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2748B - 自行車用鏈條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鏈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2748B
TWI822748B TW108110850A TW108110850A TWI822748B TW I822748 B TWI822748 B TW I822748B TW 108110850 A TW108110850 A TW 108110850A TW 108110850 A TW108110850 A TW 108110850A TW I822748 B TWI822748 B TW I822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link
link
connecting rod
sprocket
support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018A (zh
Inventor
蒲田建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2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2748B/zh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出一種自行車用鏈條,提升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解決手段] 自行車用鏈條,其第1內連桿端部及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鏈條
本發明是關於自行車用鏈條。
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關於靜音鏈條的技術。靜音鏈條包含具有齒部的片部。 在專利文獻2揭示的鏈條,具備有:具有齒部的片部。在齒部設置有導引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10094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 德國專利發明第19629604C1號說明書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習知的自行車用鏈條,往往會從習知構造的鏈輪脫落。本發明提出一種自行車用鏈條,提升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 藉由上述第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而且提升鏈輪齒的設計自由度。
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型態的第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3型態的第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1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1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2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2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1長度較上述第2長度更長。 藉由上述第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更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或2型態的第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在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至少設置於遠位端的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5型態的第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上述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3或4型態的第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1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7型態的第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2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8型態的第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上述第1倒角部及上述第2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3、4、7、8及9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2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橫邊方向是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1橫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1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且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後撥鏈器的導引滑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0型態的第1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3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3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4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4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4長度較上述第3長度更長。 藉由上述第1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更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1型態的第1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1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1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2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2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3長度等於上述第2長度,上述第4長度等於上述第1長度。 藉由上述第1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
在依據上述第10至12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3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1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13型態的第1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4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1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14型態的第1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上述第3倒角部及上述第4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1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1至1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1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1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藉由上述第1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
在依據上述第1至16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進一步具備有第2內連桿片,上述第2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內連桿孔的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內連桿孔的第4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第3內連桿面、及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1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7型態的第1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卡合狀態,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附加軸方向支承面。 藉由上述第1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更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依據上述第18型態的第1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1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8型態的第2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2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20型態的第2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5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5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6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6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5長度較上述第6長度更長。 藉由上述第2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更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8或19型態的第2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在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至少設置於遠位端的附加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2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22型態的第2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附加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2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20或21型態的第2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5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2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24型態的第2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6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2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25型態的第2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第5倒角部及上述第6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2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20、21、24、25及26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2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橫邊方向是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2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且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後撥鏈器的導引滑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27型態的第2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7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7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8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8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8長度較上述第7長度更長。 藉由上述第28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更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28型態的第2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第5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5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6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6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7長度等於上述第6長度,上述第8長度等於上述第5長度。 藉由上述第29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
在依據上述第27至29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7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30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30型態的第3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8倒角部。 藉由上述第31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31型態的第3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第7倒角部及上述第8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32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將鏈輪支承突出部配置在順暢地藉由鏈輪支承的位置。
在依據上述第17至32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2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的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2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藉由上述第33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性。
在依據上述第17至33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1內連桿片,在自行車用鏈條安裝於自行車的框架的狀態,配置在較第2內連桿片更接近自行車的框架的中心面。 藉由上述第34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7型態的第3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上述第2內連桿片不具有鏈輪支承突出部。 藉由上述第35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無損前鏈輪的變速性且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在依據上述第17至3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進一步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與第2外連桿片;上述第1外連桿片,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孔的第1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孔的第2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第1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上述第2外連桿片,在上述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外連桿孔的第3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外連桿孔的第4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第3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 藉由上述第36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讓鏈條不易從鏈輪脫落的自行車用鏈條。
本發明的第3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與第2外連桿片;上述第1外連桿片,具有: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外連桿片,具有: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外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孔的第1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孔的第2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第1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上述第2外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外連桿孔的第3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外連桿孔的第4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第3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及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的至少一個,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或相對於上述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包含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延伸成從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及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一個遠離;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外連桿軸方向及上述第2外連桿軸方向的至少其中一方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 藉由上述第37型態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自行車用鏈條對於鏈輪的保持力。而且提升鏈輪齒的設計自由度。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的自行車用鏈條,可提升對於鏈輪的保持力。
(第1實施方式) 參考第1圖針對適用自行車用鏈條的人力驅動車加以說明。 在第1圖是顯示人力驅動車的一個例子也就是自行車A的側視圖。這裡的人力驅動車10,代表關於用來行駛的動力,至少局部使用人力的車輛,包含以電動方式輔助人力的車輛。僅使用人力以外的動力的車輛,不包含於人力驅動車。僅以內燃機使用為動力的車輛,不包含於人力驅動車。通常的人力驅動車預定為小型輕型車輛,預定為在公路不需要駕駛執照的車輛。圖示的人力驅動車包含自行車。具體來說,人力驅動車為自行車。自行車A包含傳動系統B。
傳動系統B為鏈條傳動類型。傳動系統B包含: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C、自行車用鏈輪(以下稱為「鏈輪D」)、及自行車用鏈條10。鏈輪D具有:讓自行車用鏈條10卡合的鏈輪齒Da。鏈輪D包含:前鏈輪E、後鏈輪F。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C包含:可旋轉地支承於自行車的框架(省略圖示)的曲柄軸Ca、及分別設置在曲柄軸Ca的兩端部的一對曲柄臂Cb。踏板(省略圖示),可旋轉地安裝於各曲柄臂Cb的前端。
前鏈輪E,設置在曲柄軸Ca且可與曲柄軸Ca一體旋轉。後鏈輪F設置在後輪的輪轂。自行車用鏈條10繞掛於前鏈輪E與後鏈輪F。藉由搭乘於自行車A的使用者施加於踏板的驅動力,經由前鏈輪E、自行車用鏈條10、及後鏈輪F而傳遞到後輪。
如第1圖所示,前鏈輪E及後鏈輪F,相對於通過自行車的框架的寬度方向中心的中心面G,配置在右側。在自行車A設置有1個或複數的前鏈輪E。在自行車A設置有複數的後鏈輪F。複數的前鏈輪E其順序配置成從中心面G朝越遠的方向越小。複數的後鏈輪F其順序配置成從中心面G朝越遠的方向越大。
參考第2~6圖,來說明自行車用鏈條10。 如第2圖所示,自行車用鏈條10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12、第2內連桿片14、第1外連桿片16、第2外連桿片18。
第1內連桿片12,在自行車用鏈條10安裝於自行車A的框架的狀態,是配置在較第2內連桿片14更接近自行車A的框架的中心面G。
如第5圖所示,第1內連桿片12,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及與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B。在本實施方式,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及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B,是根據第1內連桿片12所界定。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是界定為在第1內連桿片12的側面觀察,沿著第1內連桿片12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且通過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與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的線。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B,是界定為與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垂直交叉,且通過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與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之間的中間點的線(參考第5圖)。
如第3圖所示,第1內連桿片12,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的第1內連桿孔20的第1內連桿端部22、包含具有與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的第2內連桿孔24的第2內連桿端部26、及將第1內連桿端部22與第2內連桿端部26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28。第1內連桿片12進一步包含:第1內連桿面30、及在相對於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DA朝向第1內連桿面30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32。第2內連桿面32,在自行車用鏈條10安裝於自行車A的狀態,朝向自行車A的框架的中心面G,第1內連桿面30朝向第2內連桿面32的相反方向。
第1內連桿端部22及第2內連桿端部26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該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在相對於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B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DT1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包含軸方向支承面36(參考第6圖及第8圖),軸方向支承面36,在自行車用鏈條10卡合於鏈輪D的卡合狀態,在第1內連桿軸方向DA用來支承鏈輪齒Da的齒底部Db。
如第18圖所示,第2內連桿片14,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及與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垂直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 在本實施方式,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及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是根據第2內連桿片14所界定。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是界定為在第2內連桿片14的側面觀察,沿著第2內連桿片14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且通過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與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的線(參考第18圖)。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是界定為與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垂直交叉,且通過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與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之間的中間點的線(參考第18圖)。 第2內連桿片14,包含: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的第3內連桿孔40的第3內連桿端部42、包含具有與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的第4內連桿孔44的第4內連桿端部46、及將第3內連桿端部42與第4內連桿端部46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48。第2內連桿片14進一步包含: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10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DB朝向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面30的第3內連桿面50、及在相對於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DB朝向第3內連桿面50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52。在本實施方式,第2內連桿片14不具有鏈輪支承突出部34。
自行車用鏈條10,包含:配置在第1內連桿片12與第2內連桿片14之間的第1滾子54及第2滾子56。 第1滾子54包含第1滾子孔54A。第1滾子54,配置在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端部22與第2內連桿片14的第3內連桿端部42之間。 第2滾子56包含第2滾子孔56A。第2滾子56,配置在第1內連桿片12的第2內連桿端部26與第2內連桿片14的第4內連桿端部46之間。 當自行車用鏈條10安裝於自行車A時,第1滾子54及第2滾子56接觸於鏈輪齒Da。
第1外連桿片16,配置成: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10的組裝狀態,鄰接於第1內連桿片12,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第1外連桿片16,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的第1外連桿孔60的第1外連桿端部62、包含具有與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BX2的第2外連桿孔64的第2外連桿端部66、及將第1外連桿端部62與第2外連桿端部66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68。第1外連桿片16包含:第1外連桿面70、及在相對於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DC朝向第1外連桿面70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72。
第2外連桿片18,配置成: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10的上述組裝狀態,鄰接於第2內連桿片12,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第2外連桿片18,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的第3外連桿孔80的第3外連桿端部82、包含具有與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BX4的第4外連桿孔84的第4外連桿端部86、及將第3外連桿端部82與第4外連桿端部86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88。第2外連桿片18包含:第3外連桿面90、及在相對於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DD朝向第3外連桿面90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92。
自行車用鏈條10包含:第1連結銷94、第2連結銷96。 第1連結銷94,插通於:第1外連桿片16的第1外連桿孔60、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孔20、第1滾子54的第1滾子孔54A、第2內連桿片14的第3內連桿孔40、及第2外連桿片18的第3外連桿孔80。
第2連結銷96,插通於:第1外連桿片16的第2外連桿孔64、第1內連桿片12的第2內連桿孔24、第2滾子56的第2滾子孔56A、第2內連桿片14的第4內連桿孔44、及第2外連桿片18的第4外連桿孔84。
第1滾子54,可相對於第1連結銷94旋轉。第2滾子56,可相對於第2連結銷96旋轉。第1內連桿片12及第2內連桿片14,以第1連結銷94的旋轉中心軸心為旋轉中心,相對於在下游側鄰接的第1外連桿片16及第2外連桿片18可一體旋轉。第1內連桿片12及第2內連桿片14,以第2連結銷96的旋轉中心軸心為旋轉中心,相對於在上游側鄰接的第1外連桿片16及第2外連桿片18可一體旋轉。
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與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之間的距離界定為距離L1。第2內連桿片14的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與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之間的距離界定為距離L2。第1外連桿片16的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與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BX2之間的距離界定為距離L3。第2外連桿片18的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與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BX4之間的距離界定為距離L4。距離L1等於距離L2,距離L3等於距離L4。而且距離L1等於距離L3。
如第4圖所示,在自行車用鏈條10,由第1內連桿片12及第2內連桿片14所構成的一對片部、與第1外連桿片16及第2外連桿片18所構成的一對片部是交互配置。
接著,參考第5圖及第6圖,針對上述鏈輪支承突出部34來說明。鏈輪支承突出部34,在自行車用鏈條10卡合於自行車用鏈輪的狀態,朝向自行車用鏈輪的旋轉中心軸心突出。在自行車用鏈條10,鏈輪支承突出部34,也可設置於構成自行車用鏈條10的全部第1內連桿片12,也可設置於局部的第1內連桿片12。 鏈輪支承突出部34,朝從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遠離的方向突出,從側面觀察,為隨著從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遠離而前端較細的形狀。在鏈輪支承突出部34的遠位端34A,包含在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DT1距離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最遠的前端。從側面觀察,遠位端34A的緣部能以圓弧、曲線、或直線的任一種組成。
第1內連桿端部22,包含:配置在較第2內連桿端部26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DR的下游側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具有遠位端34A。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較佳具有:在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至少設置於遠位端34A的倒角部100。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也可包含:相對於在鏈輪支承突出部34設置在遠位端34A的倒角部100而設置在上游側的上游側倒角部100A、與設置在下游側的下游側倒角部100B。在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的遠位端34A所設置的倒角部100,也可設置成延伸至遠位端34A以外的部分。只要在自行車用鏈輪之與遠位端34A接觸的部分設置倒角部的話,則也可將倒角部100的面積縮小,或者也可將倒角部100省略。
上述的軸方向支承面36形成於第1內連桿面30。倒角部100設置於第1內連桿面30。倒角部100至少設置於第1內連桿面30較佳。倒角部100也可設置成從第1內連桿面30延伸到第2內連桿面32。
在本實施方式,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包含:在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DT1的第1橫邊方向DTA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遠離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及在第1橫邊方向DTA延伸成從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遠離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第1內連桿端部22,包含:配置在較第2內連桿端部26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DR的下游側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第2內連桿端部26包含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
第1長度LA界定為:在第1橫邊方向DTA,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起至第1內連桿端部22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的第1遠位端102A為止的長度。第2長度LB界定為:在第1橫邊方向DTA,從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起至第2內連桿端部26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的第2遠位端104A為止的長度。第1長度LA較第2長度LB更長。
第1內連桿端部22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具有:在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的至少第1遠位端102A設置的第1倒角部106。並且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具有:相對於第1倒角部106設置在上游側的上游側倒角部106A。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具有:相對於第1倒角部106設置在下游側的下游側倒角部106B。 第2內連桿端部26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具有:在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的至少第2遠位端104A設置的第2倒角部108。並且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具有:相對於第2倒角部108設置在上游側的上游側倒角部108A。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具有:相對於第2倒角部108設置在下游側的下游側倒角部108B。
如第6圖所示,上述的軸方向支承面36形成於第1內連桿面30。第1倒角部106及第2倒角部108設置於第1內連桿面30。第1倒角部106及第2倒角部108至少設置於第1內連桿面30較佳。第1倒角部106及第2倒角部108也可設置成從第1內連桿面30延伸到第2內連桿面32。只要在自行車用鏈輪之與第1遠位端102A及第2遠位端104A接觸的部分設置倒角部的話,則也可將第1倒角部106及第2倒角部108的面積縮小,或者也可將第1倒角部106及第2倒角部108省略。
參考第7圖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當因為自行車行駛中的衝擊或震動讓自行車用鏈條10震動時,第1內連桿片12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接觸於後鏈輪F的齒底部Fb。藉此,減少自行車用鏈條10的震動來抑制落鏈,落鏈代表自行車用鏈條從鏈輪脫落。
第8圖是從第7圖的相反側觀察的圖面。只要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較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更長的話,會有如下的效果。在本實施方式,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相當於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相當於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當自行車用鏈條10旋轉時,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較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更先接近後鏈輪F。如第8圖所示,藉由讓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在滾子接觸於鏈輪齒Fa之前更先接觸於後鏈輪F的齒底部Fb,則相對於後鏈輪F讓自行車用鏈條10的第1內連桿片12對後鏈輪F定位。因此,即使自行車用鏈條10震動的情況,也能順暢地卡合於後鏈輪F,讓自行車用鏈條10保持於後鏈輪F上。
在自行車用鏈條10的旋轉,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的突出方向的長度設定為:在鏈輪齒Fa插通於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28及第2內連桿片14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48之間之前,讓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先接觸於後鏈輪F的齒底部Fb。藉此,在自行車用鏈條10的驅動,當自行車用鏈條10開始卡合於後鏈輪F時,自行車用鏈條10會被導引到其與後鏈輪F的卡合位置,所以讓自行車用鏈條10順暢地旋轉。上述的下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的突出方向的長度,也適用在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與前鏈輪E的關係。
第9圖,是自行車用鏈條10從鄰接的小鏈輪朝向大鏈輪也就是後鏈輪F移位時的自行車用鏈條10的狀態的顯示圖。在第9圖,將一個第2外連桿片18及第2內連桿片14卸下成可看見第1內連桿片12。如第9圖所示,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的長度,設定成:自行車用鏈條10在後鏈輪F的變速區域AC,當從鄰接的小鏈輪朝向後鏈輪F移位時,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不會碰撞到鏈輪的變速區域AC的齒底部。而且如第10圖所示,為了不使上述碰撞產生,也可做成深缺口以讓位於後鏈輪F的變速區域AC內的齒底部Fb不與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碰撞。第10圖所示的兩點鏈線所示的齒底部Fx,是表示沒有上游側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的習知的自行車用鏈條用的後鏈輪F的齒底部。
參考第11圖~第14圖,來說明自行車用鏈條10從大鏈輪F1朝向鄰接的小鏈輪F2移位時的本實施方式的作用。第11圖~第13圖,是顯示自行車用鏈條10卡合於大鏈輪F1的狀態。第12圖及第13圖,是顯示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接觸於大鏈輪F1的齒體部Fb時的狀態。此時,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滑動於齒底部Fb上且第1內連桿片12旋轉。如第13圖所示,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當到達至齒底部Fb的旋轉驅動方向DR的下游側的端部時,會對第1內連桿片12的旋轉造成限制,限定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與第1外連桿片16的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之間的角度RX。在該狀態,讓從大鏈輪F1到小鏈輪F2的自行車用鏈條10的相位距離成為適當的距離,如第14圖所示,讓自行車用鏈條10從大鏈輪F1到小鏈輪F2順暢地移位。
(第2實施方式) 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省略圖示)加以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是將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變更。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是在第1實施方式所示的自行車用鏈條10進一步包含下述構造。 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34,包含:在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DT1的第2橫邊方向DTB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遠離的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及在第2橫邊方向DTB延伸成從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遠離的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第2橫邊方向DTB,是在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DT1的第1橫邊方向DTA的相反方向。第1內連桿端部22包含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第2內連桿端部26包含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
第3長度LC界定為:在第2橫邊方向DTB,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AX1起至第1內連桿端部22的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的第3遠位端110A為止的長度。 第4長度LD界定為:在第2橫邊方向DTB,從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AX2起至第2內連桿端部26的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的第4遠位端112A為止的長度。第4長度LD較第3長度LC更長。第3長度LC等於第2長度LB且第4長度LD等於第1長度LA更佳。
第1內連桿端部22的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具有:在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的至少第3遠位端110A設置的第3倒角部114較佳。
第2內連桿端部26的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具有:在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的至少第4遠位端112A設置的第4倒角部116較佳。
上述的軸方向支承面118形成於第1內連桿面30。第3倒角部114及第4倒角部116設置於第1內連桿面30。
第1內連桿片12,相對於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A與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B的交點也就是第1內連桿中心點PC1形成點對稱較佳。
第1內連桿片12點對稱的話,當自行車用鏈條10組裝時,可將第1內連桿片12以預定的方向、或是預定方向旋轉180度的方向的兩種方向的任一方向都可組裝,所以自行車用鏈條10的組裝性優異。
(第3實施方式) 針對第3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A加以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A,是將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變更。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A,是在第1實施方式所示的自行車用鏈條10進一步包含下述構造。 第2內連桿片14,如上述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是界定為在第2內連桿片14的側面觀察,沿著第2內連桿片14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且通過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與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的線。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是界定為與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垂直交叉,且通過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與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之間的中間點的線。
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第3內連桿端部42及第4內連桿端部46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該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在相對於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DT2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及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包含附加軸方向支承面122,附加軸方向支承面122,在卡合狀態,在第2內連桿軸方向DB用來支承鏈輪齒Da的齒底部Db。
第3內連桿端部42,包含:配置在較第4內連桿端部46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DR的下游側的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
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包含:在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DT2的第3橫邊方向DTC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遠離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124、及在第3橫邊方向DTC延伸成從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遠離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126。第3內連桿端部42,包含:配置在較第4內連桿端部46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DR的下游側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124。第4內連桿端部46包含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126。
如第18圖所示,第5長度LE界定為:在第3橫邊方向DTC,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起至第3內連桿端部42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124的第5遠位端124A為止的長度。第6長度LF界定為:在第3橫邊方向DTC,從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起至第4內連桿端部46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126的第6遠位端126A為止的長度。第5長度LE較第6長度LF更長。
如第17圖所示,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具有:在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至少設置於遠位端120A的附加倒角部130。
附加軸方向支承面122,形成於第3內連桿面50,附加倒角部130設置於第3內連桿面50。
在本實施方式,第3內連桿端部42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124具有:在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124的至少第5遠位端124A設置的第5倒角部132。第4內連桿端部46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126具有:在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126的至少第6遠位端126A設置的第6倒角部134。附加軸方向支承面122形成於第3內連桿面50。第5倒角部132及第6倒角部134設置於第3內連桿面50。
(第4實施方式) 針對第4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省略圖示)加以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是將第3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A變更。針對與第1及第3實施方式共通的構造加上與第1及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重複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省略圖示),是在第3實施方式所示的自行車用鏈條10A進一步包含下述構造。 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包含:在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DT2的第4橫邊方向DTD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遠離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140、及在第4橫邊方向DTD延伸成從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遠離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142。第4橫邊方向DTD,是在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DT2的第3橫邊方向DTC的相反方向。第3內連桿端部42包含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140。第4內連桿端部46包含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142。
第7長度LG界定為:在第4橫邊方向DTD,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AX3起至第3內連桿端部42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140的第7遠位端140A為止的長度。第8長度LH界定為:在第4橫邊方向DTD,從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AX4起至第4內連桿端部46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142的第8遠位端142A為止的長度。第8長度LH較第7長度LG更長。第7長度LG等於第6長度LF,第8長度LH等於第5長度LE。
第3內連桿端部42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140具有:在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140的至少第7遠位端140A設置的第7倒角部144。第4內連桿端部46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142具有:在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142的至少第8遠位端142A設置的第8倒角部146。
附加軸方向支承面148,形成於第3內連桿面50,第7倒角部144及第8倒角部146設置於第3內連桿面50。
第2內連桿片14,相對於第2內連桿片14的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C與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D的交點也就是第2內連桿中心點PC2形成點對稱。
第2內連桿片14點對稱的話,當自行車用鏈條組裝時,可將第2內連桿片14以預定的方向、或是預定方向旋轉180度的方向的兩種方向的任一方向都可組裝,所以自行車用鏈條10的組裝性優異。
<變形例> 關於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發明的自行車用鏈條10、10A的例子,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的自行車用鏈條10、10A,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及未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組合的型態。在以下的變形例,針對與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用鏈條10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16、第2外連桿片18。第1外連桿片16,具有: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及與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垂直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F。第2外連桿片18,具有: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及與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垂直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H。
在本實施方式,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及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F,是根據第1外連桿片16所界定。 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是界定為在第1外連桿片16的側面觀察,沿著第1外連桿片16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且通過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與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BX2的線(參考第3圖)。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F,是界定為與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垂直交叉,且通過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與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BX2之間的中間點的線(參考第3圖)。 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及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H,是根據第2外連桿片18所界定。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是界定為在第2外連桿片18的側面觀察,沿著第2外連桿片18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線,且通過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與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BX4的線(參考第3圖)。 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H,是界定為與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垂直交叉,且通過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與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BX4之間的中間點的線(參考第3圖)。
自行車用鏈條10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12、第2內連桿片14、第1外連桿片16、第2外連桿片18。第1外連桿片16、與第2外連桿片18,除了第1實施方式記載的構造之外還包含下述構造。
第1外連桿端部62、第2外連桿端部66、第3外連桿端部82、及第4外連桿端部86的至少一個,包含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省略圖示),該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在相對於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F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DT3或相對於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LCH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DT4,延伸成從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BX1、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BX2、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BX3、及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BX4的至少一個遠離。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軸方向支承面(省略圖示)。軸方向支承面,在自行車用鏈條10卡合於鏈輪D的卡合狀態,在第1外連桿軸方向DC及第2外連桿軸方向DD的至少其中一方來支承鏈輪齒Da的齒底部Db。
如第21圖所示,在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或第3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10A,也可在第1外連桿片16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68及第2外連桿片18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88的至少其中一方,設置有朝第1外連桿軸方向DC或第2外連桿軸方向DD突出的突出部152。 在第1外連桿片16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68設置有突出部152的情況,突出部152,相對於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E,設置在:配置有鏈輪支承突出部34或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的配置側的相反側。在第2外連桿片18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88設置有突出部152的情況,突出部152,相對於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LCG,設置在:配置有鏈輪支承突出部34或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的配置側的相反側。突出部152,使第1外連桿中間部68與第2外連桿中間部88之間的間隙變窄。藉此,可使由第1外連桿片16及第2外連桿片18所構成的一對連桿片、與後撥鏈器的導引滑輪(省略圖示)的齒部的嚙合性提升。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也可在鏈輪D的齒底部Db設置倒角部,以將自行車用鏈條10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及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配置在藉由鏈輪D順暢支承的位置。在齒底部Db設置有倒角部的情況,也可將設置在自行車用鏈條10的鏈輪支承突出部34及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的倒角部省略,因應設置在齒底部Db的倒角部的角度,來調整設置在鏈輪支承突出部34及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120的倒角部的角度。
如第22圖所示,在後撥鏈器的張力滑輪154,也可在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及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造成碰撞的位置,設置減少碰撞的凹部156。在該情況,也可使第1內連桿片12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102、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104、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110及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112適度接觸張力滑輪154的側面。藉由該接觸可緩和張力滑輪154的齒部154a的磨損。
A‧‧‧自行車 G‧‧‧中心面 Da‧‧‧鏈輪齒 Db‧‧‧齒底部 Fa‧‧‧鏈輪齒 Fb‧‧‧齒底部 Fx‧‧‧齒底部 LA‧‧‧第1長度 LB‧‧‧第2長度 LC‧‧‧第3長度 LD‧‧‧第4長度 LE‧‧‧第5長度 LF‧‧‧第6長度 LG‧‧‧第7長度 LH‧‧‧第8長度 AX1‧‧‧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 AX2‧‧‧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 AX3‧‧‧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 AX4‧‧‧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 BX1‧‧‧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 BX2‧‧‧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 BX3‧‧‧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 BX4‧‧‧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 LCA‧‧‧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 LCB‧‧‧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 LCC‧‧‧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 LCD‧‧‧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 LCE‧‧‧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 LCF‧‧‧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 LCG‧‧‧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 LCH‧‧‧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 PC1‧‧‧第1內連桿中心點 PC2‧‧‧第2內連桿中心點 10‧‧‧自行車用鏈條 10A‧‧‧自行車用鏈條 12‧‧‧第1內連桿片 14‧‧‧第2內連桿片 16‧‧‧第1外連桿片 18‧‧‧第2外連桿片 20‧‧‧第1內連桿孔 24‧‧‧第2內連桿孔 28‧‧‧第1內連桿中間部 30‧‧‧第1內連桿面 32‧‧‧第2內連桿面 34‧‧‧鏈輪支承突出部 34A‧‧‧遠位端 36‧‧‧軸方向支承面 40‧‧‧第3內連桿孔 44‧‧‧第4內連桿孔 48‧‧‧第2內連桿中間部 50‧‧‧第3內連桿面 52‧‧‧第4內連桿面 60‧‧‧第1外連桿孔 64‧‧‧第2外連桿孔 68‧‧‧第1外連桿中間部 70‧‧‧第1外連桿面 72‧‧‧第2外連桿面 80‧‧‧第3外連桿孔 84‧‧‧第4外連桿孔 88‧‧‧第2外連桿中間部 90‧‧‧第3外連桿面 92‧‧‧第4外連桿面 100‧‧‧倒角部 102‧‧‧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 102A‧‧‧第1遠位端 10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 104A‧‧‧第2遠位端 106‧‧‧第1倒角部 108‧‧‧第2倒角部 110‧‧‧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 110A‧‧‧第3遠位端 112‧‧‧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 112A‧‧‧第4遠位端 114‧‧‧第3倒角部 116‧‧‧第4倒角部 118‧‧‧軸方向支承面 120‧‧‧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 120A‧‧‧遠位端 122‧‧‧附加軸方向支承面 124‧‧‧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 124A‧‧‧第5遠位端 126‧‧‧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 126A‧‧‧第6遠位端 130‧‧‧附加倒角部 132‧‧‧第5倒角部 134‧‧‧第6倒角部 140‧‧‧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 140A‧‧‧第7遠位端 142‧‧‧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 142A‧‧‧第8遠位端 144‧‧‧第7倒角部 146‧‧‧第8倒角部 148‧‧‧附加軸方向支承面
第1圖是從上觀察自行車的自行車示意圖。 第2圖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立體圖。 第3圖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是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俯視圖。 第5圖為第1內連桿片的側視圖。 第6圖是從與第5圖的視點相反的視點觀察的第1內連桿片的立體圖。 第7圖是與後鏈輪嚙合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立體圖。 第8圖是從與第7圖的視點相反側的視點觀察的與後鏈輪嚙合的自行車用鏈條的側視圖。 第9圖是變速時的自行車用鏈條的側視圖。 第10圖是後鏈輪的變速區域的側視圖。 第11圖是顯示後鏈輪的自行車用鏈條的變速的第1狀態的側視圖。 第12圖是顯示後鏈輪的自行車用鏈條的變速的第2狀態的側視圖。 第13圖是顯示後鏈輪的自行車用鏈條的變速的第3狀態的側視圖。 第14圖是顯示後鏈輪的自行車用鏈條的變速的第4狀態的側視圖。 第15圖是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第1內連桿片的立體圖。 第16圖是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且從與第15圖的視點相反側的視點觀察的第1內連桿片的側視圖。 第17圖是第3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立體圖。 第18圖是針對第3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第2內連桿片的側視圖。 第19圖是針對第4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第2內連桿片的立體圖。 第20圖是針對第4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且從與第19圖的視點相反側的視點觀察的第2內連桿片的側視圖。 第21圖是其他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鏈條的立體圖。 第22圖是自行車用鏈條所適合的張力滑輪的側視圖。
10‧‧‧自行車用鏈條
12‧‧‧第1內連桿片
14‧‧‧第2內連桿片
16‧‧‧第1外連桿片
18‧‧‧第2外連桿片
28‧‧‧第1內連桿中間部
34‧‧‧鏈輪支承突出部
48‧‧‧第2內連桿中間部
54‧‧‧第1滾子
56‧‧‧第2滾子
96‧‧‧第2連結銷
102‧‧‧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
104‧‧‧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
DR‧‧‧旋轉驅動方向

Claims (47)

  1.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 上述第1內連桿中間部之距離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的最大距離,小於: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之距離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的最大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
  4.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 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 出部;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1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1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2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2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1長度較上述第2長度更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在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至少設置於遠位端的倒角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上述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1倒角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2倒角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上述第1倒角部及上述第2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2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橫邊方向是在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1橫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3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3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4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2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 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4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4長度較上述第3長度更長。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1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1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1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2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1橫邊方向,從上述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2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2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3長度等於上述第2長度,上述第4長度等於上述第1長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3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3倒角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4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4倒角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上述第3倒角部及上述第4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1內連桿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1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18.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 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上述第1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1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8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第2內連桿片,上述第2內連桿片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內連桿孔的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內連桿孔的第4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 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第3內連桿面、及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卡合狀態,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附加軸方向支承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 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5倒角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橫邊方向是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2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的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2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片,在自行車用鏈條安裝於自行車的框架的狀態,配置在較第2內連桿片更接近自行車的框架的中心面。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與第2外連桿片;上述第1外連桿片,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孔的第1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孔的第2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第1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上述第2外連桿片,在上述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外連桿孔的第3外連桿端部、 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外連桿孔的第4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第3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
  28.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 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進一步具備有第2內連桿片,上述第2內連桿片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內連桿孔的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內連桿孔的第4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第3內連桿面、及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 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卡合狀態,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附加軸方向支承面;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配置在較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更靠近旋轉驅動方向的下游側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5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5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6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6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5長度較上述第6長度更長。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在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至少設置於遠位端的附加倒角部。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附加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5倒角部。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6倒角部。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第5倒角部及上述第6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至少一個附加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第2內連桿 橫邊方向的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及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延伸成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遠離的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橫邊方向是在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的第3橫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包含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7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7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8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4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8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上述第8長度較上述第7長度更長。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第5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5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5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第6長度界定為:在上述第3橫邊方向,從上述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起至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6鏈輪支承突出部的第6遠位端部為止的長度; 上述第7長度等於上述第6長度,上述第8長度等於上述第5長度。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7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7倒角部。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的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具有:設置在上述第8鏈輪支承突出部的至少遠位端的第8倒角部。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附加軸方向支承面形成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上述第7倒角部及上述第8倒角部設置於上述第3內連桿面。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至40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2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的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2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42.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 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進一步具備有第2內連桿片,上述第2內連桿片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內連桿片,包含: 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內連桿孔的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內連桿孔的第4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第3內連桿面、及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上述第2內連桿片,相對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的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與上述第2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交點也就是第2內連桿中心點形成點對稱。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至42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1內連桿片,在自行車用鏈條安裝於自行車的框架的狀態,配置在較上述第2內連桿片更接近自行車的框架的中心面。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上述第2內連桿片不具有鏈輪支承突出部。
  45.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內連桿片; 上述第1內連桿片,具有: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孔的第1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孔的第2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內連桿中間部、第1內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內連桿面;上述第1內連桿端部及上述第2內連桿端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包含:在相對於上述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內連桿橫邊方向,延伸成從第1內連桿中心軸心及第2內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其中一方遠離的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內連桿軸方向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進一步具備有第2內連桿片,上述第2內連桿片具有: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2內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內連桿橫邊 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內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內連桿孔的第3內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內連桿孔的第4內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內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內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內連桿中間部、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在相對於上述第3內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內連桿片的上述第1內連桿面的第3內連桿面、及在上述第2內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內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內連桿面;上述第2內連桿片不具有鏈輪支承突出部。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至45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鏈條,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與第2外連桿片;上述第1外連桿片,在組裝著自行車用鏈條的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1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孔的第1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孔的第2外連桿端部、 將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第1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上述第2外連桿片,在上述組裝狀態,配置成鄰接於上述第2內連桿片且在之間未隔著其他內連桿片或其他外連桿片,且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外連桿孔的第3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外連桿孔的第4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第3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
  47. 一種自行車用鏈條,具備有:第1外連桿片與第2外連桿片;上述第1外連桿片,具有: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及與上述第1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2外連桿片,具有: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 線、及與上述第2外連桿長邊方向中心線垂直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上述第1外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孔的第1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孔的第2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1外連桿中間部、第1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1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1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2外連桿面;上述第2外連桿片,包含:包含具有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3外連桿孔的第3外連桿端部、包含具有與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平行的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4外連桿孔的第4外連桿端部、將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與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連結的第2外連桿中間部、第3外連桿面、及在相對於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的第2外連桿軸方向朝向上述第3外連桿面的相反側的第4外連桿面;上述第1外連桿端部、上述第2外連桿端部、上述第3外連桿端部、及上述第4外連桿端部的至少一個,在相對 於上述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1外連桿橫邊方向或相對於上述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中心線的第2外連桿橫邊方向,包含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延伸成從上述第1外連桿中心軸心、上述第2外連桿中心軸心、上述第3外連桿中心軸心、及上述第4外連桿中心軸心的至少一個遠離;上述至少一個鏈輪支承突出部,包含:在上述自行車用鏈條卡合於自行車鏈輪的卡合狀態,在上述第1外連桿軸方向及上述第2外連桿軸方向的至少其中一方用來支承鏈輪齒的齒底部的軸方向支承面。
TW108110850A 2018-03-30 2019-03-28 自行車用鏈條 TWI822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959A JP6913651B2 (ja) 2018-03-30 2018-03-30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
JP2018-069959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018A TW201942018A (zh) 2019-11-01
TWI822748B true TWI822748B (zh) 2023-11-21

Family

ID=6827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850A TWI822748B (zh) 2018-03-30 2019-03-28 自行車用鏈條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3651B2 (zh)
TW (1) TWI82274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8737U (zh) * 1978-11-04 1980-05-12
JPH09217797A (ja) * 1996-02-13 1997-08-19 Tsubakimoto Chain Co 低騒音・耐摩耗チェーン
CN204300232U (zh) * 2014-12-03 2015-04-29 椿山久链条株式会社 链条
TWM535201U (zh) * 2016-05-27 2017-01-11 Shimano Kk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TWI572800B (zh) * 2013-05-17 2017-03-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鏈輪、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及多段數後鏈輪組裝體
CN206623957U (zh) * 2017-03-13 2017-11-10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方程式赛车传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8737U (zh) * 1978-11-04 1980-05-12
JPH09217797A (ja) * 1996-02-13 1997-08-19 Tsubakimoto Chain Co 低騒音・耐摩耗チェーン
TWI572800B (zh) * 2013-05-17 2017-03-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鏈輪、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及多段數後鏈輪組裝體
CN204300232U (zh) * 2014-12-03 2015-04-29 椿山久链条株式会社 链条
TWM535201U (zh) * 2016-05-27 2017-01-11 Shimano Kk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CN206623957U (zh) * 2017-03-13 2017-11-10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方程式赛车传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8770A (ja) 2019-10-17
JP6913651B2 (ja) 2021-08-04
TW201942018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0781B (zh) 用于自行车链条的链板
TWI537501B (zh) 鏈環
US9303725B2 (en) Bicycle chain
EP1679255B1 (en) Bicycle sprocket tooth with a shift assist radius greater than a reference tooth radius
US10359106B2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9303726B2 (en) Bicycle chain
TW201800687A (zh) 自行車鏈輪
TWI730220B (zh) 自行車鏈條
TW201800304A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45220B (zh) 自行車鏈條
TWI822748B (zh) 自行車用鏈條
US20240067299A1 (en) Rear sprocket
JP7386296B2 (ja)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
US1159104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TWI776902B (zh) 鏈板
TWI822741B (zh) 自行車用鏈條
JP7210660B2 (ja)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
TWI842691B (zh) 自行車曲柄總成
JP5779122B2 (ja) 二輪車用フレーム
JP201306726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ホイール構造
TW202348496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TWM440368U (en) 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