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7232U -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7232U
CN218697232U CN202222994634.6U CN202222994634U CN218697232U CN 218697232 U CN218697232 U CN 218697232U CN 202222994634 U CN202222994634 U CN 202222994634U CN 218697232 U CN218697232 U CN 218697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housing
motor
air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4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邦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filed Critical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994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7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7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7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电动研磨工具机包含一电动马达、一气流产生件、以及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中空外壳、一位于该中空外壳内的马达遮罩、位于该马达遮罩侧壁与该中空外壳之间的二隔板、至少一面对该气流产生件的出气口、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并与该第一进气口间隔的第二进气口。该第一进气口在该气流产生件启动时,于该中空外壳内靠近该马达遮罩的一入风部分处产生压力差,以引起该第二进气口的进风。

Description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尤指一种具备大进风量设计壳体的电动研磨工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研磨工具机普遍于所具有的一偏心块上附挂一气流产生件,通过该气流产生件来产生对内部进行散热的气流,排出一电动马达或一电路板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其中一种实施方案就如EP2132000B1所揭,或可参阅图1所绘。图1所揭技术方案中,该电动研磨工具机60的一研磨盘遮罩61于侧向上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通气孔611,该气流产生件62贴近于该些通气孔611 设置,并同时贴近该研磨盘遮罩61与一工具机壳体63相连的端口。理想上,该气流产生件62转动时,将从该些通气孔611引入气体来进行散热,但因后述原因:该些通气孔611间隔设置(如图2所绘),以及该气流产生件62过度靠近该些通气孔611,导致实际上,该些通气孔611无法产生预期效果,该些通气孔611其中之一为进气时,该些通气孔611中接续于后的其中另一将产生排气,产生了短流问题(又称短循环),使该些通气孔611进气效率不符合预期,更导致该气流产生件62的散热效果仅限于该偏心块上,该偏心块虽与该电动马达64连接而可将废热导出,但该偏心块与该电动马达64连接的一轴的轴径偏小,废热传递速度不及该电动马达64废热生成速度,导致废热不停积存,进而影响使用者握持该工具机壳体63的感受。
再者,习用该工具机壳体63上虽设有多个进风孔631,其通过该气流产生件62转动时于该工具机壳体63内产生的气压差,来吸引外部气体从该进风孔631进入,并产生气流。但由前述可知,该气流产生件62存在效率不佳问题,无法产生符合需求的吸力,将影响从该些进风孔631进入的风量,而无法对该电动马达64进行有效散热,该电动马达64废热积存的状况依然严重。再者,为令流动于该工具机壳体63内的气流会经过该电动马达64所在位置,该些进风孔631于该工具机壳体63的位置不会直接靠近该气流产生件62,也就是说,该些进风孔631与该气流产生件62有一定距离,吸力亦因距离而衰减,如此一来,单靠该气流产生件62是无法有效于该工具机壳体63内产生大风量的气流。
当前唯一能解决电动研磨工具机积热问题的实施方案是于一电动研磨工具机70上搭配一主动式吸尘结构71实施,如图3或EP2946710B1所揭。以图3来说明,该主动式吸尘结构71的入风处为一开设于一研磨盘遮罩72上的吸入口721,实施时,该主动式吸尘结构71将于该研尘盘遮罩72内空间产生吸力,前述吸力明显大于一气流产生件73产生的吸力,连带一工具机壳体74 上的多个进风孔741吸入大量气体,从该些进风孔741吸入的大量气体对于一电动马达75的散热有极大帮助。
然,非所有该电动研磨工具机都能安装该主动式吸尘结构,仍需亟思得以解决该电源研磨工具机未装该主动式吸尘结构时该电动马达积热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壳体的气流设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的电动马达积热不易排出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包含一电动马达、一气流产生件、以及一壳体。该气流产生件于该电动马达启动时转动,该壳体包含一中空外壳、一位于该中空外壳内并提供该电动马达设置的马达遮罩、位于该马达遮罩的一侧壁与该中空外壳之间的二隔板、至少一面对该气流产生件的出气口、至少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并与该第一进气口间隔的第二进气口,该二隔板的连线区分该马达遮罩为一入风部分以及一连通该入风部分的出风部分,该出气口靠近该出风部分,该第一进气口面对该马达遮罩的该入风部分,该第一进气口在该气流产生件启动时,于该中空外壳内靠近该马达遮罩的该入风部分处产生压力差,以引起该第二进气口的进风。
一实施例中,该马达遮罩包含一连接该侧壁的顶面,该二隔板连接该侧壁并使该气流从该顶面通过。
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内设有二与该二隔板配合的辅助隔板。
一实施例中,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包含一设于该壳体内并电性连接该电动马达的电路板,该壳体具有一装有该电动马达的掌握部、以及一装有该电路板并自该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掌握部,该第二进气口位于该握持部并面向该电路板。
一实施例中,该掌握部包含一头段以及一自该头段延伸并靠近该气流产生件的颈段,该第一进气口靠近该颈段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进气口的入风位置低于该第一进气口的入风位置。
一实施例中,该壳体是由多个壳件组成,所述多个壳件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该马达遮罩、该二隔板、该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二进气口。
一实施例中,该出气口沿该马达遮罩的边缘设置。
除前述外,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包含一中空外壳、一马达遮罩、二隔板、至少一出气口、至少一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第二进气口。该马达遮罩位于该中空外壳内,该二隔板位于该马达遮罩侧壁与该中空外壳之间,该二隔板位于该马达遮罩二相对侧。该出气口形成于该中空外壳及该马达遮罩外缘其中一者上,该第一进气口形成该中空外壳上,该第一进气口与该出气口分别位于该二隔板的两侧,该第一进气口面对该马达遮罩并靠近该二隔板其中之一,该第二进气口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该第二进气口与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二隔板的同一侧,该第二进气口至该出气口的距离大于该第一进气口至该出气口的距离。
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内设有二与该二隔板配合的辅助隔板。
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区分为一掌握部以及一自该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掌握部,该第二进气口位于该握持部。
一实施例中,该掌握部包含一头段以及一自该头段延伸的颈段,该第一进气口靠近该颈段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进气口的入风位置低于该第一进气口的入风位置。
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是由多个壳件共同形成,所述多个壳件的其中之一形成该中空外壳的部分、该马达遮罩、该二隔板,该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二进气口。
一实施例中,该出气口沿该马达遮罩的边缘设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相较于习用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进气口实施上较该第二进气口先受该气流产生件作用,而于该中空外壳内靠近该马达遮罩的该入风部分处产生压力差,引起该第二进气口的进气,具体改善过往该壳体内气流单靠该气流产生件吸力产生,而易产生气流不足因应该壳体内部散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偕同进气,使该壳体内部可产生大气流,增加与该马达遮罩的热交换,有效带出该马达遮罩因该电动马达运转产生的积存废热。此外,本实用新型更通过该二隔板,令气流完整由该马达遮罩的该顶面通过,使该中空外壳提供使用者握持的部分温升不再剧烈,大幅增加使用者于长期握持使用时手掌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2,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第一实施例的气流示意图;
图3,习用电动研磨工具机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气流进气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气流示意图(一);
图10,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一);
图11,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二);
图12,本实用新型电动研磨工具机一实施例气流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20:电动研磨工具机
21:壳体
211:中空外壳
212:马达遮罩
213:隔板
214:出气口
215:第一进气口
216:第二进气口
217:壳件
218:通气间隙
219:侧壁
220:顶面
221:入风部分
222:出风部分
223:掌握部
224:握持部
225:头段
226:颈段
228:中轴线
229:辅助隔板
23:电动马达
24:气流产生件
241:基板
242:扇叶
25:研磨盘
251:面
261:气流
262:气流
27:电路板
28:偏心块
281:第一部分
282:第二部分
29:研磨盘遮罩
291:遮罩本体
292:组接口
293:释放口
294:引流段
295:弧形转向段
296:出风段
297:斜面
30:气流暂存区域
40:掌心量测点
41:指握量测点
42:距离
43:距离
44:距离
50:气流
60:电动研磨工具机
61:研磨盘遮罩
611:通气孔
62:气流产生件
63:工具机壳体
631:进风孔
64:电动马达
70:电动研磨工具机
71:主动式吸尘结构
72:研磨盘遮罩
721:吸入口
73:气流产生件
74:工具机壳体
741:进风孔
75:电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电动研磨工具机20,包含一壳体 21、一电动马达23、一气流产生件24以及一研磨盘25。该壳体21包含一中空外壳211、一提供该电动马达23设置的马达遮罩212、二隔板213、至少一出气口214、至少一第一进气口215、以及至少一第二进气口216。其中,该中空外壳211可由多个壳件217组接形成,该马达遮罩212位于该中空外壳211内,该马达遮罩212可为该些壳件217其中之一直接成型的部件。本实用新型该马达遮罩212未紧贴该中空外壳211内壁,而令该壳体21形成一位于该中空外壳211与该马达遮罩212之间的通气间隙218。又,该二隔板213位于该马达遮罩212侧壁与该中空外壳211之间,更具体来说,该二隔板213 位于该马达遮罩212二相对侧,该二隔板213位于该通气间隙218,但要了解到,该二隔板213未将该通气间隙218完全隔成两区域,该二隔板213仅用于引导气流流向该二隔板213未隔挡部分。进一步来说,该马达遮罩212包含一侧壁219、以及一连接该侧壁219的顶面220,该二隔板213连接该侧壁219 并使气流从该顶面220通过。又,该二隔板213的连线区分该马达遮罩212 为一入风部分221、以及一出风部分222,该入风部分221仍与该出风部分222 连通。
另一方面,并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该出气口214面对该气流产生件24,该出气口214形成于该中空外壳211及该马达遮罩212外缘其中一者上。该出气口214设置位置靠近该马达遮罩212的该出风部分222,该第一进气口215则对应该马达遮罩212的该入风部分221。也就是说,该出气口214 与该第一进气口215分别位于该二隔板213两侧。又,该出气口214为该壳体 21内气流的出口,该气流产生件24从该出气口214吸引该中空外壳211内气体,而令该壳体21内产生气体流动,生成一气流。一实施例中,该出气口214 沿该马达遮罩212的边缘设置。
复请参阅图5及图6,该第一进气口215形成于该中空外壳211上并面对该马达遮罩212,该第一进气口215靠近该二隔板213其中之一。又,该第二进气口216与该第一进气口215位于该二隔板213的同一侧,该第二进气口 216与该第一进气口215间隔成形于该中空外壳211,该第二进气口216至该出气口214的距离大于该第一进气口215至该出气口214的距离。承上,并请参阅图6、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时,该第一进气口215因较靠近该出气口214,较该第二进气口216先受该气流产生件24作用,可谓该第一进气口215先产生进气(如图8中标示的261),该第一进气口215的进风将于该中壳外壳211内靠近该马达遮罩212的该入风部分221处产生压力差,前述气压差将对该第二进气口216产生作用,引起该第二进气口216的进风(如图8中标示的262)。据此,以具体改善过往壳体内气流单靠气流产生件吸力产生,而易使气流不足以因应壳体内部散热的问题。复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进气口215与该第二进气口216同时进气,将可于该壳体21内部产生大气流,增加与该马达遮罩212的热交换,有效带出该马达遮罩212因该电动马达23运转产生的积存废热。此外,本实用新型更通过该二隔板213,令该气流完整由该马达遮罩212的该顶面220通过,使该马达遮罩212上的废热有效排出,大幅增加使用者于长期握持使用时手掌的舒适度。
并请参阅表一及表二,表一为以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表中代称本实用新型)、习用不具备主动式吸尘结构的电动研磨工具机(表中代称习用无吸尘),以及搭配主动式吸尘结构的电动研磨工具机(表中代称习用有吸尘) 的温升比较表。温度量测点为使用者掌心握持处(如图4标示的40),设定条件为负载180W,砂纸#80,研磨盘6吋。表二基本条件与表一相同,差异仅在于温度量测点为使用者手指抓握处(如图4标示的41)。
表一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26215930000081
表二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2621593000008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26215930000091
由表一及表二可无歧异了解,习用无吸尘者持续运转15分钟时,掌心量测点与指握量测点的温升明显,而由工具机外表量测已如此高温,可想工具机内部温度更高,而突显了本文先前技术描述,现有工具机于壳体内形成的气流不足壳内部件散热使用所衍生的废热积存问题。反观,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则于多个检测时间中,均无剧烈温升,显见本案该第一进气口215 与该第二进气口216的设计确实达到协同进风的目的,使流动于该壳体21内的气流量增加,快速带出该电动马达23运行产生的废热。另一方面,由掌心量测点的温度变化,更凸显本实用新型该二隔板213令该气流完整由该马达遮罩212的该顶面220通过,使该中空外壳211提供使用者握持的部分温升不再剧烈,大幅增加使用者于长期握持使用时手掌的舒适度。
续,比较本实用新型与习用有吸尘者于多个工具机运转时间的温度,可明显发现本实用新型采用设计在未安装一主动式吸尘结构的情况下,掌心量测点与指握量测点的温度除媲美习用有吸尘者的表现之外,更于指握量测点(表二) 的部分产生明显佳于习用吸尘者的表现。据此可谓,本实用新型确实改善习用架构未能解决的该电动马达23积热问题。
复请参阅图4、图5及图7,一实施例中,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包含一电路板27,该电路板27设于该壳体21内并电性连接该电动马达23。该壳体21 可区分出一装有该电动马达23的掌握部223、以及一装有该电路板27并自该掌握部223延伸的握持部224。该第一进气口215位于该掌握部223,该第二进气口216则位于该握持部224,并且面向该电路板27。进一步地,该掌握部 223可包含一头段225、以及一自该头段225延伸并靠近该气流产生件24的颈段226。其中,该头段225于使用者掌握时将主要面对使用者的一掌心,该颈段226则于使用者掌握时提供手指抓握于此。又,该第一进气口215靠近该颈段226与该握持部224连接的位置。
复请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211是由该些壳件217共同形成,该些壳件217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该中空外壳211的部分、该马达遮罩212、该二隔板213、该出气口214、该第一进气口215以及该第二进气口216。
复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进气口215可以多个实施,多个该第一进气口215可以该壳体21的一中轴线228,对称设于该壳体21的左右侧。
复请参阅图9,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进气口216的入风位置低于该第一进气口215的入风位置。请再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该中空外壳211内设有二与该二隔板213配合的辅助隔板229。
并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该电动研磨工具机20包含一连接该电动马达 23的偏心块28、以及一研磨盘遮罩29。其中,该偏心块28为阶梯状并具有一第一部分281、以及一位于该第一部分281下方并偏离该第一部分281轴心的第二部分282。又,该气流产生件24附挂于该偏心块28上,而位于该研磨盘遮罩29界定的空间内,进一步地,该气流产生件24是挂于该偏心块28的该第二部分282上,该气流产生件24底缘相等或略高该偏心块28的该第二部分282底缘。又,该气流产生件24包含一基板241、以及设于该基板241上的扇叶242,该些扇叶242型态相同,该些扇叶242仅设于该基板241面向该偏心块28一侧表面,该些扇叶242间隔设置,并于该基板241上成圈排列。一实施例中,为更顺畅地引入大量气体进入该壳体21,该气流产生件24是基于下述条件配置于该研磨盘遮罩29所界定空间内:该些扇叶242每一的顶缘与该壳体21之间的距离(如图10所标示的42)大于该些扇叶242每一纵向高度的50%,该些扇叶242每一的外缘与该研磨盘遮罩29之间的距离(如图10所标示的43)大于该些扇叶242每一径向宽度的50%,且该气流产生件24外径大于该出气口214至该马达遮罩212中心的距离。基于前述条件,本实施例该气流产生件24未紧贴该壳体21及该研磨盘遮罩29,而可产生一气流暂存区域30,该气流暂存区域30可令该气流产生件24的导风效果保持顺畅。
并请参阅图10至图12,该研磨盘遮罩29与该壳体21组接,并将该气流产生件24罩于其中。该研磨盘遮罩29包含一遮罩本体291、一成形于该遮罩本体291一端的组接口292、以及一成形于该遮罩本体291另一端的释放口293。该研磨盘遮罩29不具有该组接口292及该释放口293以外的通气口,该组接口292与该释放口293同轴设置,即该组接口292与该释放口293相对设置。为避免气流从该研磨盘遮罩29与该研磨盘25之间缝隙出风时,错误撞击该研磨盘25表面,产生紊流,影响气流整体效率。请参阅图11,一实施例中,该研磨盘遮罩29以该组接口292朝该释放口293方向观察,该释放口293内壁依序具有一引流段294、一弧形转向段295、以及一出风段296。该引流段294 与该遮罩本体291靠近该释放口293的内壁面无断差连接,该引流段294可与该遮罩本体291靠近该释放口293的内壁面共同构成一平坦面。该弧形转向段 295作为该引流段294与该出风段296之间的衔接者,该出风段296与该引流段294的斜率不同,进一步地,该出风段296与该引流段294之间的夹角大于 90度。再者,该出风段296可与该研磨盘25面向该研磨盘遮罩29的一面251 平行。通过前述,该气流(如图12标示的50)经该释放口293时,将因该释放口293壁面(即该引流段294,该弧形转向段295,以及该出风段296)而产生附壁效应(又称康达效应或柯恩达效应),改变流向,最后循该出风段296排出。据此,该释放口293上的导向设计,令该气流排出时非朝向该研磨盘25,避免直接撞击该研磨盘25所衍生的紊流,影响气流整体效率。
承前实施例,并请参阅图10及图11,一实施例中,该释放口293的水平高度相等或低于该气流产生件24的该基板241于该研磨盘遮罩29内的水平高度。又,该释放口293口径大于该组接口292口径,该研磨盘遮罩29呈喇叭状,以令从该出气口214进入该研磨盘遮罩29的气流流速产生减缓,避免气流流速过强而于该研磨盘遮罩29内产生紊流。一实施例中,该释放口293与该些扇叶242每一之间的距离(如图10中标示的44)大于该些扇叶242每一的径宽。又,该遮罩本体291具有一介于该组接口292与该释放口293之间的斜面297,该斜面297与该释放口293的该引流段294相连,该引流段294的斜率与该斜面297的斜率相同。另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该出气口214的外缘到该马达遮罩212中心的距离(如图6标示的45)小于该气流产生件24的外径。

Claims (15)

1.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动马达;
一气流产生件,于该电动马达启动时转动;以及
一壳体,包含一中空外壳、一位于该中空外壳内并提供该电动马达设置的马达遮罩、位于该马达遮罩的一侧壁与该中空外壳之间的二隔板、至少一面对该气流产生件的出气口、至少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并与该第一进气口间隔的第二进气口,该二隔板的连线区分该马达遮罩为一入风部分以及一连通该入风部分的出风部分,该出气口靠近该出风部分,该第一进气口面对该马达遮罩的该入风部分,该第一进气口在该气流产生件启动时,于该中空外壳内靠近该马达遮罩的该入风部分处产生压力差,以引起该第二进气口的进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遮罩包含一连接该侧壁的顶面,该二隔板连接该侧壁并使该气流从该顶面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外壳内设有二与该二隔板配合的辅助隔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动研磨工具机包含一设于该壳体内并电性连接该电动马达的电路板,该壳体具有一装有该电动马达的掌握部、以及一装有该电路板并自该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掌握部,该第二进气口位于该握持部并面向该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掌握部包含一头段以及一自该头段延伸并靠近该气流产生件的颈段,该第一进气口靠近该颈段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进气口的入风位置低于该第一进气口的入风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是由多个壳件组成,所述多个壳件的其中之一形成有该马达遮罩、该二隔板、该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二进气口。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口沿该马达遮罩的边缘设置。
9.一种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中空外壳;
一马达遮罩,位于该中空外壳内;
二隔板,位于该马达遮罩侧壁与该中空外壳之间,该二隔板位于该马达遮罩二相对侧;
至少一出气口,形成于该中空外壳及该马达遮罩外缘其中一者上;
至少一第一进气口,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该第一进气口与该出气口分别位于该二隔板的两侧,该第一进气口面对该马达遮罩并靠近该二隔板其中之一;以及
至少一第二进气口,形成于该中空外壳上,与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二隔板的同一侧,该第二进气口至该出气口的距离大于该第一进气口至该出气口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外壳内设有二与该二隔板配合的辅助隔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外壳区分为一掌握部以及一自该掌握部延伸的握持部,该第一进气口位于该掌握部,该第二进气口位于该握持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掌握部包含一头段以及一自该头段延伸的颈段,该第一进气口靠近该颈段与该握持部连接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进气口的入风位置低于该第一进气口的入风位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外壳是由多个壳件共同形成,所述多个壳件的其中之一形成该中空外壳的部分、该马达遮罩、该二隔板、该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二进气口。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研磨工具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口沿该马达遮罩的边缘设置。
CN202222994634.6U 2022-11-10 2022-11-10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Active CN218697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4634.6U CN2186972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4634.6U CN2186972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7232U true CN21869723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4634.6U Active CN2186972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7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6538B2 (en)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ier
CN218697232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CN104074158B (zh) 手持式吹风机
WO2024067794A1 (zh) 电动工具
CN114829781A (zh) 碎屑鼓风机
CN217830903U (zh) 除尘机外壳和除尘机
CN218697231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研磨盘遮罩
TWI796281B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CN218575829U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
CN118046308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壳体
CN213883043U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及吸尘器电机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96177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US20240157509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casing thereof
CN118003206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及其研磨盘遮罩
CN211155544U (zh) 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吸尘器
CN118046291A (zh) 电动研磨工具机
TW202419224A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殼體
US20240157507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EP4368338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casing thereof
TWI802391B (zh) 研磨工具機
US20240157508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disc cover thereof
CN112205919A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及吸尘器电机
TWI823670B (zh) 電動研磨工具機及其研磨盤遮罩
EP4368342A1 (en) Electric tool grind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