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5286B -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5286B
TWI815286B TW111103195A TW111103195A TWI815286B TW I815286 B TWI815286 B TW I815286B TW 111103195 A TW111103195 A TW 111103195A TW 111103195 A TW111103195 A TW 111103195A TW I815286 B TWI815286 B TW I8152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ower generation
power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0312A (zh
Inventor
黃麟凱
Original Assignee
黃麟凱
天銘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黃麟凱, 天銘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黃麟凱
Priority to TW111103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52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28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包括:一中軸,係供裝設在電動車前輪鋼圈之中心處,一左右框蓋、一行星齒輪組、一轉子、一發電線圈,個別裝設於該中軸外緣;另一整流裝置、一儲電裝置、一馬達驅動器,則個別裝設電動車的車體上;當電動車行進其前輪將驅使左、右框蓋旋轉,再藉由行星齒輪組的傳動增速以帶動轉子旋轉,繼而使發電線圈產生感應電流;發電之電流經整流裝置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後,進入儲電裝置中的電容單元進行快速充電,並放電給儲電裝置中的電池單元儲存,再供電給馬達驅動器以驅動電動車的馬達使電動車行進;由於透過行星齒輪組的傳動可增加數倍轉速,且藉由發電線圈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可使感應電流多出10~15%的電壓/電流量,再運用電容及電池的儲電功能,將使本發明達到增進能源使用的效益。

Description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發電及充電裝置,尤指發電裝置設於電動車前輪,藉由行星齒輪組的傳動增速,與發電線圈的循環繞線以提升電壓與電流,並經由儲電裝置快速充電,再據以驅動電動車馬達運轉之一種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按,電動車係由電池提供電力以驅使馬達運轉而帶動車輛行進,由於電動車沒有廢氣排放故而不會造成空氣汙染,因此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電動車的普及化將日益迫切;惟,電動車的續航力受制於電池的容量與效率,假若行進中電池因電力不足而導致車輛的停駛,將造成使用者莫大的苦難。(一般只依靠電池電力其行程受電池容量制約,當電力即將低於驅動馬達電力時,騎乘人就要預估行程以便尋找更換電池站點或即時充電,這將縮短使用行程,這些行程及時間都是騎乘人必須負擔及浪費資源)。
次按,發電機的功能在將動能轉換成電能,而動能係經由動力軸輸入至發電機內部,並利用轉子上的永久磁鐵與對應設置之定子組的線圈相互作用後,產生電能並經由導線輸出給應用端。由於行進中的車輛輪軸具有動能,於是將發電裝置裝設於輪軸上,再將其產生的電能送至電池中以延長電力的使用時間,便成為電動車領域者所要積極發展的技術。
圖1A所示,為專利編號:M582715[電動車之充電裝置]的結構圖式;其中,電源控制元件960會控制第一儲電裝置940提供電力給馬達930以驅使主動輪911轉動,進而帶動車體910移動;車體910移動時,從動輪912會帶動磁性元件921轉動,其具有的磁力將帶動線圈922內的電子移動,進而產生電流,當發 電組件920產生電源後,即會傳輸至第二儲電裝置950中。由於第二儲電裝置950可快速的進行充電動作,因此可達到延長電源的時間,且當第二儲電裝置950內的蓄電裝置953充滿電源時,還可將多餘的電源補充第一儲電裝置940中,達到完整利用電源的優勢。惟查,上述結構中,由於車體910移動的速度受限於路況,一但車速不高時該磁性元件921的轉速會減慢,則磁性元件921中的磁力密度將減少,導致其磁力難以帶動線圈922內的電子移動,因此發電的效率將顯著降低。
圖1B所示,為一般發電線圈的繞線結構;其中,三組導線811/812/813的繞線方式係個別纏繞其三組導線架821/822/823複數圈(纏繞第一組導線架複數圈後,接續纏繞其第二組導線架複數圈,再繞第三組導線架)以形成三組線圈801/802/803;如此的繞線方式,當S磁極860與N磁極870陸續掃過線圈801/802/803時,因線圈801/802/803帶電後會產生磁吸作用,且當電壓升高後磁吸越大;因此將導致發電過程的磁吸負載增大,進而影響發電的效率。
本發明人有鑒於習知發電裝置中,其轉子轉速減緩,及線圈採取個別繞線,將導致發電效率低落的缺失,因此如何提升轉子的轉速,以及如何改善線圈的繞線方式以降低發電過程中的磁吸負載,便成為本發明人積極思考所欲突破的課題。
緣是,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透過行星齒輪組的傳動以提升轉子轉速,再藉由發電線圈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以降低磁吸負載,進而達到發電效率增加之一種電動車之發電裝置。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係在應用電容單元進行快速充電並放電給電池單元儲存後,再供電驅使馬達轉動,據以延長電池單元其電源使用的時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包括:一中軸,係供裝設在電動車其前輪 鋼圈之中心處,且其一端設有一穿線孔;一左、右框蓋,係分別樞設於該中軸外緣,且係鎖固於該前輪鋼圈處使之跟隨該前輪之行進而旋轉;一行星齒輪組,係組設於該右框蓋之內側,其具有一中心齒輪、複數個行星齒輪、一環形內齒輪以及一齒輪固定盤;其中,該齒輪固定盤係套設在該中軸之外緣,該環形內齒輪具有複數個內齒,且與該右側框蓋連結而隨其轉動,該複數個行星齒輪係呈等角度配置而嵌設於該齒輪固定盤所設之容置孔內,且其個別具有複數個外齒與該環形內齒輪之內齒相嚙合,該中心齒輪則係樞設在該中軸之外緣,且其具有複數個外齒與該複數個行星齒輪之外齒相嚙合。
前段落中述及「行星齒輪組」的機構;按,行星齒輪(Epicyclic Gearing)是齒輪結構的一種,通常由一個或者多個外部齒輪圍繞著一個中心齒輪旋轉,就像行星繞著太陽公轉一樣,因而得名。除此之外,行星齒輪的最外部通常還有一個外齒圈,用來貼合行星齒輪繞行的軌跡;由於行星齒輪是純扭矩傳動,其有著出色的傳動扭矩,且動力輸出非常平穩,因此,行星齒輪能夠提供相當高的動力傳輸比。
承上,一轉子,其周緣處設有複數片分別具有NS磁極之釹鐵硼磁鐵塊,而兩兩相鄰之釹鐵硼磁鐵塊其磁極相異,該轉子係樞設於該中軸外緣,且令其與該行星齒輪組之中心齒輪相連結而隨其旋轉;一發電線圈,具有一繞線固定框架係套設在該中軸之外緣、該轉子的側方、以及該左框蓋之內側,其外環處設有複數個繞線架;三組線圈繞體,其具有之三導線係分別纏繞在該繞線架的外緣,且令該線圈繞體環設於該釹鐵硼磁鐵塊之外側並與其相距一間隙,而完成纏繞該繞線架的三導線則形成一交流導線,經該中軸之穿線孔伸出至外側;一整流裝置,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連結該交流導線,並據以將其交流電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一儲電裝置,具有一電容單元及與其串接 之一電池單元,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以一充電輸入線路與該整流裝置之輸出端連接,其中,該電容單元設有複數組充電接點、複數組放電接點與複數個超級電容器,且該複數組充電接點係與該充電輸入線路連接,據以進行充電作業;該電池單元則以一放電輸出線路與該複數組放電接點連接,據以承接該電容單元所放電之電力並予以儲存;一馬達驅動器,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以一電流輸出線路與該儲電裝置之輸出端連接,據以將輸入恆定電壓的電流轉換成變動電壓的電流,以驅動後端的電動車馬達,並達到控制其轉矩與轉速的成效。
藉此,行進中的電動車前輪將驅使該左、右框蓋旋轉,再藉由該行星齒輪組的傳動,使該中心齒輪增速以帶動該轉子旋轉,則該轉子周緣的釹鐵硼磁鐵塊將相對於該線圈繞體產生位移,進而使該線圈繞體感應到磁場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經該整流裝置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後充電於該電容單元與該電池單元中,再由該電池單元供電給該馬達驅動器以驅動該電動車馬達使電動車行進。
依據前揭特徵,本發明中該發電線圈之三組線圈繞體,其所具有之三導線係分別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纏繞在該繞線架的外緣,而該三導線其個別連續纏繞的圈數則至少有12圈。
依據前揭特徵,本發明中該電容單元之複數個超級電容器係分設於複數電容組中,而每一電容組則分別設有一充電電路與一放電電路,且該超級電容器係個別與該充電電路進行並聯,並與該放電電路進行串聯,進而使該複數電容組依序進行充、放電作業。
依據前揭特徵,本發明中該電池容單元包含鋰電池、碳氫電池之任一形式。
藉助前揭特徵,本發明「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具有之效益 為:
(1)本發明中係透過行星齒輪組的傳動,使設有釹鐵硼磁鐵塊的轉子,相對於前輪的旋轉可提升數倍轉速,再藉由發電線圈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以降低磁吸負載,並使感應電流多出10~15%的電壓/電流量,據以增加其發電裝置的效益。
(2)本發明的電容單元中設有複數電容組,每一電容組則分別設有一充電電路、一放電電路與複數個超級電容器,該超級電容器係個別與該充電電路進行並聯,並與該放電電路進行串聯,進而使發電裝置的電力依序快速充電給該複數電容組,並慢速放電給電池單元進行電力儲存,再供電驅使馬達轉動,因此本發明之充電裝置可據以延長其電源的使用時效。
10:輪式發電機
11:中軸
111:穿線孔
12:左框蓋
13:右框蓋
14:行星齒輪組
141:中心齒輪
142:行星齒輪
143:環形內齒輪
144:齒輪固定盤
145:軸孔
146:容置孔
147:內齒
148:外齒
149:中心孔
15:轉子
151:釹鐵硼磁鐵塊
152:樞軸孔
16:發電線圈
161:繞線固定框架
162:線圈繞體
163:繞線架
181:滾珠軸承
182:螺絲
183:沉頭螺絲
184:長螺絲
20:整流裝置
21:交流導線
30:儲電裝置
31:電容單元
311:電容組
312:超級電容器
313:充電接點
314:放電接點
315:充電電路
316:放電電路
32:電池單元
33:充電輸入線路
34:放電輸出電路
40:馬達驅動器
41:電流輸出線路
42:傳輸線
50:電動車馬達
100: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200:電動車
210:車體
220:前輪
221:前輪鋼圈
230:踏板
240:後輪
250:前叉
G:間隙
圖1A係習用電動車充電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1B係習用發電線圈之繞線結構示意圖。
圖2 係本發明裝設於電動車相關部位示意圖。
圖3 係本發明發電及其充電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4 係本發明輪式發電機之組合剖視圖。
圖5A係本發明行星齒輪組之結構示意圖。
圖5B係本發明行星齒輪組之組合剖視圖。
圖6 係本發明轉子與發電線圈之配置圖。
圖7 係本發明中磁鐵塊與線圈繞體之配置示意圖。
圖8 係本發明中電容單元其充放電之結構示意圖。
首先,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發明發電及其充電裝置100之裝設部位 圖,包括:一輪式發電機10,係裝設於電動車200之前輪220處;由於行進中的前輪220除了掌控電動車200的平衡與行進方向並協同煞車外,並無其他功能;且當電動車200行進中其前輪220會產生極大的轉矩力,因此應用該轉矩力可來進行發電;一整流裝置20,係裝設於電動車200之車體210前側,並運用一交流導線21與該輪式發電機10連接;由於發電功率會隨著前輪220的轉速而改變,該整流裝置20即可將該輪式發電機10所輸出不穩定之交流電壓,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一儲電裝置30,具有一電容單元31及與其串接之一電池單元32,係裝設於電動車200車體210之踏板230下方,其輸入端以一充電輸入線路33與該整流裝置20之輸出端連接,其中,該電容單元31可快速進行充電及慢速進行放電;該電池單元32則據以承接該電容單元31所放電之電力並予以儲存;本發明中係應用該儲電裝置30之快速儲電功能,使該電動車200不論是行進或停車怠速狀態,其充電作業都在不間斷的進行中,因此該儲電裝置30既可減少該電池單元32離車的充電次數與時間,更能提升該電動車200續行的功效;一馬達驅動器40,係裝設於電動車200之車體210後側,其輸入端以一電流輸出線路41與該儲電裝置30之輸出端連接,據以將輸入恆定電壓的電流轉換成變動電壓的電流,再經由一傳輸線42傳送以驅動後端的電動車馬達50帶動其後輪240轉動,並達到控制其轉矩與轉速的功效。
圖3所示,為本發明發電及其充電裝置之結構100;包括,一輪式發電機10、一整流裝置20、一儲電裝置30、以及一馬達驅動器40;其中,該輪式發電機10係透過一中軸11,裝設在電動車200其前輪220之前叉250下端、與前輪鋼圈221之中心處,且其一端設有一穿線孔111;由於輪式發電機10係受前輪鋼圈221帶動旋轉而產生電力,其發電之電流則應用一交流導線21自該穿線孔111導引至外側並與該整流裝置20之輸入端連接;該整流裝置20則應用內部電路元件的交互作用,使該輪式發電機10所輸出不穩定之交流電壓轉換成穩 壓之直流電,並經由一充電輸入線路33與該儲電裝置30之輸入端連接;該儲電裝置30則應用該電容單元31具有之快速充電及慢速放電功能,將穩壓之直流電儲存該電池單元32中,並以一電流輸出線路41與該馬達驅動器40之輸入端連接;該馬達驅動器40再應用內部元件的作用,經由一傳輸線42將變動電壓的電流傳送給電動車馬達50以帶動其後輪240轉動。
請進一步參閱圖4所示,為本發明輪式發電機10之組合結構;包括,一中軸11、一左、右框蓋12/13、一行星齒輪組14、一轉子15、以及一發電線圈16;其中,該中軸11係固設在電動車前輪鋼圈221之中心處,其一端設有一L形穿線孔111,該穿線孔111的入口端設於其徑向之外緣,出口端則位於其一側之端面;該左、右框蓋12/13,係分別以一滾珠軸承181樞設於該中軸11外緣,且係以螺絲182鎖固於該前輪鋼圈221處,使之跟隨該前輪220之行進而旋轉;該行星齒輪組14,係組設於該右框蓋13之內側,其具有一中心齒輪141、複數個行星齒輪142、一環形內齒輪143以及一齒輪固定盤144;其中,該環形內齒輪143係以沉頭螺絲183與該右框蓋13連結而隨其轉動,該中心齒輪141係以一滾珠軸承181樞設在該中軸11之外緣,且因受其「行星齒輪」的增速作用而相對於前輪220產生加速的旋轉效果;該轉子15設有一樞軸孔152,其兩端各以滾珠軸承181樞設於該中軸11外緣,而轉子15的周緣處則設有複數片釹鐵硼磁鐵塊151,且應用長螺絲184與該中心齒輪141相連結而隨其旋轉;該發電線圈16具有一繞線固定框架161係套設在該中軸11之外緣、該轉子15的側方、以及該左框蓋12之內側,其外環處設有線圈繞體162,且係設於該釹鐵硼磁鐵塊151之外側並與其相距一間隙G;由於中心齒輪141增速以帶動該轉子15旋轉,則轉子15周緣的釹鐵硼磁鐵塊151將相對於該線圈繞體162產生位移,進而使該線圈繞體162感應到磁場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而感應電流再經一交流導線21自該穿線孔111導引至外側。
圖5A~5B所示,為本發明中行星齒輪組14之結構;包括一中心齒輪141、複數個行星齒輪142、一環形內齒輪143以及一齒輪固定盤144;其中,該齒輪固定盤144設有一軸孔145與複數個容置孔146,該軸孔145係套設在該中軸11之外緣;該環形內齒輪143具有複數個內齒147,且以沉頭螺絲183與該右框蓋13連結而隨其轉動;該複數個行星齒輪142係呈等角度配置而以滾珠軸承181嵌設於該齒輪固定盤144所設之容置孔146內,且其個別具有複數個外齒148與該環形內齒輪143之內齒147相嚙合;該中心齒輪141設有一中心孔149係以一滾珠軸承181樞設在該中軸11之外緣,且其具有複數個外齒148與該複數個行星齒輪142之外齒148相嚙合;本實施例中,行星齒輪142的數量為三個,且相互之間呈120°之等角配置,因而該齒輪固定盤144中亦設有三個容置孔146以容置三個行星齒輪142;再者,本實施例中該環形內齒輪143之內齒147設定為96齒,而行星齒輪142與中心齒輪141外齒148設定為30齒,則經由「行星齒輪」的增速作用,中心齒輪141將相對於前輪220產生3.2倍加速的旋轉效果。
圖6所示,為本發明轉子15與發電線圈16之配置狀態;其中,該轉子15係應用長螺絲184鎖合使其與該中心齒輪141相連結而隨其旋轉,而轉子15的周緣處則設有複數片分別具有NS磁極之釹鐵硼磁鐵塊151,且兩兩相鄰之釹鐵硼磁鐵塊151其磁極相異,即以N、S、N、S方式依序配置;該發電線圈16係套設在該轉子15的側方,其外環處設有複數個繞線架163;三組線圈繞體162,其具有之三導線係分別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纏繞在該繞線架163的外緣,而該三導線其個別連續纏繞的圈數則至少有12圈,且令該線圈繞體162環設於該釹鐵硼磁鐵塊151之外側並與其相距一間隙G;由於該轉子15受該中心齒輪141帶動而旋轉,則該轉子15周緣的釹鐵硼磁鐵塊151將相對於該線圈繞體162產生位移,進而使該線圈繞體162感應到磁場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請再參閱圖7所示,係為本發明中釹鐵硼磁鐵塊151與線圈繞體162之配 置狀態;由於三導線係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則當釹鐵硼磁鐵塊151的N磁極同步掃過線圈繞體162時,其推動電勢是同向的並與磁極數配合而產生同步作用;而此時的S磁極剛好處在排列中的反向,其推動電勢方向正好與N磁極相同,因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線圈繞體162循環迴路;且因線圈繞體162帶電所產生的磁場效應已被分散在循環線束中,因此縮小了磁效面積,並降低了因磁吸場效集中所造成的磁吸負載,進而增加了發電的效率。
請進一步參閱圖8所示,為電容單元31其充放電之結構示意圖,包括:複數電容組311(本圖式中以二組為例),一充電輸入電路33,其前端係與該整流裝置20連接;一放電輸出電路34,其後端係與該電池單元32連接;每一電容組311分別具有複數個超級電容器312、一充電接點313、一充電電路315、一放電接點314、及一放電電路316,且該超級電容器312係個別與該充電電路315進行並聯,並與該放電電路316進行串聯;一電路切換模組(圖未示),係進行切換動作以令該充電輸入電路33循序與該電容組311之充電接點313接通以進行充電,且當切換至下一電容組311以進行充電作業時,並令該放電輸出電路34循序與完成充電之該電容組311之放電接點314接通以進行放電,使該電池單元32據以承接該電容單元31所放電之電力並予以儲存。
本發明中係透過行星齒輪組14的傳動,使設有釹鐵硼磁鐵塊151的轉子15,相對於前輪220的旋轉可提升數倍轉速,再藉由發電線圈16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以降低磁吸負載,並使感應電流多出10~15%的電壓/電流量,據以增加其發電裝置的效益。再者,本發明的電容單元31中設有複數電容組311,每一電容組311則分別設有一充電電路315、一放電電路316與複數個超級電容器312,該超級電容器312係個別與該充電電路315進行並聯,並與該放電電路316進行串聯,進而使發電裝置的電力依序快速充電給該複數電容組311,並慢速放電給電池單元32進行電力儲存,再供電驅使電動車200的馬 達50轉動,因此本發明之充電裝置可據以延長其電源的使用時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術手段,確具「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等發明專利要件,祈請 鈞局惠賜專利,以勵發明,無任德感。
惟,上述所揭露之圖式、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大凡熟悉此項技藝人士,依本案精神範疇所作之修飾或等效變化,仍應包括在本案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輪式發電機
11:中軸
111:穿線孔
20:整流裝置
21:交流導線
30:儲電裝置
31:電容單元
32:電池單元
33:充電輸入線路
40:馬達驅動器
41:電流輸出線路
42:傳輸線
50:電動車馬達
100: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220:前輪
221:前輪鋼圈
250:前叉

Claims (3)

  1. 一種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包括:一中軸,係供裝設在電動車其前輪之前叉下端、與前輪鋼圈之中心處,且其一端設有一穿線孔;一左、右框蓋,係分別樞設於該中軸外緣,且係鎖固於該前輪鋼圈處使之跟隨該前輪之行進而旋轉;一行星齒輪組,係組設於該右框蓋之內側,其具有一中心齒輪、複數個行星齒輪、一環形內齒輪以及一齒輪固定盤;其中,該齒輪固定盤係套設在該中軸之外緣,該環形內齒輪具有複數個內齒,且與該右框蓋連結而隨其轉動,該複數個行星齒輪係呈等角度配置而嵌設於該齒輪固定盤所設之容置孔內,且其個別具有複數個外齒與該環形內齒輪之內齒相嚙合,該中心齒輪則係樞設在該中軸之外緣,且其具有複數個外齒與該複數個行星齒輪之外齒相嚙合;一轉子,其周緣處設有複數片分別具有NS磁極之釹鐵硼磁鐵塊,而兩兩相鄰之釹鐵硼磁鐵塊其磁極相異,該轉子係樞設於該中軸外緣,且令其與該行星齒輪組之中心齒輪相連結而隨其旋轉;一發電線圈,具有一繞線固定框架係套設在該中軸之外緣、該轉子的側方、以及該左框蓋之內側,其外環處設有複數個繞線架;三組線圈繞體,其具有之三導線係分別以同步同向循環繞線的方式纏繞在該繞線架的外緣,而該三導線其個別連續纏繞的圈數則至少有12圈,且令該線圈繞體環設於該釹鐵硼磁鐵塊之外側並與其相距一間隙,而完成纏繞該繞線架的三導線則形成一交流導線,經該中軸之穿線孔伸出至外側;一整流裝置,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連結該交流導線,並據以將其交流電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 一儲電裝置,具有一電容單元及與其串接之一電池單元,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以一充電輸入線路與該整流裝置之輸出端連接,其中,該電容單元設有複數組充電接點、複數組放電接點與複數個超級電容器,且該複數組充電接點係與該充電輸入線路連接,據以進行充電作業;該電池單元則以一放電輸出線路與該複數組放電接點連接,據以承接該電容單元所放電之電力並予以儲存;一馬達驅動器,係裝設於電動車之車體上,其輸入端以一電流輸出線路與該儲電裝置之輸出端連接,據以將輸入恆定電壓的電流轉換成變動電壓的電流,以驅動後端的電動車馬達,並達到控制其轉矩與轉速的成效;藉此,行進中的電動車前輪將驅使該左、右側框蓋旋轉,再藉由該行星齒輪組的傳動,使該中心齒輪增速以帶動該轉子旋轉,則該轉子周緣的釹鐵硼磁鐵塊將相對於該線圈繞體產生位移,進而使該線圈繞體感應到磁場變化而產生感應電流;經該整流裝置轉換成穩壓之直流電後充電於該電容單元與該電池單元中,再由該電池單元供電給該馬達驅動器以驅動該電動車馬達使電動車行進。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其中,該電容單元之複數個超級電容器係分設於複數電容組中,而每一電容組則分別設有一充電電路與一放電電路,且該超級電容器係個別與該充電電路進行並聯,並與該放電電路進行串聯,進而使該複數電容組依序進行充、放電作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其中,該電池容單元包含鋰電池、碳氫電池之任一形式。
TW111103195A 2022-01-25 2022-01-25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TWI815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195A TWI815286B (zh) 2022-01-25 2022-01-25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3195A TWI815286B (zh) 2022-01-25 2022-01-25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0312A TW202330312A (zh) 2023-08-01
TWI815286B true TWI815286B (zh) 2023-09-11

Family

ID=88559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195A TWI815286B (zh) 2022-01-25 2022-01-25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528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2472U (en) * 2008-10-23 2009-03-11 Bi Da Technology Co Ltd Inertia generator of electric vehicle
TW201016541A (en) * 2008-10-16 2010-05-01 Zhong-Tai Chen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TW201605665A (zh) * 2014-08-13 2016-02-16 廖和宥 有效回收車輛慣性滑行動能的發電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73457A1 (ja) * 2017-03-22 2018-09-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制御装置
TWM582715U (zh) * 2019-05-10 2019-08-21 張勛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6541A (en) * 2008-10-16 2010-05-01 Zhong-Tai Chen Pow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TWM352472U (en) * 2008-10-23 2009-03-11 Bi Da Technology Co Ltd Inertia generator of electric vehicle
TW201605665A (zh) * 2014-08-13 2016-02-16 廖和宥 有效回收車輛慣性滑行動能的發電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73457A1 (ja) * 2017-03-22 2018-09-2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制御装置
TWM582715U (zh) * 2019-05-10 2019-08-21 張勛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0312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0663U (ja) 電気自動車用発電装置
CN103640470A (zh) 用于车辆轮毂驱动的双转子电机结构及其动力传递模式
EP1565337A1 (en) System for storage of power
CN106160324A (zh) 包含发电机的电动自行车电力辅助补充装置及控制方法
Kosuru et al.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lines-A review
CN205105045U (zh) 磁悬浮储能发电车轮
TWM630134U (zh)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TWI815286B (zh) 電動車之發電及其充電裝置
CN202242999U (zh) 一种利用行驶动能发电的电动车
CN106953465A (zh) 轮毂型磁阻开关发电机
CN103715794A (zh) 一种汽车用起动发电一体化的开关磁通电机
CN102390281A (zh) 一种利用行驶动能发电的电动车
CN201041971Y (zh) 嵌套式永磁同步电机
CN102570569A (zh) 一种利用电动汽车轮或火车轮的发电装置
CN202623964U (zh) 一种装备力矩转换电箱装置的车辆
JPH10313505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CN202123941U (zh) 带双向运转循环发电机的电动车
CN101286679B (zh) 嵌套式永磁同步电机
CN206727822U (zh) 轮毂型磁阻开关发电机
CN103647367B (zh) 驱动电机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5220210U (zh) 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电动摩托车前轮
CN107499261A (zh) 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和节能汽车
TW201034344A (en) A low energy loss power structure
US20230261545A1 (en) Solar pulse generator/re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WO2023062444A1 (en) A self power generating electric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