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685B -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4685B
TWI804685B TW108135330A TW108135330A TWI804685B TW I804685 B TWI804685 B TW I804685B TW 108135330 A TW108135330 A TW 108135330A TW 108135330 A TW108135330 A TW 108135330A TW I804685 B TWI804685 B TW I8046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ed
uled
contact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0881A (zh
Inventor
科斯塔斯 迪莫多波洛斯
聖秀 李
約翰 愛德華 艾波勒
炳權 韓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亮銳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144,7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81146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584,94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92362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亮銳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亮銳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6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non-planar j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技術、裝置及系統,其包含具有一第一高度處之一第一平坦區域之發光二極體(LED),該第一平坦區域包含諸如一第一n層、一第一p層及一第一主動層之複數個磊晶層。在一第二高度處且平行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包含至少一第二n層。傾斜側壁連接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第二平坦區域且包含至少一第三n層。該第一平坦區域之該p層比該第三區域之至少一部分厚。一p接點形成於該第一p層上且一n接點形成於該第二n層上。

Description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發明係關於發光二極體,尤其是關於發光二極體陣列。
發光二極體(LED)已成為諸多應用之一受歡迎光源。自道路標誌及交通信號燈來看,LED在普通照明、汽車、行動電子器件、相機閃光燈、顯示器背光、園藝、消毒及其他應用中占主導地位。
本發明揭示技術及裝置,其包含具有距一參考點(例如一LED之一基底、一接點、一背板等等)之一第一高度處之一第一平坦區域之LED,該第一平坦區域包含諸如一第一n層、一第一p層及一第一主動層之複數個磊晶層。在距該第一參考點之一第二高度(其不同於該第一高度)處且平行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一第二平坦區域(例如,該第一平坦區域可比該第二平坦區域高10 um)包含至少一第二n層。傾斜側壁連接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第二平坦區域且包含至少一第三n層。該第一平坦區域之該p層比該等傾斜側壁之至少一部分厚。一p接點形成於該第一p層上且一n接點形成於該第二n層上。
本發明揭示技術及裝置,其包含:一圖案化基板,其具有形成台面之一圖案化區域,該等台面具有頂面及自該等頂面朝向該圖案化基板之一非圖案化表面延伸之傾斜側壁;一連續磊晶層,其在該圖案化基板上,該連續磊晶層包括相鄰於該圖案化基板之一n層、一p層及定位於該n層與該p層之間的一主動層,該連續磊晶層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一第三部分,該第一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等台面之該等頂面,該第二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非圖案化表面,且一第三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等傾斜側壁,該第三部分具有小於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該至少一者之一厚度的一厚度;數個p接點,其等電耦合至該磊晶層之該第一部分;數個n接點,其等電耦合至該磊晶層之該第二部分且自該磊晶層之該第二部分朝向自該等台面之該等頂面橫向延伸之一平面垂直延伸;絕緣材料,其定位於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三部分與該n接點之間。
與競爭光源相比,LED之典型優勢係效率提高、壽命延長及適應各種外型尺寸。展現領先效率及壽命之一LED類型係基於無機半導體之LED (以下簡稱LED)。在此等LED中,二極體通常包含夾置於傳導電流之基於半導體之較厚外層之間的一或多個基於半導體之量子井發光層。
LED之一新興應用係在直照式顯示器中,其中LED之提高效率及延長壽命使LED成為有機LED (OLED)之一有力替換,OLED係當前主導技術。LED之高發光效力(每瓦流明;>100 Lm/W)允許比OLED低之功耗及減少熱產生。無機LED相較於OLED之熱減少及化學穩定性提高改良一對應顯示器之相對壽命。類似地,無機LED之較高效力允許一較小晶片面積達成一給定系統亮度,其比一OLED陣列降低成本。此特別適用於諸如監視器之大面積顯示器。為將LED部署於高密度顯示應用或大面積適中密度應用,期望LED單元具有100微米或更小之一特徵尺寸(例如高度、寬度、深度、厚度等等尺寸),其典型值在8微米至25微米範圍內。此類LED通常指稱微型LED (uLED)。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一般可應用於具有100微米或更小之特徵尺寸之uLED,但應瞭解,實施例不僅限於uLED。
在LED之典型尺寸處,發光效力會遭受比具有100微米或更大之特徵尺寸之LED更多之損失。主要原因係:在一典型LED中,切穿磊晶主動區域之一蝕刻界限裝置之電主動部分。蝕刻側壁處之缺陷加快非輻射載子(電子及電洞)重組,其中產生熱而非光。此外,缺陷可補償p型材料以將層轉換成n型且產生漏電流之一路徑。無論何種情況,側壁或邊緣效應產生一低效邊界區域。隨著裝置尺寸及驅動電流減小,側壁效應之影響增加。例如,在AlInGaP裝置中,晶粒邊緣處之非輻射中心會減少5 um級範圍內之光發射,因此,一50 um裝置會遭受一20%效率虧損,而一15 um裝置將遭受一大於50%效率虧損。
已嘗試鈍化側壁以減少或消除重組,其通常涉及磊晶層沈積、遮罩及定向擴散。拋開成功率不說,此等嘗試導致製造複雜性增加、成本提高及佈局設計之靈活性降低。另外,未確證所提出之鈍化層之有效性,因為其取決於LED主動區域與沈積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細節。例如,不清楚鈍化材料在多大程度上防止載子傳輸至側壁。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解決上述損耗機制且係基於與LED之尺寸無關之確定載子傳輸物理學。另外,其允許經濟地製造LED及由一晶圓靈活製造單片LED裝置(顯示器)。
若使用傳統技術來製造LED顯示器,則通常應瞭解,各LED晶粒或LED晶粒群組藉由取放方法來轉移至一背板(諸如一薄膜電晶體(TFT)背板)。背板可經組態以個別定址一LED陣列中複數個LED之各者,且可經組態使得各LED之一色溫、一強度或一源圖案之至少一者可經由背板來調整(例如,若複數個LED經組態以發射白光)。當顯示解析度及大小增大時,轉移晶粒之數目增加。製造HD或4K顯示面板(需要數百萬次晶粒轉移)之成本太高以致無法實現盈利產品。由於需要均勻發射波長及最小驅動電流色移,所以直射式LED可能難以製造。基於AlInGaP之發紅光LED會遭受效率之溫度敏感性。
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複數個LED可形成於一晶圓級處(例如,藉由生長於一圖案化藍寶石基板(PSS)或n層上,如本文中所揭示)且額外材料或組件(例如磷光體材料、二次光學器件等等)可在複數個LED接合至一背板之前沈積至各個別LED之凹穴中或其上方。替代地,複數個LED可形成於一晶圓級處且額外材料或組件可在複數個LED接合至一背板之後沈積至各個別LED之凹穴中或其上方。應注意,根據所揭示之實施例,一LED群組可接合至一LED背板以替代實施一取放技術。根據一實施例,複數個LED可形成於一晶圓級處且可在將一背板上之複數個LED蝕刻或否則分離成一較小LED陣列之前接合至背板。根據另一實施例,複數個LED可形成於一晶圓級處且可在接合至一背板之後蝕刻或否則分離成一較小LED陣列。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包含一單色單片微顯示器(例如一紅色、一綠色或一藍色)、一直射式顯示器或單片全色顯示器,其消除昂貴晶粒轉移且簡化製程。作為一實例,一直射式顯示器可不包含一磷光體轉換元件作為一LED陣列內之一或多個LED之部分。此外,單片薄膜覆晶(TFFC)或垂直注入薄膜(VTF)陣列之製造挑戰性可能較小,因為一經磷光轉換LED對波長均勻性及波長隨驅動電流偏移之要求降低,且在近UV (NUV)(例如約400 nm波長)、藍光(例如約450 nm之寶藍光)或類似發射中,具有較小波長偏移之均勻、高效率、低下降磊晶之生長較容易。已知NUV、藍光或類似發射磊晶之生長比(例如)發綠光磊晶挑戰更小。儘管受限於相對較小實體尺寸,但所描述之實施例能夠使大於4K解析度之顯示面板依適合於虛擬/混合/擴增實境硬體、投影儀及高端可穿戴裝置之一小型外型尺寸商業化。所提供之顯示器可為撓性受TFT背板限制之一薄膜裝置且可支援撓性或彎曲顯示器。最後,光學元件之耦合可(例如)透過包覆成型來依一高效率並聯方式完成。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包含發光裝置(諸如LED),其可實施於一彩色顯示器中且包含具有複數個磊晶層之一半導體結構。磊晶層可包含一n層、n層再生長、p層、主動層、電子阻擋層、後退層及其類似者之一或多者。一發光裝置之半導體結構可包含一第一平坦部分、自第一平坦部分凹進且平行於第一平坦部分之一第二平坦部分及將第一平坦部分連接至第二平坦部分之一傾斜側壁。根據實施例,發光裝置可包含使用一圖案化基板所形成之一LED陣列,圖案化基板具有形成台面之一圖案化區域,台面具有頂面及自頂面朝向圖案化基板之一未圖案化表面延伸之傾斜側壁。例如,圖5A展示包含一圖案化區域501及非圖案化區域502之一PSS 505。圖案化區域501包含一頂面503a (或第一平坦表面)及傾斜側壁503b。未圖案化區域502包含經由側壁503b來連接至頂面之非圖案化表面503c (或第二平坦部分)。如本文中所應用,一第一平坦區域可指稱一頂面(例如單一LED)或若干頂面(例如LED陣列),一第二平坦區域可指稱一非圖案化表面,且反之亦然。側壁接面之電阻率可比頂層與基底層之間的接面之電阻率大至少10倍。
一第一平坦部分可在相對於一參考點(例如距一背板、距一接點、距一LED層或組件)之一第一高度處且第二平坦部分可在相對於相同參考點之一第二高度處。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之差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例如,一第一平坦部分之頂部可在距一背板之中間13 um之一高度處且一第二平坦部分之頂部可在距相同背板之中間8 um之一高度處,使得第一平坦部分與第二平坦部分之間的高度差係5 um。根據實施例,第一區域中之一n層之厚度可至少約等於第二區域中之n層之厚度加第一平坦區域之高度與第二平坦區域之高度之間的差。根據實施例,第一平坦部分可自第二平坦部分垂直偏移,使得自第二平坦部分垂直延伸之一線將不與第一平坦部分相交,且反之亦然。根據一實施例,第一平坦部分可成形為一多邊形,如圖5L中所展示。根據一實施例,第一平坦部分可具有1 um至50 um之間的一厚度。
傾斜側壁中之磊晶層可具有小於第一平坦部分及/或第二平坦部分之其對應厚度之80%的一厚度。針對一給定摻雜位準,p層之電阻與層厚度成反比,因此,傾斜區域中p層之厚度減小增大電阻且減小第一部分與第二或傾斜側壁之間的寄生電洞漏電流。例如,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電阻增大200%且使寄生電洞電流減小2倍。傾斜側壁中量子井(QW)主動區域之厚度之類似減小將增大該區域中晶體之能帶隙。較高能帶隙將產生一能量障壁且將載子侷限於第一部分。例如,QW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能帶隙增大約75 meV且提供有效侷限。較薄QW主動區域之另一效應係增大傾斜側壁中p-n接面之正向電壓。將阻止自第一區域流動至傾斜側壁之寄生電洞電流流動通過傾斜側壁中之p-n接面。傾斜側壁中較薄p層及QW主動區域之組合效應可有效引起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受侷限於一LED之第一平坦部分。根據實施例,傾斜側壁之高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且由第一平坦區域及傾斜側壁形成之角度可介於90°至160°之間。傾斜側壁可至少部分或完全包圍各LED之第一平坦區域且第二平坦區域可至少部分包圍傾斜側壁。
根據實施例,傾斜側壁之高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且由第一平坦區域及傾斜側壁形成之角度可介於90°至160°之間。傾斜側壁可至少部分或完全包圍各LED之第一平坦區域且第二平坦區域可至少部分包圍傾斜側壁。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提供一圖案化模板或基板(諸如圖5A中所展示之PSS)且使其結合適當生長條件來修改存在於裝置側壁處之半極性晶面上之磊晶層結構。5L中展示基於PSS所得之一多邊形LED陣列。明確言之,相對於低折射率平面來大幅降低傾斜側壁上之生長率,其中低折射率對應於低米勒(Miller)指數。透過適當磊晶結構設計來阻止沿側壁之p側載子傳輸(由於高電阻及增大帶隙),同時維持n側橫向電流流動。電流注入經由反射p接點來固有地受限於頂部平坦區且夾斷自p接點至n接點之p側漏電流。消除隔離電流注入及鈍化隔離蝕刻之損壞通常所需之生長後處理步驟。實現裝置之成本節省及尺度減小,因為各微影步驟/薄膜層需要一些橫向間隔來適應邊緣效應及對準偏轉。降低側壁生長率之現象類似於含有V形坑之表面上之InGaN LED之MOCVD生長中所觀察之現象。
圖1A繪示不同晶面上之磊晶生長率之變化及與圖案化基板上之磊晶結構之相關性。圖1A中之TEM清楚地展示晶面之間的生長率差。在TEM影像中,一磊晶沈積LED之頂部部分(其中V形坑特徵形成於下伏材料上)佈置於其側壁上。在V形坑特徵之傾斜側壁上,深色層之厚度急劇減小。圖案化基板設計利用相同效應來產生上文所論述之薄側壁層。
圖1B繪示具有側壁上之較薄沈積之一LED 100再生長。LED 100再生長可生長於一圖案化基板(未展示)或n層110上。如圖1B中所描繪,圖案化n層110之階梯數可為n=1。具有n=1之一圖案化n層之一描繪展示為n層110.1。圖案可包含一寬度w、溝道寬度s、一高度h及一角度φ。寬度w可界定為圖案基底之寬度。寬度w可在自1 um至50 um之範圍內(或約1 um至約50 um)。高度h可界定為自圖案之基底至頂部之高度。高度h可在自1 um至10 um之範圍內(或約1 um至約10 um)。溝道寬度s可界定為其上不包含圖案之n層110 (或圖案化基板時之基板)之量。針對以或大致以n層110為中心之圖案,圖案之側上之溝道寬度s可相等。溝道寬度s可在自1 um至5 um之範圍內(或約1 um至約5 um)。n層110之圖案之頂部與圖案之側壁形成之角度可界定為角度φ。角度φ可在自90°至160°之間的範圍內(或介於約90°至約160°之間)。
在圖案化n層110上,可磊晶生長一p層120。此p層120可呈圖案化n層110之形狀且可在側壁上維持一較薄沈積。n層110與p層120之間係一主動層115。聚矽氧囊封劑及/或環氧囊封劑可提供於n層之第二平坦部分及/或一光轉換磷光體上,如本文中將進一步描述。
所描述之實施例可用藍寶石、矽、碳化矽、GaN及GaAs基板或透過直接沈積於其上(在此情況中,圖案化或平面)之圖案化(n層)模板(例如藉由電子束微影)來實施。材料沈積可使用針對宏觀LED所確定之方法(諸如(但不限於) MOCVD、MOVPE、HVPE MBE、RPCVD、反應性及非反應性濺鍍)來完成。例如,吾人可對基板使用直接MOCVD生長或使MOCVD生長與不同沈積技術(諸如反應性濺鍍或PVD)結合使用以使表面準備用於磊晶成核(例如氮化鋁)。此外,所得磊晶結構與標準半導體處理步驟(諸如電接點形成、光學隔離層(例如氮化矽、氧化矽、氧化鈦等等)、生長基板移除及互連(電鍍、蒸鍍等等))相容。最終結果可為用於具有稀疏陣列之大面積顯示器之單粒化元件LED或用於可包含單色、多色或直射式LED之小型顯示器之陣列(例如高密度單片)。LED陣列可依任何適用方式成形,其包含矩形陣列、圓形陣列、六邊形陣列、梯形陣列或包含不形成一預定形狀之陣列之任何其他組態。
可藉由使複數個LED之全部或部分形成為一LED晶圓來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LED晶圓經形成及單粒化以產生LED陣列。例如,1000個LED之一晶圓可經形成及單粒化以形成實施於一4英寸×6英寸顯示器中之一LED子集陣列。LED子集陣列中之LED可全部發射相同波長範圍內之光,或替代地,LED子集陣列可包含發射不同波長之LED組(例如,LED子集陣列可包含複數個紅色、綠色及藍色LED)。根據實施例,一LED陣列可自一晶圓單粒化,且陣列中之LED之第一平坦區域(即,頂部平坦區域)可依4 um至40 um之間的週期形成類似多邊形之一規則陣列,各多邊形具有2 um至100 um之間的一橫向範圍。根據實施例,第一平坦區域可成形為具有2 um至100 um之間的一橫向範圍及1 um至50 um之間的一厚度之一稜鏡。
所描述之實施例不限制可使用之基板圖案及圖案化技術之多樣性。其與濕式蝕刻或乾式蝕刻程序、電子束微影等等相容。其亦可受益於多級圖案化技術,尤其是可依一自對準方式製造之技術,例如使用透過沈積不同厚度光阻劑之微影來控制蝕刻率。其與選擇性蝕刻相容且可根據需要自選擇性蝕刻受益以進一步將主動區域之邊緣/側壁與p側/n側隔離。
所揭示之實施例一般係基於沈積於一平面基板上之一圖案化模板上之一LED結構之生長或一圖案化基板上之生長。舉例而言,圖2A及圖2B繪示圖案化模板上之一LED再生長。圖2A繪示n=1時之一LED再生長200且圖2B繪示n=2時之一LED再生長280。現參考圖2A及圖2B之任一者或兩者,利用一基板205。基板205可呈(例如)平面藍寶石、GaN、Si、SiC、GaAs之形式。基板205上可沈積有一n層210。n層210可沈積為所要形狀及結構之一初始模板層。例如,層可包含一寬度w、溝道寬度s、一高度h及一角度φ。儘管本實例將各肩寬繪示為相等,但此一組態係非必需的。圖2A繪示一單階梯,而圖2B繪示一雙階梯。本質上,可藉由改變包含高度h (例如介於1 um至10 um之間)、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 (例如介於90°至160°之間)之任何變數來圖案化n層210以達成一所要形狀。儘管圖2A及圖2B之各者大體上展示具有一正方形形狀之一梯形圖案,但周邊形狀可為自圓形至多邊形、對稱或伸長。
一主動層215可沈積於n層210上以呈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n層210之形狀及形式。主動區域215可形成為一層(亦指稱一腔),且可呈一pGaN層之形式。一般技術者應瞭解,GaN係常用於發光二極體中之二元III/V族直接帶隙半導體。GaN具有一晶體結構,其具有使材料理想應用於光電、高功率及高頻裝置中之一3.4 eV寬帶隙。GaN可摻雜有矽(Si)或氧以產生一n型GaN且摻雜有鎂(Mg)以產生一p型GaN。
一p層220可沈積於主動層215上以呈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主動層215之形狀及形式。一p層220可由一穿隧接面層替換,該穿隧接面層由重摻雜Mg之p++層及重摻雜Si之n++層組成。穿隧接面層可導致一磊晶結構,其包含一接面n層、一接面主動層、一接面p層、一穿隧接面,該穿遂接面安置於包含至少一p層、一主動層及一n層之一結構上方,使得穿隧接面層面向p層。由低電阻n-GaN層替換高電阻p-GaN層實現歐姆接觸之輕易形成及改良電流擴散及因此一減小接觸金屬佔據面積。所得磊晶結構與本文中所描述之半導體製程相容。
圖3繪示具有p接點及n接點之圖2A之一LED。LED 300包含LED 200之元件,其包含n接點330及p接點325。可藉由暴露n層210且在其上形成n接點330來形成n接點330。p接點325可形成於p層220上。應瞭解,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接點可包含任何適用導電材料(例如銀)且可定位成相鄰於銦錫氧化物(ITO)層及/或與ITO層連接。例如,一ITO層可提供於一接點與一背板之間。此外,作為一具體實例,本文中所揭示之一n接點可完全或部分由鋁或鋁合金構成。
圖4繪示一圖案化基板405上之一LED 400沈積。例如,基板405可由藍寶石、GaN、Si、SiC、GaAs形成。如同先前實例中之n層,可藉由改變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任何變數來圖案化基板405以達成所要形狀且一周邊形狀可自圓形改變至多邊形。
n層410可沈積於模板化基板405上以呈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基板405之形狀及形式。
一主動層415可沈積於n層410上以呈包含自基板405賦予之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n層410之形狀及形式。
一p層420可沈積於主動層415上以呈包含自基板405賦予之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主動層415之形狀及形式。如相對於圖3所論述,n接點及p接點可形成於LED 400上。
圖2至圖4中所描繪之實施例主要為單粒化LED元件。PSS生長之機制可判定發光台面、非發光側壁區域及非發光溝道之形狀及尺寸之範圍。反射p接點可覆蓋台面且n接點可形成於溝道中,如圖3中所展示。反射設計元件(諸如TiOx-矽懸浮物及非導電反射結構)可用於側壁上以提高效率且光學隔離裝置。基板圖案化可包含一非常精細之奈米級(亞微米)圖案化(隨機或週期性)以增強至磷光體層中之光學耦合輸出。矽囊封劑及/或環氧囊封劑可提供於磷光體層上方。可在藉由奈米壓印微影及蝕刻、光電化學蝕刻或類似方法之移除基板之後產生粗糙化。
可使用形成LED 200及LED 400之生長之組合。可使用技術之組合來達成平坦區域與側壁之間的所要厚度比。LED 200及LED 400之各者中及經組合之技術中之較薄側壁利用側壁上之較薄沈積來減少表面側壁重組、提高效能、降低處理及製造成本及暴露n層而形成n接點及p接點(類似於圖3)。較薄側壁可增大p側電阻且減小漏電流。主動區域中之較薄QW可增加側壁材料之帶隙能量以產生一電洞障壁且將重組限制於p接點325下方之半導體。消除隔離n接點及p接點之程序步驟降低製造成本且實現較小特徵大小。後者係較少微影步驟之一結果,微影步驟需要一偏移以適應未對準。
LED 200及LED 400之各者中之側壁上之較薄沈積利用側壁上之較薄沈積以藉由增大側壁磊晶層上之帶隙(較薄QW)來產生一能量障壁、增大電流擴散之電阻(較薄P層)、藉由阻止電洞電流流動來減少側壁重組、藉由隔離至台面頂部上之發光區域之電流注入來提高效率及降低處理及製造成本。
圖7至圖16中展示用於最小化佔據面積且最大化效能及可製造性之佈局之實例。發光台面可為正方形、矩形或其他類型之多邊形。p接點通常為兩個接點之最大者,因為光產生及主動區域電流注入主要發生於p接點下方。一較大p接點降低電流密度且提高大多數操作電流之效率。n接點之大小可較小以最小化佔據面積,然而,圍繞整個周邊之一n接點將減小側壁區域中之電流密度及電場以最小化漏電流及Vf。
圖5A至圖5L (統稱為圖5)繪示工作流程之各個階段中之一單片LED陣列(例如TFFC) 500且附圖6A表示製造一單片LED陣列(例如TFFC)之方法600。如圖5中所展示,可產生一LED陣列且各LED可包含一第一平坦區域、自第一平坦區域凹進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及將第一平坦區域連接至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應注意,傾斜側壁中之磊晶層可具有小於第一平坦區域及/或第二平坦區域中之其對應厚度之80%的一厚度。針對一給定摻雜位準,p層之電阻與層厚度成反比,因此,傾斜區域中p層之厚度減小增大電阻且減小第一部分與第二或傾斜側壁之間的寄生電洞漏電流。例如,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電阻增大200%且使寄生電洞電流減小2倍。傾斜側壁中QW主動區域之類似厚度減小將增大該區域中晶體之能帶隙。較高能帶隙將產生一能量障壁且將載子侷限於第一區域。例如,QW厚度之一50%減小將使能帶隙增大約75 meV且提供有效侷限。較薄QW主動區域之另一效應係增大傾斜側壁中p-n接面之正向電壓。將阻止自第一區域流動至傾斜側壁之寄生電洞電流流動通過傾斜側壁中之p-n接面。傾斜側壁中之較薄p層及QW主動區域之組合效應可有效引起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受侷限於一LED之第一平坦部分。
並行論述圖5及圖6以描述製造一單片LED陣列(TFFC)之方法及方法之各階段中之單片LED陣列之相關聯描繪。根據圖5及圖6A所產生之LED陣列可包含(例如)多達5個LED,其等經組態以發射一全色域像素(例如,經組態以發射可用於一特定裝置(諸如一行動電話、一監視器或類似者)上之整個色彩範圍)。替代地,根據圖5及圖6A所產生之LED陣列可為一單色單片微型顯示器(例如一紅色、一綠色或一藍色),使得陣列中之所有LED或一LED群組各發射相同色彩。
方法600包含在601中形成一PSS。如圖5A中所展示,PSS生長基板505可形成有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一圖案(大體上如圖5A中所展示)以達成上文所論述之一所要形狀。
在方法600之602中,可使用一近UV發射波長來形成磊晶生長。如圖5B中所展示,磊晶可包含一n層510、一主動層515及一p層520。此等各層可如相對於圖4所描述且可使用諸如(例如)有機金屬汽相磊晶(OMVPE)及/或金屬有機汽相沈積(MOCVD)之一技術來形成。
在方法600之603中,可將一光阻劑施加至結構。如圖5C中所展示,可相鄰於p層520施加一光阻劑506。光阻劑506可包含準備用於方法600中之後續步驟之一圖案。
在方法600之605中,可蝕刻磊晶層(包含n層510、主動層515、p層520)以提供對基板505之接取。可在610中施加n接點金屬且可藉由任何適用方式(諸如藉由沈積)來施加n接點金屬。如圖5D中所展示,可基於蝕刻及沈積來將n接點530電耦合至基板505。
在方法600之615中,可將一後續光阻層508施加至包圍暴露n接點530之p層520上。可圖案化光阻層508以提供一p接點層之隨後放置。在圖5E中,形成光阻層508以提供用於隨後放置一p接點之一機會。
在方法600之620中,可藉由任何適用技術(諸如藉由一剝離沈積)來沈積p接點金屬。如圖5F中所繪示,可將p接點525放置成相鄰於p層520。如所展示,可在620中沈積p接點金屬之後在步驟621中單粒化晶圓。根據實施例,若未在步驟620之後採取步驟621,則可在圖6a之任何步驟625至650之後單粒化晶圓。單粒化可導致一單一像素(例如紅色、綠色、藍色LED)或較大LED群組以產生一陣列。
在625中且參考圖5H,可將結構接合至一背板,諸如TFT背板585 (例如一Si TFT背板)。TFT背板585可耦合至p接點525及n接點530以提供至LED之控制及電連接。TFT背板585可為(例如)一MOSFET或非晶Si CMOS。背板可經組態以個別定址一LED陣列中之複數個LED之各者。
在方法600之630中,用TiOx-聚矽氧底部填充物512注入填充結構以填充n接點530、p接點525及p層520周圍之區域。可回蝕底部填充物512以暴露接點(p接點525及n接點530)之接合金屬。如圖5G中所繪示,底部填充物512可形成一完整結構。TiOx-聚矽氧底部填充物512提供機械強度、化學保護、光學隔離及反射性。如圖5G中所展示,n接點530可延伸穿過n層510而至基板505。根據另一實施例(未展示),n接點可延伸至n層510中但未穿過n層510。
在635中且如圖5I中所描繪,可倒置結構且可移除生長基板505。圖5I係截面線C處之圖5L之一橫截面,且如本文中將進一步揭示。可在移除之後暴露n層510。生長基板505之移除可產生凹穴,使得結構之一第一平坦區域係凹穴之一基底且各結構之傾斜側壁產生凹穴之側。如本文中將進一步揭示,凹穴可填充有磷光體514。各產生LED之磷光體514可全部為相同光譜性質,或不同LED (例如相鄰LED)可包含具有不同光譜性質之不同磷光體粒子,使得跨一組LED之來自此等不同磷光體粒子之光發射不同。根據一實施例,一LED陣列可包含複數個LED,其等形成至少基於沈積於一組LED中或一組LED上之不同磷光體材料來投射全色影像的一RGB光引擎。替代地,凹穴可填充有一高折射率材料,諸如一單色單片陣列之情況。作為一實例,高折射率可具有大於1.5之一折射率。結構可包含n層510、主動層515及p層520,其中p接點525及n接點530各附接至TFT背板585。儘管圖5中未具體繪示,但暴露半導體之一亞微米圖案化可發生於640中。n接點530可具有一高度,使得其光學隔離兩個相鄰LED。如圖5I中所展示,磊晶層可包含一第一平坦區域510a、側壁510b及第二平坦區域510c。
在645中且如圖5J中所描繪,可將磷光體514沈積至新暴露之n層510上以將NUV (例如約400 nm波長)、藍光(例如約450 nm之寶藍光)或類似光轉換成所要色彩發射。結構可包含磷光體514、n層510、主動層515及p層520,其中p接點525及n接點530各附接至TFT背板585。可選擇磷光體514以產生諸如(例如)藍色、綠色及紅色之色彩。聚矽氧囊封劑及/或環氧囊封劑可提供於磷光體514上。
在650中且如圖5K中所描繪,可添加光學耦合至磷光體514之光學元件550。例如,此等光學元件550可經設計以準直來自磷光體514之發射。替代地,例如,光學元件550可用於操縱來自磷光體514或依其他方式(諸如聚焦)穿過高折射率材料(例如具有大於1.5之一折射率之材料)之發射輻射。如本文中所提及,n接點530可光學隔離來自兩個相鄰光學元件550之發射,使得來自光學元件550之一第一光學元件之發射不進入或否則干擾來自一相鄰LED中光學元件550之一相鄰光學元件之發射。
為了完整性,圖5L中展示LED陣列之底部。在移除PSS 505之後,在圖5I上俯視圖案。展示N接點530。N接點530相鄰於包圍傾斜側壁510b之第一平坦區域510a。第一平坦區域510a及傾斜側壁510b經展示為包圍第二平坦區域510c。應注意,n接點530可經定位及/或具有導致兩個相鄰LED之間的光學隔離之一高度。
無需像素級單粒化,因此避免與切割道相關聯之面積損失。一橫向n接點可用於最大化一給定節距之可用發光面積。接點金屬可向上延伸足夠遠以提供光學隔離及用於磷光體沈積之一「凹穴」。增強反射之替代方法可包含在裝置之非接觸區域上提供一無機反射體。技術包含介電及金屬塗層之物理汽相沈積及反射層之原子層沈積。PSS基板之精確對位可實現磷光體沈積技術。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量子點印刷技術,諸如凹版轉印。其他技術(諸如(但不限於)絲網印刷或微模製)亦可用於實現所主張之LED裝置外型尺寸。
顯示器可為單色、由一單色(紫外線、紫色、藍色、綠色、紅色或紅外線)發射晶圓構建或為藉由添加轉換器(諸如磷光體及量子點)以將幫浦光轉換成各種色彩像素所構建之一多色陣列。可利用具有三種或更多種色彩之直接光及PC轉換光之一組合。可調整一給定色彩像素之大小或數目以最佳化效能,例如一大綠色像素加藍色及紅色或兩個小綠色像素加藍色及紅色。本發明可無需取放程序以減輕目前阻礙商業化之一主要成本源。應注意,可修改圖6A之方法以製造取放於一顯示裝置中之個別紅色、綠色及藍色LED。可使n接點不連續以產生適當切割道及依規則柵格佈置之像素。單粒化可發生於方法600之640之前。
圖6B包含用於產生LED之一方法680。可產生LED作為一晶圓,其可經單粒化以提供可實施於一顯示裝置(諸如一彩色顯示器)中之一LED陣列。在681中,可提供具有台面之一圖案化基板,該等台面具有頂面及自頂面朝向圖案化基板之一非圖案化表面延伸之傾斜側壁。圖5展示相鄰於p接點525之第一平坦區域、與n接點530接觸之第二平坦區域及將第一平坦區域連接至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的一實例。
如本文中所揭示,可在一圖案化基板或n層之不同部分上生長一或多個磊晶層。歸因於一反應物擴散通過以到達一給定平坦層之各自距離,可基於層之間的高度差來達成不同平坦部分(例如第一平坦部分及第二平坦部分)之間的生長率差。例如,一反應物行進至一底層之距離可大於其行進至一頂層之距離以導致不同生長率。另外,歸因於影響表面擴散及動力學之表面能差,可達成平坦部分(例如第一平坦部分及第二平坦部分)與傾斜側壁之間的生長率差。應注意,一傾斜側壁之表面定向可導致生長率之一變化,因為一反應物可以一角度與傾斜表面接合,其歸因於傾斜而影響接合程序。另外,可基於層之各自晶面之分子定向來影響表面之間的生長率。例如,與一A晶面定向或M晶面定向相比,一C晶面定向可允許一更快生長率。
在685中,可在頂面上方生長具有一第一區域之一連續n層、主動層及p層,在非圖案化表面上方生長一第二區域,且在傾斜側壁上方生長一第三區域,n層、主動層及p層之第三區域具有分別比n層、主動層及p層之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之生長率更慢的一生長率。可修改傾斜側壁之角度及/或晶面定向以調整一給定區域或側壁之生長率。例如,當與第一平坦區域及/或第二平坦區域之晶面定向相比時,傾斜側壁之晶面定向可導致更慢生長率。圖10A包含一PSS生長基板1005。可在PSS生長基板1005上生長根據方法680之一半導體以導致LED 1000。
傾斜側壁中之磊晶層可具有小於第一平坦部分及/或第二平坦部分中之其對應厚度之80%的一厚度。針對一給定摻雜位準,p層之電阻與層厚度成反比,因此,傾斜區域中p層之厚度減小增大電阻且減小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或傾斜側壁之間的寄生電洞漏電流。例如,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電阻增大200%且使寄生電洞電流減小2倍。傾斜側壁中QW主動區域之類似厚度減小將增大該區域中晶體之能帶隙。較高能帶隙將產生一能量障壁且將載子侷限於第一區域。例如,QW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能帶隙增大約75 meV且提供有效侷限。較薄QW主動區域之另一效應係增大傾斜側壁中p-n接面之正向電壓。將阻止自第一區域流動至傾斜側壁之寄生電洞電流流動通過傾斜側壁中之p-n接面。傾斜側壁中之較薄p層及QW主動區域之組合效應可有效引起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受侷限於一LED之第一平坦區域。
圖6C包含用於產生LED之一方法690。可產生LED作為一晶圓,其可經單粒化以提供可實施於一顯示裝置(諸如一彩色顯示器)中之一LED陣列。在方法690之691中,可提供具有台面之一n層,該等台面具有頂面及自頂面朝向圖案化基板之一未圖案化表面延伸之傾斜側壁。n層可生長於一PSS上方或可使用任何適用成形程序(諸如經由微影)來生長及成形。圖3展示相鄰於p接點325之第一平坦區域、與n接點330接觸之第二平坦區域及將第一平坦區域連接至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的一實例。
在695中,可在頂面上方生長具有一第一區域之一連續主動層及p層(及視情況,n再生長層),在非圖案化表面上方生長一第二區域,且在傾斜側壁上方生長一第三區域,n層、主動層及p層之第三區域具有分別比n層、主動層及p層之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之生長率更慢的一生長率。可修改傾斜側壁之角度及/或晶面定向以調整一給定區域或側壁之生長率。例如,當與第一平坦區域及/或第二平坦區域之晶面定向相比時,傾斜側壁之晶面定向可導致較慢生長率。圖10B包含一成形n層1011。可在n層1011上生長根據方法690之一半導體結構以導致LED 1001。
圖6D展示類似於圖6A之一程序,然而,可在步驟661中形成一n-GaN圖案來取代一圖案化基板。可在步驟662中生長剩餘磊晶層(例如p層、n再生長層及主動層)。可在步驟663中施加一光阻劑,如圖6A之步驟600中所描述。可在步驟663中蝕刻穿過p層及主動層之一圖案以暴露n層。可在步驟665中形成n接點金屬,且可在步驟665中施加及圖案化光阻劑。可在步驟666中形成p接點金屬且可在步驟667中將晶圓單粒化成一較小LED群組。應瞭解,根據圖6A所提供之細節可應用於圖6D中所列舉之步驟之一或多者。
圖7A至圖7L (統稱為圖7)繪示工作流程之各個階段中之一單片LED陣列(例如VTF) 700,且附圖8表示製造一單片LED陣列(例如VTF)之方法800。如所展示,單片LED陣列700包含複數個LED且各LED可包含一第一平坦區域、自第一平坦區域凹進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及將第一平坦區域連接至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應注意,傾斜側壁中之磊晶層可具有小於第一平坦區域及/或第二平坦區域中之其對應厚度之80%的一厚度。針對一給定摻雜位準,p層之電阻與層厚度成反比,因此,傾斜區域中p層之厚度減小增大電阻且減小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或傾斜側壁之間的寄生電洞漏電流。例如,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電阻增大200%且使寄生電洞電流減小2倍。傾斜側壁中QW主動區域之類似厚度減小將增大該區域中晶體之能帶隙。較高能帶隙將產生一能量障壁且將載子侷限於第一區域。例如,QW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能帶隙增大約75 meV且提供有效侷限。較薄QW主動區域之另一效應係增大傾斜側壁中p-n接面之正向電壓。將阻止自第一區域流動至傾斜側壁之寄生電洞電流流動通過傾斜側壁中之p-n接面。傾斜側壁中之較薄p層及QW主動區域之組合效應可有效引起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受侷限於一LED之第一平坦區域。
並行論述圖7及圖8以描述製造一單片LED陣列(VTF)之方法及方法之各階段中之單片LED陣列之相關聯描繪。圖7及圖8繪示使用在磊晶層之對置側上具有n接點及p接點之VTF架構之一單片LED顯示器之程序工作流程及方法(磷光體沈積及選用光學元件附接步驟未展示)。根據圖7及圖8所產生之LED陣列可包含多達5個LED,其等經組態以發射一全色域像素(例如,經組態以發射可用於一特定裝置(諸如一行動電話、一監視器或類似者)上之整個色彩範圍)。
方法800包含在805中形成一圖案化藍寶石基板(PSS)。如圖7A中所展示,PSS生長基板705可形成有包含高度h、寬度w、溝道寬度s、階梯數n及角度φ之一圖案(大體上如圖8A中所展示)以達成上文所論述之所要形狀。
在方法800之810中,可使用一近UV發射波長來形成磊晶生長。如圖7B中所展示,磊晶可包含一n層710、一主動層715及一p層720。此等各層可如相對於圖4所描述且可使用諸如(例如)有機金屬汽相磊晶(OMVPE)及/或金屬有機汽相沈積(MOCVD)之一技術來形成。
在方法800之815中,可將一光阻劑706施加至結構。如圖7C中所展示,可相鄰於p層720施加光阻劑706。光阻劑706可包含準備用於方法800中之後續步驟之一圖案。應注意,儘管光阻劑706經展示為六邊形,但光阻劑706之形狀可匹配p接點725 (例如圖7d)之形狀,使得光阻劑706經成形以允許形成對應p接點725。
在方法800之820中,可藉由任何適用技術(諸如經由沈積)來形成p接點金屬725及一合金。如圖7D中所繪示,p接點725可放置成相鄰於p層720。
在步驟825中且參考圖7F,可將結構接合至薄膜電晶體(TFT)背板785。TFT背板785可耦合至p接點725以提供至LED之控制及電連接。TFT背板785可為(例如)一MOSFET或非晶Si CMOS。
在方法800之830中,用TiOx-聚矽氧底部填充物712注入填充結構以填充p接點725及p層720周圍之區域。可回蝕底部填充物712以暴露p接點525之接合金屬。如圖7E中所繪示,底部填充物712可形成一完整結構。TiOx-聚矽氧底部填充物712提供機械強度、化學保護、光學隔離及反射性。
在835中且如圖7G中所描繪,可倒置結構且可移除生長基板705。可在移除之後暴露n層710。生長基板705之移除可產生凹穴,使得結構之一第一平坦區域係凹穴之一基底且各結構之傾斜側壁產生凹穴之側。結構可包含n層710、主動層715及p層720,其中p接點725附接至TFT背板785。儘管圖7中未展示,但840可包含亞微米圖案化暴露半導體。
在方法800之845中,一光阻劑708可施加至結構且可產生間隙709。如圖7G中所展示,可相鄰於n層710施加光阻劑708。光阻劑708可包含準備用於方法800中之後續步驟之一圖案。
在方法800之850中,蝕刻磊晶層至接點層。接著,可在方法800之855中沈積一金屬堆疊以提供n接點730。如圖7H中所展示,可基於蝕刻及沈積來將n接點730電耦合至n層710。如所展示,磷光體材料795、796及797可提供於各自不同LED中且可為相同磷光體材料或具有不同光譜性質之不同磷光體材料。儘管圖7中未展示,但855包含沈積n接點及光學隔離材料。n接點730可光學隔離兩個相鄰LED,使得來自一第一LED之發射可不進入或否則光學干擾來自一第二相鄰LED之發射。圖7H展示截面線D處之圖7I之一橫截面,如所展示。
在方法800之860中,可將磷光體(未展示,參閱圖5)沈積至暴露n層上以將NUV (例如約400 nm波長)、藍光(例如約450 nm之寶藍光)或類似光轉換成所要色彩發射。例如,可選擇磷光體514來產生諸如藍色、綠色及紅色之色彩。如所展示,可在860中沈積磷光體之後在步驟861中單粒化晶圓。根據實施例,可在其他步驟中(諸如在步驟820或其後所展示之圖8之任何步驟之後)單粒化晶圓。
在方法800之865中,可添加光學耦合至磷光體之選用光學元件(未展示,參閱圖5)。例如,此等光學元件可經設計以準直來自磷光體之發射。替代地,光學元件可用於依其他方式(諸如(例如)聚焦)操縱自磷光體發射之輻射。
為了完整性,圖7I中展示LED陣列之頂部。在圖7H上俯視圖案。展示n接點730。n接點730相鄰於複數個LED,其包含發射紅光之LED 790、發射綠光之LED 791及發射藍光之LED 792。應注意,n接點730可經定位及/或具有導致兩個相鄰LED之間(諸如LED 790與LED 791之間)的光學隔離之一高度。
除個別元件之製造之外,上文針對單片陣列之覆晶變型所描述之所有能力適用於VTF變型。個別VTF發射器不太可能與覆晶元件競爭。
兩種方法600及800與標準TFT背板相容以能夠與既有系統相容。若與一撓性背板配合,則方法600及800提供用於一撓性顯示器之潛力。幫浦光及轉換光兩者之像素之間的光學隔離表現極佳。光學元件之耦合可(例如)透過包覆成型來依一高效率並聯方式完成。
圖9至圖22之非排他性說明圖中描繪各種實施例。
圖9繪示藉由一圖案化n層910上之再生長及一後續裝置生長所產生之一LED 900。儘管LED 900包含一圓形橫截面,但LED可基於具有其他橫截面之LED 900來組態。LED 9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905、n層910、n層再生長965、主動層915、電子阻擋層(EBL) 935、p層920及p接點925之層。EBL 935可提供本技術中所理解之電子阻擋及/或可提供組態之幾何形狀之一逆轉。n接點9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可經由方法600來形成LED 900。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905之前的LED 900。如圖9中所展示,磊晶層各包含一第一平坦區域及一傾斜側壁區域。n層910亦包含與n接點930接觸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傾斜側壁區域經展示為被蝕刻至產生一夾斷區域之一寬度,如本文中所揭示。根據一實施例,如圖9中所展示,第二平坦區域僅包含n層910,使得其他磊晶層之生長不延伸至第二平坦區域。
圖10A繪示產生於一圖案化基板1005上之一LED 1000。儘管LED 1000包含一圓形橫截面,但LED可基於具有其他橫截面之LED 1000來組態。LED 10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005、n層1010、主動層1015、EBL 1035、p層1020及p接點1025之磊晶層。EBL 1035可提供本技術中所理解之電子阻擋及/或可提供組態之幾何形狀之一逆轉。n接點10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一LED陣列中相鄰LED 1000之間的所需電連接及/或光學隔離。LED 1000可經由圖6a之方法600及/或圖6b之方法68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005之前的LED 1000。如圖10A中所展示,磊晶層各包含一第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側壁部分。傾斜側壁區域經展示為被蝕刻或生長至產生一夾斷區域之一寬度,如本文中所揭示。應注意,n接點1030及p接點1025之接觸放置及形成磊晶層之材料生長最小化載子傳輸至主動層1015之傾斜側壁及/或邊緣。
圖10B繪示產生於一圖案化基板1006及成形n層1011上之一LED 1001。儘管LED 1001包含一圓形橫截面,但LED可基於具有其他橫截面之LED 1001來組態。LED 1001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006、成形n層1011、再生長n層1012、主動層1016、EBL 1036、p層1021及p接點1026之磊晶層。可藉由任何適用成形程序(諸如微影)來使成形n層1011成形。EBL 1036可提供本技術中所理解之電子阻擋及/或可提供組態之幾何形狀之一逆轉。n接點1031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一LED陣列中相鄰LED 1001之間的所需電連接及/或光學隔離。LED 1000可經由圖6a之方法600及/或圖6c之方法69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006之前的LED 1000。如圖10B中所展示,磊晶層各包含一第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側壁部分。傾斜側壁區域經展示為被蝕刻或生長至產生一夾斷區域之一寬度,如本文中所揭示。應注意,n接點1031及p接點1026之接觸放置及形成磊晶層之材料生長最小化載子傳輸至主動層1016之傾斜側壁及/或邊緣。
圖11A及圖11B繪示具有一附接透鏡之LED 1100之TFFC變型。LED 1100可由方法600形成。LED 1100描繪自圖10A之LED進一步之程序中之一LED,其中翻轉磊晶結構且移除基板,如上文所描述。LED 1100包含定位成相鄰於一p層1120之一p接點1125。p層1120定位成相鄰於EBL 1135,EBL 1135相鄰於主動層1115。n層1110定位成在EBL 1135遠端相鄰於主動層1115。n接點1130耦合至n層1110。在磊晶層與n接點1130之間係一介電絕緣體1140。n層1110與p層1120之間的介電絕緣體1140無需鈍化主動層1115。介電絕緣體1140可操作為一絕緣體且因此可較便宜及較簡單實施。一微模製透鏡1150相鄰於n層1110。圖11A描繪具有大致與p接點1125平齊延伸之n接點1130及介電絕緣體1140的LED 1100。圖11B移除介電絕緣體1140,同時n接點1130略微延伸超過n層1110。
圖12A及圖12B繪示具有附接透鏡之LED 1200之晶片級封裝(CSP)變型。LED 1200可由方法600形成。LED 1200描繪自圖10A之LED進一步之程序中之一LED,其中翻轉磊晶結構且移除基板,如上文所描述。LED 1200包含定位成相鄰於一p層1220之一p接點1225。p層1120定位成相鄰於EBL 1235,EBL 1235相鄰於主動層1215。n層1210定位成在EBL 1235遠端相鄰於主動層1215。n接點1230耦合至n層12110。在磊晶層與n接點1230之間係一介電絕緣體1240。n層1210與p層1220之間的介電絕緣體1240無需鈍化主動層1215。介電絕緣體1240可操作為一絕緣體且因此可較便宜及較簡單實施。具有一微模製透鏡1250之一透明基板1245相鄰於n層1210,微模製透鏡1250在n層1210遠端相鄰於透明基板1245。一般技術者應瞭解,可薄化透明基板1245。圖12A描繪具有大致與p接點1225平齊延伸之n接點1230及介電絕緣體1240的LED 1200。圖12B移除介電絕緣體1240,同時n接點1230略微延伸超過n層1210。
圖13繪示需要較少處理(p側側壁)之一替代LED 1300實施例。類似於圖10A之LED 1000,LED 13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305、n層1310、主動層1315、EBL 1335、p層1320及p接點1325之層。n接點1330可提供於n層1310上方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一LED陣列中相鄰LED 1300之間的所需電連接及/或光學隔離。LED 1300可經由方法60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305之前的LED 1300。LED 1300與LED 1000之不同點在於:在製造LED 1300之程序中,執行自p層1320之一第二平坦區域開始之一單一蝕刻。根據一替代實施例,可不執行額外蝕刻,因為傾斜側壁處之p層1320之p側可較薄以充分減少電洞傳輸至主動層1315。
圖14A及圖14B大體上繪示基板(已展示)之模板圖案或模板圖案角度之替代實施例。圖14A及圖14B描繪圖10A之LED 1000。LED 10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405、n層1010、主動層1015、EBL 1035、p層1020及p接點1025之層。n接點10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如圖14A中所繪示,基板1405形成為基板1405.1。基板1405.1包含可在某些生長條件中有益之垂直側。如圖14B中所具體繪示,基板1405形成為基板1405.2。基板1405.2包含可在某些生長條件中有益之一倒置側切。
圖15A至圖15C大體上繪示基板(已展示)或模板圖案之不同橫截面之實施例。圖15A至圖15C描繪圖10A之LED 1000。LED 10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005、n層1010、主動層1015、EBL 1035、p層1020及p接點1025之層。EBL 1035可提供本技術中所理解之電子阻擋及/或可提供組態之幾何形狀之一逆轉。n接點10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圖15A之LED經繪示為一矩形圖案。圖15B之LED經繪示為一多邊形圖案。圖15C之LED經繪示為一三角形圖案。亦可產生其他形狀圖案。
圖16繪示具有經由「夾斷」之隔離主動區域之LED 1600之一實施例。類似於圖10A之LED 1000,LED 16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605、n層1610、主動層1615、EBL 1635、p層1620及p接點1625之層。n接點16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LED 1600可經由方法60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605之前的LED 1600。LED 1600包含實現夾斷,其隱含磊晶生長最佳化且由元件1695突顯。應注意,如圖16中所展示,可蝕刻或生長n層1610、主動層1615、EBL 1635、p層1620之側壁,使得傾斜側壁中之磊晶層可具有小於第一平坦區域及/或第二平坦區域中之其對應厚度之80%的一厚度。針對一給定摻雜位準,p層之電阻與層厚度成反比,因此,傾斜區域中p層之厚度減小增大電阻且減小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或傾斜側壁之間的寄生電洞漏電流。例如,厚度之一50%減小可使電阻增大200%且使寄生電洞電流減小2倍。傾斜側壁中QW主動區域之類似厚度減小將增大該區域中晶體之能帶隙。較高能帶隙將產生一能量障壁且將載子侷限於第一區域。例如,QW厚度之一50%減小將使能帶隙增大約75 meV且提供有效侷限。較薄QW主動區域之另一效應係增大傾斜側壁中p-n接面之正向電壓。將阻止自第一區域流動至傾斜側壁之寄生電洞電流流動通過傾斜側壁中之p-n接面。傾斜側壁中之較薄p層及QW主動區域之組合效應可有效引起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受侷限於LED 1600之頂部平坦區域。
圖17繪示一多級圖案化基板上之一LED 1700。類似於圖10A之LED 1000,LED 17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705、n層1710、主動層1715、EBL 1735、p層1720及p接點1725之層。n接點17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LED 1700可經由方法60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705之前的LED 1700。LED 1700包含一主動層1715,其未必包含由元件1795突顯之夾斷。可使用自對準特徴來實現LED 1700。
圖18繪示透過一多級圖案化基板所實現之一隔離LED 1800。類似於圖10A之LED 1000,LED 1800包含一分層裝置,其包含一基板1805、n層1810、主動層1815、EBL 1835、p層1820及p接點1825之層。n接點1830可提供於分層裝置周圍且可根據需要在裝置結構上或高或低延伸以提供所需電連接。LED 1800可經由方法600來形成。描繪在方法600中移除基板1805之前的LED 18700。可使用基板1805之一多階梯圖案來實現LED 1700。上文相對於圖2B描述此多階梯基板。所描繪之LED 1800不具有超過內部LED之處理。因此,形成包含一基板1805、n層之另一生長1810.1、主動層之另一生長1815.1、EBL之另一生長1835.1及p層之另一生長1820.1的一額外磊晶層1895。此設計允許沈積完全隔離之LED且可忽略及移除下方層以簡化晶圓製造。
圖19A及圖19B繪示使用無需取放之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LED 2000之一單片TFFC陣列1900。如圖19A中所繪示,提供來自陣列1900之透鏡側之一視圖。如圖19B中所繪示,提供來自陣列1900之透鏡側之遠端之一視圖。陣列1900經繪示為4×4之一LED陣列,其中第四列經描繪為切成兩半,使得可觀看各LED 2000之內部結構。圖20中提供且相對於圖20描述各LED之細節。在圖19A及圖19B中,在LED 2000之紅色LED 1901之各端上存在一行。在兩個紅色行之間係LED 2000之一行綠色LED 1902及LED 2000之一行藍色LED 1903。此一配置實現本技術中所理解之RGB。如圖19A及圖19B中所展示,各LED之磊晶層可自所展示之一第一平坦區域朝向LED之底部延伸至傾斜側壁且至相鄰於各自LED之各者之各自磷光體層的第二平坦區域上。替代地,可生長或蝕刻傾斜側壁,使得磊晶層之一子集不延伸至相鄰於各自磷光體層之第二平坦區域。
圖20繪示使用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單片TFFC陣列之一LED 2000單位單元。LED 2000可由方法600形成。LED 2000描繪類似於圖12之LED的一LED。LED 2000包含定位成相鄰於一p層2020之一p接點2025。p層2020定位成相鄰於EBL 2035,EBL 2035相鄰於主動層2015。n層2010定位成在EBL 2035遠端相鄰於主動層2015。n接點2030耦合至n層2010。包含相鄰於n層2010之磷光體層2014。一介電絕緣體2040/光學隔離器2055/加強件2060係介於磊晶層與n接點2030之間且包圍磷光體層2014之任何暴露區域。一微模製透鏡2050在n層1210遠端相鄰於磷光體層2014。介電絕緣體2040/光學隔離器2055/加強件2060可為三個單獨層或可為執行一介電絕緣體、一光學絕緣體及一加強件之功能的一單一層。如圖20中所展示,磊晶層可自所展示之一第一平坦區域朝向LED 200之底部延伸至傾斜側壁且至相鄰於磷光體層2014之第二平坦區域上。替代地,可生長或蝕刻傾斜側壁,使得磊晶層之一子集不延伸至相鄰於磷光體層2014之第二平坦區域。
圖21A及圖21B繪示使用無需取放之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圖22中之LED 2200之一單片VTF陣列2100。如圖21A中所繪示,提供來自陣列2100之透鏡側之一視圖。如圖21B中所繪示,提供來自陣列2100之遠端側之一視圖。陣列2100經繪示為5×4之一LED陣列,其中第四列經描繪成切成兩半,使得可觀看各LED 2000之內部。在陣列2100中,各行自其相鄰者偏移以使相鄰行中之LED 2200彼此不對準。例如,行2101、2013及2105係對準,而行2102及2104大致在LED 2200之一半寬度上偏移(考量LED 2200之間的間距)。圖22中提供且相對於圖22描述各LED之細節。在圖21A及圖21B中,奇數行2101、2103及2105交替於綠色LED 2200與紅色LED 2200之間。偶數行2102及2104交替於綠色LED 2200與藍色LED 2200之間。此一配置實現本技術中所理解之RGB。如圖21A及圖21B中所展示,各LED之磊晶層可自所展示之一第一平坦區域朝向LED之底部延伸至傾斜側壁且至相鄰於各自LED之各者之各自磷光體層的第二平坦區域上。替代地,可生長或蝕刻傾斜側壁,使得磊晶層之一子集不延伸至相鄰於各自磷光體層之第二平坦區域。
圖22繪示使用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單片VTF陣列之一LED 2200單位單元。概念上類似於圖20之LED 2000,LED 2000可由方法800形成。LED 2200包含定位成相鄰於一p層2220之一p接點2225。p層2220定位成相鄰於EBL 2235,EBL 2235相鄰於主動層2215。n層2210定位成在EBL 2235遠端相鄰於主動層2215。n接點2230耦合至n層2210,同時定位成與其他層分離,如上文相對於圖7及圖8所描述。包含相鄰於n層2210之磷光體層2214。磊晶層由一介電絕緣體2240/光學隔離器2255/加強件2260包圍。一微模製透鏡2250在n層2210遠端相鄰於n磷光體層2214。介電絕緣體2240/光學隔離器2255/加強件2260可為三個單獨層或可為執行一介電絕緣體、一光學絕緣體及一加強件之功能的一單一層。如圖22中所展示,磊晶層可自所展示之一第一平坦區域朝向LED 2200之底部延伸至傾斜側壁且至相鄰於磷光體層2014之第二平坦區域上。替代地,可生長或蝕刻傾斜側壁,使得磊晶層之一子集不延伸至相鄰於磷光體層2014之第二平坦區域。
根據實施例,一種用於製造一LED之方法包含:提供一PSS,該PSS具有一第一平坦區域及相對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一凹進平面上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及連接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可依一第一生長率在該第一平坦區域上方生長一半導體結構之複數個層之一第一層。可依一第二生長率生長該第二平坦區域上方之該第一層。可依一第三生長率生長該等傾斜側壁上方之該第一層,該第三生長率低於該第一生長率及該第二生長率。可修改該等傾斜側壁之角度及/或晶面定向以調整一給定區域或側壁之生長率。例如,當與該第一平坦區域及/或該第二平坦區域之晶面定向相比時,該等傾斜側壁之晶面定向可導致更慢生長率。生長該半導體結構可包括在該PSS上方提供一UV發射波長。可將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侷限於該第一平坦區域。該複數個層可包括該等傾斜側壁上方之一p型層,該等傾斜側壁上方之該p型層可具有小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一厚度之80%的一厚度。
可將一光阻劑施加至該半導體結構。可在生長該半導體結構之後移除該PSS以產生一第一凹穴且可將一磷光體層沈積至該第一凹穴中。添加至該等傾斜側壁之該第一平坦區域之寬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且傾斜側壁之高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
根據實施例,一種用於製造一LED之方法包含:生長一n層,該n層具有一第一平坦區域及相對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一凹進平面上之一第二平坦區域及連接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依一第一生長率在該第一平坦區域上方生長一主動層及一p層之至少一者;依一第二生長率在該第二平坦區域上方生長該主動層及該p層之至少一者;及依一第三生長率在該等傾斜側壁上方生長該主動層及該p層之至少一者,該第三生長率低於該第一生長率及該第二生長率。
一n層再生長可依該第一生長率生長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上方,依該第二生長率生長於該第二平坦區域上方,且依該第三生長率生長於該等傾斜側壁上方。生長該半導體結構可包括在該n層上方提供一UV發射波長。可將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侷限於該第一平坦區域。該等傾斜側壁上方之該p型層可具有小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厚度之80%的一厚度。添加至該等傾斜側壁之該第一平坦區域之寬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傾斜側壁之高度可介於1 um至10 um之間。
根據實施例,一種用於製造複數個LED之方法包含:提供一PSS,該PSS包括複數個圖案化區域(例如,其等成形為峰)及非圖案化區域(例如,其等成形為峰之間的谷):在該PSS上方生長包括複數個層之一發光結構,與將第一平坦區域連接至第二平坦區域之傾斜側壁相比,該複數個層之至少一層在該複數個層之第一平坦區域及該複數個層之第二平坦區域兩者處更厚;將一第一光阻劑沈積至該發光結構以在無該光阻劑之情況下經由該發光結構之第一部分來接取該基板;蝕刻穿過該發光結構之該等第一部分而至該PSS;及透過該發光結構之該等經蝕刻第一部分來沈積一n接點金屬,該n接點金屬經成形以使LED發射與一相鄰LED光學隔離。
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將一第二光阻劑沈積至該半導體結構,該第二光阻劑沈積至該半導體結構之第二部分上,使得一p層暴露於該第二光阻劑之區段之間;及沈積p接點金屬以產生電耦合至該p層之p接點。
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將一薄膜電晶體(TFT)背板接合至至少該n接點金屬及該等p接點金屬;注入一底部填充物以填充包圍該等p接點、該n接點及該p層之區域;及藉由倒置該製造結構來移除該生長基板以暴露該n層。添加至第一LED之該等傾斜側壁的該第一LED之該第一平坦區域之寬度可介於2 um至10 um之間。
具有適合修改之本發明實施例及概念可應用於包含(Al)InGaN (氮化鋁銦鎵) LED及AlInGaP (磷化鋁銦鎵) LED兩者之各種發光材料。
單粒化晶粒實施例可用於包含各種顯示器大小及中低像素密度之所有類型之LED應用,其包含(例如)大面積監視器及廣告牌及蜂巢式電話。小型單片設計適合於小型高密度、高效能陣列,諸如手錶、投影儀及虛擬/混合/擴增實境裝置。可添加光學器件以控制具有針對客製顯示器所產生之>3種色彩之發射圖案。撓性彎曲顯示器與本文中之教示相容。發白光磷光體混合物可用於照明應用以定址各種像素組合以透過系統光學器件來調諧色溫及輻射圖案。一些或所有像素之強度可隨時間變化以觸發外部事件或傳輸資訊。一些像素可用作偵測器,且一些像素可用作發射器。光學圖案可與外部聲音頻率同步以用於娛樂或將聲音轉換成一等效光圖案。一觸控螢幕可包含於顯示器建構中且壓力信號可耦合至光圖案。可提供兩種色彩之汽車尾燈照明,例如,隨著制動加劇,色彩可變成深紅且更亮。一般可使用一色移來傳輸資訊,諸如外部天氣狀況、溫度等等。可形成具有可控源圖案之汽車前燈單元。最後,所產生之裝置可縮放,其僅限於生長基板之大小及形狀。
所提供之方法可實施於一通用電腦、一處理器或一處理器核心中。適合處理器包含(例如)一通用處理器、一專用處理器、一習知處理器、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SP)、複數個微處理器、與一DSP核心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一控制器、一微控制器、專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電路、任何其他類型之積體電路(IC)及/或一狀態機。可藉由使用經處理硬體描述語言(HDL)指令及包含接線對照表之其他中間資料(此等指令能夠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媒體上)之結果組態一製程來製造此等處理器。此處理之結果可為遮罩工作,其接著用於一半導體製程中以製造實施本發明之特徵之一處理器。
本文中所提供之方法或流程圖可實施於併入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以由一通用電腦或一處理器執行之一電腦程式、軟體或韌體中。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實例包含一唯讀記憶體(ROM)、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一暫存器、快取記憶體、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磁性媒體(諸如內部硬碟及可抽換磁碟)、磁光媒體及光學媒體,諸如CD-ROM碟及數位多功能磁碟(DVD)。
100:發光二極體(LED) 110:n層 110.1:n層 115:主動層 120:p層 200:LED再生長 205:基板 210:n層 215:主動層 220:p層 280:LED再生長 300:LED 325:p接點 330:n接點 400:LED 405:圖案化基板 410:n層 415:主動層 420:p層 500:單片LED陣列 501:圖案化區域 502:非圖案化區域 503a:頂面 503b:傾斜側壁 503c:非圖案化表面 505:圖案化藍寶石基板(PSS)生長基板 506:光阻劑 508:光阻層 510:n層 510a:第一平坦區域 510b:傾斜側壁 510c:第二平坦區域 512:底部填充物 514:磷光體 515:主動層 520:p層 525:p接點 530:n接點 550:光學元件 585:薄膜電晶體(TFT)背板 600:方法 601:步驟 602:步驟 603:步驟 605:步驟 610:步驟 615:步驟 620:步驟 621:步驟 625:步驟 630:步驟 635:步驟 640:步驟 645:步驟 650:步驟 661:步驟 662:步驟 663:步驟 663:步驟 664:步驟 665:步驟 666:步驟 667:步驟 680:方法 681:步驟 685:步驟 690:方法 691:步驟 685:步驟 700:單片LED陣列 705:PSS生長基板 706:光阻劑 708:光阻劑 709:間隙 710:n層 712:底部填充物 715:主動層 720:p層 725:p接點 730:n接點 785:TFT背板 790:LED 791:LED 792:LED 795:磷光體材料 796:磷光體材料 797:磷光體材料 800:方法 805:步驟 810:步驟 815:步驟 820:步驟 825:步驟 830:步驟 835:步驟 840:步驟 845:步驟 850:步驟 855:步驟 860:步驟 861:步驟 865:步驟 900:LED 905:基板 910:n層 915:主動層 920:p層 925:p接點 930:n接點 935:電子阻擋層(EBL) 965:n層再生長 1000:LED 1001:LED 1005:基板 1006:基板 1010:n層 1011:成形n層 1012:再生長n層 1015:主動層 1016:主動層 1020:p層 1021:p層 1025:p接點 1026:p接點 1030:n接點 1031:n接點 1035:EBL 1036:EBL 1100:LED 1110:n層 1115:主動層 1120:p層 1125:p接點 1130:n接點 1135:EBL 1140:介電絕緣體 1150:微模製透鏡 1200:LED 1210:n層 1215:主動層 1220:p層 1225:p接點 1230:n接點 1235:EBL 1240:介電絕緣體 1245:透明基板 1250:微模製透鏡 1300:LED 1305:基板 1310:n層 1315:主動層 1320:p層 1325:p接點 1330:n接點 1335:EBL 1405:基板 1405.1:基板 1405.2:基板 1600:LED 1605:基板 1610:n層 1615:主動層 1620:p層 1625:p接點 1630:n接點 1635:EBL 1695:元件 1700:LED 1705:基板 1710:n層 1715:主動層 1720:p層 1725:p接點 1730:n接點 1735:EBL 1795:元件 1800:LED 1805:基板 1810:n層 1810.1:n層之另一生長 1815:主動層 1815.1:主動層之另一生長 1820:p層 1820.1:p層之另一生長 1825:p接點 1830:n接點 1835:EBL 1835.1:EBL之另一生長 1895:磊晶層 1900:單片薄膜覆晶(TFFC)陣列 1901:紅色LED 1902:綠色LED 1903:藍色LED 2000:LED 2010:n層 2014:磷光體層 2015:主動層 2020:p層 2025:p接點 2030:n接點 2035:EBL 2040:介電絕緣體 2050:微模製透鏡 2055:光學隔離器 2060:加強件 2100:單片垂直注入薄膜(VTF)陣列 2101:行 2102:行 2103:行 2104:行 2105:行 2200:LED 2210:n層 2214:磷光體層 2215:主動層 2220:p層 2225:p接點 2230:n接點 2235:EBL 2240:介電絕緣體 2250:微模製透鏡 2255:光學隔離器 2260:加強件 h:高度 s:溝道寬度 w:寬度 φ:角度
可自結合附圖依舉例方式給出之以下描述得到一更詳細理解,其中:
圖1A繪示不同晶面上之磊晶生長率之一變化及與圖案化基板上之磊晶結構之相關性;
圖1B繪示具有側壁上之較薄沈積之一LED再生長;
圖2A及圖2B繪示圖案化模板上之一LED再生長;
圖3繪示具有P接點及N接點之一LED;
圖4繪示圖案化基板上之一LED沈積;
圖5A至圖5L繪示工作流程之各個階段中之一單片LED陣列(薄膜覆晶);
圖6A繪示產生一單片LED陣列(TFFC)之一方法;
圖6B繪示產生一LED陣列之一方法;
圖6C繪示用於產生一LED陣列之另一方法;
圖6D繪示用於產生一LED陣列之另一方法;
圖7A至圖7I繪示工作流程之各個階段中之一單片LED陣列(VTF);
圖8繪示產生一單片LED陣列(VTF)之一方法;
圖9繪示藉由圖案化n層上之再生長之一LED (不限於所描繪之圓形橫截面);
圖10A繪示圖案化基板上之一LED結構;
圖10B繪示一圖案化基板及圖案化n層上之一LED結構;
圖11A及圖11B繪示具有附接透鏡之LED之TFFC變型;
圖12A及圖12B繪示具有附接透鏡之LED之CSP變型;
圖13繪示需要較少處理(p側側壁)之一替代LED實施例;
圖14A及圖14B繪示基板(已展示)或模板圖案角之替代實施例;
圖15A至15C繪示基板(已展示)或模板圖案(例如矩形、三角形、多邊形)之不同橫截面之實施例;
圖16繪示具有經由「夾斷(pinch-off)」之隔離主動區域之LED之一實施例;
圖17繪示多級圖案化基板上之一LED;
圖18繪示透過使用通孔多級圖案化基板所實現之一隔離LED;
圖19A及圖19B繪示使用無需取放之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LED之一單片TFFC陣列;
圖20繪示使用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單片TFFC陣列之一LED單位單元;
圖21A及圖21B繪示使用無需取放之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LED之一單片VTF陣列;及
圖22繪示使用磷光體轉換及光學隔離之單片VTF陣列之一LED單位單元。
1300:發光二極體(LED)
1305:基板
1310:n層
1315:主動層
1320:p層
1325:p接點
1330:n接點
1335:電子阻擋層(EBL)

Claims (23)

  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uLED),其包括複數個磊晶層,該複數個磊晶層包含一n層、一主動層、及一p層,該複數個磊晶層形成一結構,該結構包括:一第一平坦區域,其在距一LED基底之一第一高度處,該第一平坦區域包括該n層之一第一部分、該主動層之一第一部分、及該p層之一第一部分;一第二平坦區域,其在距該LED基底之一第二高度處且平行於該第一平坦區域,該第二平坦區域包括該n層之一第二部分;傾斜側壁,其連接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第二平坦區域且包括至少該n層之一第三部分、該主動層之一第二部分、及該p層之一第二部分,該n層之該第一部分比該n層之該第三部分厚;一p接點,其形成於該p層之該第一部分上;及一n接點,其形成於該n層之該第二部分上。
  2.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該等傾斜側壁至少部分包圍該第一平坦區域且該第二平坦區域至少部分包圍該等傾斜側壁。
  3. 如請求項2之uLED,其進一步包括一凹穴(pocket),使得該第一平坦區域係該凹穴之一基底且該等傾斜側壁係該凹穴之側。
  4. 如請求項3之uLED,其進一步包括該凹穴中之一光轉換磷光體(light converting phosphor)。
  5. 如請求項4之uLED,其進一步包括該n層之該第二部分及該光轉換磷光體上之聚矽氧囊封劑及環氧囊封劑之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該第一平坦區域係具有2微米至100微米之間的一橫向範圍(lateral extent)。
  7.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間的一差係介於1微米至50微米之間。
  8.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由該第一平坦區域及該等傾斜側壁形成之一角度係介於45°至160°之間。
  9. 如請求項1之微型LED,其中該p層之該第二部分具有小於該第一平坦區域之該p層之該第一部分一厚度之80%的一厚度。
  10. 如請求項9之uLED,其中該p層之該第二部分之該厚度將大於90%之一正向偏壓電洞注入(forward bias hole injection)侷限於該第一平坦區域。
  11. 如請求項9之uLED,其中該第一平坦區域上之該等磊晶層包括一第一晶面定向(crystallographic plane orientation)且該等傾斜側壁之該n層之 該第三部分包括一第二晶面定向。
  12.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該複數個磊晶層進一步包括一穿遂接面(tunnel junction)、一第二n層、一第二主動層、及一第二p層,該第二p層安置於該第一p層及該p接點之間。
  13. 如請求項1之uLED,其中該uLED具有小於100微米之一寬度。
  14.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uLED)陣列,其包括:一圖案化基板,其具有台面(mesas),該等台面具有非圖案化表面及自該等非圖案化表面朝向該圖案化基板之一底面延伸之傾斜側壁;一連續磊晶層,其在該圖案化基板上,該連續磊晶層包括相鄰於該圖案化基板之一n層、一p層及定位於該n層與該p層之間的一主動層,該連續磊晶層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一第三部分,該第一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等台面之該等非圖案化表面,該第二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底面,且該第三部分定位成相鄰於該等傾斜側壁,該第三部分具有小於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至少一者之一厚度的一厚度;數個p接點,其等電耦合至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一部分;及數個n接點,其等電耦合至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二部分且自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二部分朝向自該等台面之該等非圖案化表面橫向延伸之一平面垂直延伸。
  15. 如請求項14之uLED陣列,其中該等台面具有一六邊形形狀。
  16. 如請求項14之uLED陣列,其中該等傾斜側壁上之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三部分具有小於在該等台面之該連續磊晶層之該第一部分之一厚度之80%的一厚度。
  17. 如請求項14之uLED陣列,其中uLED具有小於100微米之一寬度。
  18.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uLED)陣列,其包括:一背板;複數個LED,其中各LED包括:一n接點及一p接點,其等電耦合至該背板;一凹穴,其有經由一傾斜側壁層所連接之一p層及一n層,該傾斜側壁層自該p層向外且遠離該背板延伸,該p層、該n層及該傾斜側壁層包括一發光主動區域,該傾斜側壁層比該p層及該n層之至少一者薄;該n接點自該背板朝向自該凹穴之該n層橫向延伸的一平面垂直延伸,該n接點包圍該n層及該p層且提供該複數個LED之相鄰LED之間的光學隔離;及該p接點電耦合至該p層。
  19. 如請求項18之uLED陣列,其中各uLED進一步包括一磷光體材料,該磷光體材料填充該凹穴。
  20. 如請求項19之uLED陣列,其中一第一複數個uLED包括具有第一光譜性質之一第一磷光體材料、一第二複數個uLED包括具有第二光譜性質之一第二磷光體材料、及一第三複數個uLED包括具有第二光譜性質之一第三磷光體材料。
  21. 如請求項20之uLED陣列,其中各uLED進一步包括該磷光體材料上方之一光學元件。
  22. 如請求項19之uLED陣列,其中該傾斜側壁所包括之該發光主動區域中之一電流注入係小於該p層所包括之該發光主動區域中之一電流注入之10%。
  23. 如請求項18之uLED陣列,其中uLED具有小於100微米之一寬度。
TW108135330A 2018-09-27 2019-09-27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804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44,751 US10811460B2 (en) 2018-09-27 2018-09-27 Micrometer scale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on patterned templates and substrates
US16/144,751 2018-09-27
EP18209260.1 2018-11-29
EP18209260 2018-11-29
US16/584,941 2019-09-26
US16/584,941 US10923628B2 (en) 2018-09-27 2019-09-26 Micrometer scale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on patterned templates and substra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881A TW202030881A (zh) 2020-08-16
TWI804685B true TWI804685B (zh) 2023-06-11

Family

ID=6820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330A TWI804685B (zh) 2018-09-27 2019-09-27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112109705A TW202329444A (zh) 2018-09-27 2019-09-27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9705A TW202329444A (zh) 2018-09-27 2019-09-27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2) TWI804685B (zh)
WO (1) WO20200694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9715B (zh) * 2020-12-24 2022-08-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0135A1 (en) * 2006-01-12 2007-08-30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II-V group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TW201709559A (zh) * 2011-11-18 2017-03-01 Apple Inc 形成微發光二極體陣列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2182B2 (en) * 2002-09-06 2006-02-21 Son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tegral typ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unit image display unit and illuminating unit
CN101601135B (zh) * 2007-01-22 2012-06-27 科锐公司 使用发光器件外部互连阵列的照明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032799A1 (en) * 2007-06-12 2009-02-05 Siphoton,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585102B1 (ko) * 2009-04-16 2016-01-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070851B2 (en) * 2010-09-24 2015-06-30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Wafer-level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897481B1 (ko) * 2010-11-04 2018-09-12 루미리즈 홀딩 비.브이. 결정학적으로 이완된 구조에 기초한 고체 상태 발광 디바이스
KR101898679B1 (ko) * 2012-12-14 2018-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나노구조 발광소자
US9484492B2 (en) * 2015-01-06 2016-11-01 Apple Inc. LED structures for reduced non-radiative sidewall recombination
TWI583020B (zh) * 2015-07-06 2017-05-1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及發光裝置
US10565917B2 (en) * 2016-12-23 2020-02-18 Intel Corporation Monolithic micro LED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0135A1 (en) * 2006-01-12 2007-08-30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II-V group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TW201709559A (zh) * 2011-11-18 2017-03-01 Apple Inc 形成微發光二極體陣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9467A1 (en) 2020-04-02
TW202030881A (zh) 2020-08-16
TW202329444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1460B2 (en) Micrometer scale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on patterned templates and substrates
US10964845B2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10923628B2 (en) Micrometer scale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 on patterned templates and substrates
US11978825B2 (en) LED with internally confined current injection area
KR101571577B1 (ko) 모놀리식 광전자 반도체 본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262745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
JP2005183909A (ja) 高出力フリップチップ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5449086A (zh) 发光二极管
TW201037870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328721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arrays with pockets
JP7285491B2 (ja) ナノワイヤ発光スイッチデバイス及びその方法
TW201526282A (zh) 發光二極體晶片
KR102646084B1 (ko) 포지티브 포토레지스트 절연 스페이서 및 도전성 측벽 접촉부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804685B (zh) 於圖案化模板及基板上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102135836B1 (ko) 발광 디바이스를 위한 p형 층을 형성하는 방법
US20230019308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recurso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KR100646635B1 (ko) 복수 셀의 단일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4424350A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
KR100663910B1 (ko)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7832355A (zh) 微型led芯片、微型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67663A (zh) 全彩微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74214B1 (ko) 질화물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90043918A (ko) 반도체 소자
KR20080033665A (ko)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