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8271A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8271A
TW202038271A TW108111499A TW108111499A TW202038271A TW 202038271 A TW202038271 A TW 202038271A TW 108111499 A TW108111499 A TW 108111499A TW 108111499 A TW108111499 A TW 108111499A TW 202038271 A TW202038271 A TW 2020382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bottom plate
button
supporting device
trig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9738B (zh
Inventor
楊宸
謝銘元
江治湘
謝育群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1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973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7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8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27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包含第一及第二按鍵、第一及第二電路板、上底板及下底板。第一及第二按鍵設置於上底板上。下底板可滑動地設置於上底板下且對應第一按鍵之位置具有卡勾。第一電路板貼附於下底板且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光學接收器及第一光學發射器,第一按鍵往第一電路板形成有第一遮斷板。當下底板滑動至收合位置時,卡勾壓迫第一按鍵至收合高度,第一電路板隨著下底板滑動至使第一光學發射器及第一光學接收器與第一遮斷板錯位之位置,使得第一遮斷板於第一按鍵被按壓時不阻斷第一光學發射器與第一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

Description

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鍵盤,尤指一種具有使部分按鍵下降之功能的鍵盤。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之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
一般傳統鍵盤係採用將剪刀腳支撐裝置與彈性件之組裝結構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按壓設計,藉此,當鍵帽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件提供彈性回復力至鍵帽,以驅動鍵帽隨著剪刀腳支撐裝置之機構作動回復至按壓前之位置。然而,由於上述剪刀腳支撐裝置所採用的剪刀腳支撐件交叉樞接設計係會導致按鍵需要較大的高度空間,故當筆記型電腦之上蓋與下殼體收合時,為了避免設置於下殼體上之鍵帽傷及設置於上蓋之顯示螢幕,上蓋與下殼體之間常保留有餘隙以容置鍵帽,如此即會限制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尺寸設計,而不利於筆記型電腦之薄型化設計。
除此之外,為了符合各種多元的輸入應用,鍵盤上的所有按鍵通常須按照特定鍵位分佈方式排列並且在未按壓時能夠維持在同一高度以便使用者進行相關按壓輸入操作,但隨著電競產業的蓬勃發展,再加上在遊戲過程中,使用者往往僅需對某些特定鍵位功能的按鍵(如W、S、A、D鍵)進行頻繁且快速的按壓操作,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使用者誤按壓以利於使用者進行高精準度的按鍵輸入操作係為目前鍵盤在按鍵設計上之主要課題之一。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使部分按鍵下降之功能的鍵盤,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鍵盤包含一上底板、至少一第一按鍵、至少一第二按鍵、一下底板、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一按鍵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一按鍵包含一第一鍵帽以及一第一支撐裝置。該第一支撐裝置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至少一第二按鍵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二按鍵包含一第二鍵帽以及一第二支撐裝置。該第二支撐裝置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二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二鍵帽經由該第二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下底板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下底板對應該第一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卡勾。該第一電路板貼附於該下底板且具有一第一光學發射器以及一第一光學接收器,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彼此相對且往該光學接收器發射光線,該第一支撐裝置往該第一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第一遮斷板。該第二電路板貼附於該上底板且具有一第二光學發射器以及一第二光學接收器,該第二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二光學接收器彼此相對且往該第二光學接收器發射光線,該第二支撐裝置往該第二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第二遮斷板。當該下底板位於該未收合位置時,該第一遮斷板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向下移動阻斷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以產生一第一輸入訊號,該第二遮斷板於該第二鍵帽被按壓時向下移動阻斷該第二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二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以產生一第二輸入訊號。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裝置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該第一電路板隨著該下底板滑動至使該第一光學發射器以及該第一光學接收器與該第一遮斷板錯位之位置,使得該第一遮斷板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不阻斷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鍵盤包含一上底板、一電路板、至少一第一按鍵、至少一第二按鍵,以及一下底板。該電路板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一按鍵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一按鍵包含一第一鍵帽、一第一支撐裝置,以及一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該第一支撐裝置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且對應該第一鍵帽,當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被觸發以產生一第一觸發訊號至該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二按鍵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二按鍵包含一第二鍵帽、一第二支撐裝置,以及一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該第二支撐裝置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且對應該第二鍵帽,當該第二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被觸發以產生一第二觸發訊號至該電路板。該下底板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下底板對應該第一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卡勾。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裝置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該電路板關閉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使得該至少一第一按鍵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不觸發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
綜上所述,當配置有第一按鍵以及第二按鍵之鍵盤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時,鍵盤即可驅動下底板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閉合而相對於上底板滑動,第一按鍵係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使用者僅需要針對第二按鍵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的應用情境下,當下底板相對於上底板從未收合位置滑動至收合位置時,第一鍵帽係可下降至收合高度但第二鍵帽仍然維持在未收合高度,藉以產生按鍵局部下降功效而協助使用者可精準地對第二按鍵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而不會誤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的第一按鍵,從而大大地提升鍵盤之操作便利性與按鍵按壓精準度。需注意的是,由於本發明係採用第一按鍵於第一鍵帽被按壓時不會觸發之設計,因此,即使是在使用者不慎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之第一按鍵的情況下,本發明仍然可確實地避免使用者誤按壓的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以及第7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10之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16之放大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第二按鍵18之放大示意圖,第4圖為第2圖之第一按鍵16在第一鍵帽24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第5圖為第3圖之第二按鍵18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第6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16於第一鍵帽24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第7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於第一鍵帽22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B-B之剖面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地顯示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的內部結構,第2圖省略第一鍵帽24之繪示且第3圖省略第二鍵帽32之繪示。鍵盤10係可應用在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如筆記型電腦或折疊式鍵盤裝置)以供使用者按壓而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但不以此為限),於實際應用中,鍵盤10可採用常見馬達驅動連桿之方式驅動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水平移動的設計(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手動推拉下底板14水平移動的設計),舉例來說,鍵盤10係可使用馬達驅動連桿連動機構以使下底板14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開合而相對水平移動,至於馬達與連桿連動機構之結構設計與作動原理,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如第1圖至第7圖所示,鍵盤10包含上底板12、下底板14、至少一第一按鍵16、至少一第二按鍵18、第一電路板20,以及第二電路板22,其中第一按鍵16係可視為使用者在某些特定使用情境下(例如使用鍵盤10進行射擊遊戲之輸入操作時)較不會使用到的按鍵(如Q、E鍵等)而具有鍵帽收合功能,第二按鍵18則是會頻繁按壓到的按鍵(如W、S、A、D鍵等)而不具有鍵帽收合功能,至於針對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之數量與排列的相關配置,其端視鍵盤10之實際應用而定,並不以第1圖為限。下底板14係可滑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且對應第一按鍵16之第一支撐裝置26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卡勾15(於第2圖中顯示二個,但不受此限),卡勾15係可較佳地自下底板14往第一按鍵16突出且穿過上底板12彎折形成。為求簡化說明,以下係針對其中之一具有鍵帽收合設計之第一按鍵16以及其中之一第二按鍵18進行描述,至於其他採用相同設計之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的結構設計,其係可以此類推。
由第1圖、第2圖、第4圖,以及第7圖可知,第一按鍵16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第一按鍵16包含第一鍵帽24以及第一支撐裝置26。第一支撐裝置26係設置於上底板12以及第一鍵帽24之間且可較佳地採用常見應用在鍵盤按鍵上的剪刀腳支撐機構設計(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其他常見按鍵升降支撐設計,如磁吸按鍵設計等),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裝置26可包含第一支撐件28以及第二支撐件30,第一支撐件28以及第二支撐件30係可活動地連接第一鍵帽24以及上底板12且彼此交叉樞接,以使第一鍵帽24可隨著第一支撐件28以及第二支撐件30之交叉樞轉相對於上底板12上下移動。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28對應卡勾15之位置可具有抵接面結構29,抵接面結構29係可較佳地為斜面結構且以厚度漸減之方式延伸形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採用抵接面結構為曲面結構之設計),藉此,卡勾15係可隨著下底板14之滑動而沿著抵接面結構29滑動,以驅動第一鍵帽24在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的過程中下降至收合高度。
在第二按鍵18之設計方面,如第1圖、第3圖、第5圖以及第7圖所示,第二按鍵18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第二按鍵18包含第二鍵帽32以及第二支撐裝置34,第二支撐裝置34係設置於上底板12以及第二鍵帽32之間且較佳地採用剪刀腳支撐設計(其相關描述可參照上述說明類推,於此不再贅述)以可活動地連接第二鍵帽32以及上底板12,使得第二鍵帽32可經由第二支撐裝置34相對於上底板12上下移動。
需注意的是,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係可較佳地採用彈性復位設計以用來提供彈性力驅動第一鍵帽24以及第二鍵帽32回位,舉例來說,如第2圖以及第7圖所示,第一按鍵16可另包含底座36、上蓋38、套筒件40,以及彈性件42,底座36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且穿設於第一支撐件28以及第二支撐件30中,上蓋38係設置於底座36上,套筒件40穿過上蓋38以連接於第一鍵帽24,彈性件42(如彈簧,但不以此為限)分別抵接套筒件40以及底座36以使套筒件40朝遠離底座36之方向運動。藉此,當按壓第一鍵帽24的外力被釋放時,彈性件42係可經由套筒件40驅動第一鍵帽24向上移動,從而產生鍵帽自動回位的功效,以便使用者進行後續按壓操作。
至於在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之觸發設計方面,由第4圖、第5圖以及第7圖可知,第一電路板20係貼附於下底板14且具有第一光學發射器44以及第一光學接收器46,第一光學發射器44與第一光學接收器46彼此相對且往光學接收器46發射光線,第二支撐件30往第一電路板20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遮斷板48。第二電路板22係貼附於上底板12且具有第二光學發射器50以及第二光學接收器52,第二光學發射器50與第二光學接收器52彼此相對且往第二光學接收器52發射光線,第二支撐裝置34往第二電路板22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遮斷板54。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光學接收器46以及第二光學接收器52係可較佳地為一紅外線接收裝置且第一光學發射器44以及第二光學發射器50係可較佳地為一紅外線發射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透過上述設計,當下底板14位於未收合位置且第一鍵帽24未被按壓時,第一光學發射器44所發射之光線係可入射至第一光學接收器46,從而建立第一光學發射器44與第一光學接收器46之間的光路傳輸。接下來,在第一鍵帽24被外力按壓的過程中,第一支撐件28以及第二支撐件30隨著第一鍵帽24之向下移動而相對向下交叉樞轉,使得第一遮斷板48可隨著第一支撐件28向下移動以阻斷上述第一光學發射器44與第一光學接收器46之間的光路傳輸,藉以產生相對應之第一輸入訊號傳送至第一電路板20,從而使第一按鍵16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另一方面,當第二鍵帽32未被按壓時,第二光學發射器50所發射之光線係可入射至第二光學接收器52,從而建立第二光學發射器50與第二光學接收器52之間的光路傳輸。接下來,在第二鍵帽32被外力按壓的過程中,第二遮斷板54可隨著第二支撐裝置34向下移動以阻斷上述第二光學發射器50與第二光學接收器52之間的光路傳輸,藉以產生相對應之第二輸入訊號傳送至第二電路板22,從而使第二按鍵18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以下係針對鍵盤10之按鍵高度調整操作進行詳細說明,由第1圖至第7圖可知,當第一鍵帽24未被按壓且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時,卡勾15係可沿著抵接面結構29滑動(如第6圖所示)而下壓第一支撐件28,以驅動第一鍵帽24克服彈性件42之彈力且下降至如第7圖所示之收合高度,在此過程中,由第3圖以及第7圖可知,由於下底板14對應第二按鍵18之位置不具有卡勾15,使得第二按鍵18不會隨著上述下底板14之滑動而被下壓,因此,第二鍵帽32係可維持在如第7圖所示之未收合高度。
透過上述設計,當配置有第一按鍵16以及第二按鍵18之鍵盤10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時,鍵盤10即可驅動下底板14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閉合而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使得第一鍵帽24係可隨之下降至如第7圖所示之收合高度,藉以達到鍵盤10可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閉合而降低鍵帽高度之功效,換句話說,當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以壓迫第一按鍵16之第一支撐裝置26時,第一按鍵16係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使用者僅需要針對第二按鍵18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的應用情境下,由上述可知,當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從未收合位置滑動至收合位置時,第一鍵帽24係可下降至收合高度但第二鍵帽32仍然維持在未收合高度(如第7圖所示),藉以產生按鍵局部下降功效而協助使用者可精準地對第二按鍵18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而不會誤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的第一按鍵16,從而大大地提升鍵盤10之操作便利性與按鍵按壓精準度。
需注意的是,由第4圖以及第7圖可知,在上述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至收合位置的過程中,第一電路板20隨著下底板14滑動至使第一光學發射器44以及第一光學接收器46與第一遮斷板48錯位之位置而無法實現上述光學觸發功效(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第一遮斷板48於第一鍵帽24被按壓時無法阻斷第一光學發射器44與第一光學接收器46之間的光路傳輸),如此一來,即使在使用者不慎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之第一按鍵16的情況下,第一按鍵16仍然不會被觸發,從而確實地避免使用者誤按壓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之按鍵觸發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光學觸發設計,其亦可改採用機械式觸發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8圖、第9圖、第10圖,以及第11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100之部分放大示意圖,第9圖為第8圖之第一按鍵104之內部結構示意圖,第10圖為第8圖之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於第一鍵帽24下降至收合高度時之立體示意圖,第11圖為第10圖之第一按鍵104沿著剖面線C-C之剖面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地顯示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的內部結構,第一鍵帽24以及第二鍵帽32於第8圖與第10圖中係以虛線簡示且於第9圖中省略下底板14、第一鍵帽24、第一支撐裝置26、上蓋112、彈性件116之繪示,另外,在此實施例中所提及之元件與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似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8圖至第11圖所示,鍵盤100包含上底板12、下底板14、電路板102、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電路板102、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其中第一按鍵104係可視為使用者在某些特定使用情境下(例如使用鍵盤100進行射擊遊戲之輸入操作時)較不會使用到的按鍵(如Q、E鍵等)而具有鍵帽收合功能,第二按鍵106則是會頻繁按壓到的按鍵(如W、S、A、D鍵等)而不具有鍵帽收合功能,至於針對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之數量與排列的相關配置,其端視鍵盤100之實際應用而定,並不以第8圖為限。
更詳細地說,第一按鍵104包含第一鍵帽24、第一支撐裝置26,以及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係可採用常見之機械式按鍵觸發設計,舉例來說,如第8圖、第9圖,以及第11圖所示,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可包含底座110、上蓋112、套筒件114、彈性件116、觸發彈臂118,以及觸發接點120,底座110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上蓋112係設置於底座110上,套筒件114具有凸肋122且穿過上蓋112以連接於第一鍵帽24,彈性件116(如彈簧,但不受此限)係分別抵接套筒件114以及底座110以使套筒件114朝遠離底座110方向運動,觸發彈臂118係設置於底座110內,觸發接點120係與觸發彈臂118彼此相對,在此實施例中,觸發彈臂118與觸發接點120係可較佳地沿著底座110平面延伸設置(如第9圖所示,但不受此限),藉以進一步地縮減第一按鍵104之整體結構高度。至於在第二按鍵106之設計方面,第二按鍵106包含第二鍵帽32、第二支撐裝置34,以及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124,為簡化說明,針對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124之機械式按鍵觸發設計的相關描述係可參照上述針對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之說明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透過上述設計,當第一鍵帽24未被按壓時,凸肋122偏壓觸發彈臂118撓曲變形,使觸發彈臂118與觸發接點120分離;當第一鍵帽24被外力按壓至如第11圖所示之位置時,觸發彈臂118改移動到與凸肋122錯開之位置,在此過程中,觸發彈臂118變形量減少,從而使觸發彈臂118抵接導通觸發接點120而產生相對應之第一輸入訊號傳送至電路板102,從而使鍵盤1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另一方面,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彈性件116驅動套筒件114向上移動,以使第一鍵帽24回位且觸發彈臂118移動回被凸肋122偏壓之位置而與觸發接點120分離(如第9圖所示),進而產生第一鍵帽24可自動回位以供使用者再次按壓的功效。另一方面,相似地,當第二鍵帽32被外力按壓時,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124被觸發以產生相對應之第二觸發訊號至電路板102,從而使鍵盤1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以下係針對鍵盤100之按鍵高度調整操作進行詳細說明,由第8圖、第10圖,以及第11圖可知,當第一鍵帽24未被按壓且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至如第10圖所示之收合位置時,卡勾15係可沿著抵接面結構29滑動而下壓第一支撐件28,以驅動第一鍵帽24克服彈性件116之彈力且下降至如第10圖所示之收合高度,在此過程中,由於下底板14對應第二按鍵106之位置不具有卡勾15,使得第二按鍵106不會隨著上述下底板14之滑動而被下壓,因此,第二鍵帽32係可維持在如第10圖所示之未收合高度。
透過上述設計,當配置有第一按鍵104以及第二按鍵106之鍵盤100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時,鍵盤100即可驅動下底板14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閉合而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使得第一鍵帽24係可隨之下降至如第10圖所示之收合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使用者僅需要針對第二按鍵106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的應用情境下,由上述可知,當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從未收合位置滑動至收合位置時,第一鍵帽24係可下降至收合高度但第二鍵帽32仍然維持在未收合高度(如第10圖所示),藉以產生按鍵局部下降功效而協助使用者可精準地對第二按鍵106進行頻繁快速之按壓操作而不會誤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的第一按鍵104,從而大大地提升鍵盤100之操作便利性與按鍵按壓精準度。
需注意的是,在此實施例中,當上述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至收合位置時,電路板102係可關閉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使得第一按鍵104於第一鍵帽24被按壓時不觸發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108,如此一來,即使在使用者不慎按壓到鍵帽高度下降之第一按鍵104的情況下,第一按鍵104仍然不會被觸發,從而確實地避免使用者誤按壓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00:鍵盤 12:上底板 14:下底板 15:卡勾 16、104:第一按鍵 18、106:第二按鍵 20:第一電路板 22:第二電路板 24:第一鍵帽 26:第一支撐裝置 28:第一支撐件 29:抵接面結構 30:第二支撐件 32:第二鍵帽 34:第二支撐裝置 36、110:底座 38、112:上蓋 40、114:套筒件 42、116:彈性件 44:第一光學發射器 46:第一光學接收器 48:第一遮斷板 50:第二光學發射器 52:第二光學接收器 54:第二遮斷板 102:電路板 108: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 118:觸發彈臂 120:觸發接點 122:凸肋 124: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之放大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第二按鍵之放大示意圖。 第4圖為第2圖之第一按鍵在第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 第5圖為第3圖之第二按鍵於另一視角之放大示意圖。 第6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於第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第1圖之第一按鍵以及第二按鍵於第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B-B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之部分放大示意圖。 第9圖為第8圖之第一按鍵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10圖為第8圖之第一按鍵以及第二按鍵於第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之立體示意圖。 第11圖為第10圖之第一按鍵沿著剖面線C-C之剖面示意圖。
10:鍵盤
12:上底板
14:下底板
16:第一按鍵
18:第二按鍵
20:第一電路板
22:第二電路板
24:第一鍵帽
26:第一支撐裝置
28:第一支撐件
30:第二支撐件
32:第二鍵帽
34:第二支撐裝置
40:套筒件
42:彈性件
44:第一光學發射器
48:第一遮斷板
50:第二光學發射器
54:第二遮斷板

Claims (6)

  1. 一種鍵盤,其包含: 一上底板; 至少一第一按鍵,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一按鍵包含: 一第一鍵帽;以及 一第一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 至少一第二按鍵,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二按鍵包含: 一第二鍵帽;以及 一第二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二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二鍵帽經由該第二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 一下底板,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下底板對應該第一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卡勾; 一第一電路板,其貼附於該下底板且具有一第一光學發射器以及一第一光學接收器,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彼此相對且往該光學接收器發射光線,該第一支撐裝置往該第一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第一遮斷板;以及 一第二電路板,其貼附於該上底板且具有一第二光學發射器以及一第二光學接收器,該第二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二光學接收器彼此相對且往該第二光學接收器發射光線,該第二支撐裝置往該第二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第二遮斷板; 其中當該下底板位於該未收合位置時,該第一遮斷板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向下移動阻斷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以產生一第一輸入訊號,該第二遮斷板於該第二鍵帽被按壓時向下移動阻斷該第二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二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以產生一第二輸入訊號; 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裝置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該第一電路板隨著該下底板滑動至使該第一光學發射器以及該第一光學接收器與該第一遮斷板錯位之位置,使得該第一遮斷板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不阻斷該第一光學發射器與該第一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裝置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樞轉地連接該第一鍵帽以及該上底板,以使該第一鍵帽隨著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件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該收合高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按鍵另包含: 一底座,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且穿設於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中; 一上蓋,其設置於該底座上; 一套筒件,其穿過該上蓋以連接於該第一鍵帽;以及 一彈性件,其分別抵接該套筒件以及該底座以使該套筒件朝遠離該底座方向運動。
  4. 一種鍵盤,其包含: 一上底板; 一電路板,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 至少一第一按鍵,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一按鍵包含: 一第一鍵帽; 一第一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以及 一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且對應該第一鍵帽,當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被觸發以產生一第一觸發訊號至該電路板; 至少一第二按鍵,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該至少一第二按鍵包含: 一第二鍵帽; 一第二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以及該第一鍵帽之間,使得該第一鍵帽經由該第一支撐裝置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以及 一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且對應該第二鍵帽,當該第二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二機械軸觸發開關被觸發以產生一第二觸發訊號至該電路板;以及 一下底板,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下底板對應該第一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卡勾; 其中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裝置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該電路板關閉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使得該至少一第一按鍵於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不觸發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裝置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樞轉地連接該第一鍵帽以及該上底板,以使該第一鍵帽隨著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卡勾壓迫該第一支撐件使得該第一鍵帽下降至該收合高度。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機械軸觸發開關包含: 一底座,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 一上蓋,其設置於該底座上; 一套筒件,其具有一凸肋且穿過該上蓋以連接於該第一鍵帽; 一彈性件,其分別抵接該套筒件以及該底座以使該套筒件朝遠離該底座方向運動; 一觸發彈臂,其設置於該底座內;以及 一觸發接點,其與該觸發彈臂彼此相對,當該第一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凸肋偏壓該觸發彈臂撓曲變形以使該觸發彈臂與該觸發接點分離,當該第一鍵帽被按壓時,該凸肋與該觸發彈臂錯位以使該觸發彈臂與該觸發接點接觸以產生該第一觸發訊號。
TW108111499A 2019-04-01 2019-04-01 鍵盤 TWI669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499A TWI669738B (zh) 2019-04-01 2019-04-01 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499A TWI669738B (zh) 2019-04-01 2019-04-01 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738B TWI669738B (zh) 2019-08-21
TW202038271A true TW202038271A (zh) 2020-10-16

Family

ID=68316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499A TWI669738B (zh) 2019-04-01 2019-04-01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9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801B (zh) 2019-05-10 2020-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US10804049B1 (en) 2019-06-03 2020-10-1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328879B2 (en) 2019-06-03 2022-05-1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107644B2 (en) 2019-12-12 2021-08-3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device
TWI835577B (zh) * 2023-03-08 2024-03-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快速安裝特性的按鍵及其鍵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1672A (zh) * 2015-10-22 2017-05-0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开关键盘
CN106877853A (zh) * 2015-12-14 2017-06-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开关键盘
CN105914075B (zh) * 2016-06-24 2018-02-06 深圳市煌兆铭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键盘开关及机械键盘
CN106571257B (zh) * 2016-09-30 2019-01-22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式机械开关及键盘按键组成
CN206595179U (zh) * 2017-04-10 2017-10-27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既可用于薄膜键盘也可用于光电键盘的复合型机械开关及其键盘结构
CN108962654B (zh) * 2018-01-05 2020-03-27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开关按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738B (zh)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8271A (zh) 鍵盤
TWI662572B (zh) 光開關按鍵
TWI476801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65701B (zh) 按鍵
TWI671773B (zh) 鍵盤及其按鍵
TWI663621B (zh) 鍵盤
TW201837943A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201837945A (zh) 發光鍵盤
TWI609396B (zh) 按鍵結構
TW202008414A (zh) 按鍵
US11189442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TW201735083A (zh) 鍵盤
CN108305806B (zh) 按键及其按键开关
CN110047683B (zh) 键盘
CN109950082B (zh) 键盘
TWI700613B (zh) 鍵盤
TWI715420B (zh) 電子裝置
TWI606477B (zh) 具有按鍵收納功能的鍵盤
TW202343497A (zh) 按鍵結構
TWI666671B (zh) 按鍵結構
TWI543025B (zh) 鍵盤
TW202036624A (zh) 鍵盤
TWI578355B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220627652U (zh) 按键装置及键盘
TWI663616B (zh) 按鍵開關及其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