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4959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4959U
CN205244959U CN201520983855.0U CN201520983855U CN205244959U CN 205244959 U CN205244959 U CN 205244959U CN 201520983855 U CN201520983855 U CN 201520983855U CN 205244959 U CN205244959 U CN 205244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dence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lgp
ligh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38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38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4959U/zh
Priority to TW104220126U priority patent/TWM522374U/zh
Priority to JP2016002238U priority patent/JP3205491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4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4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连接件和光源。导光板设置在框架中。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光学面。导光板的入光面为斜面,并且入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结构。连接件设置在光学面上并且邻近入光面。连接件用以将导光板固定在框架上。光源邻近入光面设置。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斜面形态的该入光面折射,从而在进入导光板后射向偏离连接件的方向。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并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在显示装置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背光模组的一般设计中,为了固定导光板,通常会将双面胶粘合在导光板的底面上,再通过双面胶将导光板粘在背板上。
然而,当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射向双面胶的光线会因双面胶的材质或颜色的不同,而被双面胶反射或吸收。如此一来,进入导光板的光线被双面胶反射或吸收后,则会导致漏光或背光模组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可以提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出光均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连接件和光源。导光板设置在框架中。而且,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与入光面连接的光学面。其中,导光板的入光面为斜面,并且入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结构。连接件设置在光学面上且邻近入光面,并且连接件用于将导光板固定在框架上。光源邻近入光面设置,并且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斜面形态的入光面折射,从而在进入导光板后射向偏离连接件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光学面为反射面。导光板还包括与光学面相对的出光面。其中,入光面的与光学面连接的第一边缘与入光面的与出光面连接的第二边缘相比远离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光学面为出光面。导光板还包括与光学面相对的反射面。其中,入光面的与光学面连接的第一边缘与入光面的与反射面连接的第二边缘相比远离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上述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条状结构,并且微结构中的每一者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入光面的倾斜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条状结构,并且微结构中的每一者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的倾斜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点状结构或棱镜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框架具有放置部,并且连接件设置在放置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连接件为胶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另外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光板的入光面为斜面的设计来减少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射向连接件的机会。由此,可显著降低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受到连接件的反射或吸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而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另一方面,导光板的入光面设有微结构,由此可以增大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的入光角度及其均匀度,同样可以避免导光板的靠近入光面的部分产生暗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在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照图1,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包括框架120、导光板140、连接件160和光源180。导光板140通过连接件160设置在框架120中。其中,导光板140的入光面141为斜面设计,这样的斜面设计可以避免光源180所产生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140之后射向连接件160,进而可以避免连接件160影响导光板140的出光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0可以为背板,并且导光板140设置在框架120中。如图1所示,导光板140包括入光面141、光学面143和出光面145。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面143为反射面,并且光学面143与出光面145相对。此外,入光面141具有第一边缘141a和第二边缘141b,并且光学面143和出光面145分别与第一边缘141a和第二边缘141b连接。又如图1所示,框架120具有放置部121,并且连接件160设置在放置部121上。在实施例中,连接件160可以为胶带,并且粘贴于导光板140的光学面143的靠近入光面141的位置处。由此,可以通过连接件160将导光板140固定在框架12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40的光学面143上可以设置凹槽,以容纳连接件160。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80设置在入光面141旁,并且光源180所产生的光线从入光面141进入导光板140,而从出光面145射出。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40的入光面141为斜面。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141的与光学面143连接的第一边缘141a与入光面141的与出光面145连接的第二边缘141b相比远离光源180。由此,通过斜面形态的入光面141的设计,光源180所产生的光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在经过入光面141折射而进入导光板140后可射向偏离连接件160的方向,如此可以避免光线因受到连接件160的反射或吸收而导致的出光不均的问题。
另外,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其中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40的入光面141上设有多个微结构141c。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141c中的每一者为条状结构。并且,如图2及图3所示,微结构141c中的每一者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入光面141的倾斜方向。也就是说,微结构141c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与入光面141的第一边缘141a和第二边缘141b相垂直的方向。在一些示例中,微结构141c可以为圆柱状或三角柱状结构。由此,可以通过微结构141c增大光源180所产生的光线的入光角度,进而可以避免导光板140的靠近入光面141的部分产生暗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微结构141c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与入光面141的第一边缘141a和第二边缘141b相垂直的方向,然而这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入光面141上的微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请参照图4所示,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光面141上的微结构141d同样为条状结构,但是该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141a或第二边缘141b的延伸方向平行。在一些示例中,微结构141d可以为圆柱状或三角柱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并不限于图2至图4所示的条状形状。请参照图5所示,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主视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光面141上的微结构141e为棱镜结构。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入光面141上的微结构也可以为点状结构或可以使入光光线均匀的其它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倾斜方向取决于连接件的设置位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60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也可以有不同的设置位置,并且导光板的入光面则根据连接件的设置相应地倾斜。请参照图6,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00同样包括框架220、导光板240、连接件260和光源280。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20可以为胶框,并且导光板240设置在框架220中。如图6所示,导光板240包括入光面241、光学面243和反射面245。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面243为出光面,并且光学面243与反射面245相对。此外,入光面241具有第一边缘241a和第二边缘241b,并且光学面243和反射面245分别与第一边缘241a和第二边缘241b连接。又如图6所示,框架220具有放置部221,并且连接件260设置在放置部221上。在实施例中,连接件260可以为胶带,并且粘贴于导光板240的光学面243的靠近入光面241的位置处。由此,可以通过连接件260将导光板240固定在框架22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40的光学面243上可以设置凹槽,以容纳连接件260。
请继续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80设置在入光面241旁,并且光源280所产生的光线从入光面241进入导光板240,而从光学面243射出。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为斜面。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241的与光学面243连接的第一边缘241a与入光面241的连接反射面245的第二边缘241b相比远离光源280。由此,通过斜面形态的入光面241的设计,光源280所产生的光线的全部或一部分经过入光面241折射而进入导光板240后,可以射向偏离连接件260的方向,同样可以达到避免光线因受到连接件260的反射或吸收而导致的出光不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导光板240的入光面241同样可以设置如图3至图5所示的微结构141c、141d和141e。由此,可以通过微结构141c、141d和141e增大光源280所产生的光线的入光角度及其均匀度,同样可以避免导光板240的靠近入光面241的部分产生暗带的问题。
另外,请参照图7,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0包括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310。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310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导光板140的前方,同样可以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将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应用在显示装置300中的实施例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它的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背光模组200也可以应用到显示装置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光板的入光面为斜面的设计来减少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射向连接件的机会。由此,可显著降低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受到连接件的反射或吸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而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另一方面,导光板的入光面设有微结构,由此可以增大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的入光角度及其均匀度,同样可以避免导光板的靠近入光面的部分产生暗带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进行如上公开,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以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组
120框架
121放置部
140导光板
141入光面
141a第一边缘
141b第二边缘
141c微结构
141d微结构
141e微结构
143光学面
145出光面
160连接件
180光源
200背光模组
220框架
221放置部
240导光板
241入光面
241a第一边缘
241b第二边缘
243光学面
245反射面
260连接件
280光源
300显示装置
310显示面板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框架;
导光板,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中,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光学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为斜面,并且所述入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结构;
连接件,其设置在所述光学面上并且邻近所述入光面,用以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以及
光源,其邻近所述入光面设置,并且所述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斜面形态的所述入光面折射,从而在进入所述导光板后射向偏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光学面为反射面;
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光学面相对的出光面;并且
所述入光面的与所述光学面连接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入光面的与所述出光面连接的第二边缘相比远离所述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光学面为出光面;
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光学面相对的反射面;并且
所述入光面的与所述光学面连接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入光面的与所述反射面连接的第二边缘相比远离所述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条状结构,并且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者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倾斜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条状结构,并且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者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倾斜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多个微结构中的每一者为点状结构或棱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框架具有放置部,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放置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胶带。
9.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显示面板,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前方。
CN201520983855.0U 2015-12-02 2015-12-02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244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3855.0U CN205244959U (zh) 2015-12-02 2015-12-02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104220126U TWM522374U (zh) 2015-12-02 2015-12-15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16002238U JP3205491U (ja) 2015-12-02 2016-05-16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3855.0U CN205244959U (zh) 2015-12-02 2015-12-02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4959U true CN205244959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3855.0U Active CN205244959U (zh) 2015-12-02 2015-12-02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05491U (zh)
CN (1) CN205244959U (zh)
TW (1) TWM5223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8826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抑制角落亮喷现象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7633B2 (ja) * 2019-03-27 2023-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8826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抑制角落亮喷现象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2374U (zh) 2016-05-21
JP3205491U (ja) 2016-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006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3256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87706U (zh) 无边框显示装置
CN20374404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802205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81717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88408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335460B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17043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6772771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793814A (zh) 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38878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267702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5244959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759772A (zh) 导光板及相应的背光模块
CN103901514A (zh) 一种光学棱镜、棱镜片、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2199006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061533A (zh) 光传导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571252A (zh) 背光模块
CN102590927A (zh) 导光板结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104501047A (zh) 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US9329321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3953893A (zh) 调光单元、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6322230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8061987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