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476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0476A
CN110890476A CN201911202836.9A CN201911202836A CN110890476A CN 110890476 A CN110890476 A CN 110890476A CN 201911202836 A CN201911202836 A CN 201911202836A CN 110890476 A CN110890476 A CN 110890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light
substrate
phas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28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0476B (zh
Inventor
李英宰
李千数
崔雪梅
曾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28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0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0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反射电极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第一相位差层、偏光片。反射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一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相位差层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弯折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避免弯折区显示发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显示面板以其具有自发光、宽视角、广色域、高对比度、轻薄、可折叠、可弯曲、轻薄易携带等特点,已成为显示领域研发的主要方向。
可弯折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一般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会出现显示发黄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弯折区显示发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反射电极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第一相位差层、偏光片。反射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一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相位差层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弯折区。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光吸收层,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相位差层,第二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相位差层的第二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一光吸光层。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不同子像素单元内的所述发光层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玻璃盖板,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滤光片。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差层包括:第一条状介质、第二条状介质,第一条状介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条状介质的厚度为d,沿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为N1;第二条状介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第一条状介质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二条状介质的厚度为d,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为N2;其中,d小于λ/2,λ为所述第一预设波长,且(N1-N2)*d=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波长为605~700纳米。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波长为500~560纳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反射电极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第一相位差层、偏光片。反射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一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相位差层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弯折区。研究表面,弯折区显示发黄的主要原因是弯折区内红光的显示亮度大于蓝光的显示亮度。一方面,本公开仅在非弯折区内设置偏光片,不在弯折区设置内偏光片,从而避免了由于偏光片的遮光性造成的蓝光和红光亮度比例进一步降低,进而改善了弯折区内显示发黄的问题;另一方面,本公开在弯折区内设置相位差层,相位差层能够将透过其内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从而消减第一预设波长的光,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波长在红光的波长范围内,从而降低了红光的显示亮度,使得蓝光、红光的显示亮度比例能够实现白平衡,最终消除弯折区发黄的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弯折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虚线的剖视图;
图3为60°视角下有无盖板玻璃不同颜色光的透过强度;
图4为偏光片在弯折前后的不同波长光的透过率;
图5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差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和相关技术显示面板中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对比图;
图8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率;
图9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2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弯折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虚线的剖视图。该弯折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非弯折区11和弯折区12,弯折区包括小弯折区121和大弯折区122。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21、玻璃盖板22以及位于玻璃盖板22与功能层21之间的偏光片23。其中,功能层21用于发出光线,功能层21发出的光线通过偏光片23、玻璃盖板22传播到显示面板外部。在小弯折区121内,由于发光材料本身的特性,小弯折区121的亮度会在大角度下发生衰减,从而导致小弯折区的显示亮度相比非弯折区发暗。在大弯折区122内,由于发光层附近或上方的材料或膜层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大弯折区122的显示发黄。例如,如图3所示,为60°视角下有无盖板玻璃不同颜色光的透过强度。其中,实线表示有玻璃盖板时不同波长光的透光强度,虚线表示没有玻璃盖板时不同波长光的透光强度。从图3可以看出,蓝光(波长400-450)有无玻璃盖板的透光强度差为h1,绿光(波长500-560)有无玻璃盖板的透光强度差为h3,红光(波长605-700)有无玻璃盖板的透光强度差为h2,显然,h1大于h2、h3,因此,玻璃盖板对蓝光的吸收强度大于红光和绿光。此外,由于弯折区部分的偏光片与非弯折区部分的偏光片在贴合时所受的应力不同,导致两部分的光程有所差异。如图4所示,为偏光片在弯折前后的不同波长光的透过率。其中,实线表示弯折后的透过率,虚线表示弯折前的透过率。由图4可以看出,弯折后偏光片对光的透过率较未弯折时有所降低,虽然,蓝光和红光透过率的绝对降低量近似相同,但是由于蓝光亮度本来较红绿亮度低,再经过弯折后的偏光片,蓝光与红绿光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弯折区显示发黄进一步加重。
基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2、反射电极层3、发光层4、透明电极层5、第一相位差层6、偏光片7。反射电极层3设置于所述基板2上;发光层4设置于所述反射电极层3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透明电极层5设置于所述发光层4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第一相位差层6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5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11,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相位差层6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偏光片7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5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弯折区12。
本示例性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经研究表明,弯折区显示发黄的主要原因是弯折区内红光的显示亮度大于蓝光的显示亮度。一方面,本公开仅在非弯折区内设置偏光片,不在弯折区设置内偏光片,从而避免了由于偏光片的遮光性造成的蓝光和红光亮度比例进一步增加,进而改善了弯折区内显示发黄的问题;另一方面,本公开在弯折区内设置第一相位差层,第一相位差层能够将透过其内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从而消减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例如,第一预设波长可以选择605~700纳米。本公开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波长在红光的波长范围内,从而降低了红光的显示亮度,使得蓝光、红光的显示亮度比例能够实现白平衡,最终消除弯折区发黄的技术问题。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层4用于发出光线,发光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导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导层、电子注入层。反射电极层3可以采用金属反射电极层,例如,铜、银等。如图5所示,透明电极5可以为厚度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透明阴极薄膜,其材料可为半透明的AgMg复合电极、Ag电极、氧化铟锡层等。透明电极5可以为一体结构,从而形成公共阴极。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15,像素定义层15用于形成容纳发光层4的开口。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波长还可以为其他长度的波长,例如,第一预设波长可以为绿光的波长,以解决弯折区绿光透过率大于蓝光的技术问题。
由于弯折区11没有设置偏光片,因此,弯折区11的整体显示亮度大于非弯折区12。虽然,第一相位差层6主要吸收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以外还可以吸收少量其他波长的光。但是,仅仅靠第一相位差层6很难实现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的亮度相同。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吸收层8,第一光吸收层8设置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6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第一光吸收层8能够吸收发光层4发出的光线,从而将调节弯折区11和非弯折区12亮度相同。其中,第一光吸收层8可以选择Cr、Al、AgMg等材料。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0,封装层10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5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一光吸光层8。封装层10用于封装透明电极层5,以避免透明电极层5被水氧破坏。其中,封装层可以由交替层叠的有机层和无机层组成。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不同子像素单元内的所述发光层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非弯折区12内不需要设置滤光片。但是由于第一相位差层6对部分红光进行了吸收,弯折区11内的色度有所下降。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滤光片9,滤光片9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0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滤光片9可以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滤光片9可以改善弯折区内显示的色度。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层也可以仅仅发出白光,此时滤光片可以设置于弯折区和非弯折区。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玻璃盖板13,玻璃盖板13设置于所述偏光片7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滤光片9。玻璃盖板13用于保护其下的各个功能层。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差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相位差层6可以包括:第一条状介质61、第二条状介质62,第一条状介质6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所述第一条状介质61的厚度为d,沿第二方向Y的折射率为N1;第二条状介质62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与第一条状介质61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二条状介质62的厚度为d,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折射率为N2;其中,d小于λ/2,λ为所述第一预设波长,且(N1-N2)*d=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第一相位差层6可以采用LiF、CuPc、Alq3、ZnO等不吸光材料。
如图7所示,为本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和相关技术显示面板中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对比图。实线表示相关技术中弯折区内设置偏光片各个波长光的透过率,虚线表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各个波长光的透过率。由图7可以看出,;蓝光(波长400-450)、绿光(波长500-560)的透过率有所上升,红光(波长605-700)的透过率基本不变。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外部环境光需要通过第一相位差层6、第一光吸收层,反射于反射电极层,再通过第一相位差层6、第一光吸收层投射到外部环境。第一相位差层6和第一光吸收层可以对显示面板外部环境的光进行两次吸收。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降低外部光线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如图8所示,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率。由图8可以看出,蓝光(波长400-450)、绿光(波长500-560)、红光(波长605-700)的平均反射率可以低于10%。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红光的亮度调节蓝光和红光之间的白平衡,从而改善弯折区显示发黄。然而,根据图2可以看出,玻璃盖板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程度也不相同,即弯折区内蓝光和绿光之间的白平衡也被玻璃盖板破坏。从而导致弯折区内红绿蓝三色光没有达到最佳的白平衡状态。如图9所示,为本公开显示面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相位差层14,第二相位差层14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8背离所述基板2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相位差层的第二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其中,第二相位差层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相位差层的结构相同。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与图5结构相同。同理,第二预设波长可以为500~560纳米。第二相位差层14能够吸收绿光,从而将弯折区内绿蓝三色光白平衡调节到最佳状态。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反射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第一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相位差层的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
偏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弯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光吸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相位差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吸收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相位差层的第二预设波长的光产生相位差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一光吸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子像素单元内的所述发光层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弯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滤光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层包括:
第一条状介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条状介质的厚度为d,沿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为N1;
第二条状介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第一条状介质交替分布,且所述第二条状介质的厚度为d,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折射率为N2;
其中,d小于λ/2,λ为所述第一预设波长,且(N1-N2)*d=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波长为605~70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波长为500~560纳米。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202836.9A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890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2836.9A CN110890476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2836.9A CN110890476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476A true CN110890476A (zh) 2020-03-17
CN110890476B CN110890476B (zh) 2022-06-10

Family

ID=6974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2836.9A Active CN110890476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04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201A (zh) * 2021-01-22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3154A (zh) * 2021-04-30 2021-07-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341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7436460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延迟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08122488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
WO2019022156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0444679A (zh) * 2019-06-27 2019-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92020A (zh) * 2019-08-29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460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延迟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06354341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8122488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
WO2019022156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0444679A (zh) * 2019-06-27 2019-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92020A (zh) * 2019-08-29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201A (zh) * 2021-01-22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09201B (zh) * 2021-01-22 2024-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3154A (zh) * 2021-04-30 2021-07-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476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4361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913650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9536930B2 (en) Display device
US9680132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JP4967423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528242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868528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translucent semi-reflection lay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20096893A (ko) 표시장치
KR10237703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4478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90039065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03458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1037994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11009654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43879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CN110890476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598279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072041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102462280B1 (ko) 양방향 투명 표시장치
US1008415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KR102280883B1 (ko) 표시장치
CA2577342A1 (en) High performance light-emitting devices
WO2014049876A1 (ja) 有機el素子
KR2015007600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