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5462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5462B
CN110265462B CN201910569522.6A CN201910569522A CN110265462B CN 110265462 B CN110265462 B CN 110265462B CN 201910569522 A CN201910569522 A CN 201910569522A CN 110265462 B CN110265462 B CN 110265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9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5462A (zh
Inventor
曹方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95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5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5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5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本发明通过对第一电极层结构厚度的改进,极大地改善了色偏现象,提升了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随着视角的增大,会出现色偏的现象,严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四个边缘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至少一个所述边缘区;和/或,所述显示区还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弯折区相交叠。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从而调节第一电极层对发光层发射光的吸收和折射,在第二显示区,第一电极层对蓝光的吸收最少,进而减小红光与蓝光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的差异。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0.5nm,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1nm。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氧化铟锡层、反射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层,其中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既不会影响反射层对发光层的出射光经的反射效率,还能够实现对弯折区微腔的调节,从而增大视角出光,提高了蓝光随的出光量,减小了红绿蓝三基色光的亮度衰减趋势差距,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大视角偏红的现象,也即改善了视角色偏,提高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厚度为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的30%~70%。
可选地,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为80纳米至120纳米。
可选地,还包括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发光层之间,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设置有垫高层,所述垫高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折射率一致,发光层发出的光经空穴传输层到垫高层之后不会发生折射以及全反射现象,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更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区为至少一个所述边缘区,在所述边缘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的长度为所述显示区长度的3%~20%;和/或,所述第二显示区为至少一个所述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对的两侧的边缘区,在所述弯折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长度为所述显示区长度的3%~2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显示区的显示面板,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可以相对减弱第二显示区对应的微腔效应,从而增大视角出光,可增加蓝光的出光效率,从而通过对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层厚度的改进,对于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现象的区域(第二显示区),如显示面板边缘区,或者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极大地改善了第二显示区的色偏现象,提升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偏随视角变化的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光效率随ITO厚度的变化结果图;
图6为图3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的现象,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红绿蓝亮度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不一致,而这种情况对于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弯折区更为明显。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
具体地,对于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色偏现象,随着视角的增大,观察到的显示内容会呈现较大的色偏,严重影响显示效果;如第二显示区可为显示面板的边缘区,或者具有弯折区的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可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显示区的厚度,使得显示面板第二区域的红绿蓝出光效率得到改善,如对于大视角偏红的显示面板,设置第一显示区内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内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后,可以减弱第二显示区对应的微腔效应,从而增大视角出光,可增加蓝光的出光效率,减小了红绿蓝三基色光的亮度衰减趋势差距,从而改善大视角偏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显示面板,以及不同的显示需求,对于色偏程度的预设值要求也不同,如对于显示精度要求较高的显示面板,在其大视角下(大于45°)预设值可设置为4个JNCD(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单位,而对于显示精度要求较低的显示面板,在其大视角下(大于45°)预设值可设置为8.5个JNCD单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显示区的显示面板,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从而对于存在色偏现象的显示面板,如显示面板边缘区域,或者对于具有弯折区的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极大地改善色偏现象,提升显示效果。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区还包括围绕第一显示区101的四个边缘区102(第一边缘区1021,第二边缘区1022,第三边缘区1023和第四边缘区1024),第二显示区为至少一个边缘区102;和/或,参考图2,显示区还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03,第二显示区与至少一个弯折区103相交叠。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仅为用于区分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极层而划分的区域,其中第二显示区与至少一个边缘区102相同;而显示面板的尺寸和弯折区的大小等不同,显示面板上出现色偏的区域也会不同,可能出现在弯折区的部分区域,也可能完全覆盖弯折区,因此,可根据实际的色偏区域来限定出第二显示区,进而对第一电极层进行设定。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的结构,显示面板19包括第一显示区101和围绕第一显示区101的边缘区102,对于边缘区102,由于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差异较大,色偏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边缘区102中第一电极层的厚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边缘区102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随视角增大的亮度衰减差异,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19的色偏现象,提升了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显示面板19包括第一显示区10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101两侧的弯折区103,对于弯折区103,由于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差异较大,色偏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弯折区103中第一电极层的厚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弯折区103红绿蓝三基色的光随视角增大的亮度差异,进而改善了显示面板19的色偏现象,提升了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图3为图2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2和图3,显示面板19包括衬底201,以及位于衬底201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202、发光层203和第二电极层204;第一电极层202位于第二显示区(弯折区103)的厚度h1小于第一电极层202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厚度h2。
具体地,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层204与第一电极层202构成微腔,发光层产生的光会在微腔中形成微腔效应,使特定波长的光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得到增强,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中OLED的发光强度。但是在观察视角增大时,在微腔效应的作用下,红绿蓝三基色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趋势不同,从而在大视角下显示面板会产生色偏。而微腔效应越强,光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增强的越多,在大视角下亮度衰减越多,红绿蓝三基色的亮度衰减趋势差距越大,产生的色偏越严重。本实施例中,弯折区103随着视角的增大色偏现象较为严重,基于此,可通过减小弯折区103内第一电极层202的厚度,来减弱弯折区103对应的微腔效应,从而可增强大视角出光,提高了蓝光随的出光量,减小了红绿蓝三基色光的亮度衰减趋势差距,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弯折区偏红的现象,也即改善了大视角色偏,提高了显示效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偏随视角变化的结果图,参考图4,图4中分别示出了白光(W)的色偏在第二氧化铟锡层(ITO)厚度为85nm,100nm以及115nm时随视角变化的结果,从图4中可以得出,减小第二氧化铟锡层的厚度,可明显减小色偏的最大值,提升显示效果。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光效率随ITO厚度的变化结果图,参考图5,随着ITO厚度的减小,蓝光的出光效率增加,而绿光和红光的出光效率基本不变,也随着第二氧化铟锡层的减小,增加了蓝光的出光效率,减少了色偏现象,提高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6为图3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参考图3和图6,图6对应于图3中的第一电极层202,第一电极层20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氧化铟锡层2022、反射层2023和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其中,第一氧化铟锡层2022位于反射层2023靠近衬底201的一侧;
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位于第二显示区103的厚度小于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厚度。
具体地,反射层2023的材料可为银,反射层2023需要将发光层203发射的光反射至第二电极层204,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若反射层2023太薄,则会影响反射效率,进而影响出光效率;而通过减薄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的厚度,既不会影响反射层2024对发光层203的出射光经的反射效率,还能够实现对弯折区103微腔的调节,从而增大视角出光,提高了蓝光随的出光量,减小了红绿蓝三基色光的亮度衰减趋势差距,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大视角偏红的现象,也即改善了视角色偏,提高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6,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位于第二显示区(弯折区103)的厚度为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厚度的30%~70%。
示例性地,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在第一显示区101的厚度可为80nm至120nm之间,同时设置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位于弯折区103的厚度为位于第一显示区101厚度的30%~70%,既能够保证减弱弯折区103的微腔效应,以达到改善色偏的目的,又不会使得因第二氧化铟锡层2024太薄而影响导电性能。
可选地,图7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7,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02与发光层203之间的空穴注入层301,空穴注入层301可用于为发光层203中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过程提供空穴,以使发光层203发光效率更高,由于在弯折区103内第一电极层202经减薄处理,可在制作空穴注入层301时直接将空穴注入层301与第一电极层202接触,此时空穴注入层301在弯折区103相对于在第一显示区203具有一定的凹陷;同样对于发光层203以及第二电极层204均在弯折区103具有一定的凹陷,由于第一电极层202为纳米量级,减薄的部分也为纳米量级,因此凹陷程度也为纳米量级,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
可选地,图8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8,显示面板还包括空穴注入层301,在第二显示区(弯折区103),第一电极层202与空穴注入层301之间设置有垫高层302,垫高层302与空穴注入层301的折射率一致。
具体地,可在第一电极层202与空穴注入层301之间设置垫高层302,垫高层302的厚度可与第一电极层202薄化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空穴注入层301在弯折区103没有凹陷,保证弯折区103与第一显示区101中空穴注入层301、发光层203以及第二电极层204的平齐,可使得显示面板出光均匀;同时垫高层302的折射率与空穴注入层301的折射率一致,发光层203发出的光经空穴传输层301到垫高层302之后不会发生折射以及全反射现象,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更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垫高层302也可选择与空穴注入层301折射率接近的材料,如采用折射率为1.5的玻璃等材料,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显示区指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第二显示区的长度为显示区长度的3%~20%。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或者弯折区会发生较为严重的色偏现象,在第二显示区指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第二显示区的长度为显示区长度的3%~20%,可以限定出显示面板上发生色偏的区域,进而对该区域的第一电极进行减薄或粗糙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显示面板边缘区或者弯折区的色偏问题。
图9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9,在第一电极层202靠近发光层203的表面上,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二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一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
示例性地,参考图9,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二显示区靠近发光层203的表面2021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一显示区101的表面粗糙度,在第二显示区(如弯折区103)内,第一电极层202对发光层203发射光的吸收和折射均得到调节,且在第二显示区,第一电极层202对蓝光的吸收最少,进而减小红光与蓝光随视角增大亮度衰减的差异,同时,经现有平坦的第一电极层反射而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射的垂直光,其中的大部分光经本发明中具有较大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电极层202折射后,会向四周辐射,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红绿蓝三基色光的大视角出光量,缓解了显示面板19出射光大视角偏红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也可是图1中所示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仅以图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而非限定。
可选地,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二显示区(弯折区103)的表面粗糙度大于0.5nm,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一显示区10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1nm。
具体地,对于第一显示区101,由于其存在的色偏现象较小,可控制第一电极层202在第一显示区10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1nm,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101的显示更加均匀;而对于弯折区103,由于其存在较大的色偏,通过增加第一电极层202的表面粗糙度,设置表面粗糙度大于0.5nm,从而使得在弯折区103内红绿蓝三基色光的吸收及折射得到改善,进而增加蓝光的出光量,改善弯折区103随视角增大而出现的偏红现象,也即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提升了显示效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显示装置20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9,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厚度;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氧化铟锡层、反射层和第二氧化铟锡层,其中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
还包括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发光层之间,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设置有垫高层;垫高层选择与空穴注入层折射率接近的材料,其中垫高层采用折射率为1.5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四个边缘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至少一个所述边缘区;和/或,所述显示区还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弯折区相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大于0.5nm,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1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厚度为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的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厚度为80纳米至12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长度为所述显示区长度的3%~20%。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569522.6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265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522.6A CN110265462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9522.6A CN110265462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5462A CN110265462A (zh) 2019-09-20
CN110265462B true CN110265462B (zh) 2021-12-10

Family

ID=6792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9522.6A Active CN110265462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5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728B (zh) * 2019-10-31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16791B (zh) * 2020-08-17 2023-10-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21222A (ko) * 2002-09-03 2004-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CN103996694B (zh) * 2014-04-25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US9859340B2 (en) * 2014-06-04 2018-01-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having bent type or curved surface type display
CN108053762B (zh) * 2017-12-06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037301B (zh) * 2018-09-07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5462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43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231726B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CN108987609B (zh) 白光oled器件和显示装置
TWI299239B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CN1102654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719883A (zh) 顯示裝置與光學膜
CN204271086U (zh) 一种含光取出结构的显示屏体
US20130026517A1 (en) Organic luminanc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11282985B2 (en) Flip-chip LED chip used in backligh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123055A (zh) 发光装置
CN10582635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90478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US11380827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WO2021022477A1 (zh) 反射式电极及其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JP5854173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CN1149672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477493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CN11089047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060027341A (ko) El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el 장치를 사용한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629209B (zh)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CN115347130A (zh) 一种发光结构
CN114420872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US2020018565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rray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