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720B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6720B
TWI806720B TW111128414A TW111128414A TWI806720B TW I806720 B TWI806720 B TW I806720B TW 111128414 A TW111128414 A TW 111128414A TW 111128414 A TW111128414 A TW 111128414A TW I806720 B TWI806720 B TW I8067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area
pivot
pivoting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5847A (zh
Inventor
翁欣進
林志坪
徐仕祐
葉亮君
蘇柏瑋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8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6720B/zh
Priority to US18/075,656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659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6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67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5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84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62Damping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底板、一鍵帽以及一連接組件。鍵帽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及複數滑槽。連接組件包括一第一外框架、二第一內框架、一第二外框架及一第二內框架。第一內框架設置於第一外框架的二容置部。第一外框架的一第一移動側連接於部分滑槽,一固定側連接至底板。第一內框架的一第一樞接側連接至第一樞接部,一第二移動側連接至底板。第二外框架的一第三移動側連接於部分滑槽,一第二樞接側樞接至固定側。第二內框架與第二外框架相互樞接。第二內框架的一第三樞接側與其中一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相互樞接,一第四移動側連接至底板。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按鍵結構。
目前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鍵盤是由複數個按鍵結構所組成。一般而言,按鍵結構是藉由一剪刀式連接件連接一鍵帽及一底板,以帶動鍵帽相對於底板升降。其中,多數的鍵帽為正方形的結構,但依據按鍵的功能性或其在鍵盤上的配置,鍵帽亦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空白鍵或其他倍數鍵之鍵帽經常為長方形、或其他多邊形。
由於空白鍵或其他倍數鍵的面積較大,若使用者僅按壓鍵帽的角落,按壓的力量無法有效的傳導至整個鍵帽,進而無法有效的觸發電路板上的開關。因此,除了剪刀式連接件以外,也會增設鐵桿,以協助鍵帽的整體確實往下移動。另外,針對其他多邊形(於此指非四邊形)的功能鍵,經常藉由設置多個剪刀式連接件及多個鐵桿,以協助鍵帽的升降動作。
然而,鐵桿的設置會增加鍵盤的整體重量,且按鍵結構被按壓時,也會額外產生鐵桿撞擊底板的噪音,實有改良的必要。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一連接組件,藉由連接組件的新穎結構,以解決習知按鍵結構因具有鐵桿所產生之噪音及增加重量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一底板、一鍵帽以及一連接組件。鍵帽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鍵帽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及複數滑槽。該些第一樞接部設置於第一區域靠近於第二區域的一側。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第一區域,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第二區域。連接組件包括一第一外框架、二第一內框架、一第二外框架及一第二內框架。第一外框架包括二容置部、相對之一第一移動側及一固定側。第一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一區域的該些滑槽,固定側連接至底板。該二第一內框架分別設置於該二容置部,並與第一外框架相互樞接。該二第一內框架分別包括相對的一第一樞接側及一第二移動側。第一樞接側連接至第一樞接部,第二移動側連接至底板。第二外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三移動側及一第二樞接側。第三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二區域的該些滑槽,第二樞接側樞接至第一外框架的固定側。第二內框架設置於第二外框架內,並與第二外框架相互樞 接。第二內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三樞接側及一第四移動側。第三樞接側連接至該二第一內框架的其中之一,且第三樞接側與第一樞接側相互樞接,第四移動側連接至底板。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區域的一面積大於該第二區域的一面積。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外框架的一長邊對應至該第一區域的一長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些第一樞接部呈線性地設置於鍵帽的一底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鍵帽包括複數側壁,該些滑槽分別靠近於相鄰二該側壁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底板包括複數卡鉤,第一外框架包括複數第一桿部,其設置於固定側。該二第一內框架分別包括複數第二桿部,該些第二桿部分別設置於第一樞接側及第二移動側。第二內框架包括複數第三桿部,設置於第四移動側。該些卡鉤分別固定部分該些第一桿部、位於第二移動側的該些第二桿部、及該些第三桿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些第一樞接部分別包括一第一樞孔。位於第一樞接側的部分該些第二桿部分別容置於該些第一樞接部的第一樞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外框架包括複數第二樞孔,其位於第二樞接側。第一外框架的部分該些第一桿部容置於該些第二樞孔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內框架分別具有複數第三樞孔,其位於第三樞接側。位於第一樞接側的部分該些第二桿部容置於該些第三樞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外框架包括二第一導引部,其位於第一移動側。該二第一導引部容置於位於第一區域的該些滑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外框架包括二第二導引部,其位於第三移動側。該二第二導引部容置於位於第二區域的該些滑槽。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鍵帽更包括一第三區域,其一側與第一區域相連接,且第三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設置。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第三區域,部分該些第一樞接部設置於第一區域靠近於第三區域的一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連接組件更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三外框架及一第三內框架。第三外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五移動側及一第四樞接側。第五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三區域的該些滑槽,第四樞接側樞接至第一外框架的固定側。第三內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五樞接側及一第六移動側。第五樞接側連接至該二第一內框 架的另外之一,且第五樞接側與第一樞接側相互樞接,第六移動側連接至底板。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按鍵結構,其包括一底板、一鍵帽以及一連接組件。其中,鍵帽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並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及複數滑槽。連接組件包括一第一外框架、二第一內框架、一第二外框架及一第二內框架。第一外框架的一第一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一區域的滑槽,而固定側連接至底板。第一內框架與第一外框架相互樞接。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連接至鍵帽的第一樞接部,第二移動側連接至底板。第二外框架的第三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二區域的滑槽,而第二樞接側樞接至第一外框架的固定側。第二內框架與第二外框架相互樞接,且第二內框架的第三樞接側連接至其中一個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而第四移動側連接至底板。藉由前述結構,當鍵帽被按壓時,鍵帽可對第一外框架的第一移動側及第二外框架的第三移動側施加向下的力量,且第一移動側及第三移動側往鍵帽外側的方向移動。同時,藉由鍵帽的第一樞接部將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施加向下的力量,並同時帶動第二內框架的第三樞接側向下移動,進而使第一內框架的第二移動側及第二內框架的第四移動側往鍵帽外側的方向移動,以完成按鍵結構的升降動作。因此,即便沒有設置鐵桿,也能平順地完成按鍵結構的升降動作。相較於習知倍數鍵的按鍵結構,更可達到減少噪音及輕量的效果。
1、1a:按鍵結構
10、10a:底板
11:卡鉤
20、20a:鍵帽
21、21a:第一區域
210:長邊
22、22a:第二區域
23、23a:第一樞接部
231:第一樞孔
24、24a:滑槽
25:底側
26:側壁
27a:第三區域
30、30a:連接組件
31、31a:第一外框架
310:長邊
311:容置部
3111:開放端
312、312a:第一移動側
313、313a:固定側
314:第一導引部
315:第一桿部
3151:連接桿
3152:樞軸
32、32a:第一內框架
321、321a:第一樞接側
322:第二移動側
323:第二桿部
3231:連接桿
3232、3233:樞軸
33、33a:第二外框架
331:容置部
332、332a:第三移動側
333:第二樞接側
334:第二導引部
335:第二樞孔
34、34a:第二內框架
341、341a:第三樞接側
342、342a:第四移動側
343:第三樞孔
344:第三桿部
35a:第三外框架
351a:第五移動側
352a:第四樞接側
36a:第三內框架
361a:第五樞接側
362a:第六移動側
圖1A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俯視圖。
圖2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側側視圖。
圖4為圖3所示之鍵帽被按壓後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
為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俯視圖,圖2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A所示之按鍵結構的側側視圖,圖4為圖3所示之鍵帽被按壓後的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A、圖1B及圖2所示。按鍵結構1包括一底板10、一鍵帽20以及一連接組件30。須說明的示,圖1B所示的鍵帽20是以虛線表示,以呈現下方的連接組件30及底板10的結構。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可以為非四邊形的倍數鍵,而鍵帽20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區域21及一第二區域22,如圖1A及圖2所示之鍵帽20上的虛線圈選區域。其中,本實施例之第一區域21及第二區域22 皆為長方形,且第一區域21的面積大於第二區域22的面積,又,第二區域22從第一區域21之其中一側的長邊210向外延伸而成,以形成非四邊形的鍵帽20。
鍵帽20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23及複數滑槽24,在本實施例中,鍵帽20包括四個第一樞接部23,較佳的,第一樞接部23呈線性地設置於鍵帽20的一底側25(且位於第一區域21鄰接第二區域22之一側),其中兩個第一樞接部23設置於第一區域21靠近於第二區域22的一側,另兩個第一樞接部23則設置於第一區域21中未與第二區域22相鄰接的底側25,意即,其中兩個第一樞接部23設置於底側25的左半邊,另外兩個第一樞接部23設置於底側25的右半邊。需要說明的是,實際實施本發明時,可依照需求調整第一樞接部23的位置及間隔距離,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又,部分的滑槽24設置於第一區域21,部分的滑槽24設置於第二區域22。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鍵帽20包括四個滑槽24,其中二個設置於第一區域21,另外二個設置於第二區域22。較佳的,滑槽24分別靠近於相鄰二側壁26之間。意即,本實施例之滑槽24分別位於鍵帽20之第一區域21或第二區域22的角落。
連接組件30用以連接鍵帽20及底板10,並且帶動鍵帽20相對底板10升降。本實施例之連接組件30包括二組剪刀式連接件,其包括一第一外框架31、二第一內框架32、一第二外框 架33及一第二內框架34。其中,第一內框架32分別與第一外框架31相互樞接,而第二內框架34與第二外框架33相互樞接。第一外框架31與第一內框架32對應至鍵帽20的第一區域21,而第二外框架33與第二內框架34對應至鍵帽20的第二區域22。較佳的,第一外框架31的一長邊310對應至第一區域21的長邊210。意即,鍵帽20的長軸方向與第一外框架31的長軸方向相互平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框架31包括二容置部311、相對之一第一移動側312及一固定側313。以下先說明第一外框架31的具體結構。首先,容置部311具有朝向第二區域22的一開放端3111,請參考圖2所示。意即,容置部311的開放端3111朝向第二區域22,前述二個第一內框架32分別設置於二個容置部311內,並與第一外框架31相互樞接。
本實施例之第一移動側312(即第一外框架31相反於第二外框架33的長邊310)為長型板體結構,相對於開放端3111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第一移動側312連接於鍵帽20的底部,有助於使用者按壓鍵帽20時的力量傳遞。具體而言,第一移動側312連接於位於第一區域21的該些滑槽24,本實施例之第一外框架31包括二第一導引部314,第一導引部314位於第一移動側312。較佳的,第一導引部314為自第一外框架31往兩側延伸出的軸體,其可設置於第一外框架31的短邊側壁,並靠近於第一移動側312。又,第一導引部314容置於位於第一區域21的滑 槽24內。當鍵帽20相對於底板10升降時,第一導引部314可在滑槽24內移動。
又,固定側313連接至底板10。具體而言,底板10包括複數卡鉤11,用以限位第一外框架31、第一內框架32及第二內框架34的其中一側。其中,部分卡鉤11固定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第一外框架31包括複數第一桿部315,其設置於固定側313。如圖2所示,較佳的,部分的第一桿部315可作為連接桿3151,用以與底板10的卡鉤11連接;而部分的第一桿部315可作為樞軸3152,用以與第二外框架33連接(於後進一步說明)。為使圖面簡潔,圖2僅於左側標示第一桿部315及其連接桿3151及樞軸3152。在本實施例中,卡鉤11抵壓於部分的第一桿部315(即連接桿3151)的上緣,藉此使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連接至底板10。當鍵帽20相對於底板10升降時,部分的第一桿部315(即連接桿3151)可在卡鉤11內轉動,使第一外框架31可平順地升降。另需說明的是,鍵帽20對應於卡鉤11的位置具有凹槽,圖1B省略凹槽的結構,以呈現卡鉤11與連接桿3151抵接的結構。
另外,二個第一內框架32分別包括相對的一第一樞接側321及一第二移動側322。其中,第一樞接側321連接至鍵帽20的第一樞接部23,第二移動側322連接至底板10。具體而言,第一內框架32分別包括複數第二桿部323,該些第二桿部323分別設置於第一樞接側321及第二移動側322。須說明的是,所 述的複數第二桿部323亦可分別作為連接桿3231及樞軸3232、3233,如圖1B所示。連接桿3231位於第二移動側322,而樞軸3232、3233位於第一樞接側321。此外,樞軸3232、3233亦可參考圖2之左側,而連接桿3231可參考圖3。
其中,第一內框架32的樞軸3232與鍵帽20相互樞接,而樞軸3233與第二內框架34相互樞接(於後進一步說明)。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樞接部23分別包括一第一樞孔231,使位於第一樞接側321的部分第二桿部323(即樞軸3232)可分別容置於第一樞孔231中,藉此使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與鍵帽20相互樞接。較佳的,第一樞孔231可以為水滴孔,以便於部分第二桿部323(即樞軸3232)組裝至第一樞孔231內。同樣的,底板10的部分卡鉤11可抵壓於位於第二移動側322的第二桿部323(即連接桿3231)之上緣,如圖3所示,藉此使第一內框架32的第二移動側322連接至底板10。當鍵帽20相對於底板10升降時,部分的第二桿部323(即連接桿3231)往卡鉤11的外側移動,而部分的第二桿部323(即樞軸3232)在第一樞孔231內轉動,使第一內框架32可平順地升降。
第二外框架33包括一容置部331,其開放端朝向第一外框架31。第二內框架34設置於第二外框架33之容置部331內,並與第二外框架33相互樞接。第二外框架33還包括相對的一第三移動側332及一第二樞接側333,且第二樞接側333朝向第一外框架31。本實施例之第三移動側332為長型板體結構,且第三 移動側332連接於鍵帽20底部,有助於使用者按壓鍵帽20時的力量傳遞。而第二樞接側333與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相互樞接。具體而言,第二外框架33的第三移動側332連接於位於第二區域22的滑槽24內。本實施例之第二外框架33包括二第二導引部334,其位於第三移動側332。較佳的,第二導引部334可設置於第二外框架33的短邊側壁,並靠近於第三移動側332。第二導引部334容置於位於第二區域22的滑槽24內。當鍵帽20相對於底板10升降時,第二導引部334同樣可在滑槽24內移動。
另外,第二外框架33的第二樞接側333樞接至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具體而言,第二外框架33包括複數第二樞孔335,並位於第二樞接側333。第一外框架31的部分第一桿部315(即樞軸3152)可容置於第二樞孔335內。換言之,第一外框架31的樞軸3152卡合至第二樞孔335內。須說明的是,由於樞軸3152卡合至第二樞孔335內,故圖1B所示之樞軸3152及第二樞孔335標示於同一處。另外,由於圖2的視角,第二樞孔335的孔狀結構被遮蔽,而標示於其中一個第二樞孔335的外側。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內框架34包括相對的一第三樞接側341及一第四移動側342。其中,第三樞接側341連接至其中一個第一內框架32,且第三樞接側341與第一樞接側321相互樞接,而第四移動側342連接至底板10。具體而言,第二內框架 34分別具有複數第三樞孔343,其位於第三樞接側341,圖2之第三樞接側341與第三樞孔343標示於同一處。又,第一內框架32之位於第一樞接側321的部分第二桿部323(即樞軸3233)容置於第三樞孔343內,藉此使第二內框架34的第三樞接側341與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相互樞接。同樣的,圖1B所示之樞軸3233與第三樞孔343標示於同一處。
又,第二內框架34包括複數第三桿部344,設置於第四移動側342。在本實施例中,底板10的部分卡鉤11抵壓第二內框架34的第三桿部344,使第二內框架34的第四移動側342連接於底板10。當鍵帽20被按壓時,第三桿部344往卡鉤11的外側移動,而樞軸3233在第三樞孔343內轉動。
上述的桿部(例如連接桿3151、樞軸3152、連接桿3231、樞軸3232、3233及第三桿部344)及樞孔(第一樞孔231、第二樞孔335及第三樞孔343)為較佳的實施例。在其他實施例中,桿部與樞孔的結構可相互置換,亦可以為其他的樞接結構(例如萬向軸),本發明並不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底板10的卡鉤11分別固定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第一內框架32的第二移動側322及第二內框架34的第四移動側342。鍵帽20則是藉由第一樞接部23與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連接,並藉由滑槽24與第一外框架31的第一移動側312及第二外框架33的第三移動側332連接。又,第二外框架33的第二樞接側333與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 313相互樞接,且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與第二內框架34的第三樞接側341相互樞接。又,當鍵帽20被按壓時,藉由第一樞接部23呈線性地設置於鍵帽20的底側25,使得第一外框架31的固定側313、第二外框架33的第二樞接側333、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以及第二內框架34的第三樞接側341相互樞接處於底板10的正投影呈線性配置,並於同一直線上樞轉以帶動鍵帽20升降。
請參考圖1B、圖2、圖3及圖4所示。藉由前述結構,當鍵帽20被按壓時,鍵帽20可對第一外框架31的第一移動側312及第二外框架33的第三移動側332施加向下的力量,使得第一導引部314及第二導引部334在滑槽24內往鍵帽20外側的方向移動。同時,藉由鍵帽20的第一樞接部23將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施加向下的力量。對應的,第一內框架32的第二移動側322亦往鍵帽20外側的方向移動。又,由於第二內框架34的第三樞接側341與第一內框架32的第一樞接側321相互樞接,第三樞接側341亦可同時被帶動向下移動,而第四移動側342進而往鍵帽20外側的方向移動,以完成按鍵結構1的升降動作。因此,藉由連接組件30具有第一外框架31、第一內框架32、第二外框架33及第二內框架34,及前述之連結關係,無需設置鐵桿,也能平順地完成按鍵結構1的升降動作。又,滑槽24設置於相鄰二側壁26之間,意即,靠近於鍵帽20的角落,且第一樞接部23設置於第一區域21靠近於第二區域22的一側。 故,不論是按壓在鍵帽20的哪個位置,皆可將力量有效的傳導至連接組件30。此外,藉由第一樞接部23呈線性地設置於鍵帽20的底側25,且第一外框架31與第二外框架33相互樞接、第一內框架32與第二內框架34相互樞接,使得連接組件30可以達到較緊密的配置,鍵帽20下方的空間可以有效率的被利用,更有助於按壓力量的傳導。
圖5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所示。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a為類四邊形的倍數鍵。對應的,本實施例之鍵帽20a除了第一區域21a及第二區域22a外,更包括一第三區域27a,如圖5所示之鍵帽20a上的虛線圈選區域。第三區域27a的一側與第一區域21a相連接,且第三區域27a與第二區域22a相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區域22a與第三區域27a並列,且第二區域22a與第三區域27a的其中一側分別與第一區域21a相連通。
又,鍵帽20a亦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23a及複數滑槽24a。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鍵帽20a同樣包括四個第一樞接部23a,二個第一樞接部23a設置第一區域21a與第二區域22a之間,而另外二個第一樞接部23a設置第一區域21a與第三區域27a之間。換言之,部分第一樞接部23a設置於第一區域21a靠近於第二區域22a的一側,而部分第一樞接部23a設置於第一區域21a靠近於第三區域27a的一側。另外,本實施例之鍵帽20a包括六個滑 槽24a,第一區域21a、第二區域22a及第三區域27a分別設置二個滑槽24a。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組件30a為三組剪刀式連接件。意即,除了第一外框架31a、第一內框架32a、第二外框架33a、及第二內框架34a以外,連接組件30a更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三外框架35a及一第三內框架36a。第一外框架31a與第三外框架35a分別與第一外框架31a的固定側313相互樞接,而二個第一內框架32a分別與第二內框架34a及第三內框架36a相互樞接。關於第一外框架31a、第一內框架32a、第二外框架33a、及第二內框架34a的結構及其連接關係,可直接參考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加贅述。較佳的,第三外框架35a的結構可與第二外框架33a的結構相同,而第三內框架36a的結構可與第二內框架34a的結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外框架35a包括相對的一第五移動側351a及一第四樞接側352a。第五移動側351a連接於鍵帽20a,同樣的,第五移動側351a連接於位於第三區域27a的滑槽24a。又,第四樞接側352a樞接至第一外框架31a的固定側313a。另外,第三內框架36a包括相對的一第五樞接側361a及一第六移動側362a。第五樞接側361a連接至第一內框架32a的第一樞接側321a相互樞接,第六移動側362a連接至底板10a。
當鍵帽20a被按壓時,鍵帽20a可對第一外框架31a的第一移動側312a、第二外框架33a的第三移動側332a、及第三 外框架35a的第五移動側351a施加向下的力量,使得第一移動側312a、第三移動側332a、及第五移動側351a往鍵帽20a外側的方向移動。同時,藉由鍵帽20a的第一樞接部23a將二個第一內框架32a的第一樞接側321a施加向下的力量,並同時帶動第二內框架34a的第三樞接側341a、及第三內框架36a的第五樞接側361a向下移動。同時,第二內框架34a的第四移動側342a及第三內框架36a的第六移動側362a往鍵帽20外側的方向移動,以完成按鍵結構1a的升降動作。在本實施例中,藉由連接組件30a具有第一外框架31a、第一內框架32a、第二外框架33a、第二內框架34a、第三外框架35a及第三內框架36a,及前述之連結關係,無需設置鐵桿,也能平順地完成類四邊形之按鍵結構1a的升降動作。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按鍵結構,其包括一底板、一鍵帽以及一連接組件。其中,鍵帽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並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及複數滑槽。連接組件包括一第一外框架、二第一內框架、一第二外框架及一第二內框架。第一外框架的一第一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一區域的滑槽,而固定側連接至底板。第一內框架與第一外框架相互樞接。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連接至鍵帽的第一樞接部,第二移動側連接至底板。第二外框架的第三移動側連接於位於第二區域的滑槽,而第二樞接側樞接至第一外框架的固定側。第二內框架與第二外框架相互樞接,且第二內框架的第三樞接側連接至其中一個第一內框架的 第一樞接側,而第四移動側連接至底板。藉由前述結構,當鍵帽被按壓時,鍵帽可對第一外框架的第一移動側及第二外框架的第三移動側施加向下的力量,且第一移動側及第三移動側往鍵帽外側的方向移動。同時,藉由鍵帽的第一樞接部將第一內框架的第一樞接側施加向下的力量,並同時帶動第二內框架的第三樞接側向下移動,進而使第一內框架的第二移動側及第二內框架的第四移動側往鍵帽外側的方向移動,以完成按鍵結構的升降動作。因此,即便沒有設置鐵桿,也能平順地完成按鍵結構的升降動作。相較於習知倍數鍵的按鍵結構,更可達到減少噪音及輕量的效果。
另外,藉由第一樞接部呈線性地設置於鍵帽的底側,且第一外框架與第二外框架相互樞接、第一內框架與第二內框架相互樞接,使得連接組件可以達到較緊密的配置,鍵帽下方的空間可以有效率的被利用,更有助於按壓力量的傳導。
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按鍵結構
10:底板
11:卡鉤
20:鍵帽
21:第一區域
210:長邊
22:第二區域
23:第一樞接部
24:滑槽
30:連接組件
31:第一外框架
310:長邊
311:容置部
312:第一移動側
313:固定側
314:第一導引部
3151:連接桿
3152:樞軸
32:第一內框架
321:第一樞接側
322:第二移動側
323:第二桿部
3231:連接桿
3232、3233:樞軸
33:第二外框架
331:容置部
332:第三移動側
333:第二樞接側
334:第二導引部
335:第二樞孔
34:第二內框架
341:第三樞接側
342:第四移動側
343:第三樞孔
344:第三桿部

Claims (13)

  1.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 一底板; 一鍵帽,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鍵帽包括複數第一樞接部及複數滑槽,該些第一樞接部設置於該第一區域靠近於該第二區域的一側,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該第一區域,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該第二區域;以及 一連接組件,包括: 一第一外框架,包括二容置部、相對之一第一移動側及一固定側,該第一移動側連接於位於該第一區域的該些滑槽,該固定側連接至該底板; 二第一內框架,分別設置於該二容置部,並與該第一外框架相互樞接,該二第一內框架分別包括相對的一第一樞接側及一第二移動側,該第一樞接側連接至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二移動側連接至該底板; 一第二外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三移動側及一第二樞接側,該第三移動側連接於位於該第二區域的該些滑槽,該第二樞接側樞接至該第一外框架的該固定側;及 一第二內框架,設置於該第二外框架內,並與該第二外框架相互樞接,該第二內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三樞接側及一第四移動側,該第三樞接側連接至該二第一內框架的其中之一,且該第三樞接側與該第一樞接側相互樞接,該第四移動側連接至該底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區域的一面積大於該第二區域的一面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外框架的一長邊對應至該第一區域的一長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些第一樞接部呈線性地設置於該鍵帽的一底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鍵帽包括複數側壁,該些滑槽分別靠近於相鄰二該側壁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板包括複數卡鉤,該第一外框架包括複數第一桿部,其設置於該固定側,該二第一內框架分別包括複數第二桿部,該些第二桿部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樞接側及該第二移動側,該第二內框架包括複數第三桿部,設置於該第四移動側,該些卡鉤分別固定部分該些第一桿部、位於該第二移動側的該些第二桿部、及該些第三桿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些第一樞接部分別包括一第一樞孔,位於該第一樞接側的部分該些第二桿部分別容置於該些第一樞接部的該第一樞孔。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二外框架包括複數第二樞孔,其位於該第二樞接側,該第一外框架的部分該些第一桿部容置於該些第二樞孔內。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二內框架分別具有複數第三樞孔,其位於該第三樞接側,位於該第一樞接側的部分該些第二桿部容置於該些第三樞孔。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外框架包括二第一導引部,其位於該第一移動側,該二第一導引部容置於位於該第一區域的該些滑槽。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二外框架包括二第二導引部,其位於該第三移動側,該二第二導引部容置於位於該第二區域的該些滑槽。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鍵帽更包括一第三區域,其一側與該第一區域相連接,且該第三區域與該第二區域相鄰設置,部分該些滑槽設置於該第三區域,部分該些第一樞接部設置於該第一區域靠近於該第三區域的一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連接組件更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三外框架及一第三內框架,該第三外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五移動側及一第四樞接側,該第五移動側連接於位於該第三區域的該些滑槽,該第四樞接側樞接至該第一外框架的該固定側,該第三內框架包括相對的一第五樞接側及一第六移動側,該第五樞接側連接至該二第一內框架的另外之一,且該第五樞接側與該第一樞接側相互樞接,該第六移動側連接至該底板。
TW111128414A 2022-07-28 2022-07-28 按鍵結構 TWI806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8414A TWI806720B (zh) 2022-07-28 2022-07-28 按鍵結構
US18/075,656 US20240036598A1 (en) 2022-07-28 2022-12-06 Key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8414A TWI806720B (zh) 2022-07-28 2022-07-28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6720B true TWI806720B (zh) 2023-06-21
TW202405847A TW202405847A (zh) 2024-02-01

Family

ID=8780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414A TWI806720B (zh) 2022-07-28 2022-07-28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6598A1 (zh)
TW (1) TWI80672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16103U (zh) * 2012-06-15 2012-12-19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US8975547B2 (en) * 2012-06-15 2015-03-10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and keyboard including the same
TWI598914B (zh) * 2016-11-17 2017-09-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US20180025856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618761U (zh) * 2021-07-23 2021-10-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的長鍵裝置
CN214705767U (zh) * 2021-05-31 2021-11-12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的长键装置
CN215527544U (zh) * 2021-08-18 2022-01-14 江西精元电脑有限公司 键盘的长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16103U (zh) * 2012-06-15 2012-12-19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US8975547B2 (en) * 2012-06-15 2015-03-10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and keyboard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80025856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98914B (zh) * 2016-11-17 2017-09-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214705767U (zh) * 2021-05-31 2021-11-12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的长键装置
TWM618761U (zh) * 2021-07-23 2021-10-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的長鍵裝置
CN215527544U (zh) * 2021-08-18 2022-01-14 江西精元电脑有限公司 键盘的长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6598A1 (en) 2024-02-01
TW202405847A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2065B2 (en) Input device and lif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put device
TWI50037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可動鍵盤格架
TWI408715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I381408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I63356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71773B (zh) 鍵盤及其按鍵
TW202038271A (zh) 鍵盤
TWI806720B (zh) 按鍵結構
TWI663621B (zh) 鍵盤
TWI518721B (zh) 按鍵結構
TWM529928U (zh) 按鍵結構
TW201505279A (zh) 擴充基座
KR20200029963A (ko) 입력 유닛의 상승장치, 그 키보드 및 전자 장치
CN203456352U (zh) 具有薄型按键模块的发光键盘
TWM411653U (en) Key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117558576A (zh) 按键结构
TWI804364B (zh) 按鍵結構
TWM498956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I671774B (zh) 鍵盤
TWI728903B (zh) 按鍵結構
TW202016964A (zh) 具有減噪效果之按鍵及其鍵盤
CN219370849U (zh) 按键结构及带按键的设备
WO2020168990A1 (zh) 按压机构
TWI824762B (zh) 手持裝置之配件
TWI843418B (zh) 鍵盤及其按鍵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