设置。所述端子模组40包括多个信号端子模组41和多个接地端子模组42。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以接地、信号、信号的模式布置。每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均包括绝缘本体401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401中的多个信号端子410。每个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均包括绝缘本体402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402中的多个接地端子420。所述接地端子420和所述信号端子410均为可导电的导电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410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401一体成型的固持部415,向前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401的与所述插头模组的对接舌板配合的接触部411及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401的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安装部413。所述信号端子410包括与所述上对接插槽310对应的第一上信号端子431、第二上信号端子432、第三上信号端子433及第四上信号端子434。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431和所述第二上信号端子432的接触部411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310的上侧,所述第三上信号端子433和所述第四上信号端子434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310的下侧,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431和所述第四上信号端子434形成上前对接插口405,所述第二上信号端子432和所述第三上信号端子433之间形成上后对接插口406,所述上前对接插口405和所述上后对接插口406在前后方向设置用以与同一个对接板配合。相邻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中的信号端子410可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以传输一对差分信号。所述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接触部411之间是窄边对窄边耦合,两所述固持部415之间及两所述安装部413之间均是宽边对宽边耦合。所述信号端子410还包括与所述下对接插槽320对应的第一下信号端子435、第二下信号端子436、第三下信号端子437及第四下信号端子438,所述第一下信号端子435和所述第二下信号端子436的接触部411设置在所述下对接插槽320的上侧,所述第三下信号端子437和所述第四下信号端子438设置在所述下对接插槽320的下侧,所述第一下信号端子435和所述第四下信号端子438形成下前对接插口407,所述第二下信号端子436和所述第三下信号端子437之间形成下后对接插口408,所述下前对接插口407和所述下后对接插口408在前后方向排列用以与同一个所述对接板配合。各所述接地端子420均包括与所述对接舌板配合的接地接触部421、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接地安装部423及位于接地接触部421和接地安装部423之间的接地中间部425。所述接地端子420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对应的屏蔽信号端子410的第一上接地端子441、第二上接地端子442、第三上接地端子443及第四上接地端子444。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441和所述第二上接地端子442的接地接触部421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310的上侧,所述第三上接地端子443和所述第四上接地端子444的接地接触部421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310的下侧。所述接地端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对接插槽320两侧的第一下接地端子445,第二下接地端子446、第三下接地端子447及第四下接地端子448。各所述信号端子410的接触部411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420的接地接触部421在横向方向上相对齐。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中的各接地端子420是同一料带冲压形成,并且为一件式结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中的所不同的所述接地端子420的接地中间部425可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441和所述第二上接地端子442的接地中间部42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上接地端子443和所述第四上接地端子444的接地中间部425为一体式结构。各所述信号端子410的接触部411和所述接地端子420的接地接触部421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310和所述下对接插槽320的相对两侧。
每个所述端子模组40的顶部均设有与所述导引凹槽315相配合的导引凸块45。每个所述端子模组40的所述的绝缘本体401上均开设有将对应的所述信号端子410和接地端子420暴露在空气中的空气开口412。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中的所述多个信号端子410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端子长度的至少一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信号端子432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端子长度的至少70%,以有效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阻抗匹配的问题。所述多个空气开口412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开口412将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431、第二上信号端子432、第三上信号端子433及第四上信号端子434共同暴露在空气中。一个所述信号端子410的所述固持部415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401中的宽度尺寸小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宽度尺寸。所述空气开口412可调节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匹配。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的所述空气开口412的形状相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的所述空气开口412的尺寸小于所述信号端子模组41的所述空气开口412的尺寸,以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阻抗匹配的同时方便接地端子模组42的制造。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中的接地端子420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401的结合部426。所述插座连接器3进一步包括可导电的导电胶布47。所述导电胶布47粘贴在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模组42的结合部426,以将不同接地端子模组42的接地端子420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2、图3及图1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插座连接器3与所述后壁13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将所述绝缘壳体30与所述后壁13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和将所述端子模组40与所述后壁13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多个从所述后壳体303向后凸伸的凸伸部380和设置于所述后壁13的与对应的所述凸伸部380相匹配的开孔130。所述凸伸部380从所述后侧壁34的后端向后凸伸形成。所述凸伸部380与所述后侧壁一件式模制形成。所述后壁13的前表面与所述后侧壁34的后端面相互定位。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在各所述端子模组40的所述绝缘本体401的后侧并列形成的向内凹陷的狭槽480和从所述后壁13向前凸伸的可接收在所述狭槽480中的金属插片135。所述后壁13与所述金属插片135一件式冲压形成。所述插座连接器3与所述后壁13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使得插座连接器3与所述金属壳体1相互固定为一起。
所述散热装置5安装于所述顶壁11的外侧。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器51及横向跨过所述散热器51并与侧壁12卡扣配合的卡扣件52,所述卡扣件52与所述侧壁12卡扣配合以将所述散热器51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1上。
所述导光管组件7安装于所述一对侧壁12的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的外侧。所述导光管组件7包括多根导光管71、将不同的所述导光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73及不同于所述连接件73的将所述导光管组件7固定在所述侧壁12上的第一固定件75。所述侧壁12上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件75相配合的第二固定件120。所述多根导光管71在平行于所述侧壁12的竖直平面内依次排列。所述连接件73将所述多根导光管71连接成一个整体。每根所述导光管71均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底部的面向所述外部电路板的光输入面711和位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前部的光输出面713。每根所述导光管71包括靠近所述光输入面711的底部701、靠近所述光输出面713的前部703及位于所述前部703和所述底部701之间的连接部705。所述导光管组件7的多根所述导光管71、所述第一固定件75及所述连接件73为一体成型的一件式结构。所述连接件73包括将不同的所述导光管71的底部701连接在一起并将多个所述导光管71在前后方向上固定的前后连接件731、将不同的所述导光管71的前部703连接在一起并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各所述导光管71的竖直连接件733及将不同的所述导光管71的所述连接部705连接在一起的中间连接件735。所述第一固定件75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上将所述导光管组件7固定在所述侧壁12上的上下固定件751和多个在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导光管组件7固定在所述侧壁12上的前后固定件753。所述上下固定件751和所述前后固定件753均从所述导光管71或所述连接件73延伸出,并且设置在所述多个导光管71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固定件120包括从所述侧壁12向外侧凸伸的与所述上下固定件751相配合的竖直金属片121和与所述前后固定件753相配合的水平金属片123。所述水平金属片123和所述竖直金属片121均垂直于所侧壁12并且从所述侧壁12一体冲压形成。所述上下固定件751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后安装柱756及设置在所述前后安装柱756上的周边径向凹陷的凹槽757。所述前后固定件753包括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安装柱758及设置在所述上下安装柱758上的周边径向凹陷的凹槽759。所述竖直金属片121的末端设有接收所述凹槽757的接收缺口125。所述水平金属片123的末端设有接收所述凹槽759接收缺口126。所述接收缺口125和所述接收缺口126与对应的所述凹槽757及所述凹槽759相互卡扣以将所述导光管组件7固定在所述侧壁12上。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进一步包括中间壳体8及收容在所述中间壳体8内的中间散热器9。所述中间壳体包括上壁81、下壁82及形成于所述上壁81和所述下壁82之间的中间通道80。所述中间散热器9安装于所述中间通道80。所述中间壳体8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上收容空间101及与位于所述上收容空间101下方的下收容空间102。所述上收容空间101及所述下收容空间102可分别接收不同的插头模组。所述顶壁11包括与所述上收容空间101连通的上通孔110,所述散热器51的底部至少部分通过所述上通孔110凸伸进入所述上收容空间101与收容在上收容空间101内的插头模组热传导。所述中间壳体8的下壁82包括与下收容空间102连通的下通孔820,所述中间散热器9的底部至少部分向下凸伸并通过所述下通孔820延伸进入所述下收容空间102与收容在所述下收容空间102内的插头模组热传导。所述中间壳体8的所述上壁81设有多个向下凸伸的金属弹片811。所述中间散热器9包括平板状的基体91和多个从所述基体91向上延伸的散热片92。所述金属弹片811向下抵持所述散热片92,以将所述中间散热器9固定在所述中间壳体8中。所述上壁81的金属弹片811与所述散热片92直接相抵靠的固定,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固定件,节省了零件成本和安装空间。所述插座连接器3的绝缘壳体30设有两个向前开口的狭槽39,所述狭槽39用于收容和固定所述中间壳体8的所述上壁81和所述下壁82的后部,以将所述中间壳体8和所述插座连接器3的位置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散热装置5设置在金属壳体的顶壁上,导光管组件7设置在所述侧壁12上,使得导光管组件7不阻挡散热组件散热,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散热性能较好。并且多根导光管71通过连接件73连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不同于所述连接件73的第一固定件75将所述导光管组件7固定在金属壳体1的侧壁12上,使得各所述导光管71稳固可靠的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且导光管组件7能有效固定在侧壁12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插座连接器3的所述绝缘壳体30通过所述前壳体301和所述后壳体303两部分组成,便于成型,同时所述后壳体303包括后顶壁33及从所述后顶壁33向下延伸的一对后侧壁34,所述后壳体303在三个方向上包围所述端子模组40,减小了绝缘壳体3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进而减小了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尺寸大小。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插座连接器3与所述金属壳体1的所述后壁13相互固定连接,使得插座连接器3与金属壳体1的位置相对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可供对接插头模组的对接板沿前后方向插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多个沿横向方向堆叠设置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向前凸伸并且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可供不同的所述对接板插入的上对接插槽和下对接插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多个信号端子模组和多个接地端子模组,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以接地、信号、信号的模式布置,每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均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多个信号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均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持部,向前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与所述对接板配合的接触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安装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将所述固持部暴露在空气中的空气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长度的至少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宽度尺寸小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宽度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上信号端子、第二上信号端子、第三上信号端子及第四上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上信号端子的接触部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的上侧,所述第三上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上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的下侧,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上信号端子形成上前对接插口,所述第二上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上信号端子之间形成上后对接插口,所述前上对接插口和所述后上对接插口在前后方向设置用以与同一个对接板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气开口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开口将所述第一上信号端子、第二上信号端子、第三上信号端子及第四上信号端子共同暴露在空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多个的接地端子,各所述接地端子均包括与对板配合的接地接触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安装部及位于接地接触部和接地安装部之间的接地中间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与第一上接地端子、第二上接地端子、第三上接地端子及第四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上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的上侧,所述第三上接地端子和所述第四上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上对接插槽的下侧,各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相对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上接地端子的接地中间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上接地端子和所述第四上接地端子的接地中间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接地端子模组中的各接地端子是同一料带冲压形成的一件式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模组的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将所述接地中间部暴露在空气中的空气开口,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所述空气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接地端子模组的所述空气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所述空气开口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模组中的信号端子可组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以传输一对差分信号,所述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接触部之间是窄边对窄边耦合,两中间部之间及两安装部之间均是宽边对宽边耦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端子还包括第一下信号端子、第二下信号端子、第三下信号端子及第四下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下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下信号端子的接触部设置在所述下对接插槽的上侧,所述第三下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下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下对接插槽的下侧,所述第一下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下信号端子形成下前对接插口,所述第二下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下 信号端子之间形成下后对接插口,所述下前 对接插口和所述下后 对接插口在前后方向排列用以与同一个所述对接板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是其整个长度的至少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9202.9U CN21564512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9202.9U CN21564512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45126U true CN215645126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4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89202.9U Active CN21564512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451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2606A (zh) * | 2023-06-06 | 2023-08-22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
-
2021
- 2021-07-02 CN CN202121489202.9U patent/CN2156451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2606A (zh) * | 2023-06-06 | 2023-08-22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
CN116632606B (zh) * | 2023-06-06 | 2023-11-24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9901E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 |
CN10996235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3142283U (ja) | ラッチ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ガイド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ネクタ | |
US829266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 |
CN111864477A (zh) | 背板连接器 | |
US883418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 |
US1085503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bility assurance for internal shielding plate and the attachment of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omponent | |
US2011013636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 |
US20050287860A1 (en) | Interlock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6032966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 |
CN114024160B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 |
US20100322570A1 (en) | Connector having an optical module for transmitting optical module | |
CN2156451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12090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56451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12091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99815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98153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845629U (zh) | 壳体组件 | |
CN115207684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744547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 |
CN21746889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5540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691951U (zh) | 卡缘连接器 | |
US2023003385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ained ele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