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650B -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650B
TWI794650B TW109133102A TW109133102A TWI794650B TW I794650 B TWI794650 B TW I794650B TW 109133102 A TW109133102 A TW 109133102A TW 109133102 A TW109133102 A TW 109133102A TW I794650 B TWI794650 B TW I7946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insulating
substrat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790A (zh
Inventor
周鈺傑
林琮翔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3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46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3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65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板、半導體磊晶層、半導體阻障層、第一半導體元件、絕緣摻雜區、及至少一絕緣柱。基板包括基材和複合材料層,半導體磊晶層設置於基板上,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半導體磊晶層上。第一半導體元件設置於基板之上,其中第一半導體元件包括位於半導體阻障層上的第一半導體蓋層。絕緣摻雜區位於第一半導體元件之一側。至少部分的絕緣柱會位於絕緣摻雜區內,絕緣柱圍繞至少部分第一半導體元件且貫穿複合材料層。

Description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高壓半導體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絕緣結構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隨著5G通訊及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對於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的需求也日益成長,這些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可例如是高頻電晶體、高功率場效電晶體、或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一般係採用半導體化合物,例如氮化鎵、碳化矽等III-V族半導體化合物,其具備高頻率、耐高壓、低導通電阻等特性。
在這些裝置中,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具有例如高輸出功率和高崩潰電壓的優勢,因此它們被廣泛地使用於高功率的應用中。雖然現存的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可以應付它們原先預定的用途,但目前它們在結構和使用環境等各個技術方面上仍有需要克服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揭露係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面臨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高壓半導體結構,高壓半導體 結構包括基板、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半導體蓋層、絕緣摻雜區、及至少一絕緣柱。基板包括基材和複合材料層。半導體通道層設置於基板之上,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半導體通道層之上,半導體蓋層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之上。絕緣摻雜區位於半導體通道層和半導體阻障層中,且位於半導體蓋層的至少一側。絕緣柱直接接觸絕緣摻雜區,且絕緣柱貫穿半導體阻障層、半導體通道層、及複合材料層。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晶片結構,晶片結構包括基板、高壓半導體結構、低壓半導體結構、及至少一絕緣柱。基板包括基材和複合材料層。高壓半導體結構設置於基板之上,低壓半導體結構設置於基板之上且分離於該高壓半導體結構。絕緣柱完整圍繞高壓半導體結構且貫穿複合材料層。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高壓半導體結構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包括提供高壓半導體結構,以及在高於150℃的環境溫度下,施加電子訊號至高壓半導體結構。其中,高壓半導體結構包括基板、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半導體蓋層、絕緣摻雜區、及至少二絕緣柱。基板包括基材和複合材料層。半導體通道層設置於基板之上,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半導體通道層之上,半導體蓋層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之上。絕緣摻雜區位於半導體通道層和半導體阻障層中,且位於半導體蓋層的至少一側。絕緣柱直接接觸絕緣摻雜區,且絕緣柱貫穿半導體阻障層、半導體通道層、及複合材料層。
1:晶片結構
10:高壓半導體結構
10-1: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
10-2: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
20:高壓半導體元件
22:絕緣結構
30:邏輯運算元件
40:記憶體元件
100:基板
100C:基材
100M:複合材料層
102:半導體磊晶層
103:半導體緩衝層
104:半導體阻障層
105:半導體通道層
110:絕緣摻雜區
112:層間介電層
120:絕緣柱
120_1:第一絕緣柱
120_2:第二絕緣柱
120_3:第三絕緣柱
200:主動區域
202:源極電極
204:閘極電極
206:汲極電極
210:半導體蓋層
300:主動區域
302:源極電極
304:閘極電極
306:汲極電極
310:半導體蓋層
A:晶片區
B:切割道區
L1:寬度
L2:寬度
L3:寬度
S1:間距
S2:間距
S3:間距
S4:間距
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閱讀本揭露時可同時參考圖式及其詳細文字說明。透過本文中之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圖式,俾以詳細解說本揭露之 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作用原理。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的各特徵可能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因此某些圖式中的部分特徵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縮小。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1圖切線A-A’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3圖切線A-A’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和第6圖是本揭露實施例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在常溫下的電性特性。
第7圖和第8圖是本揭露實施例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在高溫下的電性特性。
第9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片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片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1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10圖切線B-B’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本揭露提供了數個不同的實施例,可用於實現本揭露的不同特徵。為簡化說明起見,本揭露也同時描述了特定構件與佈置的範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僅在於示意,而非予以任何限制。
本揭露中針對「第一部件形成在第二部件上或上方」的敘述,其可以是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直接接觸」,也可以是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另存在有其他部件」,致使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並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中的各種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元件符號和/或文字註記。使用這些重複的元件 符號與文字註記是為了使敘述更簡潔和明確,而非用以指示不同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聯性。
另外,針對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空間相關的敘述詞彙,例如:「在...之下」、「在...之上」、「低」、「高」、「下方」、「上方」、「之下」、「之上」、「底」、「頂」和類似詞彙時,為便於敘述,其用法均在於描述圖式中一個部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多個)部件或特徵的相對關係。除了圖式中所顯示的擺向外,這些空間相關詞彙也用來描述半導體裝置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中以及操作時的可能擺向。舉例而言,當半導體裝置被旋轉180度時,原先設置於其他部件「上方」的某部件便會變成設置於其他部件「下方」。因此,隨著半導體裝置的擺向的改變(旋轉90度或其它角度),用以描述其擺向的空間相關敘述亦應透過對應的方式予以解釋。
雖然本揭露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詞,以敘述種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section),但應了解此等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不應被此等用詞所限制。此等用詞僅是用以區分某一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排列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因此,在不背離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範疇下,下列所討論之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亦可以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之詞稱之。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耦接」、「耦合」、「電連接」一詞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部件耦接於第二部件,則代表第一部件可直接電氣連接於第二部件,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部件。
在本揭露中,「III-V族半導體(group III-V semiconductor)」係指包含至 少一III族元素與至少一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其中,III族元素可以是硼(B)、鋁(Al)、鎵(Ga)或銦(In),而V族元素可以是氮(N)、磷(P)、砷(As)或銻(Sb)。進一步而言,「III-V族半導體」可以包括:氮化鎵(GaN)、磷化銦(InP)、砷化鋁(AlAs)、砷化鎵(GaAs)、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鋁鎵(InAlGa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其類似物或上述化合物的組合,但不限於此。此外,端視需求,III-V族半導體內亦可包括摻質,而為具有特定導電型的III-V族半導體,例如N型或P型III-V族半導體。
下文中所描述之步驟/流程中的特定步驟或是方塊層次係為例示。根據設計上的偏好,下文中所描述之步驟/流程中的特定步驟或是方塊層次可以被重新排列。進一步而言,部分方塊可以被整併或是刪除。
雖然下文係藉由具體實施例以描述本揭露,然而本揭露的原理亦可應用至其他的實施例。此外,為了不致使本發明之精神晦澀難懂,特定的細節會被予以省略,該些被省略的細節係屬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至少一高壓半導體結構10可以被設置於基板100上,高壓半導體結構10可以包括至少一半導體元件,例如是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可以是在大於600V的源極電壓或汲極電壓操作的半導體元件,例如是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可包括主動區域200、源極電極202、閘極電極204、及汲極電極206。源極電極202、閘極電極204、及汲極電極206可以分別電連接至主動區域200的對應區域。其中,電子訊號可以經由源極電極202和汲極電極206而輸 入、輸出主動區域300,藉由對閘極電極204施予適當的電壓,則可以控制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電流導通程度。類似的,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可包括主動區域300、源極電極302、閘極電極304、及汲極電極306。源極電極302、閘極電極304、及汲極電極306可以分別電連接至主動區域200的對應區域。由於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係在高電壓下操作,因此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周遭可設置有絕緣摻雜區110,以達到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之間的電絕緣效果。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1圖切線A-A’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高壓半導體結構10可以包括基板100、半導體磊晶層102、半導體阻障層104、絕緣摻雜區110、至少二半導體蓋層210、310、層間介電層112、至少二閘極電極204、304,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基板100可以包括基材100C及覆蓋基材100C的複合材料層100M。其中,基材100C的組成可以是碳化矽(SiC)、氧化鋁(Al2O3)、藍寶石(sapphire)、氮化鋁或其組合之陶瓷材料。複合材料層100M可以沿著基材100C的表面而設置,例如是分別順向性地設置於基材100C的頂面及基材100C的底面,或甚至設置於基材100C的側面,但不限定於此。各複合材料層100M可包括堆疊的絕緣層及晶種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對於分別位於基材100C的頂面及底面的複合材料層100M而言,在沿著遠離基材100C的方向上,複合材料層100M各自可依序包括第一絕緣層、晶種層、及第二絕緣層。其中,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可以分別是單一或多層的絕緣材料層,例如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其他合適的絕緣材料,而晶種層可以是半導體材料,例如矽,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在沿著遠離基材100C的方向上,各複合 材料層100M可包括依序堆疊的氧化物層、半導體層、氮化物層、及氧化物層,但不以此為限。對於基材100C為陶瓷基底的情形,由於其機械強度高於單晶矽基底,因此基板100便不易發生破裂或彎曲的情形。此外,由於陶瓷基底的電絕緣性高於單晶矽基底,因此基板100可承受較高的電壓。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對於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均為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情形,半導體磊晶層102和基板100之間可以選擇性地設置氮化物層、超晶格層(super lattice layer)、及高電阻層,但不限定於此。其中,氮化物層可以被設置於基板100上,其具有較少的晶格缺陷,因此可以增進設置於氮化物層上的半導體層(例如:半導體磊晶層102)的磊晶品質。超晶格層可用以降低基板100和設置於超晶格層上的半導體層(例如:半導體磊晶層102)之間的晶格不匹配(lattice mismatch)的程度,以及降低晶格不匹配所產生之應力。高電阻層相較於其他的半導體層具有較高的電阻率,因此可避免設置於高電阻層上的半導體層(例如:半導體磊晶層102)和基板100間產生漏電流。
半導體磊晶層102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III-V族半導體層的成份可以是GaN、AlGaN、InGaN或InAlGaN,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磊晶層102從下至上可以包括半導體緩衝層及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通道層係為未摻雜的III-V族半導體,例如是未摻雜的GaN(undoped-GaN,u-GaN)。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通道層亦可以是被摻雜的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例如是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對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而言,其摻質可以是Cd、Fe、Mg或Zn,但不限定於此。
半導體阻障層104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其組成會不同於半導體通道層的III-V族半導體。舉例來說,半導體阻障層104可包含AlN、AlyGa(1-y)N(0<y<1)或其組合。根據一實施例,半導體阻障層104可以是N型III-V族半導體,例如是本質上為N型的AlGaN層,但不限定於此。
此外,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半導體磊晶層102上部的半導體通道層可以直接接觸半導體阻障層104,因此半導體磊晶層102鄰近於半導體阻障層104之區域可以形成載子流通區域,例如是二維電子氣(2-DEG)區域。半導體蓋層210、310可以互相分離,且各自可以是一層或多層的P型III-V族半導體層,例如是P型的GaN層,且摻質可以是選自Mg、Cd或Zn等金屬摻質。
絕緣摻雜區110可以位於半導體蓋層210、310兩側的半導體磊晶層102及半導體阻障層104中,且絕緣摻雜區110較佳會位於兩互相分離的半導體蓋層210、310之間,而不會和半導體蓋層210、310重疊。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形成絕緣摻雜區110的方式可以例如是藉由施加外部能量以破壞半導體磊晶層102與半導體阻障層104的晶格,或是是藉由施行離子佈植製程,以將特定的非導體摻質植入半導體磊晶層102及半導體阻障層104中。上述用於形成絕緣摻雜區110的摻質可以包括氦、氬、氮、磷、砷、氧或其組合,但不限定於此。
層間介電層112可以被設置於絕緣摻雜區110上,且覆蓋半導體蓋層210、310。層間介電層112中可選擇性的另設置互連結構,以電連接至半導體蓋層210、310或半導體阻障層104,但不限定於此。
閘極電極204、304可以設置於層間介電層112的頂面,並且電連接至對應的半導體蓋層210、310。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電極204、304以及設置於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和第一高壓半導體結構10-2內的其他電極,例如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係為導電材料,例如是Au、Ni、Pt、Pd、Ir、Ti、Cr、W、Al、Cu、TaN、TiN、WSi2、前述之組合或類似材料。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類似第2圖的實施例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第3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除了包括絕緣摻雜區110之外,更包括圍繞高壓半導體元件10-1、10-2的主動區域200、300的絕緣柱120。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絕緣柱120 可以圍繞主動區域200、300周邊。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絕緣柱120可以包括多個絕緣柱(或稱為子絕緣柱),使得絕緣柱可以分離設置,並各自圍繞主動區域200及主動區域300的周邊。於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形成絕緣柱120的時點可以早於形成閘極電極204、304、源極電極202、302、或汲極電極206、306的時點,以確保絕緣柱120之深寬比(aspect ratio)。藉由將絕緣柱120和絕緣摻雜區110的尺寸設定於特定範圍,即可達成最佳的電性表現,後續表一將更進一步說明。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3圖切線A-A’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絕緣柱120可以包括多個絕緣柱,例如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絕緣柱120可以位於高壓半導體元件10-1、10-2之間,例如是位於半導體蓋層210、310之間。此外,絕緣柱120不限於只位於半導體蓋層210或半導體蓋層310的一側,絕緣柱120亦可位於半導體蓋層210或半導體蓋層310的兩側,或進一步圍繞半導體蓋層210或半導體蓋層310的周邊。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貫穿絕緣摻雜區110及複合材料層100M,並直接接觸絕緣摻雜區110及基材100C。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當絕緣摻雜區110被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104及半導體磊晶層102中,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可以被視為是同時貫穿半導體阻障層104及半導體磊晶層102。絕緣柱120可以是單層結構或是複合結構,例如是僅包含絕緣材料的單層結構,或是同時包含絕緣材料及埋設於絕緣材料中的導電材料的複合結構,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可以各自具有一寬度L1、L2、L3,且第一絕緣柱120_1及第三絕緣柱120_3和半導體蓋層210及半導體蓋層310之間可以分別具有間距S1、間距S4,而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之間可以具有間距S2、間距S3。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絕緣 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可以等距分佈,亦即間距S2等於間距S3。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絕緣柱120(包括第一絕緣柱120_1、第二絕緣柱120_2、及第三絕緣柱120_3)的寬度L1、L2、L3可以小於絕緣柱120間的間距S2、S3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絕緣柱120的形成時點可以是在形成絕緣摻雜區110之後,但在形成層間介電層112之前,但不限定於此。舉例而言,在施行離子佈植製程,以形成絕緣摻雜區110之後,可以利用光微影及蝕刻等製程,以於絕緣摻雜區110內形成至少一溝渠,且溝渠的底部深度可深達基材100C的頂面,致使基材100C暴露出於溝渠。之後,可以施行適當的沉積製程,例如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或旋轉塗布製程,以於溝渠內填滿絕緣材料,而形成如第4圖所示的絕緣柱120。後續可以進一步在絕緣柱120上形成層間介電層112,以及於層間介電層112的表面形成至少一電極,例如閘極電極204、304。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為了進一步降低基板100的厚度,可以在層間介電層112的表面形成電極之後,對基板100的背面施行減薄製程(grinding),以完全去除位於基材100C底面的複合材料層100M,或進一步去除部分的基材100C,直到基板100減薄至預定的厚度。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高壓半導體結構的操作方法。首先,提供高壓半導體結構,例如是第1、2圖或第3、4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之後,可以在環境溫度在特定區間的情況下,施加電子訊號至高壓半導體結構10。根據一示例,可以在環境溫度落於15℃至300℃的區間內的條件下,對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2施加高於200伏特(V)的電壓,並量測自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汲極電極306傳遞出的電流大小。根據另一示例,可以在環境溫度落於15℃至300℃的區間內的條件下,對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由-800V漸增至800V內的電壓,並量測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
以下就本揭露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電性表現進行相應的描述。其中,高壓半導體結構的結構可以是例如是第1、2圖或第3、4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且高壓半導體元件10-1、10-2均為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可以在25℃的環境溫度下,分別對如第2圖和第4圖所示的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高於200V至800V的電壓,並量測自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汲極電極306傳遞出的電流數值。此外,針對第2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可以調整相鄰高壓半導體元件10-1、10-2之間的絕緣摻雜區110的橫向尺寸,使絕緣摻雜區110具有不等的橫向尺寸,並針對相應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進行上述量測。類似的,針對第4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可以調整絕緣柱120的數量,並針對相應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進行上述量測。上述量測的結果係記載於下表1中。
Figure 109133102-A0305-02-0014-1
註3:當一高壓半導體結構的汲極輸出指定電流數值時,應施加至相鄰高壓半導體結構的汲極的電壓數值
根據表1所述的結果,可以得知當高壓半導體裝置10包括絕緣摻雜區110,或同時包括絕緣摻雜區110及絕緣柱120時,要對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至少950V的電壓,相鄰的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汲極電極306才會產生1nA的電流。此外,對於同時包括絕緣摻雜區110及絕緣柱120的高壓半導體裝置10,其耐壓能力會高於只包括絕緣摻雜區110的高壓半導體裝置10。又,當絕緣柱120的數量達到2時,其耐壓能力即達到飽和,因此為了避免絕緣柱120佔據過多的晶粒面積,可以將絕緣柱120和絕緣摻雜區110的尺寸設定於特定範圍,即可達成最佳的電性表現。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可以在25℃的環境溫度下,分別對如第2圖和第4圖所示的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200V至200V的電壓,並量測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量測的結果係分別記載於第5圖和第6圖中。第5圖和第6圖是本揭露實施例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在常溫下的電性特性。其中,第5圖係對應於第2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的電性特性,而第6圖係對應於第4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的電性特性。如第5圖和第6圖所示,無論施加至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的電壓大小為何,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可以實質上維持固定。換言之,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閾值電壓不會因為施加至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電壓而產生變動。
類似的,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可以在150℃的環境溫度下,分別對如第2圖和第4圖所示的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500V至 500V的電壓,並量測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量測的結果係分別記載於第7圖和第8圖中。第7圖和第8圖是本揭露實施例的高壓半導體結構在高溫下的電性特性。其中,第7圖係對應於第2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的電性特性,而第8圖係對應於第4圖所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10的電性特性。如第7圖所示,當對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負電壓或正電壓時,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會產生變動,換言之,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閾值電壓會因為施加至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電壓而產生變動。此外,隨著施加至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電壓逐漸增加,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閾值電壓的偏移程度會愈顯著。相較之下,如第8圖所示,無論對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汲極電極206施加的電壓數值為何,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ID和VG的關係可以實質上維持固定。換言之,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10-2的閾值電壓不會因為施加至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10-1的電壓而產生變動。
第9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片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晶片結構1可以被設置於晶圓的晶片區A中,而晶片區A的四周可以被切割道區B圍繞。晶片結構1中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高壓半導體元件20及低壓半導體元件(例如:邏輯運算元件30或記憶體元件40),且高壓半導體元件20可以被絕緣區22包圍。其中,高壓半導體元件20可以是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而絕緣區22內可以設置上述絕緣摻雜區及/或絕緣柱。
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片結構的俯視示意圖。第10圖中的晶片結構1和第9圖中的晶片結構1的差異主要在於,第10圖中的晶片結構1可以包括至少二個高壓半導體元件20,且高壓半導體元件20各自可以被絕緣區22包圍。
第1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沿著第10圖切線B-B’所繪示的高壓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各高壓半導 體元件20由下至上可以包括基板100、含矽半導體層101、半導體磊晶層102、半導體阻障層104、及半導體蓋層210、310,且半導體通道層105和半導體阻障層104之間的介面可存在二維電子氣(如虛線標示處)。此外,相鄰的高壓半導體元件20可以藉由導線320,以將某一高壓半導體元件20的源極電極302串聯至另一高壓半導體元件20的汲極電極206,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相鄰高壓半導體元件20之間和週邊可以設置絕緣摻雜區110和絕緣柱120。其中,絕緣摻雜區110可以是經由摻雜或破壞半導體阻障層104、半導體通道層105、及/或部分半導體緩衝層105而得。絕緣柱120的上部可以被設置於絕緣摻雜區110中,絕緣柱120的下部可以貫穿半導體緩衝層105及含矽半導體層101,或進一步貫穿複合材料層100M。
根據上述實施例,藉由在高壓半導體結構中設置絕緣摻雜區,或是同時設置絕緣摻雜區及絕緣柱,可以避免高壓半導體結構中的高壓半導體元件影響其他的高壓半導體元件及低壓半導體元件的電性表現。此外,對於包括絕緣摻雜區及絕緣柱的高壓半導體結構,高壓半導體結構在高溫下更不容易發生閾值電壓偏移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高壓半導體結構
10-1:第一高壓半導體元件
10-2:第二高壓半導體元件
100:基板
100C:基材
100M:複合材料層
102:半導體磊晶層
104:半導體阻障層
110:絕緣摻雜區
112:層間介電層
120:絕緣柱
120_1:第一絕緣柱
120_2:第二絕緣柱
120_3:第三絕緣柱
204:閘極電極
210:半導體蓋層
304:閘極電極
310:半導體蓋層
L1:寬度
L2:寬度
L3:寬度
S1:間距
S2:間距
S3:間距
S4:間距

Claims (11)

  1.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基板,包括一基材和一複合材料層;一半導體磊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一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該半導體磊晶層上;一第一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之上,其中該第一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半導體蓋層,該第一半導體蓋層位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上;一絕緣摻雜區,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元件之一側;以及至少一絕緣柱,至少部分位於該絕緣摻雜區內,該至少一絕緣柱圍繞至少部分該第一半導體元件,且貫穿該複合材料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基材包含氮化鋁、碳化矽、氧化鋁、或前述之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絕緣柱直接接觸該基板。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半導體元件包括一閘極電極、一源極電極、及一汲極電極,且該至少一絕緣柱未延伸超過該閘極電極的頂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另包括一層間介電層,該層間介電層設置於該至少一絕緣柱之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半導體結構另包括一第二半導體元件,相鄰於該第一半導體結構而設置,且該至少一絕緣柱包括複數個絕緣柱,該些絕緣柱分別圍繞該第一半導體元件及該第二半導體元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些絕緣柱之數量為3。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絕緣摻雜區係由施加外部能量破壞該半導體磊晶層與該半導體阻障層的晶格或植入非導體元素於該半導體磊晶層與該半導體阻障層中。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半導體結構更包括一第二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之上,其中該第二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二半導體蓋層,該第二半導體蓋層位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上,且該絕緣摻雜區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元件及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複合材料層包括絕緣層及晶種層,其中該晶種層包含半導體材料。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絕緣摻雜區的一邊緣與該第一半導體蓋層的一邊緣對齊。
TW109133102A 2020-09-24 2020-09-24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794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102A TWI794650B (zh) 2020-09-24 2020-09-24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102A TWI794650B (zh) 2020-09-24 2020-09-24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790A TW202213790A (zh) 2022-04-01
TWI794650B true TWI794650B (zh) 2023-03-01

Family

ID=8219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102A TWI794650B (zh) 2020-09-24 2020-09-24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46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3488A (en) * 1998-01-14 2000-11-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ed by same
US20070228416A1 (en) * 2005-11-29 2007-10-04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Enhancement- and Depletion-mode AlGaN/GaN HFETs
US2014026437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III-Nitride P-Channe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Hole Carriers in the Channel
US20150008442A1 (en) * 2013-07-08 2015-01-08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Isolation structure in gallium nitride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TW201515223A (zh) * 2013-07-29 2015-04-16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 具有降低的輸出電容之氮化鎵裝置及其製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3488A (en) * 1998-01-14 2000-11-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ed by same
US20070228416A1 (en) * 2005-11-29 2007-10-04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Enhancement- and Depletion-mode AlGaN/GaN HFETs
US2014026437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III-Nitride P-Channe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Hole Carriers in the Channel
US20150008442A1 (en) * 2013-07-08 2015-01-08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Isolation structure in gallium nitride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TW201515223A (zh) * 2013-07-29 2015-04-16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 具有降低的輸出電容之氮化鎵裝置及其製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790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0383B (zh) 半導體結構、包括半導體結構之積體電路及用以製造半導體結構之方法
CN111883588A (zh) 用于hemt器件的侧壁钝化
US20120061680A1 (en) Gallium nitride 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26841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3725296B (zh) 氮化物半导体外延叠层结构及其功率元件
US12100758B2 (e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00092381A (ko) 가공된 기판 상의 집적된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775276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WO2022176455A1 (ja) 窒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
TWI794650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2023028264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40554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US11588047B2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846726B (zh) 增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US11552188B2 (en) High-voltag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4335172A (zh) 半导体结构
TWI831494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US1177702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197088A1 (zh)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87005A1 (en)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967642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20121844U (zh)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
TWI794599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US2024017830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32698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