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332B -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332B
TWI792332B TW110119727A TW110119727A TWI792332B TW I792332 B TWI792332 B TW I792332B TW 110119727 A TW110119727 A TW 110119727A TW 110119727 A TW110119727 A TW 110119727A TW I792332 B TWI792332 B TW I7923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ing
protrusions
cushioning element
sole structure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2059A (zh
Inventor
費登希歐 二世 坎柏斯
柴克里 M 遏德
喬丁 科隆普
李彥樵
菲歐娜 L 雷瑟克
達米安 R 曼斯比克
羅傑 保羅 莫菲
賽巴斯汀 提謝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2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33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6Differential cushioning region, e.g. cushioning loc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9Resilient soles filled with a non-compressible fluid, e.g. gel,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 A43B13/223Profiled s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heel, i.e. the calcaneus bo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包含一底座及一緩衝配置。該底座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該緩衝配置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第一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且包含接觸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二緩衝元件。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可包含一流體填充之囊腔。每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基座且每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二側包含形成於與該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之該等凸起。每一緩衝元件之該基座附接至該凹槽之該等表面中之一各別表面。

Description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併入有一囊腔之鞋底結構。
本章節提供關於本發明之未必係先前技術之背景資訊。
按慣例,鞋類物件包含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鞋面可由任何適合材料形成,以將一腳部接納、固定並支撐於鞋底結構上。鞋面可與繫帶、條帶或其他緊固件協作以調整鞋面圍繞腳部之貼合度。鞋面之接近於腳部之一底部表面之一底部部分附接至鞋底結構。
鞋底結構通常包含延伸於一地面與鞋面之間的一分層配置。鞋底結構之一個層包含提供與地面之牽引力之一外底。外底可由賦予耐久性及耐磨性以及增強與地面之牽引力之橡膠或其他材料形成。鞋底結構之另一層包含安置於外底與鞋面之間的一中底。中底為腳部提供緩衝且可部分地由一聚合物發泡體材料形成,該聚合物發泡體材料在一經施加負載下彈性地壓縮以藉由減弱地面反作用力來緩衝腳部。中底可另外或替代地併入有一流體填充之囊腔以藉由在一經施加負載下彈性地壓縮來減弱地面反作用力而為腳部提供緩衝。鞋底結構亦可包含位於接近於鞋面之底部部分之一空隙內之一增強舒適性之內底或一鞋墊,以及附接至鞋面且安置 於中底與內底或鞋墊之間的一士多寶(strobel)。
採用囊腔之中底通常包含由密封或接合在一起的兩個聚合物材料屏障層形成之一囊腔。囊腔可含有空氣,且設計時強調平衡對腳部之支撐及緩衝特性,該等緩衝特性與囊腔在一經施加負載下彈性地壓縮時之回應性有關。
在一項態樣中,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底座,其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至接觸該複數個凸起之一遠端之一第二緩衝元件。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底座,其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第一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且包含接觸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二緩衝元件。
4-4:線
5-5:線
6-6:線
7-7:線
8-8:線
12-12:線
13-13:線
14-14:線
20-20:線
21-21:線
22-22:線
23-23:線
24-24:線
25-25:線
31-31:線
32-32:線
33-33:線
10:鞋類物件/鞋類
10a:鞋類物件
10b:鞋類物件
10c:鞋類物件
12:前端
14:後端
16:外側/相對側
18:內側/相對側
20:前腳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22:中腳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24:腳跟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100:鞋底結構
100a:鞋底結構
100b:鞋底結構
100c:鞋底結構
102:中底
102a:中底
102b:中底
102c:中底
104:外底
104a:外底
104b:外底
104c:外底
106:底座
106a:底座
106b:底座
106c:底座
108:緩衝配置
108a:緩衝配置
108b:緩衝配置
108c:緩衝配置
108d:緩衝配置
108e:緩衝配置
108f:緩衝配置
110:托座
110a:托座
110c:托座
112:第一緩衝元件
112a:第一緩衝元件
114:第二緩衝元件
114a:第二緩衝元件
114b:第二緩衝元件
114c:第二緩衝元件
116:支撐板
116b:支撐板
118:第一端
120:第二端
122:鞋床
124:前腳支撐構件/支撐構件
124a:前腳支撐構件
124b:前腳支撐構件
124c:前腳支撐構件
126:凹槽
126a:凹槽
126b:凹槽
126c:凹槽
128:頂部表面
130:下部表面
132:底部表面
132a:底部表面
133:拱形物或凹槽
134:第一端壁/端壁
135:第二端壁/端壁
136:上部承窩/承窩
138:內表面
140:下部承窩/承窩
140b:下部承窩
140c:下部承窩
142:屏障層/對置屏障層/實質上扁平基礎屏障層/基礎屏障層
142b:基礎屏障層
144:屏障層/對置屏障層/緩衝屏障層
144a:緩衝屏障層
144b:緩衝屏障層/屏障層
146a:凸起
146b:凸起
146c:凸起
146d:凸起
146e:凸起
146f:凸起
146g:凸起
146h:凸起
146i:凸起
146j:凸起
148:內部凹陷
148b:內部凹陷
150:中心部分
150a:凹部或通道
150b:中心部分
150c:通道
150d:通道
152a:通道
152b:通道
152c:通道
152d:通道
152g:通道
152h:通道
152i:通道
152j:通道
154:上部及下部支撐表面/支撐表面
154a:支撐表面/上部支撐表面
154b:支撐表面/下部支撐表面
156:容座/凹形容座
156a:容座
160:內表面
160b:內表面
162:外表面
164a:第一片段
164b:第二分段/第二片段
166:凹陷
168:中心轂
170:起伏狀周邊邊沿/周邊邊沿
172a:第一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b:第一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c:第一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d:第一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g:第二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h:第二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i:第二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2j:第二波狀部/波狀部/容座
174:外周邊
176a:撐條
176b:撐條
178:實質上平坦遠端表面/平坦遠端/彈性遠端
200:鞋面
200a:鞋面
A10:縱向軸
A10c:縱向軸
R146:半徑
R146g:半徑
T108:總體厚度
T112:最大厚度
T114:最大厚度
T124:厚度
本文中所闡述之圖式僅用於說明所選擇構形之目的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包含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外側立面圖;圖2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內側立面圖;圖3係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底部平面圖; 圖4係沿著圖3中之線4-4截取之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5係沿著圖3中之線5-5截取之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6係沿著圖3中之線6-6截取之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7係沿著圖3中之線7-7截取之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8係沿著圖3中之線8-8截取之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包含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外側立面圖;圖10係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內側立面圖;圖11係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底部平面圖;圖12係沿著圖11中之線12-12截取之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13係沿著圖11中之線13-13截取之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14係沿著圖11中之線14-14截取之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15A及圖15B係用於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替代緩衝配置之一實例之透視圖;圖16A及圖16B係用於圖9之鞋類物件之一替代緩衝配置之 另一實例之透視圖;圖17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包含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外側立面圖;圖18係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內側立面圖;圖19係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底部平面圖;圖20係沿著圖19中之線20-20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1係沿著圖19中之線21-21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2係沿著圖19中之線22-22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3係沿著圖19中之線23-23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4係沿著圖19中之線24-24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5係沿著圖19中之線25-25截取之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26A及圖26B係用於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替代緩衝配置之一實例之透視圖;圖27A及圖27B係用於圖17之鞋類物件之一替代緩衝配置之另一實例之透視圖;圖28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包含一鞋底結構之一鞋類物件之一外側立面圖; 圖29係圖28之鞋類物件之一內側立面圖;圖30係圖28之鞋類物件之一底部平面圖;圖31係沿著圖30中之線31-31截取之圖28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圖32係沿著圖30中之線32-32截取之圖28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及圖33係沿著圖30中之線33-33截取之圖28之鞋類物件之一剖視圖。
在所有圖式中,對應參考編號指示對應部件。
相關申請案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依據35 U.S.C.§119(e)主張2020年5月31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032,690號之優先權。此先前申請案之揭示內容被視為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之部分且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現將參考附圖更充分地闡述實例構形。提供實例構形使得本發明將係透徹的,並將本發明之範疇充分傳達給熟習此項技術者。陳述了特定細節(諸如特定組件、裝置及方法之實例),以提供對本發明之構形之透徹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不需要採用特定細節,實例構形可以諸多不同形式體現,且特定細節及實例構形皆不應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僅出於闡述特定例示性構形之目的,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冠詞「一(a、an)」及定冠詞「該(the)」亦可意欲包含複數形式,除非內容脈絡另有明確指示。術 語「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包含(including)」及「具有(having)」係包含性的,且因此規定存在特徵、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但並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除非特定指定為一執行次序,否則本文中所闡述之方法步驟、程序及操作並不解釋為必須要求以所討論或圖解說明之具體次序進行。可採用額外或替代步驟。
當一元件或層被稱為「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嚙合至」、「連接至」、「附接至」、「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層時,其可直接位於其他元件或層上,嚙合至、連接至、附接至或耦合至其他元件或層,或者可存在介入元件或層。相比而言,當一元件被稱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直接嚙合至」、「直接連接至」、「直接附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層時,可不存在介入元件或層。用以闡述元件之間的關係之其他字詞應以一類似方式(例如,「在......之間」對「直接位於......之間」、「毗鄰」對「直接毗鄰」等)解釋。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物項中之一或多者之任何及所有組合。
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闡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此等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不應受到此等術語之限制。此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與另一區域、層或區段區分開。除非由內容脈絡清晰指示,否則諸如「第一」、「第二」及其他數值術語之術語並不暗指一順序或次序。因此,可將下文論述之一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稱為一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而不背離實例構形之教示。
本發明之一項態樣提供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底結構。該 鞋底結構包含一底座,該底座具有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該第二表面面向該第一表面。該鞋底結構亦包含一緩衝配置,該緩衝配置包含一第一緩衝元件及一第二緩衝元件,該第一緩衝元件自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複數個凸起,該第二緩衝元件自第二表面凸出至接觸複數個凸起之一遠端。本發明之實施方案可包含以下選用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例中,第一緩衝元件包含一囊腔。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基座,且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二側包含形成於與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之複數個凸起。在某些構形中,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在某些實例中,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的。
在某些構形中,第一表面包含一第一承窩,其接納包含第一緩衝元件之緩衝配置之一第一端。
在某些實例中,鞋底結構包含界定凹槽之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底座硬之一材料。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凹槽之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在某些實例中,鞋底結構具有一支撐板,其安置於第一緩衝元件與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第一緩衝元件之複數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此處,支撐板包含具有比第一緩衝元件及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底結構。鞋底結構具有一底座,該底座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該第二表面面向該第一表面。鞋底結構亦具有一緩衝配置,其包含一第一 緩衝元件及一第二緩衝元件,該第一緩衝元件自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第一複數個凸起,該第二緩衝元件自第二表面凸出且包含接觸第一複數個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本發明之實施方案可包含以下選用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例中,第一緩衝元件及第二緩衝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流體填充之囊腔。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且第二緩衝元件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此處,第一複數個凸起安置於第一緩衝元件之與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且第二複數個凸起安置於第二緩衝元件之與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相對之一側上。
在某些實例中,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及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及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的。
在某些構形中,第一表面包含接納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承窩,且第二表面包含接納第二緩衝元件之一第二承窩。
在某些實例中,鞋底結構包含界定凹槽之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底座硬之一材料。
在某些構形中,凹槽之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在某些實例中,鞋底結構包含一支撐板,其安置於第一緩衝元件與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第一緩衝元件之凸起及第二緩衝元 件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此處,支撐板包含具有比第一緩衝元件及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在附圖及以下說明中陳述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方案之細節。依據說明及圖式且依據申請專利範圍,其他態樣、特徵及優點將顯而易見。
參考圖1,一鞋類物件10包含一鞋底結構100及附接至該鞋底結構之一鞋面200。鞋類10可進一步包含與鞋類之一最前點相關聯之一前端12,及對應於鞋類10之一最後點之一後端14。如圖3中所展示,鞋類10之一縱向軸AF沿著鞋類10之一長度,平行於一地面自前端12延伸至後端14,且大體上將鞋類10劃分成一外側16及一內側18。因此,外側16及內側18分別對應於鞋類10之相對側且自前端12延伸至後端14。如本文中所使用,一縱向方向係指自前端12延伸至後端14之方向,而一橫向方向係指橫切於縱向方向且自外側16延伸至內側18之方向。
鞋類物件10可劃分成一或多個區域。該等區域可包含一前腳區域20、一中腳區域22,及一腳跟區域24。前腳區域20對應於腳部之一球形部分,包含蹠趾(MTP)關節。中腳區域22可對應於腳部之一足弓區,且腳跟區域24可對應於腳部之後部,包含一跟骨。
參考圖1及圖2,鞋底結構100包含經構形以向鞋底結構100提供緩衝特性之一中底102,及經構形以提供鞋類物件10之一地面接合表面之一外底104。不像習用鞋底結構,鞋底結構100之中底102可複合地形成,且包含用於遍及鞋底結構100提供所期望形式之緩衝及支撐之複數個子組件。舉例而言,中底102包含自前端12延伸至後端14之一底座106,及安置在腳跟區域24內之一緩衝配置108。視情況,中底102可包含經構 形以將緩衝配置108之一下部部分接納並支撐於底座106內之一托座110。底座106經構形以附接至鞋面200並在鞋面200與緩衝配置108之間提供一界面。如下文更詳細闡述,緩衝配置包含以一堆疊構形配置於腳跟區域24中之一第一緩衝元件112(下部緩衝元件)及一第二緩衝元件114(上部緩衝元件)。視情況,緩衝配置108包含插置於第一緩衝元件112(下部緩衝元件)與第二緩衝元件114(上部緩衝元件)之間的一支撐板116。
參考圖1及圖2,中底102之底座106自前端12處之一第一端118連續延伸至後端14處之一第二端120。底座106之一上部部分包含經構形以附接至鞋面200並為腳部之一腳底表面提供支撐及緩衝之一鞋床122。底座106之一下部部分包含形成於前腳區域20及中腳區域22中之一前腳支撐構件124,及延伸穿過中腳區域22及腳跟區域24之一凹槽126。如下文所論述,前腳支撐構件124經構形以沿著前腳區域20提供緩衝,而凹槽126經構形以接納緩衝配置108以支撐鞋面200之腳跟區域24。
鞋床122自底座106之第一端118連續延伸至第二端120並界定底座106之一頂部表面128,該頂部表面經構形以在組裝鞋類物件10時面向鞋面200。鞋床122亦包含形成於與頂部表面128相對之一側上之一下部表面130,其中頂部表面128與下部表面130之間的一距離形成鞋床122之一厚度。如所展示,前腳支撐構件124自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下垂並界定底座106之一底部表面132。此處,前腳支撐構件124自第一端118連續延伸至形成於中腳區域22中之一第一端壁134。支撐構件124之一厚度T124沿著自第一端118至端壁134之一方向漸進地增加。
凹槽126毗鄰於前腳支撐構件124形成,並至少部分地穿過腳跟區域24自中腳區域22中之第一端壁134延伸至腳跟區域24中毗鄰於第 二端120之一第二端壁135。第一端壁134面向第二端壁135以界定凹槽126之一長度。如所展示,每一端壁134、135可具有跨越底座106之一寬度自外側16延伸至內側18之一凹形輪廓。在使用中,端壁134、135之凹形幾何構造允許端壁134、135之上部及下部部分朝向彼此彎曲,此在使用期間提供端壁134、135之一彈簧樣壓縮。凹槽126之一深度或高度由自底座106之底部表面132至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之一距離界定。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可包含面向凹槽126之一上部承窩136。如下文更詳細闡述,上部承窩136經構形以與緩衝配置108之一上部部分介接或接納緩衝配置108之一上部部分,以將緩衝配置108之一位置固定在凹槽126內。
如上文所闡述,底座106由諸如發泡體或橡膠之一彈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以賦予穿戴者之腳部緩衝、回應性及能量散佈之性質。用於底座106之實例彈性聚合物材料可包含基於發泡或模製一或多種聚合物之彼等材料,諸如一或多種彈性體(例如,熱塑性彈性體(TPE))。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脂肪族聚合物、芳香族聚合物,或兩者之混合物;且可包含均聚物、共聚物(包含三元共聚物),或兩者之混合物。
在某些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烯烴均聚物、烯烴共聚物或其共混物。烯烴聚合物之實例包含聚乙烯、聚丙烯,及其組合。在其他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乙烯共聚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EVOH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不飽和單脂肪酸共聚物,及其組合。
在其他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聚丙烯酸酯,諸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丙烯乙酸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乙酸乙烯酯; 包含其衍生物、其共聚物,及其任何組合。
在仍其他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離聚物聚合物。在此等態樣中,離聚物聚合物可包含具有羧酸官能基、磺酸官能基、其鹽(例如,鈉、鎂、鉀等)及/或其酸酐之聚合物。例如,離聚物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脂肪酸改質之離聚物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鹽、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組合。
在其他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丙烯晴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及其組合。
在其他態樣中,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聚醯胺共聚物(例如,聚醯胺-聚醚共聚物)及/或一或多種聚氨酯(例如,交聯聚氨酯及/或熱塑性聚氨酯)。適合聚氨酯之實例包含下文針對屏障層142、144論述之彼等聚氨酯。另一選擇係,一或多種聚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種天然及/或合成橡膠,諸如丁二烯及異戊二烯。
當彈性聚合物材料係一發泡聚合物材料時,發泡材料可使用基於溫度及/或壓力之一改變相變成一氣體之一物理發泡劑來發泡,或者在高於其活化溫度加熱時形成一氣體之一化學發泡劑來發泡。舉例而言,化學發泡劑可係一偶氮化合物,諸如偶氮二甲醯胺、碳酸氫鈉,及/或一異氰酸酯。
在某些實施例中,發泡聚合物材料可係一交聯發泡材料。在此等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基於過氧化物之交聯劑,諸如過氧化二異丙 苯。此外,發泡聚合物材料可包含一或多種填料,諸如顏料、經改質或天然黏土、經改質或未經改質合成黏土、滑石玻璃纖維、粉末玻璃、經改質或天然二氧化矽、碳酸鈣、雲母、紙、木屑等等。
彈性聚合物材料可使用一模製程序來形成。在一項實例中,當彈性聚合物材料係一經模製彈性體時,未經固化之彈性體(例如,橡膠)可在一班布裡(Banbury)混合機中與一選用填料及一固化包(諸如一基於硫或基於過氧化物之固化包)混合、壓延、成型、放置於一模具中,並硫化。
在另一實例中,當彈性聚合物材料係一發泡材料時,該材料可在諸如一射出模製程序之一模製程序期間發泡。一熱塑性聚合物材料可在一射出模製系統之套筒中熔化,並與一物理或化學發泡劑且視情況一交聯劑結合,且接著在使發泡劑活化之條件下注入至一模具中,從而形成一經模製發泡體。
視情況,當彈性聚合物材料係一發泡材料時,該發泡材料可係一經壓縮模製發泡體。壓縮模製可用於變更一發泡體之物理性質(例如,密度、勁度及/或硬度),或變更該發泡體之物理外觀(例如,以融合兩片或更多片發泡體、使發泡體塑形等),或兩者。
壓縮模製程序合意地藉由形成一或多個發泡體預成型件開始,諸如藉由射出模製及使一聚合物材料發泡、藉由形成發泡顆粒或珠粒、藉由切割發泡片料等等。可接著藉由將由發泡聚合物材料形成之一或多個預成型件放置於一壓縮模具中,並將充足壓力施加至一或多個預成型件以在一閉合模具中壓縮一或多個預成型件來製作經壓縮模製發泡體。一旦閉合模具,便將充足熱量及/或壓力施加至閉合模具中之一或多個預成 型件一充足持續時間,以藉由在經壓縮模製發泡體之外表面上形成一外皮,將個別發泡體顆粒彼此融合,永久增加發泡體之密度,或其任何組合來變更預成型件。在加熱及/或施加壓力之後,打開模具並自模具移除經模製發泡體物件。
當包含在內時,托座110安置於底座106之凹槽126內,並自前腳支撐構件124之第一端壁134延伸至底座106之第二端壁135。托座110包含一內表面138,其面向凹槽126且經構形以與緩衝配置108之一下部部分介接。例如,內表面138可界定經構形以接納緩衝配置108之下部部分之一下部承窩140。因此,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與托座110之內表面138配置於凹槽126之相對側上,且協作以界定凹槽126之高度。托座110包含具有比底座106及外底104之材料大之一硬度之一或多種材料。因此,托座110在緩衝配置108與地面之間提供一更堅硬的穩定界面。
繼續參考圖1及圖2,中底102之緩衝配置108包含以一堆疊構形配置於凹槽126內之第一緩衝元件112(下部緩衝元件)及第二緩衝元件114(上部緩衝元件)。緩衝配置108可進一步包含插置於下部緩衝元件112與上部緩衝元件114之間的支撐板116。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包含彈性及可壓縮材料且經構形以在腳跟區域24中提供緩衝。相反地,支撐板116可包含具有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大之一硬度之材料,使得支撐板116在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間提供一穩定界面。
在所圖解說明實例中,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中之每一者形成為具有填充有一可壓縮材料之一內部空隙之一囊腔,包括下部囊腔及上部囊腔,其中下部囊腔為第一緩衝元件112,上部囊腔為第二緩衝元件114。在此實例中,下部及上部囊腔中之每一者具有相同構形及大 小,其中下部囊腔附接至托座110且面向下,而上部囊腔附接至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且面向上,如圖7至圖8中所展示。如圖1及圖2之剖視圖中所展示,下部及上部囊腔中之每一者可由可在一周邊縫隙處彼此連結以界定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一總體形狀之一對對置屏障層142、144形成。如下文所論述,屏障層142、144包含附接至中底102之一實質上扁平基礎屏障層142及延伸至凹槽126中之一可變形緩衝屏障層144。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屏障層」(例如,屏障層142、144)囊括單層及多層膜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屏障層142、144中之一者或兩者各自由一單層膜(一單個層)產生(例如,熱成型或吹塑)。在其他實施例中,屏障層142、144中之一者或兩者各自由一多層膜(多個子層)產生(例如,熱成型或吹塑)。在任一態樣中,每一層或子層可具有自約0.2微米至約1毫米之範圍內之一膜厚度。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層或子層之膜厚度可在自約0.5微米至約500微米之範圍內。在仍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層或子層之膜厚度可在自約1微米至約100微米之範圍內。
屏障層142、144中之一者或兩者可獨立地係透明、半透明及/或不通透的。如本文中所使用,對於一屏障層及/或一流體填充之室,術語「透明」意指光線以實質上直線穿過屏障層,且一觀察者可看到屏障層。相比之下,對於一不通透屏障層,光線並不穿過屏障層且根本不可清楚地看到屏障層。一半透明屏障層介於一透明屏障層與一不通透屏障層之間,此乃因光線穿過一半透明層,但某些光線被散射使得一觀察者不可清楚地看到該層。
屏障層142、144可各自由包含一或多種熱塑性聚合物及/或一或多種可交聯聚合物之一彈性體材料產生。在一態樣中,彈性體材料可 包含一或多種熱塑性彈性體材料,諸如一或多種熱塑性聚氨酯(TPU)共聚物、一或多種乙烯-乙烯醇(EVOH)共聚物等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聚氨酯」係指含有一氨基甲酸酯基團(-N(C=O)O-)之一共聚物(包含低聚物)。除了氨基甲酸酯基團之外,此等聚氨酯可含有額外基團,諸如酯類、醚類、尿素、脲基甲酸酯、縮二脲、碳化二亞胺、惡唑烷基、異氰脲酸酯、脲二酮、碳酸酯等等。在一態樣中,聚氨酯中之一或多者可藉由將一或多種異氰酸酯與一或多種多元醇聚合以產生具有(-N(C=O)O-)鍵之共聚物鏈來產生。
用於產生聚氨酯共聚物鏈之適合異氰酸酯之實例包含二異氰酸酯,諸如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脂肪族二異氰酸酯,及其組合。適合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之實例包含甲苯二異氰酸酯(TDI)、TDI與三羥甲基丙烷(TMP)之加成物、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DI)、二甲苯二異氰酸酯(XDI)、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TMXDI)、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HXDI)、萘1,5-二異氰酸酯(NDI)、1,5-四氫萘二異氰酸酯、對苯二異氰酸酯(PPDI)、3,3'-二甲基二苯基-1-4、4'-二異氰酸酯(DDDI)、4,4'-二苄基二異氰酸酯(DBDI)、4-氯-1,3-亞苯基二異氰酸酯,及其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共聚物鏈實質上沒有芳香族基團。
在特定態樣中,聚氨酯聚合物鏈由二異氰酸酯生產,包含HMDI、TDI、MDI、H12脂肪族化合物,及其組合。在一態樣中,熱塑性TPU可包含聚酯基TPU、聚醚基TPU、聚己內酯基TPU、聚己內酯基TPU、聚矽氧烷基TPU,或其組合。
在另一態樣中,聚合物層可由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形成:EVOH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二乙烯聚合物及共聚物(例如,聚偏 二氯乙烯)、聚醯胺(例如,無定形聚醯胺)、醯胺基共聚物、丙烯腈聚合物(例如,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醯亞胺、聚丙烯酸醯亞胺,及其他已知具有相對低的氣體傳輸速率之聚合物材料。此等材料之共混物以及此等材料與本文中所闡述且視情況包含聚醯亞胺及結晶聚合物之組合之TPU共聚物之共混物亦係適合的。
屏障層142、144可包含諸如Mitchell等人之美國專利第5,713,141號及Mitchell等人之美國專利第5,952,065號中所展示之兩個或更多個子層(多層膜),該等專利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在其中屏障層142、144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子層之實施例中,適合多層膜之實例包含微層膜,諸如Bonk等人之美國專利第6,582,786號中所揭示之彼等微層膜,該專利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在其他實施例中,屏障層142、144可各自獨立地包含一或多種TPU共聚物材料及一或多種EVOH共聚物材料之交替子層,其中屏障層142、144中之每一者中之子層之總數目包含至少四個(4)子層、至少十個(10)子層、至少二十個(20)子層、至少四十個(40)子層,及/或至少六十個(60)子層。
下部及上部囊腔,即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可使用任何適合技術由屏障層142、144產生,諸如熱成型(例如真空熱成型)、吹塑、擠出、射出模製、真空模製、旋轉模製、轉送模製、加壓成型、熱封、澆鑄、低壓澆鑄、旋轉澆鑄、反應射出模製、射頻(RF)焊接等等。在一態樣中,屏障層142、144可藉由共擠出產生,後續接著真空熱成型以形成緩衝配置108之輪廓,該輪廓可視情況包含允許緩衝配置108填充有流體(例如,氣體)之一或多個閥(例如,單向閥)。
屏障層142、144具有一低氣體傳輸速率,以維持其經保留 氣體壓力。在某些實施例中,屏障層142、144對氮氣之一氣體傳輸速率比實質上相同尺寸之一丁基橡膠層之一氮氣傳輸速率低至少約十(10)倍。在一態樣中,對於500微米之一平均膜厚度(基於屏障層142、144之厚度),緩衝配置108具有15立方釐米/平方米˙大氣壓˙天(cm3/m2˙atm˙day)或更少之一氮氣傳輸速率。在其他態樣中,傳輸速率係10cm3/m2˙atm˙day或更少、5cm3/m2˙atm˙day或更少,或1cm3/m2˙atm˙day或更少。
如先前所提及,下部及上部囊腔,即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可大體上闡述為包含經構形以附接至承窩136、140中之一者之一基礎屏障層142,及經構形以延伸至凹槽126中之一緩衝屏障層144。下部及上部囊腔的每一囊腔之基礎屏障層142係實質上扁平的,而緩衝屏障層144係波狀的且實質上界定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幾何構造。屏障層142、144沿著周邊縫隙連結在一起以界定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一外周邊輪廓。
屏障層142、144之內部表面彼此間隔開以界定填充有一可壓縮材料之一內部空隙。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內部空隙可在一流體填充(例如,如鞋類10中所提供)或一未填充狀態中提供。下部及上部囊腔可經填充以包含任何適合流體,諸如一氣體或液體。在一態樣中,氣體可包含空氣、氮氣(N2),或任何其他適合氣體。提供至下部及上部囊腔之流體可導致下部及上部囊腔在一第一壓力下加壓。在某些實例中,第一壓力在自0psi至20psi之範圍內,且更特定而言在自5psi至15psi之範圍內,且甚至更特定而言在自7psi至10psi之範圍內。第二壓力可在自0psi至35psi之範圍內,且更特定而言在自15psi至30psi之範圍內,且甚至更特定而言在自20psi至25psi之範圍內。另一選擇係,提供至下部及上部囊腔之流 體可處於大氣壓力下,使得囊腔不被加壓,而是僅含有處於大氣壓力下之一體積之流體。在其他態樣中,下部及上部囊腔可替代地包含其他可壓縮介質,諸如球粒、珠粒、經研磨回收材料等等(例如,發泡珠粒及/或橡膠珠粒)。
參考圖1至圖8,下部及上部囊腔之每一者(即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互連半球形凸起146a至146d及一內部凹陷148,其等皆由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一第一側上之緩衝屏障層144界定。在所圖解說明實例中,凸起146a至146d包含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之四個凸起146a至146d。換言之,凸起146a至146d可闡述為配置成一個二乘二構形,其中凸起146a至146d中之兩者沿著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一第一側配置,而凸起146a至146d中之另外兩者沿著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一相對第二側配置。
如所展示,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每一者具有由下部及上部囊腔之第一側上之緩衝屏障層144界定之一半球形形狀。此處,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每一者具有相同大小及形狀,使得每一凸起146a至146d之一半徑R146界定下部及上部囊腔(即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一最大厚度T112、T114(圖5)。如上文所論述,凸起146a至146d配置成一個四邊形圖案,使得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每一者之中心點各自定位於一理論上正方形圖案之一拐角處。因此,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之中心點彼此間隔開達對應於正方形圖案之每一側之一長度之一距離。如所展示,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之間的距離小於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每一者之半徑R146之兩倍,使得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彼此重疊或相交。
繼續參考圖4至圖7,緩衝屏障層144界定形成於凸起146a至146d之間的內部凹陷148。一般而言,內部凹陷148由相對於凸起146a至146d具有一經減少厚度之下部及上部囊腔(即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一部分形成。內部凹陷148可闡述為包含由所有凸起146a至146d圍繞之一中心部分150(圖6),及自中心部分150徑向向外延伸之複數個凹部或通道150a至150d(圖5至圖7)。此處,通道150a至150d中之每一者被界定於半球形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彼此相交之處。通道150a至150d可具有延伸於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之間的一凹曲率。
參考圖6至圖8,本實例之支撐板116係經構形以在組裝緩衝配置108時在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及上部囊腔(即第二緩衝元件114)之間提供一穩定界面之一剛性或半剛性(亦即,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硬度大)構件。支撐板116包含形成於支撐板116之相對側上之上部及下部支撐表面154。支撐表面154各自包含經構形以接納下部及上部囊腔中之一者之凸起146a至146d中之一者之複數個容座156。因此,支撐表面154中之一第一者包含用於接納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之容座156中之四者,且相對支撐表面154包含用於接納上部囊腔(即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凸起146a至146d之容座156中之四者。在所圖解說明實例中,容座156中之每一者係形成於支撐板116之支撐表面154中或上,接納凸起146a至146d中之一者之一遠端之一凹形凹槽。
參考圖1、圖2以及圖4至圖7,當組裝緩衝配置108時,自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直接跨越支撐板116配置上部囊腔(即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凸起146a至146d。因此,上部囊腔(即第二緩衝元件114)、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跨越 支撐板116彼此對準,使得緩衝配置108之一總體厚度T108由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支撐板116,及上部囊腔(即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凸起146a至146d之組合厚度界定。此處,下部囊腔(即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可闡述為經由支撐板116間接接觸凸起146a至146d。
參考圖1至圖8,當組裝鞋底結構100時,緩衝配置108接納於底座106之鞋床122與托座110之間的凹槽126內。特定而言,由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基礎屏障層142界定之緩衝配置108之一第一端接納於形成於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中之上部承窩136內。形成於緩衝配置108之與第一端相對之一端處且由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基礎屏障層142界定之緩衝配置108之一第二端接納於形成於托座110之內表面138上之下部承窩140內。因此,緩衝配置108之相對端嵌入或陷留於上部承窩136及下部承窩140內以將緩衝配置108之一位置固定於凹槽126內。
藉由以前述方式配置上部囊腔及下部囊腔,該等下部及上部囊腔之最厚部分(亦即,凸起146a至146d)彼此協作以在鞋底結構100之腳跟區域中提供緩衝,而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內部凹陷148藉由一空間或間隙自彼此及支撐板116凹入。因此,當緩衝配置108壓縮於鞋床122與托座110之間時,凸起146a至146d內之壓力可增加,使得安置在凸起146a至146d內之可壓縮材料(例如,空氣)位移至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內部凹陷148之較低壓力區。當可壓縮材料自凸起146a至146d流動至內部凹陷148時,內部凹陷148內之壓力增加,從而導致緩衝屏障層144沿著內部凹陷148膨脹。因此,當凸起146a至146d被壓縮時,內部凹陷148用作下部及上部囊腔之流體之一蓄積器,其允許一更大程度之壓縮。
在壓縮期間,支撐板116在各別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凸起146a至146d之間提供一剛性界面。除了固定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每一者之一位置之外,支撐板116可充當一阻尼器以在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當中散佈壓縮力。例如,當一壓縮力被直接施加至緩衝配置108之一個拐角時(而非使所有壓縮力透過上部囊腔及下部囊腔之一單對對置凸起146a至146d來施加),支撐板116可將壓縮力之至少一部分轉移至凸起146a至146d中之毗鄰凸起。
鞋底結構100之外底104自鞋底結構100之前端12連續延伸至後端14,並界定鞋類10之一地面接觸表面。外底104包含附接至中底102之底部之一內表面160,及形成於與內表面160相對之一側上並界定鞋類之地面接觸表面之一外表面162。視情況,外底104可形成為包含在一第一區域20、22、24中附接至中底102之一第一部分及在一第二區域20、22、24中附接至中底102之一第二部分之一不連續結構。
鞋面200附接至鞋底結構100,且包含界定一內部空隙之內部表面,該內部空隙經構形以接納及固定一腳部以支撐在鞋底結構100上。鞋面200可由縫合或黏著地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內部空隙之一或多種材料形成。鞋面之適合材料可包含,但不限於網絲、織物、發泡體、皮革,及合成革。材料可經選擇及定位以賦予耐久性、透氣性、耐磨性、靈活性,及舒適性之性質。
特別參考圖9至圖13,提供一鞋類物件10a,且其包含一鞋底結構100a及附接至鞋底結構100a之一鞋面200a。鑒於與鞋類物件10相關聯之組件關於鞋類物件10a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 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在圖9至圖13中所展示之鞋類物件10a之實例中,中底102a具有與上文所論述之中底102實質上類似之一構形。特定而言,中底102a包含一底座106a,該底座包含鞋床122、一前腳支撐構件124a,及形成於腳跟區域24中之一凹槽126a。中底102亦包含緩衝配置108及一托座110a。
如圖11及圖12中所展示,本實例之中底102a包含在中腳區域22中具有一橫向延伸之拱形物或凹槽133之一底部表面132a。鞋底結構100a之外底104a包含一第一片段164a,其附接至凹槽133之第一側上之底部表面132a,及一第二分段164b,其附接至凹槽133之一第二側上之底部表面。因此,包含凹槽133之底部表面132a之部分曝露於外底104之第一片段164a與第二片段164b之間。
如圖11至圖14中所展示,外底104之第二片段164b可包含形成於外表面162中之一凹陷166。凹陷166與緩衝配置108對準且可包含在形狀上對應於緩衝配置108之周邊輪廓之一周邊輪廓。凹陷166為外底104a之腳跟部分提供緩衝配置108與地面之間的一蹦床形結構,此在腳跟區域24中提供一增加程度之緩衝及彈性。
特別參考圖15A及圖15B,提供一緩衝配置108a,且其包含第二緩衝元件114及第一緩衝元件112。鑒於與緩衝配置108相關聯之組件關於緩衝配置108a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在圖15A及圖15B中所展示之緩衝配置108a之實例中,第二 緩衝元件114及第一緩衝元件112再次提供為上部囊腔及下部囊腔,其中上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b之遠端與下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對準。在此實例中,支撐板116被省略,使得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彼此直接接觸。此處,上部囊腔及下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係凸形的,使得上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與下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以一點接觸關係彼此附接或接合。
與先前所闡述之緩衝配置108之實例(其中凸起146a至146d接納於支撐板116之凹形容座156內以散佈壓縮力)相比,當前實例中之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凸起146a至146d之間的直接點接觸關係提供局部壓縮。例如,施加於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凸起146a至146d中之一者處之一壓縮力透過各別遠端直接轉移至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對應凸起146a至146d。當各別凸起146a至146d在壓縮力下變形時,凸起146a至146d之間的界面自一點接觸轉變成一面接觸。同時,經壓縮凸起146a至146d內之可壓縮材料(例如,空氣)位移至內部凹陷148及其他凸起146a至146d,直至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內部空隙內之壓力達到平衡。
特別參考圖16A及圖16B,提供一緩衝配置108b,且其包含一下部緩衝元件(第一緩衝元件112a)及一上部緩衝元件(第二緩衝元件114a)。鑒於與緩衝配置108相關聯之組件關於緩衝配置108b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在圖16A及圖16B中所展示之緩衝配置108b之實例中,一上 部緩衝元件(第二緩衝元件114a)被提供為與下部緩衝元件(第一緩衝元件112a)直接接觸,類似於上文關於圖15A及圖15B之緩衝配置108a所論述之配置。然而,在所圖解說明實例中,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之緩衝屏障層144a界定上文所論述之在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之相對拐角處之一第一對半球形凸起146b、146c,及在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之另外兩個拐角處之一對被截去頂端之凸起146e、146f。
如所展示,被截去頂端之凸起146e、146f包含經構形以在組裝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時與對置的(opposing)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之半球形凸起146b、146c之遠端配合之容座156。此處,容座156a類似於上文所論述之形成於支撐板116中之容座156。例如,容座156a具有對應於凸起146b、146c之遠端之凸形形狀之一凹形形狀。因此,當組裝緩衝配置108b時,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中之每一者之被截去頂端之凸起146e、146f經對準且以一球窩式構形接納於另一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a、114a之凸起146e、146f之容座156a內。
特別參考圖17至圖25,提供一鞋類物件10b,且其包含一鞋底結構100b及附接至鞋底結構100b之一鞋面200。鑒於與鞋類物件10相關聯之組件關於鞋類物件10b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如圖17及圖18中所展示,鞋類物件10b包含一鞋底結構100b,該鞋底結構具有一中底102b及一外底104b。中底102b包含一底座106b,該底座具有形成於一上部部分中之鞋床122,及一前腳支撐構件 124b,以及形成於一底部部分上之凹槽126b。中底102b進一步包含接納於鞋床122與外底104b之間的底座106b之凹槽126b內之一緩衝配置108c。
參考圖20至圖25,提供鞋底結構100b之剖面以圖解說明緩衝配置108c之構造。此處,緩衝配置108c包含第一緩衝元件112及一第二緩衝元件114b,其中一支撐板116b插置於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間。
在此實例中,第二緩衝元件114b具有與上文所論述之第二緩衝元件114實質上類似之一構形。因此,第二緩衝元件114b被構形為具有一基礎屏障層142b及一緩衝屏障層144b之一囊腔,該緩衝屏障層界定複數個凸起146g至146j及一內部凹陷148b。內部凹陷148b包含一中心部分150b及自中心部分150b徑向向外延伸之複數個通道152g至152j。因此,內部凹陷148b之通道152g至152j延伸於凸起148g至148j中之毗鄰凸起之間。雖然第二緩衝元件114b的上部囊腔具有與第一緩衝元件112的下部囊腔實質上類似之一幾何構造,但第二緩衝元件114b的上部囊腔具有與第一緩衝元件112的下部囊腔不同之尺寸。特定而言,凸起148g至148j具有小於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之半徑R146a之一半徑R146g。另外或另一選擇係,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凸起146g至146j中之毗鄰凸起可間隔開達小於下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中之毗鄰凸起之間的距離之一距離。
緩衝配置108c之支撐板116b包含形成於支撐板116b之相對側上之一對支撐表面154a、154b。不像上文所闡述之實質上扁平且包含容座156之支撐板116,當前實例之支撐板116b係波狀的,使得上部支撐表面154a與上部囊腔之緩衝屏障層144b配合且下部支撐表面154b與下部 囊腔之緩衝屏障層144配合。因此,支撐板116b可包含經構形以與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中心部分150、150b介接之一中心轂168,及經構形以與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以及通道152a至152d、152g至152j配合之一起伏狀周邊邊沿170。
參考圖17、圖18,以及圖22至圖23,緩衝配置108c包含以一堆疊構形配置之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及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其中支撐板116b插置於其間。如在先前實例中,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與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經配置使得緩衝屏障層144、144b面向彼此。然而,在當前實例中,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相對於縱向軸A10及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旋轉使得下部囊腔之凸起146a至146d自上部囊腔之凸起146g至146j偏移(亦即,不垂直對準)。如圖21及圖22中所展示,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接納於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通道152g至152j內。同樣地,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凸起146g至146j接納於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通道152a至152d內。
如上文所提供,支撐板116b之中心轂168接納於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中心部分150、150b內。如圖23中所展示,中心轂168安置於形成下部及上部囊腔之中心部分150、150b之緩衝屏障層144、144b之對置(亦即,面向)部分。因此,中心轂168填充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中心部分150、150b之間的一空間。
如圖17、圖18、圖22,及圖24中所展示,支撐板116b之起伏狀周邊邊沿170插置於各別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 114b)之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與通道152a至152d、152g至152j之間。周邊邊沿170可闡述為包含圍繞中心轂168交替配置之第一波狀部172a至172d及第二波狀部172g至172j。第一波狀部172a至172d經構形以接納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對應凸起146a至146d,且被接納於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通道152g至152j內。第二波狀部172g至172j經構形以接納上部囊腔之對應凸起146g至146j,且被接納於下部囊腔之通道152a至152d內。因此,波狀部172a至172d、172g至172j充當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對應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之容座172a至172d、172g至172j。
支撐板116b之外周邊174之一直徑亦可係起伏狀的使得對應於第一波狀部172a至172d之外周邊174之部分終止於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處(圖20及圖23),且對應於第二波狀部172g至172j之外周邊174之部分終止於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凸起146g至146j之遠端處(圖22及圖24)。因此,支撐板116b之周邊邊沿170填充形成於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內部分之間的一空間,而下部及上部囊腔之外部分被曝露且不受約束。
繼續參考圖20至圖24,緩衝配置108c安置於底座106之凹槽126內使得由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之基礎屏障層142b形成之緩衝配置108c之一第一端接納於鞋床122之上部承窩136內,且由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基礎屏障層142形成之緩衝配置108c之一第二端接納於形成於外底104b之內表面160b中之一下部承窩140b內。因此,在此實例中,托座110被省略且緩衝配置108c直接附接至外底104b。
如所展示,緩衝配置108c被定向於凹槽126內使得下部囊腔 (第一緩衝元件112)之一第一對對置凸起146a、146c與縱向軸A10c對準,且下部囊腔之第二對對置的(opposing)凸起146b、146d跨越縱向軸A10c對準。相反地,上部囊腔(第二緩衝元件114b)經定向使得一第一對毗鄰凸起146g、146i沿著外側16與縱向軸A10對準,且一第二對毗鄰凸起146h、146j沿著內側18與縱向軸A10對準。
當壓縮鞋底結構100b之腳跟區域24時,施加至緩衝配置108c之壓縮力散佈於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內部分當中。特定而言,支撐板116b使壓縮力散佈於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之內部分當中。由於支撐板116b填充形成於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內部分之間的空間,因此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內部凹陷148、148b並不變形以適應下部及上部囊腔內之壓力增加。在此實例中,經壓縮的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內之經增加壓力由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之經曝露外部分調節。因此,緩衝配置108c之經旋轉及堆疊構形可導致一緩衝配置108c具有比上文所論述之緩衝配置更堅固之一感覺,此乃因緩衝屏障層142、144b之變形受到支撐板116b之約束。
視情況,中底102可包含圍繞鞋底結構100b之相對側16、18上之凹槽126c之開口之一對撐條176a、176b。撐條176a、176b可由具有比底座106之材料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形成,使得撐條176a、176b圍繞凹槽126b之開口提供經增加強度。
特別參考圖23A及圖26B,提供一緩衝配置108d,且其包含上文所闡述之第二緩衝元件114b及第一緩衝元件112。鑒於與緩衝配置108相關聯之組件關於緩衝配置108d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 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圖26A及圖26B之緩衝配置108d實質上類似於先前所闡述之緩衝配置108b。然而,在此構形中,支撐板116b自緩衝配置108c省略使得緩衝屏障層144、144b直接彼此配合。如在圖26B中所展示,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間的直接關係導致凸起146a至146d、146g至146j與對應通道152g至152j、152a至152d之間的線接觸。另外,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b)之中心部分150、150b彼此間隔開。因此,緩衝配置108d可具有比具有相同內部空隙壓力之一緩衝配置108b更柔軟之一感覺,此乃因緩衝配置108d之屏障層144、144b之變形並不受到支撐板116b之約束。
特別參考圖27A及圖27B,提供一緩衝配置108e,且其包含第二緩衝元件114及第一緩衝元件112。鑒於與緩衝配置108相關聯之組件關於緩衝配置108e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圖27A及圖27B之緩衝配置108e實質上類似於先前所闡述之緩衝配置108d。然而,在此構形中,下部及上部囊腔(第一及第二緩衝元件112、114)之大小彼此相同,且經構形使得緩衝屏障層144之一內區域(亦即,自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徑向向內)彼此面向接觸。因此,下部及上部囊腔具有一表面接觸接合區,與緩衝配置108d之線接觸接合相比,其提供更大穩定性及一更堅固感覺。
特別參考圖28至圖33,提供一鞋類物件10c,且其包含一鞋 底結構100c及附接至鞋底結構100c之鞋面200。鑒於與鞋類物件10相關聯之組件關於鞋類物件10c在結構及功能上實質上類似,下文及圖式中使用相似參考編號來識別相似組件,而含有字母後綴之相似參考編號用於識別已被修改之彼等組件。
如圖28及圖29中所展示,鞋類物件10c包含一鞋底結構100c,其具有一中底102c及一外底104c。中底102c包含一底座106c,該底座具有形成於一上部部分中之鞋床122,及一前腳支撐構件124c,以及形成於一下部部分上之凹槽126c。中底102b進一步包含接納於鞋床122c與外底104c之間的底座106c之凹槽126c內之一緩衝配置108f。在此實例中,中底102c包含跨越緩衝配置108f與外底104c之間的凹槽126c之一下部部分延伸之一托座110c。托座110c包含經構形以接納緩衝配置108f之一端之一下部承窩140c。
本實例之緩衝配置108f包含如先前所闡述形成為一下部的囊腔之第一緩衝元件112,及包含一彈性聚合物材料而位於上部之一第二緩衝元件114c。如所展示,第二緩衝元件114c形成為附接至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並自鞋床122之下部表面130延伸之一發泡體緩衝元件。此處,第二緩衝元件114c自下部表面130延伸至面向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一實質上平坦遠端表面178。在所圖解說明實例中,第二緩衝元件114c與底座106之鞋床122c整體形成。因此,第二緩衝元件114c及鞋床122c可包含相同發泡體材料。然而,在其他實例中,第二緩衝元件114c可與鞋床122c單獨形成及/或包含與鞋床122c不同之彈性材料。
當組裝鞋底結構100時,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之遠端與第二緩衝元件114c之平坦遠端178形成各別點接 觸。因此,當在使用期間壓縮腳跟區域24時,下部囊腔(第一緩衝元件112)之凸起146a至146d被第二緩衝元件114之彈性遠端178壓縮。
以下項目提供上文所闡述之一鞋類物件、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囊腔,或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底結構之例示性構形。
項目1: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含:一底座,其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至接觸該複數個凸起之一遠端之一第二緩衝元件。
項目2:如項目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包含一囊腔。
項目3:如項目1或2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基座,且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二側包含形成於與該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之該複數個凸起。
項目4:如項目1至3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項目5:如項目1至4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的。
項目6:如項目1至5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包含接納包含該第一緩衝元件之該緩衝配置之一第一端之一第一承窩。
項目7:如項目1至6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界定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該底座硬之一材料。
項目8:如項目1至7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凹槽之 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項目9:如項目1至8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與該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該複數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之一支撐板。
項目10:如項目9之鞋底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含具有比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項目11: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包含:一凹槽,其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第一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且包含接觸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二緩衝元件。
項目12:如項目1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流體填充之囊腔。
項目13:如項目11或12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且該第二緩衝元件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該第一複數個凸起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之與該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且該第二複數個凸起安置於該第二緩衝元件之與該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相對之一側上。
項目14:如項目11至13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及該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項目15:如項目11至14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及該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 的。
項目16:如項目11至15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承窩且該第二表面包含接納該第二緩衝元件之一第二承窩。
項目17:如項目11至16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界定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該底座硬之一材料。
項目18:如項目11至17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中該凹槽之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項目19:如項目11至18中任一項目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與該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凸起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之一支撐板。
項目20:如項目19之鞋底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含具有比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已出於圖解說明及說明之目的提供前述說明。本文並不意欲為窮盡性的或限制本發明。一特定構形之個別元件或特徵通常不限於彼特定構形,而是在適用之情況下係可互換的且即使未特定展示或闡述,亦可在一所選構形中使用。特定構形之個別元件或特徵亦可以諸多方式變化。此類變化不視為背離本發明,且所有此類修改皆意欲包含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10:鞋類物件/鞋類
12:前端
14:後端
20:前腳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22:中腳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24:腳跟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
100:鞋底結構
102:中底
104:外底
106:底座
108:緩衝配置
110:托座
112:第一緩衝元件
114:第二緩衝元件
116:支撐板
118:第一端
120:第二端
122:鞋床
124:前腳支撐構件/支撐構件
126:凹槽
130:下部表面
134:第一端壁/端壁
135:第二端壁/端壁
146a:凸起
146b:凸起
146c:凸起
146d:凸起
148:內部凹陷
200:鞋面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底座,其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至接觸該複數個凸起之一遠端之一第二緩衝元件;其中該凹槽之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包含一囊腔。
  3.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基座,且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二側包含形成於與該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之該複數個凸起。
  4.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5.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的。
  6.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包含一第一承窩,該第一承 窩接納包含該第一緩衝元件的該緩衝配置之一第一端。
  7.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界定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該底座硬之一材料。
  8. 如請求項1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與該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該複數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之一支撐板。
  9. 如請求項9之鞋底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含具有比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10.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一底座,其包含形成於一第一表面與面向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之間的一凹槽;及一緩衝配置,其包含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且包含第一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一緩衝元件及自該第二表面凸出且包含接觸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之第二複數個凸起之一第二緩衝元件;其中該凹槽之一長度延伸於一第一凹形端與一第二凹形端之間。
  11.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流體填充之囊腔。
  12.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側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且該第二緩衝元件包含一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該第一複數個凸起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之與該實質上平坦第一基座相對之一側上,且該第二複數個凸起安置於該第二緩衝元件之與該實質上平坦第二基座相對之一側上。
  13.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及該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凸起配置成一四邊形構形。
  14.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及該第二複數個凸起中之每一凸起係半球形的。
  15.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中該第一表面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一第一承窩且該第二表面包含接納該第二緩衝元件之一第二承窩。
  16.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界定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之一托座,該托座包含比該底座硬之一材料。
  17. 如請求項10之鞋底結構,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第一緩衝元件與該第二緩衝元件之間且包含接納該第一緩衝元件之凸起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之凸起之複數個容座之一支撐板。
  18. 如請求項17之鞋底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含具有比該第一緩衝元件及該第二緩衝元件中之每一者大之一硬度之一材料。
TW110119727A 2020-05-31 2021-05-31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TWI792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32690P 2020-05-31 2020-05-31
US63/032,690 2020-05-31
US17/330,333 2021-05-25
US17/330,333 US11877620B2 (en) 2020-05-31 2021-05-25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059A TW202202059A (zh) 2022-01-16
TWI792332B true TWI792332B (zh) 2023-02-11

Family

ID=7870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727A TWI792332B (zh) 2020-05-31 2021-05-31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TW112100987A TW202322715A (zh) 2020-05-31 2021-05-31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0987A TW202322715A (zh) 2020-05-31 2021-05-31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77620B2 (zh)
EP (1) EP4157016A1 (zh)
CN (1) CN115666309A (zh)
TW (2) TWI792332B (zh)
WO (1) WO2021247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9885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 elements
CN115802914A (zh) * 2020-05-31 2023-03-1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USD961899S1 (en) * 2021-08-17 2022-08-30 Nike, Inc. Shoe
USD961895S1 (en) * 2021-08-17 2022-08-30 Nike, Inc. Shoe
USD961897S1 (en) * 2021-08-17 2022-08-30 Nike, Inc. Shoe
USD961898S1 (en) * 2021-08-17 2022-08-30 Nike, Inc. Sho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334A (en) * 1994-08-03 1996-11-26 Park; Youngsoul Cushioning outsole
US20120210601A1 (en) * 2006-12-13 2012-08-23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Adjustable Ride
CN203388337U (zh) * 2013-08-15 2014-01-15 福建省中环腾达鞋服有限公司 减震鞋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8556A1 (de) * 1983-10-24 1985-05-15 Dassler Puma Sportschuh Sportschuh, insbesondere fuer laufdisziplinen
IT1226514B (it) * 1989-05-24 1991-01-24 Fila Sport Calzatura sportiva incorporante, nel tallone, un inserto elastico.
US5353523A (en) * 1991-08-02 1994-10-11 Nike, Inc. Shoe with an improved midsole
US5952065A (en) 1994-08-31 1999-09-14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flexible barrier membrane
US6029962A (en) * 1997-10-24 2000-02-29 Retam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ing compon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5901467A (en) * 1997-12-11 1999-05-11 American Sporting Goods Corporation Sho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pneumatic shock attenuation members
PL190701B1 (pl) 1998-09-11 2005-12-30 Nike International Przepona barierowa elastomeryczna, element amortyzujący oraz but zawierający co najmniej jeden element pęcherzowy pod ciśnieniem
US6402879B1 (en) * 2000-03-16 2002-06-11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bladder with inverted edge seam
US6487796B1 (en) * 2001-01-02 2002-12-0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lateral stabilizing sole
US6851204B2 (en) * 2001-11-15 2005-02-08 Nike, Inc. Footwear sole with a stiff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DE10212862C1 (de) * 2002-03-22 2003-10-30 Adidas Int Marketing Bv Schuhsohle und Schuh
US6931764B2 (en) 2003-08-04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cushioning component
US7141131B2 (en) * 2003-12-23 2006-11-28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7360324B2 (en) * 2005-08-15 2008-04-22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pherical support elements
US7685743B2 (en) * 2006-06-05 2010-03-3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or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 having a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support and reinforcing structures
US7877898B2 (en) * 2006-07-21 2011-02-01 Nike, Inc. Impact-attenuation system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s
US7810255B2 (en) * 2007-02-06 2010-10-12 Nike, Inc. Interlocking fluid-filled chambers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8978273B2 (en) * 2007-10-19 2015-03-1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sole structure having fluid-filled support elements
US8943709B2 (en) * 2008-11-06 2015-02-0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columns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s
US9044882B2 (en) * 2011-05-31 2015-06-02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columns having portions with different resilienci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849387B2 (en) * 2012-09-20 2020-12-0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plate moderated fluid-filled bladders and/or foam type impact force attenuation members
RU2016107386A (ru) * 2013-08-02 2017-09-07 Скайдекс Текнолоджис, Инк. Различные матрицы полых ячеек для подошвы
US10512301B2 (en) * 2015-08-06 2019-12-24 Nike, Inc. Cushioning assembly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O2018144756A1 (en) * 2017-02-01 2018-08-09 Nike Innovate C.V. Stacked cushioning arrangement for sole structure
WO2020106433A1 (en) 2018-11-20 2020-05-28 Nike Innovate C.V. Footwear bladder system
WO2020159885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 elements
US11259593B2 (en) * 2019-07-31 2022-03-0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with tiered plate assembly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334A (en) * 1994-08-03 1996-11-26 Park; Youngsoul Cushioning outsole
US20120210601A1 (en) * 2006-12-13 2012-08-23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Adjustable Ride
CN203388337U (zh) * 2013-08-15 2014-01-15 福建省中环腾达鞋服有限公司 减震鞋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059A (zh) 2022-01-16
US20240081478A1 (en) 2024-03-14
US11877620B2 (en) 2024-01-23
TW202322715A (zh) 2023-06-16
CN115666309A (zh) 2023-01-31
US20210368921A1 (en) 2021-12-02
EP4157016A1 (en) 2023-04-05
WO2021247297A8 (en) 2022-02-17
WO2021247297A1 (en)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2332B (zh) 用於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CN113645868B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US20230218040A1 (en) Airbag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TWI803798B (zh) 用於鞋類物件的氣囊
TWI784353B (zh) 用於鞋類物件的囊袋及鞋底結構
TWI778451B (zh) 用於鞋類物件的氣囊及鞋底結構
CN216796687U (zh)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US11963578B2 (en)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CN115768300A (zh) 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
US20220287408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17479862A (zh) 用于鞋类制品的具有流体填充室的鞋底结构
TWI838707B (zh) 鞋類物件
CN117500401A (zh) 鞋类制品
US20240057715A1 (en)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17460439A (zh) 用于鞋类制品的鞋底结构
TW202304338A (zh) 鞋類物件
TW202304339A (zh) 鞋類物品及鞋底結構
TW202344202A (zh) 鞋類物件的鞋底結構
CN117597047A (zh) 用于鞋类制品的鞋底结构