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281B -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 Google Patents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281B
TWI796281B TW111142910A TW111142910A TWI796281B TW I796281 B TWI796281 B TW I796281B TW 111142910 A TW111142910 A TW 111142910A TW 111142910 A TW111142910 A TW 111142910A TW I796281 B TWI796281 B TW I7962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asing
air
machine tool
parti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9224A (zh
Inventor
邦和 陳
Original Assignee
鼎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鼎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鼎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2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628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2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9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9224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包含一電動馬達,一氣流產生件,以及一殼體。該殼體包含一中空外殼,一位於該中空外殼內的馬達遮罩,二位於該馬達遮罩側壁與該中空外殼之間的隔板,至少一面對該氣流產生件的出氣口,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的第一進氣口,以及至少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並與該第一進氣口間隔的第二進氣口。該第一進氣口在該氣流產生件啟動時,於該中空外殼內靠近該馬達遮罩的一入風部分處產生壓力差,以引起該第二進氣口的進風。

Description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尤指一種具備大進風量設計殼體的電動研磨工具機。
現有電動研磨工具機普遍於所具有的一偏心塊上附掛一氣流產生件,透過該氣流產生件來產生對內部進行散熱的氣流,排出一電動馬達或一電路板工作時產生的廢熱。其中一種實施方案就如EP2132000B1所揭,或可參閱圖1所繪。圖1所揭技術方案中,該電動研磨工具機60的一研磨盤遮罩61於側向上開設有複數間隔排列的通氣孔611,該氣流產生件62貼近於該些通氣孔611設置,並同時貼近該研磨盤遮罩61與一工具機殼體63相連的端口。理想上,該氣流產生件62轉動時,將從該些通氣孔611引入氣體來進行散熱,但因後述原因:該些通氣孔611間隔設置(如圖2所繪),以及該氣流產生件62過度靠近該些通氣孔611,導致實際上,該些通氣孔611無法產生預期效果,該些通氣孔611其中之一為進氣時,該些通氣孔611中接續於後的其中另一將產生排氣,產生了短流問題(又稱短循環),使該些通氣孔611進氣效率不符合預期,更導致該氣流產生件62的散熱效果僅限於該偏心塊上,該偏心塊雖與該電動馬達64連接而可將廢熱導出,但該偏心塊與該電動馬達64連接的一軸的軸徑偏小,廢熱傳遞速度不及該電動馬達64廢熱生成速度,導致廢熱不停積存,進而影響使用者握持該工具機殼體63的感受。
再者,習用該工具機殼體63上雖設有複數進風孔631,期透過該氣流產生件62轉動時於該工具機殼體63內產生的氣壓差,來吸 引外部氣體從該進風孔631進入,並產生氣流。但由前述可知,該氣流產生件62存在效率不佳問題,無法產生符合需求的吸力,將影響從該些進風孔631進入的風量,而無法對該電動馬達64進行有效散熱,該電動馬達64廢熱積存的狀況依然嚴重。再者,為令流動於該工具機殼體63內的氣流會經過該電動馬達64所在位置,該些進風孔631於該工具機殼體63的位置不會直接靠近該氣流產生件62,也就是說,該些進風孔631與該氣流產生件62有一定距離,吸力亦因距離而衰減,如此一來,單靠該氣流產生件62是無法有效於該工具機殼體63內產生大風量的氣流。
當前唯一能解決電動研磨工具機積熱問題的實施方案是於一電動研磨工具機70上搭配一主動式吸塵結構71實施,如圖3或EP2946710B1所揭。以圖3來說明,該主動式吸塵結構71的入風處為一開設於一研磨盤遮罩72上的吸入口721,實施時,該主動式吸塵結構71將於該研塵盤遮罩72內空間產生吸力,前述吸力明顯大於一氣流產生件73產生的吸力,連帶一工具機殼體74上的複數進風孔741吸入大量氣體,從該些進風孔741吸入的大量氣體對於一電動馬達75的散熱有極大幫助。
然,非所有該電動研磨工具機都能安裝該主動式吸塵結構,仍需亟思得以解決該電源研磨工具機未裝該主動式吸塵結構時該電動馬達積熱的解決方案。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習用電動研磨工具機殼體的氣流設計問題。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在於解決習用電動研磨工具機的電動馬達積熱不易排出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包含一電動馬達,一氣流產生件,以及一殼體。該氣流產生件於該電動馬達啟動時轉動,該殼體包含一中空外殼,一位於該中空外殼內並提供該電動馬達設置的馬達遮罩,二位於該馬達遮罩的一側壁與該中空外殼之間的隔板,至少一面對該氣流產生件的出氣口,至少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的第一進氣口,以及至少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並與該第一進氣口間隔的第二進氣口,該二隔板的連線區分該馬達遮罩為一入風部分以及一連通該入風部分的出風部分,該出氣口靠近該出風部分,該第一進氣口面對該馬達遮罩的該入風部分,該第一進氣口在該氣流產生件啟動時,於該中空外殼內靠近該馬達遮罩的該入風部分處產生壓力差,以引起該第二進氣口的進風。
一實施例中,該馬達遮罩包含一連接該側壁的頂面,該二隔板連接該側壁並使該氣流從該頂面通過。
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內設有二與該二隔板配合的輔助隔板。
一實施例中,該電動研磨工具機包含一設於該殼體內並電性連接該電動馬達的電路板,該殼體具有一裝有該電動馬達的掌握部,以及一裝有該電路板並自該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掌握部,該第二進氣口位於該握持部並面向該電路板。
一實施例中,該掌握部包含一頭段以及一自該頭段延伸並靠近該氣流產生件的頸段,該第一進氣口靠近該頸段與該握持部連接的位置。
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進氣口的入風位置低於該第一進氣口的入風位置。
一實施例中,該殼體是由複數殼件組成,該些殼件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該馬達遮罩,該二隔板,該出氣口,該第一進氣口以及該第二進氣口。
一實施例中,該出氣口沿該馬達遮罩的邊緣設置。
除前述外,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包含一中空外殼,一馬達遮罩,二隔板,至少一出氣口,至少一第一進氣口以及至少一第二進氣口。該馬達遮罩位於該中空外殼內,該二隔板位於該馬達遮罩側壁與該中空外殼之間,該二隔板位於該馬達遮罩二相對側。該出氣口形成於該中空外殼及該馬達遮罩外緣其中一者上,該第一進氣口形成該中空外殼上,該第一進氣口與該出氣口分別位於該二隔板的兩側,該第一進氣口面對該馬達遮罩並靠近該二隔板其中之一,該第二進氣口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該第二進氣口與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二隔板的同一側,該第二進氣口至該出氣口的距離大於該第一進氣口至該出氣口的距離。
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內設有二與該二隔板配合的輔助隔板。
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區分為一掌握部以及一自該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掌握部,該第二進氣口位於該握持部。
一實施例中,該掌握部包含一頭段以及一自該頭段延伸的頸段,該第一進氣口靠近該頸段與該握持部連接的位置。
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進氣口的入風位置低於該第一進氣口的入風位置。
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是由複數殼件共同形成,該些殼件的其中之一形成該中空外殼的部份、該馬達遮罩、該二隔板,該出氣口、該第一進氣口以及該第二進氣口。
一實施例中,該出氣口沿該馬達遮罩的邊緣設置。
透過本發明前述實施,相較於習用具有以下特點:本發明該第一進氣口實施上較該第二進氣口先受該氣流產生件作用,而於該中空外殼內靠近該馬達遮罩的該入風部分處產生壓力差,引起該第二進氣口的進氣,具體改善過往該殼體內氣流單靠該氣流產生件吸力產生,而易產生氣流不足因應該殼體內部散熱的問題。本發明該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偕同進氣,使該殼體內部可產生大氣流,增加與該馬達遮罩的熱交換,有效帶出該馬達遮罩因該電動馬達運轉產生的積存廢熱。此外,本發明更透過該二隔板,令氣流完整由該馬達遮罩的該頂面通過,使該中空外殼提供使用者握持的部份溫升不再劇烈,大幅增加使用者於長期握持使用時手掌的舒適度。
20:電動研磨工具機
21:殼體
211:中空外殼
212:馬達遮罩
213:隔板
214:出氣口
215:第一進氣口
216:第二進氣口
217:殼件
218:通氣間隙
219:側壁
220:頂面
221:入風部分
222:出風部分
223:掌握部
224:握持部
225:頭段
226:頸段
228:中軸線
229:輔助隔板
23:電動馬達
24:氣流產生件
241:基板
242:扇葉
25:研磨盤
251:面
261:氣流
262:氣流
27:電路板
28:偏心塊
281:第一部分
282:第二部分
29:研磨盤遮罩
291:遮罩本體
292:組接口
293:釋放口
294:引流段
295:弧形轉向段
296:出風段
297:斜面
30:氣流暫存區域
40:掌心量測點
41:指握量測點
42:距離
43:距離
44:距離
50:氣流
60:電動研磨工具機
61:研磨盤遮罩
611:通氣孔
62:氣流產生件
63:工具機殼體
631:進風孔
64:電動馬達
70:電動研磨工具機
71:主動式吸塵結構
72:研磨盤遮罩
721:吸入口
73:氣流產生件
74:工具機殼體
741:進風孔
75:電動馬達
圖1,習用電動研磨工具機第一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2,習用電動研磨工具機第一實施例的氣流示意圖。
圖3,習用電動研磨工具機第二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4,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局部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7,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8,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氣流進氣示意圖。
圖9,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氣流示意圖(一)。
圖10,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一)。
圖11,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二)。
圖12,本發明電動研磨工具機一實施例氣流示意圖(二)。
本發明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請參閱圖4至圖7,本發明提供一電動研磨工具機20,包含一殼體21,一電動馬達23,一氣流產生件24以及一研磨盤25。該殼體21包含一中空外殼211,一提供該電動馬達23設置的馬達遮罩212,二隔板213,至少一出氣口214,至少一第一進氣口215,以及至少一第二進氣口216。其中,該中空外殼211可由複數殼件217組接形成,該馬達遮罩212位於該中空外殼211內,該馬達遮罩212可為該些殼件217其中之一直接成型的部件。本發明該馬達遮罩212未緊貼該中空外殼211內壁,而令該殼體21形成一位於該中空外殼211與該馬達遮罩212之間的通氣間隙218。又,該二隔板213位於該馬達遮罩212側壁與該中空外殼211之間,更具體來說,該二隔板213位於該馬達遮罩212二相對側,該二隔板213位於該通氣間隙218,但要瞭解到,該二隔板213未將該通氣間隙218完全隔成兩區域,該二隔板213僅用於引導氣流流向該二隔板213未隔擋部分。進一步來說,該馬達遮罩212包含一側壁219,以及一連接該側壁219的頂面220,該二隔板213連接該側壁219並使氣流從該頂面220通過。又,該二隔板213的連線區分該馬達遮罩212為一入風部分221,以及一出風部分222,該入風部分221仍與該出風部分222連通。
另一方面,併請參閱圖6及圖7,本發明該出氣口214面對該氣流產生件24,該出氣口214形成於該中空外殼211及該馬達遮罩212外緣其中一者上。該出氣口214設置位置靠近該馬達遮罩212的該出風部分222,該第一進氣口215則對應該馬達遮罩212的該入風部分221。也就是說,該出氣口214與該第一進氣口215分別位於該二隔板213兩側。又,該出氣口214為該殼體21內氣流的出口,該氣流產生件24從該出氣口214吸引該中空外殼211內氣體, 而令該殼體21內產生氣體流動,生成一氣流。一實施例中,該出氣口214沿該馬達遮罩212的邊緣設置。
復請參閱圖5及圖6,該第一進氣口215形成於該中空外殼211上並面對該馬達遮罩212,該第一進氣口215靠近該二隔板213其中之一。又,該第二進氣口216與該第一進氣口215位於該二隔板213的同一側,該第二進氣口216與該第一進氣口215間隔成形於該中空外殼211,該第二進氣口216至該出氣口214的距離大於該第一進氣口215至該出氣口214的距離。承上,併請參閱圖6、圖8及圖9,本發明實施時,該第一進氣口215因較靠近該出氣口214,較該第二進氣口216先受該氣流產生件24作用,可謂該第一進氣口215先產生進氣(如圖8中標示的261),該第一進氣口215的進風將於該中空外殼211內靠近該馬達遮罩212的該入風部分221處產生壓力差,前述氣壓差將對該第二進氣口216產生作用,引起該第二進氣口216的進風(如圖8中標示的262)。據此,以具體改善過往殼體內氣流單靠氣流產生件吸力產生,而易使氣流不足以因應殼體內部散熱的問題。復請參閱圖7至圖9,本發明該第一進氣口215與該第二進氣口216同時進氣,將可於該殼體21內部產生大氣流,增加與該馬達遮罩212的熱交換,有效帶出該馬達遮罩212因該電動馬達23運轉產生的積存廢熱。此外,本發明更透過該二隔板213,令該氣流完整由該馬達遮罩212的該頂面220通過,使該馬達遮罩212上的廢熱有效排出,大幅增加使用者於長期握持使用時手掌的舒適度。
併請參閱表一及表二,表一為以本發明該電動研磨工具機20(表中代稱本發明)、習用不具備主動式吸塵結構的電動研磨工具機(表中代稱習用無吸塵),以及搭配主動式吸塵結構的電動研磨工具機(表中代稱習用有吸塵)的溫升比較表。溫度量測點為使用者掌心握持 處(如圖4標示的40),設定條件為負載180W,砂紙#80,研磨盤6吋。表二基本條件與表一相同,差異僅在於溫度量測點為使用者手指抓握處(如圖4標示的41)。
Figure 111142910-A0305-02-0010-1
Figure 111142910-A0305-02-0010-2
由表一及表二可無歧異了解,習用無吸塵者持續運轉15分鐘時,掌心量測點與指握量測點的溫升明顯,而由工具機外表量測已如此高溫,可想工具機內部溫度更高,而突顯了本文先前技術描述,現有工具機於殼體內形成的氣流不足殼內部件散熱使用所衍生的廢熱積存問題。反觀,本發明該電動研磨工具機20則於多個檢測時間中,均無劇烈溫升,顯見本案該第一進氣口215與該第二進氣口216的設計確實達到協同進風的目的,使流動於該殼體21內的氣流量增加,快速帶出該電動馬達23運行產生的廢熱。另一方面,由掌心量測點的溫度變化,更凸顯本發明該二隔板213令該氣流完整由該馬達遮罩212的該頂面220通過,使該中空外殼211提供使用 者握持的部份溫升不再劇烈,大幅增加使用者於長期握持使用時手掌的舒適度。
續,比較本發明與習用有吸塵者於多個工具機運轉時間的溫度,可明顯發現本發明採用設計在未安裝一主動式吸塵結構的情況下,掌心量測點與指握量測點的溫度除媲美習用有吸塵者的表現之外,更於指握量測點(表二)的部份產生明顯佳於習用吸塵者的表現。據此可謂,本發明確實改善習用架構未能解決的該電動馬達23積熱問題。
復請參閱圖4、圖5及圖7,一實施例中,該電動研磨工具機20包含一電路板27,該電路板27設於該殼體21內並電性連接該電動馬達23。該殼體21可區分出一裝有該電動馬達23的掌握部223,以及一裝有該電路板27並自該掌握部223延伸的握持部224。該第一進氣口215位於該掌握部223,該第二進氣口216則位於該握持部224,並且面向該電路板27。進一步地,該掌握部223可包含一頭段225,以及一自該頭段225延伸並靠近該氣流產生件24的頸段226。其中,該頭段225於使用者掌握時將主要面對使用者的一掌心,該頸段226則於使用者掌握時提供手指抓握於此。又,該第一進氣口215靠近該頸段226與該握持部224連接的位置。
復請參閱圖5,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211是由該些殼件217共同形成,該些殼件217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該中空外殼211的部分,該馬達遮罩212,該二隔板213,該出氣口214,該第一進氣口215以及該第二進氣口216。
復請參閱圖6,本發明該第一進氣口215可以複數實施,複數該第一進氣口215可以該殼體21的一中軸線228,對稱設於該殼體21的左右側。
復請參閱圖9,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進氣口216的入風位置低於該第一進氣口215的入風位置。請再參閱圖6,一實施例中,該中空外殼211內設有二與該二隔板213配合的輔助隔板229。
併請參閱圖5,本發明該電動研磨工具機20包含一連接該電動馬達23的偏心塊28,以及一研磨盤遮罩29。其中,該偏心塊28為階梯狀並具有一第一部分281,以及一位於該第一部分281下方並偏離該第一部分281軸心的第二部分282。又,該氣流產生件24附掛於該偏心塊28上,而位於該研磨盤遮罩29界定的空間內,進一步地,該氣流產生件24是掛於該偏心塊28的該第二部分282上,該氣流產生件24底緣相等或略高該偏心塊28的該第二部分282底緣。又,該氣流產生件24包含一基板241,以及設於該基板241上的扇葉242,該些扇葉242型態相同,該些扇葉242僅設於該基板241面向該偏心塊28一側表面,該些扇葉242間隔設置,並於該基板241上成圈排列。一實施例中,為更順暢地引入大量氣體進入該殼體21,該氣流產生件24是基於下述條件配置於該研磨盤遮罩29所界定空間內:該些扇葉242每一的頂緣與該殼體21之間的距離(如圖10所標示的42)大於該些扇葉242每一縱向高度的50%,該些扇葉242每一的外緣與該研磨盤遮罩29之間的距離(如圖10所標示的43)大於該些扇葉242每一徑向寬度的50%,且該氣流產生件24外徑大於該出氣口214至該馬達遮罩212中心的距離。基於前述條件,本實施例該氣流產生件24未緊貼該殼體21及該研磨盤遮罩29,而可產生一氣流暫存區域30,該氣流暫存區域30可令該氣流產生件24的導風效果保持順暢。
併請參閱圖10至圖12,該研磨盤遮罩29與該殼體21組接,並將該氣流產生件24罩於其中。該研磨盤遮罩29包含一遮罩本體291,一成形於該遮罩本體291一端的組接口292,以及一成形於該 遮罩本體291另一端的釋放口293。該研磨盤遮罩29不具有該組接口292及該釋放口293以外的通氣口,該組接口292與該釋放口293同軸設置,即該組接口292與該釋放口293相對設置。為避免氣流從該研磨盤遮罩29與該研磨盤25之間縫隙出風時,錯誤撞擊該研磨盤25表面,產生紊流,影響氣流整體效率。請參閱圖11,一實施例中,該研磨盤遮罩29以該組接口292朝該釋放口293方向觀察,該釋放口293內壁依序具有一引流段294,一弧形轉向段295,以及一出風段296。該引流段294與該遮罩本體291靠近該釋放口293的內壁面無斷差連接,該引流段294可與該遮罩本體291靠近該釋放口293的內壁面共同構成一平坦面。該弧形轉向段295作為該引流段294與該出風段296之間的銜接者,該出風段296與該引流段294的斜率不同,進一步地,該出風段296與該引流段294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再者,該出風段296可與該研磨盤25面向該研磨盤遮罩29的一面251平行。透過前述,該氣流(如圖12標示的50)經該釋放口293時,將因該釋放口293壁面(即該引流段294,該弧形轉向段295,以及該出風段296)而產生附壁效應(又稱康達效應或柯恩達效應;Coand
Figure 111142910-A0305-02-0013-3
Effect),改變流向,最後循該出風段296排出。據此,該釋放口293上的導向設計,令該氣流排出時非朝向該研磨盤25,避免直接撞擊該研磨盤25所衍生的紊流,影響氣流整體效率。
承前實施例,並請參閱圖10及圖11,一實施例中,該釋放口293的水平高度相等或低於該氣流產生件24的該基板241於該研磨盤遮罩29內的水平高度。又,該釋放口293口徑大於該組接口292口徑,該研磨盤遮罩29呈喇叭狀,以令從該出氣口214進入該研磨盤遮罩29的氣流流速產生減緩,避免氣流流速過強而於該研磨盤遮罩29內產生紊流。一實施例中,該釋放口293與該些扇葉242每一之間的距離(如圖10中標示的44)大於該些扇葉242每一的徑寬。 又,該遮罩本體291具有一介於該組接口292與該釋放口293之間的斜面297,該斜面297與該釋放口293的該引流段294相連,該引流段294的斜率與該斜面297的斜率相同。另一方面,一實施例中,該出氣口214的外緣到該馬達遮罩212中心的距離(如圖6標示的45)小於該氣流產生件24的外徑。
綜上述僅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範圍。
212:馬達遮罩
213:隔板
214:出氣口
215:第一進氣口
216:第二進氣口
217:殼件
219:側壁
220:頂面
25:研磨盤
251:面
261:氣流
262:氣流
29:研磨盤遮罩
291:遮罩本體

Claims (15)

  1. 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包含:一電動馬達;一氣流產生件,於該電動馬達啟動時轉動;以及一殼體,包含一中空外殼,一位於該中空外殼內並提供該電動馬達設置的馬達遮罩,二位於該馬達遮罩的一側壁與該中空外殼之間的隔板,至少一面對該氣流產生件的出氣口,至少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的第一進氣口,以及至少一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並與該第一進氣口間隔的第二進氣口,該二隔板的連線區分該馬達遮罩為一入風部分以及一連通該入風部分的出風部分,該出氣口靠近該出風部分,該第一進氣口面對該馬達遮罩的該入風部分,該第一進氣口在該氣流產生件啟動時,於該中空外殼內靠近該馬達遮罩的該入風部分處產生壓力差,以引起該第二進氣口的進風。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馬達遮罩包含一連接該側壁的頂面,該二隔板連接該側壁並使一氣流從該頂面通過。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中空外殼內設有二與該二隔板配合的輔助隔板。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電動研磨工具機包含一設於該殼體內並電性連接該電動馬達的電路板,該殼體具有一裝有該電動馬達的掌握部,以及一裝有該電路板並自該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掌握部,該第二進氣口位於該握持部並面向該電路板。
  5. 如請求項4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掌握部包含一頭段以及一自該頭段延伸並靠近該氣流產生件的頸段,該第一進 氣口靠近該頸段與該握持部連接的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第二進氣口的入風位置低於該第一進氣口的入風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殼體是由複數殼件組成,該些殼件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該馬達遮罩,該二隔板,該出氣口,該第一進氣口以及該第二進氣口。
  8. 如請求項1或7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其中,該出氣口沿該馬達遮罩的邊緣設置。
  9. 一種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包含:一中空外殼;一馬達遮罩,位於該中空外殼內;二隔板,位於該馬達遮罩側壁與該中空外殼之間,該二隔板位於該馬達遮罩二相對側;至少一出氣口,形成於該中空外殼及該馬達遮罩外緣其中一者上;至少一第一進氣口,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該第一進氣口與該出氣口分別位於該二隔板的兩側,該第一進氣口面對該馬達遮罩並靠近該二隔板其中之一;以及至少一第二進氣口,形成於該中空外殼上,與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二隔板的同一側,該第二進氣口至該出氣口的距離大於該第一進氣口至該出氣口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中空外殼內設有二與該二隔板配合的輔助隔板。
  11. 如請求項10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中空外殼區分為一掌握部以及一自該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該第一進氣口位於該掌握部,該第二進氣口位於該握持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掌握部包含一頭段以及一自該頭段延伸的頸段,該第一進氣口靠近該頸段與該握持部連接的位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第二進氣口的入風位置低於該第一進氣口的入風位置。
  14. 如請求項9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中空外殼是由複數殼件共同形成,該些殼件的其中之一形成該中空外殼的部份,該馬達遮罩,該二隔板,該出氣口,該第一進氣口以及該第二進氣口。
  15. 如請求項9所述電動研磨工具機的殼體,其中,該出氣口沿該馬達遮罩的邊緣設置。
TW111142910A 2022-11-10 2022-11-10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TWI796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2910A TWI796281B (zh) 2022-11-10 2022-11-10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2910A TWI796281B (zh) 2022-11-10 2022-11-10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6281B true TWI796281B (zh) 2023-03-11
TW202419224A TW202419224A (zh) 2024-05-16

Family

ID=8669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910A TWI796281B (zh) 2022-11-10 2022-11-10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628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2541A (en) * 1995-08-24 1996-12-10 Hutchins Manufacturing Company Abrading tool with water feed and removal system
TW201010823A (en) * 2008-09-10 2010-03-16 Basso Ind Corp Grinding machine capable of blowing dust
US20120289136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Hutchins Manufacturing Company Abrading or polishing tool with improved motor chamber
TWI444246B (zh) * 2011-06-28 2014-07-11 X Pole Prec Tools Inc Two - way cross - flow machine tool
US20200391338A1 (en) * 2019-06-14 2020-12-17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olishing machine
TWM605546U (zh) * 2020-07-07 2020-12-21 鵬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研磨機
TWI751912B (zh) * 2021-02-20 2022-01-01 鼎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機殼發燙的研磨工具機
WO2022001774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打磨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2541A (en) * 1995-08-24 1996-12-10 Hutchins Manufacturing Company Abrading tool with water feed and removal system
TW201010823A (en) * 2008-09-10 2010-03-16 Basso Ind Corp Grinding machine capable of blowing dust
US20120289136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Hutchins Manufacturing Company Abrading or polishing tool with improved motor chamber
TWI444246B (zh) * 2011-06-28 2014-07-11 X Pole Prec Tools Inc Two - way cross - flow machine tool
US20200391338A1 (en) * 2019-06-14 2020-12-17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olishing machine
WO2022001774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打磨工具
TWM605546U (zh) * 2020-07-07 2020-12-21 鵬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研磨機
TWI751912B (zh) * 2021-02-20 2022-01-01 鼎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機殼發燙的研磨工具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6538B2 (en)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ier
WO2022247924A1 (zh) 吹风机
TWI796281B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JP5823192B2 (ja) 動力工具
CN218697232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CN218697231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研磨盘遮罩
TWI823670B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研磨盤遮罩
US20240157509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casing thereof
EP4368338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casing thereof
CN218575829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
US20240157508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disc cover thereof
CN211924571U (zh) 吸吹风机
CN111588303B (zh) 吸尘器
TWI802391B (zh) 研磨工具機
EP4368339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disc cover
CN118046308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CN217338425U (zh) 一种多级降噪结构及吸尘器
CN118003206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研磨盘遮罩
CN101957026A (zh) 室外侧带有冷却水防溅结构的窗式空调
CN118046291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
CN216797520U (zh) 一种背包式吸尘器主机装置及背包式吸尘器
US20240157507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JP2007205202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EP4286097A1 (en) Tool grinding machine
CN212755470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弯曲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