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052B -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052B
TWI823052B TW110102420A TW110102420A TWI823052B TW I823052 B TWI823052 B TW I823052B TW 110102420 A TW110102420 A TW 110102420A TW 110102420 A TW110102420 A TW 110102420A TW I823052 B TWI823052 B TW I8230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aforementioned
mentioned abov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4943A (zh
Inventor
佐藤昌孝
Hidetaka Kojima
Kazutaka ASAHI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東芝基礎設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東芝基礎設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4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05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14Image acquisition
    • G06V30/148Segmentation of character regions
    • G06V30/153Segmentation of character regions using recognition of characters or 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68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ontext analysis, e.g. recognition aided by known co-occurring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2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document
    • G06V30/424Postal images, e.g. labels or addresses on parcels or postal envelo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12Baggage; Luggage; Suitc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haracter Discrimination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輸出高信賴性之辨識結果的資訊處理裝置。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2辨識部、資訊處理部、及資訊輸出部。前記第2辨識部,係將藉由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的物品之收件人,以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前記資訊處理部,係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部所致之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前記資訊輸出部,係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將包裹或信函類等之物品加以區分的物品處理系統已經普及。物品處理系統,係將所被搬送之物品之影像加以讀取,將已被讀取之影像中所含之收件人資訊加以辨識,隨應於收件人辨識結果而指定區分目標,將所被搬送之物品往已被指定之區分目標進行區分。
在物品處理系統中係被設計有,用來取得收件人資訊所需之各式各樣的對策。例如,在辨識部無法從物品之影像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由於操作員來目視確認顯示部中所被顯示的物品之影像,將該物品的收件人進行鍵盤輸入的機制,已為人知。又,為了提升辨識率而利用複數個辨識部,在各辨識部中採用不同的辨識處理,藉由利用被至少一個辨識部所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以減少操作員所致之鍵盤輸入之頻繁度的機制,也已為人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9-10972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例如,於物品處理系統中採用從量收費的情況下,由於收費額會隨著辨識物品數而變動,因此能夠提示高信賴性的辨識處理資訊的技術,是被人們所需求。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係為,提供一種能夠輸出高信賴性的辨識處理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2辨識部、資訊處理部、及資訊輸出部。前記第2辨識部,係將藉由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的物品之收件人,以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前記資訊處理部,係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部所致之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前記資訊輸出部,係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
以下使用圖式來說明實施形態。 圖1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物品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如圖1所示,物品處理系統S係具備區分系統1及支援系統2(資訊處理裝置)。例如,對具備區分系統1的物品處理系統S,可在日後追加支援系統2。又,亦可將具備區分系統1的物品處理系統S設置在物品集貨所,透過通訊網路而以雲端伺服器的方式將支援系統2連接至物品處理系統S。
區分系統1係具備:第1辨識部11(第1辨識部)、區分部12、記憶部13、及鍵入處理部14。第1辨識部11、區分部12、記憶部13、及鍵入處理部14,係透過通訊網路等而被連接。
支援系統2係具備第2辨識部21、資訊處理部22、及資訊輸出部23,第2辨識部21、資訊處理部22、及資訊輸出部23係透過通訊網路等而被連接。又,具備資訊處理部22、係記憶部221、加密處理部222、解密處理部223,資訊輸出部23係具備顯示部231、及通訊介面232。
藉由讓區分系統1及支援系統2之各者具備辨識收件人的辨識部,就可謀求物品處理系統S全體的辨識率之提升。
首先,說明區分系統1。 第1辨識部11係具備:控制部111、記憶部112、影像取得部113、及輸出入介面(I/F)114。第1辨識部11,係基於第1辨識處理,而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所得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基於複數次的第1辨識處理,對所被搬送之複數個物品或複數個物品群,執行辨識處理。物品係為信函類或小包裹等,物品是係會被賦予收件人資訊。
控制部111係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 processing unit)、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或者,控制部111係為這些之中的數個處理器所組合而成者。控制部111,係基於記憶部112中所被記憶之系統軟體、應用程式軟體或韌體等之程式,為了實現各種機能而執行演算及控制,是相當於電腦的中樞部分。控制部111係執行,基於影像資料而辨識包裹或信函類等之物品之收件人資訊的辨識處理上所必須的演算及控制。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11所致之收件人資訊之辨識,係為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處理及代碼辨識處理之一方或雙方。在OCR處理中,從由郵遞區號、地址、及收件人名等之文字、數字、及記號等所成之收件人資訊(地址資訊)所被記錄或添附的物品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又,在代碼辨識處理中,是從表示收件人資訊的條碼等所被記錄或添附的物品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
記憶部112,係為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包含相當於電腦之主記憶部的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access memory)、及輔助記憶部。ROM,係為資料之讀出時所被使用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之非暫時性記憶媒體。ROM係亦可將控制部111所執行的程式之至少一部分,加以記憶。又,ROM係將控制部1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使用的資料或各種設定值等,加以記憶。
RAM係為被使用於資料之讀寫的記憶體。RAM係將控制部1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暫時使用的資料加以記憶,而作為所謂的工作區域等而被利用。
輔助記憶部,係為EEPROM(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註冊商標)、HDD(hard disk drive)或SSD(solid state drive)等之非暫時性記憶媒體。輔助記憶部係亦可將控制部111所執行的程式之至少一部分,加以記憶。又,輔助記憶部,係將控制部1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使用的資料、藉由控制部111的處理而被生成的資料或各種設定值等,加以保存。例如,輔助記憶部係將從地址資料庫所被生成之第1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加以記憶。
影像取得部113,係為影像輸出入介面,影像輸出入介面,係將作為收件人資訊之辨識之對象的影像資料,加以取得。影像資料,係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的第1相機而被輸出。又,影像輸出入介面,係也會將已被取得之影像資料,傳輸至其他系統。例如,影像輸出入介面,係也會將已被取得之影像資料,傳輸至支援系統2。輸出入介面114,係將控制部111所致之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結果等,予以輸出。
區分部12,係將收件人資訊所被記錄或添附之物品予以搬送,基於隨應於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結果而被生成的區分控制訊號,而將物品從複數個區分目標區分至所被指定之區分目標。記憶部13,係將地址資料庫等加以記憶。鍵入處理部14係具備顯示部及輸入部,顯示部係將未被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物品之影像加以顯示,操作員係目視確認顯示部之影像並從輸入部輸入收件人。
接著,說明支援系統2。 第2辨識部21係具備:控制部211、記憶部212、影像取得部213、及輸出入介面(I/F)214。第2辨識部21,係基於與第1辨識處理不同的第2辨識處理,而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所得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基於複數次的第2辨識處理,對所被搬送之複數個物品或複數個物品群,執行辨識處理。
例如,第1辨識部11,係基於第1辨識處理而嘗試從影像資料進行物品的收件人辨識,在未辨識出收件人的情況下,第2辨識部21係基於第2辨識處理而嘗試從影像資料進行物品的收件人辨識。亦即,第2辨識部21係嘗試進行,藉由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的物品的收件人之辨識。
控制部211係為CPU、MPU、或DSP等。或者,控制部211係為這些之中的數個處理器所組合而成者。控制部211,係基於記憶部212中所被記憶之系統軟體、應用程式軟體或韌體等之程式,為了實現各種機能而執行演算及控制,是相當於電腦的中樞部分。控制部211係執行,基於影像資料而辨識包裹或信函類等之物品之收件人資訊的辨識處理上所必須的演算及控制。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211所致之收件人資訊之辨識,係為OCR處理及代碼辨識處理之一方或雙方。在OCR處理中,從由郵遞區號、地址、及收件人名等之文字、數字、及記號等所成之收件人資訊(地址資訊)所被記錄或添附的物品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又,在代碼辨識處理中,是從表示收件人資訊的條碼等所被記錄或添附的物品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
記憶部212,係為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包含相當於電腦之主記憶部的ROM、RAM、及輔助記憶部。ROM,係為資料之讀出時所被使用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之非暫時性記憶媒體。ROM係亦可將控制部211所執行的程式之至少一部分,加以記憶。又,ROM係將控制部2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使用的資料或各種設定值等,加以記憶。
RAM係為被使用於資料之讀寫的記憶體。RAM係將控制部2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暫時使用的資料加以記憶,而作為所謂的工作區域等而被利用。
輔助記憶部,係為EEPROM,HDD或SSD等之非暫時性記憶媒體。輔助記憶部係亦可將控制部211所執行的程式之至少一部分,加以記憶。又,輔助記憶部,係將控制部211在進行各種處理上所使用的資料、藉由控制部211的處理而被生成的資料或各種設定值等,加以保存。例如,輔助記憶部係將從地址資料庫所被生成之第2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加以記憶。
影像取得部213,係為影像輸出入介面,影像輸出入介面,係將作為收件人資訊之辨識之對象的影像資料,加以取得。影像資料,係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的第2相機而被輸出。或者,影像資料,係為從影像取得部213所被傳輸的影像資料。輸出入介面214,係將控制部211所致之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結果等,予以輸出。
資訊處理部22,係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第2辨識部21所致之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記憶部221係將辨識處理資訊加以記憶。加密處理部222,係將辨識處理資訊予以加密。解密處理部223,係將已被加密之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解密。資訊輸出部23,係將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例如,顯示部231,係將辨識處理資訊加以顯示,通訊介面232,係將辨識處理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3。
終端裝置3,係為通用電腦,具備由1個以上之處理器所構成的控制部、記憶部、通訊介面、及輸出入介面等。通訊介面,係將辨識處理資訊予以接收,控制部,係從已接收之辨識處理資訊而生成傳票資料,並透過輸出入介面而將傳票資料予以輸出。
圖2係實施形態所述之支援系統所生成的辨識處理資訊之一例的圖示。 如圖2所示,記憶部221中所被記憶的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辨識處理(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及統計資料。例如,辨識記錄,係辨識處理之執行日期時間、辨識處理成功或辨識處理失敗,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及已被辨識處理之影像資料。統計資料,係含有辨識處理之成功數(收費對象)及辨識處理之失敗數(非收費對象)。辨識處理資訊中所含之辨識處理成功或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1以上)係表示這是收費對象(收費數1),辨識處理失敗或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0)是表示這是收費對象外。例如,在1次的辨識處理中,辨識出1或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就設定辨識處理成功(亦即收費對象),並將已被辨識出來的所有收件人資訊,加以記錄。又,亦可為,資訊處理部22,係在辨識處理成功的情況下設定表示這是收費對象的收費旗標1,在辨識處理失敗的情況下設定表示這是收費對象外的收費旗標0。此外,亦可為,在1次的辨識處理中,辨識出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設定辨識處理失敗(亦即收費對象外),不記錄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將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項目設成空欄。
此處針對辨識成功及失敗做補充說明。例如,第2辨識部21,係將根據藉由辨識處理所得之文字、數字、及記號等之資訊而能夠鎖定1或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亦即,根據藉由辨識處理所得之資訊而能夠特定出1或複數個區分目標的情況,視為辨識成功;將無法鎖定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亦即,無法特定出區分目標的情況,視為辨識失敗。因此,在根據1次的藉由辨識處理所得之資訊而能夠鎖定1或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則辨識處理之成功數係被計數(+1),在根據1次的藉由辨識處理所得之資訊而無法鎖定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則辨識處理之失敗數係被計數(+1)。
圖3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物品處理系統所致之物品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區分部12係將物品予以搬送,影像取得部113係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的第1相機取得影像資料(ST1),又,影像取得部213也從拍攝物品搬送區域的第2相機取得影像資料。第1辨識部11,係執行第1辨識處理,嘗試進行從已被影像取得部113所取得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ST2)。第1辨識部11係一旦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為成功(ST3,YES),則區分部12係基於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而指定區分目標,將物品區分至已被指定之區分目標(ST7)。
第1辨識部11係一旦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為失敗(ST3,NO),則第2辨識部21係執行第2辨識處理,嘗試進行從已被影像取得部213所取得之影像資料辨識出收件人資訊(ST4)。第2辨識部21係一旦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為成功(ST5,YES),則區分部12係基於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而指定區分目標,將物品區分至已被指定之區分目標(ST7)。
第2辨識部21係一旦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為失敗(ST5,NO),則鍵入處理部14係基於已被影像取得部113及213所取得之影像資料而顯示出影像,操作員係目視確認所被顯示之影像,將影像中所含之物品之收件人,以鍵盤進行輸入。區分部12,係基於已被輸入之收件人資訊而指定區分目標,將物品區分至已被指定之區分目標(ST7)。
圖4係實施形態所述之支援系統所致之第2辨識處理等之一例的流程圖。在本流程圖中,係詳細說明第2辨識處理中的辨識處理資訊之生成及管理。在本流程圖中雖然是針對設定收費旗標1或0,藉由收費旗標1或0即可判別收費對象或收費對象外的案例進行說明,但收費旗標1或0之設定並非必須,亦可基於收件人資訊之辨識成否等之資訊而判別是收費對象或收費對象外。
第1辨識部11係一旦收件人資訊之辨識為失敗,則第2辨識部21係執行第2辨識處理(ST400)。資訊處理部22係隨應於第2辨識處理之執行,而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並記憶之(ST401)。如圖2所示,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及統計資料。資訊輸出部23係將已被生成之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ST414)。
針對辨識處理資訊之生成做詳細說明。 第2辨識部21,係於第2辨識處理(第N次)中,辨識出一個收件人資訊(ST402,YES),在辨識用地址資料庫與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比對中若判斷為沒有矛盾(ST403,YES),則資訊處理部22,係基於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而設定區分目標(ST404),並設定收費旗標1(ST405)。此情況下,資訊處理部22,係會生成第N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但該第N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係含有:辨識處理執行日期時間、辨識處理成功(收費旗標1)、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1)、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及已被辨識處理之影像資料。
又,第2辨識部21,係於第2辨識處理(第N+1次)中,辨識出一個收件人資訊(ST402,YES),在辨識用地址資料庫與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比對中若判斷為有矛盾(ST403,NO),則資訊處理部22,係設定退件用的區分目標(ST406),並設定收費旗標0(ST407)。此情況下,資訊處理部22,係會生成第N+1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但該第N+1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係含有:辨識處理執行日期時間、辨識處理成功(收費旗標0)、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0)、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無)、及已被辨識處理之影像資料。
又,第2辨識部21,係於第2辨識處理(第N+2次)中,辨識出複數個(例如二個)收件人資訊(ST402,NO),則資訊處理部22,係設定退件用的區分目標(ST408),並設定收費旗標1(ST409)。在物品取入過程中會有複數個物品未被理想地分離,而是以物品群的方式而被搬送的案例,在如此的案例中,會有辨識出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形。例如物品是傳票等之信函類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被當成物品群而搬送的情況。此情況下,資訊處理部22,係會生成第N+2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但該第N+2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係含有:辨識處理執行日期時間、辨識處理成功(收費旗標1)、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之數量(例如2)、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例如二個收件人資訊)、及已被辨識處理之影像資料。
資訊處理部22,係在辨識記錄中是含有收費旗標1的情況下(ST410,YES),將收費數予以計數增值(ST411),並將辨識處理資訊予以更新(ST412)。記憶部221,係將已被更新之辨識處理資訊,加以記憶。加密處理部222,係為了防止辨識處理資訊之竄改,而適宜地將辨識處理資訊予以加密(ST413)。例如,資訊處理部22,係將第2辨識部的記憶體(記憶部212)上之辨識處理資訊保存至記憶部221,將記憶部221中所被記憶之辨識處理資訊予以加密。或者,資訊處理部22,係將記憶體上之各次的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予以加密,將已被加密之各次的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保存至記憶部221。
資訊輸出部22,係往各輸出目標,輸出辨識處理資訊(ST414)。例如,顯示部231,係將解密處理部223之已被解密的辨識處理資訊加以顯示,又,通訊介面232,係將已被加密之辨識處理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3。
此處,針對藉由第1辨識部11而被執行的第1辨識處理,及藉由第2辨識部21而被執行的第2辨識處理,補充說明。例如,藉由第1辨識部11而被執行的第1辨識處理、與藉由第2辨識部21而被執行的第2辨識處理,係有以下的不同點,即使在第1辨識部11中無法辨識出收件人,仍有可能在第2辨識部21中辨識出收件人的情況。
第1辨識部11,係從記憶部13中所被記憶的地址資料庫(DB)而生成第1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基於第1辨識用地址資料庫而辨識收件人。第2辨識部21,係從記憶部13中所被記憶的地址資料庫而生成與第1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不同的第2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基於第2辨識用地址資料庫而辨識收件人。
或者,亦可藉由第1辨識部11而被執行的第1辨識處理,與藉由第2辨識部21而被執行的第2辨識處理之間,改變文字、數字、記號、及代碼之偵測手法。或者,亦可藉由第1辨識部11而被執行的第1辨識處理,與藉由第2辨識部21而被執行的第2辨識處理之間,利用不同的影像資料。所謂不同的影像資料係為,雖然是拍攝了同一物品或同一物品群的影像資料,但是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攝影位置、不同的攝影方向、或不同的光源等)所拍攝而成的影像資料。
此處針對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做補充說明。第1辨識部11及第2辨識部21,係從影像資料中所含之收件人資訊(地址)抽出每一文字或語彙之候補,將已被抽出之文字或語彙與地址資料庫中已被登錄之文字或語彙進行比對。在利用已被登錄有超過數百萬筆之龐大數量之地址的地址資料庫的情況下,比對處理的負荷很重,比對處理會需要許多的時間。
於是,利用從地址資料庫而被改寫的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例如,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係為對應於地址資料庫中所含之複數個地址的樹狀結構之地址階層之資料庫。作為地址階層係有國、縣、區、市、町、村、及郵遞區號等。如此的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係可維持著地址資料庫的資訊量,同時,相較於地址資料庫,可將資料大小壓縮成數分之一~數十分之一的資料大小。
第1辨識部11及第2辨識部21,係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來分析地址資料庫的地址階層的結構,從地址資料庫而生成辨識用地址資料庫。又,第1辨識部11及第2辨識部21,係使用不同的演算法,而將已被抽出之文字或語彙與地址資料庫中已被登錄之文字或語彙進行比對。例如,依照國名、都市名、郵遞區號、及町名之順序而鎖定地址,或將郵遞區號的優先度提高,依照國名、郵遞區號、都市名、及町名之順序而鎖定地址。如此,藉由在第1辨識部11及第2辨識部21中,採用不同的演算法,就可提升藉由一方之辨識部而無法辨識的收件人在另一方之辨識部中成功辨識的機率。
圖5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所致之請款單作成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例如,終端裝置3係由具有適當權限的承辦人來操作。終端裝置3,係將已被加密之辨識處理資訊予以接收(ST21),並將已被加密之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解密(ST22)。
終端裝置3,係基於辨識處理資訊而檢查收費數(ST23),一旦判定為收費數之正當性沒有問題(ST24,YES),就基於辨識處理資訊而作成請款單並將請款單予以輸出(ST25)。例如,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與統計資料,但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中所含之收費旗標之統計結果,與統計資料所示的統計結果若為一致,則判定為正當性沒有問題。
終端裝置3一旦判定為收費數之正當性有問題(ST24,NO),就基於辨識處理資訊而顯示出詳細資訊(ST26),受理來自承辦人的修正輸入(ST27),作成請款單並將請款單予以輸出(ST25)。
若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則可提供一種能夠輸出信賴性高且可容易證明正當性的辨識處理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在物品處理系統S中採用從量收費的情況下,作為收費之依據的區分系統1及支援系統2的辨識處理資訊,係被要求高信賴性。又,在對區分系統1後加或外接支援系統2的這種案例中,對於支援系統2之辨識處理資訊係要求更高的信賴性,隨著狀況不同,甚至對支援系統2之辨識處理資訊也會要求正當性之證明。又,也會有區分系統1的製造廠商與支援系統2的製造廠商為不同的案例,容易證明正當性的支援系統2,也具有降低對物品處理系統S之導入困難度的效果。
支援系統2,係將辨識處理資訊而輸出至外部,因此可降低辨識處理資訊遭到竄改的風險。又,支援系統2,係基於被逐次取得的影像資料而執行複數次的第2辨識處理,但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辨識記錄,因此可證明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正當性。
例如,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中所被處理過的影像資料,因此藉由事後的影像資料之驗證,就可證明辨識處理資訊之正當性。又,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執行日期時間,因此可根據時間序列上的事後驗證,來證明辨識處理資訊之正當性。又,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第2辨識處理之執行日期時間及已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因此根據辨識處理資訊與含有配送日期時間及配送目的地的配送記錄之比對,就可證明辨識處理資訊之正當性。又,辨識處理資訊,作為統計資料是含有會成為收費對象的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因此可明確地提示出收費數。又,資訊處理部22,係在1次的第2辨識處理中辨識出1或複數個收件人的情況下,就將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加算1,藉此可以防止對於至少一個物品已被辨識之事實而漏收費用。
又,在是由區分系統1將從支援系統2所被輸出的辨識處理資訊予以收取,並將第1辨識部中的辨識處理資訊、與來自支援系統2的第2辨識部中的辨識處理資訊加以整合並管理的此種案例中也是,由於可將支援系統2所保持的第2辨識部之單獨的辨識處理資訊加以提示,因此可對支援系統2側的辨識處理,證明正當性。
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數個實施形態,但這些實施形態係僅作為例子而提示,並非意圖用來限定發明的範圍。這些新穎的實施形態,係可用其他各式各樣的形態來加以實施,在不脫離發明宗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的省略、置換、變更。這些實施形態或其變形,係被發明的範圍或宗旨所包含,同時也被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範圍所包含。
S:物品處理系統 1:區分系統 2:支援系統 3:終端裝置 11:第1辨識部 12:區分部 13:記憶部 14:鍵入處理部 21:第2辨識部 22:資訊處理部 23:資訊輸出部 111:控制部 112:記憶部 113:影像取得部 114:輸出入介面 211:控制部 212:記憶部 213:影像取得部 214:輸出入介面 221:記憶部 222:加密處理部 223:解密處理部 231:顯示部 232:通訊介面
[圖1]圖1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物品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圖2係實施形態所述之支援系統所生成的辨識處理資訊之一例的圖示。 [圖3]圖3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物品處理系統所致之物品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4]圖4係實施形態所述之支援系統所致之第2辨識處理等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5]圖5係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所致之請款單作成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S:物品處理系統
1:區分系統
2:支援系統
3:終端裝置
11:第1辨識部
12:區分部
13:記憶部
14:鍵入處理部
21:第2辨識部
22:資訊處理部
23:資訊輸出部
111:控制部
112:記憶部
113:影像取得部
114:輸出入介面
211:控制部
212:記憶部
213:影像取得部
214:輸出入介面
221:記憶部
222:加密處理部
223:解密處理部
231:顯示部
232:通訊介面

Claims (17)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為透過網路而連接至用來區分物品之區分系統以作為支援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2辨識部,係將藉由前記區分系統的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之前記收件人資訊,以異於前記第1辨識處理的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和資訊處理部,係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部所致之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和資訊輸出部,係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前記第1辨識部與前記第2辨識部係分別被設置在不同框體的裝置內,且透過前記網路而進行通訊;前記第2辨識部係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成功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而生成區分控制訊號,並將前記區分控制訊號透過前記網路發送至前記區分系統;前記區分控制訊號係令前記區分系統,將藉由前記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正確地區分。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部係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加密。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前記第2辨識處 理之辨識記錄。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所處理過的影像資料。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各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的執行日期時間及所被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部,係在1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辨識出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記錄表示前記第2辨識處理已成功之資訊。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部,係在1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辨識出複數個收件人資訊的情況下,記錄表示前記第2辨識處理已失敗之資訊。
  8. 如請求項1或2之任一項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第1辨識部,係基於從地址資料庫所被生成之第1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來辨識前記收件人資訊;前記第2辨識部,係基於從前記地址資料庫所被生成之第2辨識用地址資料庫來辨識前記收件人資訊。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成為收費對象的前記第2辨 識處理之成功數,且為用來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而讓請款單被作成並輸出所需之資訊。
  10. 一種程式,係為在透過網路而連接至用來區分物品之區分系統以作為支援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動作的程式,其中,前記程式係用以令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電腦執行:將藉由前記區分系統的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之前記收件人資訊,以異於前記第1辨識處理的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之程序;和在前記第2辨識處理成功的情況下,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被成功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而生成區分控制訊號之程序;和將前記區分控制訊號透過前記網路而發送至前記區分系統之程序;和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之程序;和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之程序;前記第1辨識部與前記第2辨識部係分別被設置在不同框體的裝置內,且透過前記網路而進行通訊;前記區分控制訊號係令前記區分系統,將藉由前記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正確地區分。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程式,其中, 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成為收費對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且為用來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而讓請款單被作成並輸出所需之資訊。
  12. 一種電腦可讀記憶媒體,係為記憶程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前記程式係為在透過網路而連接至用來區分物品之區分系統以作為支援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動作的程式,其中,前記程式係令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電腦執行:將藉由前記區分系統的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之前記收件人資訊,以異於前記第1辨識處理的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之程序;和在前記第2辨識處理成功的情況下,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被成功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而生成區分控制訊號之程序;和將前記區分控制訊號透過前記網路而發送至前記區分系統之程序;和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之程序;和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之程序;前記第1辨識部與前記第2辨識部係分別被設置在不同框體的裝置內,且透過前記網路而進行通訊;前記區分控制訊號係令前記區分系統,將藉由前記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正確地區 分。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成為收費對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且為用來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而讓請款單被作成並輸出所需之資訊。
  14.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為在透過網路而連接至用來區分物品之區分系統以作為支援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中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由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電腦:將藉由前記區分系統的第1辨識部所致之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之前記收件人資訊,以異於前記第1辨識處理的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在前記第2辨識處理成功的情況下,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被成功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而生成區分控制訊號;將前記區分控制訊號透過前記網路而發送至前記區分系統;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前記第1辨識部與前記第2辨識部係分別被設置在不同框體的裝置內,且透過前記網路而進行通訊;前記區分控制訊號係令前記區分系統,將藉由前記第 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正確地區分。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成為收費對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且為用來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而讓請款單被作成並輸出所需之資訊。
  16. 一種區分系統,係具備:用來區分物品之第1區分系統、和作為支援系統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第1區分系統與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透過網路而被連接;前記第1區分系統係具備:第1辨識部,係藉由第1辨識處理來辨識前記物品的收件人資訊,基於所被辨識出來的收件人資訊而生成第1區分控制訊號並輸出;和區分部,係基於前記第1區分控制訊號,而將前記物品區分至從複數個區分目標所被指定的區分目標;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第2辨識部,係將藉由前記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之前記收件人資訊,以異於前記第1辨識處理的第2辨識處理進行辨識;和資訊處理部,係生成用來證明已經實施過前記第2辨識部所致之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事實的辨識處理資訊; 和資訊輸出部,係將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予以輸出;前記第1辨識部與前記第2辨識部係分別被設置在不同框體的裝置內,且透過前記網路而進行通訊;前記第2辨識部係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中成功辨識出來的前記收件人資訊而生成第2區分控制訊號,並將前記第2區分控制訊號透過前記網路發送至前記第1區分系統;前記第1區分系統的前記區分部係基於前記第2區分控制訊號,而將藉由前記第1辨識處理而無法辨識出收件人資訊的前記物品,正確地區分。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區分系統,其中,前記辨識處理資訊係含有成為收費對象的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且為用來基於前記第2辨識處理之成功數,而讓請款單被作成並輸出所需之資訊。
TW110102420A 2020-01-31 2021-01-22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TWI823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5612A JP7379188B2 (ja) 2020-01-31 2020-01-31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0-015612 2020-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943A TW202134943A (zh) 2021-09-16
TWI823052B true TWI823052B (zh) 2023-11-21

Family

ID=7707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420A TWI823052B (zh) 2020-01-31 2021-01-22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6712A1 (zh)
EP (1) EP4099216A4 (zh)
JP (1) JP7379188B2 (zh)
AU (1) AU2021214042B2 (zh)
CA (1) CA3166264A1 (zh)
TW (1) TWI823052B (zh)
WO (1) WO202115328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3233A (ja) * 1999-10-15 2001-04-24 Hitachi Ltd 郵便区分機、郵便区分システム及び郵便区分方法
JP2008080300A (ja) * 2006-09-28 2008-04-10 Toshiba Corp 郵便ポスト、郵便物回収車、郵便物処理端末、郵便物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郵便物処理方法
JP2019057307A (ja) * 2018-11-15 2019-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書類確認用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書類の確認方法、書類確認用プログラム、文字入力用装置、文字の入力方法及び文字入力用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187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Toshiba Corp 郵便物処理装置
JP2000279894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ec Corp 住所認識装置及び方法
JP3872923B2 (ja) * 1999-07-01 2007-01-24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型郵便区分システム
JP2001225027A (ja) * 2000-02-18 2001-08-21 Toshiba Corp 配達物処理システムと配達物処理方法
JP2016051211A (ja) * 2014-08-28 2016-04-11 株式会社東芝 住所認識装置、区分装置、統括住所認識装置、住所認識方法
JP6976158B2 (ja) 2017-12-19 2021-12-08 株式会社東芝 区分装置および区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3233A (ja) * 1999-10-15 2001-04-24 Hitachi Ltd 郵便区分機、郵便区分システム及び郵便区分方法
JP2008080300A (ja) * 2006-09-28 2008-04-10 Toshiba Corp 郵便ポスト、郵便物回収車、郵便物処理端末、郵便物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郵便物処理方法
JP2019057307A (ja) * 2018-11-15 2019-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書類確認用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書類の確認方法、書類確認用プログラム、文字入力用装置、文字の入力方法及び文字入力用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214042A1 (en) 2022-08-25
EP4099216A1 (en) 2022-12-07
JP2021124774A (ja) 2021-08-30
EP4099216A4 (en) 2024-01-10
AU2021214042B2 (en) 2023-12-21
WO2021153280A1 (ja) 2021-08-05
CA3166264A1 (en) 2021-08-05
US20220366712A1 (en) 2022-11-17
JP7379188B2 (ja) 2023-11-14
TW202134943A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5561B2 (ja) ディジタルインプリントと関連付けられるクライアントコードを用いて郵便物を処理する方法
US739700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orting mail using a name/firm database
US629270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nline processing of forwarding mail
US8973814B2 (en) Method for the verifiable delivery of an article
US20050249376A1 (en) Mail recognition method
JP2016159245A (ja) 配達物処理装置、および配達物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6550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address directory updating
WO2016186137A1 (ja) 会計支援システム
TWI823052B (zh) 資訊處理裝置、程式、電腦可讀記憶媒體、及資訊處理方法
EP2255894B1 (en) Delivery class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orting a delivery
JP2005506196A (ja) 郵便物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9002051B2 (en) Mail exchange tracking and analysis
JP2008184251A (ja) 配送物受渡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配送物受渡管理プログラム
KR102201930B1 (ko) 문서 정보를 포함한 이미지 파일의 자동 문서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336719B1 (ko) 우편물 배달정보 생성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50108048A1 (en) Method of tracking mailpieces for measuring journey times through a multi-network postal sorting system
JP2015176241A (ja)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装置、および住所認識装置
US11640702B2 (en) Structurally matching images by hashing gradient singularity descriptors
KR101384409B1 (ko) 반송 우편물의 반송정보 수집 및 파일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471477B2 (en) Method of sorting pre-sorted mailpieces
US202103427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reating an addressee identifier, for mail & other purposes
JP2014232436A (ja) 配送情報管理サーバ、及び、配送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H11179289A (ja) 郵便物区分装置
EP2923775B1 (en) Postal Sorting System
JPH11207265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郵便物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