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408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4080U
CN219554080U CN202320638171.1U CN202320638171U CN219554080U CN 219554080 U CN219554080 U CN 219554080U CN 202320638171 U CN202320638171 U CN 202320638171U CN 219554080 U CN219554080 U CN 219554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center distance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81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
陈威扬
许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81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4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4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4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及与所述对接部相反设置的尾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地端子及设置在该对接地端子之间的可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端子,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之间的中心距不相等。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电性性能,从而有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性性能较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2014年7月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8764464号,其揭示了一种设有多个端子的电连接器。所述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对及位于信号端子对两侧的接地端子,接地耦合件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以调节电连接器的电性性能,但随着传输速率的提升,接地耦合件调节电性性能的作用有限,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性性能较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及与所述对接部相反设置的尾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地端子及设置在该对接地端子之间的可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端子,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之间的中心距不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对端子尾部的中心距的调整,使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之间的中心距不相等,以满足传输高速信号的特征阻抗,具有较好的电性性能,从而有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端子模组的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端子模组的第一排端子、第一固定件及第二排端子、第二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第一排端子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一排端子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向方向以示出第二排端子的一个接地端子与对应的屏蔽片接触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向方向以示出第一排端子的一个接地端子与对应的屏蔽片接触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100' 第一中心距 D1
外部电路板 900 第二中心距 D2
绝缘外壳 10 第三中心距 D3
端子模组 20 第四中心距 D4
本体部 110 第五中心距 D5
上盖 120 第一水平部 2031
对接插槽 101 倾斜部 2032
安装口 102 第一竖直部 2033
顶壁 111 过渡部 204
底壁 112 第二水平部 2041
侧壁 113 第二竖直部 2043
安装槽 114 间隔件 25
凸肋 124 主体部 251
凸包 125 凸伸部 252
锁定槽 115 格栏 253
第一端子组 21 限位槽 254
第二端子组 22 开槽 205
第一排端子 211、211' 第一屏蔽板 26
第一固定件 212 第二屏蔽板 27
第二排端子 221、221' 第一定位凸台 217
第二固定件 222 第二定位凸台 227
对接部 201 扣合部 228
尾部 202 第一接触弹片 261
过渡部 203 第二接触弹片 271
低速端子区 210 上屏蔽板 28
高速端子区 220 下屏蔽板 29
接地端子 235、235' 上接触弹片 281
信号端子 236 下接触弹片 291
信号端子对 238 上孔 282
下孔 29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0配合的外部电路板900。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板(未图示)沿插入方向相插入配合,并可并沿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竖向方向安装在所述外部电路板9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外壳10及安装于所述绝缘外壳10内的端子模组20。
所述绝缘外壳10包括本体部110及与所述本体部110配合的上盖120。所述本体部110设有可供所述对接板从前向后插入的对接插槽101、与所述对接插槽101相通的供所述端子模组20从后向前安装的安装口102、设置在所述对接插槽101上侧的顶壁111、设置在所述对接插槽101下侧的底壁112及连接所述顶壁111与底壁112的两侧壁113。所述两侧壁113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底壁112。所述两侧壁113的内侧靠上的区域设有安装槽114。所述上盖120的横向方向的两侧设有向外凸伸的凸肋124。所述凸肋124上设有向上凸伸的凸包125,所述侧壁11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114上下方向连通的锁定槽115。所述凸包125与所述锁定槽115过盈配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包125与所述锁定槽115的干涉量为0.16mm。
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所述第一端子组21包括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的第一排端子211及固定所述第一排端子211的第一固定件212。所述第二端子组22包括沿横向方向排列的第二排端子221及固定所述第二排端子221的第二固定件2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2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22在竖向方向相互堆叠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在所述竖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第二排端子221中的每个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部201、与所述对接部201相反设置的可安装在所述外部电路板900上的尾部202及连接所述尾部202和对接部201之间的过渡部。所述第一排端子211设置在所述对接插槽101的上侧,所述第二排端子221设置在所述对接插槽101的下侧。当对接板插入对接插槽101时,所述第一排端子211的对接部201可向上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排端子221的对接部201可向下弹性变形并且在所述对接插槽101内可与所述对接板夹持配合。
所述第一排端子211的每个端子的所述过渡部203均包括从对接部201向后延伸的第一水平部2031、从第一水平部2031倾斜向下并向后延伸的倾斜部2032及连接所述倾斜部2032和所述尾部202的第一竖直部2033。所述第二排端子221的每个端子的所述过渡部204包括从对接部201向后延伸的第二水平部2041及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2041和所述尾部202的第二竖直部2043。所述第一固定件21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水平部2031。所述第二固定件22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水平部2041。
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均包括低速端子区210及设置在所述低速端子区210两侧的一对高速端子区220。每个所述高速端子区220包括至少一对接地端子235及设置在该对接地端子235之间的可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端子236。一对信号端子236构成一个信号端子对23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高速端子区220包括两对可传输差分信号的信号端子236及与两对所述信号端子236间隔设置的接地端子235。
所述第一排端子211的设置与第二排端子221的设置大致相同,只是端子的整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排端子221。本处以第一排端子211为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35设有多个尾部202,每个信号端子236只设有一个尾部202。具体地,每个所述接地端子235设有两个尾部202。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202之间的中心距不相等。具体地,所述一对信号端子236的所述尾部202之间具有第一中心距D1,所述接地端子235的尾部202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236的尾部202之间具有第二中心距D2,所述第一中心距D1小于所述第二中心距D2。所述第一中心距D1不大于0.5mm,所述第二中心距D2不小于0.65mm。具体地,所述第一中心距D1设置为0.5mm,所述第二中心距D2设置为0.65mm,或者所述第一中心距D1设置为0.4mm,所述第二中心距D2设置为0.7mm。一个接地端子235的两个尾部202之间的具有第三中心距D3。所述第三中心距D3大于第一中心距D1并且小于第二中心距D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中心距D3为0.6mm。所述一个信号端子对238的一个信号端子236的对接部201到另一个信号端子236的所述对接部201之间具有第四中心距D4。所述接地端子235的对接部201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236的对接部201之间具有第五中心距D5。所述第四中心距D4大于所述第五中心距D5。具体的,所述第四中心距为0.89mm,所述第五中心距为0.76mm。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距是指一个端子的中心线与另一个端子的相应位置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排端子221的各相邻的所述端子的中心距与第一排端子211的设置相同,这里不再作进一步描述。
所述端子模组20进一步包括间隔件25。所述间隔件25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之间靠近尾部202的区域。所述间隔件25使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的所述尾部202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安装到所述外部电路板900的导电片(未图示)上。具体地,所述间隔件25包括主体部251及从主体部251延伸出的多个凸伸部252。所述第一竖直部2033和所述第二竖直部2043抵靠定位于所述主体部251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251靠近第一竖直部2033的一侧设有向后凸伸的格栏253和位于相邻的所述格栏253之间的限位槽254。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35的两个尾部202之间形成开槽205。所述开槽205从所述接地端子235的所述尾部202延伸至所述第一竖直部2033,将所述接地端子235的对应部分分隔成横向方向间隔的两部分。所述第一排端子211中的每个端子的所述第一竖直部2033均限位于对应的限位槽254中。所述信号端子对238的所述尾部202收容在同一个所述限位槽254中,一个接地端子235的所述第一竖直部2033的两部分分别收容在不同的所述限位槽254中。所述多个凸伸部252与第一排端子211的对应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38相面对。所述凸伸部252是倾斜设置的,以与所述倾斜部203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凸伸部252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所述信号端子对238沿横向方向的宽度。所述凸伸部252不与所述信号端子对238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因为第一排端子211的长度较长,弯折的特征较多,利用所述凸伸部252改变对应的信号端子区域的介电系数值,提升信号端子的区域的电容值,进而降低所述信号端子对238的区域阻抗,从而使得电连接器100具有更好的传输高速信号的性能。
所述端子模组2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12的上侧的第一屏蔽板26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件222的下侧的第二屏蔽板27。所述第一固定件212的顶部设有定位所述第一屏蔽板26的第一定位凸台217。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件222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屏蔽板27的第二定位凸台227。所述第二固定件222的横向方向两侧部设有与第二屏蔽板27的侧部相扣合的扣合部228。所述第一屏蔽板26包括多个一体冲压形成的第一接触弹片261。所述第一屏蔽板26和所述与上排的所述接地端子235通过第一接触弹片261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屏蔽板27包括多个一体冲压形成的第二接触弹片271。所述第二屏蔽板27通过对应的第二接触弹片271与下排的所述接地端子235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上盖120对所述第一屏蔽板26施加向接地端子的力,所述绝缘外壳10的底壁112对第二屏蔽板27施加向对应的接地端子的力,使屏蔽板能可靠地接触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235。
如图14-19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2'和第二固定件222'之间的上屏蔽板28和下屏蔽板29,其它设置均相同。所述上屏蔽板28包括多个上接触弹片281,所述下屏蔽板29包括多个下接触弹片291。所述上接触弹片281穿过第一固定件212'上的开槽与第一排端子211'的所述接地端子235'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下接触弹片291穿过第二固定件222'上的开槽与第二排端子221'的所述接地端子235'机械及电性连接,以降低相邻的差分对之间的相互串扰。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在横向方向错开设置,对应的冲压所述上接触弹片281形成的上孔282和冲压所述下接触弹片291形成的下孔292在横向方向上错开设置。所以所述上屏蔽板28和所述下屏蔽板29贴合后在上下方向上不存在开口,以在竖向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排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排端子221'完全隔开,从而降低两排端子之间的串扰。所述上屏蔽板28通过上排的接地端子235'与所述第一屏蔽板26电性连接为一体。下屏蔽板29通过下排的接地端子235'与所述第二屏蔽板27电性连接为一体。所述上屏蔽板28和所述下屏蔽板29相贴合以机械及电性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调整端子的尾部之间的中心距的变化,使得端子传输信号时阻抗匹配,具有较好的电性性能,从而有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所示出的电连接器符合QSFP的传输界面,其定义了8个发射通道及8个接收通道,每个通道的信号传输速率可达112Gbps。当然,本实用新型传输速率不限于112Gbps,也可以适用与更高速率或更低速率的信号的传输。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如SFP-DD、SFP、QSFP-DD等类似的电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及收容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及与所述对接部相反设置的尾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地端子及设置在该对接地端子之间的可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尾部之间的中心距不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多个尾部,每个所述信号端子只设有一个尾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所述尾部之间具有第一中心距,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的尾部之间具有第二中心距,所述第一中心距小于所述第二中心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距不大于0.5mm,所述第二中心距不小于0.6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距为0.5mm,所述第二中心距为0.6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距为0.4mm,所述第二中心距为0.7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两个尾部,所述两个尾部之间具有第三中心距,所述第三中心距大于所述第一中心距并且小于所述第二中心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心距为0.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所述对接部之间具有第四中心距,所述接地端子的对接部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的对接部之间具有第五中心距,所述第四中心距大于所述第五中心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中心距为0.89mm,所述第五中心距为0.76mm。
CN202320638171.1U 2023-03-28 2023-03-28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9554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8171.1U CN219554080U (zh) 2023-03-28 2023-03-2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8171.1U CN219554080U (zh) 2023-03-28 2023-03-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4080U true CN21955408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8171.1U Active CN219554080U (zh) 2023-03-28 2023-03-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4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1158U (zh) 背板连接器
US1049092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9728453B (zh) 电连接器
US89612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ating member having anti-mismating portion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insertion
US8337247B2 (en) 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lic shell
US2013014344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US115278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ve body with partition walls of different extent and with side walls provided with first through fourth installation grooves
CN102946029A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CN1122600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1428398U (zh) 电连接器
CN112886340A (zh) 电连接器
US68932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ans
CN113131244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0854572A (zh) 连接器
US76182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mating frame mating with another connector
CN21157902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4336180A (zh)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CN219554080U (zh) 电连接器
CN217468896U (zh) 电连接器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US20140302707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hell
CN114284806A (zh)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CN113131248A (zh) 电连接器
CN220984889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