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501B -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 Google Patents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501B
TWI803501B TW107126734A TW107126734A TWI803501B TW I803501 B TWI803501 B TW I803501B TW 107126734 A TW107126734 A TW 107126734A TW 107126734 A TW107126734 A TW 107126734A TW I803501 B TWI803501 B TW I8035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uttering target
mentioned
sintered body
region
oxide sinte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109A (zh
Inventor
海上暁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7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5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01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oxide ceramics
    • C04B35/453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oxide ceramics based on zinc, tin, or bismuth oxides or solid solutions thereof with other oxides, e.g. zincates, stannates or bismut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23C14/086Oxides of zinc, germanium, cadmium, indium, tin, thallium or bismu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14Targets
    • H01J37/3423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35Target holders (includes backing plates and endbloc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02Composition of constituents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or of secondary phases of the final product
    • C04B2235/30Constituents and secondary phases not being of a fibrous nature
    • C04B2235/32Metal oxides, mixed metal oxid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carbonates, nitrates, (oxy)hydroxides, chlorides
    • C04B2235/3284Zinc oxides, zincates, cadmium oxides, cadmiates, mercury oxides, mercurates or oxide forming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02Composition of constituents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or of secondary phases of the final product
    • C04B2235/30Constituents and secondary phases not being of a fibrous nature
    • C04B2235/32Metal oxides, mixed metal oxid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carbonates, nitrates, (oxy)hydroxides, chlorides
    • C04B2235/3286Gallium oxides, gallates, indium oxides, indates, thallium oxides, thallates or oxide 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zinc gal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02Composition of constituents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or of secondary phases of the final product
    • C04B2235/30Constituents and secondary phases not being of a fibrous nature
    • C04B2235/32Metal oxides, mixed metal oxid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carbonates, nitrates, (oxy)hydroxides, chlorides
    • C04B2235/3293Tin oxides, stannates or oxide 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hysical Deposition Of Substances That Are Compon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濺鍍靶材(1),其中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3)具有沿Y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7A、7B),其等係包含Y方向上之端部之區域;及內側區域(9A、9B),其等係自端部朝向Y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且於將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設為t1 ,將端部區域(7A、7B)之Y方向之寬度設為L1 ,將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設為t2 之情形時,t1 、L1 、t2 滿足以下之式(1)至式(4)。 t2 >t1 ・・・(1) t1 (mm)>L1 (mm)×0.1+4・・・(2) t1 (mm)<9・・・(3) 10<L1 (mm)<35・・・(4)

Description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先前,於以薄膜電晶體(以下稱為「TFT」)驅動之方式之液晶顯示器及有機EL顯示器等顯示裝置中,TFT之通道層採用非晶質矽膜或結晶質矽膜者為主流。另一方面,隨著消耗電力之降低及顯示器之高精細化之要求,氧化物半導體作為用於TFT之通道層之材料受到關注。
於氧化物半導體中,尤其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067036號)所揭示之包含銦、鎵、鋅、及氧之非晶形氧化物半導體(In-Ga-Zn-O,以下簡稱為「IGZO」)由於具有較高之載子移動率,故而被較佳地使用。然而,IGZO由於使用In及Ga作為原料,故而存在原料成本較高之缺點。
就使原料成本便宜之觀點而言,於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7-36497號公報)中提出有Zn-Sn-O(以下簡稱為「ZTO」),於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3/179676號)中提出有添加Sn代替IGZO之Ga的In-Sn-Zn-O(以下簡稱為「ITZO」)。其中,ITZO與IGZO相比,移動率亦非常高,因此作為繼IGZO後之第二代材料備受關注。
於將高移動率氧化物半導體用於TFT之通道層之情形時,一般而言藉由使用氧化物半導體之濺鍍靶材之磁控濺鍍進行成膜。
濺鍍靶材隨著成膜之進行而消耗,因此就壽命之觀點而言,較理想為靶材厚較厚。
另一方面,於磁控濺鍍之情形時,濺鍍靶材之消耗速度依存於電漿之密度、封入電漿之磁場之強度、形狀、及磁鐵之移動方式。因此,濺鍍靶材之消耗速度於靶材中不一致。
因此,如文獻4(日本專利實開昭63-131755號公報)、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01-290764號公報)、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平06-172991號公報)所示,提出有將濺鍍靶材之消耗速度較快之部分增厚之構造。
又,於高移動率氧化物半導體中,可靠性之確保亦為課題。此處所謂可靠性係指例如將氧化物半導體膜用於電晶體之通道層之情形時之閾值電壓Vth 之循環穩定性。
已知閾值電壓Vth 之循環穩定性可藉由膜之緻密化而得到改善。
為了使膜緻密化,有效的是於成膜時提高濺鍍電力之高功率成膜。
然而,於進行高功率成膜之情形時,於靶材中,電漿集中之區域與其他區域相比溫度變高,因熱應力所致之靶材之破裂成為問題。
尤其,於平面型擺動式磁控濺鍍之情形時,電漿始終集中於與磁場之擺動方向平行之靶材端部,因此必須使靶材端部不產生破裂。
於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平03-287763號公報)及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平05-287522號公報)中,作為防止濺鍍靶材之破裂之構造,提出有如下構造:將濺鍍靶材分割為因電漿而使消耗大幅地進展之區域(侵蝕區域)與除此以外之區域,於區域間設置間隙,使因熱應力所致之變形逸散至間隙中。
此處所謂熱應力係指藉由以下之式(A)及式(B)所求出之值。於以下之說明中亦相同。 熱應力(σ)=-E×α×ΔT・・・(A) ΔT=[Q×d/A]/λ・・・(B)
式(A)及式(B)中之記號之說明如以下所述。 E:濺鍍靶材之彈性模數 α:濺鍍靶材之線膨脹率 ΔT:板厚方向上之濺鍍靶材之正背之溫度差 Q:於板厚方向上自濺鍍靶材之正面至背面所通過之熱量 d:濺鍍靶材之板厚 A:自板厚方向所觀察到之濺鍍靶材之面積 λ:濺鍍靶材之導熱率
又,於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00-204468號公報)、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2004-83985號公報)、及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2008-38229號公報)中,記載有於濺鍍面設置有傾斜部之濺鍍靶材。
然而,於文獻4~8所記載之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
於文獻4~6所記載之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若使靶材厚變厚,則熱應力變大,因此濺鍍靶材容易破裂。
尤其,ITZO存在如下問題:由於線膨脹率較大且導熱率較小,故而於磁控濺鍍中,容易因熱應力而於濺鍍靶材產生龜裂。
文獻7及文獻8所記載之技術於應用至平面型擺動式磁控濺鍍之情形時,於侵蝕區域亦產生熱應力,因此僅將侵蝕區域進行分割,作為防止破裂之構造並不充分。
如此,於藉由磁控濺鍍成膜氧化物半導體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若欲提高濺鍍靶材之壽命及膜密度,則容易於濺鍍靶材產生破裂。
又,於文獻9~11所記載之靶材中,由於傾斜部與平坦部於濺鍍面共存,且濺鍍面之高度、方向不一致,故而存在濺鍍粒子之飛散方向不同、濺鍍時之放電變得不穩定之問題、及容易於靶材表面積存再附著物(再附著)等問題。
又,於文獻11所記載之靶材中,由於靶材之兩端部分傾斜,故而有於接地屏蔽與靶材之間產生間隙,容易於該間隙積存作為短路之原因之粒子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可防止成膜時之破裂、進行穩定之放電之濺鍍靶材、使用該濺鍍靶材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可防止成膜時之破裂、進行更穩定之放電之濺鍍靶材、使用該濺鍍靶材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下之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1].一種濺鍍靶材,其具備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 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 上述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其係包含上述第1方向上之端部之區域;及 內側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 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設為t1 ,將上述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 ,將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設為t2 之情形時,t1 、L1 、及t2 滿足以下之式(1)至式(4)。 t2 >t1 ・・・(1) t1 (mm)>L1 (mm)×0.1+4・・・(2) t1 (mm)<9・・・(3) 10<L1 (mm)<35・・・(4)
[2].如[1]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t1 及t2 進而滿足以下之式(5)。 0.6<t1 /t2 <0.8・・・(5)
[3].如[1]或[2]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複數個區域具備中間區域, 該中間區域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3個區域, 於將上述中間區域之厚度設為t3 之情形時,t1 、t2 、及t3 滿足以下之式(6)。 t2 >t1 >t3 ・・・(6)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中,上述複數個區域相互分離地排列。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係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板狀,上述第1方向為長方形之長邊方向。
[6].如[5]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長方形之長邊為2300 mm以上且3800 mm以下,短邊為2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t2 為9 mm以上且15 mm以下,L1 超過10 mm且未達35 mm,上述內側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為17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
[7].一種濺鍍靶材,其具備: 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 背板,其保持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及 間隔件,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燒結體與上述背板之間; 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 上述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其係包含上述第1方向上之端部之區域;及內側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 上述背板具有保持上述端部區域及上述內側區域之保持面; 上述間隔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保持上述端部區域; 上述端部區域具有與上述保持面對向之背面; 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相對於上述保持面傾斜; 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之傾斜係自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端部朝向內側下降之斜度; 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之最大值設為t11 , 將上述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1 之情形時, t11 及L11 滿足以下之式(12)。 t11 (mm)>L11 (mm)×0.1+4・・・(12)
[8].如[7]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與上述保持面所成之角度為4度以上且15度以下。
[9].如[7]或[8]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 上述內側區域具有與上述保持面對向之背面, 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之一部分相對於上述保持面傾斜, 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之傾斜係自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端部朝向內側下降之斜度, 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t15 , 將上述內側區域且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設為t12 , 將上述內側區域且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傾斜之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3 之情形時, t11 、t12 、t15 、L11 、及L13 滿足以下之式(11)、式(13)、式(14)、式(15)及式(16)。 t12 >t11 >t15 ・・・(11) t11 (mm)<9・・・(13) 10<L11 (mm)<35・・・(14) t15 (mm)>3・・・(15) 3<L13 (mm)<35・・・(16)
[10].如[7]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係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板狀,上述第1方向為長方形之長邊方向。
[11].如[10]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長方形之長邊為2300 mm以上且3800 mm以下,短邊為2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上述內側區域且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t12 為9 mm以上且15 mm以下,L11 超過10 mm且未達35 mm,上述內側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為17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
[12].如[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端部區域及上述內側區域設置於上述第1方向上之兩端。
[13].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為具有2個主表面之板狀,上述複數個區域之一主表面之板厚方向之高度之差為100 μm以內,且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另一主表面。
[14].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平均值為320 MPa以下。
[15].如[14]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最低值為200 MPa以下。
[16].如[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為7.50×10-6 /K以上。
[17].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彈性模數為150 GPa以上。
[18].如[1]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 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導熱率為6.5(W/m/K)以下。
[19].如[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彈性模數)/導熱率為200 Pa/W以上。
[20].如[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包含含有銦元素(In)、錫元素(Sn)、及鋅元素(Zn)之氧化物。
[21].如[20]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 包含Zn2 SnO4 所表示之尖晶石結構化合物。
[22].如[20]或[21]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 包含In2 O3 (ZnO)m [m=2~7]所表示之六方晶層狀化合物。
[23].如[20]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7)。 0.40≦Zn/(In+Sn+Zn)≦0.80・・・(7)
[24].如[20]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8)。 0.15≦Sn/(Sn+Zn)≦0.40・・・(8)
[25].如[20]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9)。 0.10≦In/(In+Sn+Zn)≦0.35・・・(9)
[26].如[3]所記載之濺鍍靶材,其具備: 背板,其具有保持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保持面、及自上述保持面突出設置且保持上述中間區域之凸部;以及 間隔件,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與上述端部區域之間。
[27].一種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其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成膜,即,使用如[1]至[2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濺鍍靶材作為靶材,使用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作為成膜裝置,將磁場之擺動方向設為與上述第1方向及板厚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使上述第1方向上之上述磁場之端部位於上述內側區域。
[28].一種背板,其具備: 保持面,其保持如[3]所記載之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凸部,其自上述保持面突出設置,保持上述中間區域;及 間隔件,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與上述端部區域之間。
[29].如[28]所記載之背板,其中上述凸部之高度高於上述間隔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提供一種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可防止成膜時之破裂之濺鍍靶材、及使用該濺鍍靶材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以及背板。
又,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亦可提供一種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可防止成膜時之破裂、進行更穩定之放電之濺鍍靶材、使用該濺鍍靶材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等一面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是,實施形態能以較多不同之態樣實施,業者容易理解可於不脫離主旨及其範圍之情況下對其形態及詳細情況進行各種變更。因此,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之記載內容進行解釋。
又,於圖式中,大小、層之厚度、或區域有為了清晰化而加以誇張之情形。因此,未必限定於該情況。再者,圖式係模式性地表示理想例者,並不限定於圖式所示之形狀或值等。
又,附註如下內容: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第1」、「第2」、「第3」之序數詞係為了避免構成要素之混淆而標附者,並非進行數量限定。
又,於本說明書等中,「膜」或「薄膜」之用語與「層」之用語可視情形相互替換。
又,於本說明書等之燒結體及氧化物半導體薄膜中,「化合物」之用語與「結晶相」之用語可視情形相互調換。
於本說明書中,使用「~」表示之數值範圍意指將「~」之前所記載之數值設為下限值、將「~」之後所記載之數值設為上限值而包含之範圍。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之一例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有時稱為第一態樣之濺鍍靶材)之構造進行說明。此處,作為濺鍍靶材,例示有於用以成膜氧化物半導體之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中用作膜原料之靶材。
如圖1所示,濺鍍靶材1具備氧化物燒結體3。
於圖1中,濺鍍靶材1亦具備背板5。
氧化物燒結體3係藉由濺鍍成膜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時使用之膜原料,且為板狀。
於圖1至圖3中,氧化物燒結體3係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板狀。於以下之說明中,將長方形之長邊方向設為Y方向(第1方向),將板厚方向設為Z方向,將短邊方向設為X方向(與第1方向及板厚方向正交之方向,第2方向)。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氧化物燒結體3之長方形之平面記載為主表面,將與背板5接觸之側之主表面記載為「背面」,將不與背板5接觸之側之主表面記載為「正面」。「正面」有時亦稱為濺鍍面。
X方向係於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中磁場擺動之方向。如圖3所示,磁場M成為環型圈形狀。圈形狀亦有於X方向上形成複數個之情形,個數並無限定(複數個之情形時之圈形狀係Y方向之長度相同,X方向之寬度較窄)。X方向之寬度LM 短於氧化物燒結體3之X方向之寬度Lx
因此,於成膜時,藉由磁場M於X方向上擺動(往返移動),而使電漿與氧化物燒結體3之X方向整面接觸。
氧化物燒結體3具有作為沿Y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之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
端部區域7A、7B係包含Y方向上之氧化物燒結體3之端部(有時亦稱為燒結體端部)之區域。於圖2中,端部區域7A、7B分別設置於Y方向上之兩端。
內側區域9A、9B係自端部朝向Y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於圖1中,內側區域9A、9B分別設置於Y方向上之兩端側。
中間區域11係自端部朝向Y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3個區域。
於圖1至圖3中,自濺鍍靶材1之左端部朝向右端部,以端部區域7A、內側區域9A、中間區域11、內側區域9B、及端部區域7B之順序配置有各區域。端部區域7A、內側區域9A、內側區域9B、及端部區域7B之平面形狀均為矩形,對向之兩條邊於X方向平行,且與該邊正交之其他兩條邊於Y方向平行。
於圖1至圖3中,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分別相互分離地排列,氧化物燒結體3成為多段分割式。於圖1至圖3中,中間區域11亦沿Y方向分割為3個區域11A、11B、11C。其原因在於,於因濺鍍時產生之熱應力使各區域變形之情形時,使變形之量逸散至區域間之間隙中。區域11A、11B、11C係於圖1至圖3中自左側起依序配置區域11A、11B、11C。區域11A、11B、11C之平面形狀均為矩形,對向之兩條邊於X方向平行,且與該邊正交之其他兩條邊於Y方向平行。但是,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之平面形狀並不限定於矩形。
端部區域7A、7B與內側區域9A、9B之間隙G1 之尺寸並無特別限定。間隙G1 之尺寸例如為0.1 mm~0.5 mm左右。內側區域9A、9B與中間區域11之間隙G2 之尺寸亦無特別限定。間隙G2 之尺寸例如為0.1 mm~0.5 mm左右。
於將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設為t1 、將端部區域7A、7B之Y方向之寬度設為L1 、將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設為t2 之情形時,t1 、L1 、及t2 滿足以下之式(1)至式(4)。 t2 >t1 ・・・(1) t1 (mm)>L1 (mm)×0.1+4・・・(2) t1 (mm)<9・・・(3) 10<L1 (mm)<35・・・(4)
再者,於在端部區域7A、7B內板厚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端部區域7A、7B內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板厚t1 。於在端部區域7A、7B內Y方向之寬度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區域內之Y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設為L1 。於在內側區域9A、9B內板厚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內側區域9A、9B內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板厚t2
規定式(1)之原因如以下所述。
於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中,於成膜時,磁場M於X方向上擺動。於Y方向上幾乎不擺動。因此,內側區域9A、9B及端部區域7A、7B係磁場M之端部始終位於附近之區域,內側區域9A、9B及端部區域7A、7B之上表面與其他區域之上表面相比,容易因封入至磁場M之電漿而變得高溫。
又,端部區域7A、7B由於Y方向之端面8不與其他區域接近,故而端部區域7A、7B之下表面與其他區域之下表面相比,利用背板5之冷卻效率良好,容易變得低溫。
因此,端部區域7A、7B與其他區域相比,板厚方向之溫度差(上述式(B)之ΔT)變大,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
因此,端部區域7A、7B較佳為板厚t1 較薄。
又,濺鍍靶材1由於為磁場擺動型裝置用靶材,故而內側區域9A、9B係於成膜時磁場M及封入至磁場M之電漿始終存在之區域。因此,為了延長濺鍍靶材1之壽命,較佳為板厚t2 較厚。
另一方面,由於內側區域9A、9B夾於端部區域7A、7B與中間區域11之間,熱難以自端面逸散,故而板厚方向之溫度差不如端部區域7A、7B那般大。因此,內側區域9A、9B即便使板厚變厚,與端部區域7A、7B相比亦不易產生破裂。
因此,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t1 必須薄於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t2
再者,亦將如濺鍍靶材1所示般使電漿集中之區域變厚之靶材稱為EP(侵蝕圖案)形狀靶材。
規定式(2)至式(4)之原因如以下所述。
L1 變得越長,端部區域7A、7B越接近磁場M之端部(參照圖3),因此於成膜時越容易磨耗。因此,L1 變得越長,t1 必須變得越厚(式(2))。
式(2)較佳為下述式(2A),更佳為下述式(2B),進而較佳為下述式(2C),尤佳為下述式(2D)。 t1 (mm)≧L1 (mm)×0.1+4.25・・・(2A) t1 (mm)≧L1 (mm)×0.1+4.5・・・(2B) t1 (mm)≧L1 (mm)×0.1+4.75・・・(2C) t1 (mm)≧L1 (mm)×0.1+5・・・(2D)
但是,若使t1 變得過厚,則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因此厚度存在上限(式(3))。
進而,若使L1 變得過長,則端部區域7A、7B接近於磁場M之端部,因此L1 亦存在上限(式(4))。若使L1 變得過短,則端部區域7A、7B變得過窄,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因此L1 亦存在下限(式(4))。 t1 及L1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3A)及式(4A)所示之條件。 t1 (mm)<8.5・・・(3A) 12.5≦L1 (mm)≦32.5・・・(4A)
t1 及L1 進而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3B)及式(4B)所示之條件。 t1 (mm)≦8・・・(3B) 15≦L1 (mm)≦30・・・(4B)
為了使濺鍍靶材1之壽命變長,t1 及t2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5)。 0.6<t1 /t2 <0.8・・・(5)
於將中間區域11之板厚設為t3 之情形時,t1 、t2 、及t3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6)。 t2 >t1 >t3 ・・・(6)
其原因在於,於成膜時,根據磁場M之X方向位置,存在電漿不與中間區域11接觸之時段,中間區域11與端部區域7A、7B及內側區域9A、9B相比,消耗較慢,因此無需使中間區域11之板厚t3 變厚。又,其原因在於,使中間區域11之板厚t3 較薄於成本方面有利。
於在中間區域11內板厚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區域內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板厚t3
氧化物燒結體3之具體尺寸只要滿足式(1)~式(4),則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大型濺鍍裝置中標準使用之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用靶材適宜之範圍可列舉以下之範圍。
長方形之長邊(圖3之LY )較佳為2300 mm以上且3800 mm以下。長方形之長邊(圖3之LY )更佳為2500 mm以上且36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500 mm以上且3400 mm以下。
長方形之短邊(圖3之Lx )較佳為2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長方形之短邊(圖3之Lx )更佳為23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5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
板厚t2 較佳為9 mm以上且15 mm以下。板厚t2 更佳為9 mm以上且1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9 mm以上且10 mm以下。
L1 較佳為超過10 mm且未達35 mm,更佳為12.5 mm以上且32.5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以上且30 mm以下,尤佳為15 mm以上且20 mm以下。
內側區域9A、9B之Y方向(第1方向)之寬度L2 較佳為17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內側區域9A、9B之Y方向(第1方向)之寬度L2 更佳為18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85 mm以上且300 mm以下。
中間區域11之寬度L3 (參照圖2)較佳為1700 mm以上且3500 mm以下。中間區域11之寬度L3 (參照圖2)更佳為1900 mm以上且32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 mm以上且3000 mm以下。
中間區域11之分割數並無特別規定,因此11A、11B、11C之寬度L4 (參照圖2)亦無規定,通常分割數以分割成2~6個部分計,L4 較佳為250 mm以上且1700 mm以下。區域11A、11B、11C之寬度L4 (參照圖2)更佳為500 mm以上且12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00 mm以上且1000 mm以下。
於將濺鍍靶材1用於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之情形時,亦可於X方向上規定成膜時之消耗最大之位置,且以該位置之消耗深度為基準,規定L1 、及端部區域7A、7B之內側端部(圖2之X方向位置P)。此處,將成膜時之消耗最大之位置稱為最大侵蝕位置。將最大侵蝕位置上之消耗深度稱為最大侵蝕深度。
P之位置較佳為成為最大侵蝕深度之50%以上且75%以下之消耗深度之位置。藉由設為50%以上之消耗深度之位置,濺鍍靶材1不易破裂。藉由設為75%以下之消耗深度之位置,可維持靶材壽命。
P之位置較佳為自最大侵蝕位置起朝向X方向端部5 mm以上且10 mm以下之位置。藉由設為5 mm以上之位置,可維持靶材壽命。藉由設為10 mm以下之位置,濺鍍靶材1不易破裂。
氧化物燒結體3為板狀。氧化物燒結體3具有2個主表面。較佳為使主表面之板厚方向之高度差(階差)儘可能小,且算術平均粗糙度小於其他主表面。具體而言,較理想為正面21A、23A、25A(一主表面)之板厚方向之高度差(階差)儘可能小。較理想為正面21A、23A、25A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背面21B、23B、25B(另一主表面)。
其係基於以下之原因。
正面21A、23A、25A係於成膜時因電漿而消耗之面,因此為了防止異常放電,較佳為於正面21A、23A、25A之間儘可能不存在階差(凹凸)。另一方面,背面21B、23B、25B係利用釺料等固定於背板5,因此階差(凹凸)幾乎不成為問題。不藉由研磨等使背面變得平滑於成本方面變得有利。
正面21A、23A、25A之間的階差理想上為0。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較佳為正面21A、23A、25A位於與XY平面平行之假想平面27之狀態。亦將該狀態稱為「同一面」。但是,於正面21A、23A、25A之間,若Z方向之高度差為100 μm以下,則與同一面之情形同樣地可防止異常放電等問題。
背板5係保持及冷卻氧化物燒結體3之構件。如圖4所示,背板5具備本體13與間隔件17A、17B。
本體13係於內部設置有流動冷卻水等之未圖示之流路的板狀構件。本體13具備保持面13A與凸部15。就冷卻效率之觀點而言,本體13之材質較佳為導熱率較高之材料。本體13之材質例如使用銅。
保持面13A係與凸部15、端部區域7A、7B、及間隔件17A、17B接觸且保持該等之部分。
凸部15係自保持面13A突出設置之構件。凸部15係與中間區域11接觸而保持中間區域11之構件。凸部15可與本體13為一體,亦可為分體之板狀構件。凸部15之平面形狀較佳為與中間區域11之平面形狀對應之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長方形。凸部15之厚度t4 (參照圖2)較佳為成為t3 +t4 =t2 之程度(凸部15之厚度與中間區域11之厚度之合計為與內側區域9A、9B之厚度相同之程度)。其原因在於,使內側區域9A、9B之正面與中間區域11之正面之間的階差儘可能變小。
間隔件17A、17B係保持端部區域7A、7B之構件。作為間隔件17A、17B,使用與本體13為相同材質之薄板或金屬製線等。間隔件17A、17B係與凸部15相隔而分別設置於凸部15之Y方向兩端。間隔件17A、17B之位置係與端部區域7A、7B對應之位置。間隔件17A、17B之平面形狀較佳為與端部區域7A、7B對應之形狀。間隔件17A、17B之厚度t5 (參照圖2)較佳為成為t1 +t5 =t2 之程度(間隔件17A、17B之厚度與端部區域7A、7B之厚度之合計為與內側區域9A、9B之厚度相同之程度)。其原因在於,使內側區域9A、9B與端部區域7A、7B成為同一面。再者,於滿足式(6)之情形時,凸部15之Z方向高度變得高於間隔件17A、17B。
氧化物燒結體3係藉由焊接等而被固定於背板5。於使用金屬製線作為間隔件17A、17B之情形時,亦可以金屬製線之厚度與釺料之厚度相同之方式進行焊接而使用。
以上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第一態樣之濺鍍靶材)之構造之說明。
其次,對其他態樣之濺鍍靶材之構造簡單進行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藉由對具有實質上相同之功能及構成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 於圖1~圖3中,中間區域11被分割為3個區域11A、11B、11C,但分割之區域之數量並不限定於3個。構成中間區域11之區域之數量可為2個,亦可為4個以上。
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一例,如圖5所示,可列舉具有分割成4個區域11D、11E、11F、11G之中間區域11之濺鍍靶材101。
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可列舉不將中間區域11進行分割而如圖6所示般中間區域11為1個區域的濺鍍靶材102。
於圖1~圖3中,中間區域11之厚度t3 薄於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t2 ,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如圖7所示,可列舉中間區域11之厚度t3 與板厚t2 相同之濺鍍靶材103。於此情形時,於背板5未設置圖4所示之凸部15。
於圖1~圖3中,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分離,但亦可一部分或全部為一體。
例如,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如圖8所示,可列舉具有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為一體之構造的濺鍍靶材104。
又,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如圖9所示,可列舉具有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為一體之構造的濺鍍靶材105。
又,於圖10中,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例示有具有端部區域7A及內側區域9A為一體、且端部區域7B及內側區域9B為一體之構造的濺鍍靶材106。
又,作為第二態樣之濺鍍靶材之另一例,如圖11所示,可列舉端部區域7A及內側區域9A為一體,且端部區域7B及內側區域9B為一體,於背板5未設置凸部15之構造的濺鍍靶材107。
(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 又,亦可列舉與如圖1~圖11所示之濺鍍靶材般氧化物燒結體3之背面大致平坦之態樣(第一態樣及第二態樣)不同,氧化物燒結體3之背面為傾斜面之態樣(稱為第三態樣)。
更具體而言,於第三態樣之氧化物燒結體中,端部區域之背面相對於上述保持面傾斜,且端部區域之背面之傾斜係自氧化物燒結體之端部朝向內側下降之斜度。
如此,於端部區域之背面自氧化物燒結體之端部朝向內側具有下降斜度之傾斜之情形時,於將端部區域之板厚之最大值設為t11 ,將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1 之情形時,較佳為t11 及L11 滿足以下之式(12)。 t11 (mm)>L11 (mm)×0.1+4・・・(12)
根據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藉由使氧化物燒結體之背面傾斜,不將氧化物燒結體進行分割即可實現用於降低應力之厚度減少加工。又,於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中,只要於氧化物燒結體之背面設置傾斜即可,可不於氧化物燒結體之表面設置傾斜而使表面之高度一致,因此可不於接地屏蔽與濺鍍靶材之間產生間隙,而防止成為短路之原因之粒子進入至該間隙。
圖12中示有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之一例之濺鍍靶材108之側視圖。
再者,濺鍍靶材108於背面具有傾斜,但正面之形狀為與濺鍍靶材1相同之形狀,圖3所示之濺鍍靶材1之俯視圖所表示之形狀亦可同樣地適用於濺鍍靶材108。
於濺鍍靶材108中,氧化物燒結體3具有端部區域7A、7B、內側區域9A、9B、及中間區域11。端部區域7A及內側區域9A為一體,且端部區域7B與內側區域9B為一體,內側區域9A、9B與中間區域11相互分離。
濺鍍靶材108之端部區域7A之背面21B於Y方向上傾斜。於端部區域7B中,背面亦與背面21B同樣地傾斜。藉由使端部區域7A、7B之背面傾斜,端部區域7A、7B之厚度於Y方向上自氧化物燒結體3之外側朝向內側逐漸變厚。因此,發揮「容易兼顧功率耐受性與壽命」之效果。
背面21B之傾斜角度係背板5之本體13之保持面13A與背面21B所成之角度θ1 ,θ1 較佳為4度以上且15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上且12度以下。關於端部區域7B,亦較佳為與端部區域7A相同之傾斜角度。
於濺鍍靶材108中,較佳為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之一部分或整體傾斜。於圖12所示之態樣中,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之一部分傾斜,更具體而言,內側區域9A之端部區域7A側之背面之一部分傾斜,內側區域9B之端部區域7B側之背面之一部分傾斜。於濺鍍靶材108中,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包含相對於背板5之本體13之保持面13A大致平行之背面23B及傾斜之傾斜背面23C。內側區域9A之傾斜背面23C之傾斜角度係背板5之本體13之保持面13A與內側區域9A之傾斜背面23C所成之角度θ2 ,θ2 較佳為4度以上且15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上且12度以下。關於內側區域9B,亦較佳為與內側區域9A相同之傾斜角度。
於濺鍍靶材108中,較佳為自氧化物燒結體3之外側朝向內側,端部區域7A之背面之傾斜與內側區域9A之背面之傾斜連續地傾斜(傾斜角度固定)。關於端部區域7B之背面之傾斜與內側區域9B之背面之傾斜,亦較佳為自氧化物燒結體3之外側朝向內側,端部區域7B之背面之傾斜與內側區域9B之背面之傾斜連續地傾斜(傾斜角度固定)。
於濺鍍靶材108中,較佳為與端部區域7A、7B對應之間隔件17A、17B(端部間隔件)之接觸氧化物燒結體3之面具有與端部區域7A、7B之背面對應之傾斜。又,由於內側區域9A、9B亦於背面具有傾斜,故而較佳為將具有與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傾斜對應之傾斜之間隔件(內側間隔件)設置於保持面13A。端部間隔件與內側間隔件可為一體,亦可為分體。
又,於濺鍍靶材108中,亦較佳為如圖12所示般正面21A、23A、25A位於與XY平面平行之假想平面27之狀態(「同一面」)。但是,於濺鍍靶材108中,只要Z方向之高度差為100 μm以下,則亦與同一面之情形同樣地可防止異常放電等問題。
於濺鍍靶材108中, 於將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之最大值設為t11 , 將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t15 , 將端部區域7A、7B之Y方向之寬度設為L11 , 將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且於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設為t12 , 將上述內側區域且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傾斜之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3 之情形時, 較佳為t11 、t12 、t15 、L11 、及L13 滿足以下之式(11)、式(13)、式(14)、式(15)及式(16),更佳為t11 、t12 、t15 、L11 、及L13 滿足式(11)~(16)。 t12 >t11 >t15 ・・・(11) t11 (mm)<9・・・(13) 10<L11 (mm)<35・・・(14) t15 (mm)>3・・・(15) 3<L13 (mm)<35・・・(16)
再者,於內側區域9A、9B且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中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無背面之傾斜之區域內之板厚之最小值作為板厚t12
再者,於如濺鍍靶材108般端部區域7A、7B之背面於Y方向上自氧化物燒結體3之外側朝向內側連續地傾斜之情形(傾斜角度固定之情形)時,端部區域7A、7B之外側端面18之端部區域7A、7B之厚度相當於t15 ,端部區域7A、7B之內側端面28之端部區域7A、7B之厚度相當於t11
藉由使濺鍍靶材滿足式(15),於濺鍍放電時不易破裂。
藉由使濺鍍靶材滿足式(16),可兼顧功率耐受性與靶材壽命(TG壽命)。
式(16)較佳為下述式(16A)。 5≦L13 (mm)<35・・・(16A)
藉由使濺鍍靶材滿足式(11),可兼顧功率耐受性與靶材壽命(TG壽命)。
又,規定式(11)之原因如以下所述。
於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中,於成膜時,磁場M沿X方向擺動。於Y方向上幾乎不擺動。因此,內側區域9A、9B及端部區域7A、7B係磁場M之端部始終位於附近之區域,內側區域9A、9B及端部區域7A、7B之上表面(正面)與其他區域之上表面(正面)相比,容易因封入至磁場M中之電漿而變得高溫。
又,端部區域7A、7B由於Y方向之外側端面18不接近其他區域,故而端部區域7A、7B之下表面與其他區域之下表面相比,利用背板5之冷卻效率更良好,容易變得低溫。
因此,端部區域7A、7B與其他區域相比,板厚方向之溫度差(上述式(B)之ΔT)變大,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
因此,端部區域7A、7B之t11 較佳為較薄。
又,濺鍍靶材108由於為磁場擺動型裝置用靶材,故而內側區域9A、9B為於成膜時磁場M及封入至磁場M之電漿始終存在之區域。因此,為了延長濺鍍靶材108之壽命,較佳為板厚t12 較厚。
另一方面,由於內側區域9A、9B夾於端部區域7A、7B與中間區域11之間,熱不易自端面逸散,故而板厚方向之溫度差不如端部區域7A、7B那般大。因此,內側區域9A、9B即便使板厚變厚,與端部區域7A、7B相比亦不易產生破裂。
因此,端部區域7A、7B之板厚t11 較佳為薄於內側區域9A、9B之板厚t12
再者,將如濺鍍靶材108般使電漿集中之區域變厚之靶材亦稱為EP(侵蝕圖案)形狀靶材。
規定式(12)至式(14)之原因如以下所述。
L11 越長,則端部區域7A、7B越接近於磁場M之端部(參照圖3,圖3之L1 與濺鍍靶材108之L11 對應)。因此,於成膜時端部區域7A、7B容易磨耗。因此,L11 越長,則t11 必須變得越厚(式(12))。
式(12)較佳為下述式(12A),更佳為下述式(12B),進而較佳為下述式(12C),尤佳為下述式(12D)。 t11 (mm)≧L11 (mm)×0.1+4.25・・・(12A) t11 (mm)≧L11 (mm)×0.1+4.5・・・(12B) t11 (mm)≧L11 (mm)×0.1+4.75・・・(12C) t11 (mm)≧L11 (mm)×0.1+5・・・(12D)
但是,若使t11 過厚,則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因此厚度存在上限(式(13))。
進而,若L11 過長,則端部區域7A、7B接近於磁場M之端部,因此L11 亦存在上限(式(14))。若L11 過短,則端部區域7A、7B變得過窄,容易產生因熱應力所致之破裂,因此L11 亦存在下限(式(14))。
t11 及L11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3A)及式(14A)所示之條件。 t11 (mm)<8.5・・・(13A) 12.5≦L11 (mm)≦32.5・・・(14A)
t11 及L11 進而較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3B)及式(14B)所示之條件。 t11 (mm)≦8・・・(13B) 15≦L11 (mm)≦30・・・(14B)
為了延長濺鍍靶材108之壽命,t11 及t12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7)。 0.6<t11 /t12 <0.8・・・(17)
於將中間區域11之板厚設為t13 之情形時,t13 、t12 、及t13 更佳為滿足以下之式(18)。 t12 >t11 >t13 ・・・(18)
其原因在於,於成膜時,根據磁場M之X方向位置,存在電漿不與中間區域11接觸之時間,中間區域11與端部區域7A、7B及內側區域9A、9B相比,消耗較慢,因此並不一定必須增厚。又,其原因在於,使中間區域11之板厚較薄於成本方面有利。
於在中間區域11內板厚並非固定之情形時,將區域內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板厚t13
第三態樣之氧化物燒結體3之具體尺寸只要滿足式(12)即可,無須特別限定。例如作為大型濺鍍裝置中標準使用之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用靶材較佳之範圍可列舉以下之範圍。
於濺鍍靶材108中,長方形之長邊(與圖3之LY 對應)較佳為2300 mm以上且3800 mm以下。於濺鍍靶材108中,長方形之長邊(與圖3之LY 對應)更佳為2500 mm以上且36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500 mm以上且3400 mm以下。
於濺鍍靶材108中,長方形之短邊(與圖3之Lx 對應)較佳為2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於濺鍍靶材108中,長方形之短邊(與圖3之Lx 對應)更佳為23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5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
板厚t12 較佳為9 mm以上且15 mm以下。板厚t12 更佳為9 mm以上且1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9 mm以上且10 mm以下。
L11 較佳為超過10 mm且未達35 mm,更佳為12.5 mm以上且32.5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以上且30 mm以下,尤佳為15 mm以上且20 mm以下。
內側區域9A、9B之Y方向(第1方向)之寬度L12 較佳為17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內側區域9A、9B之Y方向(第1方向)之寬度L12 更佳為18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85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寬度L13 與寬度L12 滿足L12 ≧L13 之關係,較佳為滿足L12 >L13 之關係。
中間區域11之寬度L14 (參照圖12)較佳為1700 mm以上且3500 mm以下。中間區域11之寬度L14 (參照圖12)更佳為1900 mm以上且32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 mm以上且3000 mm以下。
區域11A、11B、11C之寬度L15 (參照圖12)較佳為250 mm以上且1700 mm以下。區域11A、11B、11C之寬度L15 (參照圖12)更佳為500 mm以上且12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00 mm以上且1000 mm以下。
於將濺鍍靶材108用於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之情形時,亦可於X方向上,以成膜時之消耗最大之位置及該位置之消耗深度為基準,規定L11 、及端部區域7A、7B之內側端部(圖12之X方向位置P)。此處,將成膜時之消耗最大之位置稱為最大侵蝕位置。將最大侵蝕位置之消耗深度稱為最大侵蝕深度。
P之位置較佳為成為最大侵蝕深度之50%以上且75%以下之消耗深度的位置。藉由設為50%以上之消耗深度之位置,濺鍍靶材108變得不易破裂。藉由設為75%以下之消耗深度之位置,可維持靶材壽命。
P之位置較佳為自最大侵蝕位置朝向X方向端部10 mm以上且30 mm以下之位置。藉由設為10 mm以上之位置,可維持靶材壽命。藉由設為30 mm以下之位置,濺鍍靶材108變得不易破裂。
濺鍍靶材108之內側區域9A、9B與中間區域11之間隙G2 之尺寸亦無特別限定。間隙G2 之尺寸例如為0.1 mm~0.5 mm左右。
以上為濺鍍靶材之各種態樣之說明。
(濺鍍靶材之組成、結晶結構及物性) 其次,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之組成、及結晶結構進行說明。
濺鍍靶材1之組成、及結晶結構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於使用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之成膜時,適宜為如不會產生破裂之問題之包含線膨脹率較大且導熱率較小之氧化物燒結體之濺鍍靶材。作為氧化物燒結體,有效的是包含含有銦元素(In)、錫元素(Sn)、及鋅元素(Zn)之氧化物,且含有Zn2 SnO4 所表示之尖晶石結構化合物的燒結體。進而,作為氧化物燒結體,更有效的是亦含有In2 O3 (ZnO)m [式中,m為2~7之整數]所表示之六方晶層狀化合物的燒結體。
濺鍍靶材之結晶結構可藉由X射線繞射測定裝置(XRD)進行確認。
包含氧化銦與氧化鋅之六方晶層狀化合物係於利用X射線繞射法之測定中表示歸屬於六方晶層狀化合物之X射線繞射圖案之化合物。具體而言,為In2 O3 (ZnO)m 所表示之化合物。式中之m為2~7,較佳為3~5之整數。若m為2以上,則化合物獲得六方晶層狀結構,又,若m為7以下,則可降低體積電阻率。
氧化物燒結體較佳為各元素之原子比滿足下述式(7)。 0.40≦Zn/(In+Sn+Zn)≦0.80・・・(7)
若Zn/(In+Sn+Zn)為0.4以上,則於濺鍍成膜時,於氧化物燒結體中容易產生尖晶石相,容易獲得作為半導體之特性。若Zn/(In+Sn+Zn)為0.80以下,則可抑制氧化物燒結體中因尖晶石相之異常粒生長所致之強度之降低。又,若Zn/(In+Sn+Zn)為0.80以下,則可抑制氧化物半導體膜之移動率之降低。Zn/(In+Sn+Zn)更佳為0.50以上且0.70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較佳為各元素之原子比滿足下述式(8)。 0.15≦Sn/(Sn+Zn)≦0.40・・・(8)
若Sn/(Sn+Zn)為0.15以上,則可於氧化物燒結體中抑制因尖晶石相之異常粒生長所致之強度降低。若Sn/(Sn+Zn)為0.40以下,則可於氧化物燒結體中抑制成為濺鍍時之異常放電之原因的氧化錫之凝聚。又,若Sn/(Sn+Zn)為0.40以下,則使用濺鍍靶材所成膜之氧化物半導體膜可容易地進行利用草酸等弱酸進行之蝕刻加工。若Sn/(Sn+Zn)為0.15以上,則可抑制蝕刻速度變得過快,容易控制蝕刻。Sn/(Sn+Zn)更佳為0.15以上且0.35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較佳為各元素之原子比滿足下述式(9)。 0.10≦In/(In+Sn+Zn)≦0.35・・・(9)
藉由In/(In+Sn+Zn)設為0.10以上,可使所獲得之濺鍍靶材之體電阻變低。又,可抑制氧化物半導體膜之移動率變得極低。若In/(In+Sn+Zn)為0.35以下,則可抑制於進行濺鍍成膜時膜成為導電體,容易獲得作為半導體之特性。In/(In+Sn+Zn)更佳為0.10以上且0.30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之各金屬元素之原子比可藉由原料之調配量進行控制。又,各元素之原子比可藉由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分光分析裝置(ICP-AES)對含有元素進行定量分析而求出。
其次,對濺鍍靶材中所含之氧化物燒結體之物性進行說明。
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平均值較佳為320 MPa以下,更佳為300 MPa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最低值較佳為200 MPa以下,更佳為180 MPa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可藉由自氧化物燒結體之1塊均等地切出3 mm×4 mm×40 mm之試片,依據JIS R 1601實施三點彎曲試驗而測定。針對30個試片測度測定抗彎強度,並算出其平均值及最低值。
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較佳為7.50×10-6 /K以上,更佳為7.7×10-6 /K以上。
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可藉由依據JIS R 1618法,於測定溫度30℃~500℃、升溫速度10 K/min、大氣環境之條件下實施而測定。
氧化物燒結體之彈性模數較佳為150 GPa以上,更佳為155 GPa。
氧化物燒結體之彈性模數可藉由依據JIS R 1602法,使用超音波探傷裝置,於室溫、大氣中實施而進行測定。
氧化物燒結體之導熱率較佳為6.5(W/m/K)以下,更佳為6.0(W/m/K)以下。
氧化物燒結體之導熱率係依據JIS R 1611法,藉由雷射閃光法(室溫、真空中)測定比熱電容,藉由雷射閃光法(室溫、大氣中)測定熱擴散率,由下述式算出導熱率。 λ(導熱率)=Cp(比熱電容)×ρ(密度)×α(熱擴散率)
ρ為氧化物燒結體之密度。
氧化物燒結體之密度係由導熱率測定樣品之尺寸及重量算出。
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彈性模數)/導熱率較佳為200 Pa/W以上,更佳為220 Pa/W以上。
以上為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之組成、結晶結構及物性之說明。
對濺鍍靶材1之組成、結晶結構及物性之說明亦可應用於第二態樣及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
(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 其次,對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簡單進行說明。
成膜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是,濺鍍靶材1適於使用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作為成膜裝置之成膜。
具體而言,將磁場M之擺動方向設為X方向,以磁場M之Y方向上之端部位於內側區域9A至端部區域7A、內側區域9B至端部區域7B之方式進行成膜。根據該方法,由於電漿集中於板厚t2 最厚之內側區域9A、9B,故而可確保靶材壽命。進而,根據該方法,板厚較內側區域9A、9B薄之端部區域7A、7B之熱應力變得最高,因此亦可防止破裂。
以上為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1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之說明。
使用濺鍍靶材1之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之說明亦可應用於第二態樣及第三態樣之濺鍍靶材。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具備具有沿Y方向排列之端部區域7A、7B與內側區域9A、9B的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3,t1 、L1 、及t2 滿足式(1)~式(4)。
因此,可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防止成膜時之破裂。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
(預備試驗) 首先,作為預備試驗,模擬將公知之ITZO系濺鍍靶材用於磁控濺鍍之情形,計算應力分佈與侵蝕區域之關係。具體順序如以下所述。
首先,作為濺鍍靶材,假定圖13所示之公知之ITZO系濺鍍靶材1A。該濺鍍靶材1A與圖1所示之濺鍍靶材1不同,其於端部具有相當於將端部區域7A、7B及內側區域9A、9B合併所得之區域之比較端部區域31。濺鍍靶材1A之密度設為6.39 g/cm3 ,泊松比設為0.28,彈性模數(E)設為158 GPa,線膨脹率(α)設為7.7×10-6 /K,導熱率(λ)設為4.87 W/m/K,比熱設為416 J/kg/℃。
作為濺鍍靶材1A之尺寸,將X方向之全長Lx 設為272 mm,將Y方向之全長LY 設為2525 mm,將比較端部區域31之板厚t2 設為9 mm,將比較端部區域31之Y方向長度設為200 mm,將中間區域11之板厚t3 設為6 mm。
對於該濺鍍靶材1A,假定形成X方向之最大長度成為232 mm、Y方向之最大長度成為2576 mm之圈之磁場M,使磁場M以0.1 mm/s往返移動(擺動)於X方向之兩端部間。
濺鍍電力設為16 kW,熱傳遞係數設為5800 W/m2 /K。
藉由有限元素法計算於該條件下保持2000秒後之濺鍍靶材1A之板厚方向溫度差,使用式(A)及式(B)求出熱應力,計算相對之分佈。 熱應力(σ)=-E×α×ΔT・・・(A) ΔT=[Q×d/A]/λ・・・(B)
式(A)及式(B)中之記號之說明如以下所示。 E:濺鍍靶材之彈性模數(GPa) α:濺鍍靶材之膨脹率(10-6 /K) ΔT:板厚方向上之靶材之正背溫度差(K) Q:於板厚方向上自濺鍍靶材之正面至背面所通過之熱量(W) d :濺鍍靶材之板厚(mm) A:自板厚方向所觀察到之濺鍍靶材之面積(mm2 ) λ:濺鍍靶材之導熱率(W/m/K)
將預備試驗之結果示於圖13。
如圖13所示,熱應力最高之區域為Y方向之端部。
(功率耐受性及壽命試驗1) 根據預備試驗之結果,本發明者考慮若使熱應力最高之Y方向之端部之板厚變薄,則是否可降低熱應力,是否可不使靶材壽命變得極短且防止破裂。
因此,如圖1所示,製作使板厚t1 較板厚t2 薄,且其他尺寸與預備試驗相同之濺鍍靶材1(試樣編號2),藉由實機之磁控濺鍍裝置,於與預備試驗相同之條件下測定功率耐受性及靶材壽命(life)。L1 設為15 mm,L2 設為185 mm。
功率耐受性為濺鍍靶材不產生破裂之最大限度之濺鍍電力。於濺鍍靶材產生電弧擊穿之情形時判斷為產生破裂。
壽命係求出功率耐受性乘以濺鍍靶材之厚度成為剩餘1 mm為止所需之時間(此處單位為[hr])所獲得之值,將與預備試驗相同之條件之濺鍍靶材之壽命設為100%時之比率。
將結果示於表1。表1中,作為比較例,亦示出使濺鍍靶材之厚度均勻地為6 mm之情形(試樣編號3)。關於預備試驗之濺鍍靶材,作為試樣編號1示於表1。 [表1]
Figure 107126734-A0304-0001
如表1所示,可知實施例可不使壽命變短且較預備試驗提高功率耐受性。由該結果可知,若使Y方向之端部之板厚變薄,則可不使壽命變短且實現高密度之成膜。
(侵蝕深度分佈測定) 其次,調查藉由使Y方向之端部之板厚變薄,濺鍍靶材之消耗之深度及消耗之位置是否不會受到影響,因此針對「試樣編號2」之試驗開始後經過100小時後之試樣測定Y方向之侵蝕深度之分佈。
測定區域設為於Y方向平行之3個部位(自圖13之上端朝向X方向50 mm、136 mm、及222 mm,於圖14中記載為X方向位置:4、5、6),求出3個部位之實測值及平均值。
將結果示於圖14。圖14之橫軸之「Y方向位置」係指將Y方向左端設為0之情形時之Y方向上之位置。
如圖14所示,侵蝕深度最深之區域為自Y方向之端部起超過15 mm且30 mm以下左右之內側之區域。其為內側區域9A、9B之範圍內。又,自Y方向之端部起15 mm以下之區域係最大侵蝕深度之75%以下之消耗深度,大半為50%以下。
由該結果可知,熱應力最高之區域與侵蝕深度最深之區域不同。因此,如文獻7~8所記載,可知即便將侵蝕深度最深之區域進行分割,亦無法充分防止由熱應力所致之破裂。
又,由該結果可知,端部區域7A、7B之熱應力最大,另一方面,侵蝕深度較內側區域9A、9B淺,因此即便使板厚t1 變薄,亦不易對壽命產生影響。
(L1 、t1 、及t2 之最佳化) 其次,為了特定出不使壽命變得極短且可提高功率耐受性之L1 、t1 、及t2 之範圍,於試樣編號2中,製作使L1 、t1 、及t2 變化之濺鍍靶材,於其他條件與試樣編號2相同之條件下對功率耐受性及壽命進行評價。壽命係將80%以上視為合格。功率耐受性係將10 kW以上視為合格。將結果示於表2。表2中,將滿足式(1)~(4)各者之情形表示為「A」,將不滿足之情形表示為「B」。 [表2]
Figure 107126734-A0304-0002
如表2所示,於滿足式(1)至式(4)之全部之情形時,功率耐受性及壽命合格。
又,於功率耐受性及壽命合格之濺鍍靶材中,於滿足0.6<t1 /t2 <0.8之範圍之濺鍍靶材(試樣編號之8、9、13)中,功率耐受性更高。
(功率耐受性及壽命試驗2) 如圖12所示,製作於端部區域7A、7B及內側區域9A、9B之背面具有傾斜且滿足表3所示之尺寸之ITZO系濺鍍靶材。傾斜角度及表3所示之尺寸以外之尺寸係與上述預備試驗同樣地製作。
針對所製作之濺鍍靶材,藉由實機之磁控濺鍍裝置,於與預備試驗相同之條件下測定功率耐受性及靶材壽命(life)。
使用與上述「功率耐受性及壽命試驗1」相同之評價基準,針對表3所示之試樣編號之濺鍍靶材評價功率耐受性及靶材壽命(life)。將評價結果示於表3及表4。作為試樣編號28,使用傾斜角度為0°且端部區域之背面不傾斜之試樣。
表3中,將滿足式(11)~(16)之各者之情形表示為「A」,將不滿足之情形表示為「B」。 [表3]
Figure 107126734-A0304-0003
[表4]
Figure 107126734-A0304-0004
如表3及表4所示,如試樣編號23~27般,藉由使端部區域之背面具有自氧化物燒結體之端部朝向內側之下降斜度之傾斜,且滿足式(12)之關係,功率耐受性及靶材壽命(life)合格。進而,如試樣編號26及試樣編號27般,藉由使端部區域之傾斜角度為10度以上且12度以下,靶材壽命(life)提高。
1‧‧‧濺鍍靶材1A‧‧‧濺鍍靶材3‧‧‧氧化物燒結體5‧‧‧背板7A‧‧‧端部區域7B‧‧‧端部區域8‧‧‧端面9A‧‧‧內側區域9B‧‧‧內側區域11‧‧‧中間區域11A‧‧‧區域11B‧‧‧區域11C‧‧‧區域11D‧‧‧區域11E‧‧‧區域11F‧‧‧區域11G‧‧‧區域13‧‧‧本體13A‧‧‧保持面15‧‧‧凸部17A‧‧‧間隔件17B‧‧‧間隔件18‧‧‧外側端面21A‧‧‧正面21B‧‧‧背面23A‧‧‧正面23B‧‧‧背面23C‧‧‧傾斜背面25A‧‧‧正面25B‧‧‧背面27‧‧‧假想平面28‧‧‧內側端面31‧‧‧比較端部區域101‧‧‧濺鍍靶材102‧‧‧濺鍍靶材103‧‧‧濺鍍靶材104‧‧‧濺鍍靶材105‧‧‧濺鍍靶材106‧‧‧濺鍍靶材107‧‧‧濺鍍靶材108‧‧‧濺鍍靶材G1‧‧‧ 間隙G2‧‧‧間隙L1‧‧‧寬度L2‧‧‧寬度L3‧‧‧寬度L4‧‧‧寬度L11‧‧‧寬度L12‧‧‧寬度L13‧‧‧寬度L14‧‧‧寬度L15‧‧‧寬度Lx‧‧‧X方向之全長LY‧‧‧Y方向之全長M‧‧‧磁場P‧‧‧內側端部t1‧‧‧板厚t2‧‧‧板厚t3‧‧‧板厚t4‧‧‧板厚t5‧‧‧板厚t11‧‧‧板厚t12‧‧‧板厚t13‧‧‧板厚t15‧‧‧板厚X‧‧‧方向Y‧‧‧方向Z‧‧‧方向θ1‧‧‧角度θ2‧‧‧角度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側視圖。 圖3係圖1之俯視圖。 圖4係背板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濺鍍靶材之另一態樣的側視圖。 圖13係表示使用預備試驗之濺鍍靶材進行磁控濺鍍之模擬之情形時之濺鍍靶材之應力分佈的圖,且(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C)為(A)之端部附近之放大圖。 圖14係於實施例中測定濺鍍靶材之消耗深度之圖。
1‧‧‧濺鍍靶材
3‧‧‧氧化物燒結體
5‧‧‧背板
7A‧‧‧端部區域
7B‧‧‧端部區域
8‧‧‧端面
9A‧‧‧內側區域
9B‧‧‧內側區域
11‧‧‧中間區域
11A‧‧‧區域
11B‧‧‧區域
11C‧‧‧區域
15‧‧‧凸部
17A‧‧‧間隔件
17B‧‧‧間隔件
21A‧‧‧正面
21B‧‧‧背面
23A‧‧‧正面
23B‧‧‧背面
25A‧‧‧正面
25B‧‧‧背面
27‧‧‧假想平面
G1‧‧‧間隙
G2‧‧‧間隙
L1‧‧‧寬度
L2‧‧‧寬度
L3‧‧‧寬度
L4‧‧‧寬度
P‧‧‧內側端部
t1‧‧‧板厚
t2‧‧‧板厚
t3‧‧‧板厚
t4‧‧‧板厚
t5‧‧‧板厚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27)

  1. 一種濺鍍靶材,其具備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背板及間隔件,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上述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其係包含上述第1方向上之端部之區域;內側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及中間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3個區域;且上述背板具有保持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保持面、及自上述保持面突出設置且保持上述中間區域之凸部,上述間隔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與上述端部區域之間,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設為t1,將上述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將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設為t2,將上述中間區域之厚度設為t3之情形時,t1、L1及t2滿足以下之式(1)、式(2)、式(3A)及式(4A),t1、t2及t3滿足以下式(6):t2>t1‧‧‧(1) t1(mm)>L1(mm)×0.1+4‧‧‧(2) t1(mm)<8.5‧‧‧(3A) 12.5≦L1(mm)≦32.5‧‧‧(4A) t2>t1>t3‧‧‧(6)。
  2. 如請求項1之濺鍍靶材,其中t1及t2進而滿足以下之式(5):0.6<t1/t2<0.8‧‧‧(5)。
  3. 如請求項1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中,上述複數個區域相互分離地排列。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係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板狀,上述第1方向為長方形之長邊方向。
  5. 如請求項4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長方形之長邊為2300mm以上且3800mm以下,短邊為200mm以上且300mm以下,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t2為9mm以上且15mm以下,L1超過10mm且未達35mm,上述內側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為170mm以上且300mm以下。
  6. 一種濺鍍靶材,其具備: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背板,其保持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及間隔件,其設置於上述氧化物燒結體與上述背板之間;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上述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其係包含上述第1方向上之端部之 區域;內側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及中間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3個區域;上述背板具有保持上述端部區域及上述內側區域之保持面、及自上述保持面突出設置且保持上述中間區域之凸部;上述間隔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與上述端部區域之間,保持上述端部區域;上述端部區域具有與上述保持面對向之背面;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相對於上述保持面傾斜;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之傾斜係自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上述端部朝向內側下降之斜度;上述內側區域具有與上述保持面對向之背面;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之一部分相對於上述保持面傾斜;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之傾斜係自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上述端部朝向內側下降之斜度,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之最大值設為t11,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且為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設為t12,上述中間區域之板厚設為t13,上述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1之情形時,t11及L11滿足以下之式(12),t13、t12、及t13滿足以下之式(18):t11(mm)>L11(mm)×0.1+4‧‧‧(12) t12>t11>t13‧‧‧(18)。
  7. 如請求項6之濺鍍靶材,其中 上述端部區域之背面與上述保持面所成之角度為4度以上且15度以下。
  8. 如請求項6之濺鍍靶材,其中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之最小值設為t15,將上述內側區域之寬度且為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傾斜之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3之情形時,t11、t12、t15、L11、及L13滿足以下之式(11)、式(13)、式(14)、式(15)及式(16):t12>t11>t15‧‧‧(11) t11(mm)<9‧‧‧(13) 10<L11(mm)<35‧‧‧(14) t15(mm)>3‧‧‧(15) 3<L13(mm)<35‧‧‧(16)。
  9. 如請求項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係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板狀,上述第1方向為長方形之長邊方向。
  10. 如請求項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長方形之長邊為2300mm以上且3800mm以下,短邊為200mm以上且300mm以下,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且為上述內側區域之背面中未傾斜之區域之板厚t12為9mm以上且15mm以下,L11超過10mm且未達35mm,上述內側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為170mm以上且300mm以下。
  11.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端部區域及上述內側區域設置於上述第1方向上之兩端。
  12.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為具有2個主表面之板狀,上述複數個區域之一主表面之板厚方向之高度差為100μm以內,且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另一主表面。
  13.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平均值為320MPa以下。
  14. 如請求項13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抗彎強度30點之最低值為200MPa以下。
  15.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為7.50×10-6/K以上。
  16.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彈性模數為150GPa以上。
  17.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導熱率為6.5(W/m/K)以下。
  18.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之(線膨脹係數×彈性模數)/導熱率為200Pa/W以上。
  19. 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包含含有銦元素(In)、錫元素(Sn)、及鋅元素(Zn)之氧化物。
  20. 如請求項1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包含Zn2SnO4所表示之尖晶石結構化合物。
  21. 如請求項1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包含In2O3(ZnO)m[m=2~7]所表示之六方晶層狀化合物。
  22. 如請求項1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7):0.40≦Zn/(In+Sn+Zn)≦0.80‧‧‧(7)。
  23. 如請求項1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8):0.15≦Sn/(Sn+Zn)≦0.40‧‧‧(8)。
  24. 如請求項19之濺鍍靶材,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進而滿足下述式(9):0.10≦In/(In+Sn+Zn)≦0.35‧‧‧(9)。
  25. 一種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其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成膜,即,使用如請求項1或6之濺鍍靶材作為靶材,使用磁場擺動型磁控濺鍍裝置作為成膜裝置,將磁場之擺動方向設為與上述第1方向及板厚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使上述第1方向上之上述磁場之端部位於上述內側區域。
  26. 一種背板,其係保持板狀之氧化物燒結體,其中上述氧化物燒結體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區域,上述複數個區域具有:端部區域,其係包含上述第1方向上之端部之區域;內側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2個區域;及中間區域,其係自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1方向起算之於內側之第3個區域;於將上述端部區域之板厚設為t1,將上述端部區域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L1,將上述內側區域之板厚設為t2,將上述中間區域之厚度設為t3之情形時,t1、L1及t2滿足以下之式(1)、式(2)、式(3A)及式(4A),t1、t2及t3滿足以下式(6):t2>t1‧‧‧(1) t1(mm)>L1(mm)×0.1+4‧‧‧(2) t1(mm)<8.5‧‧‧(3A) 12.5≦L1(mm)≦32.5‧‧‧(4A) t2>t1>t3‧‧‧(6)上述背板具備保持面;凸部,其自上述保持面突出設置,且保持上述中間區域;及間隔件,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面與上述端部區域之間。
  27. 如請求項26之背板,其中上述凸部之高度高於上述間隔件。
TW107126734A 2017-08-01 2018-08-01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TWI803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399 2017-08-01
JP2017149399 2017-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109A TW201917109A (zh) 2019-05-01
TWI803501B true TWI803501B (zh) 2023-06-01

Family

ID=65233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734A TWI803501B (zh) 2017-08-01 2018-08-01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01595B2 (zh)
KR (1) KR102535445B1 (zh)
CN (1) CN110892089B (zh)
TW (1) TWI803501B (zh)
WO (1) WO201902695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1123B (en) * 1997-02-28 2000-02-01 Tosoh Corp A process for surface-treating a sputtering target
TW200936791A (en) * 2007-11-28 2009-09-0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Sputtering target material and sputtering target made therefrom
CN103380099A (zh) * 2011-02-10 2013-10-30 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 氧化物烧结体以及溅射标靶
TW201710214A (zh) * 2015-08-10 2017-03-16 Hitachi Metals Ltd 氧化物濺鍍靶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0764A (ja) 1988-05-16 1989-11-22 Tosoh Corp 透明導電膜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H03287763A (ja) 1990-04-04 1991-12-18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ターゲット
JPH05287522A (ja) 1992-04-10 1993-11-02 Asahi Glass Co Ltd セラミックス製スパッタターゲット
JPH06172991A (ja) 1992-11-30 1994-06-2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セラミックスターゲット
JP4081840B2 (ja) * 1997-02-28 2008-04-30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
JP3760652B2 (ja) 1999-01-08 2006-03-29 東ソー株式会社 多分割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4495853B2 (ja) * 2000-12-01 2010-07-07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4318439B2 (ja) 2002-08-26 2009-08-2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51606A1 (en) * 2003-09-09 2005-03-10 Rene Perro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xtended life sputter target assembly and product thereof
CN100537822C (zh) * 2006-07-31 2009-09-0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金属基带上连续生长的多层立方织构隔离层的制备方法
JP2008038229A (ja) 2006-08-09 2008-02-2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5651095B2 (ja) 2010-11-16 2015-01-07 株式会社コベルコ科研 酸化物焼結体およ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KR102142845B1 (ko) 2012-05-31 2020-08-10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퍼터링 타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1123B (en) * 1997-02-28 2000-02-01 Tosoh Corp A process for surface-treating a sputtering target
TW200936791A (en) * 2007-11-28 2009-09-0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Sputtering target material and sputtering target made therefrom
CN103380099A (zh) * 2011-02-10 2013-10-30 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 氧化物烧结体以及溅射标靶
TW201710214A (zh) * 2015-08-10 2017-03-16 Hitachi Metals Ltd 氧化物濺鍍靶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109A (zh) 2019-05-01
CN110892089B (zh) 2022-05-24
KR20200037209A (ko) 2020-04-08
JP7201595B2 (ja) 2023-01-10
KR102535445B1 (ko) 2023-05-22
WO2019026955A1 (ja) 2019-02-07
CN110892089A (zh) 2020-03-17
JPWO2019026955A1 (ja)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7878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9704707B2 (en) Oxi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508864B2 (en) 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355236B1 (ko) 산화물 반도체 타깃 및 산화물 반도체막의 제조 방법
TW201815681A (zh) 新穎石榴石化合物、含有其之燒結體及濺鍍靶材
TWI803501B (zh) 濺鍍靶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成膜方法及背板
KR101643510B1 (ko) 타겟 조립체
KR20170117970A (ko) 스퍼터링 타깃-배킹 플레이트 접합체
TW201250034A (en) Separated target apparatus for sputtering and sputte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TW201702413A (zh) 濺鍍靶材組裝體
TW201127975A (en) Thin film form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of thin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TW202130839A (zh) 濺鍍靶
KR20110039198A (ko) 박막형성장치, 박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자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7184712B2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セラミック部品、および静電チャック
JP6022838B2 (ja) 酸化物半導体膜の評価方法
KR101156224B1 (ko) 마그넷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퍼터 장치
JP2018127652A (ja) 単結晶シリコ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4570906B2 (ja) 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装置用バッキングプレートおよび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