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928U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928U
TWM529928U TW105202654U TW105202654U TWM529928U TW M529928 U TWM529928 U TW M529928U TW 105202654 U TW105202654 U TW 105202654U TW 105202654 U TW105202654 U TW 105202654U TW M529928 U TWM529928 U TW M52992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base
button structure
keycap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2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廷
葉亮君
莊杰凡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2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928U/zh
Priority to US15/146,904 priority patent/US9773623B2/en
Publication of TWM529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92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
鍵盤是一種常見的輸入設備,用以廣泛地作為多種電子裝置(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等)的輸入手段。鍵盤具有按鍵結構。按鍵結構包含鍵帽與連動結構。連動結構連接於鍵帽與鍵盤底板之間,用以鍵帽之升降。
然而,現有的按鍵結構在結構強度上仍存在待克服的技術問題,例如,傳統連動結構組裝方式較為複雜,拆裝維修上,具有一定之難度;鍵盤於按壓時,也無法將使用者按壓之力量均勻傳導至鍵帽角落,導致時常有按壓後未能正常觸發的情況。且,傳統之連動結構較為薄弱,往往於使用時有損壞斷裂等情況發生。
故,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結構,藉以解 決先前技術所述的問題,意即,在維修或更換任一按鍵結構時,由於鍵帽與連動結構之間具有較佳的連接強度,可降低鍵帽非預期脫離連動結構的機會。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種按鍵結構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基座、一復位件及一連動結構。基座位於鍵帽與底板之間。復位件位於鍵帽與底板之間。連動結構包含多個連動件。連動件彼此相互分離,分別傾斜地位於基座與鍵帽之間,且共同圍繞復位件。每一連動件之一端樞接基座,其另端可滑動地連接鍵帽,用以隨鍵帽之升降而連動,並透過連動件與鍵帽之配置方式均勻的傳導使用者施加之力量,減少鍵帽搖晃傾斜所導致的觸發不良。
如此,在此實施方式中,在拔除鍵帽時,可同時將連動件一併自基座上拆下,易於更換,降低僅有鍵帽脫離鍵盤,或是因複雜之拆裝程序而造成連動件毀壞的機會。
此外,在此實施方式中,藉由連動結構連接於基座而非底板上,使得連動結構的所有連動都形成在基座上,按鍵結構內之電路板不須做過多之破孔,進而大大減少電路板受灰塵或浸水之傷害。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鍵盤
100‧‧‧底板
110‧‧‧固定孔
120‧‧‧固定卡扣部
121‧‧‧穿孔
200‧‧‧電路板
210‧‧‧開關電路
220‧‧‧破口
300、301、302、303‧‧‧按鍵結構
310‧‧‧鍵帽
311‧‧‧底面
313‧‧‧側邊部
313L‧‧‧長側邊
313S‧‧‧短側邊
320‧‧‧滑槽部
321‧‧‧滑槽口
330‧‧‧復位件
340‧‧‧基座
341‧‧‧座體
341C‧‧‧端角
342‧‧‧開口
341L‧‧‧長側邊
341S‧‧‧短側邊
343、344‧‧‧外附部
344G‧‧‧間隔
350‧‧‧卡槽部
351‧‧‧樞接槽
360‧‧‧固定柱
370‧‧‧卡接肋
400‧‧‧連動結構
410‧‧‧連動件
410L‧‧‧長連動件
410S‧‧‧短連動件
411‧‧‧片體
412‧‧‧樞接部
412R‧‧‧第一軸體
413‧‧‧滑動部
413R‧‧‧第二軸體
F‧‧‧外力
P1、P2‧‧‧正投影
R1、R2、D1、D2、D3、D4‧‧‧方向
X、Y、Z‧‧‧軸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 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鍵盤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按鍵結構的分解圖;第3圖繪示第2圖的局部組合圖;第4A圖~第4B圖繪示第2圖的按鍵結構的操作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的分解圖;第6圖繪示第5圖的部分組裝放大圖;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的局部組合圖;以及第8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的局部組合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鍵盤10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按鍵結構300的分解圖。第3圖繪示第2圖的局部組合圖。請一併參閱第1圖與第2圖所示,本 創作提供一種按鍵結構300及具有按鍵結構300之鍵盤10。鍵盤10包含一底板100、一電路板200(如薄膜電路板)與多數個按鍵結構300。電路板200疊設於底板100上。按鍵結構300間隔地排列於電路板200上。然而,本創作之按鍵結構300不限必須位於底板100或電路板200上。
請一併參閱第2圖至第3圖所示,各按鍵結構300包含一鍵帽310、一復位件330、一基座340及一連動結構400。鍵帽310遮蓋復位件330、基座340及連動結構400。基座340透過電路板200固接於底板100上,並將電路板200夾設於基座340與底板100之間。此外,基座340包含一開口342。復位件330位於開口342內,設置於鍵帽310與底板100之間,且受夾合於鍵帽310與電路板200之間,用以支撐鍵帽310,並在使用者按壓鍵帽310後,提供鍵帽310復位之回復力。復位件330係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為一橡膠彈性體。電路板及復位件之設置為鍵盤領域慣用之技術,不加以贅述,本案亦可搭配其他電路板及復位件設置方式,不以此實施方式為限。連動結構400包含多個連動件410。這些連動件410彼此完全獨立存在,且完全實體分離。這些連動件410分別傾斜地位於基座340與鍵帽310之間,且共同圍繞復位件330。每一連動件410之一端可拆卸地樞接基座340,其另端可滑動地連接鍵帽310,用以導引鍵帽310於一特定路徑相對於底板100進行升降,並透過連動件410與鍵帽310之配置方式均勻的傳導使用者施加於鍵帽310之力量。
詳細來說,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鍵帽310包含 多個滑槽部320。滑槽部320設於鍵帽310底面。基座340包含多個卡槽部350。各連動件410包含一片體411、一樞接部412及一滑動部413。樞接部412及滑動部413分別位於片體411之二相對側。樞接部412樞接其中一卡槽部350。在本實施方式中,樞接部412為可拆卸地樞接於卡槽部350上,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滑動部413可滑動地連接其中之一滑槽部320。各卡槽部350包含二樞接槽351。樞接部412包含朝向相反方向伸出之二個第一軸體412R。第一軸體412R可樞轉地位於對應之樞接槽351內。各滑槽部320包含二個滑槽口321。滑動部413朝向相反方向伸出之二個第二軸體413R。第二軸體413R可滑動地位於對應之滑槽口321內。
如此,在此實施方式中,相較於連動結構400與鍵帽310之連接,連動結構400是可拆卸地連接基座340,故,在拔除鍵帽310時,連動結構400將較容易隨着鍵帽310脫離基座340,便於連動結構400損壞時更換,同時也降低了僅有鍵帽310脫離鍵盤10,或是因複雜之拆裝程序而造成連動件410毀損的機會。
另外,由於該些連動件410為呈片體狀,能提供較高的強度,有利於按鍵的微型化,且可增加按鍵的耐用度。又因該些連動件410彼此完全獨立存在,且完全實體分離,相較於習知按鍵結構(如剪刀式按鍵),若連動結構400發生損壞,可單獨更換損壞之連動件410,而不須複雜的拆卸、組裝,藉此降低維修的程序及成本。
更具體地,如第2圖,鍵帽310的尺寸大於基座 340的尺寸,且鍵帽310遮蓋復位件330、基座340及連動結構400。鍵帽310包含底面311與多個側邊部313。側邊部313圍繞且鄰接底面311。每一滑槽部320位於底面311接近各側邊部313的位置,更具體地,每一滑槽部320連接底面311、其中一側邊部313與鄰近之另一滑槽部320。故,由於滑槽部320之各滑槽口321盡量接近其中二相鄰之側邊部313的相交處,因此加大了對應配置之各連動件410的尺寸,各連動件410便可更均勻地引導鍵帽310之升降,又,連動結構400所連接之滑槽部320位於底面311接近各側邊部313的位置,且鄰近之另一滑槽部320,亦即,各連動件410分別滑接於鄰近鍵帽310側邊之位置,且任二連動件410於鍵帽310之邊角相互鄰接,有利於將使用者施加於鍵帽310邊角之力量均勻傳導至鍵帽310的各個部份,進而平穩的引導鍵帽310升降,降低鍵帽310搖晃、傾斜而造成觸發不良的機率,進而提高按鍵結構300的順暢度與靈敏度。
基座340包含一座體341及多個(例如四個)外附部343。開口342貫設於座體341上,以供容置復位件330。本創作中,開口342不限為穿孔或盲孔。這些外附部343分別間隔地排列於座體341的外緣,且這些外附部343分別一體成形地連接座體341的外緣。舉例來說,但不作為限制,座體341為一矩形體。矩形體具有四個端角341C。這些外附部343分別形成於矩形體之各個端角341C。這些卡槽部350分別位於外附部343上。每一外附部343皆具有二個不同卡槽部350之其一樞接槽351,以便接收不同樞接部412之其一第一軸體412R。
此外,基座340更具有多個固定柱360。固定柱360位於基座340之底部,用以固接至底板100上。舉例來說,這些固定柱360可分別凸設於這些外附部343面向電路板200之一面。故,透過固定柱360穿過電路板200之破口220而插入底板100之對應固定孔110,基座340得以固設於底板100上。舉例來說,固定柱360與固定孔110可以熱熔或嵌合的方式相互連接,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固定柱360與固定孔110的數量、位置、尺寸可依需求或限制進行對應調整,電路板200只需對應所述固定柱360與固定孔110提供對應破孔,因此,數量越少、尺寸越小的固定柱360與固定孔110,將可有效減少電路板200之破孔的數量及面積,不僅有助防水遮塵的效果,更保留了更多利用區域(如線路佈局或接地)。
需瞭解到,儘管本實施方式中外附部343的數量、連動件410的數量、固定柱360的數量與卡槽部350的數量相同,外附部343的數量與卡槽部350的數量可隨連動件410的多寡而隨之調整,然而,本創作不限外附部的數量、連動件的數量、固定柱的數量與卡槽部的數量必須相同,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調整以上外附部的數量、連動件的數量、固定柱的數量與卡槽部的數量。
第4A圖~第4B圖繪示第2圖的按鍵結構300的操作示意圖。如此,如第4A圖~第4B圖,當外力F按壓鍵帽310與復位件330時,各連動件410之一端(如樞接部412)隨着鍵帽310之下降而分別自方向R2、R4朝向遠離復位件330的方向 R1、R3轉動,且各連動件410之另端(如滑動部413)在鍵帽310上自方向D2、D4朝向遠離復位件330的方向D1、D3滑動;最終,復位件330因觸擊並導通電路板200之開關電路210,進而輸出訊號。此外,回見第2圖所示,任二相鄰之外附部343之間具有一間隔343G。此間隔343G不小於連動件410的寬度。如此,當鍵帽310被按壓時,連動件410可進入此間隔343G內,不致受到外附部343之干涉。
反之,如第4A圖所示,當按壓鍵帽310之外力消失後,復位件330因彈性回復而將鍵帽310頂回先前位置,從而連動各連動件410。此時連動件410之一端(如樞接部412)隨着鍵帽310之上升而分別自方向R1、R3朝向復位件330的方向R2、R4轉動,且連動件410之另端(如滑動部413)在鍵帽310上自方向D1、D2朝向復位件330的方向D2、D4滑動,進而稱完成了此按鍵結構300的一次按壓行程。
需瞭解到,如第4A圖,由於連動件410樞接於基座340之頂部,而非面向電路板200的底部,連動件410不會實體接觸電路板200,因此不致對電路板200產生磨耗,進而降低對電路板200的傷害。
如第3圖與第4A圖所示,由於所有滑動部413對應位於所有樞接部412的外側,故,相對Z軸而言,連動件410係傾斜地位於基座340與鍵帽310之間。舉例來說,由於樞接部412至其中一平面(如電路板200)的正投影P1介於開口342(即復位件330)與對應之滑動部413至同平面(如電路板200)的正投影P2之間,連接於樞接部412與滑動部413之間的連動 件410從基座340至鍵帽310的方向係逐漸朝遠離復位件330的方向傾斜。
再者,這些連動件410的尺寸與外型彼此相同,共同圍繞座體341,且這些連動件410分別一一地位於座體341(如矩形體)之四個側邊,換句話說,座體341之每個側邊僅設有單一個連動件410,使得四個連動件410分別隨鍵帽310之升降作往復的作動。
第5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301的分解圖。第6圖繪示第5圖的部分組裝放大圖。請一併參閱第5圖與第6圖所示,第5圖之按鍵結構301與第2圖之按鍵結構300大致相同,其差異之一為,本實施方式之基座340不具朝下伸出的固定柱,基座340具有橫向伸出之卡接肋370。底板100具有朝上伸出之固定卡扣部120。
例如,卡接肋370分別凸設於這些外附部344遠離座體341之外側,且卡接肋370介於基座340之頂部與底部之間。固定卡扣部120分別位於底板100對齊這些外附部344之位置。固定卡扣部120為底板100之一部分因沖壓並翻折至底板100之一面所形成,且固定卡扣部120具有一穿孔121。故,透過固定卡扣部120朝上穿過電路板200之破口220而供卡接肋370卡合於穿孔121中,使得基座340得以固設於底板100上。舉例來說,卡接肋370與穿孔121可以熱熔或嵌合的方式相互連接,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如此,由於本實施方式之固定卡扣部120的高度與基座340的厚度大致相等,不會額外增加按鍵結構原有之厚度,更有助按鍵結構之薄型化設計。
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302的局部組合圖。如第7圖所示,第7圖之按鍵結構302與第3圖之按鍵結構300大致相同,其差異之一為,鍵帽310與基座340之座體341大致呈長方形。這些連動件的尺寸彼此未必全部相同,例如分別為二個長連動件410L與二個短連動件410S。長連動件410L與短連動件410S分別圍繞基座340之座體341。具體來說,每一長連動件410L分別連接鍵帽310之長側邊313L與基座340之長側邊341L,每一短連動件410S分別連接至鍵帽310之短側邊313S與基座340之短側邊341S。換句話說,座體341之每個側邊341L或341S還是僅設有單一個連動件(長連動件410L或短連動件410S)。
如此,即便鍵帽310呈長方形,由於體積越大的連動件410L越有利於鍵帽310按壓力量的傳遞,且長連動件410L與短連動件410S均勻地支撐了鍵帽310的周邊,故,仍不會減低按鍵結構302的按壓流暢性以及靈敏性,進而不會降低使用者的使用友善度。
第8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303的局部組合圖。如第8圖所示,第8圖之按鍵結構303與第7圖之按鍵結構302大致相同,其差異之一為,這些連動件410的尺寸與外型彼此相同,且座體341之同一側邊(如長側邊341L)具有至少二個連動件410,具體地,座體341之同一長側邊313L依序具有二個連動件410,座體341之同一短側邊313S僅具有單一個連動件410。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數量均僅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 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調整以上數量。
綜上所述,以上各實施方式之鍵盤為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然而,本創作之鍵盤並不限為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其他實施方式中,鍵盤也可以為獨立個體之鍵盤。此外,雖然本實施方式之按鍵結構位於鍵盤上,然而,本創作之按鍵結構不限必須為鍵盤上之按鍵,其他實施方式中,按鍵結構也可以為任意裝置上之按鍵。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底板
110‧‧‧固定孔
200‧‧‧電路板
210‧‧‧開關電路
220‧‧‧破口
300‧‧‧按鍵結構
310‧‧‧鍵帽
311‧‧‧底面
313‧‧‧側邊部
330‧‧‧復位件
340‧‧‧基座
341‧‧‧座體
342‧‧‧開口
343‧‧‧外附部
343G‧‧‧間隔
350‧‧‧卡槽部
351‧‧‧樞接槽
360‧‧‧固定柱
400‧‧‧連動結構
410‧‧‧連動件
411‧‧‧片體
412‧‧‧樞接部
412R‧‧‧第一軸體
413‧‧‧滑動部
413R‧‧‧第二軸體
X、Y、Z‧‧‧軸

Claims (15)

  1.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鍵帽;一底板;一基座,位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一復位件,位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以及一連動結構,包含複數個連動件,該些連動件彼此相互分離,分別傾斜地位於該基座與該鍵帽之間,且共同圍繞該復位件,每一該些連動件之一端樞接該基座,其另端可滑動地連接該鍵帽,用以隨該鍵帽之升降而連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鍵帽包含複數個滑槽部,且該基座包含複數個卡槽部;以及每一該些連動件分別具有一樞接部及一滑動部,該樞接部樞接該些卡槽部其中之一,該滑動部可滑動地連接該些滑槽部其中之一。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結構,該連動件更包含一片體,該樞接部及該滑動部位於該片體之二相對側。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鍵帽包含一底面與複數個側邊部,該些側邊部圍繞且鄰接該底面,其中每一該些滑槽部連接該底面、該些側邊部其中之一與另一該些滑槽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每一該些連動件之該滑動部包含朝向相反方向伸出之二個第二軸體,每一該些滑槽部包含相互分離之二個滑槽口,且分別接受該二個第二軸體。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基座包含一座體及複數個外附部,該些外附部間隔地排列於該座體上,且分別連接該座體,其中該些卡槽部分別位於該些外附部上,且該開口貫設於該座體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每一該些連動件之該樞接部包含朝向相反方向伸出之二個第一軸體,每一該些卡槽部包含二個第一樞接槽,該二個第一樞接槽分別位於其中二相鄰之該些外附部上,且分別接受該二個第一軸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任二相鄰之該些卡槽部之其中一第一樞接槽位於同一該些外附部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基座包含一開口,且該復位件位於該開口內。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些連動 件共同圍繞該座體,該座體包含複數個長側邊及短側邊,其中該些複數個連動件至少有二連動件連接至該長側邊。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基座更包含有複數個固定柱,該些固定柱分別凸設於該些外附部面向該底板之一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按鍵結構,該底板包含複數個對應於該些固定柱之固定孔,該固定柱透過該些固定孔將該基座固設於該底板上。
  13.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基座更包含有複數個卡接肋,該些卡接肋分別凸設於該些外附部遠離座體之外側。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按鍵結構,該底板包含有複數個對應該些卡接肋之卡扣部,該些卡扣部各含有一穿孔,該些卡接肋透過該些穿孔,將該基座固設於該底板上。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每一該些連動件分別可滑動地連接於鄰近該鍵帽側邊之位置,且任二相鄰之該些連動件鄰接於該鍵帽之其中一邊角。
TW105202654U 2016-02-25 2016-02-25 按鍵結構 TWM529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2654U TWM529928U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鍵結構
US15/146,904 US9773623B2 (en) 2016-02-25 2016-05-05 Key cap linkage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2654U TWM529928U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928U true TWM529928U (zh) 2016-10-01

Family

ID=5784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2654U TWM529928U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73623B2 (zh)
TW (1) TWM52992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567B (zh) * 2018-01-04 2019-01-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TWI645437B (zh) * 2018-02-12 2018-12-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TWI665585B (zh) * 2018-10-04 2019-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USD914694S1 (en) * 2019-05-03 2021-03-30 Matteo Nardi Computer privacy keyboard function butt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509A (zh) * 2003-02-24 2004-09-01 ������������ʽ���� 键盘开关机构
TWM430645U (en) 2012-01-19 2012-06-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with
TWM436188U (en) 2012-05-09 2012-08-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hereof
JP6198565B2 (ja) * 2013-10-17 2017-09-2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73623B2 (en) 2017-09-26
US20170250035A1 (en)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798B (zh) 光開關按鍵
JP5954607B2 (ja) バタフライヒンジを用いた移動距離が少ないキー機構
TWI408715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I50037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可動鍵盤格架
TWM529928U (zh) 按鍵結構
US20160147328A1 (en) Input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TWI63356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US9024217B2 (en) Key structure of keyboard
TWI677892B (zh) 鍵盤
TWI674520B (zh) 鍵盤
US20150340175A1 (en) Key
US11681377B2 (en) Low-profile keyboard
TW202009969A (zh) 鍵盤
TW201931407A (zh) 鍵盤裝置
US8581130B2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JP2015141868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4315428U (zh) 按键模块及键盘
TWI601177B (zh) 發光鍵盤
CN203456352U (zh) 具有薄型按键模块的发光键盘
TWM498956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202024867A (zh) 沉降式鍵盤裝置
JP3181674U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そのキーボード
TW202008409A (zh) 鍵盤裝置
TWM613569U (zh) 觸控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