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707B -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707B
TWI820707B TW111118083A TW111118083A TWI820707B TW I820707 B TWI820707 B TW I820707B TW 111118083 A TW111118083 A TW 111118083A TW 111118083 A TW111118083 A TW 111118083A TW I820707 B TWI820707 B TW I8207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ratio
backlight module
arc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6511A (zh
Inventor
陳昊
翁巾婷
尹��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7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含光源與導光板。導光板鄰設於光源,其中導光板包含入光面、光學面、至少一弧狀部、與複數個階梯部。入光面配置以接收光源所發出光線。光學面與入光面連接。至少一弧狀部設在光學面。複數個階梯部設在至少一弧狀部上。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改善亮噴現象之背光模組及使用此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傳統之背光模組的邊緣往往是以直角為設計,為了讓產品更為美觀,現今漸漸有將背光模組之邊緣改設計為1/4弧的趨勢,故背光模組中之導光板也須相對應地設計成邊緣為平滑弧角的樣式。
然而,當導光板的邊緣設計成弧形時,入射光容易在碰到導光板側面的平滑弧角後朝導光板內反射而產生亮噴現象,進而使導光板在平滑弧角的附近產生亮度過高的問題。因此,亟需一種可解決背光模組之平滑弧角附近的亮噴問題的技術,以提升顯示裝置的亮度均勻度。
因此,本揭露之實施例之一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背光模組之導光板的弧狀部上具有階梯部,可防止光進入導光板後聚集在弧狀部上而產生亮噴現象。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含光源與導光板。導光板鄰設於光源,其中導光板包含入光面、光學面、至少一弧狀部、與複數個階梯部。入光面配置以接收光源所發出光線。光學面與入光面連接。至少一弧狀部設在光學面。複數個階梯部設在至少一弧狀部上。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階梯部連續設置在弧狀部上,且每一階梯部包含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第二平面相對第一平面靠近光源,其中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連接而形成夾角,夾角不超過90度。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每一階梯部的第一平面具有第一邊長,每一階梯部的第二平面具有第二邊長,第一邊長與第二邊長的比值隨著越遠離光源漸增。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每一階梯部的第一平面具有第一邊長,每一階梯部的第二平面具有第二邊長,第一邊長與第二邊長的比值隨著越遠離光源漸減。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至少一弧狀部包含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第一區段相對第二區段遠離光源;其中每一階梯部的第一平面具有第一邊長,每一階梯部的第二平面具有第二邊長;其中位於第一區段的階梯部具有第一比值,位於第二區段的階梯部具有第二比值,第一比值與第二比值不同。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之間還可以具有第三區段,位於第三區段的階梯部具有第三比值,第三比值等於1。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第一比值大於1,第二比值小於1。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越遠離光源的階梯部的第一比值漸增,越靠近光源的階梯部的第二比值漸減。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第一比值小於1,第二比值大於1。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假想連線,階梯部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越遠離光源的階梯部的第一比值漸減,越靠近光源的階梯部的第二比值漸增。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至少一弧狀部位於光學面的邊緣。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導光板更包含至少一缺口部,至少一缺口部是位於光學面上的穿孔,至少一弧狀部位於至少一缺口部。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連接處具有頂點,第一平面未連接頂點的一端比連接頂點的一端更靠近光源。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上述之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連接處具有頂點,光源具有光軸穿過頂點外之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未連接該頂點的一端比連接頂點的一端更靠近光軸。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上述之背光模組以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設置在背光模組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揭露主要是透過導光板上之弧狀部的階梯部設計,把光從導光板的側面導出,藉此改善在弧狀部發生的亮噴現象。另一方面,本揭露亦可透過改變弧狀部上各區段之階梯部之兩平面之邊長的比值,來調整弧狀部上之各區段的出光效果,以滿足不同亮度均勻性的需求。
以下仔細討論本揭露的實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實施例提供許多可應用的概念,其可實施於各式各樣的特定內容中。所討論、揭示之實施例僅供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範圍。
請參照圖1,圖1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背光模組1主要包含光源11與導光板12。導光板12鄰設於光源11,以接收並傳導光源11所發出之光線R。導光板12主要包含入光面121、光學面122、至少一弧狀部123、與複數個階梯部13。入光面121鄰近光源11,以接收光源11所發出光線R。亦即,光源11所發出之光線R可從入光面121進入導光板12。光學面122與入光面121連接。具體而言,光學面122之一側邊與入光面121之一側邊相接。舉例而言,弧狀部123位於光學面122的邊緣時,光學面122之一側邊與入光面121之一側邊相接,而導光板12相對於入光面121的非入光面則稱為側面。
弧狀部123設在光學面122上。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弧狀部123設在光學面122之一角。階梯部13設在弧狀部12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部13連續設置在弧狀部123上,且每一階梯部13包含第一平面131與第二平面132。第二平面132相對第一平面131靠近光源11,即第二平面132比第一平面131接近光源11。第二平面132之一側邊與第一平面131之一側邊連接。第一平面131與第二平面132的連接處具有頂點133。習知具有光滑平面的導光板中,一般而言形成1/4弧角本身的光滑平面效果會發生全反射。反觀本揭露,當光源11所發出之光線R經由入光面121進入導光板12而到達弧狀部123時,本揭露所設計的弧狀部123上的階梯部130可破壞光線R的全反射,而可使得部分的光線R經由階梯部13出光。一方面,本揭露所設計階梯部13的第一平面131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垂直於光線R的入射方向,使大部分光線R可直接穿過第一平面131而離開導光板。另一方面,本揭露所設計階梯部13的第二平面132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平行於光線R的入射方向,故另一部分的光線R在碰到第二平面132後,仍朝遠離光源11的方向偏折而離開導光板。據此,與習知具有平滑弧角的導光板相比,本揭露可減少或避免光線R在弧狀部123產生全反射而導致亮噴現象。
請一併參照圖2,圖2係繪示圖1之導光板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在這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平面132與第一平面131之間形成夾角θ 1。在這些實施例中,此夾角θ 1不超過90度。弧狀部123的兩個端點123c與123d具有假想連線HL1,且階梯部13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HL1為凸出型態。在每一階梯部13中,第一平面131具有第一邊長L1,第二平面132具有第二邊長L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的比值隨著越遠離光源11而漸增。由於弧狀部123的兩個端點123c與123d分別與導光板12的兩個側面相連,為了避免光線R在兩個端點123c與123d的位置產生的光線偏折過於明顯,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又另外設計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的比值朝向兩個端點123c與123d形成漸增或漸減的趨勢。例如,如圖1與圖2所示,弧狀部123包含第一區段123a及第二區段123b,其中第一區段123a相對第二區段123b遠離該光源11。位於第一區段123a的階梯部13之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具有第一比值P1,位於第二區段的階梯部13之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具有第二比值P2,第一比值P1隨著靠近端點123c而愈來愈大,第二比值P2隨著靠近端點123d而愈來愈小。如此一來,除了能改善在弧狀部發生的亮噴現象,還可以使光線R在弧狀部123在愈靠近端點123c與123d的位置,產生光線偏折愈平滑的現象,調整光線R在第一區段123a與第二區段123b的亮度均勻性,產生更為均勻的發光效果。
請參照圖3,圖3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另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類似於上述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1的裝置,背光模組2主要包含光源11與鄰設於光源11之導光板21。導光板21主要包含入光面211、光學面212、至少一弧狀部213、與複數個階梯部22。背光模組1與背光模組2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導光板21之弧狀部213除了第一區段213a與第二區段213b外,還具有第三區段213c位於第一區段213a與第二區段213b之間。
位於第三區段213c的階梯部22之第一平面221之第一邊長L1與第二平面222之第二邊長L2具有第三比值P3。第三比值P3等於1,即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相等。在弧角為45度左右的第三區段213c中,第一邊長L1與第二邊長L2的比值為1或接近1,基本上,即可以減少或避免光線R在弧狀部123的第三區段213c產生全反射而導致亮噴現象。
請參照圖4至圖4B,圖4係繪示圖3之導光板之弧狀部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圖4A與圖4B係分別繪示圖4之區域AA與區域BB的放大示意圖。在這些實施方式中,弧狀部213的兩個端點213d與213e具有假想連線HL2,且階梯部22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HL2為凸出型態。在第一區段213a中,每個階梯部22之第一平面221的第一邊長L1與第二平面222的第二邊長L2的第一比值P1大於1,如區域AA所示。在第二區段213b內,每個階梯部22之第一平面221的第一邊長L1與第二平面222的第二邊長L2的第二比值P2小於1,如區域B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段213a比第三區段213c更遠離光源,在第一區段213a內之越遠離光源11之階梯部22的第一比值P1漸增。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區段213b比第三區段213c更接近光源,在第二區段213b內之越靠近光源11之階梯部22之第二比值P2漸減。連續的比值變化意味著光線R會隨著弧狀部213在相對端點213d與213e的位置變化而連續地改變在各階梯部22上的側面出光量,因此可比無連續變化的階梯部產生更佳的出光漸變效果。
舉例而言,本揭露較佳是在1/4圓的自然弧角上設有所述階梯部22,特別是利用階梯部22的第一平面221與第二平面222作為弧角平滑化的單元。更詳言之,在1/4圓的45度弧角附近設有比值等於1或接近1的第三區段213c,以第三區段213c的第一邊長L1為基準,在第一區段213a中的第一邊長L1較佳是等於第三區段213c的第一邊長L1,第一區段213a是藉由調整階梯部22的第二邊長L2,特別是越接近相對端點213d的第二邊長L2越短,以符合第一區段213a內之越遠離光源11之階梯部22的第一比值P1漸增的趨勢。如此,便能確保第三區段213c過渡到第一區段213a能夠具有漸變的側面出光量,使整體出光均勻度更好的功效。同理,以第三區段213c的第二邊長L2為基準,在第二區段213b中的第二邊長L2較佳是等於第三區段213c的第二邊長L2,第二區段213b是藉由調整階梯部22的第一邊長L1,特別是越接近相對端點213e的第一邊長L1越短,以符合第二區段213b內之越靠近光源11之階梯部22之第二比值P2漸減的趨勢。如此,便能確保第三區段213c過渡到第二區段213b能夠具有漸變的側面出光量,使整體出光均勻度更好的功效。
請參照圖5,圖5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又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類似於上述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1的裝置,背光模組3主要包含光源11與鄰設於光源11之導光板31。導光板31主要包含入光面311、光學面312、至少一弧狀部313、與複數個階梯部32。背光模組1與背光模組3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導光板31更包含至少一缺口部33,且弧狀部313位於缺口部33上。
在本實施方式中,階梯部32設在弧狀部313上。設在缺口部33上之弧狀部313之階梯部32同樣可達到增加光線R之側面出光量的效果,故可增加缺口部33周圍之亮度的均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弧狀部313包含第一區段313a及第二區段313b,其中第一區段313a相對第二區段313b遠離該光源11。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部32連續設置在弧狀部313上。每一階梯部32包含彼此相連接之第一平面321與第二平面322,其中第一平面321與第二平面322的連接處具有頂點323。第二平面322比第一平面321靠近光源11。
請參照圖6至圖6B,圖6係繪示圖5之導光板之弧狀部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圖6A與圖6B係分別繪示圖6之區域AA’與區域BB’的放大示意圖。在這些實施方式中,弧狀部313的兩個端點313c與313d具有假想連線HL3,階梯部32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HL3為凹入型態。在第一區段313a內之第一平面321的第一邊長L1與第二平面322的第二邊長L2的第一比值P1小於1,如區域AA’所示。在第二區段313b內之第一平面321的第一邊長L1與第二平面322的第二邊長L2的第二比值P2大於1,如區域BB’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區段313a內之越遠離光源11之階梯部32的第一比值P1漸減,在第二區段313b內之越靠近光源11之階梯部32之第二比值P2漸增。同樣地,連續的比值變化意味著光線R會隨著弧狀部213在相對端點313c與313d的位置變化而連續地改變在各階梯部32上的側面出光量,因此可比無連續變化的階梯部32產生更佳的出光效果。
請同時參照圖7A與圖7B,圖7A與圖7B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之導光板之凸出型態與凹入型態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A所示,弧狀部123’的兩個端點123c’與123d’具有假想連線HL4,且階梯部13’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HL4為凸出型態。在這些實施例中,階梯部13’之第一平面131’與第二平面132’接合所形成之夾角θ 2不超過90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7B所示,弧狀部313’的兩個端點313c’與313d’具有假想連線HL5,且階梯部32’的排列相對假想連線HL5為凹入型態。在這些實施例中,階梯部32’之第一平面321’與第二平面322’接合所形成之夾角θ 3不超過90度。
由圖7A與圖7B可得知,凸出型態下之第一平面131’與第二平面132’之夾角θ 2以及凹入型態下之第一平面321’與第二平面322’之夾角θ 3在不超過90度的情況下,依照階梯部13’的第一平面131’相對光軸的角度與階梯部32’的第一平面321’相對光軸的角度,使光線R直接穿過所述第一平面321’或第一平面321’,或者是可使光線R’經由反射導引出導光板外。如此,可防止過多光線留在導光板的弧狀部123’與弧狀部313’內,而可改善階梯部13’與階梯部32’周圍之亮度的均勻性,避免亮噴現象。反之,若階梯部中的夾角超過90度,則光線容易在碰到第一平面131’或第一平面321’時朝導光板內反射,光線便被留在導光板內部而產生亮噴問題。
請參照圖8A、圖8B、與圖8C,其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三種實施方式之導光板之階梯部與光源之相對位置的示意圖。在圖8A之實施方式中,階梯部4之第一平面41與第二平面42連接處具有頂點43。第一平面41具有彼此相對之二端41a與41b,其中第一平面41未連接頂點43的一端41b比連接頂點43的另一端41a更靠近光源11。換句話說,第一平面41朝光源11之出光面11a的方向傾斜,而沒有平行出光面11a。如此,可利用此傾斜型態的第一平面41接收一小部分非平行於光軸R1的光,此部分的光線在碰到此傾斜型態的第一平面41可直接穿透或朝向導光板外側反射,以降低此部分光線造成的亮噴問題。
在圖8B之實施方式中,階梯部5之第一平面51與第二平面52連接處同樣具有頂點53。第二平面52具有彼此相對之二端52a與52b。第一平面51可例如與光源11之出光面11a平行。光源11具有光軸R1。在此實施方式中,光軸R1可例如垂直出光面11a與第一平面51。第二平面52具有彼此相對之二端52a與52b,其中第二平面52未連接頂點53的一端52b比連接頂點53的另一端52a更靠近穿過頂點53外之第一平面51的光軸R1。也就是說,第二平面52並沒有與出光面11a垂直,且與出光面11a之間夾有一銳角。如此,可利用此傾斜型態的第二平面52接收一小部分非平行於光軸R1的光,此部分的光線在碰到此傾斜型態的第二平面52可直接穿透或朝向導光板外側反射,以降低此部分光線造成的亮噴問題。
在圖8C之實施方式中,階梯部6之第一平面61與第二平面62連接而形成頂點63。第一平面61具有彼此相對之二端61a與61b,第二平面62亦具有彼此相對之二端62a與62b。第一平面61未連接頂點63的一端61b比連接頂點63的另一端61a更靠近光源11。此外,第二平面62未連接頂點63的一端62b比連接頂點63的另一端62a更靠近穿過頂點63外之第一平面61的光軸R1。如此,可利用此傾斜型態的第一平面61或第二平面62接收一小部分非平行於光軸R1的光,此部分的光線在碰到此傾斜型態的第一平面61或第二平面62可直接穿透或朝向導光板外側反射,以降低此部分光線造成的亮噴問題。
請參照圖9A至圖9D,圖9A、圖9B、圖9C、與圖9D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如圖9A所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光板12之弧狀部123可位於光學面122的邊緣。有關背光模組1之其餘元件已參照圖1描述於上,故於此不再贅述。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9B所示,背光模組3之導光板31更包含至少一缺口部33,且至少一弧狀部313位於缺口部33上。有關背光模組3之其餘元件已參照圖5描述於上,故於此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缺口部14中相對更接近光源11的弧狀部141上設有階梯部。如圖9C所示,背光模組1a之架構大致與背光模組1之架構相同,二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背光模組1a之導光板12a包含設於光學面122a上之長條狀之缺口部14。缺口部14的兩端包含二弧狀部141。如圖9D所示,背光模組1b之架構大致與背光模組1a之架構相同,二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導光板12b包含至少一缺口部15,且缺口部15是位於光學面122b上的穿孔。缺口部15包含至少一弧狀部151。
在圖9A至圖9D中之各光學面上之弧狀部上設置階梯部,皆可增加光線R在圖9A至圖9D中之弧狀部之側面出光量,可減少或避免全反射現象的產生,進而改善亮噴現象。
請參照圖10與圖1,圖10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顯示裝置7主要包含如圖1所示之背光模組1以及顯示面板71。顯示面板71係設置在背光模組1的上方。藉此,當光源11所發射之光從入光面121進入導光板1時,透過光學面122上之弧狀部123之階梯部13的設計,可達到增加弧狀部123之亮度均勻性的目的,進而提升顯示裝置7之顯示品質。
本實施例以圖1所示之背光模組1應用於顯示裝置7中僅用來作為示範說明用,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前述其他實施方式之導光板設計與背光模組,例如圖9B至圖9D所示之背光模組3、1a、與1b,均可應用於顯示裝置中。
由上述本揭露實施方式可知,本揭露主要是透過導光板上之弧狀部的階梯部設計,把光從導光板的側面導出,藉以改善在弧狀部發生的亮噴現象。另一方面,本揭露亦可透過改變弧狀部上各區段之階梯部之兩平面之邊長的比值,來調整弧狀部上之各區段的出光效果,以滿足不同亮度均勻性的需求。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背光模組 1a:背光模組 1b:背光模組 2:背光模組 3:背光模組 4:階梯部 5:階梯部 6:階梯部 7:顯示裝置 11:光源 11a:出光面 12:導光板 12a:導光板 12b:導光板 13:階梯部 13’:階梯部 14:缺口部 15:缺口部 21:導光板 22:階梯部 31:導光板 32:階梯部 32’:階梯部 33:缺口部 41:第一平面 41a:端 41b:端 42:第二平面 43:頂點 51:第一平面 52:第二平面 52a:端 52b:端 53:頂點 61:第一平面 61a:端 61b:端 62:第二平面 62a:端 62b:端 63:頂點 71:顯示面板 121:入光面 122:光學面 122a:光學面 122b:光學面 123:弧狀部 123’:弧狀部 123a:第一區段 123b:第二區段 123c:端點 123c’:端點 123d:端點 123d’:端點 131:第一平面 131’:第一平面 132:第二平面 132’:第二平面 133:頂點 141:弧狀部 151:弧狀部 211:入光面 212:光學面 213:弧狀部 213a:第一區段 213b:第二區段 213c:第三區段 213d:端點 213e:端點 221:第一平面 222:第二平面 311:入光面 312:光學面 313:弧狀部 313’:弧狀部 313a:第一區段 313b:第二區段 313c:端點 313c’:端點 313d:端點 313d’:端點 321:第一平面 321’:第一平面 322:第二平面 322’:第二平面 323:頂點 L1:第一邊長 L2:第二邊長 R:光線 R’:光線 R1:光軸 θ 1:夾角 θ 2:夾角 θ 3:夾角 AA:區域 BB:區域 AA’:區域 BB’:區域 HL1:假想連線 HL2:假想連線 HL3:假想連線 HL4:假想連線 HL5:假想連線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圖1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2係繪示圖1之導光板之弧狀部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另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4係繪示圖3之導光板之弧狀部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4A係繪示圖4之區域AA的放大示意圖; 圖4B係繪示圖4之區域BB的放大示意圖; 圖5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又一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裝置示意圖與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弧狀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6係繪示圖5之導光板之弧狀部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6A係繪示圖6之區域AA’的放大示意圖; 圖6B係繪示圖6之區域BB’的放大示意圖; 圖7A與圖7B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之再一實施方式之導光板之凸出型態與凹入型態之階梯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8A、圖8B、與圖8C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三種實施方式之導光板之階梯部與光源之相對位置的示意圖; 圖9A、圖9B、圖9C、與圖9D係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以及 圖10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背光模組 11:光源 12:導光板 13:階梯部 121:入光面 122:光學面 123:弧狀部 123a:第一區段 123b:第二區段 131:第一平面 132:第二平面 133:頂點 R:光線

Claims (13)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光源;以及一導光板,鄰設於該光源,其中該導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以接收該光源所發出光線;一光學面,與該入光面連接;至少一弧狀部,設在該光學面;以及複數個階梯部,設在該至少一弧狀部上;其中該些階梯部連續設置在該弧狀部上,且每一該些階梯部包含:一第一平面;以及一第二平面,相對該第一平面靠近該光源,其中該第二平面與該第一平面連接而形成一夾角,該夾角不超過90度;其中該至少一弧狀部包含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相對該第二區段遠離該光源;其中每一該些階梯部的該第一平面具有一第一邊長,每一該些階梯部的該第二平面具有一第二邊長;其中位於該第一區段的該些階梯部的該第一邊長與該第二邊長具有一第一比值,位於該第二區段的該些階梯部的該第一邊長與該第二邊長具有一第二比值,該第一比值與該第二比值不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 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該第一邊長與該第二邊長的比值隨著越遠離光源漸增。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該第一邊長與該第二邊長的比值隨著越遠離光源漸減。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之間還可以具有一第三區段,位於該第三區段的該些階梯部的該第一邊長與該第二邊長具有一第三比值,該第三比值等於1。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該第一比值大於1,該第二比值小於1。
  6.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凸出型態,越遠離該光源的該階梯部的該第一比值漸增,越靠近該光源的階梯部的第二比值漸減。
  7.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該第一比值小於1,該第二比值大於1。
  8.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弧狀部的兩個端點具有一假想連線,該些階梯部的排列相對該假想連線為凹入型態,越遠離該光源的該階梯部的該第一比值漸減,越靠近該光源的階梯部的該第二比值漸增。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弧狀部位於該光學面的邊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含至少一缺口部,該至少一缺口部是位於該光學面上的穿孔,該至少一弧狀部位於該至少一缺口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連接處具有一頂點,該第一平面未連接該頂點的一端比連接該頂點的一端更靠近該光源。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連接處具有一頂點,該光源具有一光軸穿過該頂點外之該第一平面,該第二平面未連接該頂點的一 端比連接該頂點的一端更靠近該光軸。
  13.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2任一項所述之背光模組;以及一顯示面板,設置在該背光模組之上方。
TW111118083A 2022-03-11 2022-05-13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TWI820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1669 2022-03-11
CN202210241669.4 2022-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511A TW202336511A (zh) 2023-09-16
TWI820707B true TWI820707B (zh) 2023-11-01

Family

ID=8550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083A TWI820707B (zh) 2022-03-11 2022-05-13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41281U (zh)
CN (1) CN117063115A (zh)
TW (1) TWI820707B (zh)
WO (1) WO202316882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1568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047030A (zh) * 2008-07-10 2011-05-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426130A (zh) * 2012-12-20 2014-07-01 Apple Inc 具有鈍邊之光導板
US20180156964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10063629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091C (zh) * 2003-05-02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0376978C (zh) * 2003-08-14 2008-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M311039U (en) * 2006-09-15 2007-05-0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Improved structure of light-conducting plates
CN205244959U (zh) * 2015-12-02 2016-05-18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402692B2 (en) * 2019-05-29 2022-08-0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n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0286523B (zh) * 2019-06-28 2022-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030A (zh) * 2008-07-10 2011-05-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71568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426130A (zh) * 2012-12-20 2014-07-01 Apple Inc 具有鈍邊之光導板
US20180156964A1 (en) * 2016-12-07 2018-06-07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10063629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8826A1 (zh) 2023-09-14
CN117063115A (zh) 2023-11-14
JP3241281U (ja) 2023-03-15
TW202336511A (zh) 202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8578B2 (en) Light guide place and light-diffusing structure thereof
TWI388891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CN111509020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30208506A1 (en) Light guide device
US20060198598A1 (en) Light-guide plate
WO2017197696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820707B (zh)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CN113629122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832290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1092186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uminous strip
WO202219871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654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406056B (zh) 背光模組結構
WO2020082526A1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US2022041621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82502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1050508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JP201308469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M532040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20029004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39045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143382B2 (en) Optical lens structure
CN11399104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2219565A (zh) 導光板與光源裝置
TWI626483B (zh) 導光裝置以及導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